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文第1篇

    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是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全方面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对此教师要正确认识,并不是贴上现代化的标签,就是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教学的现代化需要从多方面着手进行。因此,要加强对新课改的学习与新课标精神的领会,突出历史学科特点,将新课改所提出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学观念,先进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实践教学中。对于教学手段而方,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来选择合理的教学手段。问题二:课件越精美越好运用多媒体的主要目的之一就在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中教师采用黑板加粉笔加教材的教学模式,将历史课上得枯燥无味,学生参与意识不强,学习动力不足。而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声形结合的特点,这符合初中生的特点,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许多教师正是看到多媒体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这一优势,而片面地认为多媒体课件越精美越好。因此,在制作课件前盲目追求课件外在表现形式的华丽与优美,插入了太多的图片、视频、影视剧资料等,只是这些素材的简单叠加,而忽视了与具体教学内容的关系。将学生的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这些素材上,而无法引起学生对知识本身的关注,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很少,更不要说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对策二:课件要实现外在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统一

    有效成功的课件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将学生顺利转移到对知识本身的关注上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与欲望。这对课件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件不能只求素材的优美,而是要以具体的教学内容为中心来进行各种素材的选取。要选取最有代表性与典型性、最具说服力的素材,增强课件本身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做到既要以课件形象直观的素材来吸引学生,更要以丰富的知识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因此,在制作课件时,一方面要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情况,达到准确掌握与全面了解,在二者间找准最佳的结合点,以学生最为感兴趣的方式来引入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广泛收集各类素材。可以发动全校历史教师,依托强大的互联网,建立素材库,发挥全校教师的力量,将各类素材收录其中。这样在制作课件时便可以从素材库中直接提取。更为重要的是在制作时要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融入其中,使课件更具特色,更具个性,以独特的风格来吸引学生,带动学生。教师成了操作者,学生成了观赏者教学不是教师或学生单方的单向活动,而是教与学的统一。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控制者,学生是被控制者,将教师与学生推向了教学的对立面。但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自身的主导性,而为多媒体所奴役,教师成了课件的操作者,而学生成了课件的观赏者,教师与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师生间与学生间的讨论与交流都没有了,都被多媒体所代替。教师只是埋头于电脑前,忙于操作课件、讲解课件,学生也常常是停留在精彩画面与图片的欣赏上,学生并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与探究的空间。

    对策三: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实现教与学的互动统一

    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也不是机械的传输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只有经过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构建,所形成的知识才是最为有用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因此,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的接收者,而是要把学生当作主动的构建者,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一切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教学活动。在运用多媒体的过程中,不要让学生将全部精力与视线都集中在多媒体上,而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阅读教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积极思维、充分交流与激烈讨论的时间与空间,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与教师的主导性,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与启发下得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全面提高。问题四:多媒体成为唯一的教学手段多媒体具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可替代的优势。因此,有的教师将多媒体视为唯一的教学手段,认为多媒体就是万能的,没有多媒体是万万不能的,而将其他教学手段完全排斥于历史教学之外。新课的讲解要用多媒体,习题课也要用多媒体,讲评课也是用多媒体,就算是讲解一个语言就能讲清楚、学生理解容易的小知识点也要采用多媒体,可以说多媒体无处不在。多媒体用得多了,教师和学生都会产生一种心理与审美的疲劳,甚至这种消极的情感、多媒体的负面影响会压过师生积极的情感与多媒体的优势,而使多媒体辅助教学成为鸡肋。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文第2篇

初中历史是一门内容丰富的课程,我们可以从现代社会追溯到人类的起源,了解中国与世界的发展轨迹。因此,初中历史是培养学生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学科,不仅能增长学生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许多突出问题。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努力探索。下面笔者就对初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深入剖析,提出问题解决措施,以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当前,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和限制,初中历史教学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刻剖析初中历史教学现状,提高历史教学效果。 

1.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有些教师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够,往往以自己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一来,教师就会只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教师教学手段较为落后。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课本上的考试内容传授给学生就行了,因而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注重对知识的讲授,缺少创新意识。 

另外,在现代化教学背景下,有些教师仍然采用落后的教学手段,忽视对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难以达到初中历史教学目的。 

3.忽视课外学习和积累。 

初中历史作业一般较少,学生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完成。由于历史学科不是主要学科,因此教师往往对课外历史学习不够重视。 

对于知识的学习和积累,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没有课外思考和学习,就不会取得预期教学效果。 

二、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1.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构建和谐教学环境。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摒弃落后的教育思想。 

一方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时事政治、历史大事、社会新闻引入课堂,培养学生关心时事、关心新闻、热爱历史的习惯。 

2.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教材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教材内容范围广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宏观上对所学知识进行把握,这样就能事半功倍,取得良好效果。 

首先,看标题,了解每一章节的主题;其次,看标题注释,了解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再次,看课后问题,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最后,看正文,边阅读、边标记,将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以便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3.加强教学模式创新。 

随着现代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历史课堂教学。作为历史教师,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提高教学质量。 

当前,大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不够重视,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播放影音资料的方式,带给学生直观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4.拓展教学空间。 

历史源于生活,它是在人类长期生活和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因此,教师要引入现实事例,拓展历史教学空间。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文第3篇

[关键词]:历史教学 创新 教育观念

教学创新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和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是课改的主旋律,也是当今社会培养人才的关键。中学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责无旁贷。为了适应历史教学新形势的需要,必须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法,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不能正确处理用教材教和教教材酌问题,忽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教学中部分教师不认真研究课标及教材的编写意图,不能有效的根据教学目标挖掘其他课程资源,照本宣科,教教材的现象仍然存在,无法将教材和其他课程资源实现有效的结合。不少数教师仍未走出应付功利性考试的圈,忽视历史教育精神培养的本义,在教学中仍以知识能力为中心设计教学问题,不考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历史教学活动成为掌握历史知识和提高应试能力的训练场。

(二)历史教学中不注意体现学科特点,影响课堂效率的提高。

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前后衔接问题、知识体系构建问题、古今中外知识的结合对比问题、与现实与时事的联系问题以及历史学科的趣味特点等。课堂上让学生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现象比较严重,对于一些知识的获得与结论的形成,不能积极的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主感悟,获取知识,而是单纯的照抄照搬,死记硬背。

(三)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方面,显得薄弱。

历史材料的阐释教学还不够科学,还没有发挥其最大的教育功能。教师不能充分利用教材上提供的历史图片、文字史料等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辅助教学。活动探究课不能正确对待及不开展的问题。历史课外活动开展得不够普遍。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开展的不够充分。教师重视的不够。

二、初中历史教学创新对策

(一)教育观念要创新。

从教育和心理学来看,“生命的第一个行动就是创造活动”。历史都是过去的,而现实和未来都会成为历史。历史学习之所以要创新,就在于我们要面对现实和未来。因此,教师要建立自觉能动和创造的主体意识,成为创造型的教师,时时对自身的素质保持提升和完善的趋势。要眼界开阔,对人类与自然、历史与未来洞悉。我们正处在一种知识密集型和智慧型经济时代,其核心是创新,我们学习历史就要培养自己的创新理念。

创新的动力来源于疑问,传统的教学习惯于让学生记忆真理般的历史内容,无暇顾及“问”和“疑”,历史对人发展所起的重大作用就被简化为考试和空洞的政治道德说教了。这样的历史教学怎么可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是人类的精神故乡,是人类生命力的活水源头”?怎么可能让学生“通过这个浓缩着以往时代丰富智慧与思想的巨大宝藏,去认识、去感受、去体验遥远时代、遥远地域里人类历史的无限恒久性与丰富性”?……其结果只会使人“沦为一个心灵飘泊的精神放逐者,成为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不可能使学生“得以同过去以往时代、同所有地域的人进行交流对话,汲取全人类的智慧与经验,把自己短暂局促的个体生命溶入到世界历史的无限进程中去,获得对自我的超越和升华。”这样历史的魅力荡然无存,人的个性被压抑,潜能得不到开发,没有任何创新,历史教学就成了枯燥无用之学了。

(二)教学模式要创新。

新课改强调教育教学要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这要求打破“教师中心”的旧思想,转变教学模式和教师角色。教师应该为学生构建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以充分施展灵性的空间,培养创新精神。通过质疑、探究、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大胆创新,

同时,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去,注意观察、倾听并参与交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教师在其中要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并发展认知能力,激发学习动机,引导他们以科学的态度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肯定其勇于探索的精神,欣赏其独到见解,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为此,在教学中,大胆使用历史假设。战国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是李冰在治水过程中一项伟大的创新实践。为让学生体验都江堰修建的艰难,感受李冰为首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我设计了这一问题:假如你是李冰,在没有任何现代化工具、材料、设施的条件下,如何在汹涌澎湃的岷江中流作堰?这样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学习过程的发现、探究、等元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成为学生发展自己、学会学习的过程,同时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历史教学理念要创新。

理念是行为的灵魂,是创新的先导,教学理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帅的作用。目前初中历史教学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阴影,应试教育没有真正转化为素质教育。然而,新的课程标准的人文性强调历史教学要致力于学生历史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因此,我们应尽快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及情感体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树立既教书又育人的教学新理念。传统的教学理念过分强调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手段,这已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

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树立并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起“学生中心”的新理念。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上课习惯于“一言堂”。要求学生对知识点死记硬背,这抑制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养成。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理念。

(四)历史教学手段要创新。

教学手段创新是整个历史教学创新的重点。历史教学手段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和技术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现在的初中历史教材和课程内容都发生了变化,相应地,要求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手段上也必须发挥创新精神。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新的知识。学生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也得到了训练。因为,学生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性及创造性的思维,特别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这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考验。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也是训练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因此,初中历史教师所采用的历史教学手段必须能激发、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此外,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它不仅需要教师、学生来完成,更要借助网络技术与其它媒体才能提高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讲课前要充分准备。不仅是通过语言,还要发掘校本的资源,尽可能地调动学生自己动手,通过网络信息搜集和查找资料等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历史资源的进一步探究和开发的能力。以达到历史教学创新的目标。

(五)师生关系要创新。

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被动地服从。这种师生关系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师生关系紧张,有时学生会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师要和学生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与学生是朋友,教师和学生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树立平等和民主意识,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协作。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核心,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教师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表独立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才能满足初中历史教学新形势的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文第4篇

关键词:问题情境;学习兴趣;动手实践问题式教学是一种教师与学生通过自由的互动、探讨以及提问的形式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新型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已经成为每一位师生的必修课。

问题式教学模式固然有很多好处,但是,盲目地应用问题式教学往往不能达到预计的效果,笔者现对问题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研究和讨论。同时,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对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挖掘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例如,在讲授“光的折射”时可以通过三棱镜等教具帮助学生对于这一物理问题作出深入的思考,同时,学生也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提出一些问题,并展开想象力主动加以解决,这样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让学生动手实践,主动挖掘问题

初中物理的学习不是单纯的理论的讲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往往能让学生印象更深、效果更佳,对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有重要意义。例如在学习打点计时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操作,从而把握打点计时器的性质和规律,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提问,这样能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点有更深入的思考和把握,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三、及时解决问题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素质教育

初中历史教学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道德主义教育和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在基础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俗话说,读史使人睿智。学习历史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知道历史的变迁更替,进而在历史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实现自我的良性发展。因此,历史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习历史知识,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还在于让学生内化历史知识,发展自己的能力,这也是素质教育中的历史教学的目的。那么,如何有效践行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呢?

首先,初中历史教师要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让历史课程的教学内容为素质教育服务。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在课本中表现为巨大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是符合素质教育需求的。但是,因为教学编写和出版需要一些时间,其知识也就具有陈旧性和老化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科学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充分融入党的最新精神和当前的社会实际,对教材中的较难问题进行删减,对一些重复内容进行取舍,对一些抽象空洞的内容加以形象化,以促进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促进好素质教育更好实施。

其次,初中历史教师要改革好教学的方式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在课堂中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中自主体验、探究、思考和参与,从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历史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注重引导法、实例法、分层教育法、问题法等方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教师要丰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结构。让内容丰富多彩的画面信息和形象生动的视听素材融入课堂学习中来,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少了教师的板书时间,还有利于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深刻理解课堂知识,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