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时期;国内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分析

引言:所谓的企业物流信息化,就是企业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整个物流过程的信息化,其中包括对信息的采集、分类等一系列处理,能够实现对物流活动的过程全控制,最终达到一个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效益的效果。但是,观察我国目前的企业物流信息化程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新时期国内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程度

(一)整个物流业市场受到限制。相对于国际性的物流企业的发展进程,我国的物流企业发展只能说仍然处于起步阶段,整个行业的规模仍然较小。之所以我国会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受到了市场的限制。具体剖析发现我国大量的物流活动大部分都只是由企业自身创建的服务系统支撑,只有小部分的物流服务是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支持,并且由于信息化水平程度不高,借助信息技术的能力还不够强,因此也就出现了企业对物流活动不够重视的情况,也就出现了低水平低程度的物流管理。

(二)整个物流业自动化水平不高。实现物流业的自动化水平,中间不仅能够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够减少大量的企业运营成本。想要实现物流业的自动化,并不只是各种机械化的使用,更多的是与信息技术结合。然而观察我过的企业物流作业,大部分仍然是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搬运、分拣等程序,大大降低了效率。总体而言,我国物流自动化水平不高,主要是在三个方面,第一是物流信息的采集与处理,第二是物流实物的自动化,第三是其决策能力还未达到一定水平。

(三)物流业前瞻性不强协调能力有待加强。目前我国的企业在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整个物流活动的高效运转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因为整个物流活动对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初步阶段,并且企业与企业之间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沟通交流,导致双方的物流活动不能高效。

二、新时期提高国内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措施

(一)整体提高国内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企业想要整体上提高其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水平,首先需要做的是从认识上进行加强[1]。而这一点我国的大部分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并且付诸于行动当中,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加大了投入的力度。在此基础之上,就需要提高其信息化建设的水平,企业大致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企业内部进行资源的整合,将企业物流的流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对物流信息进行采集与交换,这个就能够在企业内部实现信息的高效交流与利用,保证企业内部的信息能够实现无缝对接,减少中间因为信息不畅通而导致的工作重复的现象。第二建立一个与客户即时、快捷的交流方式,通过了解客户的信息系统,掌握客户的需求,通过供应链的基础之上实现信息的快速交换,这样一来就能够使得信息化建设做到真正实现高效,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第三充分挖掘信息中的隐藏价值,将其转换成为知识,帮助企业提升其决策能力。

(二)参考国外成功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模式。 我国企业在发展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可以借助国外成功的案例缩短我国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时间[2]。可以发现成功的案例中存在的共同点就是都有一个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甚至是依靠卫星建立一个基于网络平台的信息系统,其中的数据中心、供应链管理等形成了一个十分完善的物流网络平台,各种信息在系统中十分明显,既不会出现差错有能够保证其高效性。

(三)建设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高效交流。结合上文,建立一个物流信息平台就显得十分重要,才是真正实现了其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物流,想各个物流企业形成一种联盟的状态,能够实时进行信息,能够随时了解订单的数量、到达的地址等。同时为客户提供一个全面的物流服务,客户能够随时知晓自身订单的具置。另外,对于一些微小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建立一个信息平台,就可以以注册的形式分享该物流信息平台的资源,这样既保证了微小企业正常的物流服务,又能够减少其中的物流成本。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一个公共的物流信息平台,实现整个市场、全国性质的交流与参与,为我国整个的物流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结语

从当下的经济角度而言,一个企业能够实现物流信息化,就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够推动我国整个物流信息化建设进程。

参考文献: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制造业涉及的物流活动一般包括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物流等环节。通过实施物流管理信息化,制造企业可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规范作业操作流程、提高运作效率、进一步降低作业成本,通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协同物流管理思想,加强供应链的可视性和可控性。

目前国内对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研究主要着眼于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分析,对制造企业如何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路径和分步规划探讨不足,尤其是针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相关研究缺乏系统性、针对性、深入性的成果。现对山西省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当前状况,通过一手数据和文献资料研究,分析山西制造企业与国内外同类型优秀企业在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的差距,结合山西制造企业的现实情况和条件,提出了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切实可行的措施途径和发展模式。

在调研阶段,课题组通过对省内制造企业的问卷调查,了解山西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现状。问卷共设计15个问题,涉及企业规模、所属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状况、重点领域、发展阶段、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和瓶颈、未来规划、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软硬件使用状况、购置方式、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外部市场和政策环境分析等多方面的问题。共收回有效问卷42份。被调查企业覆盖了省内制造业各主要细分行业,包括:钢铁冶炼加工、非金属冶炼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加工、专用设备制造、电器机械制造、医药制造、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纺织、通讯设备电子设备制造等17个细分行业。其中大型企业24家,中型企业11家,小型企业7家。

本文对课题调查研究的内容做一分析阐述。

1 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基本状况

1.1 目前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现状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各个职能领域的优先顺序

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可以看出:从目前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来看,山西制造企业在生产相关环节、财务、行政管理和销售管理中信息化建设水平相比其他职能领域较领先。未来信息化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仍然会集中在围绕生产的环节中。此外,作为生产辅助和衍生的物流管理功能目前有一定的信息化建设,但高级的、综合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不足。但是,企业普遍认为:物流管理应该成为未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1.2 山西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发展阶段

根据国家提出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发展阶段的描述,对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分为基础建设阶段、单项应用阶段、综合集成阶段、协同与创新阶段。

通过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综合来看,虽然山西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状况是先进与后进差异较大,企业对信息化建设普遍缺乏专业的整体规划,但从企业目前信息化应用对企业的贡献度方面看,却具有相同的规律,即信息化应用成熟度与企业较好的竞争力和综合效益成正比。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在财务结算周期、节能减排、市场响应速度等方面都获得了明显的收益。

1.3 企业信息化建设年均投资规模

企业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投资与企业信息化建设总投资相关,故对山西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年投资规模与销售额占比做了调查。

从问卷调查情况,可以看到:山西制造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金额总体上处于不到位局面。在被调查企业中,共有91%的企业年均信息化投资额的销售额占比在2%以下,其中有17%的企业投资的销售额占比低于1%,而国际上先进企业普遍认可的标准在2%~3%之间。

1.4 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的使用情况

从调查企业来看,目前电子商务在山西制造企业中的应用范围较大,有90%的企业已经有了电子采购和电子商务的应用。从采购环节的信息化角度,对“电子采购”这一物流管理功能的具体应用做了详细调查。在已经有电子采购应用的企业中,分别占33%和26%的企业实现了网上招投标管理和电子目录采购系统。尤其是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在采购管理上“集中采购,降低成本”的要求也催生了这两项功能的应用。

山西制造企业中,不同规模的企业之间在仓储管理软硬件条件上差距较大,大型制造企业集团建立了与现代化仓库硬件设施相匹配的仓储管理信息管理系统,而许多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依旧使用人工和半人工方式处理仓储管理和作业活动。

从被调查的山西制造企业的情况看,有60%的企业具有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这其中包括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单项应用和整合到ERP等综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在山西制造行业中,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作为供应链管理中核心功能的物流管理功能,在大部分企业中,首先是从采购、仓储和运输等单项功能的应用开始的,而不是以集成供应链和物流管理的方式实施信息化的。并且,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应较好地实现与企业内部流程的集成,以及与企业外部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接口管理。 山西制造行业中,能够达到以上功能的较为完整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只有少数大型的企业集团。在被调查企业中,这一比例是5%,其他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成实施完整意义的供应链信息管理。

1.5 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中硬件和物流信息化设备的使用情况

被调查企业中,互联网接入比例达到95%,条形码技术、GPS和RFID设备都是现代物流管理,包括现代仓储管理和现代运输管理不可缺少的硬件设备。在被调查企业中,这些设备的配备情况基本与企业仓储管理和运输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同步,分别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64%、48%和48%。

1.6 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方式

有71%的被调查企业购买系统软件时,选择直接购买通用软件产品。有24%的被调查企业选择“系统开发外包给外部专业公司”,有5%的被调查企业实施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时是“根据自身需求,完全自身设计方案”或“自主设计为主,吸取系统集成商的实施经验”。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特定信息要求的大型企业集团,并且要求企业具有较高素质的信息化技术团队。由于山西制造企业多数不具备自主开发软件系统的人员能力,因此,在山西制造企业中,自主设计开发物流管理系统并不是主要模式。

2 制约山西制造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的困难和瓶颈

资金不足且融资难度大是众多山西中小型制造企业无力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省内很多制造企业中,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被动性。尤其是对物流管理这一信息化建设的领域,相当数量的企业管理者没有树立起现代物流的理念,还没有将物流看成为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降低成本的关键,仅仅把物流看作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辅助活动,“重生产、重技术”传统还相当浓厚。更不用说把物流管理定位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战略高度上。

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人员掌握信息技术、软件硬件,还要求熟悉物流业务操作和流程,以及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这样的全面型人才,在山西很多制造企业中都还是个空白点。

国内外软件市场上,虽然有比较多较为成熟的针对物流行业开发的软件和系统产品,但是制造业的物流不同于专业物流企业的物流运作,能够充分考虑制造业特定要求的物流软件显得供应不足。

在被调查企业中,有一半的企业提到:流程再造问题是阻碍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障碍。推进信息化遇到的深层问题都是来自管理方面的。

信息化的风险管理问题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障碍。信息化建设投资的投入产出分析不同于设备购置、基建、技改、生产线建设投资等项目。对其投资回报进行定量分析困难。这些问题,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效果充满了不确定性。这种风险担忧也阻碍了企业发展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步伐。

目前由于国家物流信息标准化的制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速度相比滞后,使企业在建设自己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工程时,难于处理跨企业、跨行业的信息和数据的交换和对接问题。

3 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的路径

物流管理作为制造企业运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先进企业很早就认识到要把物流管理信息化整合到整个生产运作系统中去。 我们研究国内外企业在制造和运作系统信息化建设中的模式发现,存在两种不同的模式:即跳跃式发展和渐进式发展。

跳跃式发展是指采取一系列战略层面的革新活动,使企业的运作和业务得到发展;渐进式的发展是指采用一系列相对较小的举措,通过产生的小范围和部分的影响,逐步积累这种影响,一段时期后达到实质性的明显绩效改进的目的。这种发展方式是大多数持续改进理论的核心方法。

从山西制造企业目前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总体表现为:起步晚,基础差,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较低,信息化建设可用资金、人员等资源投入有限。本课题研究认为:山西制造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应当采取渐进式发展模式,即“整体规划,分布实施,渐进式发展”的策略。这种发展模式可以更好地体现信息化建设的效果,风险才能控制得当,企业对信息化的信心和热情才能持续。

山西制造企业在建设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时,最大的挑战是如何满足不同企业通用需求的同时快速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除了企业战略、组织架构、流程体系等紧密相关外,软件的平台化水平、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至关重要。

实践证明,在现代制造业整个物流过程中,信息技术应用已成为提高营运效率、降低成本、增进客户服务质量的核心因素。通过对山西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状况的调查可以看到:从目前山西制造企业的现状出发,实现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信息化直至发挥其效益,不是一蹴而就,它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过程,这不仅是一个企业的事,而是需要整个供应链乃至整个社会协作的系统性工程。

参考文献:

[1] Upton, DM and McAfee, AP.. A path based approach t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anufacturing[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0,20(3-4):354-372.

[2] Robert Handfield. Leverage IT investment in supply chain: best practice research report[R]. Raleigh: SCRC, 2010.

[3] Gartner Inc. Gartner IT metrics report 2010[R]. Stamford: Gartner, 2010.

[4] Kohli, R., Deveraj. Realizing the business value of IT investments: an organizational process[J]. MIS Quarterly Executive,2004,3(1):121-126.

[5] Jun-Der Leu, Yu-Tsung Huang, Wei-Jun Lu. E-logistics of global manufactureing enterprise: a case stud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2011,18(7):344-356.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供应链,整合,信息化建设,物流信息平台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已经逐步成为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丰田、大众及通用等国际汽车巨头纷纷落户中国,国内汽车厂家也都加快发展步伐,中国的汽车产业已经进入了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降低成本和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变化成为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因此,作为第三利润源的物流,成为汽车制造企业深入研究和改善的方向。第三方物流企业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及能纵向贯穿整条汽车流通链等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的成为汽车制造企业的第一选择。

1、汽车工业中的第三方物流

要在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中建立高效实用的信息系统,就必须了解其在整个汽车工业中的位置和作用。

1.1、现代汽车工业的供应链

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已经没有哪家汽车企业能够独立完成从零件生产、整车装配到最终把汽车卖到客户手中的全过程。过去福特汽车那种从橡胶园到销售店统统包揽的纵向一体化模式已经象福特T型车一样,经典但已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及全球营销的现代汽车工业模式。汽车工业全球化的特点包括:1)市场的全球化导致需求的多样化,这就直接导致了汽车企业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与服务的革命。最简单的例子,现在一条汽车生产线上可能同时生产多个型号的汽车,既“混流”生产,这在T型车时代是不可想象的;2)汽车生产的全球化导致制造分工的明细化和国际化。如丰田汽车就有1800多种零配件来自世界各地的140多家零配件生产厂;3)采购的全球化导致流通复杂化。汽车原材料、零配件的全球采购与OEM生产模式,大大加快了新型汽车开发和投放市场的速度,也降低了零配件的采购成本,提高了产品品质;同时也使汽车工业的流通链的复杂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综上所述,提高新车型开发和投放市场速度、降低生产成本及提高品质已经不是整车生产厂一个企业自身内部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化的网络供应链问题,如图1所示。

1.2、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作用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上面论述的问题导致了汽车物流的复杂程度比以往增加了很多。主要体现在:

1)整车生产厂商根据订单安排生产进度,需要的零配件也是动态变化的。虽然理论上是可以提前通知上游厂商,使整个供应链实现订单化生产,但实际上是存在诸多问题的。一方面,整车生产厂会不断增加新的车型(包括调整原有车型的配置),短时间内的生产计划也是在不断调整的;另一方面,零配件厂商不可能真正做到订单生产,这样不符合规模经济。最常见的是零配件厂商根据整车生产厂相对长时间内的生产计划,批量生产,再根据整车生产厂的实际生产计划,送到生产线的消耗点上,以实现JIT生产。由此产生了2个最基本的问题,一个是零配件厂商的库存问题;一个是如何保证上百个零配件厂商的上万种零配件如何准确的送达生产线上的上百个消耗点,2个问题的解决前提都是要保持低成本。

2)全球化采购意味多个零配件厂商会同时向整车生产厂提供零配件;一个零配件厂也会提供多种不同零配件,甚至是向多个整车生产厂提供。如何在保证生产品质的前提下,降低物流成本也是一个问题。

当引入第三方物流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以上问题。各零配件厂商将批量生产的零配件集中运送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仓库(一般离整车生产厂很近),在这一过程中,零配件厂商实现了集中运输和集中仓储,降低了运输和仓储成本。第三方物流企业根据生产计划,将库中的零配件集中运送到整车生产厂,甚至可以直接送达生产线的消费点上。在这一过程中,整车生产厂将物流配送的任务交给了第三方物流企业,直接对它一家发出物流指令,减少了实物流和信息流;同时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帮助整车生产厂监控库存数量。例如,零配件厂商SA、SB及SC向整车生产厂M提供零配件,M的生产节拍为每天10辆,第三方物流3PL加入前后的运送和仓储模式对比如图2和图3所示。

2、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在明确了第三方物流在汽车工作供应链中所处的位置和作用后,就可以有的放矢的讨论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了。

2.1、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3个层次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可分为3个层次,基础信息化、利用信息系统优化作业及供应链信息整合。

1)基础信息化需求依然是主流。这一层次主要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及共享,最终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决策水平,从而为企业带来效益。这个层面上可以不涉及或少涉及流程改造和优化的问题,信息系统的任务就是为对采集上来的数据进行分析,为决策提供及时和准确地信息。

案例:国内某汽车物流公司,随着国内汽车产量的增加,规模急速扩张。在业务数据管理和财务数据分析上无法适应急速扩张的业务,公司领导及时意识到这一点,开发了一套业务管理分析系统。将业务数据录入系统,实现了各个不同地点的业务点的数据共享。通过数据分析,提供业务走势分析、比例分析及利润分析等信息,有效提高了业务决策水平。

2)设计流程改造的信息化需求日益突出。这一层次主要将系统论和优化技术用于物流的流程设计和改造,融入新管理制度之中。此时的信息系统作用有二,其一是固化新的流程或新的管理制度,使其得以规范地贯彻执行;其二是在规定的流程中提高优化的操作方案,包括仓储存取优化方案和运输路径优化方案等,此时信息系统作用主要在于固化管理和优化操作。

案例:某中日合资企业F,主要从事汽车物流业务。其使用的仓库管理系统,利用条码技术,将货位和部品的信息转化为数据存储在系统内;可以清楚地显示部品的存储位置、数量及进出库时间;并且通过预先设定的算法,可以优化存取方案:包括优化叉车行动路线、优化仓储空间、优化作业人员操作动作及优化货车装载时间,使其仓库作业始终保持低成本和高效率的运作之中。

3)第3个层面是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管理韵作用上升,其中物流管理是主要组成部分。要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主要是通过对上下游企业的信息反馈服务来提高供应链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如生产企业与销售企业的协同及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协调等。物流信息系统不仅是供应链的血液循环系统,也是神经系统。供应链的基础是建立互利的机制,但是这种机制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来保证,信息系统在这里的主要作用是实现这种互利机制的手段。此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建设,要注重与供应链上所有企业的信息共享功能,对数据的处理要注重资源整合功能和预测功能。例如零配件厂的库存由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自动补货系统来管理,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由整车生产厂的物流系统管理。

2.2、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手段

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核心是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信息平台支持各子信息系统并提供全面的物流网络管理解决方案;同时,物流信息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有效运行的软件基础,应当加强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建设。物流园区管理信息系统的各个层次都要恰当地运用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1、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

EDI就是将数据和信息规范化、格式化,并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交换和处理。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标准的表单可以为企业的商务数据交换以及客户或合作伙伴提供服务,不受地域的限制。采用EDI技术可以提高交易频率、减少信息处理的差错、节省库存费用及降低贸易成本;但对基于互联网的EDI通讯应注意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2.2.2、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DBS)

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是物理上分散而逻辑上集中的数据库系统,它支持分布式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是由一组数据组成,这组数据可分布在由计算机网络连接在一起的不同计算机上,网络上的每个结点具有独立处理的能力,可以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结点也可以通过网络执行全局应用。图4为分布式数据库示意图,分布式数据库是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一些物流企业采用分布式数据库技术进行物流管理,可以提高实时化水平。

2.2.3、人工智能/专家系统

人工智能是研究模拟人类智能活动以延伸人类智能的科学。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中面向实际应用的计算机程序系统,它存储有某个领域的专家知识(构成知识库),并拥有类似于专家解决实际问题的推理机制(组成推理系统)。系统能对输入信息进行处理,并运用知识进行推理,作出决策和判断,其解决问题的水平达到专家的水准。利用物流专家系统软件,可使物流决策更加快速和科学。汽车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中应充分重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的研制开发。

2.2.4、国际互联网技术

依托国际互联网,物流企业可以积极开展电子商务活动,主动信息进行宣传以扩大企业影响力,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企业内部网络(Internet)是一种内部信息管理和交换的基础设施,它可以使企业实现内部信息共享,让企业经营决策者动态和实时地进行物流管理,集约地实现物流功能。

2.2.5、其它物流信息技术

我国的汽车物流企业发展水平并不一致,既有传统的仓储及运输企业改制而成的物流企业,也有制造业企业供应链延伸而形成的现代物流企业,还有近年来成立的个体和集体物流企业。因此各个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计划,加快运用信息化技术,诸如条码技术(BC)、射频技术(RF)、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快速响应(OR)、企业资源计划(ERP)、电子订货系统(EOS)及数据仓库技术(DW)等。

2.3、第三方汽车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从需求层次上来看,3个层次的需求是由浅入深的,后一阶段往往以前一阶段的基础为起点,即流程改造和过程的优化控制要以信息化基础为起点,而供应链的形成和供应链的管理又要以企业流程设计和运行优化为基础。由于我国汽车物流企业的发展势头都比较迅猛,而计算机技术的特点提供了信息系统后发优势的可能性。所以有的企业常常三步并作一步走,不否定有成功的例子,但更多的企业处理不好,不能对症下药,反而适得其反,甚至伤筋动骨。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信息化 物流系统 管理效益型

随着成品油批发及零售市场的全面放开,国内成品油零售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油价低位\行、经济下行压力大的今天,如何降低成品油销售物流成本,增大企业盈利能力,提高市场竞争力是成品油销售企业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物流系统信息化可优化现有业务流程和运作模式,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推动物流系统从后勤保障型转向经营效益型的转变。

一、成品油物流系统信息化的现状及问题

近年来,国内成品油销售企业大都认识到了物流系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无论从软硬件还是人员配置上,都有了较大的投入。总部及区域公司基本上都成立了专门的物流部门以应对日益增长的物流配送需求。随着ERP(企业资源计划)、LDM(物流配送管理)等系统的逐步建立,企业信息化程度得以提高,促进了物流系统的升级与优化。但是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仍然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共享程度低。成品油物流配送系统从炼厂开始,经过一次配送至油库,再经二次配送至加油站,期间配送节点多、配送路线复杂。目前大部分物流节点企业缺乏信息化技术的软硬件支撑,导致各个物流节点无法实时动态地上传该节点的信息以供物流配送计划决策层及时修正配送计划。物流系统各个节点间的信息无法高效快速传达共享,导致整个信息化网络体系无法高效运转。

2、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均衡。目前大部分成品销售企业的总部及大区域公司已建成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系统,但是油库、加油站等物流节点的信息化建设较为薄弱,无论是从硬件配置还是通讯条件上都达不到要求,没有形成与管理机关的信息系统链接,相关业务往来仍采用的简单的文本上报,无论从准确性和及时性上都得不到保障。同时,各个区域公司在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时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重复建设、无效建设的情况时有发生。

3、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低。大部分销售公司对计算机或配送信息系统的应用仍停留在静态数据统计和上传下达等初级阶段,尚未进入利用计算机进行动态控制和自动化控制阶段。同时,由于加油站等终端销售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落后,相关数据仍然靠人为的手抄、填报,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较低。许多关键数据无法及时采集,难以提供全面决策依据。

二、成品油物流系统信息化的方向建议

物流系统的信息化建设要统一部署、统一设计、统一实施、统一管理,能较好地避免重复建设等工作。在实施前应做好详尽的调研工作,以贴合物流过程中的实际需求。以数据为导向,形成大数据分析,以PDCA管理原则,形成闭环管理,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发挥物流信息系统在物流管理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1、建立集中统一的物流信息系统。成品油销售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管理水平、产出管理效益的有效工具,同时也是企业的一项长期工作。一个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统,应涵盖总部、区域公司、加油站和油库,任何一个节点的弱化,都会因“木桶原理”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质量。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应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统一规划部署,可有效避免因数据信息编码不规范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最大程度上实现全平台信息共享。分步实施,则是根据现有资源条件及需求,先易后难,试点先行,推动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完整的物流信息系统,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企业资源计划(ERP)、物流配送系统(LDS)、车辆管理信息系统(VMS)和OA系统。各个系统从技术标准、数据接口、信息共享和作业流程上都应按照统一的规划和标准来建设,各有侧重,但整体互相依赖互相支撑,同时还应该具备可拓展的功能,能无缝接入企业的整体信息化系统。

2、以数据为导向优化物流信息系统。信息是数据的集合。信息系统之中,数据分为采集、传输、处理、应用及展现五个层面。从数据的采集开始,哪些数据是重要的需要被采集的,要做好充分的论证工作。同时,数据的采集需加强自动化、智能化。比方说,目前加油站配送基本仍实行“要货制”,在节假日期间,各大加油站都会多要货,物流难度大大增加的同时也让库存量难以控制,物流和库存成本提高。若加油站实现库存实时自动化采集并上传,结合该加油站前期的历史销售数据,预估其本次节假日需求,就能一定程度上实现主动配送,提升物流效率并降低库存量。

在数据的处理、应用及展现层面,物流管理人员要立足于实际需求及问题,积极参与提出改进意见,比如定期就物流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进行讨论并形成指导意见,以供系统开发商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持续优化。

3、加强物流信息系统的管理及持续改进。物流信息系统的维护及管理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物流管理部门要加强物流工作相关人员的信息化知识及操作培训,尤其是加油站、油库等较为薄弱的物流信息化环节。同时对于较为成熟的工作流程要予以固化,形成规范化的制度进行宣贯。2、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除了从技术层面做好系统隔离及安全防护之外,还要做好人员的权限管理及数据备份工作,避免因数据泄露或丢失给企业造成损失。

物流信息系统帮助物流管理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的物流配送工作的持续改进。物流管理人员应认真研究物流信息系统中展现的历史数据,对配送量、配送路径等关键性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梳理,进一步优化一二次整体物流方案,实现物流主动配送,降低物流运行成本,推动物流系统从后勤保障型向管理效益型转变。

三、结语

成品油零售市场已经放开,竞争将日趋激烈。信息化作为物流配送的铺助手段,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数据为依托,建立健全物流信息系统,全面开展物流优化工作,实现物流工作统一优化、运力统一调配、库存统一管理以及加油站主动配送,从根本上提升成品油销售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以应对日益激烈的成品油销售市场竞争。

参考文献:

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

当前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重点工作是保证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又好又快进行。作为提升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物理管理信息化可以实现对物流的科学合理的管理和评估,从而通过分析确定如何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有效的控制物资的采购价格,实现对库存物资的合理控制,从而实现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科学发展。同时,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对有效解决电力物资的集中采购 、集中运输这一问题也是较为有效的。总之,物流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对于强化物资管理过程控制有着重要作用,对电力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也起到强化作用。

1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

1.1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概述

顾名思义,电力企业物流管理是电力流动与相关环节之间服务信息的综合管理。但在面对客户实际需求时,就要求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实现从发电始端到终端的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的资源配置和管理。当前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任务在电力系统中的不同职能部门均有分布,包括资源的采购与供应、设备及仓储管理、物流生产管理等方面。其中物流的主要活动包括运输、库存、订单、管理等,不同环节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电力企业相关设备和配件不断的更新换代,物流信息管理对电力企业物流管理链的高效性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要提高电力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加大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改革力度,提高物流管理信息化水平。

1.2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意义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包括在传输过程中的正 、 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包括对行业供应链的循环系统和行业运作等内容,可以保证行业运作更切合实际物理平台,充分考虑到电力公司自身的发展情况和外部需求,因此加强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方面可以实现电力企业管理中人力 、 物力以及财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化企业的竞争优势,提升电力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是实现电力企业信息共享 、 提升企业物流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对推进电力企业的现代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我国电力企业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发现生产信息化是电力企业取得整体发展基础工程,在近年来电力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未能实现生产自动化与物流管理信息化的有机融合,做到生产和信息化管理的步调一致,随之而来的就有一系列的信息化建设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未能引起足够重视

在当前信息化建设中,物流管理措施已经在其中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物流产业发展链,为客户的需求提供了一体化多功能的综合式服务。在国外,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一直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各个国家的许多机构都受到较高的重视,被当做一种提升国家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但物流管理信息化在我国的发展则不及国外的重视程度,但考虑到物流管理信息化发展对我国经济运行的效益和质量的保障,以及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和第三产业发展的推进作用,我国应大力发展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改善我国企业的投资环境,更好更快地实现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2.2 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缺乏创新能力

就目前我国众多电力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传统的物流管理方式仍然在较多电力企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许多寻求创新的企业仍然无法摆脱旧模式的束缚,这就导致当前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缺乏创新能力、难以实现真正的快捷化、现代化、规范化的物流信息化管理。这不仅是对企业物流管理发展质量的否定,同时旧体系导致的物流之间供应链频繁出现的问题也增加了物流管理的成本,降低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实现电力企业的物流信息化管理,就要敢于打破旧思想,敢于创新,以求实现资源共享、合理利用投资资源,保证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

2.3 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不合理

通过对众多电力企业管理模式的了解,发现电力企业的组织结构并不利于物流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归根结底还是受旧的管理模式的影响,电力企业管理模式的不合理现象,会导致不同职能部门管理过于分散或者权利过于集中,不利于现代化电力企业的发展。当前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势在必行,要求电力企业采取自上而下的组织控制形式,以实现组织结构的全面优化,将物流管理和信息化发展同步运行,进一步实现各职能部门的有机融合,通过部门间全方位的合作来保障物流管理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加速企业现代化的发展。

3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优化措施

3.1 电力企业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对物流信息化管理人才的需求和吸收决定了电力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发展步伐,电力企业对专业化、多元化、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和吸纳对快速提高电力企业物流信息化管理建设的速度和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3.2 加大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创新力度

通过对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进程中的相关问题的深入了解,旧模式的束缚严重影响的现代信息化的发展,因此,电力企业应当从大局出发,统筹规划物流发展模式,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联系有机整合,并在管理模式、基础建设和管理制度方面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与管理系统、政策支撑系统和安全支持系统的一体化发展。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将创新精神应用到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各个方面,鼓励创新,利用硬件配置的基础,开发软件,并完善科学高效的信息化体系,增强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设水平。

3.3 加强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组织机构建设

要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就要重视企业组织机构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建设。为了适应现代化物流管理的发展趋势,电力企业应当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坚持成本最低原则,通过设置科学、规范、标准的物流管理系统,努力实现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稳步高效发展。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应当加强廉政建设,女里实现物流管理组织机构的科学化、规范化、效益化,提高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孙薇,张洁.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创新[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08(09).

[2]吴勇.浅谈电力企业物流信息化建设[J].经济视角,2011(2).

[3]王磊.电力物流信息化管理探讨[J].物流技术,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