首页 > 文章中心 > 圆明园历史背景基本现状

圆明园历史背景基本现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圆明园历史背景基本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圆明园历史背景基本现状

圆明园历史背景基本现状范文第1篇

关键词:古典园林;文化;生存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2-0095-02

1 中国古典园林的生存危机

中国古典园林是在中国的儒道佛学等思想的影响下,由古帝王、官僚、文人士大夫等所创建的,虽然在每次的政治动荡和改朝换代中都会引起园林形式上的变化,但都在前人打下的基础上进行了延续性的创作,它是没有割断历史和文化脉络而进行完善和发展的。然而,受现代经济、文化和社会快速发展影响,其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1)主题公园的冲击。由于上个世纪末期,随着我国国内旅游业的兴旺,陆续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观赏价值的主题公园。这些公园既没有脱离于传统园林的构造思维,同时也蕴含了现代文化和自身的地方文化特色,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者的青睐。再加上部分主题公园的成功,令投资者们感受到了主题公园的高效益与高回报率,因此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兴建主题公园的狂潮。从而使古典园林在今天的经济大潮中显得黯然失色,无形中给古典园林带来生存危机。

(2)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瑰宝,其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堪称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粹。但它作为几千年来中国历史文化的积淀之一,在一定的程度上很难被现代年轻人所接受。由于年轻人是“新时代的产物”,其风貌和心理特征与传统园林所表现的历史文化内容不相吻合,并且他们的价值取向又不断地向西方先进国家靠近,身上独有的民族文化色彩在逐渐的褪去。又由于我们往往有种错觉,认为像中国古典园林涵盖这么深奥的思想内容只属于“知识分子”,只有“知识分子”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玄机”。而且中国传统园林所追求的“片山多致”、“寸草生情”,在物我交融中展现人的品德、情感;它通过艺术的创造,把客体的景和主体的情有机融化,产生了超脱出现实、梦幻般飘渺的意境。如果不懂个中之内涵者是难以明了其中“玄机”进而获得审美感悟。因无法有效消化、理解景物之外的内容,普通游客从情感上或举止行动上都难参与到景观中去,即便是光临景区,也只有走马观花。虽然近十年来中国传统园林披上了“旅游文化”的面纱,却也掩饰不了被人们所淡忘的那份沧桑情怀。正如南开大学哲学系的沈(哲)先生所言:“中国传统文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横行而来的西方文化顶替掉了,而且其残存的部分也正被全球化过程进一步扫荡。”

2 生存空间的减少

(1)相关管理部门的失误。虽然我国对园林管理有现成的公约或法规,但是这些法令、法规本身不够细致和完善,并且执行起来不得力。又因我国古典园林由园林局、文物局、城管、规划局等部门共同管理,而其中一部分又是各自分管。一旦某个古园林出现问题,从园林局的角度讲,只能在国家已经确定的古典园林范围内加强管理,对于那些没有纳入文物保护,又不属于园林局管理的园林,则鞭长莫及。

(2)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拥有经济资本的今天,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也迅速的加快,大量没有纳入国家文物保护的古园林,只有被视作民房,在道路修建、旧城改造、房地产项目开发过程中,这些园林只能像普通民房一样被拆迁。现在的一些房地产商多数看不到园林本身对地产项目的增值因素,多会为了增加开发面积而盲目拆毁自己规划范围中的园林。

而在我国大多数古典园林处于城市之中,正所谓“城市山林”。根据现代“图―底”理论,可以认为园林这个“图”是处于城市这个“底”之中的,甚至整个城市都可纳入园林景观之中,但古典园林营造之初的那个“底”早已不复存在了。当代城市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城市环境与古典园林时有冲突,即便原来在郊野的风景园林也不可避免要面对周边环境迅速“城市化”的影响。曾在唐代张继笔下的《枫桥夜泊》所描述的苏州美景全被今天的一片繁华的街区和闹市所吞食,并且我们所到过的几座古典名园也是在夹缝中喘息。

(3)自然损坏,缺乏保护性维修。中国古典园林的“年龄”大都在百岁以上,多为砖木结构,年长日久,经过风吹雨打日晒,难免有损坏的,若未能及时保护性维修,便会慢慢崩塌。

(4)修建性破坏。现在我国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了古典园林的价值,并采取了一系列相应措施加以保护、开发,但是方法不当,反而破坏了原有园林的风貌。本来一些景点是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为了吸引游客而建造的,比如圆明园遗址中的“海岳开襟”岛上的世界图腾展,此景点与园林的整体气氛极不和谐,在那样景观中,游客感受不到历史的厚重感,只能是被商业气息所包围。还有些古典园林中的不少景观带就有明显的新造痕迹,已修复的亭、阁、桥、廊等用钢管及钢板焊接而成,建造水平低劣,令人看后百味滋生。

(5)经营性破坏。旅游业的兴旺与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极端“功利主义”色彩影响下,目前在很多被保护起来的园林内部兴建起了许多经营性项目设施,以谋求最大经济利润为基本目标。如酒店、冷饮店、儿童乐园等,这就使得原有景观的布局遭到破坏。这我深有体会,在苏州看见一些园林中就出现了摄影篷、露天舞场、冷饮店等设施,一片喧嚣的景象打破了人们所憧憬的恬静氛围。苏州园林是我国文人园林的代表之作,古代人们探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环境,全被我们的后人给糟蹋了,令人心痛,也使人反感这些“画蛇添足”的内容。

3 寻求持续发展的道路

3.1 意识形态的更新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物,它所呈现出的是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以传统文化为生命力,是传统文化的浓缩和集中,其对文化的表达更突出精华,与文化专题旅游相比更注重文化的交融和交流。因此,我们要正确的理解中国传统园林所蕴涵的内容,文化并非是高级知识分子的专有名词,它稀释于大众的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如果说知识分子是文化的自觉缔造者,那么它的延伸和深化则需要大众的集体参与,否则文化便会在曲高和寡中僵死。大众在个体生命的实践活动中不自觉地缔造了文化,用生活解释了文化的真正含义。当然,世俗文化和庸俗文化会在某个程度上削弱异域文化的精致,却也显现了文化的包容和活力。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一点才有利于我们现代人在游览古典园林过程中,感悟到中华五千年文化发展的精髓,赏析到历史进程中各阶段艺术文化的特征,同时也陶冶我们年轻一代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情操。

3.2 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素质

众所周知,时下旅游市场竞争很激烈,而旅游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文化实力的竞争。景点从业人员作为旅游文化的直接传播者,其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是让我经历的恰是这样一幕:在我游览苏州园林时,这里的一位导游讲解员把几个园林的构建历史背景混为一谈,让人一头雾水。我们都知道不管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文人园林),它们的构建都有不同的历史背景,从而也形成了它们不同的艺术风格。我曾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三番两次向导游员提出一些问题,可能是她一直没有遇见过象我这样难缠的人,结果她要我在游园前把园门口的说明看清楚……目前我国有许多与旅游相关的大中专院校和培训基地,为什么会出现一些令人费解的事来,这不得不令人深思。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国内、国外的旅游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而古典园林的生存和发展还得依靠我们这些从事该行业的工作人员为它争得一席之地。正如南京市旅游局规划处李尚勤处长所说,现代人在寄情山水之间,更渴望听到脍炙人口、充满诗情的讲解,以获得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因而景点从业人员首先需要把握的是讲解要忠于景点原貌,尊重历史事实,让游客真正学到知识,这是需要科学把握的一个基点;其次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让游客在轻松愉快中感受其“导”的艺术;最后是始终要有饱满的热情,善于与游客沟通交流。在互动中增强讲解的实际效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3.3 进行开发性的保护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记怀禄曾指出,古园林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保护意义深远。他认为应该采取综合性措施来抢救古典园林:

(1)迅速对古典园林的整体情况进行调查整理,弄清楚每处古园林的具体情况,然后分类、记录、归档,目标是掌握各类古园林的保护现状。尤其是对未被保护、面临消失的古园林,要制定逐个保护方案,进行抢救。比如把那些未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的园林,逐一记录、拍摄并测绘,留下一份尽可能完整的资料,以便今后搬迁修建不失原有的风貌。

(2)出台园林管理方面的法规和制度,扩大古园林保护范围。这个制度一方面应该操作性强,管理严格,对于园林中的建设施工行为应该有严格的程序,不能仅由经营者说了算;另一方面应该涵盖面广,园林局、规划局、城管、建设局、文物局等部门都应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承担自己的责任,并且加强各自之间的协调和配合。

(3)妥善处理城市建设与园林保护的关系。城市化建设与保护古园林是不相矛盾的,两者之间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城市建设过程中要限制园林保护区内建筑物的高度、体量、形式,逐步拆除影响景观构成的不和谐建筑物。当然城市建设也不能因保护古园林而停滞不前,而园林景观又透视着一个城市建筑的历史文化,且数量有限,能为城市增色不少。由此国家应该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协调好城市建设与园林保护的关系,尽量多的保护古园林,对于一些实在没有办法保护的历史名园,应尽量异地再建恢复全貌。

(4)国家还应该加大资金的投入,出台政策等鼓励全社会,尤其是房地产开发商保护古园林。古园林之所以保护得不好,除了人们认识方面的不足外,另一方面就是现存的古园林分布在全国各地,实地考察以及持续保护工作需要大量的专门人员无形中资金问题就成为一个核心。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记载了中华五千年历史发展,浓缩了五千年文化的精华。堪称中国五千年文明的精粹。在城市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些珍贵文化遗产的巨大价值,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使我们祖国珍贵的古典园林文化遗产资源能够得以有效的保护,并使其珍贵价值在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两个方面发挥出来。

相关期刊更多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北京文物与考古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北京市文物保护协会

瞭望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新华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