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学科的特性

医学学科的特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学科的特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学科的特性

医学学科的特性范文第1篇

【摘要】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是数学思维过程的体现。教师在医科数学的语言教学设计中应设计语言的节奏、与医学语言的融合、数学语言的直观性和恰当的无声语言。

【关键词】 医科数学; 教学语言 教学设计

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观体现,也是教师传授知识的最直接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直接影响到其授课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设计相应的教学语言。面对医学研究数学化的发展趋势,医科数学在较短的教学时间内,应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解决医药科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医科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医科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方式,设计数学教学语言的节奏、内容、逻辑性和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医科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益。

1 从医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看,数学课堂教学应设计语言的节奏与思维程式的统一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因此教师的数学教学语言应与数学思维相统一。医学生学习的特点是记忆的东西多,这容易钝化学生怀疑和探索的能力。故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由于其他医学课程学习思维方式的负迁移而影响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设计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师教学语言的节奏。

教学语言的节奏的设计首先体现于语言的表达,如速度、重音、升降(抑扬)、停顿等。比如: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处,此时学生的思维速度较慢,这时的语言宜慢不宜快;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思维水平的差异,教学语言的节奏也应有所不同。过快则学生没有思考时间,过慢又满足不了学生思维速度。在授课过程中还应恰当灵活地运用“停顿”来控制课堂节奏,留更多时间给予学生独立思考。

教学语言的节奏的设计还体现于问题的设计。课堂提问是控制授课节奏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既能让老师知道节奏是否合适,又能调动学生紧随教师思维的求知欲望,还能发现各类授课问题以便及时解决。问题的设计应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之间的转换也应顺应并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程式。数学问题的设计应逐层深入,还可设计一题多解、一法多用,问题的设计能激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发散性,可增强学生医学学习的思维水平。

2 从医科数学的教学内容来看,数学课堂教学应设计数学语言与医学语言的统一

数学语言是指表达数学名词、术语、定义、法则、公式及其推导的形式化语言,它具有简洁性、符号性、展开性、抽象性的特点[2]。医学语言是贴近医学平常惯有表达的文字专业语言。医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目的大多是今后用来作为一种工具为医学研究服务的。因此,在医科数学的教学设计往往涉及不少医学背景,医学问题往往只是一些只能用医学语言表述的现象,想通过现象抓住事物本质,就必须把问题转化成数学语言,用严密的数学工具发现其内在规律性,包含了数学语言与医学语言的互译过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因此,在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和数学理论应用时教师可设计适合的医学问题。医学问题的表述需要医学语言和数学语言的互译,两种语言的准确互译不仅让体会到数学学习的生活背景,让学生有较多的生活经验参与数学学习,更能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教师的语言设计既要有医学背景语言的专业性,又要有翻译后数学语言的准确性;既要设计数学问题求解结果的数学形式化语言的简洁性,又需要设计相应的医学解释语言的通俗性。

3 从医科数学的教学要求来看,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设计逻辑性性与直观性的统一

数学的严谨性和抽象性决定了数学表达必然具有逻辑性,因此,数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语言的逻辑性。但是,医科数学的教学要求要远低于理工科数学,主要体现在数学概念的形式化要求较低、数学性质和定理的证明要求不高、难度较大的定理不做要求等,但是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从数学的知识结构来说,教师应设计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另一方面,医科数学的教学要求决定了学生对于逻辑性过强的数学理论学习困难,从这个角度来说,教师应设计数学课堂语言的直观性。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和直观性的统一主要是在保证不破坏数学本身内在知识结构关系的前提下,用直观性的语言加以阐述,以使学生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为此,教师可设计数形结合的辅助方式和类比的方法加强教学语言的直观性。

4 从医科数学的教学方式来看,数学课堂教学语言应设计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的统一

医科院校多采用大班制、多媒体教学,易使师生距离疏远,课堂沟通不足。适当增加无声语言可增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无声语言主要包括:媒体语言、板书语言和体态语言等。在课堂上要充分应用多媒体,发挥其形象、具体、信息量大等诸多优点,尤其是在讲定积分的概念和空间解析几何时,利用多媒体直观教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讲导数、积分的运算这类学生必须掌握且技巧性很强的重点部分,教师应借助黑板边讲边写、师生互动,适当加强学生的练习。体态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的肢体活动,心理学家发现,在人们面对面进行交谈中,有65%的信息是通过肢体语言传递的[3]。因此,教师应设计恰当的无声语言如表情和动作来帮助教学,课堂上的教师的微笑、投入教学的表情、甚至学生做练习时到学生中间的巡视都可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冷振生. 浅谈数学课堂教学语言.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2:52.

2 胡良华.小学生数学课堂语言表达的调查与分析.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155~156.

医学学科的特性范文第2篇

一、组织传播中的行为控制

从1949年施拉姆提出的大众传播学的框架开始,将人对人的传播分成了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及人际传播。其中组织传播涉及了组织和传播两个概念的交织。大多数学者认为,组织是一个通过协调活动来达到个人和集体目标的一个社会集合体。通过协调、组织成员通过建立起来的组织结构来与其他成员或与其他组织成员进行关系处理。传播则是贯穿于组织和管理整个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传播在组织中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对有利于实现个人和组织的目标和行为进行协调和控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按照传播学的理论还进行教学行为和策略的实施,对于提高传播的效率会有很大的帮助。

二、课堂教学中的传播规律

课堂教学是一种组织传播的形式。因其传播内容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固定性等特点,因此在组织传播中的一些相关理论可以运用于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分析。尤其是组织成员,教师及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自的行为控制因素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信息的编码、传送者;学生是受者,接收、内化信息并给予反馈;传播通道中传递的是教育组织者编制好的教育信息;教学媒体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双方的通道。课堂教学因其特殊性,在其组成的传播系统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通过教学的内容、思想、感情等方面和学生进行沟通和相互感染,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同样也根据学生的反馈及评价对自身的认识、教学等行为做出及时的调节。

三、教师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教学策略

教师处于整个传播决策者的地位,并且在信息时会处于主动地位并且具有权威性。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注意课堂教学传播的组织影响过程、目标设定及反馈过程的方式和方法。

1.影响过程

基斯和凯斯把影响定义为“人们成功地说服别人村从其劝告、建议或命令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组织传播时,教师仅通过宣告“因为我是权威者”来实施行为控制是不可行的了。另外,在横向的和纵向的关系中,正式权威已不是一种可行的资源,而往往离不开影响过程。教师如果想要达到影响和说服的目的,必须通过语言及非语言符号进行文化传播活动。在课堂教学,教师不仅通过语言等符号进行直接传播,并且还是用一些非语言符号来传递态度、感情等其他信息,这些辅助信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以及理解力上起到作用。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很好地推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别是课堂教学氛围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并且激发其学习热情的首要因素。要通过对具体课堂教学环节的目标设计等优化课堂教学的同时,实现对学生行为的控制。

2.课堂教学目标设定过程

(1)目标的明确性:设定明确的目标要比设定笼统的目标更有效,在进行每堂课之前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例如“我要将目标提高10%”远远比“我要提高目标”定的更加可行。教师必须以“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为学生的发展而学”为原则,摒弃把教学的动力归因于升学的需要与压力的错误思想。在对教学内容解读的时候,不能将教材直接作为教学内容,要超越教材。在每堂课的设计中,要力求精、细,目标更为具体和量化。面对压缩越紧的课时,应该提炼精华。因此教师课堂教课思路需要清晰。可以设计一条讲课主线。在主线讲述的过程中,横向和纵向扩展知识面,引起学生好奇心的同时,让学生感到获得知识的快乐,从而使学生感悟到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并将知识内化。

(2)目标难度性:如果所设定的目标既具有挑战性,又不会太难以至于无法实现,目标设定就能够取得最佳效果。因此,最好的目标是那些有难度但是可实现的目标,借助生活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生活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原型和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讲学生的学科世界与日常生活世界结合起来,避免使课堂变成了只有虚拟的符号、概念的空洞、单调的形式。教师应该积极拓展教学的时间和空间,让生活因课堂而丰富,以促进学生学有所用,用有所学,缩小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这样不仅可以设定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还可以使得实现目标变得有趣与可行。

(3)目标设定的参与:一个由组织者向成员指定的有难度的目标和由组织者与成员共同设定的有难度的目标效果是同等的,但是参与在目标设定中有一定的价值。具体表现在,首先参与可导致有难度的目标,而这反过来又会促进绩效。其次,参与提供了重要的奖励,如参与者满意度提高、职责也更明确。因此在课堂教学目标的设定时,可以允许学生参与设计。尤其在当下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不能将学生局限在被动学习者的范围中。在让学生积极对自己的学习目标进行设定时,可以促进其有足够的积极性进行学习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其对教师及自身满意度的提高。

3.反馈过程

教师在整个的过程中主要以教育者单向传送信息为主,还会根据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反馈效果以便于调整再传递。作为反馈接受者最关心的是反馈的价值,而且更喜欢正面的反馈而不喜欢负面的反馈。但是为了使组织顺利运行,经常需要纠正绩效问题或不足,通过什么方式来既能纠正问题,对于学生或者教师来说又“可接受”的方式来提供反馈?费尔赫斯特和他的合作者提出,解决“价值困境”的一种方法,就是通过一种把关于任务的负面反馈同对员工的支持结合起来的方式传递反馈。我们可以得出,在进行反馈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这样的语句进行:“我认为是你一名很有潜力的学生/教师,特别是因你在……方面有明显的特点,所以在……方面有发展。但是在……方面有些不足,你应该在……方面(具体的学习过程)有……方面(具体的建议和举措)的改进。”课堂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采取这样的方式来达到良好的反馈效果。

四、具体课堂教学策略——以《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为例

1.课堂讲解策略

课堂讲解方面,理论简明清晰,避免啰嗦,侧重实践训练,在分析试题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细节的把握。目前,很多教师以完成课件制作作为备课要求,整堂课堂一味地将书本知识变换形式,仅仅展示理论知识,而不加实践例题的精细讲解,不仅不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还会使学生对课堂知识失去兴趣。相反,如果以试题为范例,精讲、细讲例题,从试题中分析各个考点与知识点的联系。激发学生对知识好奇程度的兴趣,恰恰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二进制算法的过程中,先不急于讲述二进制的运算法则,而是先复习关于十进制的数码、进制原则等学生容易忽视的问题,研究清楚后,快速引入二进制的算法原则和数码。重点进行二进制例题的讲解和分析,让学生对新概念进行理解。在例题选入的过程中,不仅选用死板的计算,还选用例如IP地址的十进制计数法等应用型例题。从而加强学生对二进制的理解,深化学生对整个计算机体系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意自身教学水平和技巧的提升,还应该利用教研活动时间,与其他教师对使用课件上课的对象、范围、技巧等进行认真讨论。将多媒体教学技术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到课堂教学中。

2.课下辅助策略

课堂教学的短暂,不能完全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为学生制定课下有效的辅助策略也很重要。最了解学生的不是教师,应该是学生自身以及周边的其他学生。因此运用此规律,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指定一名组长,教师需要每周听取组长对小组学习的活动报告。具体的活动内容由教师进行指定,组长进行监督。试题库方式下,在《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指定课下的辅助策略主要包括:对试题库考察知识点的分项概括;知识点的重组、知识点涉及理论知识的书本还原、书本知识的内化等。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从书本到实践,从实践回书本”,从而在课下达到有效辅助课堂的教学目的。

3.监控课下辅助策略

每组学生是否按照预定的程序完成了任务,这是最终的落实点。从管理角度上看,教师不可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状况,但是确可以整体把握每个学生的基本动态,中间的纽带在于组长。教师可以多与学生组长进行互动、探讨。学生组长提出的问题往往是最具代表性的典型问题,所以一定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公开讲解,用课堂有限的时间来进行答疑解惑是必须的。解决共性问题后,再根据每组开展活动的情况,了解每组的个性问题。通过重点抽查的方式达到“督查”的效果。

医学学科的特性范文第3篇

    1、悠久的历史

    任何一个艺术种类在人类文明的进程史中都有其发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与脉络,这其中皆包含人类对于大自然改造与征服过程中对于艺术的基本认知与探究。在从实用到艺术的逐步发生与发展中,无不体现人类对于美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不同地域、民族的文化艺术积淀。

    古老的中华先民对漆的发现和使用可谓是历史悠久,是世界上使用天然漆最早的国家。有文献记载:早在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时,禹作祭器,墨染其外而朱髹其内,这可谓是最早关于漆器的一些记录了。以我国所出土的文物实考而言,1978年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髹涂朱红色的漆碗,足以证明中华民族制作漆器的历史已有七千余年。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漆器的使用便非常普遍,近年来,如河南信阳战国墓、湖南长沙西汉马王堆一号和三号汉墓出土了大量的古代漆器,种类丰富,并装饰有精美的图案或画面。这时期漆器造型手法多变,漆色已发展为多色的彩漆,并利用金、银、铜、玉、贝等多种天然及人工材物来镶嵌装饰,以显示其奢华性、贵族性。随着制作漆器材料的丰富和制作技艺的发展及在日常的生活中实用性的大大需求,到了唐代漆器才较为明显地在民间开始使用,直至宋代则普遍起来。宋代已产生了漆行、漆器店等商业行为,大量出售漆材、漆器。漆器在满足实用的前提下以其独特的色彩、图案、装饰体现了人们对精神审美愉悦的无限追求,也是创作者审美理想的物化之体现,“所谓物化,是自己随物而化,主客合一的极致”。所以到明代时期漆艺的发展达到了繁盛阶段,上至宫廷,下至民间出现了漆艺、雕漆的高峰。据明代漆工黄成的《髹饰录》中记载,此时漆艺的装饰之技艺繁华富丽、无可比拟。

    漆器、漆艺、“漆画”无论我们是从实用的或艺术的角度去探究的时候,都会发现深藏于形式之下的所散发的民族与地域、历史与文化的气息,它是中华大地民族深层内在心理与精神本质及审美心理的体现。

    2、早期的“漆画”

    这里我们所关注到的漆画,作为艺术的形式而言,其并未具有真正的绘画独立性,在漫长的中国漆艺发展历程中,漆画几乎一直依附于漆器及其多样性的形体之上。在与漆器的结合中,中国古代漆画的艺术形式多变、表现内容丰富,诸如神秘的抽象性、生动的写实性、宗教的寓意性等艺术特质在悠久的漆艺中都有大量的作品出现。如马王堆汉代漆棺画、长沙南郊黄土岭出土的战国人物漆画、河南信阳长台关出土的战国彩绘锦瑟、浙江宁波的明代竹编五彩描金漆盒,这些漆艺代表的不仅仅是器物的本身,更是一种民族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体现了先民们的独特审美观照及民族的审美本质及其审美的倾向。所谓美的观照即“向某对象的心的作用,在究极上,乃是现实意识的基本构造之自身”我们在对器物本身视而不见的时候,依附于其上的漆画本身已经具有了作为绘画的独立存在的价值及审美的独立性,生动的场面、饱满的构图、色彩的搭配等诸种艺术表现元素的体现与独立的其他绘画艺术相比不分上下,只是由于与器物的结合而未能成为独立的漆画艺术作品。

    20世纪下半叶中国独立的漆画艺术的出现与崛起,同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漆艺的历史与文化积淀有着必然的联系。同时外来漆画艺术的影响与融合使我们认识到我国当代漆画艺术在发展中的“境遇”,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如当代漆画艺术家乔十光先生所说:“开漆画独立之先河的是越南。中国漆画的独立便是在越南磨漆画的刺激下,在现代艺术观念的启发下,在当代中国漆画家创造性劳动中完成的。”

    3、漆画的独特性

    漆画以“漆”为主要载体去表现的一种绘画形式,大漆为主要的媒介,漆画是我国传统髹漆工艺与现代艺术、现代工艺与现代材料的结合体。

    漆画材料的独特性是其艺术魅力的重要体现。

    材质、技法是漆画最基本、最物质性的构成因素,是漆画艺术表现作品的关键。

    漆液、矿物颜料、漆板这些材料是漆画独特之根本。漆画材料涵盖之广,是其他绘画艺术种类难以比拟的。大自然造物力量之神奇给我们的视觉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创作材料资源,不同材料体现出不同的质地,也会展现出不同的视觉美感。如金箔、银箔、蛋壳、沙子、植物叶、螺钿等等。这些丰富的可以为漆画所采用的物质在漆画中他们表现出来的审美语言是不同的。与此同时漆画材料的创新及延展性也是其他画种所难以比拟的,不同艺术家在漆画创作中随观念的改变、题材的变化、画面效果需求等往往会自觉地寻求不同的、新颖的材料来展现自己艺术作品的特质。

    不同材质的属性决定了其展现的美的艺术价值,艺术家在漆画的创作中对各种材料的选择、加工、创新代表了个体的艺术创作观念和审美追求,尤其是对材料选择和加工的主观性、偶然性更增加了漆画的独特艺术表现力。当然艺术家的创作观念是统领整个艺术创作的根本。总之漆画材质的属性美与材质的独特性是漆画艺术的一大特点。

    漆画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体现在其表现技法的独特性。

    丰富的、变幻莫测的漆画工艺手段,以及某些特殊的工艺具有偶然性表现形式及表现效果,构成了漆画艺术特殊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质。

    漆画的创作周期较长,对于操作的技术要求较高,其难度主要是对天然漆画材料的掌控与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同我们熟知的水彩、油画有一定的差别,这也是材料的物理性决定的。漆画的表现技法非常丰富,有打磨、彩绘、镶嵌、磨绘、刻填、堆塑等多种表现形式,技法掌握的难度较大,需大量的实践方能在艺术表现上有所建树。在制作中不同的艺术处理技法会产生各异的艺术效果及意想不到的视觉美感,最终达到材料与技巧、漆性与画意的完美结合,这也许正是漆画艺术神奇之处吧。

    二、当代漆画艺术的被边缘化的尴尬境地

    我们这里讨论的被边缘化涉及诸多方面,包括艺术自身发展中的自我自律及影响艺术发生、发展的他律性问题。简单来讲是指我们民族漆画艺术被边缘化的客观原因:即历史、经济、文化、地域等多方面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漆画发展的多元因素。其次在漆画艺术发展中本身自省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

    1、被边缘化的现实

    中国悠久的漆艺自唐朝始传入日本,这个在大和民族看来是“舶来品”的东西却在漫长的岁月中被日本的本土民族发扬光大,“漆器”似乎已经成为日本的代名词,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这也足以说明一个民族对于优秀文化的遵从与渴求,同时对于我们漆艺的原创者来讲不能不说是一种“警醒”,一种对待文化“自觉与不自觉”的警醒。就像西方人提到陶瓷就能想到“China”一样。日本的漆画艺术同我们自身的漆画艺术之间产生的角色调换,难道仅仅是一个“文化现象”的问题吗?众所周知,最早最精美的漆器是在中国,而如今最会做漆的则在日本。

    越南漆画起步于上世纪三十年代。

    20世纪30年代年法国人维克脱尔·塔尔丢为越南漆画艺术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法国人并没有把西方的教学体系完全强加于越南学生,而是鼓励越南的学生挖掘本民族的艺术元素与潜质,发掘、发展本民族自己的艺术。他们甚至把民间艺人请进课堂,开始尝试把传统的漆艺技法融入绘画中,越南真正的漆画艺术由此开始。在之后的不断探索、实践、成长中,漆画(磨漆画)在越南画坛中逐渐发展成为他们的“国画”,并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我们这里不再探讨漆画艺术谁是源头、谁是追随者的问题,无多大意义,历史总是要发展的,我们不能总是拿着我们祖宗的荣耀来谈论今天的现实,这种鞭策也许是我们这些艺术工作者的自我觉醒与创作动力吧。

    2、目前国内漆画艺术现状

    前面我们已经谈到漆画艺术在中国的悠久历史,但是任何一个艺术种类的发展演变必然会受到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这其中有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有许多不可预见的偶然性存在,这其中包含有历史、地域、人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中国现代漆画虽然从上世纪30年代已经起步,但是几十年来了解与关注它的人可能并不多。漆画艺术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既然存在了必然会经历发生、发展与衰变的一个基本规律。漆艺在我国的传统实用美术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所以在大众审美活动中多数人仍把它当美术工艺品一类来看待,这是存在的现实。对于一个从事非漆画艺术的其他艺术工作者来说可能对漆画艺术都知之甚少,更别说普通的百姓大众了。再者,在新时代艺术教育极大的发展中,漆画艺术可能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并没有像国、油、版、雕等这些专业一样受到应有的重视。艺术教育在当今的市场化、功利化的影响下变的愈加现实,以至于漆画这个专业逐步被排挤于主流艺术之外,在其后的发展中也就相应地受到一定的影响,漆画艺术这种境遇的“尴尬”对于漆画艺术自身而言无疑是一种发展的阻碍,所以后来在漆画最初被纳入全国美术展览时引起很大争议。

    另一方面漆画艺术比较强调材质的特殊性和工艺的复杂性,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其受到材质、技艺、制作等多方面的制约,同其他艺术类别相比不可避免地会把漆画艺术看做是更接近工艺美术的,而在电脑数字化急剧发展的现在,许多传统的工艺美术已经被铺天盖地的新型艺术手法与技术手段所代替,在艺术与实用美术之间漆画不可避免地被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漆画的教育、普及、创作、创新。

医学学科的特性范文第4篇

台湾作家张晓风在《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一文中有这样的叙述:清晨,站在城市旭日东升的阳台上,我深情告白:“想大声告诉全城的人……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而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是的,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件大事;培养身心健康、积极向上、德才兼备的合格公民,是学校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

班级是学校的细胞,和谐的班级构成和谐的学校。因此构建和谐学校的主旨就是创建和谐班级。班级要有生命力就要有特色,特色即卓越,走班级特色发展之路是现代班主任的必然选择。一个教师没有特色是一个平庸的教师,是走不远的。没有教师的个性就没有学生的个性,一个班级也是如此,没有班级的特色就无法带动班级整体的工作,尤其是不能让课堂教学成为一潭活水。

创建特色班集体,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扬起学生的理想风帆,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成长起来,应是每一个班主任矢志不渝的追求。

文化是无形的,但是在具体的特色班集体创建过程中,抽象的文化便溶入到了学生的血脉之中,潜移默化地对他们进行着制约,并促使他们走上丰富内涵之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经过了班级文化建设工作的实施,学生便会充分彰显个人的才华,创造精神、实践能力、课堂及课外的学习能力也逐渐提高。在实现班级目标包括学习目标的过程中,学生还懂得了合作,理解了团队精神,增强了责任感,学会了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1 概念界定

1.1什么是特色

《现代汉语辞典》对特色的解释为:事物所表现的独特的色彩、风格。可以这样说,特色就是个性,个性就是特色。

1.2什么是特色班集体

所谓特色班集体,就是指个性化的班级。特色班集体的内涵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从本班实际出发,在所有成员参与下,形成的独特的、稳定的、良好的班风班貌,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效的班级。特色班集体与班级特色不同,班级特色是指班级工作的某一个方面形成特色,是局部特色,如体育大课间活动组织、兴趣小组活动开展、学生学习小组互帮互助、卫生保洁、教室布置、学生书画才艺表现等。总之,班级特色是班级展现给别人的一些亮点。而特色班集体则是特色渗透在班级教育、教学、管理等的方方面面,体现出独特的班级整体风格。由于每个班级的个性不同,每个班级都是一个潜在的特色班集体,每一个班级都可以成长为特色班集体。

1.3什么是班级文化

所谓班级文化,是指围绕班级的教育、教学活动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价值取向、行为方式、语言习惯、制度体系、班级风气等的集合体。班级文化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表现出一个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并且这种班级独特的风貌和精神,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影响学生的行为。

班级文化建设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积极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能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建良好的氛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还能为形成一个勤奋向上、充满活力的班集体起到桥梁纽带作用,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精神。班级文化既是优化班集体的有效途径,也是优化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效途径。

2 通过创建特色班集体,强化班级文化建设,从而真正达到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效果

现代教育应该义无反顾地从控制生命升级到激扬生命。要知道,比分数刺激更强有力的推动力来自于生命内部,来自于人的文化的、创造的追求所激起的人的情感和悟感。学生的注意力和情感应集中在成长的体验过程中,使成长中的创造性因素和文化提升的因素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最强大的动力。

2.1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能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限的力量和高尚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和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班风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和精髓,所以班级精神文化的建设也集中体现在班风建设上。抓住班级建设目标和班集体舆论等方面的建设,就是抓住了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通过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导引同学的价值观念、生活信念等意识形态,使之成为成功实施各项学习、生活的内在驱动力。

建班伊始,就要号召全班同学共同开动脑筋,针对本班班级发展目标和个人目标写出一两句言简意赅的班训,并创作班徽、班歌。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班级必须有比较明确的班级目标,使其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灵魂。班级目标的制定必须结合自己本班学生特点,恰当并且取得同学的认可是第一原则。如以“厚德博学,身心两健,团结互助,共同进步”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特色,号召全体学生改变坏习惯,提高上课效率,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

2.2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优化教室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是创建班级文化的基础,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整洁、美观、优雅的室内环境,犹如细雨润物,容易给人营造良好的心境,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平衡;一个安静、和谐的学习与生活空间,可以催人奋进,可以影响学生对事物的判断和看法,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

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不仅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还体现在师生的仪表上,两者都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隐性教育功能与教育效果。教师的仪表美,能提升学生对教师的亲和力,学生的仪表美,能提升教师教学的激情。

教室环境布置、师生精神面貌可以说是班级整体形象的代言,实践证明整洁美观、充满班级特色的班级物质文化,能够起到那些枯燥单调的说教所无法奏效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

2.3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是由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遵守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行为准则等形成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一切行动的准绳,对于一个班级的秩序化、法制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其中,学科课堂秩序制度、考勤制度、自习课堂纪律制度、评优制度、批评惩罚制度和学习上的互助制度等,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好了平台,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活动及处理班级事务的行为标准。

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着不同思想、不同文化底蕴的人。对集体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从不同的个体折射出的结果各有千秋。班主任要注意加强调控和服务,及时纠正和解决工作中出现偏差和新问题,确保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变形、不走样,使班级管理和各项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方向前进。

2.4班级和谐的人际关系文化建设

班级人际关系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现代班集体应拥有新型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融洽,民主平等,尊师爱生;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班主任是班级良好人际关系的纽带。

2.4.1优化师生关系

班主任首先要协助各科教师树立威信。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核心,而各任课老师对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又是建立良好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的,他们能否每天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对全班同学进行良好教育教学,与各任课老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有很大的关系。

学科任课老师要在学生中树立较高的威信,除了他们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授课艺术外,与班主任的维护与协助是分不开的。在起始年级阶段,学生对各任课老师并不了解,班主任在这时就要帮助各任课老师树立威信,首先,要教育学生重视这门学科,要学好这门学科,因此就必须和该科教师积极配合,尊重任课教师,认真听课。学生有了良好的认识和明确的目的才能认真对待所学科目,尊重任课教师。当然,班主任还要向学生介绍各任课老师的简况、教学经历、教学效果、特长爱好等,在介绍的时候要带着称赞的口气,让学生意识到给他们教课的教师都是很优秀的,使学生对自己的任课教师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学生在漫长的学习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视野的扩大,他们的评判能力和鉴赏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但仍缺乏客观性,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会有更高的要求,一些教师原来在学生中树立的威信会逐渐降低,对此,班主任要教育学生用“实事求是”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老师,学习任课教师的长处,摄取丰富的知识使自己健康成长。对任课教师的不足,班主任要本着团结互助、共同搞好教学工作的目的,向其及时提出,使其自觉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言行,再通过其自身的努力,他们的威信也就会再次逐渐树立起来了。

班主任还要妥善处理任课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矛盾。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的增强,有时个别学生或部分学生会与任课老师发生矛盾与冲突,一般情况下,学生只畏惧班主任,而对任课老师的批评不易接受,有时还会当众顶撞或产生对立情绪。这时,班主任就要出来调解、解决矛盾。在处理此类事件时,班主任要讲究方式方法,避免矛盾激化。班主任一定要深入调查,仔细了解事情的原委,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客观、公正的处理,既要使任课教师满意,也要能说服教育当事学生,使其心悦诚服,并以此教育全班学生,最终使师生关系融洽和谐。

“亲其师,信其道”是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最好诠释。

2.4.2组织和指导学生之间的交往

班主任要为学生创设交往条件,满足学生交往的需要;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班主任可通过加强课堂的双向和平行沟通方式,利用课后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等方式,发挥各种沟通形式的优势,加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思想感情的交流,增进彼此的了解。

无论是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文化,直观形象的班级物质文化,软硬结合的班级制度文化,还是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文化,它们都构成了班级的文化。我们要利用班级文化具有的潜移默化性、自我教育性等特点,采取渗透的形式,把教育思想贯穿于整个文化环境之中,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

3 以创建特色班集?w为载体,实现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相互促进

创建特色班集体,焕发了教师内在尊严与欢乐的价值追求。教师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不再仅仅只意味着奉献和付出,还有更多的享受与快乐:教育不是重复、沿袭,而是创造、发展;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教师以其创造性的劳动去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并在创造性的劳动中,享受因过程本身而焕发的内在尊严与欢乐。

富有班级特色,符合学生特点的特色班集体创建,使教育真正成为活生生的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对话,学生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的交往中生成新型的良好的人格特征,而不是成为了没有生命的事先被固定好规格的产品。

在创建特色班集体的过程中,教师尽显风采,其生命的潜能得以开掘和显现,其生命的智慧能得以丰富和发展,其生命的活力能得以释放和迸发。

在创建特色班集体的过程中,教师以高尚的人格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优雅的脱俗的气质影响人,与学生对话、彼此沟通、教学相长、相得益彰,最终会达成师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之目的。

医学学科的特性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图形创意作为视觉传达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图形创意过程中,如何才能牢牢抓住观者的眼球是图形作品成功传递信息的关键。本文所探讨的视错觉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以“新奇”“独特”著称,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它独具特色的创作观念和表现形式能给图形创意课程的教学与实践带来重要的价值。 

 

常言道“眼见为实”。然而,有些情况下,眼睛并不是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而是带有一定程度的“欺骗性”。这种欺骗性其实是人的视觉错觉在作怪。人们通常把与物体的形状和色彩有关的错觉称为视错觉。具体而言,视错觉是一种人类所共有的特殊的视觉感受,是在外界刺激物的作用下,知觉判断的视觉经验或思维推理与所观察到的事物特征之间产生了视觉误差。而对于这种特殊的视觉现象早就被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发现并将其作为一种独特而有效的艺术手段,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皆取得了奇妙而富有震撼力的视觉效果。人们在欣赏那些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作品时,往往会由外在的视觉引力,迅速转为一种内心的主动探索,这就是视错觉的魅力。这点与图形创意所寻求的“打眼入心”的传播效果不谋而合。正如国际著名的视觉大师福田繁雄所说:“我的作品,无论是平面的、还是立体作品的创作核心,都是围绕着以视觉感官的问题为前提来进行思考。”由此可见,它对今天的图形创意课程教学是很有研究价值的。 

一、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能层面 

创造性思维是学习图形创意课程的基本要求,也是关键因素。它是学生今后进行设计与创作所必备的能力之一。长期以来,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往往沿用习惯的思维模式,从固有的图形形式本身出发进行思考与表现,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开辟独特的设计蹊径,学会举一反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创作热情,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使学生对这门课保持长久的新鲜感。 

视错觉艺术以其生动有趣的视觉语言和自身极大的视觉刺激性,深深地触动了人们的视觉方式,丰富了人们的视觉体验,将这一视觉原理引入到图形创作中,让学生懂得图形创意的表现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并非单纯意义上的外在形象表现。另外,研究表明,人类大脑的潜力几乎是无穷无尽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关键在于如何来挖掘这些潜力。就创造性思维的特点而言,关键就在于善于变换不同的视角,产生新的发现。这种不断变换视角来观察世界的方法是培养创意思维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扩展创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这对图形创意设计来讲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图形创意教学中,要引导给学生只有破除思维枷锁,改变创作视角,才能创造出不同寻常、引人注目的视觉形象。 

二、从图形本身的视觉传播效应层面 

视错觉作为一种特殊的视觉现象,将其用于图形创意中不仅能够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视觉形象,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吸引观者的视线,使作品更具生命活力和独特的存在价值。 

人的视觉过程是视觉生理活动与相应心理经验联系起来互相起作用的,它不是一种被动的接受,而完全是一种积极探索。“它是有高度选择性的,不仅对那些能够吸引它的事物进行选择,而且对看到的任何一种事物进行选择。”因此,我们在观看一个物象时,并不是把视点平均投向画面的每一部分,而是“有选择性的”集中于某一点。这种集中来自主观选择时的兴趣。由此可见,具有刺激性和趣味性的视错觉艺术,正是以其主动出击的视觉形式,为它们成为视觉选择的重点提供了机会,从而增强了观者视觉生理和心理的刺激程度,同时也为在纷繁芜杂的图片信息海洋中实现快速有效地传播创造了前提和条件。例如福田繁雄在1975年京王百货举行个展的宣传海报,巧妙地利用图底反转的错觉原理令作品中图形的视觉效果妙趣横生,产生了奇特的心理效应。这种将现实与幻想、主观和客观有机地统一,以营造视觉冲突,深化传达内涵的图形形象,自然会在众多平淡的图形作品中出奇制胜,最终体现出视错觉图形魔术般的视觉魅力和传播效应。 

三、从图形空间设计观的突破层面 

空间是设计领域的永恒课题,人类在最初描绘物象时,就有了在二维平面上反映三维立体物象的意识。而在现代绘画和视觉传达设计中,有些画家和设计家却抛弃了古人留下的透视方面的遗产,又回到当初对透视没有正确看法的迷惘状态,进而形成了多维空间的构形方法。 

视错觉图形作为一种多维空间形式的典型代表,打破了空间维度的界限,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将有限转化成无限,从而创造出全新的混维空间形态。这种混维空间的设计观念给图形创意带来了更多的启发与灵感。欧洲“视觉诗人”派的代表人物——招贴设计大师冈特•兰堡曾经尝试使用空间视错觉手法进行创作,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和福田繁雄相似,兰堡的艺术观也是视觉功能至上。戏剧表演《hamle tmaschine》招贴中,悬空一本书,书的封面上有一只手,而这只手又同时拿着这本书,亦真亦幻,整个作品传达了知识本身的力量是无穷的深刻内涵。当我们在观看时,视角会不断地在二维空间和三维空间之间转换,进而看到一种真实空间中不可能存在的非现实状态的空间结构,给人一种超越时空的奇妙感,产生视觉悖论,从而构成一个趣味无穷的幻觉图形世界。对此,在教学中通过大量此类优秀图形作品的赏析,让学生体会与理解这种全新的空间设计观念所带来的视觉震撼,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创意思路。 

结语 

总之,图形创意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够将其与今后的专业设计很好地进行衔接。因此,在讲授内容的同时,更要注意上升到对学生设计思维的引导层面,使学生懂得从人的视觉与心理角度出发去创造新奇而丰富的视觉图形世界,从而加深对图形语言创作观念与表达方式的理解与探索。 

 

参考文献: 

[1]张福昌.视错觉在设计上的应用[m].北京:轻工业出 

 版社,1983. 

[2]王松.谈视觉创意大师福田繁雄的设计,新疆教育学院 

 学报[j].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