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科学职业规划

生物科学职业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科学职业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科学职业规划

生物科学职业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三段式;任务驱动;职业生涯规划

中职德育《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进入中职学校的第一门德育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职业指导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创新的教学方式,对促使学生产生R抵耙等贤感、激发职业兴趣、建立内心专业职业归属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根据教学的实践,将”三段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于本课程是个有效的尝试。

一、对“三段式”教学模式与任务驱动法的认识

“三段式”课堂教学是在第三轮课改基础上针对中职德育课提出的一种教学方式。所谓“三段式”就是将中职德育课堂分为相互关联,有机融合的三个阶段。

“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以任务(范例)引路,学生边学边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二者的融合为“三段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即在教学的三个阶段,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将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而科学地整合,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主动探究。

二、“三段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思考

“三段式”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应用要将方法论与课程论进行咬合,使得课堂实施的过程中师生都能得心应手。该教法的运用尤其要注意几点问题:

1.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

中职各个学校的专业不同,对于统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同的学校、专业理应根据本专业及学生的特点进行课程内外资源的整合,这种资源的整合也为教师和学生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照“三段式”模式,构建和完成规划任务提供了便利。

2.一项任务、三个阶段的有效融合

“三段式”任务驱动教学法虽然看似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阶段划分,但是其中的主线明晰,以一个终极任务的完成为教学目标,既要呈现出递进式的教学模块,又要紧扣主题,分散而不离析。其操作方向由下表可窥见一斑:

第3课 阶段任务表:

第2单元 第3课 发展职业生涯要善于把握机遇

第一阶段 子任务一:调查家庭中和本区域的医疗资源,形成文字资料和PPT文本。 终极任务:

挖掘我的护理优势资源。

第二阶段 子任务二:合作探究“家庭状况变化和区域经济发展对护理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第三阶段 子任务三:调研“国家医疗改革及护理行业发展动向”,并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分享。

三、《职业生涯规划》“三段式”任务驱动教学法教学实例---“我的职业我做主”

1.任务设计背景

对于卫生护理职业学校刚入校的学生来说,她们对未来职业道路还很迷茫,对新的学习环境和专业认知还较少,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从事的是医生的职业。因此了解一些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和方法,学会初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措施,设计简单的职业生涯规划书是很必要的。

2.“三段式”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了解我的专业和职业”子任务活动。第二环节设计“制定职业生涯发展措施”子任务活动。这是整个课程任务的重要一环,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担当好总设计师的角色,调动学生的隐性能力,为第三个环节的生成做充分准备。第三环节“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简单制作和展示”。

3.课程任务具体环节

1.环节一:“了解我的专业和职业”

在这一环节的任务设定中,笔者将学生的合作小组分为两个任务项,专业调查组和职业调查组。职业调查组主要的活动任务是体验调查护理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和阶段。专业调查组的活动任务则是在校内学长和老师,探求护理专业学业阶段、学习任务等。

2.环节二:“制定职业生涯发展措施”

环节二是教学中的重点,本环节通过教师设置任务情景,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活动任务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探索,师生对重难点的突破。此环节教师设置了三个活动任务:

任务一:了解自己。

任务二:措施制定。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制定中职四年学业计划与措施。该部分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分三个阶段进行探讨:在校学习期(2年)、顶岗实习期(10个月)、考证及毕业期(1年)。在第一环节的专业调查成果基础上,学生们对四年的学习内容和专业目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教师的进一步指引下,小组同学的互动讨论中,这部分重难点将迎刃而解。

任务三:职业树绘制。

这部分涉及护理职业的中远期规划,在第一环节的职业调查成果基础上,学生们能够在课堂上通过职业树绘制的形式,在趣味性的活动中展望自己美好前景,建立学习动力,完成该课的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3.环节三:“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的简单制作和展示”。

这部分是课堂的有效延伸。在前两个环节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点拨引领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成品《职业生涯规划书》。组内规划书的格式一致,在内容上体现个体差异。既完成了小组合作终极任务,又不忽视个人创造力,并将小组成果进行信息分享,便于师生的互动评价。

任何教学方法与模式都不是万能的,在中职德育教学的实践中,教师理应创新教育教学观念,开发多维教学资源,打造精品德育课堂。

参考文献:

生物科学职业规划范文第2篇

一、讲好科学家的故事,树立职业榜样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正文中的科学史以及科学家访谈、生物科学史话等栏目介绍了不少不同研究领域的科学家,这些科学家的卓越成就、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职业榜样。充分说明科学家研究成果的意义和对人类的影响,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科自豪感,形成爱科学、学科学、献身科学的理想信念;深度挖掘科学家的成长经历和科研历程,尤其是面对困难时的处理方式和态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从而对塑造坚定的职业理想产生深远影响。比如不少高中生对农学专业存在一些偏见而不屑报考,而杰出的杂交水稻育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就毕业于西南农学院(现西南大学)农学系。他培育的杂交水稻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基础,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堪称追求职业理想的励志典范。他敢于挑战权威,在还是湖南省安江农业学校一名教师的时候,就通过科学实验了传统经典理论“无性杂交”学说;他不畏艰难,在外界质疑、实验多次失败、研究被迫中断、实验秧苗全部被毁等多种打击下仍坚守初心;他淡泊名利,名满天下的时候,仍躬耕于田畴,不断冲击新的目标。

二、搭建平台创设机会,丰富职业体验

每一份职业都有自己的苦与乐,只有全面客观地感知才能作出科学判断。设法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亲历工作过程、职业角色带来的感受,可以为学生选择大学专业以及就业方向提供重要依据。课堂上的体验活动主要有角色扮演、模拟活动、科学实验等,课外的体验活动包括参观本地高校、生态园、植物园、动物园等。比如,为深入了解“医院中的检验师”这一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一方面可以在实验室中引导学生利用还原糖鉴定的有关知识对同学们进行糖尿病的筛查实验和多种食物还原糖含量比较实验;另一方面可组织学生参观本地医院的检验科,采访检验师的工作感受,在课上交流分享。再比如,“化石标本制作人员”这一职业离学生生活较远,可以在网上购买化石标本模型模拟化石标本制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亲自体会职业要求和职业乐趣,认同职业价值从而形成为之努力的持久动力。

三、借助生物科技前沿,开拓职业视野

教材中“生物科技进展”“科学·技术·社会”等栏目弘扬了生物学科发展的最新成就。理论成果往往催生了新材料、新技术及新兴产业的发展,而高中生大多对新兴职业知之甚少,面临这类专业选择时常常茫然无措,教学中借助科技前沿顺藤摸瓜,可以发现和认识新兴职业,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从而引导学生把个人发展与学科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比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分子与细胞》介绍了科学前沿“人工合成生命的探索”,其中我国科学家创建了只有一条线型染色体的酿酒酵母菌株。如果不做拓展,学生很难理解科学家为什么要人工合成生命。合理想象有助于增强生物科学前沿技术的魅力和感召力,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畅谈“如果人工合成生命技术支持人们‘量身定制’人造生命,你想赋予生命什么样的超能力”,在此基础上观看相关科普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大学的合成生物学专业,开阔学生视野,拓宽专业和职业选择的视野。

四、正确认识冷门热门,走出职业误区

生物学中有些专业不为大众所熟悉,比如古生物学、化石标本制作等,通常被人们称为“冷门专业”。“冷门专业”因不被了解而影响学生的职业规划。很多人误以为冷门专业就业难,事实上也不尽然。比如我国古生物学科人才队伍严重萎缩,新老交替的人才断层问题特别严重,后备人才明显不足,所以古生物学专业就业率并不低。毕业生可以进入大学、研究所、博物馆开展科学研究;可以去公司,辅助寻找矿产、石油等资源;还可以从事其他与地质相关的行业,如海洋地质研究、地震研究等。物以稀为贵,一些专业正因为“冷”,才会人才匮乏。还有一些冷门专业只是一时的“冷”,随着社会经济的变迁也可能“供不应求”。学问不分高低贵贱,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自身优秀,无论在哪个领域都不愁未来的出路,而自身平庸、得过且过,即使选择了热门专业也不能一劳永逸。评价专业冷热主要有四个维度:学生兴趣,感兴趣的专业就属于自己的“热门”;社会需求,因供需关系导致的冷热门很容易“翻转”;学校实力,同一类专业在不同学校中,会因办学实力导致热度不同;录取分数,历年来每个专业的录取分数是最简单也是最直观的冷热门评价方法。教学中多列举此类“冷门专业”中的杰出人物从业经历,可以引导学生冲破世俗的眼光,走出职业误区,用长远的眼光、世界的眼光、科学的眼光确定专业选择标准,真正做到“选我所爱、爱我所选”。

五、明晰专业素质要求,做好职业规划

生物科学职业规划范文第3篇

在生物专业的七年跋涉

还在念高中的时候,曾慧就喜欢上了生物课,生物老师的课讲得非常精彩,他提到21 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生物科学未来前景很广阔,当时生物专业的录取分也非常高,所以大家都觉得生物专业的前景肯定非常好。就这样,在还不认识生物专业究竟需要学什么和以后需要做什么的情况下,曾慧报考了生物学专业,而且一举夺魁。四年的本科学习中,曾慧发现,生物领域的研究方向非常多,自己能做的非常有限,一个研究成果的出现和应用往往需要一大批人在实验室默默工作好多年。而越来越喜欢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的曾慧似乎发觉,倘若未来都只是在实验室做研究,跟那些细菌打交道,他根本毫无成就感。

本科即将毕业了,曾慧听很多人都说生物学本科毕业不好找工作,读个研究生会好很多;另外,听到一些毕业的师兄师姐回来诉说在外面找工作时的艰辛,曾慧对于找工作愈发怀有恐惧感,虽然与周围同学相比,自己英语比较出众,但要找份体面的工作还是没有多大把握。考研可以暂时不用考虑工作,继续留在学校深造,于是选择考研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由于本科成绩比较优秀,曾慧顺利地获得了微生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保送机会,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

在读研究生时,曾慧的学习成绩还是不错,陆续发表了一些英文论文,但是他也愈发清晰地认识到,继续在生物领域发展,哪怕做得很出色,自己也很难获得那种满足感。自己虽然喜欢独立思考,但更喜欢思考些人文、哲学、生命等与人相关的问题。

主动出击,寻找转行途径

研一的下学期,曾慧思考了很久,终于开始了对自己的新职业探索。由于本科阶段就很注重英文听说,因此曾慧能够比较流利地用英文自由交流。平时,他喜欢和同学一起去学校附近的一家美国人开的咖啡屋练习英文,在那里曾慧认识了很多人(包括很多美国朋友和现在公司的老板),由于性格随和、富有亲和力,曾慧赢得了好人缘,还曾收到过一些美国人的邀请,帮他们做兼职。这一切都给了曾慧以信心,更促进了他对新职业的探索。如何通过工作地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找出对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求呢?曾慧开始了对心理学的更多探索和研究。一些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心理学专家,很慷慨地赠送了曾慧大量的学习资料。从研二开始,曾慧开始下意识地阅读各种心理学丛书。研三,在国外朋友的介绍下,曾慧还曾经尝试申请新加坡一所大学的心理咨询的硕士专业。曾慧发现自己对人的行为研究挺有兴趣,特别喜欢做与人有关的工作,所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想法就冒了出来。虽然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但是对于自己能否成功踏上这条新出路,曾慧心里也还是没有底。

成功转型,技能可以迁移

研三时,曾慧认识了现在公司的老板武汉美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他非常赏识曾慧乐于助人的品质和热诚,觉得曾慧在此方面很有天赋,在美国人的眼里,终生教育的观念很强,他们更注重提倡个人和企业同步发展的企业文化,尊重员工自身发展。他非常愿意培养曾慧,并提供了很多全英文的教练技术培训、职业规划、团队建设等培训课程的学习教材。曾慧在研三找工作时,另外一位美国朋友把他推荐给一个美国在华公司,巧合的是,竟然也正是这家公司――武汉美根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于是,曾慧成了该公司的一分子,主要做有关职业规划市场的调查和分析工作。由于之前生物研究的背景给曾慧奠定了做市场调查和研究的深厚功底,以及独立思考和分析的学习能力,曾慧的工作角色切入很快,赢得了老板的赏识。

在新行业的工作中,曾慧渐渐有了新的发展和成就,成为公司的重点培训对象。参加了很多全英文的教练技术培训、MBTI 性格解读、职业规划、团队建设等培训课程,也多次得到培训师的赞扬。目前曾慧负责中国区域整个职业规划项目推动的执行工作,并任职业教练和生活教练部负责人。

对话曾慧:让转行更富有胜利的激情

记者:转行前,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得与失?

曾慧:有过思想斗争。毕竟要放掉学习了七年的生物专业,感觉是一种浪费。当时父母也非常为我担心。但是如果继续做生物研究,我内心深处那份对生命的激情真的会消磨掉。

记者: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转行?以前学习了七年的专业,现在完全放弃,思想上有没有矛盾?

曾慧:没有后悔。以前的同学现在都非常羡慕我(很多人都对生物不感兴趣,只是没有找到机会或没有勇气转行)。七年的生物学习培养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以及综合能力,所以现在学习新东西相对来说比较快,真正开始接受“教育是授渔,而不是授鱼”。

记者:社会上出现过一些现象,比如重点院校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放弃未完的学业,重新参加高考,只是为了能读上自己所喜欢的专业,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曾慧:我有四点看法。

第一,我非常欣赏每个人能够独自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慎思自己的内心真实需求,而不是光为别人和社会压力而活,变成生活的奴隶;

第二,同时也希望每个人能客观、理性地分析现实社会,结合对自我深入的认识,充分思考转行的得与失。比如,我有哪些背景、资源、能力、天赋,如果转行,我还有哪些核心竞争力?有什么途径可以弥补这些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总之,要尽力全面、客观地对自己、对机会进行分析。

第三,培养成熟的心理特质,敢于承担选择的后果。

第四,很多时候家庭,朋友、社会给了人无形的巨大压力。如果他们真是经过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后作出了自己的选择,社会也应该尊重个人的内心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多一些宽容、尊重和支持。

记者:如果实在需要转行,但是又没有任何与此相关的专业教育背景,您建议读者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做准备?

曾慧:第一,为什么要转行。不要仅仅因为对现有状态不满就转行,而是要更深入地分析和探索推动自己有转行这个行为的背后是什么渴望和追求?对自己的内心需求不深刻分析和认识,转行带来的结果是为转行而转行,因为找不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反正做得不满意就转行。

其次,对自我资源、技能方面的分析。虽然在新行业没有什么专业背景,但是自己能有什么其他优势(比如一些可迁移的技能、热情、人脉关系),这些优势跟其他人相比是否突出,还有什么优势是自己没有挖掘出来的?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帮助自己挖掘?如何得到这些途径?同时有什么劣势,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弥补?同时也要很敏锐地观察周围的机会,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转行当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机遇。

对转行的行业本身了解有多少。人都有追求新鲜东西的倾向,而且会不客观地认为换个行业就会好了,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下转行,之后很快会发现又做错了决定。因此要多了解多咨询,比如:这个行业的圈子是怎样的?发展方向和前景怎么样?从事这个行业的人有什么资历和特点?自己跟他们相比有何优势和劣势?深入了解这个行业的途径是什么?有什么其他途径可以得到第一手资料等。

360度跨行把握六大必须

客座专家:智诺信职业顾问杨挺伟在转型当中一般要求要和自己的以前的专业和行业有关联,这样转型的成功机率会大很多。比如小霞以前是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后来跳槽到一家传媒公司做他们的公关部经理,但是如果过去从事的岗位工作和自己爱好的准备转入的行业的岗位工作毫无关联,那么难度比较大,但是也不是没有可能性。

1. 必须了解市场及行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是在组织及企业的发展当中,一个好的行业和发展规范的企业将会给自己带来良好的发展远景。

2. 必须通过对自身的了解,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在短期之内达到要求。很多转行成功的案例当中,很少是靠偶然的机会获得成功的,转行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道路,对自己的各方面有了综合详细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能力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

3. 必须考虑这个行业的准入标准是否苛刻。有些行业需要长期的积累才能够获得发展机会,比如专业技术领域、财务金融证券类。

4. 靠专业机构的帮助。可以通过一些专业的职业介绍结构如猎头等的推荐,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转机。

生物科学职业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艺专业导论;课程改革;意义;效果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于2004年由原娄底师范高等专业学校升为本科,2011年获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资格,2012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7年成为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成为湖南省“双一流”高水平应用特色学院。园艺专业为2017年新建本科专业,园艺专业导论课程是新生入学后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强的专业引导类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的开设对于引导学生了解专业、明确专业学习目的和目标、提升专业兴趣具有重要作用。

1园艺专业导论课程开设意义

园艺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较宽厚的园艺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完整的现代生物科学知识体系,系统掌握园艺专业基本技能,了解学科前沿,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能在园艺及相关领域从事现代园艺生产、园林绿化、技术开发、产业服务、经营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园艺专业学生在大一入学期间,对专业了解程度不深,对就业前景迷茫。园艺专业一年级学生通过入学教育及军训后马上进入课程学习,根据培养方案,第1学期植物生产大类专业的课程相同。园艺专业导论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1学期开设,对学生更好地了解园艺专业、提高兴趣和自信力具有重要的引航意义[1]。课程内容、信息量丰富程度、覆盖面及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学生大学阶段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规划[2]。

2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介绍园艺学专业定位、专业培养方案(学分学时、实践环节、能力目标、专业内容、课程设置、学习方法和学习基本要求)、国内园艺研究发展进展、园艺生物技术及园艺创新创业等,使园艺专业学生对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有一定认识,了解毕业后的就业前景和工作领域,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规划好大学阶段学习生活,初步拟定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学院的优势和特色资源、园艺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及科研平台进行介绍及现场了解。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社团、本科生开放实验室、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校企共建植物组培实验室、教师教学科研团队、植物生产与加工社会服务团队等。通过适当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分享园艺学科知名育种家及创业者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钻研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另外,介绍各二级学科的发展历史、学科专业状况、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专业活动和专业资源、专业领域状况及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领域等。授课期间,重点讲授本院园艺专业的办学历史、园艺专业本科生大学学习内容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具体教学内容及课时见表1。

3课程研究性学习及非标准化考核

园艺专业导论是园艺专业入学专业通识教育的课程,也是专业必修课,是应用型教学改革后新设置的课程。通过设置不同的专题,让学生迅速适应大学专业的学习,了解专业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由于内容丰富,课程采用非标准化考试,注重过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利用“超星学习通”构建网络课程,设计课程专题测试题库,及时检验和了解学生学习效果;以更丰富的专题,多种形式展现专业的魅力;建立合理的学习过程管理模式和课程考核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团队合作学习能力。主要内容与分值设置见表2。

4课程改革效果

通过对近3年园艺专业转专业的比例统计,结合调查座谈,以分析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如图1所示,通过课程改革实施,近3年来学生转专业率有下降趋势,2019级为9%。另外,通过学生座谈和随机调研发现,学生对专业导论课的满意度较高。学生建议创新创业项目实施需要专业教师及学业导师指导,在专业导论课期间开展学术讲座活动,并增加一定的实践课。通过专业导论课程改革,学生能够参与课程教学环节并进一步了解专业,提高了专业兴趣,转专业率有一定降低。另外,课程内容根据需求进行了调整,课程考核方式实施形式多样化改革,注重过程考核。

5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生物科学职业规划范文第5篇

关键词:植物组织培养;教学改革;办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42-02

植物组织培养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作为植物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经广泛渗透到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它不仅在生物学基础研究理论的研究方面,而且在植物脱毒快繁、新品种的选育和药用植物工厂化生产等实践应用方面,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1-3]。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向学生讲授好这一课程是一个难中难的问题。对于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掌握好组织培养技术对于其今后的就业以及人生的职业规划,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特殊时期。鉴于此,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以期能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创新型生物技术专业技术人才。

一、适当调整教学内容,优化植物组织培养的课程体系

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涉及内容广,实践应用性强。因此,建设一门内容布局合理,资源高效、实用性强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体系是非常必须的。这样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做到内容得当,重点突出的授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课程内容的开设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基础理论既要体现本课程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又要注重课程的前沿性。但在内容设置方面需要与相近课程衔接,既要避免相近课程间内容重复,又要做到为后续课程服务,使学生从总体上能够把握该课程。其次,要特别突出其应用性强的特色,尤其是社会对组培技术的需求。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而且使学科服务社会的功能更加明显。此外,还应增加案例分析。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应用领域的成功事例,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学以致用,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开拓学生的眼界。基于上述考虑,课程内容设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讲授植物组织培养基本操作技术。内容包括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构建、主要仪器设备的使用、培养基种类及制备、外植体的消毒灭菌及无菌操作技术。这一部分是从事植物组织培养的必备技能。(2)讲授植物各种离体器官、组织和细胞的培养方法,重点内容是愈伤组织的形态建成、体细胞胚胎发生、离体快繁和植物离体培养常见问题及预防技术等。此外,对植物组培的基础理论,如植物细胞全能性、分化和脱分化机理做必要的阐述。而且对植物干细胞的最新研究进展做简要介绍,以便使同学了解组培技术在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方面的应用,做好本课程与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衔接。而对植物细胞培养除了讲授原理外,着重突出其技术和应用知识讲授以突显工科特色。(3)考虑到植物组培在实践中的应用,讲授植物组织培养工厂化生产方面的内容。对组培项目设计与实施、工厂化育苗及工厂化生产的技术、经营与管理知识进行讲解。而且为了加深感受,在后续的工程教育课程中开设实地考察当地组培工厂内容。做到课程间的互相协调,促进教学效果。

二、教学模式多样化

作为一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植物组织培养就有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单一的传统板书教学模式会使学生感到乏味。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板书、专题讨论、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整合是一种高效率、高层次的全新教学模式。它不仅可以创设生动情境,模拟现实情景,而且能扩展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充分调动学生认识与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4]。在植物组织培养课程讲授中,不时地会出现一些抽象的内容,如胚状体、愈伤组织的形态,植物形态发生过程以及个别仪器设备(如光照培养箱、倒置显微镜、高温蒸汽灭菌锅等)的使用等内容,这时传统的教学讲解并不一定能起到理想的效果,而借助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flas就可以图文并茂,起到生动形象的效果。而通过一些与组织相关的科教光盘,这样就能更好地展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前景。因此,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专题讨论

由于植物组织培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因此在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同时,不可避免要阐述其在各领域应用。这时通过阶段性的系统学习之后,以专题讨论的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利用PBL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进行教学。即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方法[5]。从而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完植物离体快繁后,通过植物离体快繁专题讨论课,让学生先从各自感兴趣的方面查阅文献,最后在课堂就该主题展开讨论。这样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宰者,加深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从而全面掌握所学知识。

(三)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相结合

作为一门技术性课程,单一的理论讲解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掌握。因此,在理论教学课程中穿插必要的实验教学,让学生把课堂知识从抽象到具体,在实验教学中消化课堂教学内容。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如在介绍愈伤组织的概念及其形态发生时,课堂的讲授过于抽象儿不利于学生理解,但是及时的实验辅助教学,却会使学生从实体上去理解相关内容。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局限于单一的教学模式,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这样就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三、引导大学生科技创新

创新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这不仅是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需要,同样也是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如何在教学中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是一个重中之重的难题。基于以上考虑,在课程的讲授中,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利用植物组织培养开放实验室平台,并且结合“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及内蒙古科技大学“李保卫创新基金”等项目,就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领域开创探索性工作。

四、改革考核方式

高校教育不是考分教育,单一的以考试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表现。因此,任课教师对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考核进行改革,学生成绩的评定采取考试成绩(60%)+实验成绩(30%)+作业(10%)的多种形式结合的考核方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必备的考试形式还是不可缺少,而且这也是检验学生学习状况,检验老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的方式。但是这不是检验学生的唯一标准。同样,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给同学留些具有拓展性的思考题,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查阅文献的能力。故而在成绩评定时会加以考虑。而实验技能的好坏这是检验学生动手能力的唯一标准。因此,最终的课程成绩通过对这些不同方面的考核来综合评定。

作为地方工科院校,本校历来坚持“厚基础、宽口径、淡化专业方向”的培养模式,形成了为生产一线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生物技术专业作为学校的新专业,须秉承学校的办学宗旨。因此植物组织培养课程的教学改革也是以本校的培养模式为依据,以办学特色为目标,进而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培养成具有工科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生物技术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尚宏芹.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4):8773-8774.

[2]姚晓惠,张峰.植物组织培养课程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23(6):125-127.

[3]赵鹂.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植物组织培养课程教学模式探讨[J].丽水学院学报,2008,30(2):104-106.

[4]姜玉姝,孟庆红.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整合中的优点[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