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园林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1均齐均齐是图案设计的形式之一,即指图案的左右两边或上下左右四边纹样的图形、色彩等基本相同,呈对称状。均齐式图案设计纹样的形、色、技法等重复使用,给人以庄严肃穆、整洁有序的美感。均齐图案在城市主干道规划设计与人行道的分割绿化带设计中被广泛应用,从而体现出城市规划设计的规整感和现代感。
1.1.2平衡平衡是图案设计构图的基本要素,即图案的左右两边或上下左右四边并不完全相同,但大致呈相等或相同状,图案设计的重心落在其中轴线的中心点上,以保持图案画面的平衡。平衡式图案设计在城市绿化带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整洁划一的规整感之外寻求变化之美。构图的选择在保持统一的前提下讲究变化之丰富,不仅可以避免给人造成审美疲劳,而且还能起到移步换景的审美感受,同时还有设定地标的作用,有利于人们确定正确方位。
1.1.3角偶式角偶式图案是以一角为起点的均衡或对称构图形式。在园林设计中角偶式图案的应用,既可以起到填补空白或压角点缀的作用,还可以以它独特的构图形式给人别出心裁的艺术美感,别有一番景致。角偶式图案多用于城市道路绿化分割带的起始或末尾处,可以起到提示性或标识性的作用。
1.2传统图案色彩美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传统图案的色彩搭配讲究和谐统一,即使用同一色系的颜色进行搭配,给人以柔和舒心的审美享受。传统图案和谐统一的色彩搭配在城市绿化设计中也得到广泛的使用。例如街道分隔带绿化设计,在植物选材上可以选用同一种植物作为绿化色彩基调,再选用同色系的色彩植物点缀其中,这样能给人以和谐统一、整齐美观、舒心愉悦的审美感受。传统图案色彩搭配讲究对比统一。传统图案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如园林布置、建筑装饰的柱头、陶瓷装饰纹样设计、服装的面料设计等,无不体现传统图案的色彩美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1.3传统图案意境美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图形所传达的文化寓意信息是不需言语表达的,它以直观的形状,亮丽的色彩展现给人们意蕴之美。传统图案以其抽象、夸张、寓意丰富的造型向人们传达着深邃的意境之美,例如有寓意平安吉祥、寄托美好理想与向往美好生活等,它们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将传统图案简明、精练、易懂的形状融入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能收到意想不到的审美效果。
2结语
关键词:现代园林 传统文化表达
城市园林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表现,更是精神风的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城市的重要旅游点之一,是市民使用频繁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府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现代园林设计积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丰富园林设计时的素材,还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一 从现代园林设计洞悉中国传统文化
1 民风民俗之美
民风民俗是极富有地方特色、极其区域化、保护民族情感的地方文化。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传承现象。民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民风民俗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经济、政治、地域、宗教、语言等因素决定和影响着民俗的产生和发展。诸如我国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或自治县,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湘西的土家族,高原的藏族,阿坝的彝族等。
近观我们的汉族,不同区域也有着不同的魅力。山西大同豫河公园中,其乌金广场的设计就是对当地民俗“旺火”的重新演绎,广东省佛山,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其中通济桥及“行通济”的民俗即为其中之一。
传说明朝时有一学子赶考,在佛山南郊一条河涌上乘船渡过时,被大雨淋湿而大病一场,为此许下宏愿,若中举则一定要在此修桥,免去百姓过渡不便和风雨之苦。后如其所愿,中了举人并在此修建了一座石拱桥,取名“通济桥”,该桥成为佛山八景之一。后来自明代开始,渐渐形成了“行通济”的民俗,每年正月十五,当地民众扶老携幼,一手举着小风车,一手拿着用红纸扎的生菜,由北向南从通济桥上漫步而过,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2 和谐之美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同样也体现了和谐之美。它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与静的统一。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更多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它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的境界。它强调园林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注重和谐与中庸”。表现在造型上,中国传统园林犹如天地的缩影,有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色的缩样,如山峦、岩石和湖泊。中国园林在营造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由此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透过这些园林设计中的恬静淡泊,而有不乏高雅自然的仪态。我们可以从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领略到人和天地万物联系的是那么的紧密。因为它们把天与人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认为天是万物的起源,天与自然的发展变化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脚步。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人们就形成了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在认识、把握、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
传统园林的空间除了首先要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外,同时也考虑古人讲的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十分和谐。这种精神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天人合一”成为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由此。在这种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文化渗透中,历代的造园大师们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的造园风格,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也使得中国园林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母。
3 社会人伦观
儒道学说抑或《周易》的“阴阳”,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尊。儒的“礼”,道的“无”无不体现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人本价值出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人伦观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园林的建造也就建立在这一套伦理价值之上,并与之密切相关,空间的营造需要为现实的伦理秩服务。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宗庙陵寝是一切礼制建筑的通称,在中国园林中关于祭祖、祭天、祭地、祭日月星辰,山川万物,各类神灵,先贤哲人的各种坛、庙和陵寝,几乎都是一种代表精神象征的宗教仪式性园林建筑,它们的实用价值不高,但因为这样的伦理观念就不可逆转的形成了以威严的皇家园林为代表的空间形态的主旨:一方面,皇权至上的永恒观念。如北京天坛和北京故宫。另一方面,上下有序的等级观念。早在商周时期天子、诸侯都已有园囿,但范围和规格等级上却又很大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以至于在庙堂建筑上也自觉地将空间形式区别于人的等级,以维护阶级社会的秩序,这里边北京的四合院,江南民居中的亭台阁楼等都有极高的代表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中鲜明的透漏着古代社会的伦理观。[ hi138\Com]
4 传统道德观
中国传统的道器观重视物的意义与内涵而不是物的外在形式,这种观点反映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上就是注重植物的意境和象征意义,而不是单纯欣赏植物的形状、颜色和香味。园林从开始的草创阶段便离不开花木的种植,古典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曲水荷香”,拙政园中的批把园、玉兰堂、海棠春坞等,都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自古以来,古人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寄托其上,使植物也具有人的情操,康熙更明确道出园林植物的比德意义“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屈原的《离骚》就以香草比喻君子,作为人格高洁的象征。松柏的苍劲挺拔、抗旱耐寒、常绿延年成为中国园林文化精神中的审美意象,“风入寒松声自古”,松风传雅韵,听松风也就成为文人雅士的风雅之举。竹为“三教”共赏之物,唐张九龄称赞它“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竹子清高、正直的性格为文人雅士所倾慕成为他们理想的人格化身。在中国园林艺术中,花木因可以用来表达思想和意志而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种载体,从而极大的丰富了园林的抒情意味。
5 哲学辨证观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它是周易学里的一句名言,意在揭示生命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流动的。自古以来中国园林的设计就继承了这一原则。而这一原则又恰恰体现了哲学的辩证观,指出任何事物都是动静结合的完美统一。中国的园林设计中就体现了空间不只是为构成一种静止的画面,而是一系列富于生命的运动感,使人在“步移景换”中得到一连串的空间层次感觉———亦静亦动,亦曲亦直,亦虚亦实,亦隐亦现的绝美意境。
最经典的建筑典范而又最能体现流动的园林建筑的表现形式莫过于廊。廊在园林中主要是风景的导游线,又是建筑之间相互联系的脉络。在园景组合方面,还起到划分空间、增加风景深度额作用。其体形宜曲宜长,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曲廊多迤逦曲折,与墙依偎辗转流淌。总之,廊的设置使园林空间在延续的流动性中冲破封闭与隔绝而溢向室外形成弥漫之势,令人意犹未尽,以达到景观外延的效果。
二 挖掘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寻觅传统文化的足迹
园林是有生命的,其本质是一种追求愉悦的纯粹精神活动。中国传统园林的中国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布局流畅。中国传统园林的布局和整个园林的内容、形式、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融为一体,遵循起、承、转、合的章法,使景观移步异景,也对场地的缺陷进行良好的弥补。用地广阔者不显空乏(圆明园),狭小者不显拥促(残粒园),狭长者不显冗长(南京煦园),扁阔者不显短浅(北海静心斋)。
2 追求意境美。中国传统园林的审美心理节奏偏重于平缓、含蓄、连贯,追求一种天然之趣,一种清新自然的宁静,追求一种把自然环境与现实生活协调起来的美的境意。
3 细节精巧。传统园林常是由局部来构成完整的整体。局部求精,并能够集零为整,表现得更为精致。
4 空间划分含蓄。中国传统园林常把性质各异的空间逐步展开,自由灵活的进行空间的分隔。用空间对比、渗透的手法使景致显出层次。
三 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式及意义
1 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方式
(1)转化。指直接利用原有景观形态,通过变换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转化原有建筑、构筑物等的存在方式,来达到尽可能保留原有的结构和形态的目的。在中山歧江公园设计中,设计师采用了同样的方法。歧江公园的场地原为中山著名的粤中造船厂,该造船厂经过半个世纪的经营,留下了不少的造船厂房、机器设备,包括龙门吊、铁轨、变压器等,涂上鲜红的色彩,成为一个具有工业美感的巨大的构成主义雕塑作品。
(2)重现。在城市园林设计中,有时会从文字记载或口头传说中挖掘出场地原有的一些环境状况,设计师有时会将其重现。重现的景观给园林给增添了传统文化魅力,使观者能从视觉上了解到与场地相关的文化和历史信息。
(3)借鉴。在园林设计中,对其它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的借鉴是允许的,更是普遍和常见的,首先,现代城市园林设计更是在借鉴传统园林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借鉴行为,更多的是对其它艺术形式的借鉴,特别是在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由于受到艺术及设计领域中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园林设计师对园林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索,出现了如大地艺术、极简主义等新的园林形式和风格。城市园林设计对城市传统文化的借鉴,较为常见的是从一些建筑、构筑物、传统艺术、传统工艺品等中借鉴一些形式语言。
(4)保留。传统文化是一种历史的沉淀,它们就显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城市发展历史中的房子、街道、古树、路灯等都代表着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而在园林设计时,场地中往往留有历史的一些痕迹,我们有时要依附它们来保留记忆或了解历史。在城市园林设计中,往往会保留场地中遗留的一些建筑物,如房屋、园林、工业厂房、牌坊、碑文、古井、桥、寺庙、雕塑、陵墓等等。如上海浦东中央绿地公园建设中,就特地保留了一座具有浓郁上海地方特色的民居,如今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陈列室。
2 现代城市园林设计中传统文化表达的意义
(1)增加文化内涵
城市园林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种文化现象,蕴含了人类文化的结晶。现代的园林更是体现了对文化内涵的追求。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本身就体现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园林设计中融入历史和文化,能增加园林的历史感和文化内涵。
(2)弘扬城市文化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留存于城市中,融汇在人们的生活中,并对市民的观念和行为起着无形的影响。现代城市园林因为其面向大众而具有公共性,不仅满足人们休闲娱乐的需求,同时还肩负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展示现代文明风范的重任。
四 结语
城市园林是城市面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城市中的建筑、街道等,在自然和人文背景下构成了城市的主要景观,影响或决定着一个城市的面貌。历史文化是城市特色的源泉,城市特色的形成,无疑是一代代人继承历史和传统文化积淀的过程。从现代园林设计中我们看到了民风民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社会人伦观的体现以及哲学辨证观等中国的传统文化,可以说渗透了活的传统文化的现代园林更加具有魅力。[]
参考文献:
[1] 贡宇:《城市滨水景观塑造中的文化再生———德阳市族湖滨水景观规划设计构思》,《中国园林》,2003 年第7期。
关键词:现代园林 传统文化表达
城市园林不仅是城市的容貌表现,更是精神风的体现,同时也是旅游城市的重要旅游点之一,是市民使用频繁的公共休闲场所。人们在物质上得到满足以后,精神上更有多方面、多方位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园林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时空统一、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强调整体至上,人伦道德,中府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之所在。现代园林设计积极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仅丰富园林设计时的素材,还增加了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
一、民风民俗之美
民风民俗是极富有地方特色、极其区域化、保护民族情感的地方文化。它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社会生活文化,是普遍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悠久的传统文化传承现象。民俗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社会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民风民俗形成的原因很多,其中经济、政治、地域、宗教、语言等因素决定和影响着民俗的产生和发展。诸如我国许许多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或自治县,都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情,湘西的土家族,高原的藏族,阿坝的彝族等。近观我们的汉族,不同区域也有着不同的魅力。山西大同豫河公园中,其乌金广场的设计就是对当地民俗“旺火”的重新演绎,广东省佛山,地方民俗文化丰富多样,其中通济桥及“行通济”的民俗即为其中之一。
二、和谐之美
中国现代园林设计同样也体现了和谐之美。它主张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自然与建筑之间的协调、动与静的统一。中国现代园林设计所体现的和谐之美更多的是一种“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它推崇淡泊平和、清新幽远的境界。它强调园林与自然的亲和关系,“注重和谐与中庸”。表现在造型上,中国传统园林犹如天地的缩影,有着各种各样自然景色的缩样,如山峦、岩石和湖泊。中国园林在营造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由此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
透过这些园林设计中的恬静淡泊,而有不乏高雅自然的仪态。我们可以从儒家的“上下与天地同流”、道家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中领略到人和天地万物联系的是那么的紧密。因为它们把天与人视为不可分割的共同体,认为天是万物的起源,天与自然的发展变化制约着人类社会的脚步。在人与自然的交往中,人们就形成了一种主观力量,促使人们在认识、把握、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传统园林的空间除了首先要考虑如何满足人的需要外,同时也考虑古人讲的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人、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当十分和谐。这种精神在中国独树一帜的自然式山水园林上得到了完美体现,“天人合一”成为园林艺术追求的最高境界。由此。在这种源于自然而又胜于自然的文化渗透中,历代的造园大师们以神州大地千姿百态的山川林泉的造园风格,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最大程度的和谐统一,也使得中国园林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园林之母。
三、社会人伦观
儒道学说抑或《周易》的“阴阳”,它们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至尊。儒的“礼”,道的“无”无不体现着浓厚的人文精神,人本价值出于重中之重的地位。这种根深蒂固的社会人伦观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中国园林的建造也就建立在这一套伦理价值之上,并与之密切相关,空间的营造需要为现实的伦理秩服务。“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宗庙陵寝是一切礼制建筑的通称,在中国园林中关于祭祖、祭天、祭地、祭日月星辰,山川万物,各类神灵,先贤哲人的各种坛、庙和陵寝,几乎都是一种代表精神象征的宗教仪式性园林建筑,它们的实用价值不高,但因为这样的伦理观念就不可逆转的形成了以威严的皇家园林为代表的空间形态的主旨:一方面,皇权至上的永恒观念。如北京天坛和北京故宫。另一方面,上下有序的等级观念。早在商周时期天子、诸侯都已有园囿,但范围和规格等级上却又很大差别,“天子百里,诸侯四十里”。以至于在庙堂建筑上也自觉地将空间形式区别于人的等级,以维护阶级社会的秩序,这里边北京的四合院,江南民居中的亭台阁楼等都有极高的代表性。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园林设计中鲜明的透漏着古代社会的伦理观。
四、传统道德观
中国传统的道器观重视物的意义与内涵而不是物的外在形式,这种观点反映在园林植物的配置上就是注重植物的意境和象征意义,而不是单纯欣赏植物的形状、颜色和香味。园林从开始的草创阶段便离不开花木的种植,古典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于花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承德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曲水荷香”,拙政园中的批把园、玉兰堂、海棠春坞等,都以花木作为景观的主题而命名。自古以来,古人把自己的感情、思想寄托其上,使植物也具有人的情操,康熙更明确道出园林植物的比德意义“至于玩芝兰则爱德行,睹松竹则思”。
五、哲学辨证观
1中国传统元素的表现形式及与现代园林景观的关系
中国传统元素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世界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文明,乃至世界的文明都具有一定深远的意义[1]。中国传统元素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书法、雕刻艺术、绘画、皮影、剪纸以及传统符号等。在我国,园林设计师非常重视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加入中国传统的元素,在园林与传统元素的充分融合的过程中,体现出了园林的设计美感与多样化以及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在园林的设计中加入传统元素,对其进行加工、改造以及运用,让园林的设计更加有时代感和特色。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设计师往往将“天人合一”的概念加入到园林中。所谓“天人合一”,指的就是人与自然的相互和谐。因此,在园林景观中,合理地将传统元素应用到其设计中,既能发挥出园艺设计师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又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园林的设计美感。基于此,现代景观园林与传统元素之间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
2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的必要性
第一,二者关系密切。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已成为设计者们的共同的话题,并将其关注点逐渐引入到传统元素的应用中。第二,能够将二者有机地融合。在园林及景观的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既能提高整个作品的感染力,又能彰显一定的时代性和设计内涵,将二者有机地结合,从中突出整个产品的创新性。第三,带给设计师一定的设计灵感。设计师深入地研究传统元素,既能产生设计灵感,又能体现出作品的设计内涵与设计思想。传统因素与现代的园林及景观设计关系密切,要达到设计出有思想有内涵的现代园林的目的,传统元素的融入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科学应用
3.1认识设计理念的重要性
现代园林设计的主要目的就是美化环境,让环境具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推广美学文化以及体现美学价值的实用[2]。现代园林的设计,往往体现的是人们的价值观、审美观念、发展文明等。因此,将传统元素合理地应用到现代的园林及景观设计中,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便要求设计师的水平要过硬,不仅懂得美学及设计学的常识,还要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基础,进而设计出具有创造性的园林及景观作品。
3.2重视应用色彩表达
对于园林及景观的设计,色彩的表达是重中之重。合理地运用色彩,不仅可以将原来单一的园林及景观变得多样化,还能使设计的园林及景观别出心裁。在现代园林及景观的设计中,最主要的应用色彩的设计就是根据季节的不同,园林中的植物拥有不同颜色的变化。所以,充分地应用色彩的表达极其重要,园林设计中普遍应用的色彩技术有3种,分别是人工色、半自然色与自然色。在园林的设计中,合理地应用这些色彩的搭配,在此基础之上,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也考虑到其中,使传统元素能够更好地应用于现代园林的设计。
3.3引进新技术、新材料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园林及景观的设计中要应用的新型材料与新型技术也在不断地提高。因此,在园林及景观的设计中,对新材料及新技术的应用也成为设计者要考虑的重要因素[3]。例如,在新材料的引用方面,可以通过纳米材料以及金属材料的应用来达到减少浪费的目的;应用一些玻璃材料来达到增强效果的作用等。在新技术的应用方面,可以选择一些外国先进的技术,加入中国传统的元素,既能够增加美观,还能增加园林的可利用空间,在应用再循环技术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还为资源更合理的配置打下基础。
4结语
在实际的园林及景观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不仅可以增加园林及景观的视觉效果,还能对我国的传统文化起到发扬的作用。要使传统元素更好地应用于现代的园林及景观的设计中,就要在设计中认识设计理念的重要性、重视园林设计中的色彩表达、引进新的技术等,在做好这些的基础上,更好地将我国传统元素应用在现代园林及景观设计中,为我国文化的传承以及民族的复兴打下基础。
作者:孙鼎鼎 张伟 单位:湖北省武汉市园林场
参考文献
[1]邓薇,杨阳.园林规划中乡村景观设计现状及发展趋势思考[J].价值工程,2017(3):236-238.
首先,传统人文观念的应用。在我国最核心的文化传统观念中,人们所讲究的是一种自然界与人的和谐统一关系,中国传统的建筑设计也同样反映出这一点。在中国不少的传统建筑当中,自然条件和社会历史条件的融合决定了传统建筑的产生与发展,现代建筑设计也必然会有中国传统建筑元素的影子。要做到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灌输进传统建筑元素,并不是仅仅在建筑设计造型上塑造出一种复古色彩的外型,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在现代设计中体现出中国传统的古典婉约风格,再结合实际的环境因素,将现代设计技术和自然社会环境联系起来。这样一来,现代园林设计才能够将自然环境的破坏因素降低到最小范围内,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例如,在现代标志性建筑中,沈阳市的方圆大厦就汲取了传统建筑元素中多种特点,它的外部造型是一个巨大的古钱币,赋予了大厦各业主生意财源广进,事业兴旺发达的美好寓意。钱币在我国古代一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再加上大厦周边绿化的园林建设配备了亭舍、断桥、流水等颇具中国古代风格的元素设计,使得整个大厦更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韵律。
其次,传统空间设计的应用。北京四合院建筑作为最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特色的典型代表,在于它创造出巧妙的围合式空间设计形式。四合院的设计初衷是为了营造个人居住的独立院落空间,使人为的居住环境同外界环境之间进行了隔离,久而久之,四合院就逐渐作为中国传统的特色建筑发展了下来。另外,四合院内罗列的各种假山、石雕建筑、竹林等元素也是现代园林建筑可以借鉴引用的。一方面这不但能够为景观观赏者提供舒适的视觉空间,创造无限的想象思维,另一方面也营造了建筑设计里的文化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发扬光大。
最后,传统建筑符号的应用。传统建筑符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通过向人们传递文化信息来形成群体的文化认同思维,在人们思维的联想作用下,中国的传统文化便自发式地浮现在其脑海中。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设计人员如果要使用有制定意向的传统建筑符号,就要预先对这些符号进行归类加工,最后合理地运用这些符号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来表达传特征统的文化。例如在对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的设计中,在内部的墙面上装饰了各种不规则的石头和树枝,虽然这些装饰看似简陋,但是恰恰反映了中国人对文字的原始记载方法,获得了良好的展示效果。
2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