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的技术方法

科学的技术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的技术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的技术方法

科学的技术方法范文第1篇

一、如何理解“课堂讲授型整合”中的“整合”

首先,让我们来理解什么是“整合”。从系统科学方法论的角度看,整合就是将本属于不同范畴但又有关联的事物,通过多向互动的方式有机地融为一个整体的思想和方法。因此,整合的核心便是融,不论什么样的教学环境,只要具有整合的意识,掌握整合的方法,就能够通过整合发挥将各个不同的教学要素融为一个整体的作用。根据系统科学方法论的学习以及对整个思想本质“融”的理解,我们也知道整合的实质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当今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结果,不仅适用教师的“教”,更要考虑适应学生的“学”。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所以整合的学习就是我们对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探究。而整合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它的分层次性与不追求技术的先进性。

教学资源的整合在教学中已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校的历史教师在教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语文教师在教学《香菱学诗》等课例可以看出,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孩子,见识少,又没有看电视、看课外书的习惯,对初中教学之中的名篇名著根本就不了解,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做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作为教学教育工具,不仅可以助教还可以助学。了解了整合的实质,这就不难看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为学生的多样化学习创造环境,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探究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及利用信息技术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层次和效率。

二、 “网上学习型”的整合

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只有与时俱进,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对自己的知识进行更新,才能适应党的教育方针,“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活水就来自于我们的网络。对网络信息的收集和信息的提取。通过网上的学习,使我理解了“网上学习型”教学方式的界定。这里提到的是我们所关注的网络教学,只是是狭义的网络教学。网络教学首先是教学活动,而不仅仅是技术活动,它的核心是教学而不是技术。“网上学习型”教学方式要使学生能够做到资源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大胆想象的相对宽松的研究性学习氛围。 要找到并确定研究的学习问题。让学生做到有目的性和针对, 要有进行研究的多种类型的资源。在多种学习资源中学会筛选,并学会掌握研究方法和获得结果、得出结论的方法。促进学生进行筛选核对信息整合能力,从而学会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为了使学生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网上学习的时候,能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应用,树立起信息是资源的意识,学会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这一工具进行学习,学会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进而培养钻研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和自信,那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就要通过以下四个方面的策略来实现:

1. 构架获取学习与研究资源的高速公路。

2. 提供丰富有效的学习与研究的资料。

3. 开通交流与沟通的渠道。

4. 搭建展示研究成果的平台。

三、“网上学习型”的必要条件:协作与引导

通过我对其他老师的培训,使我了解到在21世纪学习观的四个教育之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中“学会协作”是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目标。“网上学习型”中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在协作中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所以信息技术在网上学习是协作的工具,是需要进行学习的重要内容。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方法与实践中,是必不可缺的条件。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协作”以外,还有“引导”。这里体现在教师面对的思想的转变。 从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向既要授业,更要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现代教学的更本任务。也是现代教育教学的根本要求。从教学手段的转变看, 信息技术既要作为教学内容的演示工具,更要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作为工具,要学会使用,如何从课堂上教师的显性主导作用,转向教师既要有课堂上的显表现,更要有课外教学设计中的隐表现。这就是教师的引导。

四、信息技术学习与实践

科学的技术方法范文第2篇

    1 中等职业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中职数学是中等职业学校重要的文化基础课之一,是学生学好专业课程的基础.然而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因其数学基础薄弱,数学思维不够活跃,抽象复杂、过分形式化的数学逻辑推导和结果令他们谈之色变,对数学学习失去信心.再加上不良的学习习惯,致使中职数学课堂教学难以组织,学生上课趴睡、开小差,课后抄作业等现象俯拾皆是.如何改变这一状况,提高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在实践中发现积极开展数学实验,让学生动手实践,引导学生在“玩数学”、“做数学”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能有效降低数学学习难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中职数学教与学的有效性.

    2 数学实验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

    伽利略指出:“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得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开展数学实验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猜想、归纳,让学生亲历数学建模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学生正确理解、掌握数学概念和发现数学规律及本质的有效途径;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探索、研究新事物的创造精神和科学态度,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经历谈几点拙见,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2.1 游戏实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克纳说:“最好的学习动力莫过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内在的兴趣,而最能激发学生这种内在兴趣的莫过于游戏”.中职学生具有爱玩、好奇心强等特点,对游戏有着浓厚的兴趣.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引入适宜的游戏实验,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会使课堂教学变得活泼有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频率与概率的教学中,可组织学生做如下游戏实验:课前教师制作面值100元、 50元、10元、5元、1元的游戏币若干,学生每人制作面值2元的游戏币5张.上课时,要求学生四人一组开展掷骰子游戏.游戏规则是:每次掷两颗骰子,计算掷得的点数之和,若掷得的点数之和等于12,得一等奖,奖游戏币100元;若掷得的点数之和等于10或者11,得二等奖,奖游戏币50元;若掷得的点数之和等于8或者9,得三等奖,奖游戏币10元;若掷得的点数之和等于2,3,4,5,6,7等情况时,负游戏币2元. 游戏后提问学生:出现各个数值的可能性是否是同等的?中奖和不中奖哪种可能性大?接着进行分组实验检验学生的猜想是否正确.本节课通过游戏实验,让学生体验“玩中学、学中玩”的数学学习乐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直观操作实验,建立数学表象,加深学生对概念、定理的深入理解

    我国着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儿童掌握数学概念和运算过程.是从直观感知过渡到表象,再过渡到抽象的过程.实现这一过渡,表象是关键”.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加强直观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索活动,有利建立数学表象,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的本质属性理解.

    例如在教授平面的基本性质3时,笔者让学生如下实验:首先在桌面上放一颗图钉,让图钉尖朝上,在图钉上放置一块硬纸板,观察一颗图钉能否将硬纸板架起来;接着在桌面上放两颗图钉,让图钉尖朝上,在两颗图钉上放置硬纸板,观察两颗图钉能否将一块硬纸板架起来;然后在桌面上并排放三颗图钉,图钉尖朝上,在图钉上放置一张硬纸板,观察并排成直线的三颗颗图钉能否将硬纸板架起来;最后在桌面上放不成直线的三颗图钉,让图钉尖朝上,在图钉上放置一张硬纸板,观察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颗图钉能否将硬纸板架起来.通过上述实验学生就能清楚地理解平面的基本性质3: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

    2.3 开放性数学实验,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着名的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指出: “只要数学的学习过程稍能反映出数学发明的过程,那么就应让猜想合情合理地占有适当的位置.”由此可知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合理开设相应的数学实验,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动手实践,大胆设想,把教学重点放在发现问题和证明方法的探究上,有助于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 “圆锥体积公式”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实验:课前将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自制等底等高的圆柱形纸筒和圆锥形纸筒各一个、直尺一把、细沙一小袋.上课时让学生利用这些工具探寻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学生在分组实验、探讨交流过程中,发现如下一些方法,并顺利得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

    方法1 将圆锥形纸筒装满细沙,倒入圆柱形纸筒,用直尺分别量出圆柱形纸筒的高度和沙子在其内的高度,通过两个高度的比,推得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关系,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求圆锥的体积公式.

    方法2 将圆锥形纸筒装满细沙,倒入圆柱形纸筒,重复数次,通过统计重复的次数,推得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关系,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求圆锥的体积公式.

    方法3 将圆柱形纸筒装满细沙,倒入圆锥形纸筒,计算细沙装满圆锥形纸筒的次数,通过统计重复的次数,推得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的关系,用圆柱的体积公式推求圆锥的体积公式.

    2.4 数学信息化实验,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突破教学难点

    数学信息化教学实验是将信息化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学生最头疼的是作图和复杂的计算,引入信息化教学软件,借助功能强大的操作软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复杂的画图、计算,降低课程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

    2.5 生活实验,让数学走进生活,展示数学魅力

    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数学生活实验,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连结起来,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例如,在教学“数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针对当前流行的购物分期付款潮流,笔者设计如下生活实验: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利用课佘时间到商场、银行了解相关产品的售价及分期付款方式,记录不同付款方案的期限和计息利率.上课时指导学生利用调查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分期付款方式.通过这样的生活实践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与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综上所述: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科学地开展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参与数学建模与实践,依托数学实验向学生揭示数学的本质和学习规律,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带领学生步入数学殿堂大门的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孟男,朱兴涛.浅谈生命教育下初中数学课堂实验教学.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8):122-124

    [2]吴响铃.重视数学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基础教育课程, 2011(5):57-58

    [3]曹一鸣.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课程·教材·教法,2003(1):46-48[4]陈耀忠.关于数学试验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中学数学杂志,2004(6):19-22

    [5]戴志生.数学实验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数学通讯,2003(1):5-6

科学的技术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多样教学法 通用技术 学习兴趣 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94

在开展《通用技术》教学活动过程中遇到没有专职教师,配套教辅材料匮乏、缺乏相应的模型和教具,以及没有相应的技术教室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用技术》对于任课教师来说是一门崭新的课程,有效上好这门课成了对教师的考验,它既要克服来自学生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又是对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的一大挑战。如何有效地上好《通用技术》课程,是我们通用技术教师共同探讨的问题。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要使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内容的呈现方式就必须具有吸引力,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好奇心”。针对上述情况,就本人这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应在课堂上多花心思,用多种教学法打造精彩的课堂,让学生感觉每一节课都是不一样的,每一节课都有新鲜的感觉,让学生无法阻挡的喜欢上通用技术课,从而对通用技术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我这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通用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 案例教学法策略

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它能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是一种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教学方法。因此, 案例教学法是非常符合高中通用技术课程特点的一种教学方法。

例如:对《技术的性质》这堂课的教学,首先,我展示一款非常精致的苹果iPad平板电脑,让学生说出它和我们通常见到的笔记本电脑有何不同,并追问这样的改变算不算创新。学生们不知如何,他们需要一个判断的标准,所以我就把熊彼特提出的技术创新的五种情况提供给他们,这五种情况的描述简洁易懂,而且具备很强的权威性和公认性。于是学生在找到答案的同时对“技术创新”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对“发明”和“革新”这两种“技术创新”的表现形式略加说明,“创新性”就讲解完了。

其次,再问这款电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技术革新”呢?通过讨论、总结让学生认识到“任何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结果”, “技术的性质”中的“目的性”的教学就这样完成了。然后提问:如果要把这样一款电脑设计、制造出来需要用到哪些方面、哪些学科的知识呢?我把学生们的答案全部列在黑板上,自然的引出“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知识”。 “技术的性质”中的“综合性”的教学告一段落。

之后,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科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再对比讲解“技术”的相关特点,使学生认识到二者的区别。再接着简介“技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这时,再次举起电脑,请学生用电脑搜索出有关深圳唯冠公司与美国苹果公司对于iPad商标权之争的新闻短片进行播放。由此引出技术的“专利性”。引导学生分析专利制度的作用和重要性,介绍知识产权制度。最后,通过让学生思考平板电脑对我们是否存在负面影响来引出技术的“两面性”。在学生自由讨论后,简介电子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然后再通过讨论胚胎干细胞移植技术来介绍现代技术的发展对人类伦理道德观念的挑战。

这节课我采用了平板电脑这一案例作为串联五个性质的线索,把看似无关的五个内容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得本节教学内容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大幅提升,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增强也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明显提高。这样,技术的五个性质统一的体现在了平板电脑这个载体上,有效的增强了本节课的整体感。

(二) 游戏教学法策略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要能有效运用游戏教学法,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驱动力,就能有效保持并提高学生学习通用技术课的兴趣。游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游戏的形式,将游戏和教学这两者巧妙结合起来,将枯燥的教学现象转变为学生乐于接受的、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为学生创造和谐、有趣、丰富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知不觉地就学到了教材中的内容,或者学到了学生们必须掌握的课外科学知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

1.游戏导入.在导入环节,采用游戏教学法,精心设计游戏引入新课,能第一时间抓住学生,使学生进入一个豁然开朗,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如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的导入环节中,首先我引用“农夫过河”的智力游戏(一位农夫带着一只狼、一头羊和一篮白菜,想用小船过河,但是小船只能让农夫一次带一样东西过河,并且没人看管,狼会吃掉羊,羊会吃掉白菜,r夫怎么样才能安全过河,才能把所有的东西带过河呢?),问题一提出,学生开动脑筋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快制定出农夫过河的方案。这时学生得到了成功的体验,兴致高昂。这时我引导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分析,有时候我们所碰到的问题不仅仅靠经验就能解决的,还需要运用我们的思维能力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同样,当我们遇到摸不清、看不透,有着神秘感的系统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采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试着解决问题。

2.游戏推进教学.游戏教学法还可以用在授课当中。在课堂进行到一半时,学生的精力不再旺盛,易产生疲劳,注意力开始下降。此时,运用游戏教学法,把知识概念融入游戏中,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再次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例如,在区别“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前,我让两位同学上台,站在黑板前,把其中一个同学的眼睛蒙上,然后让他们分别画一个老师给出的笑脸图,让其他同学观察他们画图的过程。这一个小游戏相当于为学生打一针“兴奋剂”,再掀课堂教学的。然后,顺势讲解“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比较”。在此活动中,学生提高了学习兴趣,加深了印象,进一步加深了对知识难点的理解。

总之,用一种不变的教学方法进行长期的教学,学生往往容易产生厌倦感,产生审美疲劳,失去对课堂学习的激情与兴趣,所以,在通用技术课堂上,我们要不断地变换教学策略,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形成丰富多彩的课堂吸引学生听课,激发学生对通用技术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挖掘各种学习素材,自觉积极的学习通用技术课程,从而提高通用技术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科学的技术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课 教学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型课程。它具有明显时展性特点的课程,属于新兴学科,在教学中如果仍彩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模式进行教学,不但会使直观生动的计算机知识变得抽象、呆板,更会使学生听课时感到被动乏味,这样给教、学两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都是很大的。信息技术课既没有形成适合本学科特点的教学方法又没有教法可参考。因此,作为信息技术的教师就必须探讨与之适应的教学方法。下面就我几年从事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出的教学方法谈一点自己的看法,旨在与大家探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使信息技术教学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运用各种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启迪学生积极思维的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时机,对学生加以引导、扶植和培养,注意启发学生的好奇心,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点拨学生的每一个困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会和会学中不断取得进步,比如在介绍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系统时,在学生不熟悉计算机的情况下,可预先示范改换桌面图案或背景、改变图标下字体的大小、随意拖动任务栏和调整窗口的大小等等,让学生感知Windows系统的魅力所在,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又如在教计算机操作系统时,由于Windows系统的人机交互性强,有些学生在对课堂教学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会在上机时做出一定花样,诸如将系统桌面的图标移动或改变桌面的背景等等,这时老师可请这些学生上台给其他学生介绍他们的“经验”,这样,学生不仅通过相互传授了解更多的内容,也激发了更浓的学习兴趣。当然,也要告诫学生,一些随意操作可能会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不能随意改变系统设置。

在教学中,采用兴趣激励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知识的动力,使学生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习,不仅效率高,还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价值感、荣誉感和喜悦感,从而学习兴趣进一步深化,形成良性循环。

二、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

目前,我们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普遍采用的就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即把每一个教学内容隐含在每一个具体的任务之中,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一个个任务来逐步掌握知识。例如在学习“中文Word2000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时,要求每一位同学编制一份精美的班级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Word2000的基本概念和如何建立编辑文档;(2)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3)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4)Word2000的图形功能;(5)Word2000的表格功能。“任务教学法”便于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学好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但是,这种教学有时不易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因此,在下达任务时,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操作过程中把握知识点,在完成任务后指导解决难点,共同归纳任务中涉及的知识、概念,使之系统化。

三、利用益智游戏,渗透寓教于乐

爱玩是每个学生的天性,很多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时,往往会在老师不注意时,偷玩游戏。我的做法是把学生最喜欢、最热衷的游戏引入课堂,把学生潜在的学习势能转化为动能,并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单击鼠标玩游戏》的案例中,在学生已掌握鼠标基本操作的基础上,教师简单示范、讲解游戏《飞牌》,留出大部分时间给学生操作练习,不仅能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练习单击和双击操作,还能培养学生的敏锐洞察力和应变能力。把游戏作为教学的手段,以富有趣味的途径将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操作经验,提高操作熟练程度。

四、注重教学演示、加强同步操作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信息科学常识和常用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基础性学科。开设信息技术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才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就成为许多老师共同关注的问题,演示、操作同步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演示、操作同步教学法就是教师边讲解边操作示范,操作过程一步步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直接感知、模仿和操作,从而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领会操作要领。比如,在学习窗口的基本操作这一知识点时,教师边讲解边操作演示窗口的移动、最小化、恢复、组织和关闭等,学生边听讲边进行同步操作。实践证明,学生通过亲自上机实践,既掌握了操作技能,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上机实践课,加强分层指导,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构思、创新的能力。比如,在学关于word文字处理软件时,教师自己准备设计好所在学校的信封,并适当提示基本操作要点,比如制作邮政编码方格方法,框线宽度,文字位置、大小以及颜色等,要求学生照原样制作,并鼓励他们通过软件本身的帮助系统来寻求操作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训练,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提高了自学和应用能力。

五、恰当使用课件,注重辅助教学

科学的技术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方法

一、合理地运用教学模式

教师要根据授课内容的不同来设计自己的教学模式,寻找适合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出了信息技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几种模式:讲授教学、演示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小组合作探究教学等。

1.讲授教学。运用讲授法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运用引导式教学。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第二,要合理分配讲授的时间。如果教师讲授时间较多,就会成为“满堂灌”,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发挥出来。第三,要有逻辑的、系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讲课所用语言要清晰、准确、简练,要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2.演示教学。一是教师演示操作,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步骤和方法。二是学生演示操作,教师挑选出制作比较有特点的学生作品展示给大家看,以便师生共同找出优缺点,优点加以发扬,缺点加以改进。

3.任务驱动教学。为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任务,能够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1)任务的设计要整体规划,以完成一个具体的任务为主线索,认真设计每一个环节的任务,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个任务之中,在教师和同学的合作中不断地解决;(2)任务的设计要“顾全大局”,在设计任务时除要从教学内容的特点和难易程度出发外,特别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应分层次来设计任务,如此将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极大的兴趣和动力。

二、精讲多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工具学科,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运用。学生只有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才能活学活用,真正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与实际运用能力,才能达到知行统一。在教学中,教师的讲解要少而精,要为学生自主上机操作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操作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如在学习Word图文混排时,我对于绘图工具栏上的主要工具,如三维效果、填充、阴影等做了简要而精准的介绍,然后把更多的教学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操作。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参与热情高涨,教学氛围异常活跃,学生发挥想象力,释放潜能,发展个性,创作出了许多好的作品。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正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的不断创新、高科技的迅速产业化使得经济持续增长。而在这样一个时代,起核心作用的是知识创新,它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因此2l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环境和机会,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思维空间,不需面面俱到、包办学生的一切。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性,体验创新的乐趣。例如:在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是把工具栏上的重点工具如阴影、三维效果、填充、自选图形等提示了一下,具体的操作留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们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了一幅幅很好的作品。

四、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青睐。多媒体课件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在视觉、听觉等感官上受到冲击,使学生有新鲜感、好奇感、独特感与直观感,唤起激情和想象力,激发兴趣和创造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目前的教育软件中,围绕信息技术学习的有几十种,但在中学信息技术课中,由于教学内容具有操作性较强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很少用到教学课件。其实,对于一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若能恰当地使用教学课件可大大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例如,信息技术基础及网络基础知识两块内容,属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若凭空讲学生不爱听,有限的课时中又不可能容纳较多的相关知识。对于此类信息量大、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适时地采用课件辅助教学可加大教学信息量,突出教学重、难点,弥补教师单纯讲授的不足。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同的知识点需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组织实施,有时甚至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追求“灵动”的课堂教学方法,让信息技术课堂发挥最大效率,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希望的。随着新课改的逐步实施,课堂教学必须实现由知识本位、智力本位到人本位的转变,信息技术课堂呼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总结摸索,逐步实践出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