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及其信息化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国有企业;信息化;企业管理;问题;建议
0引言
企业信息化是指在企业业务流程和生产经营活动重组和优化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对企业进行集团化管理,实现企业内部、外部信息共享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国有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竞争日趋激烈。传统的管理模式已难以适用于这种变化了的环境,整个国有企业管理乃至于经济运营模式都孕育着一场新的变革。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信息化建设成为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我国已经重视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呈现出不少的问题。
1结合工作实际简要分析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1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信息化管理既是对管理人员的一次考验,也是对企业员工的一次考验。要求企业员工注重从上到下一致的配合。部门主管夸大信息化管理对企业的作用,并将以往管理模式进行简单的套用调整,可能出现的问题就是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软件不熟悉、管理程序摸不着头脑、与其他部门不能很好地配合、软件没有很好地利用。企业领导认为信息化一定可以提高企业管理的竞争力。但看到也听到不少企业实施信息化以后,企业并没有出现巨大改观甚至是实施了信息化以后造成的失败。企业领导对此有疑惑,并希望了解为什么要以信息化管理来提高企业管理的竞争力。
1.2员工对信息化管理认识程度不到位
信息化管理出现后对企业运作模式进行了改变,也对员工主观认识进行了冲击。部分中上层员工沉醉于长期管理实践经验,不愿意主动分析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信息化对他们的地位构成巨大威胁,使系统处于支离破碎的局面,影响了总体效益。部分底层员工由于自身能力和思想抵触行为对信息化管理接受程度不高,致使一些生产运作环节脱节,导致总任务进度迟缓甚至无法完成。还有部分普通职工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是期望值过高,希望很快并明显地带来工作上的解放,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但同时认为信息化是信息部门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等待系统实现然后自己操作就行了。
1.3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尚待提高
有的领导认为,企业信息化华而不实,有的则认为时机未到,有的把信息化看成只要添几台计算机就行了,有的在没搞懂企业需求的情况下就盲目投入大笔资金或追求先进。这些不完整的认识导致企业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信息技术人员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是尽管最高领导层明确地表示了支持,但信息中心人员却还得靠平日里的“好人缘”去一点点打通“关系”。会感觉到各部门间的协作沟通困难。有部门的领导不支持你搞系统改进,你就没办法去完成任务。尽管有些部门对信息化有需求,但是确实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理解是片面的,认为有了信息化系统就会减少部门员工的工作量,提出一些对信息化系统的要求太过简单,提出对系统准备要实现的一些功能也太过简单。这样会导致系统集成性不强,且随着系统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会越来越发现系统在整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为突出。信息化管理系统不简单为了某个部门实现某个功能,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在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在企业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通过建设企业信息系统和采用企业重组理论建设,可以对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进行改革和简化,使得信息流动更为顺畅,从而可以提高企业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的提高。针对信息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结合管理学以及本人的一些想法,提出了几点改进措施。
2加大企业全体员工对信息化的认识,加大信息化方面的相关培训
力求企业至上而下从思想上摆脱原有的传统观念的束缚,提高员工的积极性,有效的信息化实施关键是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施。(1)制订良好的信息化培训计划,形成企业内部信息化学习和应用的良好氛围。适应是需要有过程的,切不可贸然的寻求改变,那样会引发员工的抵触情绪及导致信息化改革推进的失败,如果能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将会给信息化的成功实施带来更多的优势。(2)鼓励员工积极为信息化规划提供意见和建议。当一个人真正参与了制定计划和标准时,他常会在心理上觉得介入了该项工作,并愿意承担责任。或者,至少也要让下级充分了解实施信息化改革的依据和必要性。(3)建立适当的激励措施。从容易起到效果的环节入手,并积极宣传和推广由于信息化应用给这些部门和员工带来的效益和奖励,从而使其他员工对信息化增进理解和增强信心。
3信息管理人员应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确保信息化系统运行的稳定和安全
健全建设机制和完善运行管理机制,是信息化系统得以正常运行和不断发展的有效保证。
3.1要完善建设发展机制
已建成的信息化网络要找准网络现有功能与需求的差距,着眼于发展,按照统一的装备、技术和软件体制进行改造升级;新建信息化网络的单位,要加强对网络基础建设、网络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软件系统建设的统一规划,严格执行国家标准,严格立项审查制度,严格按照网络建设规划和技术标准组织实施,分步骤逐步建设和完善。
3.2要完善安全防范机制
要加强对计算机终端用户安全管理和网络防病毒工作,上网终端统一安装防病毒软件,定期组织更新、升级;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检测,及时侦测信息化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实时监测网络用户的违规行为。
3.3要完善维护管理机制
一要缓解网络维护费用不足的问题,确保网络中心、线路及系统设备得到及时的更新和维护,保证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二要采用信息业务对口维护的方法,由主管部门负责业务领域信息数据的录入、备份恢复等工作,以保证各种信息数据的准确、完整和及时更新。
4强化信息化管理,提升信息化系统应用的功能和水平
(1)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只有不断扩大实际应用范围,才能得到不断的发展、完善。由于企业信息化管理涉及整个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变革,它把信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利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实现管理与业务一体化,无疑对企业员工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较高要求。这些都要求大家从思想观念上更新和转变对信息化管理的理解和认识,必须在系统建设初期开始建立人员培训制度,并在系统建设的全过程中贯彻落实,以提高相关管理人员及其他员工的相关业务素质。系统建设中期出台一系列强化信息化管理的相关文件,为以后信息化系统按部就班地实施提供一些保障。系统建设后期应冷静地处理信息化应用所可能产生的不适应状况,始终相信既定的信息化战略的有效性,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2)由于国有煤炭企业目前所处的市场环境较为严峻,人员年龄层次偏大,职工计算机能力与素质较低,不愿意接受这些信息化等新鲜事物,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得劳动力不足,人力资源结构矛盾十分突出。而传统的工作效率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信息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应用应纳入整个组织的战略范畴,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理论及其成果应用于信息系统,结合组织管理文化及思维方式,在组织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中,从战略管理、组织管理和资源应用方面来推进信息化的实施。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
5结论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
0引言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是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互联网与各领域的融合发展具有广阔前景和无限潜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正对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战略性和全局性的影响。“互联网+”时代,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企业逐渐向着多元化、国际化、产业链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当前更多的企业已经认识到区域营销、区域采购、区域研发的重要性,在如此庞大的企业组织结构下,企业的生存、发展及商业模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服务为中心,从以生产为中心到以客户价值为中心,从以本地为中心到着眼全球市场,从“线下”市场到“线下线上”并重,从企业内增值到产业链增值……企业就像处于无处不在、全面透明化、动变结合发展的水晶球中。企业要生存,必须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转型。通过信息技术让整个企业的管理运作更加通畅。
1企业管理信息化
1.1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定义
企业管理信息化是一个宏观的概念,指的是企业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广泛的开发,同时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及先进的技术引入到企业管理流程中来,以此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及自动化,最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企业管理信息化依赖于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依赖于企业现代化制度的建立,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有利于企业成本的降低,有利于技术进步的加快,更有利于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1.2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作用
从企业供需角度来看,企业的核心活动由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业务流与价值流构成。这其中业务流的存在推动了企业信息、资金、物料的有序流动,是企业实现盈利的关键活动。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当中,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企业管理信息化实现了企业优势成本控制,保证了信息、资金流、物料的通畅,实现了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2企业管理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
2.1企业管理层对信息化管理认识不够
从我国当前企业类型分布来看,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居多。这些企业存在这些共性:一是组织机构庞大;二是信息独立分散;三是管理效率低下。在此背景下,信息化管理对于企业的科学决策显得尤为重要。企业管理层对于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重影响企业管理信息化的正常进行,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管理与企业信息化内部关系定位不明确;二是信息化的重点是管理而非先进的网络技术。总之,企业管理信息化应当建立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之上,只有在明确企业管理目标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信息化管理。
2.2企业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
当前,在已经逐步开展管理信息化的企业当中,信息化管理程度较低,不能满足企业在实际生产中对信息化管理的需求。这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主要集中表现在:信息管理技术手段落后,企业管理信息更新被动,不利于企业参与市场竞争。
2.3信息利用率低下
当前,不少已经开展信息化管理的企业大多使用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在对系统的使用上却存在信息利用率低下的现况。相关企业信息管理人员并没有真正利用好信息化管理系统,导致了信息化管理的缺失,在信息以及资源的更新上出现滞后。在信息更新滞后的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无法掌握企业真实的信息状况,不仅造成了信息传递的阻塞,甚至将影响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判断,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2.4专业管理人才缺乏
在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当中,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能否胜任关系到企业信息化管理能否有序进行。企业管理信息化对专业管理人才要求较高,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能力,特别要熟练掌握信息的纳入、分析等技能;其次,要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能够跟上快节奏的信息变化。当前,不少企业缺乏信息化管理人才,导致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严重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3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现代化的企业想要进一步提高企业效率必须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的最佳手段就是利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下面针对当前企业管理信息化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对策。
3.1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与信息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关系。企业管理者应当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作为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信息化建设的完善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有效的信息。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发展的速度很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否紧跟信息发展速度对企业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
3.2加快对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学习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速度非常快,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中应当加快对信息化管理新模式的学习及推广工作。在推广与学习过程中加强企业员工对于信息化管理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让员工更加熟悉信息化管理系统,将新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及技术手段运用到平时的工作当中来,以此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
3.3培养信息化专业管理人才
不少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缺乏,导致了企业管理信息化进程缓慢,严重不利于企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培养信息化专业管理人才,对企业信息化管理人才梯队进行优化。首先,定期举行专业培训,让相关岗位技术人员接受系统的培训,在培训过程当中,相关岗位技术人员应当对信息化管理技术进行全面的了解与掌握;其次,企业应当对信息化管理小组进行完善,保证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及时更新及正常维护,以此保证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4结语
当今世界是一个加速变化的世界,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更强调灵活性和应对变化的能力。企业商业模式、业务流程的迅速改变,对企业管理软件提出了更多挑战,企业需要软件有更强适应变化的能力。中国作为目前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活力强,但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这样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发展处于不断调整且不容放缓的状态。与多年处于成熟市场及经济社会的西方国家企业相比,固化、约定俗成的管理模式在中国企业身上很容易水土不服、治理有余但无法兼顾中式企业的灵活发展,而是否能灵活应变发展恰恰是中国集团企业走向世界、破旧立新的关键。
主要参考文献
[1]周薇.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分析[J].硅谷,2014(20).
[2]董艳枝.浅谈企业实施管理信息化所面临的问题[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
[3]李立志.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典型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探讨[C]//中国会计信息化年会,2010.
[4]矫庆军,田兆福.企业管理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5(3).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管理系统;集团管理
企业集团是大型的经济技术型组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全国甚至国外同行业的激烈竞争,必须对市场需求做出快速响应。但是由于企业集团受规模庞大,管理复杂等因素的影响,在响应的时效方面常常存在延迟的现象,而信息化管理则顺应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为加快集团的响应速度,增加决策的精准程度,提高集团的管理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帮助。
一、信息化及信息化管理理念
信息化简单的讲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进行科学的改造,并由此而使得整个社会的组织结构与经济结构发生改变。信息化过程不只是一个技术的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一个社会发展的过程,是时展的趋势。因此,企业集团在经营发展过程中应该紧跟时代的步伐,通过信息化手段来实现企业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的变革。
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就是在企业管理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构建企业自身的信息网络系统,使得企业的信息、资金、物资、工序得以优化整合,实现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的整体提高,保证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实现企业生产效益与竞争能力的提高。从信息化技术发展及应用过程来看,企业信息化包括生产环节信息化以及管理过程信息化。这其中又以管理过程信息化为发展重点,并逐步向无边界管理的方向发展。因此,信息化管理理念及应用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二、信息化管理理念是企业集团管理工作的需要
企业集团管理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企业集团运营的整体决策与全面监控。通过制定全面管理流程制度将企业集团的经营战略予以落实;利用企业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系统完成资金流分析与资金风险预防;采用集团集中财务管理与核算及时的发现企业集团运营过程中的财务问题,并及时予以优化;通过集中人力资源管理培训,将薪酬、绩效、综合素质以及人事等管理内容集成起来,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最大化;采用集团信息化物资采购、配置以及管理系统,实现物资的最佳配置等,所有这些工作归纳起来就是针对企业集团的实际管理需求,构建完善的企业集团信息化管理系统,保证管理渠道得到疏通、优化,使得企业集团的管理工作效率能够得到充分提高。
三、企业集团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与实施
(一)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规划。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规划过程中,企业集团必须考虑到自身管理工作的需求,基于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策略,将企业集团庞大的系统分解成为若干个阶段进行逐步展开。同时,在起始阶段要选择难度相对较低的基础性项目。另外,在系统的建设规划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项目实施的风险,以免因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而导致企业的管理体系失控。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主要可以采用如下信息技术实现系统管理和构建:(1)应用Internet技术实现地域限制的突破。集团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地域分布范围广,经常存在着项目管理控制工作在国内,而管理项目的实际经营活动在国外的现象。因此,所构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必须使用Internet技术,基于B/S架构形成人性化的操作体系,使得项目的管理决策及其执行不会受到地域的限制。项目管理人员不论身在何处都可以通过各种互联网终端访问企业集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在保证集团公司数据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企业管理的无边界、零延时响应。(2)确保企业集团各级管理人员实时响应数据要求。企业集团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之后,能够实现企业集团所有数据在物理空间和逻辑空间上的高度集中,从而有利于实现管理指令的实时响应。(3)利用虚拟协同技术构建信息管理平台。在企业集团的业务管理范畴当中,各个子公司、项目组的所有资源需要进行综合利用,这就涉及到协同管理和分配的问题。从管理信息系统的层面来讲,主要是指数据的查询与分析、内部业务的核对以及人力资源的调配等,各个方面都要求将各个子公司和项目组作为一个整体管理对象,利用协同管理技术实现资源和信息的最优化配置。
(二)信息管理功能模块的集成。企业集团信息管理功能模块的集成主要包括人员的集成、信息的集成以及流程的集成三个方面。(1) 人员的集成。企业集团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的门户,为集团内部的所有管理人员以及员工的协同工作提供辅助,提供了各个具体业务功能统一的应用入口、个性化界面、统一账户管理和登录,有利于管理人员、管理部门以及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同步、操作同步和处理业务同步,便于管理工作的相互协调。同时,还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构建其快捷的人际协同环境,有利于企业内部、企业外部中包括员工、客户在内的所有人员通过该平台获得对应的信息和服务,形成开放式的商务环境,实现企业经营管理运作的一体化。另外,企业用户在任意的业务流程处理以及项目管理过程中,可以通过信息模块、流程模量、配置模块以及业务模块实现企业集团的业务信息集成管理,保证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将合适的信息准确的发送给需要信息的人,提高项目处理的协同性,实现集团整体运作效率的提高。(2)信息的集成。企业信息系统需要提供包括集团公司在内的财务、管理、销售、生产、客户、人力资源等信息的协同管理,属于一个全面的立体化的应用系统。在整个企业集团的使用过程中,各个子系统中的所有基本业务数据都进行统一的集中管理,各个成员部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但可以进行数据的集中管理,还能够通过分级分层的管理方式实现数据的管理控制,在保证企业集团数据的相对集中与统一的同时,还能够确保各个分支机构业务得到灵活扩充。(3)工作流程的集成。企业集团信息化管理系统流程的集成主要包括企业内部功能、应用流程的集成,同时还包括各个子公司之间操作流程的协同、集成。在具体的实现过程中,信息系统采用工作流作为基本驱动方式对业务进行处理,使得其成为一个集成的基于基本规则的工作管理流程体系,确保企业集团内部和外部的信息流、物资流和管理流得到集成。通过集成搭建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为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外部客户群提供沟通的渠道,同时也为企业集团内部业务流程的变化与持续更新提供技术保障。
(三)信息化管理可以为企业集团决策提供支持。随着企业集团对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会逐步积累起大量的业务数据需要处理,这些数据与时间一道呈几何级数增长,企业所拥有的信息量急剧增加。这时,企业集团的信息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不再是单一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而是让企业集团内部的有关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快速的从海量信息中获得所需要的情报。企业的管理人员希望能够对当前既有的数据进行快速的综合分析处理,为企业决策提供信息上支持,为企业竞争提供情报上的帮助。
因此,企业集团有必要利用信息化管理系统来创建决策支持功能,通过这项功能可解决原有系统中存在的数据分析工具单一,对传统数据库依赖过多等技术问题,并且还要植入先进的防护措施,使得该项功能不但能更好地为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的决策依据,使管理者在激烈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能尽早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还要起到有效防止自身信息失密的作用。
结语:总之,信息化管理理念在企业集团管理中运用时必须考虑集团的实际需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从系统规划、功能模块集成以及管理决策支持等几个方面进行科学的构建,这样才能满足集团管理的需要,为集团发展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信息化
在过去,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中重视管理人、财、物,以有效的组织结构与制度来实施管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的爆炸式产生及通讯技术发展,企业集团更倾向于信息准确而快速的获取,运用信息来科学控制企业集团的管理,从而保证高效运营。企业集团将信息当作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对于信息的快速而准确的获取将决定企业集团未来能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所以,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把信息技术和管理结合在一起来提升管理水平。
一、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作用
(一)有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
在信息技术时代,企业会计的电算化依然成为常态,这使得财务管理信息建设有了良好的基础。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打造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让企业集团和子单位的财务管理数据信息在实时共享的同时实现现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的统一管理,对集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也让企业集团能够有效管控资金,预防财务风险。
(二)有助于优化集团管理模式,助力集团发展
企业管理的重点就是财务,优秀的财务管理思想方法对财务管理水平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在财务管理中运用先进计算机网络技术让企业集团的财务从核算型转变为管理型,使企业集团决策更加高效,最终在集团战略指导下优化资源配置。
(三)有助于全面信息化财务管理,提高集团价值
企业集团的全面信息化建设重点是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而这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基础工作,因而在这个基础上,还需加大供应链管理、商业智能、客户关系管理等软件的应用力度,让企业的全面信息化管理更加明显,企业价值更加强大。
二、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
由于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关系重大,因而一定要和企业集团的发展相适应。当前,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需求有四个方面:
(一)共享需求
过去,财务信息传递较为传统,无法确保集团财务信息的准确及时。企业集团要有统一的财务信息平台,集中处理、采集会计核算数据,然后运用系统控制会计核算标准,让子企业的财务数据更加规范,并尽快、多方面地合并子企业的财务信息,然后输出 报表,并对跨单位、跨时间及溯源查询任何数据进行支持。
(二)资金管理需求
作为企业集团血液,资金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子企业的资金流是独立的,企业集团的资金运行总是会有效率低、户头多等诸多问题。尽管集团能够运用传统财务管理方法监督子企业的资金使用情况,不过由于管理成本高,事后监督也无法防范资金损失。企业集团迫切要利用信息化方式集中管理资金,对子企业的资金运行情况有动态了解,并科学安排各项投融资计划,优化内部交易,防范资金风险,最大限度追求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风险管控需求
企业集团因为运营的跨地域性以及管理的多元化而增加了风险,如果集团不能很好地掌握子企业的经营情况,对相关信息了解不透,那么就无法有效行使管控职能。所以,企业集团应在信息系统中打造持续量化的风险管理指标机制,不断评估子企业,对异常情况采取合理措施。另外,企业集团审计部门要善于使用网络远程收集与审计子企业的数据,对它们的经营情况进行有效的管控。
(四)绩效评价需求
如今不少企业集团的考核机制都比较成熟,可是考核方式却不那么先进,这也使得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出现了偏差。企业集团应该基于信息系统有效运用规范的财务学以及数理统计等方式,定量和定性考核分析子企业的经营情况、资本运作效益和经营业绩等,使得绩效考评依据更加充分。对于子企业的资金管理、预算实践,集团需要利用业绩考核信息反馈与调控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发现和解决,以确保企业集团的财务目标统一于科学的管理中。
三、企业集团财务信息化建设方法
毫无疑问,企业集团的信息技术已经深入管理的各方面,财务管理亦是如此。在财务管理中,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集中变化有两处,其一是信息化过程中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环境出现了质的变化,市场竞争激烈异常,知识经济发展迅速,企业集团管理的需求、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条件都已经大不相同,这也使得企业集团不得不运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来适应当前的发展,相应的也调整了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内容、范围与方法。其二是信息技术在财务管理中的大范围运用使其有了理想化的平台,尤其是信息技术越来越成熟,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有了更多的方法,财务管理途径更加多元化。基于此,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科学规划共同促进
企业集团的各个单位都应该按照总部的战略发展要求以及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总目标,根据信息化建设情况,解决好其中的弱势环节以及存在的问题,科学规划财务信息化建设。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和企业集团当下的财务管理工作需求相符合,同时也应该符合企业集团今后的财务管理战略发展要求。还需要重视的就是企业集团财务管理需要以及下级子企业的管理需求,先进行整体规划,然后分阶段、分层次制定具体目标,分步实施,最终使财务信息化建设稳定而高效。
(二)通过有效领导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实践
在企业集团中,作为重要管理工程的财务信息化建设不但要求把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与软件技术有机联系起来,还应该梳理、优化管理程序、业务程序以及制度体系,而且涉及范围大,工作量高,企业集团的各单位必须认真重视。提高组织领导力度,成立相关领导小组与实施小组,专门负责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领导担任小组的组长,集中管理资产、财务、业务等等,而部门领导则担任小组成员。而实施小组则主要负责财务部门,并联合业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一起参与领导小组,集中谋划财务管理信息工作内容,对相关的计划与实施方案进行审定,指导且监督财务管理信息化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实施小组需要对建设的具体情况深度掌握,协调解决相关问题,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顺利执行。
(三)优化重组各项资源实现生产经营集约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集团应该充分利用好自身资源对业务流程进行重组,让经营管理更加集约化。具体来说,财务业务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变得协同了,财务会计流程的数据采集来自于整体的业务流程里,我们将它的数据载体当作是原始凭证,数据来源唯一,网络数据也可以实时共享,这使得财务系统对经济活动的体现更加准确实时,会计的事后核算变成事中控制,高度集成企业集团的资金流、信息流以及物流。由于以往的管理存在很多缺陷,执行缺乏硬程序与硬约束。尽管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系统的管理功能比较完善,授权机制也很严格,倘若企业集团本身缺乏科学的管理组织构架,或者职能分工不清,那么就难以真正发挥软件系统的管理控制作用。所以,企业集团需要和财务管理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商顾问共同研究如何推行适合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模式与计算机应用环境,以设计出符合实际的内部财务组织构架,然后利用计算机做好硬授权工作,通过程序把每个部门的职能固化下来,让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系结构更加完整,使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机制更加稳定。
(四)构建完善的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机制
对企业集团财务组织机构进行规范,统一管理财务人员,让财务信息的不对称性更小,以克服问题。财务管理制度必须要统一,相关的管理流程要完善,这样才能让子企业的财务信息高度具有可比性,更方面对财务报告进行汇总与合并,从而减少财务信息呈报时间。还需要对财务信息资源进行规范化建设,比如应用中的基础财务数据、现金流、客户信息、供应商信息等等,全部的信息数据名字都应统一,定义明确,格式标准,便于成员间的信息共享与集成。另外,在系统方案设计中,要在系统的参数设置、权限设置、审批设置、预警设置中保证集团公司的管理权力,从而保障财务管理制度在整个集团的贯彻和执行。
四、结束语
总之,财务管理信息化是新时期企业集团提升竞争和企业价值的有效途径。当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企业集团要以战略目标为指导,分步实施,要不断的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最终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妍,王卓.集团管理财务信息化过程研究――以招商局集团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3(11):68
本文从集团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全面阐述了其问题表现形式,进而对实现集团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要素加以分析,最后总结集团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方案,以期待对集团企业推行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
集团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关键要素
集团企业需要战略只有一个目的,就是确保企业的持续经营与发展。集团企业战略管理也并不神秘,就是通过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实现公司结构、组织行为的不断改良,以创造更高的绩效,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结构、行为、绩效”构成了集团企业战略管理的三个基本要素,集团企业战略管理的核心就是企业绩效。而集团企业绩效的核算、评价正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如何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进而建立完善的集团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精确度就成了集团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关键问题。推行集团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1 集团企业战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在制定企业远景目标时,有些企业没有真正了解市场的环境、目标客户的需求和企业自身的实力,所以在发展中或多或少碰到一些困难。
1.2在制定具体战略时,没有整合企业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特别是没有将这些资源调配到一个统一的方向上来。有的即使整合了,企业内部各级组织、部门仍然方向不一致,各行其是。即使每个组织都能做到很好,整体发展却无法达到最优,甚至还会导致企业内部分裂,战略目标最终成为纸上谈兵。
1.3在拟定计划时,企业没有将战略转化、分解到每一个部门及员工日常工作当中,同时缺少对战略执行的科学评价体系。
1.4缺乏合理的执行战略、监控绩效的流程,导致战略执行不力。其原因主要有:①是流程,如果没有明确、合理、科学、有效的战略执行流程,就无法按制度办事。②是人,即使有最好的流程制度,如果没有称职的组织者、管理者、执行者,一切仍然等于零。③是缺乏实时的监控和报告,无法将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也是战略执行不力的重要原因。
2 实现集团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关键要素
2.1 与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结合
集团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必须将财务管理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关联,使集团企业的短期经营与长期战略相结合。结合的方法主要是通过企业绩效管理将战略目标转化为绩效目标,进一步依据绩效目标制定计划并付诸实施,进而通过评价、控制和监督达到业绩期望的进程,使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和适应性。
2.2 建立全面的预算管理体系
通过预算管理,有效地聚合企业或企业集团内部各项经济资源,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规划加以量化,依据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在企业内科学地管理和可靠地执行,使预算决策、预算行为与预算结果高度协调和统一,从而使最高决策者的战备思想得以落实,并最终带来效益的提高。
2.3 实现资金的集中管理
资金管理作为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其实现信息化可以满足如下需求:
(1)对集团各个账户余额能动态监控以调度资金,确保资金平衡;通过资金动态平衡表模拟结果进行资金短缺预警,以提前做好融资准备。
(2)通过建立结算中心,实现资金在整个集团范围内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加快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结合绩效考核纳入激励体系。
(3)进行资金管理的全面预算,监督资金使用情况,发现各分支机构的真实需求,避免不必要的资金占用。
(4)对资金的来源、结构、成本、用途明细及项目收益情况进行综合反映。
2.4 建立集团财务的集中管理
在基本核算的职能内,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平台,自动产生凭证、自动进行报表合并、实时反映各下属企业的财务信息,并在核算的基础上进行财务分析和管理,做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分析和监控。
2.5 准确、及时的信息报告系统
准确、及时的信息报告系统是实现集团实时控制和管理的基本条件。准确、及时的信息报告系统必须满足建立统一规范的财务报告体系、实现集团财务合并工作规范高效,以及合并报告真实准确的要求。
2.6 为决策支持提供依据
建立基于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统一模板的准确、及时、完整、共享的原始财务数据,根据管理需要通过提取数据和组合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以支持决策的。此外,可以预设针对不同下属公司的财务考核指标,对重要财务指标进行事前控制,通过预警进行事中控制,以确保管理目标的达成。
3 集团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方案解析
集团战略财务管理解决方案吸取了现代集团企业战略财务管理思想,以企业绩效管理为核心,涵盖财务集中管理、资金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集团财务报告、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等集团财务管理关键性业务,为集团企业提供了一整套分析集团业务、提升企业绩效的工具与方法。下面以金蝶K3集团战略财务解决方案为例,解析集团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方案。
3.1 集团企业战略管理的应用层次
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将企业战略管理分解为3个纵向的应用层次,以保证业务数据、分析数据、绩效数据能相互贯通、互为一体。这3个应用层次自上而下分别为:企业绩效管理(BPM)、商业智能与数据仓库(BI&DW)、业务运管(ERPⅡ)。这种层次划分体现了战略管理、管理控制、业务运营三者在应用层次上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关系特点。
在企业战略管理信息化的应用架构中,战略规划过程表现为从上到下的过程,体现了从战略决策到战略执行的业务逻辑;战略实施过程表现为从下到上的过程,体现了从业务操作到战略反馈的控制逻辑。3个层次的划分,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信息化的通病,那就是有权利者没有信息、有信息者没有权利。
3.2 集团企业战略财务管理中的企业绩效管理
集团战略财务管理中的企业绩效管理就是管理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和制度确保企业及其子系统(部门、流程、工作团队和员工个人)的绩效成果能够和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并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管理实现的过程。BPM贯穿企业短期计划、中期规划、长期战略,通过全方位的企业绩效管理循环,提供彻底贯穿战略管理全过程的决策信息,以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管理。它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6个相互衔接的阶段,按顺序分别是设定目标、建模预测、计划预算、监分析评估及报告。
(1)设定集团财务目标。企业在这一阶段通过对市场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目标客户需求以及企业自身实力的了解,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同时全面整合企业内外财力、人力、物力等资源,统一工作方向并设定关键绩效指标。
(2)建立财务运行模型。这个阶段首先按设定的战略目标,建立多套企业运营的执行路径、资源配备及盈利计算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预测企业在采用不同的战略执行方案后对目标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根据模拟结果选择最佳企业战略执行方案。
(3)编制集团财务预算。该阶段需要将战略转化为可执行的语言,层层分解到各部门及每个员工的日常工作计划中去,并设定相应的绩效指标。此外还需要根据历史数据和战略目标制定部门和集团的预算计划。
(4)监控财务指标额度。在企业、部门、员工执行预算过程中,须对绩效指标进行跟踪并将跟踪结果与设定的标准作比较,分析其中的差异并对潜在的问题发出预警,或者与企业外部的标杆绩效作比较,这些工作都是监控的范围。
(5)分析评估即通过对财务、制造、物流、客户、市场等数据的多维度分析,提供信息帮助管理者作出实正确的决策,最后分析评估战略目标的实施绩效、将结果与部门及员工的绩效考核挂钩。
(6)报告。这个阶段需要及时、完整、精确地将财务、业务、经营的绩效报告给企业管理者,同时外部报告应考虑日益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更加谨慎的投资者。企业绩效管理者同时实现内部报告和外部报告。
3.3 集团战略财务管理信息化方案
本方案包含了资金集中管理、全面预算管理、集团合并报表、分散核算集团并账、集团集中控制、财务集中核算、财务决策支持等业务领域,在不同组织架构、不同地域分布下的应用模式,结合网络技术和集团管理模式,既可实现信息的集中式管理应用模式,也可实现分布式管理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蔡立新.计算机会计学,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