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特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特色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特色范文第1篇

【关键词】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传承与发展;应用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其景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景观的营造。寺庙园林主要是指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庙内部庭院和地段的园林化环境,也可泛指那些为和意识崇拜服务的建筑群所附设的园林。

一、研究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意义

寺庙植物一般特指种植在寺庙庭院及其周围的园林植物,它是寺庙这种特殊环境中所有园林植物的总称,有时也泛指寺庙里所有的天然或人工栽培的园林植物。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建设是一个独特的设计内容,植物景观在寺庙园林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个寺庙的植物景观承载了众多的文化内涵,具有自己的文化和地域特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标志。同时,植物景观是寺庙及园林景观的重要载体,更是寺庙园林景观的主体。所以,通过对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调查研究,了解寺庙植物与宗教意境文化、地方文化的关系,深入分析宗教意境文化、地方文化对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建设的影响。

通过研究寺庙植物景观,一方面是学习和总结园林的基础性文化;另一方面,寺庙园林植物景观营造的理念和方法对于宗教园林植物景观发展和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营造都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中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中宗教意境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高度浓缩的结果,其中积淀着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因此,意境并不是一个纯美学范畴,也是一个内蕴十分丰富的文化范畴。意境始终贯穿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意境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中国的寺庙园林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很多古代诗词及民众习俗中都留下了赋予植物人格化的优美篇章。从欣赏植物形态美到意境美是欣赏水平的升华,不但含意深邃,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总结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意境的营造理念,将意境文化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的营造中,促进园林景观的感官体验。

2、寺庙园林植物景观配置中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由于寺庙分布地域的干差万别,在寺庙园林中所用的植物也必然受到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的制约而有差异。各地的文化背景不同,造就了各地独特的园林植物地域特色,在植物的配置上也营造出不同意境的寺庙景观。在进行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配置时,应注意“适地适树”,了解植物的生态习性与宗教寓意,因地制宜。不能盲目追求视觉效果而滥用植物,造成植物资源的损失和浪费;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可优先考虑适合当地环境的乡土树种。同时,充分挖掘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价值,丰富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中的文化内涵。

三、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文化理论对现代园林造景应用分析

1、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中宗教意境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辽宁地区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中常用的植物种类有:如:银杏、云杉、华山松、刺槐、梓树等。如某个寺庙庭院的土壤偏碱性,则可以考虑选择白腊、栾树等耐碱性的树种。 寺庙园林中利用各种蕴含着宗教历史文化内涵的植物,赋予植物人格化特性,从欣赏植物景观形态美上升到意境美,体现出寺庙园林景观的宗教文化特征。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宗教意境可通过以下三方面来表现:一是通过植物的时序季相变化;二是通过植物的空间组织;三是通过植物所蕴涵的诗画文学内涵。

(1)通过植物的时序季相变化体现宗教意境。在很大程度上,宗教园林的时空序列是由植物来表现的,植物“春则花柳争妍,夏则荷榴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寺庙环境随着植物的四季景色变化更换新装,展现出不同的园林意境。春天苍翠的松柏与洁白的玉兰相互对照,相得益彰,引人净心入定;盛夏的荷花,以其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为佛家所推崇,大量地种植于寺庙池塘之中,且被奉为圣物雕为莲花座等;秋天,寺庙到处可见的银杏,秋叶金黄,犹如古木披着袈裟,天人合一,在这片红黄色谱中修行,更能参证“有色皆空”的真谛;寒冬萧瑟,梅花枝俏。“便从雪去还传信,才是春未即幻身”,佛教精神在洁白幽清的梅花上得以体现。因此,在进行寺庙园林意境营造时,我们要善于发掘与应用,借助植物的季相变化来表现寺庙园林意境。

(2)通过植物的空间组织营造宗教意境。寺庙园林的空间就如同宗教所追求的思想境界一样,似实而虚,若即若离;格局是虚实结合、模糊而流动的。在寺庙园林中,植物可以起到模糊空间边界的作用,从而给人以高深莫测的感觉。寺庙园林在运用植物组织空间时,主要使用了障景、框景、借景、敞景等表现手法。障景体现了一种含蓄美和隐藏美,通过植物或建筑物做出适当的遮隐,使寺庙园林起到欲扬先抑或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

(3)通过植物的诗画文学内涵表现宗教意境。在古代,文人为了找寻创作灵感,往往需要清净、优雅的环境,而寺庙园林便是文人绝佳的避世之地。他们在此吟诗赏景,寺庙园林中的植物景观给他们的创作带来了无限灵感,产生了许多描写寺庙园林的诗词。佛教传人中国后,禅诗应运而生,僧人、诗人和画家对禅意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他们写绘出了许多优秀的禅诗画卷,成为古代诗歌园地中又一畦奇葩。山水画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造园艺术,也丰富了植物配置的艺术。王维《山水诀》中有:“乔山耸直虬曲者一株二株”的论述。认为在山间植树是最佳的选择;白居易的《僧院花》中:“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描述了植物的宗教象征寓意。因此,在寺庙园林的意境营造中,可以有意识地根据一些诗画所描绘的景观未选择植物,通过艺术的植物配置手法体现出诗画中的禅境。

2、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中地方文化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我国寺庙数量众多,分布广泛,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表现也会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不同地方的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文化差异。寺庙园林中植物景观的地方文化特色可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表现:一方面是与植物习性相结合;另一方面是与当地民俗相结合。

一方面是与植物习性相结合。在选择植物时,一般以植物的生态习性为基础,多选择乡土树种。如辽宁地区常常种植杨树、柳树、榆树、槐树等植物为代表。

另一方面是与当地民俗相结合。当地群众的生活习俗,是影响植物景观地方特色的重要因素。一是结合民间习俗、传统节日,进行植物景观的特殊游赏与配置,如春节赏梅、三月踏青、重阳节赏菊等;二是结合人们的看法,由于人们看法的不同,植物的选择也会受到主观层面的影响。如紫色在古代被认为是富贵吉祥的颜色,因此紫色的植物常被栽植于私家园林中。

结束语

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中的文化理论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传承力,因而我们应当在适当的条件下充分挖掘寺庙园林植物景观中的宗教意境文化、地方文化,文化元素的使用将给人们带来不同的空间体验与心理认知。同时,将文化元素渗入到景观设计中,丰富了设计的文化内涵,对景观设计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特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园林建设,景观特色

 

园林植物是园林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丰富多彩的植物材料为营造园林景观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园林植物在园林建设中的运用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利用植物构成各种空间类型,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点,利用植物烘托建筑、雕塑,或与之共同构成景观,利用园林植物进行意境的创作,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特色。

1利用植物构成各种空间类型

植物本身是一个三维实体,是园林景观营造成中组成空间结构的主要成分。枝繁叶茂的高大乔木可视为单体建筑,各种藤本植物爬满棚架及屋顶,绿篱整形修剪后颇似墙体,平坦整齐的草坪铺展于水平地面,因此植物也像其它建筑、山水一样,具有构成空间、分隔空间、引起空间变化的功能。

2利用园林植物表现时序景观

园林植物是一个“活”的景观,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春有繁花,夏有绿荫,秋有硕果,冬有虬枝。这种盛衰荣枯的生命节律,为我们创造园林四时演变的时序景观提供了条件。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在不同时期产生某种特有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体会时令的变化。

3利用园林植物创造观赏景点

园林植物作为营造园林景观的主要材料,本身具有独特的姿态、色彩,风韵之美。不同的园林植物形态各异,变化万千,既可孤植以展示个体之美,又能按照一定的构图方式配置,表现植物的群体美,还可根据各自生态习性,合理安排,巧妙搭配,营造出乔、灌、草结合的群落景观。论文格式,景观特色。

就拿乔木来说,银杏、毛白杨树干通直,气势轩昂,油松曲虬苍劲,铅笔柏则亭亭玉立,这些树木孤立栽培,即可构成园林主景。而秋季变色叶树种如枫香、银杏、重阳木等大片种植可形成“霜叶红于二月花”的景观。许多观果树种如海棠、山楂、石榴等的累累硕果呈现一派丰收的景象。论文格式,景观特色。

色彩缤纷草本花卉更是创造观赏景观的好材料,由于花卉种类繁多,色彩丰富,株体矮小,园林应用十分普遍,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既可露地栽植,又能盆栽摆放组成花坛、花带,或采用各种形式的种植钵,点缀城市环境,创造赏心悦耳的自然景观,烘托喜庆气氛,装点人们的生活。

4利用植物烘托建筑、雕塑,或与之共同构成景观

植物的枝叶呈现柔和的曲线,不同植物的质地,色彩在视觉感受上有着不同差别,园林中经常用柔质的植物材料来软化生硬的几何式建筑形体,如基础栽植、墙角种植、墙壁绿化等形式。一般体型较大、立面庄严、视线开阔的建筑物附近,要选干高枝粗、树冠开展的树种;在玲珑精致的建筑物四周,要选栽一些枝态轻盈、叶小而致密的树种。论文格式,景观特色。论文格式,景观特色。现代园林中的雕塑、喷泉、建筑小品等也常用植物材料做装饰,或用绿篱作背景,通过色彩的对比和空间的围合来加强人们对景点的印象,产生烘托效果。园林植物与山石相配,能表现出地势起伏、野趣横生的自然韵味,与水体相配则能形成倒影或遮蔽水源,造成深远的感觉。

6利用园林植物形成地域景观特色

由于植物生态习性的不同及各地气候条件的差异,致使植物的分布呈现地域性。论文格式,景观特色。不同地域环境又造就了不同的植物景观,如热带雨林及阔叶常绿林相植物景观、暖温带针阔叶混交林相景观等。论文格式,景观特色。

根据环境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生长的植物种类,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景观。各地在漫长的植物栽培和应用观赏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并与当地的文化融为一体,甚至有些植物材料逐渐演化为一个国家或地区象征。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植物材料营造植物景观对弘扬地方文化,陶冶人们的情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学山李雄曹礼昆.园林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卢仁,金承藻.园林建筑设计.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3]王晓俊.风景园林设计.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4]宗白华等.中国园林艺术概观.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6](美)约翰·〔〕.西蒙兹著,俞孔坚等译.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第三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尚郭,生态环境与景观.天津大学学报增刊,1999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特色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传统园林 植物造景 技艺特征

1、引言

在世界园林景观体系中,中国传统园林独树一帜,其独特的符号不单单是建筑,植物造景也极赋代表性。北方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三大体系,三者相互渗透又各有千秋植物造景在江南私家园林中的体现最具研究意义对皇家园林、寺庙园林以及英国自然风景园和现代园林的植物景观营造都有深远影响[1]。

2、植物造景的涵义

植物造景(Scenery with Landscape Plants)指在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以其生物学、生态学以及园林学的特性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法则,在不同条件下,与其它园林要素有机组合,创建而形成的既符合生物科学又符合审美要求,生态与实用功能兼备的绿色空间[2]。

它是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会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但目的都是以植物的形、色之美来描绘家园的蓝图。

园林植物造景,不仅可以改善生活环境,为人们提供休息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还为人们创造游览、观赏的艺术空间。它给人以现实生活美的享受,是自然风景的再现和空间艺术的展示。园林植物除有净化空气、降低噪音、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环境、气候和防风、庇荫的基本功能外,在园林空间艺术表现中还具有明显的景观特色。

3、我国传统园林植物造景技艺特征

3.1自然空间处理法

自然空间处理法主要有主景、衬景、障景、隔景、框景、借景等,借助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园林空间层次,丰富空间景观特色,使植物景观更富于内涵。

(1)主景、衬景。主景是重点,是核心,是空间构图中心,能够体现园林的功能与主题,富有艺术上的感染力,是欣赏者视线集中的焦点。衬景对主景起衬托作用,二者相得益彰又在布置上有所不同。如苏州园林狮子林中的问梅阁前确定以梅花为主景,为了突出主景,选择了数量较多且姿态优美的梅花,并将之放在视线的焦点处加以表现,同时为突出梅花“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性格,选择了象紫薇、海棠这些在外形、数量、位置、花期、内在特性稍有区别的植物衬托梅花,从而使问梅阁的主景更加鲜明、突出。古典园林中以植物为主景的景点大多采用这种手法营造而成。

(2)隔景、障景。是通过植物将园中一些非观赏重点,部分或大部分挡住,使观赏重点突出。有时隔、障合宜也具有衬托作用,使重点更为突出。用作隔、障的植物与被挡对象间的距离,影响着遮、挡的效果,两者之间的距离大,则遮、挡范围宽,欠严密;反之则遮、挡范围狭,较严密。

(3)借景。借景有多种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的原则:“极目所至,俗则屏之,佳则收之”。因其可以增加园内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深度,形成空间的虚实、疏密、明暗的变化对比;沟通内外空间;丰富空间内容和意境,增强空间气氛和情趣,因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广泛。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便是借植物之景的佳作。白居易构建草堂时,以草堂为视点近借护崖的千余竿修竹、直插云霄的古松老杉、缀织攀绕的女萝和茑萝、自然野趣的花卉,远借春花烂漫的锦秀谷,从而使他的“庐山草堂”成为中国古代自然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3.2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指借用植物等媒介材料来表达一定情感和趣味的景观营造方式,通过它可以引导游赏者凭借植物景观的视觉感受进一步调动起形象思维,去想像、体验意境空间。如:传统的松、竹、梅傲霜迎雪,屹然挺立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喻为“四君子”;皇家园林中常用玉兰、海棠、迎春、牡丹、芍药、桂花象征“玉堂春富贵”;承德避暑山庄以松柏为基调,骨干树种寓意皇权万古长青;荷花代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竹子有“虚心、挺拔、积极进取”之意。

3.3园林题咏手法

即运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等内容的提示来揭示植物景观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些手法可称为“点景”,在艺术上起到画龙点睛、点石成金、锦上添花之作用。匾额、楹联、诗文、碑刻借助语言的表达功能能够让欣赏者从眼前的物象,通过形象思维,展开自由想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产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弦外之音”的境界即意境。古典园林特别是私家园林,可以说主要是用这种手法来达到造园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理解,并借此而获得精神上的一种超脱与自由境界的目的。

3.4借助光、影、色、香及声营造植物景观

光与影是可以使园林植物景观富于层次、富于深度的2个重要因素,例如泰山之麓有一座名为“普照寺”的园林寺庙,寺内有1株古老、高大的松树,最美的景观是当月亮升起来时,月光被枝叶分割成无数的光束洒在地面上。有人在此竖立了一块山石,上面镌刻2个汉字“筛月”。多么富于诗意,这就是光的艺术。

色彩是丰富园林植物景观艺术的精粹。色彩可以引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利用植物色彩渲染空间气氛,烘托主题,可给人一种或淡雅幽静、清馨和谐,或富丽堂皇、宏伟壮观之感,极大地丰富意境空间。承德避暑山庄中的“金莲映日”一景,大殿前植金莲万枝,枝叶高挺,花朵硕大,阳光漫洒,似黄金布地。

声响也是园林中激发诗情的重要媒介。如《园冶》中“鹤声送来枕上”,“夜雨芭蕉,似鲛人之泣泪”,杭州西湖的“柳浪闻莺”,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

香气能诱发人们的精神,使人振奋,产生,因而香气亦是激发诗情的媒介,形成意境的因素。如拙政园“远香堂”,南临荷池,每当夏日,荷风扑面,清香满堂,可以体会到周敦颐《爱莲说》中“远香益清”的意境。

4、结语

随着园林的经济、文化、时代背景的改变,现代园林的形式、内容等都有了深刻的发展变化。现代园林设计中除了考虑人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变化,还应继续深入研究传统园林中优秀的思想与造景手法,吸取其中精华,融入现代新材料、新工艺,以创造出符合时代需要,富有特色的现代园林作品。

参考文献: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特色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 教学改革 课程

专业教育具有其独特性、实用性、研究性及时代性。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方法也应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这便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其方法与手段也要随之不断的调整与更新及改革,以便促进不同时期的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与时代接轨,满足社会的需求。

而园林专业的教学特色,除了具备上述专业教育的统一特点外,更多的则体现在其与多个学科的相互联系和渗透中。由于园林与建筑、规划、生态游憩、环境保护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有相互嵌入和补充的版块,随着整个园林学科的发展,知识结构体系也在不断的扩展。要实现教学内容如此规模的扩展,就必须按照园林专业的现代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框架设置课程。

一、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内容和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是风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程,此课程是以园林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等课程为基础的专业课程,也是风景园林设计等后续课程的重要依据。[1]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种植设计的基本原则及布局、技法,绘制空间合理、景观合宜的各类植物种植类型。学生可通过植物造景设计的各种表现技法,灵活运用不同种类植物进行造景设计的培养。

园林植物造景的课程由包含理论及设计两方面。包括园林植物造景的类型特点、表现技法、美学特性、生态学原理、植物造景的原则方式,以及植物造景程序;设计部分则是通过案例解析及实作联系,逐渐掌握在已完成的地形、道路、山水、建筑等园林要素的绿地种植设计。

由于园林植物造景是一门设计学和植物学交叉结合的学科课程,因此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设计表现能力和艺术审美情操,同时具有扎实的植物学科基础,即:能熟识各类树木、花卉的品种及其生态习性、观赏特性等。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

大部分的学生,在接触本课程前,对园林树木、园林花卉仅停留在常见植物的表层认知上,对各类植物的生态特点、生物学特性、观赏特性均不了解,对怎么去运用和搭配组合植物没有形成知识框架和思维模式,仅仅通过自身的审美来确定“好看”或者是“不好看”。由于对植物了解的不透彻,往往也会忽略一些重要的信息和设计参考要素。例如:很多学生在对植物设计的应用中,局限于园林植物的花、果、叶的视觉观赏效果,而忽略了植物的芳香、质感、姿态等特性,而这些特性通常是营造一个景观优美的生态植物群落所必不可少的信息。

(二)设计水平较低

首先是学生的设计表现手法、表达能力欠佳。学生绘制设计图时,内容表达不够规范、图样效果缺乏表现力。其次,所选园林植物种类单调,仅限几种常见品种。对于树种选择,没有统筹考虑,过于随意,没能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

(三)相关专业知识不够全面

学生对于查阅相关专业书籍资料,扩展园林植物知识,缺少能动积极性。因此,在对植物景观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理解不够深入,故而造成植物运用不当,设计说明文本编写不够详实、生动。

三、教学改革的初探

(一)丰富学生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知识

包括园林规划设计和园林植物的理论知识。在园林绿化景观中,植物是极其重要的设计要素,是使园林环境充满生机和美感的关键。因此,首先应提高学生对植物的认知水平,包括对中外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点,现代园林植物景观的了解;通过对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态习性的了解,充分掌握如何恰到好处地利用和园林植物的姿态、体重、质感等特性来营造丰富的视觉景观,同时让观赏者也充分通过嗅觉、味觉、触觉、听觉等其它感官,来享受植物的芳香、质感等特性,给我们生活增添的美。其次,需要通过加强植物配置方式,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的学习,并且与园林规划设计的造景手法紧密结合,来体现植物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突出植物种植与人工硬质景观之间的关系,以及反映人们在欣赏时产生的意境美。这就要求学生将借景、框景、引景、漏景等造景手法同植物的孤植、对植、丛植、列植、群植等配置方式充分利用结合起来,从而营造出丰富的园林植物景观。

(二)欣赏借鉴优秀的植物景观设计案例

园林植物造景作为一门设计类课程,要求学生更多地是要具有丰富多样的设计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将理论的讲解、设计作业的练习、植物造景案例的引入有序地交叉结合起来,使学生的专业学习能与社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通过自然与种植设计、社会生活与种植设计—游憩空间、视觉景观与种植设计、审美意境与种植设计这四个主题内容,分别融入介绍先进的设计理念和一个或几个独特而又具有代表性的设计作品,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2]。

(三)加强学生实作练习及实践性教学

首先是通过分组设计方案、演示方案等练习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个人设计理念的表达能力。其次,在教学中适当安排学生外出参观实习。通过对一些优秀园林作品的参观及到施工现场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植物配置的认识。对于植物的观赏特性和规格大小,有更直接的感性认识,从而可以提高学生植物造景设计立面图、效果图以及种植施工图的绘制能力。

四、结论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设计类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将不同类型园林植物灵活配置,将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景观要素合理搭配,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是我们专业教师需要不断努力,为之不断探索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美仙,董丽,尹豪.“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中国林业教育》.2011年02期

[2]申亚梅,等.《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南京林业大学园林规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七卷增刊2007年12月:120-122

古典园林植物景观特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发展

Abstract: landscape plant, not only can improve the living environment, to provide for the people rest and recreation activities, but also for people to create a tour, ornamental art space. It gives people the enjoyment of life, is to reproduce the natural landscape and space art show.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landscape plant art concept and development, our plant landscape, plant landscape status of independent landscape and form of expression and the artistic conception creation of plant landscape is the representation.

Key words: landscape plant ar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TU98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一、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概念和发展

1.1 园林植物造景艺术涵义园林植物造景,就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形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园林植物景观。

1.2 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造景的发展 我国的古典园林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就已有造园活动见于文献记载。古典园林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造园艺术,到宋代就已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清代中叶以后,更是中国园林史上集大成的终结阶段,现存的古典园林基本上都是这个时期的作品。纵观园林发展的历史,任何一个时代的园林,其目的都是为人服务的,而其形式与风格正是取决于这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取向及经济技术水平。秦汉期间,随着封建社会的出现及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农业的发展,园林植物的种与品种都很繁多,引种驯化活动也十分频繁,此时人们对植物是综合利用:观赏、食用及提供生产资料等。值得注意的是, 在2000 多年前的秦代,我国就有了街道绿化。

1.2.1魏晋南北朝时期园林植物造景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自然山水园林的出现,人们对植物在园林中的造景也愈加讲究。《洛阳伽兰记》中记载:“当时四海晏请,八荒率职......于是帝族王侯、外戚公主,擅山海之富、居川林之饶,争修园宅,互相竞夸,祟门丰室,洞房连户,飞馆生风、重楼起雾,高台芸榭,家家而筑,花林曲池,园园而有,莫不桃李夏绿,竹柏冬青”,“入其后园,见沟读赛产,石蹬碓尧,朱荷出池,绿萍浮水,飞梁跨阁,高树出云。”可见此时园林中树木很多,配置上已很讲究意境。西晋大官僚石祟的金谷园,园内树木繁茂,植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其他的种属则分别与不同的地貌相结合而突出其成景作用,如前庭配有沙棠,后园植有乌,柏木林中梨花点缀等。而且在这期间,随着佛教、道教盛行,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

1.2.2隋唐时期园林植物造景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兴盛时期,政治、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农业生产空前繁荣,同时也是园林的全盛时期。隋炀帝所筑西苑,方圆二百里,苑内十六院绕龙鳞渠而筑,庭院周围均植名花,渠上有桥,过桥百步,既是郁郁葱葱的杨柳与修竹。这里种植的植物,已作精心布局,使山水、建筑、花木交相辉映,景色如画。在唐明皇的宫苑中,植物配置合理,如沉香亭前植木芍药,庭院中植千叶桃花,后苑有花树,兴庆池畔有醒醉草,太液池中栽千叶白莲,太液池岸有竹数十丛;唐朝的长安城人口一百多万,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划最严谨的一座繁荣城市。政府对城市街道绿化十分重视,严禁任意侵占街道绿地。居住区的绿化由京兆尹(相当于市长)直接主持。居民分片包干种树,“诸街添补树......价折领于京兆府,乃限八月栽毕”。主要街道的行道树以槐树为主,间植榆、柳;皇城、宫城内则广种梧桐、桃树、李树和柳树。据此,可以设想长安城内城市绿化是十分出色的。

1.2.3宋元清初时期园林植物造景宋元清初时期为我国园林的成熟前期,造园时对花木的选择栽植,利用园林植物造景已形成其独特的风格:造园时十分注意利用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的植物,且注意一年四季的不同观赏效果,乔木以松、柏、杉、桧等为主,花果树以梅、李、桃、杏为主;花卉以牡丹、芍药、山茶、琼花、茉莉等为主,临水植柳,水面植荷渠,竹林密丛等植物配置,不仅起绿化作用,更多的是注意观赏和造园的艺术效果。纵观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史,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学会了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许多植物用于园林中创造植物景观,形成了我国特有的园林文化。众所周知,中国传统园林独树一帜,为世界造园史上的艺术瑰宝。

二、我国植物造景现状建国以来有很多以植物景观著称的公园,如早期的杭州花港观鱼公园,突出“花”和“鱼”的主题,全园面积18hm2,草坪就占了40%左右,尤其是雪松草坪区,以雪松与广玉兰树群组合为背景,构成空阔景面,气势豪迈;还有柳林草坪区与合欢草坪区,配植以四时花木。全园观赏植物共采用157个树种,以传统名花中牡丹、海棠、樱花为主调。另外,成都望江楼公园是我国最大的以竹景为主的公园。植物景观不仅能创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且还能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现在,由于环境恶化,人类愈来愈渴望回归大自然。我国的园林建设也以植物景观为主,建设生态园林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此外,近年来各地积极营建森林公园,相关部门也纷纷成立自然保护区、风景区。

三、植物造景的独立景观与表现形式

园林植物是经过长期人工选择的各具特色的观赏性植物,以它们优美的形态,绚丽的色彩,自然的声响,沁人的芳香在园林中可以独立构成丰富多彩的景观。主要有如下几种形式:

1、树丛,是按形式美的构图规律,既表现树木群体美,又烘托树木个体、美的丛状组合形式。在形态上有高低、远近的层次变化;色彩上有基调、主调与配调之分。群体的疏密错落布局形成明显的空间划属关系,随着观赏视点的变换和植物季相的演变,树丛的群体组合形态,色彩等景象表现也随之变化。我市体育公园的植物配置,较好地采用了这一植物造景的表现手法。

2、孤植树,是单形体的树木型态与色彩的景观表现形式。一般配植在开阔空间中或视线开朗的山崖坡顶处,往往是所在空间的主景和焦点。不同的空间形式和树种,具有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广西阳朔的"榕荫古渡"风景点,就是以挺立在田野中的一株占地亩余的大榕树而得名,这株榕树盘根错节、枝干舒展、冠如华盖、浓荫匝地,使人产生向心、依附的心理。黄山的迎客松生于陡壁,枝干苍劲优美,侧枝悬挑在文殊洞顶,如主人招手迎客,是中外知名的风景点。

3、树群,是以树木群体美为主的树丛群体的扩展形式。可采用纯林,更宜混交林。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自然式树木群落,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和疏密有致的林间层次,立体感强。在大型园林和风景区内可以与密林或防护林带结合构成风景林。树群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环境质量,又可获得雄伟壮观的植物景观。如昭山风景区在大片的马尾松林内混交檫木,林下有长蕊杜鹃、白继木等,初春时节,远望,林冠线上嫩绿的松针衬托着淡黄的檫木花,宛如一幅刚刚渲染过的水彩画;近观,林下火红的杜鹃、雪白的继木花,色彩斑斓令人倍感大自然的亲切。

4、花坛,是以草本花卉为主的众多植株的集合体。以艳丽的花卉群体色彩表现花坛的图案纹样或模拟造型,具有工艺美的表现特点。花坛作为主景时,大多都设在大门和建筑前广,场上,或主要道路叉广场中心,作配景时,常设于道路、广场两侧,以带状、花缘和花径形式表现。由于花坛的色彩艳丽、明快,表现形式多样,所以有较强的景观效果。如我市砂子岭;广场中心的圆形花坛,以几种有色植物组成几何图案,大块的色彩对比鲜明,形式活泼,使人赏心悦目。

四、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意境是中国文学与绘画艺术的重要美学特征,也贯穿于"诗情画意写入园林"的园林艺术表现中。中国文学和绘画艺术采用比拟、联想的手法将园林植物的生态特性赋予人格化。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作为情感的寄托。或寄情于景或因景而生情》例如:以松柏的苍劲挺拔、蟠虬古拙的形态,抗旱耐寒、常绿延年的生物特性比拟人的坚贞不屈、永葆青春的意志和体魄。正如郑板桥的七绝"咬定青山不放松,主根原在破岩中。千磨百击还坚韧,任凭东南西北风"数千年的审美意识成为中国的传统思想;松柏已成为正义、神圣、永垂不朽的象征。所以不论宫苑寺庙,还是烈士陵园、纪念堂馆等以松柏作为寄情寓意的主要表象。同样,以竹比喻人的高风亮节、偃而犹起的崇高品德;以荷花比喻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尚情操;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赞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种种寄情于植物之例不胜枚举。同时,园林植物季相变化的表现也会使人触景而生情,产生意境的联想。因此,园林植物造景是意境创作的表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