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历史思维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数学思想;思维;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8-0184-02数学思想是对数学知识、方法、规律的本质认识,是从数学内容中提炼出来的精髓。数学方法是指运用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策略和程序,是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数学思想和方法)。"对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掌握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类比的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化归的思想方法,方程与函数的思想方法以及整体的思想方法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设法引导学生掌握各种数学思想方法,以便灵活有效地解决数学问题。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呢?下面略谈几点体会。
1.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可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显性知识,包含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等基本内容;另一个是隐性知识,主要指数学思想和方法。在实际教学中,大多老师只关注学生对显性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不会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学,这样,常常使得学生无法真正认识知识的本质,也无法真正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对于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知识的教学,教师一定要避免直接呈现或简单表述的做法,应设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探索、发现和推导过程中去,并通过适时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让他们感受和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如,学习"绝对值"这个概念时,如果直接给出绝对值概念,然后让学生记住: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这条规则。这样做是远远不够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解有关绝对值问题时,还是容易出错。其原因主要还是学生没有从本质上认识绝对值的含义。如果借用数轴,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先让学生自己探讨数轴上各点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讨论和归纳绝对值的定义。这样,学生对绝对值概念的理解就要深刻得多了,运用起来也就不会出错了。
2.在例题教学中揭示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中,例题的选择、运用是常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于例题的选用,我们既要考虑其是否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习得,同时还要考虑它是否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因此,在引导学生在解答例题时,一方面要通过解题后的反思,从具体数学问题中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并提炼和抽象成数学思想;另一方面在解题过程中,要揭示出例题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对发现解题途径的定向、联想和转化功能。我们知道,在解题时,如果能找到和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往往能拓宽思路,开辟捷径,能大大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延伸。
3.在变式训练中,强化数学思想方法
平时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题目老师讲过后,可只要稍稍变一下条件或换一种形式,一些学生就不知所措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知识和技能的本质,因而也就无法形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加强变式教学,并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要置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于解题的中心位置,充分发挥数学思想的定向功能、联想功能、构造功能和模糊延伸功能。如在已知的直角三角形中,知道一特殊角(或三角函数值)和斜边,求一直角边?的问题解答中,可进行如下变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教学效果就会好很多。
(1) 已知:在RtABC中,∠C=90°,BC=2,AC=2,你能求出ABC中其他的边和角吗?
(2) 已知:在RtDEF中,∠E=90°,EF=5, ∠F=60°, 你能求出DEF中其他的边和角吗?
(3) 已知:在RtABC中,∠C=90°,∠A=30°, ∠B=60°, 你能求出ABC中其他的边吗?若能求,则写出求解过程。
通过几个简单的变式,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探索,不断强化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能使学生在学习、获取知识的同时,感受和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的魅力。
4.在综合训练中,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整个中学数学教材的知识点中,并以内隐的方式融于数学知识的体系中。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能熟练地运用解决各种数学问题,老师可引导学生在综合训练中,不断归纳、总结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努力把各种知识所表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表层化,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
例,如图,已知射线DE与x轴和y轴分别交于点D(3,0)和点E(0,4).动点C从点M(5,0)出发,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x轴向左作匀速运动,与此同时,动点P从点D出发,也以1个单位长度/秒的速度沿射线DE的方向作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请用含t的代数式分别表示出点C与点P的坐标;
(2)以点C为圆心、12个单位长度为半径的C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侧),连接PA、PB.
①当C与射线DE有公共点时,求t的取值范围;
②当PAB为等腰三角形时,求t的值.
该题考查的知识面广,能力要求高。在解答这道题的过程中,如果能熟练运用运动变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思想、化归思想等多种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解答,就能很好地解答这种貌似繁难的问题。下面稍作思路分析与点拨:
(1)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点A、B、C、P的坐标及线段的长,是解题的基础.把这些点的坐标和线段的长一一罗列出来有利于解题.
(2)C与射线DE有公共点的两个临界状态: A与D重合,C与射线DE相切.
(3)按腰相等分三种情况讨论等腰三角形PAB的存在性,用几何法讨论时,三种情况各有特殊性,其中AB=AP又有两种情况.
4.用代数法讨论等腰三角形PAB的存在性,用点A、B、P的坐标表示三边长的平方时,运算一定要仔细
总之,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要能领悟和掌握各种数学思想方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方面是因为数学思想方法的内隐性、抽象性,使学生挖掘理解很困难,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理解和运用的水平取决于他们自己认识活动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教学中,老师们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在量的积累上实现认知上的飞跃,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 参考文献:
[1]程新民.把握数学教育本质重视数学思想教学.山东教育2000( 6) : 26- 27.
关键词: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教学不是为了培养历史专业人才,而是要通过历史
这门课程的学习来提高高中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历史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因此高中历史教师的工作重心需要从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向塑造学生的人格和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展开,在新课改的大潮下涌现出的新鲜事物让人眼花缭乱。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历史教师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分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改进高中历史教学。
1.高中历史教师教学观念存在的问题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必然要以一定的教育观念作为内在依据和基础。然而,当前许多教师的教育观念还很陈旧,对新历史课程的教学宗旨领会不深,依然采取保守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获得、历史思维的养成和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领会新课改的理念,将观念内化到自己的意识中,体现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2.高中历史专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将高中历史教学分为选修课和必修课,这两种课程都采用了专题的方式来组织设计教学,例如,必修课程历史Ⅰ就为九个专题:内容涉及政治制度、近现代对外战争、近现代民主革命、当代经济建设等,将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内容加以整合编排,从而体现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和线索性,不仅可以避免和初中学习的重复,更重要的是视角也不同,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史实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达到历史教学的目标。但这种教材的设计往往脱离历史发展的现实情况,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挑战。
3.高中历史教学传统与现代关系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曾经非常有效,但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了。高中历史新课程提及的许多教学方法,例如鼓励学生在探究历史问题时交流合作,值得推广和借鉴,也符合现代社会发展潮流。在传统与现代教学方法的交锋中,许多教师在历史教学中盲目求新求异,几乎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高中历史教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例如,采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后,一堂历史课看似热热闹闹,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合作,但是一堂课结束后,学生真正掌握的知识有限,教学目标也没有达到。
二、高中历史新课程的教学策略
1.改变高中历史教师旧的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这一传统的教学观念体现的教学模式就是灌输式,这一教育观念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高中历史新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采用探究式、讨论式和问题式教学模式,力求构建适合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变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教师需要多角度设计历史问题,既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聚合思维能力。通过多种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的能力。
2.创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形式
如前文所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因此需要创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教师在进行历史专题教学时不仅要立足于“教”,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而且是“会学”,让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历史专题教学中,教师不能做“传声筒”“复印机”,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应在专题教学时,为学生设计各种喜闻乐见的历史探究形式,如研讨会、辩论会、座谈会、演讲赛,也可以是历史剧、小品、影视、实地参观,撰写历史小论文等,创新高中历史专题教学形式。
3.协调教学方法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如前文所述,许多高中历史教师几乎全盘否定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盲目照搬照抄现代的教学方法,这是十分不可取的。要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优化,就需要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教学方法有
机结合起来。事实上,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传统历史教学中也是有精华的,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新的历史教育理念,我们要接受和实践。我们需要将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对待过去的历史教学方法不能全盘抛弃,而应该吸收符合新课改
的部分,继续使用。比如,高中历史新课改的教材采用专题式教学,跳跃性比较强,其中有一些知识线索被弱化,给学生理解教材、掌握知识造成一定的障碍。这个时候,就可以利用传统教学中梳理知识结构的方法来弥补其不足,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实施,需要高中历史教师的努力,更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关怀和支持。为了加快新课程实施的步伐,为了实现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更为了学生能够快乐、健康地成长,需要全体高中历史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虚心向同行与专家请教,提高课堂设计的能力,力求尽快在实践中探索出高效率的适合新课程的历史教学新策略。
参考文献:
[1]陆丽丹.谈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对策[J].新课程研究,2009.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历史的教学模式也迎来了新的改革浪潮,新的课程改革对老师的专业素养的要求更加的高,这就意味着高中历史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进一步的对自己的观念进行创新改革,让教学方法更适合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让由来已久的素质教育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得到展示。本文就当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进行简要的分析总结。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以及特征
(一)高中历史教学的现状
随着中国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向前迈进,在这个时期,高中历史教学改革迎来了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岔路口,这条路上充满了挑战与机遇。这就要求现在的一线高中历史老师主动抓住机遇,不惧挑战,充分考虑到当下学生的历史学系现状,进行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如今大部分的历史老师紧紧跟随我国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脚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多年的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总结,极大的推进了我国高中历史的新课程改革,提高了高中历史老师的教学效率。然而,从现在的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来看,高中历史老师还是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没有更好的对自身的教学思维进行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从而学生与老师都养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只教考试涉及到的内容,只学习考试涉及到的内容,谁都不会跳出固定的思维圈子,去寻找新的知识海洋,全面发展历史素养。在学生才升入高中的时候,学生在以往的历史中学习情况较为浅薄,涉及到的内容老师并未深入的进行探讨,所以基础的薄弱导致学生要花费更多的精力进行高中历史的学习,给高中生本就瘦弱的肩膀再次增加了沉重的担子。另外,把学生作为切入点,他们没有真正的认识到考试是什么,不会去对考试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知识浅薄的认为历史是高考的一部分,不利于高中历史课教学效率的提升,降低了他们的知识转化率。以老师作为切入点,现在一部分老师的历史素养不够高,高中历史储备量不足以应付教学实践,严重缺乏对社会历史的相关研究,未及时把储备的知识进行更新升级,从而使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现在的教学过程不相符合,跟不上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妨碍到学生对高中历史兴趣的培养过程。
(二)现阶段历史教学的特征
我国的历史教学与传统的历史教学比起来,有着传统历史教学所不具备的特征。具体表现在这些各方面:首先,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与高中之前的历史的教学目标比起来不尽相同。高中之前所进行的历史的教学过程更加注重的是激发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历史有一个初步的、简单的认识;但是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老师更加关注的是能否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能否培养出可以为高校所接受的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让他们能够进入自己想去的大学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其次,历史和传统历史所选择的教育对象不一样,高中之前历史教学仅仅是义务教育的一部分,在有了高中之前历史教育的铺垫之后,对历史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简单的认识与感悟,学生能够进行更加活跃的思考,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抽象思维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二、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情况下,高中历史老师要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的基础之上,积极地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使之适应逐渐改革的高中历史教学。
(一)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历史老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过去的老师中心论已不再适合当下的历史教学过程,要积极建立以学生为主人公的历史课堂,提高历史的教学效率。在日常的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得到充足的个人空间,进行相关的思维活动,老师在课堂上要积极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得出他们对某个历史问题的独特见解,并将出自己的感悟,对他们的见解进行一个评估。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就会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习惯于讨论,习惯于把历史问题进行必要的联系,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历史问题,从而解决历史问题。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历史作为一门和英语、语文相同的人文类学科,包含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大体上有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民族等方面。所以,在历史老师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突破传统思想所有的教材与讲解,积极灵活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进行历史的教学,诸如多媒体技术。不但让历史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直观性,具有更好的欣赏性,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的教学效率,更好的完成新课程改革所设定的目标。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
现阶段新课改背景下,历史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的历史知识进行现实生活中的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程度,用历史知识为社会做出属于自己的一份贡献。所以,高中历史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社会作为基础,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有地方进行运用,充分展现出高中历史课堂的开放性与延展性,鼓励学生走进社会,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纪念馆等等,通过实践,学生充分感悟到了历史的魅力所在。在此过程中,不但激发出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与动力,还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为提高历史的课堂教学效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步伐不断迈进的背景下,历史老师必须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因地制宜进行高中历史的教学设计,改进自己的教学思维与教学方法,提高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
作者:许小姣 单位:江苏省沭阳如东中学
参考文献:
一、初高中历史教与学衔接“断层”的原因分析
1.课程结构和内容上变革跨度大,滞缓了初高中历史教育的延续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下,初高中历史课程在教材编排、课标设置、知识构成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革,而这些变革客观上却导致了两学段课程内容之间的断层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滞缓了历史教育的延续性。高中历史课程是在中外历史整合的基础之上,采用了“模块+专题”的体例,历史必修一到必修三分别对应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这就使得教材内容更加学术化与专业化,但时序颠倒、跳跃性大,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学生的知识储备要求甚高,对学生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初中历史课程还主要是以通史框架为主,教材内容呈现出浅显性与感性描写的特征。正如有关专家分析的那样:“从目前的情况看,在初中阶段历史知识体系系统性的弱化、基础知识大量减少的前提下,高中课程却出现专题化和学术化的迹象……由于初中和高中阶段历史课程之间的距离骤然增大,学生们就需从相对‘低幼化’的初中课程进入比较‘专业化’的高中历史课程。”
2.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飞跃使学生思维形式产生断层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处于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初中生的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属于经验型,他们往往要借助生活中的亲身感受或习惯观念等进行形象思维活动。而高中生的思维则主要是抽象思维,要求能够利用理论做指导,掌握一定的逻辑思维程序,属于理论型的。由于新教育大纲的实施,初中历史大量降低了理论思维水平,更多的强调知识的传授,因此高一阶段就成为学生思维的转型期。有转型就有阵痛,其具体表现为很多同学上历史课跟不上节奏,或是上课一听就懂,做题一做就错,成绩也像水中的木头,忽上忽下,大起大落。因而学生就容易苦闷和迷茫,对历史失去信心,从而导致一部分学生一见历史就怕,越怕就越难,越难越怕。
3.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的转变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衔接出现脱节
初中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不可否认,为了中考的现实需要,许多初中教师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几乎单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不良倾向。在学习方法上学生们更多地习惯于教师传授知识,习惯于机械背诵,缺乏积极的思维习惯。进入高中后,随着教材内容更丰富、教学进度更快、教学要求更高,这种“被动记忆”的学习方法往往就不能奏效。高中教学比较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有的学生还以老一套的被动学习方法对待高中历史学习,结果是“学了大量的知识点,虽然背得很熟,但一用起来,就不知从何下手”,学习方式在从被动记忆向自主探索转变过程中出现了脱节。
二、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内部动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对调动其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顺利完成初高中历史学习的过渡有着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教材丰富的人文知识和课堂开放的结构,包含着大量有趣味的因素和激起兴趣的契机,教师可在教材与学生已学知识的联系中寻找“切口”,在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发掘“热点”,以兴趣引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例如,汉唐丝绸之路的历史、中国四大发明的西传、元朝时马可波罗的东来等,都是学生在初中历史中耳熟能详的。在讲解“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中,适时地导入、提问,能使学生产生亲切的感觉和兴奋的情绪,增强学习的兴趣,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地认识中外历史的联系和中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合理整合初中通史和高中模块内容,帮助学生构建历史知识体系
高中历史课程的专题编写体例,跳跃式的叙述也客观上造成了知识的断裂,容易给学生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初高中的历史知识体系断裂现状看似是脱节的,实际上只是叙述上的不同,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应用的史料有所不同,教材内容和基本理念还是能够衔接得上的。高中的历史老师,特别是高一的历史老师有必要在充分对比初高中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对初高中知识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学生在初中所学的知识背景,梳理历史的发展线索,将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加以完善,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中感知到初中所学的浅显知识,有利于他们轻松进入高中历史的学习中。如在讲“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一课时,初中的独立战争知识,是联邦宪法制定的历史背景,因此可以用播放视频的形式介绍美国独立战争及其战后的状况,帮助学生回顾初中所学知识,使学生了解北美大陆开创现代政体新形式的历史背景。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新的教学思维和方法开始应用到高中课堂教学当中。“翻转课堂”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以新颖的教学思维,使高中课堂教学更具活力。本文围绕“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从高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探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历史
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高中课堂教学需要适时作出调整和转变。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建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和方法,给学生带来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是以此大胆的尝试和实践,并在实践当中不断的积累和总结经验,构建高中历史教学新模式,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其学习视野,从全新的角度去理解历史,进而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和效果。
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高中历史教学的积极影响
1.1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直以来,高中历史教学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大多都是枯燥乏味,历史的学习主要以记忆为主,而死记硬背成为最主要的方式。这就导致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不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高中历史教学中“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使高中历史教学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创新和丰富教学方法,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出发点,利用翻转课堂将历史教学赋予和全新的形象。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创新和丰富了高中历史的教学方法。开始以新的角度对历史进行分析和解读,深入进行挖掘,在课堂当中予以生动形象的表达和描述,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学习兴趣自然会得以提升[1]。
1.2增加高中历史教学的新鲜元素: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高中历史教学的新鲜元素是有效的途径,通过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即可实现。翻转课堂打破了课堂教学模式,更具灵活性,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进行教学方法的调整,以学生喜欢和感兴趣的方式开展教学。传统历史教学当中,由于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方法单一,所呈现出的教学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甚至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翻转课堂实现了对高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效的重构,结合丰富的教学资源,以全新的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将高中历史教学内容更加新颖的予以呈现,为高中历史教学增加了新鲜元素。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其积极参与到教学当中来。基于高中历史翻转课堂,以全新的视角展开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将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上来,让学生对历史有着全新的认识,改变传统观念,翻转课堂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体现出来,,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着积极的影响[2]。
2高中历史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
2.1教学设计:
在高中历史翻转教学当中,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设计。分别针对历史翻转课堂的课前、课堂以及课后三个环节,并有效予以衔接,进而提升翻转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在课前环节,利用互联网等多种信息渠道,结合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查询与之相关的信息,其中包括资料文献、图片、视频纪录片以及相关的历史影视作品。由学生自主进行查询,整理相关资料,从中归纳关键点和难点,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环节,在教师讲解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自主查询的信息资料,那到课堂当中来,以PPT、视频等多种方式更加直观、形象将历史知识呈现出来,集中展开高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专注度自然会得以提升,改变了传统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值得注意的是,PPT、视频的时间要有效的控制和把握,保证时间安排的恰当,并紧紧围绕历史教学的内容,在课堂教学环节当中充分发挥价值,让学生能够在其中有所收获,进而有效提升历史教学质量。在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当中,教学内容的规划安排更加合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恰到好处。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由教师予以有效指导。加强课堂当中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后环节的测评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总结和归纳历史教学知识点,并在下一阶段的课堂当中予以反馈,解决学生在历史学习当中的难点问题。课后环节主要包括提问、问题处理、测试以及反馈等内容,实现高中历史知识点的内化延伸。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并将其作为学习成果予以分享[3]。
2.2翻转课堂路径多样化探索:
建立高中历史翻转课堂的信息化平台,利用网站、博客、微博、微信作为课堂外的交流平台,进行高中历史教学的拓展和延伸。翻转课堂的有效开展,在优化和整合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为高中历史教学开拓了多样化的路径,提升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参与度。利用互联网获取丰富的媒体资源,将高中历史知识与其有机的结合起来。在高中历史翻转课堂当中,更加着重于交流和分享。在进行“二战”相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利用纪录片视频以及相关影视作品,最为历史辅助教学,比如《辛德勒名单》、《美丽人生》以及《朗读者》等影片,与“二战”时期的历史紧密的联系起来,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知识,更加扎实的牢记和掌握。充分利用翻转课堂,提升教学效率,为高中历史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4]。
结论: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高中历史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发生了相应的转变。基于历史课堂教学,结合“翻转教学”的教育理念,促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探索历史翻转课堂教学多样化路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将高中历史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04:46-51.
[2]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59-64.
[3]黄阳,刘见阳,印培培,陈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10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