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技师学院;语文课程;现代教育;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1-0056-01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一种必备的素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要求教师加强学习,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同时,教师要掌握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理论、方法、手段和技巧,实施更加有效的现代化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教师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学习者、开发者。教师要在教育技术实践中实现角色的转变,使各种教育技术实现大融合,并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目的而发挥不同作用,促进教与学的最优化。
一、现代教育技术与技师学院语文课程整合的含义
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新课程的整合,要用现代教育技术去整合语文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既是整合的手段,也是整合好的课程的有机要素。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简单地将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黑板的替代品,重视人机之间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间的对话,反而会影响大学生的注意力,束缚教师和大学生的思维,影响我们的教学。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技师学院语文课程整合的策略
1. 从教师自身来讲,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
确保教育者教育观念的先进应当是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在实施的时候必须尊崇大学生主体,立足语文学科本位,立足文本,妥善处理教师、大学生、教材、媒体四者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形成有机的交融和整合,确保整个教学活动最优化。
2. 按不同文本和要求选用不同的多媒体课件类型
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处理文字、影视、声音、图像和三维动画等功能,有信息量大、直观性强、趣味性浓、形式多样等特点,在实际操作中可以按不同文本和要求选用不同类型的多媒体课件。
(1)创设情境。现代教育技术中的音乐、图片、影像和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给我们搭建了方便、便捷的平台,可以帮助我们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特别是诗歌和散文,想象丰富,联想活跃,在学习时要求感知意象、领路意境,体悟作者当时的心境。运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能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给大学生以直观的感受。(2)展示情节。技师学院语文课本中,一些精品力作都带有生动的故事情节。特别是小说和戏剧,在学习时要求大学生把握情节,理清矛盾冲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直观地展示情节,表现人物形象、社会环境,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理解和体会。如在学习的《雷雨》时,其中的人物关系较为复杂,可以放映有关片段,让大学生听其言、观其行,身临其境,直接感受。(3)突破难点。在突破教学难点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有着无法替代的优势,多媒体课件可以将内容直观展示,可以模拟真实与虚幻的境界,化复杂为简单,使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如在学习文言文时,如何记笔记是一大问题,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费时又费力,而且密密麻麻的,大学生也看不清楚。用多媒体课件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把课文展示在课件上,重点字词的解释一个个标注在原文的下边,还可以对某些字词着重显示出来,既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力又一目了然,教师讲起课来也是既省力又方便。(4)拓展延伸。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多样化能给大学生以启发,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拓展延伸。
3.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不同能力的训练
语文教学的目标是提高语文修养,其中包括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提高。多媒体音响设备,除了悦耳的音响效果外,还可以配以背景画面和音乐,给大学生更强的感染力,同时能给大学生提供发音、语速、声调、重音、停顿、语气等方面的示范,使大学生在获得美感的同时,在普通话读音标准、语音、语调等方面都获得提高;丰富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能使大学生产生感性认识,刺激大学生的表达欲望,训练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对同一题材不同的人的不同看法,对某一作品的理解,通过网络进行搜索,很快就可以找到很多资料,使大学生的视野开阔,通过理解、记忆后,在以后的写作中可以顺手拈来。
4. 在实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尤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1)立足文本,认真思考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师辅助教学的工具,是为了帮助大学生更有效地学习、理解文本,不能为了演示而演示,在任何时候都应以文本为基础;同时不可过度依赖多媒体课件,让课件操纵自己的思路,省略自己思考的过程;在课件的制作、选用上,虽然现在现成的课件很多,但建议教师自己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多媒体课件,在通过课件传授知识的同时,展示自我个性、自我风采。(2)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要注意实用性。多媒体课件并非技术含量越高越好,图片、声音越多越好,要注意实用性,适合课堂教学、大学生理解。电脑技术的应用要适度,过多的配音和色彩可能反而会影响大学生的注意力,削弱课堂上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在文字和图片的选用上,需要进行细心的揣摩,文字配备要求准确、精练,图片要求质量和实用性。
总之,我们要用现代化的思想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以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立足于语文学科、立足于文本,因地制宜地恰当利用,并与传统手段有机结合,让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丰富语文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大学生的语文修养。
参考文献:
[1]李兴洲.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有效教学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关键词:教学;改革;农业;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151-02
信息技术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1]。随着农业信息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功应用,社会急需既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又通晓农业实际应用需求的农业信息化复合型人才。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类课程是近十年来新发展起来的,涉及机械、电子、信息和生命科学多学科领域[2],要求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同时更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课程体系的建设对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各种信息类人才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在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教育中,突出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培养这一主题,是涉农类高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为此,笔者利用所在综合性大学和交叉中心的平台优势,率先进行了信息农业课程新教学体系的改革。从课程教学体系着手,在教材、理论教学、实验仪器、实验项目和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和创新。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精细农业》成为国家精品课程;主编出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精细农业》以及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等;自主创新开发了8种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仪器设备和6种教学软件系统;开设了一系列创新性、综合性教学实验;建立了农业信息技术教学实习与科研示范综合基地,为全国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复合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探索了新路。
一、研究思路与课程建设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本项目的研究思路是:培养“综合型、研究型、创新型”高素质人才,实施“加强基础、拓宽面向、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因材施教、争创一流”的教学改革基本方针,推行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将农业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定位于能体现学校倡导的新的教育理念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示范性课程。由此确定的农业信息相关课程体系建设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研究型精品课程,体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借助浙江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由农业、工程、信息、计算机、传感技术等多学科方向的骨干学者为主体,成立了浙江大学数字农业与农村信息化交叉中心,组成了一支以国家教学名师领衔、多学科综合交叉的创新性教师队伍,为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信息技术人才建立了平台。
利用此平台,以课程内容改革推动课程建设,针对传统专业课知识陈旧的问题,通过开设新课程和更新补充原有教学内容,建立符合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要求的课程体系。通过整合教学内容,重组课程结构,构建了能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农业信息技术所具有的空间信息处理技术、现代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和生物科学的交叉融合的特征,创立了一套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生产相结合,突出创新能力培养的信息农业课程教学体系。
二、教材与教学资源建设
精细农业,也称精准农业,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发达国家兴起的,为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高科技的全球定位技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为核心,应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理论与实践应用[3-6]。精细农业的实践表明,实施精细农业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国外许多大学已经将精细农业课程列为农业工程类专业和其它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我国许多高校都将精细农业课程列为农业工程类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或选修课,或作为相关专业的全校性选修课,并在硕士和博士的培养计划中也开设了该门课程。为介绍目前国内外各具特色的精细农业发展模式,笔者主编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和“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精细农业》。该教材是我国精细农业方面唯一的统编教材,并开发了相关课程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课程资源网站[7]。
为学生更多了解信息农业学科发展趋势,掌握作为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基础的多种信息技术,开发了多个课程及农业信息技术学习资源网站,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农业信息技术和精细农业的研究和发展现状及相应的技术和产品,便于国内外同行的交流。
三、创新性教学设备研发与实验设计
现代农业信息技术是新开设的前沿性、多学科交叉的农业实践与管理类系列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结晶,包含了最新的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成果。目前国内还缺少现成的农业信息技术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和配套软件,国外的许多仪器设备价格昂贵,可选择的硬件和软件相应比较少。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244-02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高等院校的支持,最为公共课的现代教育技术也得到了一定重视。随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化及以“学”的教学模式的广泛应用,在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下,实践性教学资源是高校办学的重要资源,当前教育教学的教学策略、内容、教学模式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但成效并不明显,且存一定问题。
一、过于重视教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在我国,特别是高校教育中,采取了多种模式进行教学,也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教学模式,但目前大多数高校中的公共课还是采取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教师这个方面,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有助于开展教学,安排教学活动,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师生交流,可以对于学生重点难点知识的掌握有一定的把握。但从学生角度来看这样的教学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教师主宰课堂的整个过程,忽视学生的主观意识,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对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较大缺陷。
二、实践性教学缺乏
教学的实践性是培养社会型高技能人才实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本身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即包含有理论课又包含实践课,实践部分即包括多媒体素材的获取处理还包括教学实践部分,这部分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生活、教学方面都有很强的实用性,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来源。但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教学相比,对教学硬件的要求高,教学资源要丰富,这都需要一定的投入,要满足各专业实践性教学所需的条件还是需要学校的支持。另外课程设置方面,因为作为公修课,很多院校只以理论课程为教学内容,根本没开设相关实践性课程,或者所开实践课程过少,实践时间太少,这也是目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实践教学的不足。
三、扩展性差
现在众多学校开设现代教育技术以公共课的形式进行,在这样的形式下,一般是大班授课,以理论讲授为主,这样的课堂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也无法开展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师生之间的交流都会受到一定限制,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多元智能方面更是很难顾及,这对于学生的全方面的发展很不利。特别在现在媒体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虚拟现实和人工智能的对于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提高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是课上的不足课下的扩展也存在问题,传统课堂上教学资源的缺乏无法满足学生深入,广泛的了解知识。
未来社会对于人的要求是要继续学习,保持学习状态,在教育中落实终身教育、不断自我发展,最终提高社会生存能力,而终身教育又要求人们要具有一定的自主探究学习,进而高校教育中更要强调独立于教师和课堂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校园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性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善传统教育教学课堂: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以“分”为主进行教学
在众多高校现代教育技术作为公共课,虽然扩大了学习的规模,但还是存在了很多不乐观的方面,通过实践教学经验需要对学生的实际进行以“分”为主题的教学。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教学,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活动。第一分专业,现代教育技术涉及了多个专业和学科的学生,专业不同,思维方式不同,需要不同的例子。比如理科生对于逻辑结构比较看重,根据学生的专业不同,需求不同,要调整我们讲课的内容对于不同专业我们要分,第二分层次,对于班级里水平不同,初始能力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更要分层次进行。如同是一个班级,基础仍然差别比较大,讲相同的内容,学生的反应差别很大,为了平衡这样的情况,需要对于讲课内容进行设计,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要求。第三分阶段,一般教材上的内容比较理性,有的含大量理论概念定义公式,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接受,如果上来就讲具体的概念是什么,那么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如何循序渐进的进行讲授就要符合一般的认知规律:简单到复杂,具体到抽象,感性到理性,个别到一般的规律。因此在不同阶段要列举学生能接受的内容,符合大家的认知就显得很重要。
(二)跟随时代要求,信息化发展,对课程进行创新
第一从教学模式上,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等,通过教师对教与学生学过程和资源进行系统化设计,应用,管理,以实现教学效果效率的目的。与网络平台相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系统使学生、教师、资源之间跨越时空的限制进行互相交流,实现自由组合的新型学习模式,这为建构主义中情境创设提供了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为学生自主有选择的进行学习的方式提供了可能,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第二从教学内容,在教学改革的要求下,一方面对于教学资源获取上,特别是现在网络的普及和学习者的学习观念的变化,目前移动教学已经深入人心,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课程、任何内容开始学习。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际应用的远程教育和虚拟平台、虚拟社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不限制学习形式,资源获取渠道的开阔让学习者的眼界也越来越宽。以教学媒体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多层次,教学功能的多用途,结合以现代为特点的教育技术的教学环境下,在网络平台的支持下进行实时在线的交流,可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三在实际教学方面,从教师安排教学到与学生间的交流互动,运用现代性的符合教育技术科学的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的使用。
(三)加强高校间资源共享建设
摘要:在当下,社会形势有了崭新的一面,而这样的社会形势也对工程造价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要求,施工的技术的规范性以及是否恰当的管理直接的影响着工程造价管理的科学性,这些理论表现在具有极大的实用性能的现代工程中。在我国,建筑工程行业逐步的走向了施工技术的现代化,这样一来,我们必须注重工程造价的一系列的管理内容,这也是建筑工程能够得到顺利开展的最为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的施工技术,施工情况以及工程造价管理方面情况的深入分析,从而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发展,针对怎样通过现代的施工技术对工程造价的管理进行深入研究,对国内建筑行业的持续发展有所促进。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科学化管理;施工技术
一, 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中,主要针对那些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
在建筑工程施工的全过程里,施工的各个单位对工程造价的管理内容进行了控制,其中心一般是工程项目的指挥中心。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其造价的科学化管理对工作的进度以及资金的合理应用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1, 针对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制定出明确的计划
其计划是真的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而制定的,其内容是:整个工程项目在所规定的的时间里,通过经济支出这一具体的形式,从而对整个工程所需要的费用,这里包括支出以及成本,使其降到到最低的一个费用管理的计划。其是完成工程造价的最为重要的依据,而一般简单的简单的计划大概也要分为三个部分,这里包括,技术组织的措施计划,成本降低的计划还有费用管理的计划,完成好工程造价管理的计划,是完成和实现工程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根本保证。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对其计划的制定中,必须注意一下几个问题:
1) 针对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所制定的计划的根据以及要求
根据:工程的承包合同,分包合同,项目的承包责任状,内部租赁价格,施工的整体预算,施工技术,施工进度规划以及施工措施的计划等一系列都属于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的根本依据和内容。
要求: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的整体计划和编制的基础是工作人员所预测的方案的实际依据,以最先进最合理的技术经济定额作为基本依据,通过与各个计划的衔接,于此同时要严格准确的遵守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
2) 针对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计划的制定,我们了解其是项目整个关于费用成本管理的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大体分为几个部分,对所需要的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上一期的成本的计划完成程度的总结,对计划期的工程成本的预测同时制定这一期成本的最低目标,对成本的计划进行编制落实在纸上,对所有的编制以及计划进行平衡从而正式的成本计划就此出炉,在此过程中,目标成本准确的确定是非常关键的。
2, 建立并完善工程造价的管理责任制
在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中,一定要对工程的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每一个施工单位都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准确,严谨的工程造价的管理制度以及控制体系,每一个工程项目都有其配备的专门的工程造价的管理工程造价的人员,从而最大限度的实现公司,工程,项目的分级化管理,建立明确的责任制度。项目的经理一定要对工程造价的责任制严格把关,分解每一项指标,同时建立一个内部的经济责任制,以书面的形式传达给自己的领导班子,管理小组以及施工的工作人员,作业班组等等。
二, 工程造价的整体管理和现代施工的新型技术的联系
在当下,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可谓是飞速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以及理论知识都得到了人们的大量的应用,在我国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技术现代化以得到实际的实现。现代的施工技术表现在各个方面:科技创新,高新技术,施工工艺的科学管理等很多方面得到了应用,这些都会在建筑工程的质量上有很明显的体现,可以说现代的施工技术彻底改变了现代建筑。
比较传统的施工工程,工程的进度得到了大量的有效提高,其通过高新技术的支持,极大的加大了建筑物的科技质量,从而使得当下的建筑领域全面的发展,走向智能化,全能化,节能化的方向,从而得到全面的发展。现代的施工技术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施工,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全面促进的作用。
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就是整体的来对工程资金进行管理,管理的内容很繁杂,且具有极大的难度,这需要工程技术工作人员以及财务配合协调完成。工程施工的每一个细节中,工程造价管理人员都需要做相关的工作,比方说,使用的机械设备的开支,建筑材料的支出,施工人员的费用等等,还有一系列费用的支出。由此看来,工程造价的管理工作能否合理的进行,准确无误的实施,与工程的效益有着最为直接的联系,这个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也间接的影响了工程质量以及进度。
现阶段施工技术是以高新技术为基本技术,对工程质量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施工的整个流程中,施工人员通过对工程的成本的控制来完成工程造价管理中的目的,从而使得工程高质量的完成。
三, 怎样让现代施工技术成为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的桥梁
现代施工技术在整个建筑工程中具有着极为显著的作用和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的工程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施工技术与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是相辅相成的,有着相互促进的作用。
1, 现代施工技术是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保障
现代的施工技术就是工程的技术化管理新趋势,与以往相比,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上,都有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比方说,在用料方面,可以明确的把所用数量已经标注计算出来,这样就可以禁止以往偷工减料,铺张浪费等情况的发生。由此一来现代的施工技术就为工程造价的科学化管理起到了桥梁的作用,促进了其科学化的发展。
2, 现代施工技术减少了成本
现代施工技术的完善是工程保证经济效益的前提。施工技术提高了,促进了工作人员对机械设备更好的利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效益,完善了管理,达到了最初降低工程成本的根本目的。
四, 结论
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与科学化的管理中,管理人员要做好一系列的工作,无论是在工程,技术创新上,还是在工程造价管理上,都要把好第一关。有人把工程的施工与工程的造价比作是天平的两端,只有达成平衡,才能准确无误并且圆满的完成施工的工作。很多建筑工程失败的例子,无非就是这两点没有达到一个平衡点,工程的施工是一个细致活,绝对不容许有半点的纰漏,如果我们注重其中一点,而忽略另外一点,那么工程注定会以失败而告终。由此看来,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与工程造价的管理中,如何权衡好工程造价与施工技术的关系是现代工程的最为重要的内容,望各个建筑工程企业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 张金序;黄声享;柳响林;;GPS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应用[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魏庆朝;曾学贵;;铁路工程造价的模糊估测[A];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模糊数学与模糊系统委员会第五届年会论文选集[C];1990年
[关键词]高职教育; 现代学徒制;软件技术专业;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2-0203-01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意义与价值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和《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等多项文件精神,职业教育学徒制教学模式将应用于全国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必将促进专业建设和发展。
现代“学徒制”是传统“学徒制”融入了学校教育因素的一种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不断深化的一种新的形式。作为高等教育类型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质和特征是“跨界的教育”,要体现在“高等性”与“职业性”两个属性上。现代“学徒制”以职业实践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充分凸显了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较好地实现了教育的价值。
现代“学徒制”是对传统学徒制和学校教育制度的重新组合,学生和学徒身份相互交替,校企共同制订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各展所长,分工合作。学校和企业是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施现代学徒制,需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使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建立符合行业岗位需求、科学合理实际的、学生发展特点的高职院校课程体系是工作的重点。
二、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构建
1.建设思想
通过对软件行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研究,确定软件设计与开发岗位的具体职业能力要求,具有现代学徒制特点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本文以“围绕一个中心,二个标准、开展三个共同合作”为目标进行整体研究。一个中心,即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中心,二个标准,即围绕企业用人标准和行业职业资格标准; 开展三个共同合作,即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基于典型工作过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共同组织专业课程体系的教学实施。课程体系设计思想概述如下:
(1) 经过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明确软件行业工作岗位和工作任务如下:
(2)构建具有现代学徒制特点的软件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①明确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制度,由学校与企业签署校企合作协议,再由企业与学生签署培养协议,形成学校、企业师傅、在校学生三个主体共同参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
②积极探索“4F5M”课程体系,强调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4个平台基础上,将课程分为职业教育通识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职业实践课、职业拓展课5种类型。实现教学与岗位、教师与师傅、考试与考核、学历与证书四个融合。加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职业拓展课、人文类课程的开展提升学生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③以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内容前后衔接关系确定层次,以能力培养目标和实践教学环节确定为四个实践模块,以项目驱动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构建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应用型人才能力培养的途径更加清晰,目标指向性更加明确,环节设计更加科学合理,内容与实际结合更加密切,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 与软件企业共建课程,共建教学资源,建设软件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
如下图所示:
(5)明确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
学校与企业共同做好:招生、学校与企业双教学环境、校内企业共建教育教学资源、学校企业双师教学、学校企业双教学与管理、学生实训与就业等6个方面的工作,校企共同努力,实现并体现出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教学特色和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研究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软件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问题,对行业工作岗位和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明确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以“围绕一个中心,二个标准、开展三个共同合作”为建设目标,建立了“4F5M”的课程体系,明确了6门专业核心课程,研究内容将应用于实际教改工作中,并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