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提高质量;教学效果;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4-0111-01
新一轮的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启动了语文学科教学的改革,但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免不了要加班加点进行补习辅导,学生的负担也变相加重了。如此恶性循环,导致苦教厌学之现象,那么如何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笔者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和探索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谈几点浅显认识。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崇高品质,实际上是称之为教育的这个最微妙的人类创造领域中获得成功最宝贵的前提。必须具有高深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业务能力,只有对学科知识了如指掌,从事教学时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教材,准确处理教学内容,才能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师是语言文字的传播者,讲课时表达准确、精炼、有逻辑性、生动性、趣味性,学生才会对语文课感觉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要注重课堂教学效果
(一)要做到课前预习
对于语文课来说,课前读一遍课文,积累生字词语,我认为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特别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起码对生字词语及课文主要内容做以初步了解,对不懂的词语及语句用圈点勾画法做出标记,在讲课的过程中使学生了一定的目地性。亚里士多德国认为:“思维是从惊奇和疑问开始的”。有了疑问,学生才会去探索,从而增强求知欲,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深入了解,因材施教
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向他们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多种不同的教育措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互不相同,知识、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都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发展倾向,只有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从多种多样的个性中概括和把握学生的共性,把教学措施主要建立在学生共性的基础上,即相近的智力水平,相近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教师因材施教,学生因教而学,教学高度适应,师生相互促进,这样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三)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原则
教师应坚持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的教为“辅”的指导思想。当然这个“辅”字的意义为指导。这样的教学指导思想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实践,总结了以下三点可行的方式:
1.按照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智能水平高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而对于智能水平低的学生应放低要求。
2.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学生特长分层进行教学,使学生的特长得到真正充分的发挥,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各显神通。对于不同智能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层次的引导,促使其在学习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发展、进步。
3.按照学生的努力程度进行教学。“因材施教”不仅要根据学生的智能水平进行,但也不能忽略学生的努力程度。如果忽视了这一点,将事倍功半,得不到预期的效果。孔子的学生颜回,才智不算最高,但非常好学,“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孔子抓住这一特点,不断地加以鼓励,终于使其成为儒学的一代宗师。
(四)做到心中有学生
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要热爱、关心学生。用赏识、平和、尊重、包容、关爱的心态去对待学生。情是心灵的钥匙,爱是教育的基础。深厚、融洽的师生情能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易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激励学生回答问题,多鼓励,少批评,那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给学生信心和勇气,才会使学生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认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有诗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并且积极表达都参与到教学中来,善于发现问题,才会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五)注重学法传授,让学生会学语文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朗读训练;提问
文言文内容在高中语文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高考中的比分也比较大,学习文言文一直以来都是学生的难点,因此,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改善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成为当前语文教学值得思考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朗读和背诵的训练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核心、关键,是教学的立足点。没有文言文语感,文字生疏,也没有停顿断句常识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普遍存在的问题,“读”是学好文言文的最好方法。熟读或背诵课文,当试题或课外阅读中出现一些实词解释,就能联系课文相应迁移,就能提高阅读能力,诵读和背诵是文言文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
二、教师针对文本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在引导学生读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重点字词和句子的点拨,疏通文章大意,既解决学生在字词句上遗留的问题,也能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内涵。用大问题统领全文,也是教师在引领学生疏通文章的过程,以问题疏通课文的方式,比单纯地逐句逐段地疏通要有效得多,这样可以引发学生不断思考,由师生共同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三、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将各册课文中出现的大纲要求掌握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和常见的文言句式所在的句子挑出来,再选择一些简短而典型的例句来记忆背诵,使学生认识到文言文学习需要一定的语感和材料积累,为学生提供掌握文言知识的感性材料。这个工作,教师可以组织引导学生去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可以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改变教学观念,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科学安排,不断创新,激活文言文教学,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努力使文言文教学走出低效的怪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学资源;学习方式;教学原则;学习环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2-0256-02
中国五千年的中华文化,可从文言文中窥见一斑,高中文言文教学肩负着延续国学精粹、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有其深刻的一面,也有其丰富、生动的一面。可是,当前的高中文言文教学,往往以偏概全,往往会注重它深刻的一面、严肃的一面、格律的一面,而忽略了多彩的一面、生动的一面和灵活的一面,使很多高中学生认为文言文难学,产生了退缩、为难和回避的情绪,从而失掉了学好文言文的信心,也影响了高中语文教师整体的课堂教学效果。
当前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一定要充分发挥其优势,让学生在浸泡式、体验式学习方法下,喜欢上学习文言文,弘扬民族精神,塑造热爱祖国的中华文明精神品格,让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拥有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底蕴。高中语文教师要更新观念,改进思想,变革陈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获得必需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要充分调动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深入挖掘各种教育资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良好的学习情趣,提高高中语文的课堂效率。
一、高中语文教师要拓展文言文学习空间,充分开发资料
教授文言文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也是人文精神熏陶和养成的过程。高中语文教材是一个根据地,我们要在守好根据地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拓展和延伸,尽最大能力让学生从课本走向历史,再走向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而受到民族优秀传统的浸染。笔者在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开设了《中华成语典故》、《汉字之王》、《国学知多少》等讲座,从趣味性入手,先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起来,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知,对继承和发展我国的文化精髓起到一个整体感知的作用。只有学生喜欢传统文化,体会到了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内涵,才会接受后期的研究与拓展。就拿《汉字之王》来说,我们主要渗透的思想是,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而且也是迄今最古老的一种文字。在今天,它还有勃勃生机,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中国的文化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这对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豪感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其他的讲座也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培养谦逊求知的学习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讲座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各方面的学习需求,拓展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空间,也丰富了语文的教学内容。有了这个兴趣浓厚的基础,学生再学习课内文言文的时候,就能够由点到面,水到渠成了。另外,在学习空间拓展方面更应该注重语文与现实的结合。由于文言文本身就具有历史感,距离现在很遥远,这就需要教师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以此来让学生看到学习经典的意义,尤其是一些励志方面的文章,完全可以将当前一些时事热点放进来。如当前热播的电视剧《赵氏孤儿》就可以与《崤之战》联系起来,学生的参与意识就会被调动起来,把现实与历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达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四大原则
笔者在进行文言文教学中往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这样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或者走偏。首先,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学生对文言文实词、虚词、句式的掌握能力,更要注重学生对文章所包含的人文精神与道德情操的培养。语言文字方面的特色需要掌握,文章内在情感和表达方式也是文言文重要的价值依据。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其精华。其次,高中文言文的学习一定要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心理发展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大量积累,从而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再次,高中语文教师要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不止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培养对学生的审美感知,做到学以致用,真正让其来辅助我们的学习。最后,高中语文教师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要遵循“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经常变换教学方法,让学生运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法,不断地进行创新,提高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
三、高中语文的教学要善于创设文言文学习环境
环境可以影响人,环境可以塑造人,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求知识的巨大动力,也是激发学生灵感的重大源泉。在当前的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教师与学生要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对文言文的学习给予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饱满的学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求知。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营造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教学氛围对于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文言文对学生来说有着历史久远性的特点,学习起来比较晦涩难懂,如果教师能够尽量利用各种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环节,打造引人入胜的学习意境,下大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从而使学生产生参与、探究的动机。在这里要着重提出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师自身应该有较深的文化修养和专来素养。教师还要运用丰富生动的教学语言把控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一定要培养好自己饱满的教学情绪,认真设计好自己的开场白与结束语,并在教学过程中适度地加以发挥和运用,这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条件。一名在课堂上常常插入历史趣闻和对联诗歌的教师,一定会带起一种兴奋的学习状态。学生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动机。
四、高中文言文教学内容的整体认知
笔者按照高中文言文的内容,把其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以《鸿门宴》、《荆轲刺秦王》等为代表的记叙文,第二类是以《赤壁赋》等为代表的山水游记,第三类是以《廉颇蔺相如传》为代表的人物传记,第四类是以《过秦论》为代表的议论文,第五类是以《滕王阁序》为代表的抒情散文。这五类文章各有特色,文质兼美。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讲解文言文基本的知识以外,更要注重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人物分析、现实意义畅谈及语言风格品味。教师要以此来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面,把握其深层精髓,引导学生去感知和体验文章的美感。教师在教授不同类型的文言文时,也要注意教学的侧重点,如记叙性的文言文,要着重讲解社会背景和历史常识,梳理事件的来龙去脉,从语言、行动、神态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进行分析比较。而在山水游记中,教师要把情感寄托于自然的山水之中,这样除了对于景物的描绘,还有一部分抒情和说理的部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创作背景。人物传记贵在通过人物的所作所为来分析其人物品质。议论类的文章,就要让学生梳理出中心论点,理清论的思路,并体会文本所蕴含的智慧思想,从而得到深刻的启示。抒情散文类是在赏析语言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寄托。总之,各有侧重,教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就有差异,需要进行不同的调整。
五、 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提升其学习动力
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是教师讲好了就是好了,而是学生学会了,才会达到应有的效果。教师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唤醒孩子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教师一定要舍得放手,努力让学生去发言,把课堂还给学生,自己做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生和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学会听、解、说三部法,要勇于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肯沟通,学会合作与分享。尤其是高中文言文的学习,教师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课堂实践还给学生,下大力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习方法上加以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学生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欣赏文言文博大精深的魅力。现将常用的效果较好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分享如下。
1.朗诵怡情法。文言文很讲究节奏美和韵律美,采用朗诵教学法,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于文章语言的记忆与情感的熏陶。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声情并茂地朗诵,体会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感情,从而加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平时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采用学生齐读、分组朗读、教师范读、师生背诵等多种形式。朗读并不是为了对文章进行记和背,而是需要入情入景地深入其中,体会文章的内在情感。如有必要,教师还要对文章的背景知识加以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朗读前,教师还可以加入一些问题来进行引导。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课堂 教学优化 教学策略
以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例,高中文言文选编皆为文学经典之作,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完全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适合学生阅读。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中,没有掌握文言基础,不能迁移文言知识却成为学生学习文言的通病。
一、课程标准扫描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文言文教学描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古代诗文的阅读,应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有关工具书,自行解决阅读中的障碍。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重在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二、高中文言课堂的现状
1.状态低迷,学习渐行渐远。
文言作品历史久远,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文言表达习惯,现代学生不甚了解,阅读起来难度大。究其原因,学生学习现代文居多,现代文的表达方式和思想表现形式在学生思想形态中已根深蒂固,更有甚者没有语言功底,没有丰富的阅读经历。因此,文言阅读对学生来说,堪比“蜀道之难”。
2.教法老套,高投入低回报。
有些学生读不懂课文,翻译不了练习题,教师只能逐字逐句翻译、全文讲解。教师越俎代庖,“大包干”,满堂灌、填鸭式的文言课堂依然盛行。长此以往,学生依赖、不动手,成为课堂附属;教师口干舌燥,精疲力竭,结果“两败俱伤”。
三、文言课堂优化策略
1.文言衔接,文言学习“不脱轨”。《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初中文言文只要求学生能通读大意即可,而并不注重实虚词、句式梳理与积累。高中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具体的实词、虚词、句式等文言知识,并学会迁移运用。显然,高中文言文教学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这恰是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软肋。因此,在学习高中文言之前,教师要花一定的课时对初中文言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加固学生文言基础。在高中文言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与初中文言的关联性,时常提起初中文言知识,在反复的学习中,促使学生储备更多的文言知识。
2.重视文言诵读,培养学生语感。在高中文言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比较功利,重点在传授文言知识,而轻视文言诵读。“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诵读的重要性。可见,诵读是培养文言文语感的重要方法。反复诵读会让学生感受文言之声律,熟知文言之字词,把握文章之脉络,感悟作者之情感,领略作品之意境。学生在诵读中获得了感性与理性的认知,形成了较强的文言语感。教语文其实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而这种敏感是通过语音形象,通过诵读真正实现的[1]。
3.回归语法教学,探寻文言规律。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律。它的规则是从无数具体的语句中抽象出来的。它使语义的表达和理解有章可循[2]。分析不了句子成分,看不懂词性,这让学生学习文言文很犯难。课程标准没有明确规定语法要进行系统、集中的学习,考试大纲也不列入考试范围。因此,老师就弱化语法,甚至不教。淡化语法教学已是高中教学面对的实情。然而高中文言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知识点要讲到语法,古文翻译要用到语法。如:夫晋,何厌之有。这是一个典型的宾语前置句。不论教师如何讲解,学生就不理解“之”字为何为宾语。究其根本学生没有语法基础,不知道主谓宾定状补的位置。因此,高中教师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语法教学。语文知识的学习,既是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更是对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把握和运用[3]。语法作为一种程序性知识,教师把程序说清楚了、讲透彻了,学生把握了语言规律,文言学习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
4.激发学生兴趣,自主探究文言。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强调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现行人教版文言课程,课文难解字词都有注释,学生可以借助注释阅读文本。教师只需点拨文本的疑难,教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借助文言工具书,参阅课外资料,学习、总结、归纳文言知识。因此,教师以教材为例,创设情境,运用小组合作、卡片制作等学习方式调动学习文言热情,参与课堂文言学习,课外自主探究文言。兴趣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推动力。良好而有益的兴趣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动力。它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力,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让学生由过去被动地、任务式地对待学习转化为积极、主动、乐意地参加学习[4]。
5.系统归纳积累,知识灵活迁移。“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要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培养文言人文精神,首先要积累一定的词汇(实词和虚词),特殊的文言句式(判断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掌握一些活用的词类。然而,这些文言知识都分散在多篇课文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专门归类掌握,对其归类列表,用化零为整的方式使其系统化。只有把它们集中起来,理解、识记、掌握语法现象规律,学生在自主阅读才可能“举一反三”,进行有效阅读,在阅读中自觉体味、感悟,内化文言知识。
四、结语
学生难学,教师难教,这是高中文言文普遍的共识。因此,教师熟知课程标准,抓住“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结合学情,立足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授之以渔,掌握学习技巧,提高学习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
参考文献:
[1]林飞.中学语文诵读教学浅论[J].丽水学院学报,2013,35(6):97-100.
[2]陈君积.“三个平面”理论与中学语法教学[J].韩山师学报,1995(6):65-66.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02―0055―01
现代文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现代文阅读教学,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呢?笔者围绕“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这两个中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和内容,探究高中现代文阅读教学的一般策略,试图通过“诵读课文,选词造段”、“交流选词,欣赏语段”、“多重对话,赏析文本”、“尝试表达,万虑归诗”的“四段式”现代文阅读教学,切实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一段:诵读课文,选词造段。(课外完成)
学生用普通话放声朗读课文2遍以上,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选取课文中自己J为用得最好的或最精妙的8-10个词语,然后利用注释或工具书,明确这些词语的意义。再围绕一个中心,用这些词语写一个150字左右的语段。
设计这一环节的出发点是:
第一,语文学习不能仅靠课堂。新课程实施后,语文学科的周课时数明显减少,高一、高二只有4课时,这还包括作文在内,教学时间捉襟见肘。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学习语文很有必要。
第二,朗读能力要加强训练。高中学生要“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从目前情况看,大多数学生的朗读水平达不到这个要求,必须加强训练。
第三,解词、造句是提高语文水平有效途径。学生不理解词语的意思,就不可能恰当地运用词语;不能准确地用词造句,就不可能联词成段;不能写好语段,想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就是空谈。
二段:交流选词,欣赏语段。(8-10分钟)
这一环节可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
第一,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所选择的8-10个词语,并简要解说词语的意义和用法。语文学习要“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学生通过充分交流,相互借鉴和提高,且在交流中,懂得与他人分享所得。
第二,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欣赏各自围绕中心用所选词语写成的150左右的语段。这样做,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第三,教师指名或小组推荐优秀语段全班交流,教师精要点评。通过教师点评,学生可以认识自己或同学的选词和语段写作的优劣,从而提高鉴别欣赏词语和语段的能力。
第四,教师展示自己所选词语和所写语段。语文学习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示范。教师的示范,就是把教师的选词标准告知学生,并通过语段的展示,教师对学生起到榜样和引领的作用。
三段:多重对话,赏析文本。(25分钟左右)
第一,语言赏析。语文姓“语”,文本的任何价值都是通过语言表达来实现的。因此,文本赏析首先应该从语言赏析开始。语言赏析,主要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对字、词、句等语言要素加以理解和揣摩,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妙。
第二,整体赏析。学生面对的文本,通常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相统一的整体,离开了这个整体,赏析活动就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文本赏析应该以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为前提,在对文本的基本内容、情感和立意等方面有了初步的然后是综合的印象后,再进行写作思路的梳理,课文要点的概括,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感情的理解等。否则,文本赏析只能是苍白、干瘪的。
第三,探究赏析。高中学生对现代文文本的理解,常常存在着诸多可能性。当学生凭借自己的经验积累和知识结构进行阅读时,实际上是在进行文本意义的再一次建构。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会对文本作出自己特有的分析和判断。
四段:尝试表达,万虑归诗。(10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