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基本理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机电安装工程; 项目成本; 管理; 控制; 策略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为了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确保工程项目质量以及建筑安全,加强工程项目的成本控制是十分必要的。它体现了项目管理的思想,是对项目管理工作各项内容实行检验的标准。
一、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实施成本管理控制的意义
就施工企业而言,成本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主要特征,实行项目管理归根结底是为了以项目来拉动企业经济效益增长。换而言之,一个企业在为社会输出某种产品或某项服务的过程中,同时在追求企业自身的最大经济利益。实际上,在实行项目管理过程中的所有行为,就是围绕降低项目成本、创造经济效益这个目标,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及各种科学管理手段来展开的。机电项目施工企业也不例外,对项目成本的管理控制,是项目管理本质特征的体现。成本管理控制是项目管理核心内容的反映。施工企业在机电安装工程项目上,能否依靠成本最小化的条件确保提供满足客户要求、让客户满意的服务方案,就体现了该企业项目管理的水平,在这个意义上,项目成本的管理控制,体现的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项目是通过一连串管理活动组合而成的,这些活动环环相扣且和成本关系密切,受成本制约和影响,因此项目成本管理控制会对项目的进度、质量甚至最终结果产生影响。成本管理控制是评价项目管理绩效的依据。作为项目管理的一项核心内容,成本控制是衡量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管理绩效的重要依据和指标,与此同时,它体现了成本管理控制的水平和成效。换句话说,就一个企业而言,要反映出一个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真实的管理水平和绩效,并进行客观的衡量和评价,需要借助成本控制来实现。
二、当前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在成本管理与控制上存在的问题
1.成本控制观念薄弱。一直以来,我国对于项目管理的认识普遍存在误区,成本控制的观念比较薄弱。很多人以为只有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才负有成本控制的责任。这样就导致了技术人员只管技术和工程质量,而组织人员只抓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从表面来看,各职位人员分工明确、各尽其责,却也各自为战,缺少了成本控制责任的落实。一旦项目为求进度而盲目增加人员、设备及材料的投入,势必会推高项目的成本额;而如果技术人员的现场安排、施工计划、施工工序等出现不合理的问题,也会带来材料浪费或不合理挪用的现象。如此一来,工期延误等,同样会造成项目成本的上升。
2.成本控制方法单一。尽管机电安装工程项目的规模比不上土建一类的大型项目,但其实施过程的情况较为复杂,要面对的不确定因素及技术难题也更多,在计划阶段往往已经有较完备的成本控制方案。然而,占主导地位的仍是这种静态成本控制方法,忽略了中间控制和过程控制,“见子打子”的现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比较常见,成本控制缺乏整体性和相关性,不能满足对全过程实行成本控制的需要。
3.工程项目管理不当。在实际操作中,有些项目管理不当,为了确保如期完成,一味追求工期和进度,导致工程成本产生额外的负担。虽然更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工程的质量,达到客户对项目提出的质量要求,甚至超出客户的预期,但它同时会推高项目的成本,这样的结果对客户而言,是难以接受的。倘若不够重视施工质量,而产生工程质量较差、返工或停工等问题,一样会带来经济损失,迫使整个项目的成本增加。
4.材料浪费现象严重。一般来说,机电安装项目所需材料费用大概是工程总造价的六成至七成,材料费用的盈亏已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效益。材料有主材、辅材两种,项目管理者往往对机电设备、钢材等大型主材比较重视,而对螺钉、螺栓等辅材缺乏健全的材料管理制度,项目人员没有严格按照领料用料制度执行,造成材料浪费、失窃等现象。有的项目在下料计算时比较随意,欠缺准确性,损耗率严重超标,导致整个项目的成本失控。
三、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在成本管理与控制上的有效策略
1.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完善成本责任制度。成本一般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种。可变成本指的是和生产过程有直接关系的成本,在机电安装行业中,它包括了劳动力、机械和材料等直接成本,以及现场间接成本。这些成本具有可变性的原因是它们是工程量的函数。固定成本指的是一般管理成本,它的产生与工程量多少没有关系,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比例。从每个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情况出发,制定成本控制的目标,以项目为根据,使成本控制目标有更强的现实性和可行性。落实目标成本的各项责任,并让目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其关键就在于明确各方的责、权、利关系,要完善目标成本控制体系,健全企业经营、施工技术、财务、材料、质量、安全、定额、核算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及相关实施考核细则。
2.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实施全面成本管理。对整个机电安装工程项目实行成本管理控制,既要控制好人员、材料、机器等因素,又要控制好影响成本的一些潜在因素,比如安全成本、质量成本及工期成本等,如果对这些因素控制得不好,一旦发生事故,损失往往也会较大,因而,需要仔细权衡比较,进行适度投入。其中,在安全生产上的投入是不可节省的,安全帽、安全带和绝缘鞋等劳保用品务必一应俱全,并且要确保它们安全可靠;要强化员工安全教育、安全交底和安全检查,在加强成本控制意识的同时,及时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做好及早预防,尽量杜绝工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还要从全面成本管理的角度出发,事先做好员工的意外伤害保险,尽一切办法规避风险,确保安全成本最小化。
3.各个环节夯实基础,加强流程控制力度。首先,对于项目施工设计,要结合工程特点,从投标报价、中标成交条件、合同成交约定等源头开始抓起,根据企业实际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和设备安装等情况,优化施工组织设计,尽量缩短工期,减少开支,把握好成本控制目标;其次,对于人工费管理,要注重筛选技术好、素质高、作风顽强的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定额任务考核结算制度,鼓励多劳多得,提高工人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降低成本;再次,对于材料费管理,要注意节约材料费用,首抓原料采购、供应等环节,但凡工程中产生的一些经济行为和业务务必纳入成本控制的体系,对耗费的工、料、费依照成本目标实行有效监控,切实把实际产生的成本费用控制在目标范围内;最后,对于关键环节管理,要抓好施工现场管理,始终在施工的全过程贯彻文明施工精神,加强档案资料的管理,以优质、快速、安全、低耗的产品和高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力争工程提前竣工验收,确保工程款及时回笼,以防成本流失。
四、结语
如今,市场经济在不断地发展,机电安装市场也日趋开放,对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成本的管理控制被提上议事日程,实行有效的成本管理越来越成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在成本管理控制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解决。企业应当明确成本控制目标,完善成本责任制度,强化成本控制意识,实施全面成本管理,从各个环节夯实基础,加强施工流程的控制力度,方能实现标准化、科学化、正规化的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王宏安.完善项目管理,提高企业效益[J].科学之友:中旬,2011(12)
1、大学里设立工商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专业基本素质,适应新经济,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要求,从事企业管理,策划,咨询,教学和培训,面向国际,国内人才市场需求的高级管理人才;
2、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重要分支,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广义的工商管理包含的领域很多,下设的二级专业各具特色,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等。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第一,明确定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目前,我国的人才培养多氛围研究型和学术型两种类型。因此在企业工商管理人才上也应该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对理论型的管理人才注重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侧重对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培养来指导实践;而应用型的人才则需要管理者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与方法,并且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有较好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培养目标上,企业需要区别对待:“培养能系统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中高级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第二,建立系统的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首先,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思路,以市场的需求为根本前提,参考不同类型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符合企业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要求,设置培养课程,形成“课程篮”。同时,根据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从事各职能部门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的管理人才,以及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人才,可以在课程教学中坚持适用原则、够用原则。在学科教学上,“可以如适当整合和简化经济、财政、税收、金融等专业基础课程,而对与履行专业职能直接相关的、应用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则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现代管理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予以强化。”其次,建立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交叉学科的培养计划注重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管理能力,同时实现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同步发展,适应市场需求,适应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设置工商管理专业课程的时候,需要根据企业与社会的相互关系设置培养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计划,把相关的学科专业与企业的经营管理职能密切联系起来,并且适当补充“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工业工程以及信息管理。同时需要加强“涉及生产经营一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适用性、操作性强的部分课程以及基础性的生产技术类知识与技能等“课程就爱哦学,实施多方面的学科交叉,拓宽工商管理人才的知识面。实现多种技能的有机统一。最后,建立系统的模块式的培养教学。在企业中,工商管理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必须不断加强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加强其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在课程教学上尽量采取模块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以工商企业各职能部门及相关的职业群功能为主要依据,在专业技能指导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下,进行有步骤有条理的培养计划。工商管理人才培养必须与企业经营战略和规划管理、企业生产及运作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营销管理等多个方面想联系,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进行计划培养。按照各个部门的不同职能划分,明确各部门的培养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根据需求在各个模块教学中有侧重的进行人才培养,使其符合科学性、理论性、时间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摘要: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随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日益大众化、经济化、科学化,对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理论层次提高、技术含量提升,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呈现出了多元化的趋势。由于传统的工商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所以本文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下,就如进一步提高工企业商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谈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关键词:工商管理;能力培养;综合素质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发展,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综合能力也需要不断提高,特别是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以及团结合作的能力,因为它代表了一个企业是否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面对当今市场发展的新形势,企业应当如何培养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综合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现状
第一,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目前,我国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被普遍定位为企业高级管理专门人才,将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笼统的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没有较好的区分理论型和技术型人才,不利于实际的工作的有效开展。随着我国的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逐步想大众化的教育发展,工商管理人才与市场的供需矛盾日益严峻,目前的工商管理人才定位已经不适应市场的需求。
第二,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培养课程体系上存在不足。首先,由于企业工商管理人才在定位时普遍被定位为高级管理人才,造成了在培养目标上的无差异性。因此培养的课程设置上没有显着的特色,课程体系形似性太大,缺乏一定的变动性,导致了培养内容与市场的不兼容性,培养的工商管理人才理路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核心竞争力。其次,实践与理论的相互脱节是课程体系上的又一不足,企业的工商管理是一项木有较大的实践性的课程,注重实用性,但是现行的课程培养方式中缺乏较强的实际应用性,虽然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生产实习,但是缺乏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设计和实际操作,导致了工商管理人员的实际动手能力不强,职业岗位适应相对比较缓慢。最后,过于重视课程设置中的理论性知识,长期以来,企业对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注重理论性的只是灌输,始终坚持以理论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模式,虽然课程丰富,课时总量膨胀,但是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并不强,多是“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一对多的培养模式难以有效的实现企业工商管理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为主题,忽略了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得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社会组织能力较差。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难以培养起来。不能较好的结合实际,充分发挥被培养对象的自主创新意识,因此培养的管理人才多是机械式的“机器批量产品”。
二、如何培养企业工商管理类人才的创新能力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分析
从该专业四年所学的课程可以看出,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以及专业课程。
1.通识课程。所谓的通识课程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思考力、感受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判断力等。我院为更好的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相继开设了大学英语、微积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概论等隶属于通识教育的课程。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同时,对学生气质和校园文化的提升也大有裨益。
2.学科基础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学科基础知识,我院针对工商管理专业开设了诸如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概率统计、宏观经济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基础等学科,这为之后该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学习专业课打下了基础。
3.专业课。严格意义上来说,工商管理专业是研究盈利性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方法与技术的科学,该专业范围较广,所学课程较多,大致涵盖了经济学、管理学的诸多科目,为此,我院开设了管理经济学、技术经济学、生产与运作管理、公司战略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课。通过开设这些课程,使得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初步具备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二、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工商管理毕业生能力分析
为了深入的了解企业对工商管理毕业生能力的需求,本文通过调查企业以及查询各种资料的方式,得出了以下结论: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能力需求除去必要的专业知识外,还对其沟通表达能力、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以及学习创新能力也较为看重。
1.专业素质。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企业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⑴.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⑵.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⑶.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和问题的基本能力;⑷.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⑸.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⑹.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2.沟通表达能力。在调查中,企业的相关负责人指出:应届毕业生的沟通表达能力是他们聘任人员的重要指标之一,因为在当前经济形态下,不管何种单位,都离不开分工与合作,而良好的沟通是团队合作的基础,企业内部成员内存在着不同的分工,而不同的成员必须合作完成共同的工作任务,只有具备较高的沟通表达能力的成员,才能在沟通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合作做事,从而能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为此,一些部门负责人针对该指标列出了具体的标准,主要有:①日常中能够熟练地使用普通话同他人进行交流,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②能够团结队友并且有出色的团队意识和组织能力等等。
3.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包括良好的品德素养、健康的心理品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合理的价值取向、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积极向上的敬业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以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本文调查中,多数企业表示,对于那些有德无才的人,他们将培养使用;而那些有才无德的人,便限制使用。从中可以看出,良好的道德心理素质的重要性。
4.学习创新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观念、知识融通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积极想像能力、能动应变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同化顺应能力等。归根结底,学习创新能力就是把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这对企业的生产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运用的好,便能大量增加企业的产值。
三、毕业生综合素质状况与就业岗位要求对接分析
对宿迁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所具备的综合素质以及企事业单位实际所需要的工商管理毕业生能力进行比较分析,为更直观的表现其中的差异,本文据此得出如下图表:
由图所知,企业所需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并不是最强的,用人单位相对而言更注重的是应届毕业生的道德心理素质和沟通表达能力,较注重学习创新能力,对专业素质的需求并没有人们想像的那么强烈;作为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往往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在学习创新能力、沟通表达能力以及道德心理素质方面的表现却差强人意。这就使得应届大学生所具备的素质不能较好的满足企业的需求,这其中固然有大学生自身的原因,但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也应予以重视!在众多高等院校中,都有这样的一个特性,教学上面最重视的是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对专业课格外的重视,对学科基础课程较为重视,而对通识课程最不重视。学校以为专业课才是正真的课程;教师以为教专业课才是真正的专家;学生也以学好专业课才配得上自己的专业称谓。然而,通识课程常用大班上课,通识课程人人教。久而久之,学生的专业素质加强了,但是综合素质却减弱了,这对学生的就业将产生不利的影响。笔者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消息,两位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去应聘,用人单位在看了两人的在校考试成绩后,出人意料的将综合素质得分较高的应聘者招为公司人员,而那位专业较好的应聘者只能另谋出路了。
工商管理专业的具体情况如下:
1、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2、该专业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