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学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然而,由于在初中课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都只过分重视语数外,而忽略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特别是在初一、初二阶段,到了初三阶段,历史课程安排时间就更少,因此,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历史教学的任务就变得更加的艰巨,而历史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历史课堂教学多以教师讲解为主,需要学生课后加强背诵记忆,所以很多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只有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课后主动地学习历史,探索快速有效的历史知识记忆方法。
1.营造氛围,培养兴趣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能使学生以愉快的心境学习、思考并获得知识,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造轻松愉快氛围的关键是使学生对教师有亲切感,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双方的感情和思想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为学生所喜欢的老师一走进教室,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教师要重视感情投资,要以自己真挚的爱唤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得学生不会因为害怕出错误,而不敢于开口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教师的个人因素也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影响。
2.精彩导入,激发兴趣
精彩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程虽然内容繁多,但是却也很精彩,涉及到过去很多的人和事,包括历史演变、战争条约、英雄人物等等,这些事情都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在讲解历史事件前,教师在课程导入阶段,更需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现如今,各大电视台宫廷剧、穿越剧愈演愈烈,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吸引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讨论和交流,极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动性,比如问学生,你喜欢的穿越剧是什么?这个事情是发生在什么朝代?以及这个历史的演变过程等等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话题。可以说,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积极主动的求知欲望。因此,在课堂最初的有效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切入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引子开篇讲解,明显可以有效学生的参与度,进而提高课堂质量。
3.巧妙设计,巩固兴趣
巧妙设计,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课堂学习可以说是枯燥乏味的,也可以说是妙趣横生的,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好历史课堂教学,维持好学习的学习兴趣。若是教师只是一个人站在讲台上不停的讲,而没有将所有学生都融入到课堂活动中去,那么,这样的历史课堂教学肯定是乏味的;但是若是教师设计到课堂教学,利用或风趣幽默的语言,自然能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并将这种热情持续下去,这就需要教师从自身出发提高个人综合素养,做好课堂教学准备:
3.1.加强知识储备。随着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也需要教师包括历史教师不断完善自我,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吸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本专业知识及最新成果。教师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讲课的时候能做到信手拈来、行云流水,也可以增加学生对老师的仰慕之情,从而喜欢上这个老师,进而喜欢上这门科学,教师对学生的学科成绩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3.2.提高专业知识素养。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指所任教历史学科及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水平,历史教学质量取决于历史教师对知识掌握的广度与深度,系统而全面的历史知识,相关学科的知识,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为此,历史教师首先要广泛阅读历史书籍,如中外历史专著及教材,阅读通史、专门史及国别史,从横的方面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从纵的方面加深对社会历史的理解。
3.3.开展多元化思维。历史教师的思维多元化,形象思维是历史教学的生命,没有形象思维,历史教学就失去了固有的生气和乐趣;逻辑思维是历史教学的灵魂,没有逻辑思维,就很难形成历史概念,不能认识历史规律;直觉思维也称创造性思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这是培养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这三种思维成了中学历史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3.4.强化自身综合素质。中学历史教师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完善的知识结构(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优秀的科研素质,当然,这些素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我们中学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以适应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并以良好的综合素质教导学生。
3.5.风趣讲课方式。现在的初中生思维活动、个性张扬,传统的课堂讲解模式已经不适应,他们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更愿意寓学于乐,因此,教师风趣幽默的课堂讲解方式,也是吸取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很多学生是因为喜欢教师的讲课方式而喜欢上这门学科的。
关键词:评价体系 评价方式 多样性 发展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历史课改的深入,必须从历史学习的评价着手。因为历史教学评价是历史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和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历史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而原有的评价体系却难于胜任课改的精神和要求。
原有的历史教学评价体系的一个明显弊端就是: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用量化的形式作为唯一的评价根据,它过于注重纸笔测验的成绩与教师依据课本内容的统一评价。显而易见,它与新课程的要求相差甚远,不能给新课程改革以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必须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老师们取得共识后,开始就目前的历史教学评价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尝试。
一、确立丰富多彩的评价内容,以多维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新历史课程标准》评价建议指出“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技能的掌握和情感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还要注意考察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内容。”作为人文学科核心课程的历史教育有“广阔的视野、丰富的人文素材、深刻的人类经验。”能激发学生多方面的兴趣,满足不同爱好,对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多元智能”理论日益被认可的今天,以多维标准评价学生,实际上是在承认人的差异的基础上对人的尊重,是“人本主义”的充分体现,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是对课改理念的最好实施。
1、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的第一步是从完成布置的作业开始。
我们把整学期的历史课分为几个大单元,按新课标的要求,布置可供选择的开放性作业,给学生一定自由的选择权,即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通过个性化的方式来进行完成。课堂上,虽然学生的各种描述和化装表演渗透着幼稚,错误的表达和令人发笑的语句比比皆是,但对他们的创新意识,对每一位学生点滴的出彩之处,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积极评价,让每个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享受欣赏的喜悦。
2、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的第二步是考试方式的改革。
习惯于书面闭卷式的考试的老师对开放考试总是不放心,他们担心这样一来,学生对书本就不肯读不肯背,到头来什么也没掌握。其实,考试形式的多样化也是评价体系改革的一种。所谓的开放式考试,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生拿出课本,照考试题目抄取答案,它是一种较灵活的考试方式,在内容选取与表现方式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凡是能反映学生质疑求真探究精神的,能反映学生情感、价值观的,能反映学生思维能力、表现他们动手和动口能力的各种小论文、读后感、幻灯片制作、历史小制作、历史图表,历史漫画以及历史剧编演、成语故事演讲等活动都可以作为考试形式,这样就把简单单一的笔试演化为生动活泼的多样性考试。
事实证明,这种以学生心理发展和学习进步创造必要的背景和空间,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自主发展动力为目的的开放式考试能够较好地检测学生的综合素质,它通过激活学生身上与众不同的潜能,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总之,历史教学的评价体系就是要改革旧的作业布置方式、考试方式,并把人的能力考察、情感、关爱等诸多的人文因素贯穿评价的始终。
二、寻求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客观全面的呈现学生的学习历程
每一种评价方法都有它的优点与短处,传统教学更多地采用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点价。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坚持评价方法多样化的前提下,注重过程性评价和质性评价,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将几种评价方法灵活运用。因此,在教学实验中我们强调:
1.注重过程性评价。
(1)课堂要创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的舞台。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学生能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检验教学质量高低和对学生能力的观察、评价的最好方法。因此,我们开展“历史课堂学习擂台”活动。办法是:以小组为单位,应用激励机制,把个人在课堂的学习成绩累积起来计算为小组的学习成绩,以此作为小组成员的个人成绩,同时也评定出小组全体同学学习成绩的优劣,从而激发学生踊跃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将学生个人参与教学的表现记录作为过程性评价的参照依据,这样即体现学生的全过程,又能较客观地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
(2)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创设贴近现实,聚焦热点的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探讨的氛围,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不同的方面表现自己的学习才能。通过学生的讨论、回答,我们不仅了解了学生历史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能够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态度、和价值观,全面了解学生历史学习的历程。
2.注重质性评价。
【关键词】初中历史 初中学生 历史学习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127
进入初中阶段,学生要进行更多学科的学习,其中历史就是一门新增的科目。初中阶段的历史教材包含丰富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对历史教材里面的知识点也十分感兴趣,因此历史是一门学生十分喜欢的学科。然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依然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本文就几种有效的初中历史学习方法展开论述。
一、课前预习十分必要
初中历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较之于其它学科的教学,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在强调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方面并没有引起重视,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进行历史课前预习并没有必要。实际上虽然历史知识点较之于数学这些学习难度较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较少的思S障碍,但是,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也是十分必要的,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提前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讲解的知识点,同时,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因此不管在提升学生的知识点学习有效性方面,还是在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学科学习,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积极进行课前预习,通过课前预习为更加有效的课堂学习做好准备,也为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奠定基础。
二、掌握历史朗诵技巧
很多教师和学生都认为朗诵是一种语文学习方法,是为了学生更加有效的记忆语文知识点,但是,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朗诵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也有重要意义。现代教学要求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响应该教学理念,在授课的过程中认真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然而,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记忆知识点,本人发现仅仅依靠理解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一些有效的记忆方法与技巧,其中适当的朗诵对学生有效记忆历史知识点就有很大的帮助。
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就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诵的方式记忆历史知识点。比如: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在早读时间花费一段时间朗读历史课本,在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声音刺激,能够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朗诵历史教材,大声的朗诵会让学生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做好课堂笔记
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与技巧的过程中,应该从多个环节着手,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能否做好课堂笔记,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历史学习。虽然初中阶段历史教材上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有重要意义,但是从事件的重要程度、考试的要求及学生掌握事件的难度等多个方面来考虑,依然需要学生对不同的知识点采用不同的记忆,其中做好课堂笔记就为学生区分知识点的难易程度、重要程度等做好了准备。同时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好笔记,也为学生课后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复习奠定了基础。
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对做笔记引起重视,教师在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机械的听教师讲解知识点,并没有及时有效的做笔记,一节课下来学生的历史教材没有任何标注,结果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知识点的过程中就变得毫无方向,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鉴于做好历史课堂笔记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鼓励学生做笔记,必要时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醒学生做笔记。
四、在掌握理论知识点的基础上做一定的练习题目
我们说历史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也不为过,翻开历史教材不难发现密密麻麻的全是知识点,但是,并不是学生对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行死记硬背就可以,新时期学生不仅要能够扎实的掌握历史教材上的知识点,而且要能够对知识点进行有效应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加有效的掌握历史知识点,也为了使学生更加有效的应用知识点,会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目,加强学生的记忆。
(一)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问题
为了通过做历史题目达到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与应用的目的,本人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会穿插一些问题。例如:本人在讲这一历史事件时,为了使学生更好的把握知识点,会引入一些相关的选择题让学生作答,使学生对学习的知识点及时进行练习。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练习题目,对帮助学生有效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有很大帮助。
(二)课后让学生做练习题目
为了发挥历史题目对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促进作用,教师不仅要在授课的过程中可以穿插一些知识点,而且还应该让学生在课后做相应的练习。当然,教师为学生布置的课后练习题目的题量不能过大,同时练习题目也应该有较大的针对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练习效果。作为能够有效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方法,在新时期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对练习题目引起重视,教师也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更加有针对性的练习。
五、科学复习
一、正确认识和利用学生的经验基础有助于把握历史教学的任务
“切实估量儿童原有的发展水平,依靠儿童身心发展的固有规律,是实现发展的立足点。”小学阶段没有历史学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对历史不了解。笔者通过调查发现,46%的学生表示上过与历史有关的课程,72.4%的学生通过历史电影、电视剧了解历史,59.4%的学生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参观博物馆等方式了解历史。这些情况提醒教师要在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合理延伸教学内容,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初一年级学习的中国古代史中有许多历史成语故事,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有所了解,课堂上让学生自己讲述,教师适当引申,学生能更好地体会故事的深意。还有一些如女娲造人、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等的历史传说,晏子使楚、昭君出塞、赤壁之战等历史故事也都是学生已熟知的,课堂教学时,教师就可以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些传说或故事所体现的历史内涵上,而不能仅仅满足于讲有趣的故事而忽视了历史教学的任务。小学阶段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是一鳞半爪。他们正处在成长过程中,毕竟不可能全面认识学习历史的意义。调查中,有85.8%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对他来说“可以增长知识”,27.5%的学生认为“可以作为成长的借鉴”,35.6%的学生认为“有助于升学和学习其他科目”。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初步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能够得到升华。所以历史课不能上成故事课或知识思维训练课,不能只是追求学生的热闹参与,在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需要关注课程标准规定的三维目标的整体实现。
二、准确了解和处理学生的学习要求有助于开展历史教学活动
本次问卷调查发现,58.6%的学生认为历史很有趣,35.2%的学生认为历史很有用;75.5%的学生认为历史科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一样重要,只有16.1%的学生认为历史科比较不重要。这说明学生对历史科的学习并不是像有些教师想象的那样不感兴趣,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地位。相反,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历史科还是有积极学习愿望的,教师通过教学是把他们培养成学习成功者还是厌学的失败者?这需要教师更深入地钻研教学过程,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从而做到教学有的放矢。
学生对教师的上课有什么样的要求呢?调查发现,52.5%的学生希望历史课中老师多讲故事,55.2%的学生希望多看历史影片,17.2%的学生认为要多组织学生参与课堂,31%的学生认为要采用多种方式。初一学生活泼好动,形象性思维占主导,他们希望学习生动形象的历史,这是毫无疑问的。
如何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历史课使学生感到富有生气,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作为,教师则需要费一番心思。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在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着进行的”。教师要有效地领导学生进行历史学习和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自己首先对教学过程要有一个设计方案,即进行有效的备课。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往往侧重考虑教师意愿的实现,忽视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和要求,结果常常会发现教师预设方案难于如意实施。如果你上的历史课尽可能地符合学生的学习愿望,让他有所得,有所期待,相信你的课能够受到学生的欢迎。所以,教师在备课和上课过程中要把学生的学习愿望与要求放在心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让师生在共同的互动和激励中都有所收获。
调查显示:51.3%的学生表示上历史课时最喜欢听老师讲,53.3%的学生最喜欢师生活动结合,22.6%的学生最喜欢自己阅读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讲授式的教学不一定不好,活动式的教学也不一定最佳。教师的教学方式要多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尽可能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参与学习,获得最大的学习收益。目前多采用大班化教学,教师如何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课堂学习活动,必须加以深入研究。教师的教学态度与风格对学生的学习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调查中51.3%的学生希望历史老师学识渊博,46%的学生希望老师平易近人,87.7%的学生希望老师风趣幽默,只有17%的学生希望教师严格。“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本身的素质、教师的人格魅力都对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正确对待和利用教学评价手段有助于加强历史教学效果
一提起“教学评价”,人们马上想到的就是“考试”。长期以来,我们惯用考试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考考考,教师的法宝”,教师只满足于简单化的考试评价,反而引起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教学评价思想僵化使得评价手段单一化,评价的作用窄化。调查表明,64.4%的学生认为评价学习成绩时应该看“综合评价”。只有26.4%的学生认为应该看考试,20.3%的学生认为应该看平时作业,26.1%的学生认为要看课堂表现。对于考试的方式,58.6%的学生认为考试方式要采用全部开卷,18%的学生支持半开卷半闭卷,5.7%的学生赞成全部闭卷,21.8%的学生为以上方式都可以。由此看来,教学评价的多样化是教学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的愿望。加强教学评价的研究是教师的重要责任。
目前,教师们也认识到教学评价的发展性作用,同时也在尝试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但由于操作手段烦琐,如评价项目细化需要大量的数据记录与统计,教师担心浪费时间,不愿尝试。粗层次的评价如把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作业完成的情况,平时的阶段检测纳入评分项目,发挥的作用有限。一些有关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也难以衡量,所以教师较少在评价方面做出有成效研究。许多家长、学生深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只认考试成绩, 这也不利于教学评价的改革。教师在教学评价方面可能要探索一种易于操作又能较好地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四、正确了解和教育部分学习消极的学生有助于提高历史教学整体水平
调查发现,刚进入初中就有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抱着消极的态度。有3.8%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没什么用。对于历史科与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重要性问题,1.1%的学生认为一样不重要,9.2%的学生表示不知道。3.4%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对他影响不大。初中阶段一部分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很大程度上是小学阶段留下的病根,但也不排除他们在成长中的变化。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改观势必影响历史教学的质量。
如何教育学习消极的学生对于本来任教班级数较多的历史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单枪匹马有些势力难支,而且他们每个人的问题又各不相同,教师经常不能很好地正视和解决这个问题。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常说:“埋怨学生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少。”因此,教师首先要立足于自身想办法解决问题,多找时间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找出教育学生的突破点。同时要争取班主任、家长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形成合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们如果缺乏教育的责任心,缺乏耐心,没有采取有效措施,结果问题会积重难返,使这部分学习消极学生的成长受到影响。教师从一开始就要正视这一问题,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抓好起始年段,从新阶段就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教学才能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历史故事;初中历史;教学;运用分析
历史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涉及的范围很广,并且存在很大的时间跨度,因此,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意使用科学的历史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对历史这一学科的兴趣,避免因为历史学科的繁杂而失去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
1.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教学的原则
对于学生来说,故事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很强的代入性,童话故事可以将幽默童真的语言赋予小动物或者其他事物,通过它们之间的故事给孩子以启迪,寓言故事同样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告诉孩子相应的道理,但历史故事不同,对于历史故事来说,老师要以一个十分严谨的态度对待它,不能一味追求吸引学生的效果而对历史故事大力渲染,而应当秉承以下几个原则对初中生进行历史故事的教学:
1.1坚决保证历史故事的真实性
上文提到,历史故事不同于童话故事和寓言故事,它的发生的存在是有一定的历史资料及文献来支撑的,并不是专家或者老师随意编造一个关于历史的故事就可以的,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故事的教学时,一定要对众多历史故事进行严谨地挑选,将一些符合史实地故事运用到历史教学中,如果老师对该故事的真实性存在怀疑,则要去寻找一些文献来验证这个历史故事是否是真实的,不能给学生带来历史知识上的误导。
1.2要保证历史故事的趣味性
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目的就是在于通过故事增加学生对历史学科学习的动力,于是,教师保证历史故事的趣味性是在历史教学中良好地运用历史故事的前提和基础,教师要选择具有一定层次感的历史故事,这样的故事一般来说具有更多的趣味性,能使教师的初中历史故事教学更加高效。
1.3要保证历史故事的针对性
我们国家的历史十分悠久,在这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有成千上万个历史故事,在进行历史故事的教学时,老师要紧密结合本节课要讲的历史内容,选取的历史故事要和本节课的内容相匹配或者是相关联,切忌选择一些针对性不强的历史故事进行教学,以免对学生的历史学习造成困扰,对学生构建历史思维体系极其不利。
2.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历史故事的运用策略
2.1利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历史学科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在课前导入这一方面,当前,我国许多初中历史老师都存在不知如何进行课前导入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他们会直接让学生看课本上的内容,通读一遍课本上的文字就是课前导入了,其实不然,这样的预习工作是起不到大作用的,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历史学习没有意思,历史知识比较枯燥而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对教师开展历史教学也没有一丝益处。相反,如果老师在课前导入的阶段运用历史故事,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进行具体的新课之前,老师可以先将本节课要讲的历史知识涉及到的历史故事给学生讲解一遍,并着重强调这个历史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参与人物,这样让学生对于这个历史故事有一定的了解之后,再进行具体的课堂教学,能够很有效地提高老师的课堂教学的效率。
2.2注重历史故事的语言描述
语言的运用情况也关系着讲故事的效果,历史故事虽然要严格按照史实来讲述,但是并不意味着必须完全照着书本或者文献念给学生,何为“讲”,在不违背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对历史故事进行简单地渲染,这才能够更好地达到效果,在讲历史故事时,教师首先要做到保证历史故事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可瞎编乱造,其次,教师要做到客观地讲解历史故事,不能将自己主观的情感投入进去,而对故事进行多余的渲染,最后,教师要做到语言的精炼和生动,精炼的语言既要求教师用高度概括的文字传达故事的意思,又要求老师能够抓住故事的重点,突出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描述的现状。生动的语言既是要求教师在不改变历史故事的前提下尽量将故事讲得更引人入胜一些,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吸引学生参与到讲故事的环节中,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历史故事,按照历史发展的规律引申一些自己的想法,也可以要求学生对这个历史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