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知识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实验室 资质认可 质量管理体系

1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及内涵

1.1 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

任何组织都需要管理。当管理与质量有关时,则为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实现质量管理的方针目标,有效地开展各项质量管理活动,必须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这个体系就叫质量管理体系。

1.2 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

(1)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符合性。如:管理体系对规定要求的符合性;评价对法律法规要求的符合性;确认所实施的管理体系满足规定目标的有效性。

(2)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惟一性。质量管理体系的设计和建立,应结合组织的质量目标、产品类别、过程特点和实践经验。

(3)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系统性。

(4)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全面有效性。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应是全面有效的,既能满足组织内部质量管理的要求,又能满足组织与顾客的合同要求,还能满足第二方认定、第三方认证和注册的要求。

(5)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预防性。质量管理体系应能采用适当的预防措施,有一定的防止重要质量问题发生的能力。

(6)质量管理体系应具有动态性。最高管理者定期批准进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定期进行管理评审,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还要支持质量职能部门(含车间)采用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改进过程,从而完善体系。

(7)质量管理体系应持续受控。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请过程及其活动应持续受控。

(8)质量管理体系应最佳化。组织应综合考虑利益、成本和风险,通过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使其最佳化。

2 管理体系的含义

体系是‘“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体系”是对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各方面通过系统性的优化整合为相互协调的有机整体,以增强其整体的系统性、部门间的协调和运行的有效性。实验室管理体系是把影响检测/校准质量的所有要素综合在一起,在质量方针的指导下,为实现质量目标而形成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使总体的作用大于各分系统作用之和。

不同的标准对实验室所建立的体系有不同的要求。《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内容不同于ISO/IEC17025或CB/T15481,它即有行政许可的管理内容,也有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对管理标准的特定要求。因此,资质认定的管理体系有着本身特定的含义。鉴于当前在实验室管理中“几套标准并用”的实际情况,《评审准则》不限制实验室建立“质量体系”或是“管理体系”,但要求实验室建立的体系能满足本准则的要求。

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是为了实施质量管理,并使其实现和达到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便以最好、最实际的方式来指导实验室和检验机构的工作人员、设备及信息的协调活动,从而保证顾客对质量满意和降低成本。

3 实验室必须通过资质认定

随着我国入世后过渡期的逐步完成和国家《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对各类实验室的监管既要符合《行政许可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要向国际通行规则靠拢。在考虑对实验室管理历史的继承和统筹兼顾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组织专家经过反复调研和论证,制定了《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06年2月21日,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86号局长令形式。《办法》规定:为行政、司法、仲裁机关和社会公益活动、经济或贸易关系人提供具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以及其他法定需要通过资质认定的机构,必须通过资质认定。《办法》同时明确,资质认定包括计量认证和审计认可两种形式。了解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的起源与发展,是认识实验室认定工作的前提。

4 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意义和要求

4.1 建立管理体系的意义

实验室重视检测和校准工作,满足社会对检验数据的质量要求,必须要“苦练内功”,引入实验室管理体系概念,对影响检验数据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将检测和校准工作的全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其它方面,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系统地、协调地把影响检验质量的技术、人员、资源等因素及其质量形成过程中各个活动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加以有效的控制,解决管理体系运行中的问题,探索和掌握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运作规律,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适应内外环境,持续有效的运行,才能保证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公正。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并保持其有效运行,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贯彻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国家(国际)标准的关键。也是一项复杂和具有相当难度的系统工程。

4.2 总体要求

(1)实验室建立、实施和维持其管理体系,使其达到确保检测和(或)校准结果质量所需程序的目的。这是所有检测和(或)校准实验室管理体系共性有目的。

(2)各实验室在遵循评审准则有要求,建立管理体系时,应充分地应用自身各项资源,建立起与其工作范围、工作内形、工作量相适应的管理体系。

(3)实验室应将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政策、制度、计划、程序以各类指导书制定成文件,即形成管理体系文件。

(4)为了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有必要将体系文件传达到有关人员,并使其获得、理解和认真执行。

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是为了实施质量管理并使其实现和达到重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因此,实验室建立管理体系首先要确定自身质量方针和目标。

5 建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要点

根据评审准则的要求和巳取得认证资格认定资质的实验室经验,实验室为实施质量管理建立的管理体系应注意以下问题:

(1)《评审准则》的适用范围。新《评审准则》适用范围是实验室。《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定义实验室是指从事科学实验、检验检测和校准活动的技术机构。实验室是特殊的技术群体,其服务范围广、人员素质高、专业性强、一般都建有适合本实验室运行的管理机制,不同于企业、集团或团体。

(2)实验室的输出。实验室的输出是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或者标准要求和规定的程序。实验室的“产品”是数据和结果(载体为结果报告)。

(3)实验室的特点。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应反映本实验室特点:①实验室工作类型:检查机构,检测、校准或两种兼存的实验室;②实验室专业领域:机械、电子、冶金、石油、化工等;③实验室工作对象:产品、参数;④实验室工作量:每年做多少项目,出具多少份报告或证书;⑤实验室能力:包括人员、仪器设施、工作业绩和经验等。

(4)建立保持管理体系。一个实验室只应建立并保持一个管理体系,并应覆盖该实验室的所有管理体系情况。

(5)形成文件。管理体系应形成文件,即编制与组织管理体系相适应的管理体系文件,体系文件应在总体上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要有利于本实验室所有员工的理解和贯彻。

(6)不断改进。管理体系是在不断改进中得到完善的,而这种改进是永无止境的。一个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确信任何情况下,本组织的管理体系都有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应通过经常性的质量监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手段,不断地改进管理体系。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2篇

铁路工程项目建设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长期以来,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工程建设采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丁单位、物资供应单位分工协作的体制,对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工程建设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工程内容越来越复杂,建设要求越来越高,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广。传统的以工程建设单位为主体的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日益显示出其各主要环节设计、施工、物资供应之间互相分割与脱节,工程建设周期长,工作效率不高,投资效益低下等缺点。铁路建设是带动我国国民经济十分重要的部分,而铁路工程项目管理在铁路基础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加入wto组织之后,原来铁路工程管理传统体制开始出现无法适应的情形。这些不相适应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建设队伍临时组建,专业性不强。大部分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的队伍均为临时组建,这样就造成施工队伍稳定性差,专业性不强。因为建设工人临时组建,所以对铁路建设的方法、程序和相应法规了解不够,专业水平不够,缺少相关经验。另外,使用单位临时组建,将工程建设与人员使用混为一谈。特别是,指挥部门临时组建,项目完成后撤散或转移,无法进行经验的积累和传递,对后续建设是极大的资源浪费。

1.2工程建设指挥管理不当,专业度不够。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专业水平不高,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项目把控能力和人员管理能力,管理人员的素质不均匀。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领导将整个项目管理视为行政管理,采用行政管理的手段进行项目组建和管理,这样就导致指挥管理与项目内部运行规律不符合。而且,工程项目管理指挥部门也会将专业的工程管理或工程承包公司排除在外。这些管理体制不适应现代工程项目管理的一系列问题,要求我国铁路项目管理体制需要进行改革,并且持续创新,不断提升自身的项目管理水平,不断走向国际,与国际水平接轨。

2、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的具体措施

2.1实现铁路工程项目管理的多样化和规范化。传统经济环境下,项目主体和项目本身性质的不同致使铁路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管理方式的多种形式,多样化明显。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经营各有利弊。顺应市场经济环境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则采用项目经理的管理形式,而且各民营企业的管理形式也有所差别。国有企业推行工程项目管理时,需要转换经营的机制,对传统管理体制有所优化。民营企业进行市场化资源分配进行项目建设管理和作业,不对作业进行分层管理,组织和运行方式比较独立和固定,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强。但是,这种管理模式对铁道部实行的大标段造价额来讲,很难适应,这正是民营企业无法做大做强的根源所在。

2.2加强对项目管理效果和项目管理策略的研究。总的来讲,项目管理除了有一套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运行机制和系统之外,还需要有经营者和管理者不断的激励与有效的约束,以及与这些内容相配套的组织架构和运营管理方法。项目管理模式从一开始的利用方法和利用工具的定位,逐渐向项目管理策略进行转变,在项目建设中发挥很大作用。工程项目管理,是进行项目高效运作机制构建的良好平台,也是内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尖刀和基石。

2.3加大铁路工程项目代建制的推行力度。工程项目规模不断扩大,建设内容日益复杂,工程项目管理开始发生过渡,也就是从业主自行管理向委托咨询机构管理,由施工委托监理向施工全过程委托的“代建制”管理。铁路工程项目管理应采用代建制,铁道部组织投资公司,确保其投资主体地位,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资金管理;将具有建设单位资质的公司确立为项目管理单位,负责对项目开展的可行性研究、工程监督和项目管理;铁道部主要对投资、市场和监管进行评估,其它部门通过市场竞争机制进行价值体现。

2.4体现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主体的明晰性。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铁路工程项目管理在施工程序、管理制度、法人制度、合同制度、监理制度等各方面不断完善,日趋严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但是,由于铁路建设和施工单位长期经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束缚,短时间内难以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管理中脱离出来,致使铁路工程项目从勘探、设计到施工等各个环节,存在行政力量的强势介入,没有足够的科学的监督,难以保证整个工程施工质量。

2.5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培养。在铁路工程项目管理中,需要加强对项目管理效果和策略的研究,这就相应对项目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项目管理人员的眼光从单纯的项目管理上升到战略发展的全局角度。因此,需要加强对项目管理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战略提升。管理人员需要对整个系统工程有全局把握,探明项目运行内在规律,对相应的功能、方法、技术、程序以及人员、资金各个方面,有较为专业的了解,同时具备项目创新能力,争取为项目建设创造最高效益。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3篇

在土建施工管理中,施工组织设计是宏观性的具有战略部署指导作用的重要环节,对于土建施工全过程的安排,技术方案的选择,工程进度计划以及各种组织保障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管理;重要性

1施工组织设计的原则

(1)安全性的原则。施工组织设计要根据土建工程的项目内容,施工条件,地理位置等来进行工程概预算,在施工组织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和施工顺序,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要始终遵循技术可靠,措施得力,确保安全的原则,例如正式施工时应该先进行平整场地,铺设管网,修筑道路等全场性工程及可供施工使用的永久性建筑物,然后再进行各个工程项目的施工。再比如新建雨水沟和雨水管线,要在安全措施落实到位,确保万无一失的前提下组织施工。(2)科学性的原则。根据土建施工项目工程量的大小及各项管理目标的要求,科学配置施工要素,组织专业化的施工队伍,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应用科学的计划方法制定最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在施工组织设计上科学合理地布局尤为重要,合理规划办公场所、生活场所、作业场所,对于材料堆放和机械停放的空间布局要安排得当,做到加强领导,强化管理,优质高效。充分贯彻执行质量管理方针,积极推广和使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3)经济性的原则。确保建设资金的周转使用,选用优质材料,确保人、机、物、财的科学合理配置。对于单个构筑物的施工顺序,既要考虑空间顺序,也要考虑工种之间的顺序。工种顺序考虑的是时间上的搭接的问题,它必须做到保证质量,工种之间相互创造条件,充分利用工作面,紧密衔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加快施工速度,缩短工期。落实季节性施工的措施,确保全年连续施工,节约基建费用,降低工程成本。

2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质量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从各方面制定了保证土建工程质量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在落实质量方针上,坚持构建精品工程,实现主体工程零缺陷,坚持科学标准的项目管理制度,推行标准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坚决杜绝工程质量等级事故,坚决杜绝重大不良影响事件的发生。(2)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安全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安全至上,以人为本。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有着明确的安全目标,坚决杜绝重大伤亡事故,坚决杜绝一切人为因素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包括机械设备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等,都引起施工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贯彻落实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方针,并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和督促。(3)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环保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文明施工,绿色施工。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不仅仅重视质量和安全,更重视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贯彻落实污染源控制达标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达标的要求,将作业场所的有害气体、粉尘、噪声等污染降到最低,确保作业场所和办公、生活场所卫生清洁、整齐有序。(4)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效益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节约资金,提高效益。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的目的是实现土建工程施工项目的效益最大化,为企业取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随时跟踪资金动向,降低投资风险,严格审核各项费用支出,采取有效的措施,组织挖掘技术领域一切可节约投资的环节,提升管理效益。(5)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对于土建施工管理工期目标的完成有着重要意义。合理安排,确保工期。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土建工程工期目标完成的前提。由于土建工程施工作业周期长、露天作业多的特点,因此受季节性和气候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施工组织设计在安全进度时,充分考虑到各种影响工期的因素,将受季节影响较大的施工项目安排在有利的天气进行,将受天气影响较小的项目安排在雨季或冬季进行,只有这样精心组织,科学设计,才能确保土建施工项目按期完工。

3施工组织设计应注意几点事项

(1)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设计时,要重视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在制定施工方案时,注意根据土建项目的地区条件,合理选择方案,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在选择施工机械时,应选用能连续作业的机械,减少台班费用,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要积极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技术,改善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为新技术的推行创造有利条件。(2)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在施工组织设计时,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运用信息化技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土建施工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矛盾,要及时进行有效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均衡性,不可因出现一些问题而怠工,延误工期。(3)提倡文明施工,绿色施工,重视施工的目标控制。在施工组织设计时,合理利用和优化资源配置,尽可能减少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做到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本地材料和资源,注意对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使用,提倡文明施工和绿色施工,减少建筑垃圾的排放,及时清运建筑垃圾,将扬尘、噪声以及污水的排放降到最低,使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目标控制得以实现。

4总结

施工组织设计在土建施工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完善的施工组织设计,能够提高机械化和智能化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经济效益,确保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安全可靠,也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时,优秀的施工组织设计,还能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节约能源,减少能耗,创造更多潜在的社会效益,是值得大力推广和提倡的。

参考文献

[1]邱司水,付裕.论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J].中国房地产业,2015(Z2).

[2]蔡硕.论安全管理在土建施工现场管理中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2014(20).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测绘工程 必要性 质量管理 系统控制

测绘工程质量管理是测绘单位工作的一条主线,要提高质量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应建立配套规章制度,加强质量控制,规范作业程序,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一、测绘工作实施质量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根据,近年全国测绘工程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重点测绘工程的质量合格率高达93.1%,不可否认,测绘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的工作成绩斐然。但是,随着国内经济改革的深化及开放程度的加深,测绘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将越来越严重,所以测绘行业只有不断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为测绘行业竞争力的提高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持。

二、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一)测绘工程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的系统功能,在于沿着科学的工作程序和管理程序,及时地获取各种应有的质量信息,进行判断、加工、储存、传送,最后以指令信息作为反馈加以输出,通过改善体系的要素,实现体系应有的控制状态,求得需要的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体系的构成要素有目标值系统,程序标准,工作标准,组织系统,管理点,信息管理,体系评价。

(二)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系统要素

质量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称为质量管理系统要素。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提供的质量管理系统和质量保证的通用模式可以看到,质量管理系统包含四大过程要素,即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实现,测量、分析和改进。

(三)质量的系统控制

质量管理是由一系列系统的特定的概念组成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理论的概念体系,它包括质量、质量环、质量方针、质量计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质量审核、质量成本及质量体系等。

1.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

2.测绘工程的数据检查。测绘工程数据的质量检查,是保证地形建模和数据库数据正确性的基础,这里的检查包括图形数据、属性数据、风格检查、拓扑检查这几个方面。

3.测绘工程的过程控制。测量是测量人员进行的一组操作。测绘工程中的各项任务都是一个过程,所以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关键是对测绘过程的控制。每个过程有三个阶段:输入、操作、输出。因此一个合理的质量管理就是输入无误、操作正确、输出合格。所有《测绘记录》均应按照表格栏目规定执行。

4.记录和标识。测绘工程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有关的记录应进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记录控制程序文件,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和处置。所有记录表格,均按统一规定的系统进行统一编号。计算机硬盘和光盘贮存的记录在备份好的同时应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通过采用科学分类的统一编号或编码或计算机软件储存,确保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及时查找到所需要的记录。根据记录的用途,规定各类记录的保存期并由文件作出规定。

三、加强测绘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好制度保障

加强对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首先就是有关部门要根据目前的形式要求,制定测绘质量的专项法规,以法律为根本准绳,并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形成制度保障。其次,行政测绘的主管部门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执法力度,依法惩处严重违反质量管理法规的单位及项目;第三,加强行政测绘部门的监管工作。设立测绘质监部门,不断增强各级测绘质监部门的地位,做好监管工作。

(二)加强领导及员工的质量意识

领导重视,是质量管理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质量管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此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做好测绘产品质量提高的的基础工作。要提高领导和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领导与员工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通过学习,不断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教育,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经验交流会、业务培训班等方法,增强员工的爱岗敬业精神,让质量意识深入人心。

(三)重视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

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点应分别设定在人员、设备和数据采集过程上。人员的质量管理点主要是人员的能力水平能够胜任工作岗位,应达到一定的学历、职称、工龄、业绩、培训等。设备的质量管理点是年检和使用前的检校,以确保设备工作正常,满足工程使用。测绘工程数据采集过程的质量管理建立三个固定管理点:第一,己知数据的检查;第二,控制数据的检查;第三,地形要素,图形,碎部数据的检查。另外在控制网的布设,观测,平差和地形要素的采集,图形编辑等过程中根据需要建立临时管理点。

(四)通过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水平

测绘单位要做好人员的技术质量培训工作,不间断的组织员工系统地学习国家测绘局颁发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等文件;在学习过程中,要努力加强优秀技术总结、设计等技术资料的学习,把测绘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量管理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还要特别强调测绘行政管理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职能,维护测绘持证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测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五)文件化质量体系要实施动态管理

测绘质量体系文件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完善,使其可操作性逐步增强,确保测绘产品实物质量稳步提高,这就要求质量体系文件必须实施动态管理,不断提高测绘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在质量体系运行过程中,出现文件规定不明确、规定与实际不符或文件未规定以及采取纠正措施而引起文件更改的情况,要按照文件规定的修改程序及时修改完善,使文件更加严格,达到质量体系运行更加系统、更加有效的目的。文件修改程序要根据测绘单位的实际情况规定合理,进行有效控制,便于文件的控制和修改的渠道畅通,这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和提高效率的目的。

总之,测绘工作是一项复杂且工作量较大的工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3S技术的不断发展,测绘行业的发展压力与日俱增。要提高测绘行业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加强测绘工程的质量管理与系统控制。

参考文献:

[1]赵向方.浅谈测绘工程监理的质量控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范文第5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要性

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仅关系着基础设施建设的适用性,而且关系到建设项目的投资效果,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的安全。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把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作为一个重大课题,不断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坚持质量的把关,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与控制,建造放心工程。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本身是一项涉及氛围广泛,涉及时间长,包括施工、监理和验收等阶段的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些环节之中,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把关主要是集中在施工阶段,把握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也就抓住了建筑工程的质量核心。正是因为建筑施工建设的工序繁杂,涉及的范围广,牵涉的关系众多,对于质量影响因素众多,因此,对于重量的管理也就变得更加困难。

建筑的工程质量不仅仅是验收合格而已,而是对于建筑建设施工之中的每一步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符合标注的要求。对于全过程质量的控制和把握,既是难点更是重点。比如,对一栋建筑物的验收实际合格,但是因为建筑建设之中的几根钢筋的强度和拉力系数方面不符合标准的要求,这样的情况在实际的使用之中就可能出现质量方面的隐患,给建筑使用者留下不确定的安全威胁和隐患。

因为建筑工程施工的时间长,环境方面多变,建筑施工之后随着建设的进展,对于技术的要求不一,实际建筑建设之中,建筑工人方面的流动性大、技能水平高低方面存在差别,这些都需要依靠质量管理进行协调,来保证建筑工程顺利进行和建筑物的安全可靠。因此,在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阶段的质量方面的质量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和关键。

质量管理时现代管理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之中的核心,是工程建设的根本,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加强建筑建设施工质量方面的管理,需要逐步建立起完善有效的可行性建筑工程质量的评价方法,还需要质量评价制度和机制,保证整个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的发展。建筑产业的发展关系国计民生,是社会的热点和焦点,也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因此建筑产业的健康发展需要有有效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而这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完善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及评价指标体系、方法的建立。

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2.1 建立健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方面是有章可循的,需要编制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条例和方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高品质。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编制,是是秀安质量管理的根本性措施,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一般包括六个部分,首先是确定施工的目和最终的计划,其次要明确施工的具体工作流程,再次,给施工对提供工程建筑需要的物料,然后以建筑目标为出发点了设立施工检查的办法,之后做好一些事故预案,最后按照预定的规划进入到前期小规模实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保证整个施工项目的顺利进行。

加大对于建筑建设工程质量方面的监管力度。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监管和控制,不仅仅是相关的管理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和企业的领导以及质监以及监理有很大的关系。实际施工的项目部门和施工的相关部门需要严格的按照质量管理的条例进行施工和管理工作,保证实际施工的质量和稳定性能够达到既定的标准。

仅仅有这些还不够,还不能达到科学化管理的水平,仅仅依靠自律来保证建设工程的质量和效果是不够的,相关的领导首先要加强对于工程建筑管理每一环节的重视,和建设的监理部门以及质监部门对于质量管理的条例和内容进行切实的核实,对于具体的施工进行检察,构建起质量管理体系的框架,把实际使用的用户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作为质量管理的终极目标,把落实责任和实际的建管义务作为自己的使命。

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控制。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管理,这直接体现工程项目的合同和相关的文件,在签订这些文件时,要把质量控制管理的方法细则和章程列举出来,在实际的质量管理之中,以这个合同作为导向,依照合同之中明确规定的相关管理方法和模式进行重量管理,不要错用和乱用其他的方法管理。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对于这三个阶段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要有详尽的计划和相关的处理原则,来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约束。

2.2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信息化

进行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促进管理水平方面的提高,还会提高实际的管理效率。在建筑工程的管理之中,要大力加强对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这就从硬件上保证了建筑工程重量方面的高效准确。

实际管理之中,可以借助电脑和网络等现代化的信息媒介,来不断的改善现有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体系。通过运用这样的信息化的平台,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做好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还可以了解国家相关的监管部门的具体工作,这样有利于提升监管机关依法办事的效率,还可以促进监管工作的规范,让相关部门对于建筑工程质量方面的监管可以落到实处,有效的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的稳定性和达标率,最终保证人民的合法权益。

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促进信息化技术的逐渐普及和不断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很多科学新技术不断涌现,一些国外企业采取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对我国的建筑企业造成强大的冲击时,我国建筑企业必然取长补短,在管理方面引进一些国外先进的管理技术,推行无纸化办公,提高实际的管理水平,还需要结合我国建筑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和建筑行业本身,信息化的先进管理方式和模式。

2.3 加大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知识的普及

首先可以采取学习的方式,比如采取一些短期的速成培训,还可以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不断加大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培训的力度,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模式,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工作人员的管理知识和职业素养,提高对工程重量方面重要性的认识,这就能在实践工作之中自觉和自愿、积极的参照相关的规定办事,有效的提高工程监管的功效,这就让建筑工程质量得以保证。

其次,还要加大对于建筑施工人员的管理知识方面的普及力度,如果实际施工建设的人员在文化水平不高综合素质低下,对于工程建设质量方面的管理知识缺乏,这就很难把一些质量管理落实到工作的细节之中,这就需要对一线具体施工的人员进行相关管理是知识和普及教育。举办培训班等一些活动让质量管理理念植根在你一线施工人员之中,这就让具体的施工能够保证施工质量。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的质量不但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工程的适用性,甚至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适时规范市场管理,健全建筑工程的质量体系,不断增强企业的质量意识,对建筑质量进行有效监督控制和管理,这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徐峰.国外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J].建筑施工,2011,,05).

[2]刘涛,落云彬,郝瑞苹,等.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与施工规范对照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毕洪印.建筑工程施工质量优化管理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8).

[4]邬伟彬.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建材与装饰,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