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历史笔记

高中历史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历史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历史笔记

高中历史笔记范文第1篇

本文选取包含有城市地理内容的高中地理教材。主要有:英国教材《聚落与人口》(Settlement and Population)和《中等教育第一阶段·关键地理学1》(Key Geography for GCSE book 1);日本教材《地理B》;中国大陆4个版本(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鲁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必修2与选修4《城乡规划》。

二、分析比较的框架

为了便于对教材中选取的城市地理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根据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城市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六大主题,每一主题又包含一些具体知识点,如表1所示。拟从这六大方面对所选取国家的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城市地理内容进行分析比较。

[主 题\&所包含的知识点\&城市内部

空间结构\&城镇形态、城市土地利用、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地域结构模型、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等\&城市化\&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等\&中心地理论及其运用\&城镇体系、城市等级、城市的影响范围、聚落区位的选择、聚落的功能、聚落的分类、城乡联系等\&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城乡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城乡产业布局、城乡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城乡建设、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的保护等\&城市问题\&城市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社会问题、内城问题、城市蔓延等\&城乡景观\&城市景观、乡村景观、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等\&][表1][教材中城市地理内容分析的主题]

三、高中地理教材中城市地理知识选取的比较

通过对中国大陆、英国及日本高中地理教材中城市地理知识的分析,可得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及其运用、城市问题、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城市化是这三个国家教材中均选取的城市地理主题,如表2所示。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方面:在所分析的教材中,都对其进行了较详细的讲述,尤其是英国用大量篇幅,分专章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进行详述,中国大陆也对其给予较多重视。然而,在该主题内部还是存在知识点选取的差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在英国高中地理课程中受到较多重视。中国大陆对城市形态讲述较详细,英国、日本仅在讲述乡村聚落时,简单提到乡村聚落因位置选取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形态。共同点是都对城市土地利用或功能分区以及城市结构模型给予重视。不同点是英国、日本经济发达国家讲述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尤其是英国对其进行详细讲述,而发展中国家较详细讲述的则是城市或乡村形态。

“城市化”方面:中国大陆、日本、英国都对城市或乡村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详细讲述,并都对城市化进程进行了国际比较。不同的是中国大陆详细讲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比较,英国、日本对城市化进程的国际比较讲述都很简略,并且日本讲述的是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进程的比较。在城市化产生的问题方面,中国大陆、英国、日本讲述都较详细,不同的是英国、日本讲述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此外,中国大陆还讲述了城市化的过程与特点。通过比较,中国大陆对该主题讲述详细,其所选知识之多和讲述详细程度都是英国和日本教材所不能比拟的。而英国、日本教材中城市化方面的知识已不占重要地位,且所讲内容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城市问题”方面:所选国家都对其进行了讲述。其中,英国、日本都详细讲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问题,二者都以某两个典型城市为案例,并用较大篇幅对其加以叙述。此外,还专门讲述了城市的居住或生活问题,并涉及到内城衰落问题。可看出城市问题是高中地理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心地理论及其运用”方面:中国大陆、英国、日本的教材都涉及城市功能方面的知识,并对城镇等级进行讲述。其中,中国大陆、英国侧重讲述不同等级(或规模)城镇提供的服务功能是有差异的,日本侧重讲述不同等级的城镇通过政治或经济等机能相互关联形成城镇系统。城镇体系在中国大陆和日本的教材中进行了较详细的讲述,日本更侧重讲述世界规模的都市系统。而城市区位的选择是英国高中地理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此外,中国大陆对中心地理论进行了讲述,日本讲述了城市或乡村的分类。可看出城镇体系与中心地理论在英国的教材中很少涉及。

“城乡规划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中国大陆对其进行了详细讲述。英国在城市规划中提到公众参与,虽说教材没有明确讲述规划的具体操作方法,但在其它一些内容中却隐含有如何布置某种事物的方法与原则,如“快餐:区位”一节,实际上即城乡规划中项目选址方面的内容。日本提到了建设宜人的居住环境,如对市中心的再建设、节约资源、循坏利用等,倡导建设生态城市理念,注重给学生灌输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此外,中国大陆和英国都讲述了城市特色景观与传统文化保护方面的内容。

“城乡景观”方面:中国大陆对该主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讲述,涉及到城市景观、乡村景观、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日本介绍了特殊环境中具有典型特色的民居。

四、高中地理教材中城市地理知识选取差异的原因分析

1.社会发展因素

这里主要讨论城市的发展情况。英国和日本城市化的高峰已经过去,我国大陆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所以我国大陆高中重视选取城市化方面的知识,而英国和日本对其讲述很简略,且英国、日本都是以发展中国家或经济转轨国家的城市化为讲述对象。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一方面导致原有城市规模扩大,另一方面促使城市数目增多。为实现城镇社会、经济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城镇进行合理规划。为促进一定区域内不同等级城镇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需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中国大陆高中重视讲述城乡规划和城镇体系方面的知识,体现了社会发展的需求。处于城市化后期阶段的国家,大都经历过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阶段,所以高中地理课程中选取了内城区衰落和内城更新方面的知识。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所以各国的城市发展都在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大都市圈或大都市带是发达国家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日本东京作为国家的首都和世界特大城市之一,拥有较强的中枢管理功能,并有东京大都市圈之称号,这可能是日本高中地理课程选取城市中枢管理功能、世界规模的都市系统、大都市圈的成长等方面知识的原因之一。可看出高中地理课程中城市地理知识的选取是与本国或本地区社会发展的现状或趋势相匹配的。

2.学科发展因素

主流城市地理学仍由关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占主导。有学者通过研究认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社会问题以及新领域与新方法的研究是目前西方国家城市地理研究的最主要领域。其中,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社会问题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城市地理一直研究的热点。而城市化、城市职能的研究已经不是重点。还有学者认为社会文化领域的研究成为西方城市地理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城市地理已经从对经济的关注扩大到对社会文化的理解。

许学强、周素红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在研究领域方面,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化以及城镇体系与城市带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全球城市、全球城市体系、数字城市等问题受到普遍关注,有的学者对生态城市、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中西方城市地理研究进展的共同点是对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有着同样的浓厚兴趣,新领域、新方法的研究同样受到重视。区域城镇体系研究热度都在下降,只不过西方这种趋势来得更早,我国这20年来是先上升后下降。不同点是,我国城市化过程正处于加速时期,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而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已过,研究兴趣已开始变淡。我国城市社会问题的地理研究才刚刚开始,有些领域亟待加强和发展。

3.学生发展因素

高中历史笔记范文第2篇

哲学的原理解释,历史是有生命力,不断的发展变化的事情。而到了书本,我们的历史往往成了密密麻麻需要生冷硬背的机械性文字。

这对于历史学习和整个国民素质的提升非常不利。因此,本文试从初高中衔接过程中历史学科的教学去努力,希望对学生学习历史发生

不一样的看法。

关键词 初高中衔接 教学设计 兴趣与态度

教育的本质追求是作为生命个体的学生的身心全面、自由与和谐的持续发展。在当下初中的历史教学活动中,一方面教师缺乏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和广度,照本宣科,使学生对历史课感到枯燥乏味;缺乏知识的纵、横向联系,历史学科的内容繁杂、头绪多、知识点零散,学科知识体系有的是藏而不露,教师如果不能帮助学生理清其线索,注意知识间的纵、横向联系,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网络,学生会感觉到越学越复杂,越学越糊涂;教学基本停留在知识传授的层次上,甚至拘泥于教材,以书为本,课堂上让学生在重要知识点上划线,然后强行要求学生背诵史实,死记结论。由此中学历史教学成为了“死记硬背”的代名词。

造成这一尴尬境地的原因,既有外在的教学环境,也有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那么如何摆脱这样一个局面?作为一名教师,笔者认为还是应该先从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去求新、求变,避免自己的教学中出现“死记硬背”的状况,形成历史是“活生生”的正确认识。

但要避免这一状况的出现,首先要回答的就是“为什么要学习历史”这一问题,只有当教师真正明确了、学生真正明白了学习历史的真谛,这样的教学才会更有成效和实效。

通常我们所说的“历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历史,即与自然界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的人类社会以往的运动发展过程。那么学习历史,它又会带给我们怎么的益处?

其一、以史为鉴:说明了历史的镜鉴作用。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到他写史的目的是要“擎起历史的火炬,引导人类在摸索中的脚步”。人生苦短,不过百年,岂能样样都亲身实践,只有从历史的土壤中汲取营养,才能提高自己。

其二、明辨是非:历史人物形形,既有崇高伟大,也有卑劣昏庸;历史事件纷纷攘攘,既有慷慨激越,也有阴暗污浊。透过重重历史迷雾,让我们明辨善恶美丑,弃恶扬善,从善如流。

其三、读史明智:历史知识包罗万象,纵看:古今中外;横看:政治、经济、文艺、军事、科技等。马克思说:我所知道的唯一一门科学,就是历史。在丰富的历史知识中,我们可以摸索到历史的规律,可以得出重要的历史结论。当我们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即唯物史观,去学习历史、研究历史,就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认识事物、认识社会现象的能力,使我们的理性思维得到发展,逐渐摆脱偏见和迷信的束缚。知识就是力量,读史使人明智。

其四、激发爱国: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很长时间内,由于完善的制度,灿烂的文化,领跑于世界。可是到了近代,我们却落伍了,备受宰割,任人欺凌。一提到古代,我们无比自豪,一提到近代,我们却无地自容。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呢?作为一个中国人,熟悉历史才能更清楚地明确自己的责任,才能更好的发展。这一点在解决现实问题时,体现的尤为明显。

同时,历史学科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不但要引导学生综合地、整体地认识社会,逐步形成真实而全面的社会生活观念,而且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终身学习、持续发展奠定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同时该课程将培养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参与社会和改造社会的能力作为一以贯之的目标。它十分重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鼓励学生有主见地正视各种社会问题,更自觉地面对各种机遇和挑战,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明之间的互动作为知识整合的基础,在互动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又重视学生的品德、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育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为本”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

可见,无论是课程标准,还是个人、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都要求学习历史,学好历史,作为中学历史教师,应该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让学生愿学历史、好学历史、乐学历史呢?还是应先从教学设计着手:

1.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入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段精彩的课堂导入语,能够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师生同在知识的海洋中走向40分钟的。导入语的形式多种多样,这就要求在备课的时候要选择好材料,设计导入语。

2.设计贴近实际生活的实例

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可见学生既是教学设计的目的所在,同时也是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导入内容,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想自己平日听到或看到的,或教师有针对性地准备一些相关故事、图片、影视片、书籍等进行展示,再设计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吸引学生进入有趣的课堂,在愉悦、和谐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

3.设计有效的课堂提问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时,常会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目的是检验学生对所传授的知识是否掌握,这是教师设问的目的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全面深入分析教材,认真考虑设问的内容,拟出设问的提纲,以保证设问突出教学目标。有效的课堂设问除了要有启发性、要适度、要适时外,设问的语言要准确、意图要具体,否则既传授不了知识,又扰乱了学生的思维,更有碍于历史学科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4.设计行之有效的史论结合

历史教学的一个特点是——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对史料的研究得出相应史论。史料可以是课本上的,可以是课外的,也可以是史学界对历史事件的最新研究成果,无疑都会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而且新的知识还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史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辨别和提炼能力,进行历史事件阐述,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台湾的张元教授认为历史教育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清醒的头脑和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去适应社会的需要,为未来幸福生活奠定基础。每一位教师都应积极主动的结合教学实际,学习、研究和吸收他人的经验,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和提高自己,让自己的教学活动不断地求新、求变、求实,也让历史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

[1]严育洪编著.课堂坐标——教学设计的走向[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12(2001重印).

高中历史笔记范文第3篇

Key words: interchange engineering;BIM technology;construction simulation;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0  引言

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中涉及各种各样的数据且呈动态变化,传统的统计和计算手段难以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对工程建设和管理十分不利[1]。高速公路项目路线长、工程体量大、对周边环境影响大、施工组织复杂,有必要采用更多的先进技术手段解决各种难题[2]。BIM技术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可出图性等优势,能够对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进行动态模拟,可以实现高速公路建设中信息资源的共享,从而大幅度提高工程建设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和工程管理效率,有利于推动高速公路工程的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 4]。

1  工程简介

1.1 项目概况

本项目属于三穗至施秉高速公路,是贵州“678网”规划中“四联”天柱—三穗—镇远—施秉—黄平的重要组成部分,羊满哨互通是三施高速上一段重要的立体式交叉互通立交枢纽,设计时速60km/h,互通区设有桥梁6座,全长1185米,占地面积约50000m2。互通匝道桥设计采用预制T梁和现浇箱梁架设。

1.2 项目重点与难点

①施工质量与安全管理难度大。项目本身对施工质量要求高,涉及施工专业、队伍和机械多,影响施工质量与风险因素多,质量安全控制难。

②项目环境复杂施工组织难度大。立体交叉节点施工,工区场地狭窄,工期紧张,山区地形地质复杂,工程建设困难。

③工期紧、进度控制与管理难。项目工期紧张,做好施工进度管理,科学安排机械进场材料周转使用,劳动力资源组织等都需要合理准确的数据支撑。

④施工技术难度大。上跨既有通行高速、涉及旧桥拼宽、建筑形态复杂,节点施工技术难度大。

BIM技术的三维可视化、信息实时共享、多维协同管理等优势能够有助于解决上述难题。

2  BIM整体实施方案

根据前期编制的项目BIM策划,对工程进行细化。在明确建模细则前提下,于规定的时间内安装建模细则把模型建立并完善,汇总到BIM施工协同平台中,对项目进行全面管控。最终把各方面数据汇总到公司PM管控平台上,方便决策层的监管与决策。

3  BIM技术应用

3.1 模型建立

3.1.1 协同建模

本工程采用Autodesk Revit中的活动工作集的方式进行协同建模。建模初期首先由项目BIM负责人组织统一建立工作共享中心,对相应的子项进行不同程度的划分,创建不同的工作组。其次对各小组的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做到各司其职。最后通过工作集的方式实现一个中心文件,多个本地文件,达到双向、同步更新,最终实现多专业的内部协调及单体的内部协调。

3.1.2 BIM构件三级分类嵌入式族

建立了本项目BIM构件三级分类嵌入式族,包括上部结构、下部结构、附属设施,确保模型完整性、准确性、合规性,以进行总装合模。

3.1.3 生成渲染图

根据设计图纸生成3D渲染模型,实现BIM模型先行,用以指导精确施工。

3.2 施工工艺仿真与工程进度四维模拟

工程项目虚拟建造,对重要施工工艺和整体工程进度四维仿真模拟,将施工现场3D模型与施工进度实时链接,让工人直观查看工程施工过程和完成前后的情况,减少很多不易察觉的设计和施工缺陷,从源头上控制施工安全、进度,以避免重大事故发生。

3.3 设计和测量数据复核

当设计数据和测量数据出现误差时,容易给桥梁施工带来非常大的技术风险,利用BIM模型数据快速便捷地对构件设计尺寸数据进行校核,也可以对测量标高数据进行符合。有效避免施工风险。

3.4 基于BIM的钢筋数字化加工与制作

利用BIM模型导出桥梁墩柱钢筋笼精确尺寸模型和完整的分节加工下料单,再导入钢筋加工厂的智能数控加工设备,实现钢筋笼工厂化和数字化预制加工制作。实现避免材料浪费,提高加工精度。

3.5 工程量统计

对预制T梁、盖梁等桥梁重要构件的钢筋、砼等主材用量生成工程量清单,确定钢筋采购时不同型号长度数量比例,优化钢筋下料及断料,便于工程量统计与结算。

3.6 碰撞检查与方案优化

根据设计图纸建立模型,通过NK进行碰撞审图,发现互通交叉处上跨新建匝道桥墩柱与既有桥面发生图纸碰撞。和设计单位沟通后变更后的图纸:对原有墩位平面坐标进行调整、优化了设计方案,并对变更图纸进行建模检查核实。

互通立交枢纽工程的土建、钢筋等冲突非常多,通过运用BIM模型、系统进行虚拟排布,事先排除施工隐患,对设计图纸进行三维审核,提高与设计方交涉效率,规避空间冲突与碰撞,有效防止施工返工。

3.7 5D协同管理

以集成全土建模型为基础,结合BIM协同平台,通过移动端采集数据,建立现场质量与安全隐患及检查记录等数据资料,使BIM模型关联施工过程管控,实现施工的质量安全的可视化和精细化闭环管理。

结合BIM协同平台,自动形成整个项目的实际进度计划图,对项目周、月进度计划进行科学安排和调整,提高进度管控力度,合理组织安排下阶段施工所需材料、资金与劳动力等资源。

高中历史笔记范文第4篇

大家好!很荣幸能作为教师代表,向我们毕业生说上几句心里话。同学们,尽管从三年前你们刚刚踏入马中的那一天起,我们就知道今天迟早会到来;但是,当离别成为现实的时候,我们还是觉得有些突然。是啊,时光飞逝,三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就在我们不经意间成为了过去。

三年了,你们与这美丽的校园已经融为了一体。这里有你们睡过的床铺,这里有你们用过的课桌椅,这里有你们熟悉的一草一木,这里更有与你们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辛勤培育过你们的老师……总之,这里的一切一切,都留下了你们成长的印迹,都见证了你们青春的绚丽。

而今你们就要离开,这里的小草也会向你们挥手;这里的树叶,也在为你们轻轻吟唱着离歌;而你们的老师,更是对你们依依不舍。因为三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校园里看到你们熟悉的身影,我们喜欢面对你们那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喜欢你们的顽皮,喜欢你们的率真。三年的师生情谊,似一杯浓浓的甘淳的酒,它必将历久弥香,值得我们一生去珍藏,去回味!

同学们,初中毕业,意味着一段教育历程的结束,但更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今天,我们师生之间难舍难分;但明朝,老师们相信,你们必将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你们不愧为马中的学子,你们将搏击长空,勇往直前,不断实现自己美好的梦想。同学们,无论你们走到哪里,请记住,母校永远是你们前进的坚强后盾;母校的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你们的每一点进步,你们的成功将是老师最大的安慰和骄傲!

正如一首诗所云:“无论黄昏把树的影子拉得多长,它总是和根连在一起。无论你走得多远,我的心总是和你连在一起。”同学们,以后你们无论走到哪里,都不要忘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装载着你们青春故事的校园,看看永远牵挂你们的老师,看看你们曾经生活过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母校!

高中历史笔记范文第5篇

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中学生选择出国留学呢?一方面,外国的学习教育模式宽松但又不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性而深受家长的喜欢;而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的教育模式也正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质疑。

首先,就是叫声最大的高考。高考被一些中学生戏成为“人生的一道独木桥”,这道独木桥险峻却要有千军万马争先恐后地争夺过这根独木桥,只要进了大学似乎就前途一片光明。于是,成摞成叠的复习资料,题海卷库的后面你看到的是一个戴着啤酒瓶底、晚上1点睡觉、早上5点起床的疲惫高三学生,虽然有点夸张,但高三的生活的确是这样的,繁重、枯燥的学习,使其精神和身体大受摧残。如果高考失败,你也不仅仅是一个失败者,而似乎是一个垃圾,被人嘲笑和讽刺。一次考试就如此轻率地判定一个学生的素质大很片面的做法。

其二,就是中国教育的黑暗面。虽然现在社会和个人的经济收入已经提高了,但“贫困”是无可避免的2会出现。然而农村惊人的贫困,在年年高涨的学费面前显得多么苍白无力,我们相信国家投入教育的钱一定很多,但每年的教育贪污案件仍是居高不下,教育蒙上了一层金钱的色彩。试问,如此的教育,又怎能使我们受到纯正的教人育本的教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