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管理系统的构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成本管理方法水平性系统构建,就是把和成本直接相关的各种方法联系起来统筹考虑,实施系统管理。具体来讲,第一,将成本管理的范围从单纯的制造环节拓展到研发、物流等相关环节。第二,不只从财务角度,更要从运营角度来考虑成本控制,实施成本的“过程”管理。第三,对作业链实施有效整合,让供、产、销各环节实现“无缝衔接”,最大可能地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减少资金占压。按照水平性系统构建思路,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都是实现目标成本的重要措施,它们与目标成本管理一起构成统一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共同为企业价值增值服务,而目标成本管理在其中更是起着统帅全局的作用。因此,建立以目标成本管理为中心的水平性系统构建模式是企业推行成本管理整合的现实选择和实现方式。
(一)目标成本规划
事前对产品成本总体规划目标成本的核心思想是:从产品的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成本问题,通过设计方案的不断调整,最终形成性能和价格(成本)均能令顾客满意的方案,然后再批量投入生产,将产品的大部分成本锁定在研发和设计阶段。为了实现目标成本,需要对目标成本进行分解,分解方法有两种:一是按产品分解,构成产品的标准成本(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二是按作业分解,构成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
(二)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
事中从作业层面揭示成本形成的动因,成本发生的动因在于产品设计乃至企业设计,如企业规模、生产布局、选用设备、工艺流程、技术方案等。成本要素管理只能减少浪费,却无法根除浪费,因此企业应采用作业成本法,将成本管理思维延伸到产品设计和企业设计,溯本求源,加强成本的动因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是产品成本管理在微观层次的深化,它既是对传统事中成本控制内容的拓展,也是对成本控制过程空间形态的拓展。
(三)采用改善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
实现事后反馈企业应在作业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利用改善成本法的思想改进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细节活动,并采用标准成本法实现事后反馈,以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持续改善。
水平性系统构建模式下,目标成本的形成、分解和实现把这些成本管理方法连成了统一的整体,形成了以目标成本管理为核心,以作业成本法和标准成本法为基础,综合采用适时生产系统等成熟的成本管理方法,向上接轨企业战略目标、向下深入作业过程,面向成本、质量和时间因素的成本管理方法体系。
二、垂直性系统构建
水平性系统构建只是单纯从成本角度出发,实现了专业化成本管理方法系统的构建。成本管理方法系统构建的最高境界,应是站在企业战略角度对成本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将成本管理方法与价值链分析、质量管理系统和战略管理等其他系统结合,实现“由线到面”的垂直性系统构建。
成本管理方法垂直性系统的构建强调对企业整个价值链的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方法与价值链之间通过价值分析联结在一起,是一种整合的成本管理方法系统。价值链分析是成本管理方法垂直性系统构建的主要内容。
(一)内部价值链分析
内部价值链描述了构成企业价值链的内部各项作业之间的联系,包括产品(或服务)的设计、改进、生产、营销、配送和服务等一系列活动。内部价值链分析以作业为核心,以资源流动为线索,以产品设计、适时生产系统和全面质量管理等为重点,旨在优化企业的“作业链一价值链”,塑造企业的核心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内部价值链分析的重点在于明确哪些是增值的作业、哪些是不增值的作业,通过作业分析,消除不增值的作业,把企业有限的资源用于能为企业最终产品增加价值的作业上,从而提高作业效率与效益,促进企业价值链的优化。内部价值链分析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持续改善和优化企业作业链(价值链)的过程,它将成本管理的重点从成本对象转向了流程和作业。
(二)外部价值链分析
外部价值链是从原材料到最终用户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创造价值的作业,包括供应商联系和顾客联系两种类型。
1. 供应商联系。供应商的选择应满足两个基本要求:一是需要有更广阔的成本视角。传统以职能为基础的成本系统只是以价格作为采购的评价标准,更宽广视角的釆购成本应包括与质量、可靠性和到货准时性相联系的成本,企业在评价供应商时应根据全面成本进行评价,而不只是考虑釆购价格。二是应根据因果关系把供应商成本分配到产品。
2. 顾客联系。传统以职能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通常表现为顾客服务没有任何成本,或各顾客服务成本占销售收入百分比相同。为强化公司战略地位,应运用作业成本法将相关成本分配到顾客,从而将顾客区分为盈利顾客和不盈利顾客。对于盈利顾客,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更低的价格、新的服务,努力提高顾客满意度。对于不盈利顾客,企业可以釆取提高顾客服务的效率(如减少服务成本)、提高价格、鼓励其离开(通过减少对该市场的销售努力)等措施。通过开发利用顾客的关系,还能促使企业重视提高产品的价值和减少对顾客的成本。
价值链分析是贯穿垂直性系统构建的一条主线。通过对企业外部价值链分析,可以确定企业的竞争优势,并据此制定企业的成本战略;通过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进行内部业务流程的改造,可以消除不增值的作业,改进作业链,减少作业耗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垂直性系统构建能够使企业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获得核心能力,将成为企业成本管理发展的新方向。
三、启示
第一,构建成本管理方法系统的目的,在于理顺各种成本管理方法间的逻辑关系,强调其互补性与整合效应,而不在于创造一种新系统。成本管理方法系统的构建不仅突破了传统意义上成本管理的狭隘性与局限性,开拓了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的新视野与新领域,同时也为我国企业提供了多种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方法与模式。
一、价值链理论与成本控制
价值链理论是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85年提出的。波特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简而言之,价值链就是为生产有价值的产品而发生的一系列活动。价值链理论将企业的管理视角细化,认为在生产活动的每个环节都与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息息相关。在这种视角下,企业之间的竞争不在是宏观的整体实力的对抗,而是每一个生产环节的各自比拼。以这种理论指导企业的管理,就要求企业着力于价值链的每个环节,力争在在每个环节上控制成本、扩大收益,提升每个环节的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价值链理论的提出对于管理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价值链理论从作业管理和作业增值管理的角度阐述管理思路,被广泛运用于管理学的各个方面。在成本控制方面,价值链理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价值链理论能够用于分析企业的价值链。将价值链理论用于分析企业的价值链,将企业整个价值创造过程完整分解再现为各个具体作业环节。明确各个作业的成本产生原因,进而揭示影响企业成本的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确立控制哪些重要的成本动因。
其二,着力于控制各个环节的成本,增加各个环节的收益,分析在此环节压缩成本的可能性,以及有无其他更低成本的方式替代本环节。
其三,价值链理论还应当用于分析整个行业的价值链,分析每个企业在该行业的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以及与竞争对手的关系。明确企业自身的定位和成本管理的努力方向。
二、中小企业成本控制面临的问题及其原因
(一)成本控制缺乏主动权,受上下游企业影响大 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一个首要问题就是缺乏应有的成本控制主动权。中小企业普遍议价能力低,只能被动接受供货企业和零售商的要价,而无力采取有效还价手段,这导致许多中小企业强行忍受高成本,微利生产。
中小企业的规模较小,生产能力有限,只能将生产经营范围局限于行业中的少数环节。现代企业生产是社会化生产,一个行业就是一个生产价值链,每个企业都只是这个价值链上的一个环节,而价值流动发生在整个价值链中。中小企业的生产活动局限于有限的若干环节,其对于同行业上游产业和下游产业的成本变动只能被动接受,难以主动控制。
(二)缺乏高效成本管理工具、制度和优秀的管理人才 中小企业的成本管理大多采用原始的管理工具,缺乏有效的成本管理制度和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成本控制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流程,只有具备优秀的财务人才才能运用先进的管理工具,构建高效的管理制度。但是中小企业缺乏对优秀财务人才的吸引力,这一点影响了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
中小企业始终受制于资金缺乏这一难题,中小企业普遍缺乏稳定充足的融资来源,这给中小企业的成本控制带来了很大困难。许多中小企业不得不为此压缩管理成本,吝于花费资金构建成本控制制度,聘请优秀的财务人员。同时,中小企业过分依赖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这种方法以财务报表为导向,只核算生产中的显性成本,而对管理成本等隐性成本的核算严重缺位。这些都导致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不规范。
(三)额外损失严重,造成成本居高不下 此处所指额外损失是指由滞销产品和计划外的废品造成的非必要的库存成本、废品损失和库存损失。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滞销,产品滞销会影响企业的资金链运作,增加管理和销售费用,拉高产品成本。另外中小企业废品率和库存损失也高于管理规范的大型企业。滞销产品和废品实质上是对企业的运营资金的占用,在无形中又增加了企业的资本成本。
因为滞销、废品和库存损失而产生的作业实质上是无效作业,这些作业浪费了企业资源却不能给企业增加价值,在企业价值链中属于应当剔除的环节,这些作业环节的存在浪费了企业资源,拉高了中小企业的成本。
三、中小企业成本控制中价值链理论的运用
(一)将价值链理论运用于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的可行性首先,传统的成本控制已经难以适应现阶段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面临的成本问题,中小企业迫切需要变革现有的成本管理方式,以一种新的、有效的、适合中小企业现状的成本控制模式取而代之。其次,价值链理论自提出以来,已经被不断完善充实。阎达五教授提出的价值链会计理论更是价值链理论运用于成本管理的重要实践。伴随着生产社会大分工的发展,价值链理论尤其是全球价值链的先进性日益显现。价值链理论运用于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是可行的。
(二)运用价值链理论加强中小企业成本控制具体包括:
其一,中小企业在外部价值链的定位。在开放式社会化的生产中,企业的价值链已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价值链,而应将视角扩大到整个行业,整合企业内部生产与外部交易流程,建立覆盖从初级材料提供商到最终用户的全过程价值链。而对于每个企业,就要获得自己在同行业中的准确定位,进而依据实际采取合适的成本策略。各个环节上的企业应尽可能的做到财务信息共享。只有财务信息的共享,同行业价值流链的确定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要分析整个行业的价值流程,明确自身所处的价值环节,确定自身所处环节的上游环节和下游环节。确定每个环节的价值增值,进行经营成本合理分摊,确定每个环节应分摊的成本,尤其企业自身应负担的成本。通过核算采购成本和销售成本,确定在与上下游环节发生价值交换时所发生的成本。依据各环节价值增值量确定在与上下游进行价值交换时的合理成本。将企业成本控制从内部延伸到外部,将企业内部成本控制与整个行业的成本控制结合起来,形成跨企业跨价值环节的成本控制作业,减少中小企业生产局限于少数环节而带来的额外成本,提高中小企业成本控制效率。
其二,利用价值链构建全新内部成本控制系统。分析中小企业内部价值流动过程,将中小企业内部价值流动从纵向分为采购、加工、销售三大环节,横向分为生产、后勤、管理三大模块,财务部门单独列出,作为成本核算、监督部门。首先,在纵向价值流动中,每个环节独自与财务部门进行财务信息交流,由财务部门对各个环节作单独核算分析。找出每个价值环节的增值点,核算各个环节的增值量,找出关键价值环节。对每个价值环节采取不同的财务对策,有针对性的进行成本控制。其次,在横向价值流动中,对后勤、生产、管理这三大模块采用相同标准但互不混淆的核算方法。各个模块向财务部门提供各自的财务信息,由财务部门单独核算出各个模块的成本,并针对各个模块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成本控制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按照作业成分分析法,依据以下步骤实行。利用作业分析识别各个价值链环节的作业。利用作业分析对企业所有经营活动进行分析,确定各个作业所属价值链环节。同时对每个作业单独分析,确定其属于增值作业还是非增值作业。确定成本动因。成本动因(包括资源动因和作业动因)是作业成本分配的基础。确定成本动因需要企业各个部门的人员的广泛参与,在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活动的基础上确定各个环节合理的成本动因。依据成本动因将发生的成本分配至成本目标。作业成本计算耗费的分配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将资源耗费分配至作业;二是将作业成本分配至成本目标。其中直接耗费可以直接分配到各个作业,间接耗费则需要采用相应的成本分配方法合理分摊。依据上述三个步骤最终确定各个价值环节的成本耗费。企业应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压缩非增值作业的成本,提高增值作业环节的效率,从整体上控制成本。
其三,在整个价值链流程中突出库存和销售环节。企业的额外损失是企业在成本控制管理中十分重要的一项,根据价值链理论,任何一个价值流动环节的成本增加都会导致整个企业成本不可抑制的增加。销售和库存是企业创造价值十分重要的两个环节,同时也是成本支出较多的两个环节。中小企业受制于自身的劣势,在库存和销售等环节存在很多问题,导致很多额外成本的发生。因此应将销售和库存等环节置于整个价值链流程之中更加重要的位置。很多中小企业将成本控制局限在生产环节,刻意压缩生产成本,却忽视了库存和销售环节高涨的库存损失和滞销损失,结果导致成本控制收效甚微。根据价值链理论,企业整个生产运作过程是一个有机的循环体,任何一个环节都是至关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中小企业在成本控制实践中应当挑出既有的重生产环节轻其他环节的误区,真正的认识到库存和销售环节的重要性,采取必要措施,例如:改善库存管理、调研市场需求、开展营销推广等降低库存和滞销成本,将少额外损失,从价值链的各环节入手进行高效的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胡建新:《浅谈我国中小企业成本管理》,《现代商业》2009第年14期。
[2]时红秀:《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形成机制与化解对策口》,《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课程编码:08160100
课程名称:生产工序流程实习
英文名称:ManufacturingProcessPractice
学分:2
学时:2周
课程内容:《生产工序流程实习》时间为2周,内容包括铸、锻、焊、热处理、车、铣、钳、刨等机械制造方法及其设备、工艺装备;简单零件毛坯的成形;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车、钳等主要工种的加工操作;特种加工、数控加工的加工过程;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和现代制造系统;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机械加工的工时定额;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与销售费用。课程以示范讲解和参观为主,辅以橱窗展览、实物模型、CAI课件和简单件的加工操作等形式。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的形成及机械工程的发展和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机械产品的成本计成本构成;现代制造和现代企业管理系统;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以及严谨、求实的作风。
选课对象:会计学、财务管理
先修课程:无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赵小东,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2版
生产工序流程实习ManufacturingProcessPractice
课程编号:08160100
学分:2
学时:2周
先修课程:
适用专业:会计学、财务管理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赵小东、潘一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
开课学院:工业中心、校机电总厂、机械学院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的性质
《生产工序流程实习》是会计学、财务管理专业学生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的基础。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使学生了解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了解机械产品生产所需的车、铣、刨、磨等各类设备;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现代制造和现代企业管理系统;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机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及加工过程发生的主要费用支出,机械产品的成本计成本构成;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生产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以及严谨、求实的作风。
2.本课程的任务
(1)了解机械的形成及机械工程的发展和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
(2)了解材料成形及热处理的常用方法、设备及工艺装备。
(3)在铸造、锻造等主要工种上应具有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简单零件毛坯制造的实践能力。
(4)机械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加工设备及工艺装备。
(5)了解加工设备和工、夹、量具,在车、钳等主要工种对简单零件初步具有加工操作能力。
(6)了解特种加工、数控加工的加工过程;
(7)了解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现代制造系统和现代企业管理系统;
(8)了解机械加工的工时定额。了解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与销售费用。了解机械产品的成本构成。
(9)培养学生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应具备的质量意识、市场意识以及严谨、求实的作风。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及要求
1、概论:
了解机械的形成及机械工程的发展和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
2、铸造:
了解铸造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分清零件、模样和铸件之间的差别。了解铸型、型芯的结构、材料及制造方法。了解手工造型方法,能够进行简单铸件手工两箱造型操作。了解合金熔炼及熔炼设备。
3、锻压:
了解锻造与冲压生产的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了解锻造与冲压所用设备、工具的构造、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熟悉自由锻造的基本工序并能进行简单操作。了解胎模锻造、模型锻造工艺过程。了解冲压基本工序以及简单模具的结构。
4、焊接:
了解焊接生产工艺过程、特点和应用。了解电弧焊的基本原理及电弧焊机的种类和作用。了解电焊条的组成及作用。能进行手工电弧焊基本操作。了解气焊、氧气切割的原理、设备。了解其它常用焊接方法(埋弧自动焊、气体保护焊、电阻焊、钎焊)。
5、热处理:
了解钢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分类与作用。了解常用热处理方法及所用设备。
6、非金属材料成形:
了解塑料的注射成形、压制成形及其它非金属材料成形方法。
7、车削加工
了解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与作用;了解车削加工特点和应用范围。了解普通车床的型号、结构及各部分的功用、调整方法。了解卧式车床的传动系统。了解常用金属切削刀具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应用。了解车削加工范围,掌握车外圆、车端面、切断等基本操作。正确使用车削加工所用量具。
8、刨削加工
了解刨削加工的特点和应用。了解刨平面操作。
9、铣削加工
了解铣削加工特点和应用范围。了解铣床组成和切削运动方式。了解铣床所用主要附件的大致结构和工件的安装方法。了解常用铣刀的结构和铣刀的安装。了解铣平面操作。
10、磨削加工
了解磨削加工特点和应用。了解磨床及磨削运动。了解砂轮的组成及材料。了解外圆磨及平面磨床上工件的安装方法。了解万能外圆磨床主要组成,工作台液压传动的原理和特点。了解外圆磨削及平面磨削。
11、钳工
了解钳工工作范围及其在机械制造及修理中的作用。了解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攻螺纹和套螺纹的方法和应用。了解钻床的组成、运动及其用途。能进行划线、锯割、锉削、钻孔操作。
12、了解特种加工(线切割、激光加工、电火花加工等)
13、了解数控加工的加工过程;
14、了解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
15、了解现代制造系统;
16、了解现代企业管理系统;
17、熟悉工时定额和成本构成:
了解机械加工的工时定额。了解机械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与销售费用。
了解机械产品的成本构成。
18、调速器设计、制造全过程:
以机电总厂的主导产品-调速器为例完成设计、制造全过程的认识实习.并作为机、电、经、管、财、营销、环境典型工程实例,实现一体化的真实工程背景教育.
三、课程学时分配
实习内容
天数
形式
实习内容
天数
形式
概论
0.5
集中讲课
特种加工
0.5
演示与参观
铸造
0.5
数控加工
0.5
演示与参观
锻压
0.5
机电一体化生产系统
0.5
参观与演示
焊接
0.5
现代制造系统
0.5
演示与参观
热处理
非金属成形
0.5
现代企业管理系统
0.5
参观与演示
车工
1.5
工时定额和成本构成
0.5
集中讲课
铣刨磨
0.5
调速器设计制造
1
参观
钳工
1
总结、考核
0.5
四、大纲说明
本课程为2周,以带教教师现场示范讲解和校内外参观为主,辅以橱窗展览、实物模型、CAI课件和简单件的加工操作等形式。
课程考核以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和面试形式进行。
五、参考书目
一、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摸型
目前,有关公司治理和公司管理的研究存在着两种倾向,即公司治理研究只考虑狭义的公司治理范围,其中主要研究内部监控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而公司管理研究中,又只注意企业外部环境、公司文化、管理风格的影响,而很少把公司管理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结合起来综合研究。
可以认为,治理与管理的差别在于:(1)治理的中心是外部的,而管理的中心是内部的;(2)治理是一个计放系统;管理是一个封闭系统;(3)治理是战略导向的,管理是任务导向的。简言之,公司治理关心的是公司向何处去的问题,而公司管理关心的是怎样使公司达到上述目标的问题。同时,企业治理和管理又是密不可分的。公司治理和管理都可能直接对公司管理运作过程产生影响,但在通常情况下,公司治理系统主要是通过影响公司管理系统来达到间接影响公司管理运作的目的和提高公司的管理效率与管理效益的。在实践中,通常认为专司公司治理的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企业管理。特别是在英美等国家的治理结构中,董事长往往又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CEO),许多高层经理又是董事会成员。鉴于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这种交叉关系,国外有学者指出应该将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综合起来加以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描述性模型。我国有学者借鉴其思路,构造了一个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的整合分析模型。
公司管理系统在这里被描述成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企业战略目标与决策系统;二是企业组织结构与组织管理系统;三是企业文化与价值系统。按照著名的麦肯齐企业管理系统的7-S框架(因素包括结构、战略、体制与程序、人员与班子、技能、作风。共同价值)来分析,上述第一和第二部分主要是硬件要素,第三部分主要是软件要素。从控制角度看,在公司管理系统中,决策体制、管理组织体制、管理规程与制度以及会计、审计系统等构成了公司管理的自我调控机制,对企业管理行为形成了内在的和制度化的约束。
一是企业外部环境系统,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资本市场等因素,它们既影响公司治理系统,又影响公司管理系统,还构成公司治理系统的一部分。二是公司信息网络。它应是公司治理系统和管理系统的共同组成部分和赖以有效运作的基础。强调这一点,对于我国企业现阶段在企业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我国很多股份企业治理结构发挥不了作用,除了制度上的缺陷,本身能力差之外,再就是缺少支持有效决策和有效行动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常常是企业管理的自我调控系统,特别是会计和审计系统提供的。
二、会计信息系统与公司治理系统
(一)财务管理学科简介
财务是随着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形成与发展而产生的本金投入与产出活动。按学科分类来说,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主干课程,财务管理属于第一层次学科,它与会计学是两门并列的学科。它的发展与金融市场学、数理经济学、投资学的关系密切。财务管理是对企业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财务关系所行使的直接管理,它的主要目的是优化财务状况和提高财务成果,属于理财学的范畴,是组织财务活动的一项工作,是研究有关资金的筹集和有效使用的学科。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现代财务学是建立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基础上,重点探讨在公司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这种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下,如何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资金运动进行预测、决策、分析。按照财务管理对象,财务管理学可分为筹资管理学、投资管理学、营运资本管理学、收益分配管理学等。财务管理环节一般分为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预算、财务控制、财务分析等几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阶段。
(二)财务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早期是作为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诞生的,它是属于微观经济理论的一个应用学科。企业财务管理大约起源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其演进分为萌芽时期、筹资财务管理时期、法规财务管理时期、资产财务管理时期、投资财务管理时期、财务管理深化发展新时期。
一、西方财务理论研究现状:1.围绕资本市场展开研究。2.未从总体上研究理论结构。3.未涉及财务制度建设。4.重视实证研究。其中,西方财务学主要由三大领域构成,即公司财务、投资学和宏观财务。其中,公司财务在我国常被译为“公司理财学”或“企业财务管理”。
二、中国财务理论研究现状: 1.围绕经济体制改革展开,重视制度建设。 2.重视引进国外理论。 3.从总体上研究理论结构。4.着重规范研究,引进实证研究。
(三)财务管理的特点、地位与职能
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是基于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而产生的。
一、财务管理具有以下特点:1.财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工作。财务管理主要是运用价值形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实施管理。通过价值形式,把企业的一切物质条件、经营过程和经营结果都合理地规划和控制,达到企业效益不断提高、财富不断增加的目的。因此,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2.财务管理与企业各方面具有广泛联系。在企业中,一切涉及资金的收支活动,都与财务管理有关。每一个部门都会通过资金的使用与财务部门发生联系。每一个部门也都要在合理使用资金、节约资金支出等方面接受财务部门的指导,受到财务制度的约束,以此来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3.财务管理能迅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是企业正常经营的命脉,它的运作状况即各项财务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
二、财务管理是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与各方面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它通过对资金运动和价值形态的管理,像血液一样渗透贯通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等一切管理领域。从财务管理在企业的的地位上来说,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中。财务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财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
三、财务管理的职能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财务保证职能;二是财务调节职能。所谓财务保证职能,即指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货币资金需要的职能,或者说,财务保证职能的经济内容,就在于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货币资金周转各个阶段上的屋子运动与资金运动的充分一致性。从企业管理系统上看,企业的管理系统包括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公司财务无论在任何国家、任何公司的任何时期都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作为一名财务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我们应本着严谨求实的态度,夯实专业知识,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归纳,财务管理大学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一、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与金融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财务管理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财务管理工作与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密不可分,是经济领域综合知识的运用。
二、掌握数学、金融管理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效用理论、线性规划、对策论、概率分布、模拟技术等数量方法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日俱增。财务风险问题与财务预测、决策数量化受到高度重视。
三、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信息获取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其根本的工作性质是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管理工作中,人与人的沟通必不可少,语言文字交流能力直接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结果。
四、熟悉我国有关财务、金融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企业在国家宏观环境中生存,国家的政策法规必须遵循,这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财务人员必须熟悉政策变动和法规调整,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
五、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同时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发展态势是必要的,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综合财务实践,培养财务管理能力才是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