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范文第1篇

一、初中历史老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现状

我们都知道历史课程在时间上比较长久,在空间上来说内容比较丰富,与此同时,历史课程的主要内容不仅仅包含那些刻骨铭心的历史事件或者历史故事,也有那些比较有趣味的风俗习惯或者地方风情。历史课程拥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或者特色,从而使得大部分初中学生对历史课程比较有兴趣,这样就使得他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比较认真地听讲历史老师讲述历史事件或者相关的历史人物。学生能够对历史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或者学习热情是非常好的一个学习动力。然而,假如学生仅仅将历史课程当做一门娱乐课、一门休闲课,而不能够领会到该课程的灵魂或者重点内容,就不能够提高学生整体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或者水平,与此同时也就不能够达到历史课程开展的目的。

经过相关工作人员的调查以及研究,发现现在我国国内的部分初中学校对于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存在以下几个问题或者漏洞。

历史教师以及学生不能够正视历史课程的重要程度。在以前的升级考试过程中,有些地区并没有将历史课程作为其考核内容之一,这样就可能使得有些教师或者学生觉得历史课程不是特别重要,从而使得部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对历史课程不够重视,具体表现为部分学校对于历史课程的时间安排严重不足,不仅如此,他们经常将历史课程安排在下午的时间,这样就很容易使得学生走神或者犯困。

由于学校以及相关的任课教师对历史课不够重视或者关注,所以学生就会放松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或者研究,有些学生在历史课讲述过程中做其它作业,也有的学生对历史老师讲述的相关知识,只是作为一种消遣对待。

二、部分学校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不关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尽管我国教育教学情况已经有所改善,同时也开始实行素质教育,但是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以及学校管理人员的部分教育教学观念还没有转变,所以,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学生的考核方式,或者对教师的考查方法,甚至对学校的考评,都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点内容。

这样的考核方式就可能使得历史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中,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甚至有些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取得比较好的历史成绩,从而让学生对于某些历史知识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掌握。如此可能会使学生获得比较好的学习成绩,但是根本不可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也不能够培养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思维方式,更不用说培养或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或者创新思维方式。

三、提升历史教学质量的措施

要想从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就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教学质量。要想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那么就需要相应的历史教师迅速转换教育教学观念,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1.历史教师需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提升历史课程的趣味性

在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如果教师能够准确地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积极主动性,那么就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的改革或者新型教学观念的转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采用积极的方式进行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提高历史教师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比如,在讲述某个历史事件的时候,需要添加一些有趣味的东西,让学生在这堂课的学习能够产生比较浓厚的兴趣或者热情,这样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或者教学质量。

2.教师需要时刻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与时俱进

由于历史课程的教育教学目标以及社会中对于人才的要求在不断发生改变,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所改变,只有这样才可能使得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以及工作过程中,不被市场所淘汰。与此同时需要历史教师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历史知识的教育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对于不同的历史知识采用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或者对于不同能力水平的同学,需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

例如,对于历史课本中难度比较大的历史知识,可要求学习能力比较差的学生了解或者知道该内容即可,然而对于那些学生能力比较强或者对于历史比较感兴趣的学生来说,可以让其进行掌握。

3.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或者提升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或者探究能力

大部分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利用比较通俗的语言就是教师教授学生相关的知识,不如教师教会学生相应的学习方法,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相关历史知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与此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人才。教师在进行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加入到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与此同时也需要教师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教师让学生对某些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或者分析,这样才可能逐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以及主动的探究能力。

总之,要想彻底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就要在教学中进行大胆地尝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历史教学,掌握到历史文化的精髓。

参考文献:

1.路喜亮.试谈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方法[J].学周刊B版,2010(05):45-57.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德育教育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值得不断探究和完善的问题。本人从教二十多年,始终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情况,就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历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许多学生和家长更加注重学习成绩,对思想品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现在的家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在家中更是娇生惯养。多方面的原因使得许多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任何事情都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不肯吃苦,不尊敬师长,打架、斗殴现象时有发生,没有社会责任感。由此可见,现代教育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在对青少年的德育教学方面还比较薄弱。对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应该放到重要的日程上来。历史教师应该以历史教学为突破口,运用好历史教材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工作。通过历史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从中受到感化,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继承我国传统的优良美德,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现状

在中考的压力之下,许多教师、家长和学生所看重的仍然是分数,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还是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考试成绩,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这样不仅使历史教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和社会的发展。

1.在历史教学中,仍然是注重学生的历史成绩,没有意识到德育教育的作用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对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历史知识,还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分数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具有主要地位。一切教学为了考试服务。只要学生成绩好,其它方面不会受到任何影响。教师在教学时,只是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让学生对历史知识点进行机械记忆,以取得好成绩。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德育教育被忽视,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也有着制约作用。

2.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标准仍然是成绩

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优秀的学生,成绩不好的学生就是差学生。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其它方面优秀的品质,学生得不到正确的评价,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这和现代教育所提倡的教学观点是相违背的。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教育也被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之上。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好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教师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德育教学内容

历史学习包括丰富的内容,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教师在课前要深入研究历史教材,从中挖掘出对学生品质有教育意义的材料,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古代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形成“ 以德治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思想。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让学生形成民族荣辱感。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还可以穿插一些历史小故事、介绍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司马迁狱中忍辱负重,坚韧顽强,谱下历史巨作《史记》;张骞不惧路途的遥远与劳累,勇于开拓,出使西域;李时珍用毕生的经历,尝遍百草,终于完成《本草纲目》等等。增强民族意识和国家观念,激发爱国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2.树立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深化思想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着众多的杰出人物,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的选择正面的人物,对其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介绍与点评,指出积极学习榜样的哪些方面。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呼吁“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等等,都是当代青少年学习的榜样。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联系现实生活,历史人物的榜样作用,会对自己的生活有哪些影响,自己又能从中学到什么?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教育应该是综合教育。在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同时,德育教育也不容忽视。初中历史教师要发挥出学科教学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质。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合格人才。

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认真研读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当中所蕴含的德育思想,找准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进程。

参考文献:

[1]朱汉国.初中历史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朱汉国.中学历史教师教学用书,2007年.

[3]沈宏.浅谈中学历史教学[J] .吉林教育.2010年.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观念;实施措施

一、改变教育教学观念

老师统领整个课堂的教学模式应该被摒弃,现在的教育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是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点,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思想意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学生表现才能的载体,张扬个性的平台。所以,老师要从实际出发,改变过去唯我独尊的家长式管理模式,要把自己作为学生学习的对象和楷模,构建学生学习的载体,构建温暖融洽的学习环境,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欣赏学生,为学生学习提供正确的指引。老师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充分表现自我,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张扬个性,突破自我。

二、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要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就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充分把握,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参与。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充分表现他们的才能。当然这还需要老师对不同的班级,学生的家庭状况、学习状况、思想状况、兴趣爱好等方面都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以便在以后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把握分寸,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目的。

三、精心安排学习过程

根据前面的研究,教师所有教学活动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所以,在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要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更好地服务学生,以学生为本并把这个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各个环节。

1.把“教导”转化为“引导”,让学生把握课堂学习的主动权。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的教也要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过去的教师讲解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学生缺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要让学生自主地研究和探索课本中的内容,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讲解“冷战中的对峙”的时候,我就让学生在课前整体阅读课文,并且提出有关问题:(1)“冷战”的含义;(2)“冷战”的主要过程;(3)“冷战”的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自己进行研究和讨论,更有利于处理问题,在确定学生成果之后,老师又说:“认真想一想,本文还有什么内容需要处理吗?如果有,是什么问题?不一会儿,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便提出:(1)“冷战”的背景还不知道;(2)进行“冷战”的原因?(3)“冷战”开始的标志和形成的标志没找到;(4)“冷战”的性质……通过对上面问题的研究,“冷战”的有关知识就能很好地处理。所以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研究历史知识,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2.建立坡度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不同,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老师所设计的问题,不但要有坡度,还要展现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乐趣。

3.全员参加,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活动权。在前面的研究中,有效地提升教学水平,要面对所有学生,让学生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教师应该积极关注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鼓励这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即使很小的成功也要进行鼓励和支持,更好地增强学生的信心,让学生融入集体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其别强调了“创新”的作用。一切的创新都是依赖于那些具有创造力和具备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如何培养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其关键便在于贯彻实施创新教育。那么,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的看法和认识。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直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渐渐养成了一种被动地接受老师主动传授知识的不良习惯。在他们看来,教科书上面写的内容和教师课堂上讲的话就是完全正确和绝对权威的,结果和结论就是他们所学知识的全部内容。因而,在课堂上本该是教师和学生的互动,现在的课堂即已经演变成了教师一人的独角戏,学生在讲台下总是沉默不语、毫无生气也毫无学习的兴趣。这就导致学生的思路变得愈来愈窄,而对书上讲的一切知识内容都想当然,甚至连质疑的意识都变得淡薄了,于是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也在无形之中被约束了。

虽然有些学生在历史考试中能够拿到很好的成绩,但是事实上学生只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没有真正地学到和掌握历史知识,单纯靠死记硬背的内容,考完试便转瞬即忘。对此,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探究过程的行动者,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充分利用学生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好奇心,逐步引导其将好奇心转化为学习的兴趣,即将“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将“苦学”变为“乐学”,从而真正做到自觉、自愿地投入到历史的学习中来。

二、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个人自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造性活动当中的一种主体意识。心理学的研究证明,人们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其智力可以得到最大效果的发挥。因而,在历史课堂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定要保持平等的身份,大家和谐相处、真诚以待,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只有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教”与“学”才能进入创造性与积极性充足的最佳状态。

实行民主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自然而然就会对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于是学习氛围就会变得轻松愉悦。历史课本上的知识大多都是陈述性的知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没有创造让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没能让他们通过表现自我来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那么,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就会变得毫无激情,在他们看来,上课就成为了一种痛苦的煎熬。因而,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采用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来唤起学生对创新的热情,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以及创造潜能,使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发展,变得更加自信自尊,不断进步,不断超越自我,成为适应时展要求与敢于创新、勇于开拓的合格人才。

三、拓宽历史知识的外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每一个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与独特的特长,他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宏大的世界。教师的任务便是让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与特长,以达到增强自信、弥补不足的目的。素质教育的实质是教师要利用一切外部条件,让学生主动地将优秀的文明成果转化为自身的品质与能力,并且充分发挥和提高身心的潜能。

拓宽历史知识的外延,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一种创造性活动都具备了“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这一过程。其中,在明朗阶段,创造的主体突然间因为受到特定的情境下某一个特定的启发所唤醒,于是创造性的新意识就猛然出现了,而且之前的困惑也在瞬间顿时化解。在明朗阶段,常常会有很多的灵感被触发,使人突然受到启发。总而言之,人贵在创新,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教师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就得具备创造性的教育思想和创造性的人格,还要充分地把握住学生创造心理的需要和心理的压力,构建有利于创新学习的优质环境,并且善于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最新的科研成果。只有创新型的历史教师,只有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视为己任,才能推进学生创新意识潜能的开发,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型意识的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教育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人文教育;意义;方法

素质教育下的初中历史课堂,要有意识地摒弃传统教学中简单知识灌输式教学模式,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人文教育对学生健全发展的重要性,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有意识地渗透人文教育,以确保学生在高效的历史课堂中获得全面的发展。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有效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进行论述。

一、何谓人文教育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养的教育。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人文精神在教育中的渗透和体现。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就是要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内容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加深学生对历史课程内容理解的同时,也为高质量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意义

1.有助于课改基本理念的贯彻落实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历史课程教学的目标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知识技能的灌输,更多地在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综合而全面的发展。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是有效落实课改基本理念的重要方面,也是展现课程内涵的关键。在历史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教材的价值,要有效地将人文教育思想渗透到课堂活动之中,以确保历史课程理念落到实处。

2.有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全面发展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简单的知识掌握和应用已经不能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也不利于学生社会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历史教学中有效渗透人文教育思想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还能引导学生去感悟和体会历史教材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3.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与发展

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一直关注的是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以及学生考试的分数,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知识型”人才,甚至可以说是只会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完成试卷,严重不利于学生能力水平的提高以及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而素质教育下,我们要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人文特点,要培养出全面的人才来确保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也为历史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三、如何有效地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历史课堂

1.更新观念,有效渗透人文教育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教师从观念和思想上认识到人文教育的重要性,才能从行动上去将人文教育与历史课堂结合在一起,才能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那么,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呢?首先,明确历史教学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意义,也就是我们上文所阐述的内容,这样才能确保人文教育落到实处。其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也就是说,我们要改变应试教育下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改变以往单一的知识灌输,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来展现历史课程的魅力。总之,作为新时期的历史教师,我们要更新历史教育教学的观念,要有效地渗透人文教育。

2.多样方法,有效渗透人文教育

(1)在自主搜集资料中渗透人文教育

自主搜集资料是有效贯彻落实课改下所提出的“以生为本”理念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活动形式。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了解所学内容的过程中,有效地渗透人文教育,以确保高效历史课堂顺利实现。

例如,在教学《贞观之治》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了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唐太宗和武则天有正确的评价,更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本节课的预习环节,我引导学生自主结合网络资料、教材资料、文献资料等搜集相关的故事和内容,比如,唐太宗的一些小故事,了解玄武门的过程和结果等等,这样自主搜集资料的过程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而且能让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中学会用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

(2)在小组讨论问题中渗透人文教育

小组讨论活动的开展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生为单位进行独立思考、互相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有助于人文素养的渗透,对学生健全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改革开放》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改革开放的重要性,通过了解自己身边的变化,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好处。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几个问题进行互相交流、讨论:①改革开放的实施是走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吗?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身边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③改革开放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结合教材内容,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本节知识的印象,还能让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改革开放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

(3)在对比学习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对比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动性的重要方法,也是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方法,更是让学生在对比中去理解文本中心思想的重要方法。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找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相同点的知识点放在一起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例如,在教学《侵略与反抗》这一章节时,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真理,更为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在本章节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将“、第二次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教学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割让的土地、赔款的数额、开放的港口等方面进行对比学习、分析,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对比中加深印象,感受清王朝的腐败,以及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在形象视频展示中渗透人文教育

众所周知,历史承载的都是已经发生过的内容,对于现在的90后、00后来说都比较陌生,如果单纯的知识灌输仅会让学生感觉课堂越来越枯燥,严重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更不利于人文教育的顺利实现。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形象化的视频展示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确保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人文素养得到大幅度培养。

例如,在教学《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授课的时候,我借助多媒体视频向学生播放了“香港”“澳门”回归时人们激动的画面,并播放了歌曲《七子之歌》,目的就是在直观的视频展示中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民族自豪感,进而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大幅度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无定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不仅能够确保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而且对学生健全的发展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渗透课改基本理念,以真正实现历史教学与人文教育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