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景观园林案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园林景观 假山设计 平面结构 立面结构
通过设计假山的方式,可以使整个园林结构在为受众所欣赏的过程当中,体现更多元性、丰富性的视觉感受,实现整个园林景观设计价值的升华。因而,把握假山设计中的关键性问题,做好设计工作,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1 假山平面结构设计
在假山设计的过程当中,对假山进行平面结构设计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对一些形状不同的事物,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组合配置,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假山平面设计的目的在于,以二维空间为载体,突出假山的视觉效果,在点元素、线元素、以及面元素相互配合的过程当中,使欣赏受众能够感受到一种形式化与抽象化相结合的视觉特点,从而体现假山融于整个园林景观中的价值。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通过对地形、对植物、对周边水域及相关环境要素的应用,达到上述效果。以浙江省为例,在西塘西园中,就成功的通过平面结构设计的方式,应用假山元素,调动了整个园林景观的视觉感受,如下图所示(见图1)。具体而言,在假山平面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图1:西塘西园假山平面结构设计示意图
1.1 点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点作为平面结构设计的最核心元素之一,也是在实际工作中最容易被忽略的元素。这是因为:点元素仅具备存在的方位,但无法从大小、从方向、或者从形态上来进行判定,在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当中,假山就好比是这一整体的“点”所在。因此,假山设计需要为了突出园林景观的主题、以及丰富整个园林景观内容而服务。可以通过建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物件(例如拱桥、回廊等),置于假山之中,使受众的注意力能够被很好的吸引。这样做不但能够满足上述假山作为点元素的设计要求,同时也使得假山自成一景,趣味性、观赏性提高。
1.2 线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点元素在累积并移动的过程当中会形成相应的线元素。相对于点元素而言,线元素能够从长度、从方向、以及从具体的位置上来判定,其在假山设计的过程中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假山设计过程中,线元素主要具备以下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第一,是通道形式。简单来说,就是蕴藏在景观当中,可供欣赏受众行走的道路,其能够使整个假山的结构与轮廓被很好的凸显出来;第二,是边界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对假山层次高的体现。综合对线元素的合理应用,势必可以是整个假山景观的美感得到显著的提升。
1.3 面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线元素在进一步累积并移动的过程当中会形成相应的面元素。在园林景观进行假山设计的过程当中,为了能够确保景观的整体布局形式得到突出体现,面元素可以不具备厚度方面的特征,而仅应当体现在长度、以及宽度这两个方面。但,现实意义上来说,面元素往往有多重表达的方式,包括自由形状、几何形状、以及不规则形状等在内。结合实践工作经验来看,比较常见的往往是几何形状、以及自由形状。前者可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而后者则突出景观的随意性与洒脱性。
2 假山立面结构设计
从整个园林景观设计的角度上来说,平面设计还仅仅体现在对园林景观地形进行布置与安排的角度,更关键的往往还在于假山立面结构的设计,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由于在自然因素下所形成的山脉均受到了重力作用力的影响,因此在假山的设计中,同样需要体现重力的作用,确保其结构整体的稳定与平衡。以浙江省为例,在绍兴沈园中,就成功的通过立面结构设计的方式,应用假山元素,调动了整个园林景观的视觉感受,如下图所示(见图2)。具体而言,在假山立面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
图2:绍兴沈园假山立面结构设计示意图
2.1 线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在假山的立面结构设计中,线元素所指的主要是假山外形上分部的轮廓线。就好比假山景观当中,看上去相对较远的景象,主要就是通过对假山局部层次起伏趋势的应用而达成的。此种设计方案下往往体现的是假山与水面景观的完美融合。与此同时,还可将假山的主峰放在最前面,以低峰以及峡谷衬托主峰,使整个假山景观的轮廓线由低至高,再由高至低,带给受众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
2.2 面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在对假山进行立面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将假山景观所蕴含的平凹、以及虚实之感充分的表现出来。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立面结构设计中,对于建筑景观的表达并不一定需要采取传统意义上平直型的方式,还可以通过应用形态各异的石块,组成整体景观,彰显石块景观与建筑景观之间的对比性。与此同时,对于一部分相对于欣赏受众视觉距离较低的立面山体元素而言,常规意义上多采取上部凸出、中部凹下、以及下部平直的方式进行设计。反过来说,对于一部分相对于欣赏受众视觉距离较远的立面山体元素而言,多采取具有坡度的设计方式。
2.3 体元素的设计要点分析
在对假山进行立面结构设计的过程当中,所谓的体元素所指的就是假山景观所特有的形体状态。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关注假山景观体积与欣赏受众之间的距离问题,同时,还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对整个假山的形状体态有一个合理的认知,通过对假山结构的合理设计与处理,充分表达山水自然的视觉观感。
3 结束语
通过平面结构设计与立面结构设计相互配合的方式,能够使假山景观中所蕴含的乐趣以及雅致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通过与空间周边其他景观要素的相互配合,实现对整个空间格局的再造与优化,因而,做好平面与立面结构设计,对于提高假山,乃至整个园林景观设计水平而言均尤为关键,望引起关注与重视。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临床路径; 病案管理; 对策
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对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这个我国卫生的大问题的研究也成为持续的热点。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模式,具有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加强医患沟通、降低平均住院日与医疗费用等优点,顺应了我国卫生医疗改革的需要,得到了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它必将成为未来医疗模式发展的方向[1]。由于病案信息贯穿于患者在医院就诊的各个环节,同时临床路径的开展为病案管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医疗模式,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提高服务质量,病案管理人员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病案的完整化、规范化。
1 临床路径的概念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s, Cp)是一种新型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是指对一种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是一个有关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临床路径的主要成效有:(1)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候手术日;(2)降低患者的住院费用;(3)规范诊疗护理手段,提高医院综合管理水平;(4)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5)通过变异分析促进医疗质量的改进;(6)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7)增强患者的参与意识,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临床路径作为一种先进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医院管理理念,它的引入必将导致现有医院医疗行为模式的改革[2]。2009年全国医改工作会议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陈竺要求“分批逐步制定临床路径”,要求大力推广临床路径工作。同年,卫生部医政司共组织临床专家编写了22个专业112个病种临床路径,先后以卫生部文件形式下发,其中有些疾病的编码需要进行6位数的扩展,以保证临床路径疾病编码的正确。2010年卫生部又分批研究制定了常见病、多发病和费用高的诊疗项目的临床路径100余种。截止2011年5月,卫生已经了200多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2 临床路径与病案管理者的关联性
2.1 收集、审核临床路径的信息资料 在临床路径工作中,病案管理人员负责收集、审核临床路径患者信息资料,提供临床路径开展前各病种资料,如病例数、病种平均住院日、人均住院费、人均药费等。汇总临床路径开展后的各类评价指标的统计分析工作等。
2.2 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审核和指导 国际病症分类质量不仅影响临床路径病种的选择,而且直接影响临床路径病种资料统计分析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国际疾病分类编码质量是临床路径管理的重要保障。病案管理者参与临床路径病种分类、正确指导和审核国际疾病分类编码的应用。
3 病案管理人员在临床路径中存在的问题
3.1 参与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意识淡薄 临床路径是一种可以合理调配医疗资源、控制医疗费用,以及提升医疗服务品质的有效的管理方法,是以“患者为中心”服务理念的具体实现。但长期以来,由于病案管理专业发展不均衡、医院领导重视不够,病案管理人员投身现代医院管理的积极性不高,意识淡薄。
3.2 编码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由于病案不受重视的历史性因素,目前很多医院还存在着非病案专业从事国际疾病分类工作的现象,这些人员缺少规范的ICD-10的培训及继续教育,不完全了解国际疾病分类构架、编码规则的情况下过分依赖计算机字典库。加之病案管理人员人更换过于频繁等原因,工作中经常发生编码的混乱、错误。
3.3 疾病分类编码质量直接影响临床路径病种的资料的准确性
3.3.1 主要诊断选择错误 ICD-10主要诊断选择的原则是患者本次住院治疗的疾病中危害身体健康最严重的、花费医疗精力最多的、住院时间最长的疾病。第一,编码人员仅根据医师填写在病案首页中的诊断顺序摘录,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ICD-10:I25.105)、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001),将冠心病(ICD-10:I25.101)作为主要诊断,而将本次住院治疗的主要情况特异性更强的不稳定性心绞痛(ICD-10:I20.001)作为次要诊断。第二,只看病案首页填写的诊断,不认真查看病案内容,如:2009年对某医院18例肺炎(ICD-10:J18.901,病原体未特指)出院患者进行了复习病案内容并重新编码,结果:2例:新生儿的细支气管炎症,应归类于(ICD-10:21.901);1例:提及肺炎是早产儿的并发疾病;11例是细菌、真菌、病毒或混合性感染的肺炎;4例编码正确。
3.3.2 编码规则掌握不好,过分依赖计算机字典库,又不重视对字典库的维护 如:上消化道出血(ICD-10:k92.8)、乙肝后肝硬化(ICD-10:K74.6)、门静脉高压症(ICD-10:K76.6)、食道静脉曲张破裂(ICD-10:I85),实际上按编码原则得到编码为:ICD-10:K74.6+I98.3*(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3.3.3 遗漏诊断编码 临床路径病种分类的基础是患者的主要诊断,有无并发症及合并症等均影响着疾病相关诊断的分组。若医生病案首页的诊断填写不全,编码人员只依赖病案首页摘录,不审读病案内容漏录其他诊断,或编码人员责任心不强,都能影响相关疾病诊断的正确分组。
3.3.4 疾病分类编码错误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的合理性取决于病案摘录及疾病编码的质量,因此,主要诊断选择及疾病编码准确与否对相关疾病诊断分组至关重要。应该合并编码的诊断分开编码,如:高血压Ⅲ期(ICD-10:I10)、高血压性心脏病(ICD-10:I11.9),实际编码为:(ICD-10:I13.2)。不注意损伤编码,手术部位不同、方式不同,其手术编码也不同,如:腹股沟疝修补术,有直疝、斜疝、单侧、双侧等不同的编码,编码的不同直接影响相关疾病诊断的分组。同时,由于住院病案数量不断增加,病案管理人员工作压力过大,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疾病分类编码的质量。
4 对策
4.1 强化内涵建设,提高编码准确率 病案管理中主要诊断的正确选择、疾病编码的准确性、手术编码的准确性等都有赖于病案管理者的专业知识、编码技能、和工作态度。临床路径工作的实施是以明确诊断依据为基础的,因此,病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临床医学知识和专业技能。严格执行国际疾病分类标准,认真学习各方面需要的六位编码原则。遇到疑难疾病编码,要认真阅读病案内容并及时和医生沟通。编码人员对每一个进入路径的疾病名称都必须清楚地了解其来龙去脉。了解进入路径病种的原因、病理和临床表现,了解进入路径病种的手术的部位、方式、入路和疾病性质。熟练掌握和应用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手术操作分类手册(ICD-9-CM-3),严格按操作程序和编码原则,规范的进行疾病编码和手术操作编码,务必使进入路径的病种在疾病编码和手术操上保证100%的准确率。随着临床路径应用的不断发展和扩大,加强病案管理人员、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病案管理人员的国际疾病分类知识专业培训、和有关医学知识培训迫在眉睫,只有不断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编码的水平,使其掌握疾病、手术操作发展的动态信息和病案编码的新理论、新方法,并尽可能让具备国际疾病分类技能认证合格者从事疾病分类编码工作,才能保证临床路径的正确实施。另外,由于国际疾病分类编码库不健全、不规范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临床路径病种的编码质量。因此,应充分发挥地区病案管理委员会的作用,积极协调节地区医院之间以及本地区与中国医院协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之间的联系,保证国际疾病分类信息的及时传达和补充。定期参加地区病案管理委员会会议,及时更新国际疾病分类编码数据库,保证地区范围内编码库的一致性。只有保障临床路径病种资料的统一性,才能保障临床路径资料的准确性。
4.2 强化服务意识,保障临床路径的顺利实施 在工作中对病案管理人员进行统一思想和认识,提高责任感和法律意识的教育。临床路径工作的开展,使现代医院的建设在观念、结构、职能以及管理与服务模式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3]。病案管理工作者们应该更新病案管理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工作中积极主动,遇到疑难疾病编码时要仔细翻阅病案并与临床医生沟通;在病案科内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小组,病案室主任任组长,让病案质控人员和编码人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工作中;建立循证医学的观点,建立和完善科室临床路径管理规章制度,学习并掌握先进的临床路径管理理论及方法,并与日常的病案管理工作相结合,结合自己医院的具体情况,科学地筛选有效资料,为医院开展临床路径工作提供可及性的病案管理服务项目,保障临床路径工作的顺利实施。
4.3 加强临床路径病案的各个环节和终末质量控制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与临床路径表,对病案的内容提出了更丰富、更准确的要求。必须对实施临床路径的病案开展针对性的病案质量控制。同时加强临床医生国际疾病分类知识和病案书写质量的监控,保证病案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为临床路径提供最佳的决策依据和医疗质量监控。
总之,在临床路径实施中,有许多方面需要病案管理人员发挥建设性作用,这就要求每一位病案管理者不断更新自身的工作思路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发挥好自身专业的优势和独特作用,以适应临床路径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 武洪涛,杨振君.病案信息在临床路径病种筛选中的应用[J].中国病案,2006,7(增刊):35-36.
[2] 薛军,刘振显,黄先涛.临床路径概述[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9):1695-1698.
关键词:园林设计;虚拟技术;园林规划
随着VR技术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多个行业内得到推广和应用,在我国的园林景观规划和设计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其具有互动性和直观性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展现出园林的景观空间效果,深受园林景观设计师的青睐。这些VR技术的优点和特征都能够有效地促进园林设计师把控掌握设计全过程,让社会公众及方案的需求者更好地体验园林设计的场景,从而达到其设计目的。
1VR技术的相关理论
1.1VR技术的实际作用
VR技术的实际作用主要可从以下3个方面概括:1.1.1还原真实的环境。将真实的环境扫描进VR技术内,将环境真实地还原。还原的场景可以是现实中存在的场景,也可以是正有待形成的场景或者是遭受破坏的场景等。1.1.2创建不存在的环境。通过VR虚拟技术,可对需要构思设想的环境进行创设,比如一些玄幻小说中的场景,现实中永远都不存在,出现在人们的想象世界中。1.1.3创建了真实存在的场景。实际上,人们都没有见到过类似于模拟环境,主要包括天体运动、分子运动等一些微生物或者宏观的环境。利用VR虚拟技术,可以很好地进行模拟,将其展现到人们面前,加深人们的理解[1]。
1.2虚拟现实技术存在的特征
1.2.1互动性特征。互动性指的是人们通过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一些特殊的现象输入到虚拟环境中,在虚拟环境中和各个元素之间形成交互行为。同时也可以使用特殊的设备对虚拟环境中的元素形成特殊的定制,使虚拟环境中的事物呈现出想要的效果。当然,这些操作都是在虚拟环境技术中可以使用的,能够按照相关的使用说明和操作完成。1.2.2沉浸感特征。沉浸感从字面理解就是人们在使用虚拟环境技术时的体验感。利用虚拟环境技术,可以给用户创造一个用感官来体验的虚拟环境,给人一种逼真的感官效果,让顾客更具有真实的体验感,和虚拟呈现的影像拉近距离。1.2.3想象力特征。想象力特征主要指的是用户在虚拟环境中,对虚拟环境的对象通过想象和判断推理出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会伴随着VR环境的应用而变得更加完善。
2VR技术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2.1VR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应用优势
2.1.1利用VR技术完成园林规划设计方案。VR技术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可将一些场景和人机交互的多维景观模拟在虚拟现实环境中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制定景观园林四季的体验计划,从而让园林景观更具有观赏、体验性,让顾客能够亲自感受园林设计中景观的照明设计、空间设计、风景等是否合理。能够通过多种方案之间的比较,让顾客选择出最合适的方案,并在虚拟现实环境展示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及时改进。此外,身临其境的设计体验,能够给设计师更好的想象空间和灵感,思维模式能够得到拓展[2]。2.1.2在虚拟现实技术中利用多维全景图可以实现实时交互来展示方案。在园林规划设计中,景观设计师利用VR技术可以把所设计的作品变得更加可视化。方案放置VR系统中,可以更好地观察和推敲,随时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园内的区域节点、园路交通、植物配置、景观小品搭配在一起形成的统一效果,也可更清晰地展现。通过采用虚拟现实技术,顾客能够更好地按照自己的喜好和观察意愿去进行项目欣赏,能够全方位地感受到景观设计,得到感官的互动体验,并且还能够让更多的人体验这个设计,更具有交互性[3]。2.1.3模拟施工全过程。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对景观园林设计进行全过程的模拟,通过对施工过程的设计,将园林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可以判断项目从设计到施工方案再到建设进度是否合理,从而更好地保证园林景观的实际可操作性,减少不合理设计带来的风险安全隐患,最终实现施工方案的虚拟可视化。2.1.4有效降低成本。VR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其特点在园林设计中展开应用和传统的建模技术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可以降低传统建模的制作成本和打印成本,利用虚拟的互联网平台,就可以实现和客户的交互,有效降低成本,同时节约资源。
2.2建模软件的选择和应用
利用VR虚拟技术进行三维建模,能够将真实的场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复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首先需要保证设备场景在建模运行过程中的良好系统流畅性,因此,在设备运行前,需要对设置的三维场景模型具备的文件大小进行确认,否则可能会让虚拟技术在展开三维建模时出现中断,造成重复建模。此外,在使用传统的技术进行园林设计建模时,通常会利用AutoCAD以及3DSMAX相互配合,先利用AutoCAD软件推敲绘制整体平面环境,然后在3DSMAX软件中进行建模。但在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需要反复讨论和对比,对设计方案进行多次修改,将园林中的各个元素相结合,精细化处理。因此,采用SketchUp技术在VR虚拟技术中会更加便捷。
2.3虚拟现实技术在园林设计中的意境表达方式应用
VR虚拟技术应用在园林设计中能够更好地展现出园林主体,让客户能够更好欣赏环境和园林风景及主体之间的相互融合所展现的内涵,并且VR虚拟技术在对环境进行建模的同时,还会对人们的视野高度展开调整,会根据参观者的身体状况和健康情况进行逼真化的模拟,让欣赏者能够以自己正常的速度和步伐在园林中进行观赏,随心所欲地参观作品,做到人和环境的完美融合。
3虚拟现实技术的教学内涵
VR技术在园林类课程教学中应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课堂的实践性不强、互动性不足、体验感不真实等现实问题。加强知识体系的趣味性和形象性,使理论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有效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4]。
3.1有效优化教学模式
园林类课程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授课中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关系合作化和教学手段信息化。在此VR技术可以实现园林类课程的理想化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和真实的交互性。培养学生主动观察、通力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需求。
3.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VR观察课堂中的案例,提高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临场感和沉浸感,提高授课过程的效率,人才培养效果也得到了更好的优化。“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对学生核心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的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学生进一步提升园林景观方案的设计能力、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和老师通过场景中的同一视角来共同观察和分析,抽象的问题也得到了形象化和具体化的解决。
4VR技术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如果想把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和作品更好地展示出来,可以利用VR技术的交互性,把身临其境的体验带给学生,学生利用VR设备,更加直观、清晰地感受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的案例和作品,并从中学习重点和难点,从而激发对园林规划设计课堂的积极性,在实践学习中发现兴趣所在[5]。
4.1VR技术可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案例的真实感受
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通常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通过景观规划设计的部分经典案例让学生较为直观地认识感受作品设计的理念和优势。但是这些案例通过几张简单的平面图、鸟瞰图、局部效果图,很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融入案例中去观察和理解设计师的用意,传统的教学媒体很难实现这类实践课堂真正的需求。这就造成很多学生在早期学习的过程中,因空间认知能力差、立体想象力不足等问题,导致在之后的方案设计环节无从下手,或不知道自己设计的多种方案中哪一个才是最优方案。如何把二维的图片变成三维的场景,让学生真实地走入三维场景中,真正进入这些案例中去,通过VR技术就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基于VR对于空间的还原与虚拟建模功能,可以作为教学辅助道具来训练学生对空间的感知能力和三维空间与二维空间转换能力,有利于发现设计中的不足并及时优化设计方案,从而锻炼学生空间思维和对尺度把握的能力。教师可以把需要讲解的案例通过SketchUP建模后,用Enscape、Lumion等相关插件的转换和处理,建成VR教学资源库。在授课中,教师只需把这些案例发给学生,学生可分组利用VR眼镜、手机或平板等工具,通过第一视角直观地观察案例的整体规划、道路交通、建筑风格、节点分布、植物种植等整体区域和任何角落,从而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案例的真实感受。
4.2VR技术可充分展示园林景观作品
学生作业中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通常会利用AutoCAD做平面,SketchUP或者3DSMAX建模,PS辅助做出效果。大部分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常常不到位,很多时候会将全部精力放在平面图及方案构图上,最终导致方案平面构图很漂亮,但立体空间设计混乱、缺乏实用性。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方案中道路规划、节点设置、植物种植等是否合理,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修改和完善,才能做出满意的作品。在修改和完善的过程,依附于几个基础的制图工具是很难清晰、明确找出问题所在,只有真正进入空间内部,才能更直观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制作好的SU模型通过En-scape、Lumion等插件快速渲染转换成VR文件,在VR空间里去推敲自己的作品,难题会迎刃而解。老师在审阅学生作业时,VR的体验感也会远远胜于那些精美的图片和漫游动画来得更加直观便捷。园林景观设计师在与甲方进行方案交流时,VR技术必然是最佳的选择。甲方可以通过设计师提前设定好的路径游览和感受,也可以随心漫游在方案中感受设计效果。设计师和甲方可共同进入空间探讨方案的不足,根据甲方意愿不断完善、更新设计方案。这样的沟通交流方式在节省时间、节约资源的同时,也更方便非专业人士理解园林景观方案[6-7]。
5结语
综上所述,园林景观设计能够美化人们的日常生活,近几年对园林设计的美观性和实用性越来越关注。而虚拟环境技术的出现,有效优化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效果,推进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帮助园林景观设计更加简单快捷,还能够提升园林建设水平,强化景观美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绚烂,让城市更具有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高飞.居住区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18-20.
[2]仲琳洁.小城镇居住小区环境规划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11-13.
[3]吴圆圆,萍.VR技术在园林建筑中的应用探析[J].现代园艺,2018(04):131-133.
[4]梁利东,江本赤,贾文友.VR技术在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50-52.
[5]张烨.VR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景观设计课程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J].建筑与预算,2020(10):35-37.
[6]孙漪南,李方正,李雄.VR技术在城市绿化设计中的应用———以风景园林为例[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02):55-58.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 江南古典园林 特点 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45-0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高校都设置了这门课程,但是由于师资力量有限,硬件设施也并不完善,因而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要想在该专业中有所创新与发展,必定要继承前人的智慧和优良的传统,将江南古典园林的案例应用到教学中,必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江南古典园林的特点
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效果,在园林建筑的选景方面,充分体现了观赏与被观赏的双重互动性。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设计中,设计者不仅要考虑如何充分满足人们的活动需求,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园林建筑的使用功能,同时也要仔细考虑园林景观的总体布局规划,提高园林建筑的和谐性与统一性,这样才能让人们从视觉上感受到园林建筑设计的魅力,当置身园林的时候也会感觉到身心舒畅。在某种程度上说,园林建筑也是一种具有独特光芒的艺术品,在结构、线条、色彩等方面都蕴含着很多的艺术张力,讲求动静的结合,通常使用移步换景的方式来达到和谐多变的艺术效果。
景观的设计方面,非常重视与自然的完美结合,通常借助人工的力量与智慧,创造出和自然景色相符合的景观,这样虽然是人为的造景,但是和天然的没有太大的区别。在古代园林建造上不仅要设计合适的建筑物,通常还要开凿水池,建造假山等,用人工来再现自然美景,很多景观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同时非常善于利用空间,来体现出层次性。通常以小空间展现大艺术。古典园林建筑的设计师们通常会对自然中的景观加以特征化地提炼和剪裁,尤其是将自然界中的峰峦沟壑进行重新地整合,应用到园林中来,利用小空间彰显出被浓缩化的自然美景,于有限的空间内展现无限的风貌。对园林空间的巧妙运用和处理,不仅给园林的总体风貌平添了很多的魅力,而且还强化了园林与自然的融合之美。在处理园林的空间上,设计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有科学处理空间比例关系、调整具体细节的尺度、景致设计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变化。在设计中,利用明暗关系的变化和虚实相生的效果,促进园林中各个景致的有效衔接。以动景衬托静景,以静景突出动境也是比较常用的空间处理方式。
二、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使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的意义
江南古典园林案例的应用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拓宽教学的思路,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设计观,尤其是要做到古今结合。在江南古典园林设计中,可以体现出很多中国古典的元素,这些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修养,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寻找设计的灵感。
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使用江南园林案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和其他的社会学科或者是自然学科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理念一定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运用全新的设计理念来进行教学。同时也要看到,学生所具有的专业设计素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练出来的,需要在长期的学习中不断积累。教师在讲授古典园林案例的时候,可以带学生亲自参观,学生在参观的过程中可以利用手中的相机等工具将优秀的设计作品拍摄下来,为以后的学习与设计积累资料。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同时在教学上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资源,让学生观看相关的记录片,作为一个旁观者来鉴赏相关的环境设计效果。
二是利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可以有效提高学生作品的设计水平。环境艺术设计课程通常都充满着独特的生机与活力,和人们日常的生活关系密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设置也应该显示出时代的特色和专业发展的方向,江南古典园林设计是一种高水平的设计理念与实践的体现,因此,在课堂上剖析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可以开拓学生的设计思维,从而增强学生设计作品的艺术性和科学性,也体现出一定的天人合一的特征。同时学生根据江南古典园林的设计风格,可以提高自己方案的设计效率。
三是采用江南古典园林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以很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学的效果。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学生听教师的讲解,然后再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设计,缺少自己的思维创造性,同时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还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长此以往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采用江南古典园林案例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情景再现,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与研究这些古典园林的设计思想,探寻其中蕴含的艺术奥妙,能够进一步启发学生对设计表象的深入分析、综合、概括能力,促使学生思维深度与高度的不断提升,在课堂上就可以和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同时也扩展了教学的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江南古典园林案例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拓宽环境艺术设计教学的思路,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古今结合的设计理念,让他们在借鉴古人智慧的基础之上,结合实际的设计环境,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将环境艺术设计学科推广延续开来。
参考文献:
[1]刘晓娜. 对当前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
[2]周赛. 古典园林设计思想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华章,2010(17)
关键词:园林设计;色彩;色彩污染;改善
当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推进,社会对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视也加深,人们对生活品质、环境质量的要求逐步提高,这也就要求从事园林景观设计的人员不能单纯满足传统的造园模式和构图方法,越来越多的人们利用色彩的组合构成使园林设计更加丰富多彩和更具有时代气息,可是由于缺少完善的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很多色彩设计尝试往往是失败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污染问题才值得关注和研究。色彩污染不同与其他环境污染类型,并没有引起人们真正的重视。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污染问题超出了园林景观对于物质以及硬性环境的不同要求,已经上升到了园林景观中对于人文环境和精神层次的高层次要求。城市色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内在文化,所以创造良好的城市色彩景观对一个城市来说意义重大。研究主要以现代园林设计以及景观中色彩应用不当情况出发,针对常见的色彩污染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色彩污染对环境以及对人们的生理、心理健康危害着手,从而深刻剖析原因,并提出有效的改善措施。
一、园林设计中的色彩污染类型
(一)园林建筑色彩污染
造成园林色彩混乱和污染的主要根源是园林建筑色彩的商业化运用,突出表现在园林建筑界面色彩使用和城市建筑广告色彩运用上,违背色彩使用原理,不良色彩过多。在设计中,色彩本身是当作一种设计语言,传递信息,然而许多新式园林建筑却是过度用色彩来制造视觉冲击力。设计者为迎合大众流行审美不顾园林建筑外观色彩和周边环境色彩的统一协调,过度选择过于炫目的色彩来突出园林建筑外在表现。很多园林建筑存在色彩污染现象,如城市或者景区经常出现的街头乱涂鸦现象;广告采用刺激性的炫目色彩,使景观环境受到污染。色彩污染对人的心理作用也不能低估。园林建筑是在园林景观中最为常见和主要的景物,园林建筑主体给人第一印象的便是界面色彩,色彩也是最直接的刺激人们的感知器官的,同时不同色彩给人的心里和生理产生相应的反应。就园林建筑而言,建筑的界面色彩直接影响和关系着居住者的情绪。根据调查表明,不同的人对同一色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例如常见的灰白色调,多数老年人对灰白色调具有一种悲凄感,中年人对灰白色调具有一种压抑感;多数儿童对灰白色调具有一种厌恶和恐惧感。现在有很多园林设计者喜欢选用突出色彩来表现主题,往往只考虑建筑本身的色彩,界面色彩大胆,标新立异,却忽视和周围的环境色彩的协调,和植物季相色彩的交相变化,在存在过于色彩突出的环境中,会使人感到建筑的太过醒目,缺少建筑本来的厚重感和稳重感,更与环境不协调,强烈的色彩对比让人感到烦躁,也就失去了园林要给人带来舒适感的本意。对比色调的配色是由互补色组成的,由于互相排斥或互相吸引都会产生强烈的紧张感,因此对比色调在设计时应谨慎运用。现代建筑材料的使用也造成了许多色彩污染,常用的有色金属板以及玻璃材质的大量在建筑和园林建设中使用,反射阳光色彩刺目,建筑外装饰材料更加太过炫目,远远超出人们视觉承受范围,使人感到不舒服,程度严重的会产生不良生理反应,这是材料色彩的运用不当造成的色彩污染。
(二)园林铺装及小品色彩污染
色彩的表现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重要的造景要素,地面铺装的色彩一般是起衬托风景和装饰的作用,为底色,园林中的植物、山水、建筑为主体,按园林设计习惯,地面铺装色彩应该沉着。一般认为,暖色调表现热烈、兴奋的情绪;冷色调表现幽雅、宁静、开朗、明快,给人以清新愉快之感;灰暗色调表现忧郁、沉闷。而在园林铺装使用中,例如广场铺装,设计者经常使用色彩过于炫目的铺装材料,不单单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而且不考虑对使用者的身心带来的不良影响,不适于儿童和老人的长期使用。地面铺装设计中的色彩调和讲究同一色调、近似调和对比色调的调和、配合。而常见的公园的铺装,有混凝土铺装、块石铺装、碎石和卵石铺装等,各式各样的材质同时存在,经常忽视色调的调和,大大破坏园林的统一感。色彩学理论里讲在同一色调内,通过色度和明度的不同来表现色彩的效果,同时通过色度明度的变化来调和色彩,气氛的营造常常可以通过色彩的变化来体现。在园林设计中,庭院的铺装更为精细,庭院是比较隐秘的私人空间,不过很多案例使用彩色的铺地,过于突出,与周围植物和建筑不协调,造成了色彩污染。园林建筑小品是景观中的点睛之笔,它不仅具有使用功能更具有一定的艺术欣赏性。园林小品也是景观颜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此画龙点睛之笔常常成为园林设计的败笔,色彩选择过于媚俗,颜色艳丽的园林小品会影响园林色彩整体的景观效果。在很多景观中,设计师为了突出景观小品表现力,选用丰富夺目的色彩,却没有注意权衡整体生态环境的协调和统一。园林小品的色彩能方便传递设计师的设计思想,园林小品因此成为园林景观文化特色和个性的重要因素。恬静的园林环境因小品的色彩污染问题而失败,给游人带来不舒适的审美感受,也属于色彩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