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信息化系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会计信息化系统是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是在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对会计资料进行进一步电子化分析,得出科学结论的软件系统。系统具有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功能,可以促使会计信息处理更加规范。会计信息化安全是在国际公认的信息化完整性、保密性、可靠性基础上推广而来,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会计数据受到损失和破坏的程度必须在可承受、可预测的标准范围之内,对于后期的决策影响不大。在网络环境下,会计数据安全包括应用程序的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物理安全、人为行为安全等类型。
二、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安全隐患
1.网络及计算机自身的不安全因素。第一,信息化系统存在风险。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离不开会计核算、会计管理、会计决策软件及其依附的计算机软件。结合计算机自身的特点,任何软硬件都有可能出现不可预测的漏洞和错误,轻则影响工作效率,重则导致会计数据的缺损和丢失。跟银行、铁路等其它行业数据交换相比,会计信息化数据无法做到数据全部实时同步和实时上传,这将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化数据以及与之存在关联的其他管理信息的安全性和可信度。第二,数据存取方面存在风险。企业常用的存储介质难以保证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一般企业通常没有采用双重或三重的数据备份;存储介质收到办公环境的影响,例如个别硬盘受磁场干扰和震动影响,或者频繁地数据擦写都可能导致数据的丢失或被篡改。第三,网络非法入侵的风险。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网络黑客的入侵及数据窃取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会计信息化数据的安全。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别有用心的黑客可能会篡改已经入账的会计信息化数据,给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2.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的不合理授权风险。在信息化时代,跟会计信息化的职业道德有关的风险不容回避。会计信息化的操作过程几乎全部在计算机系统中完成,只要拥有计算机系统操作权限,无论是否是合法的工作人员,都可以对数据篡改和窃取而不留任何痕迹,这就为严重的会计信息化犯罪案件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很多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应用过程中,人员访问权限设置模糊,或者不经授权即可直接访问或使用会计数据,这些做法必须及时规范。3.会计信息化内部控制存在风险。在网络环境下,会计信息化工作内容更加繁杂,范围更加广泛,企业各部门之间以及与总部之间的数据交换更为频繁,互相依赖程度进一步加大,这些因素给会计信息化工作的安全带来一定的威胁。另一方面,企业内外部的会计资料以及会计档案保管和保密性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会计信息化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子公司的会计数据必须及时汇总到总部的系统中,但会计核算过程中产生的原始凭证不能保证全部同步,可能会出现原始凭证和会计结论分离的现象。4.重视程度不够,相关制度滞后。在实际工作中,大多数国内企业没有实现严格意义的会计信息化工作应用,对管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级阶段的内容鲜有涉及,只是实现了简单的财务会计信息化。目前,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其实无法对企业管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跟企业、政府等各级管理机构对会计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不无关系,导致相关法律法规不相配套,例如有些法规对软件开发在细节上做出了规定,但实际上,这些规定恰恰制约和阻碍了会计信息化软件的开发。5.专业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欠缺。目前,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工作人员绝大多数以前从事传统的手工会计和会计电算化工作,专业知识以及系统的操作技能欠缺,无法熟练应用会计信息化系统,不能体现其高效的管理优势。企业迫切需要既熟悉会计业务知识、能熟练操作电算化软件,又能熟练运用会计信息化系统的专业人才。6.内部控制难度加大。手工会计流程能直观反映出明细账、日记账、总账以及相关账簿之间的勾稽关系。而在会计信息化阶段,计算机系统内部经过加工和计算,能够快捷准确地得出最终的分析结果,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换另外一个角度,各个账簿之间的制约关系看起来很不明显,一旦发生数据错误,将引起连锁反应。错误的数据倒查难度极大,进行修正难上加难。所以,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客观上增加了企业内部控制和稽核的难度。
三、规避会计信息化工作安全隐患的有效对策
1.增强认识,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在企业实际应用中,管理者应当充分认识会计信息系统的价值和意义,促使系统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只有思想重视,才能建立切实可行、合理高效的管理制度,为会计信息化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重要依据。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进一步引导工作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2.及时培训,提高操作人员专业素质。利用网络环境下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规避安全风险,专业技术人员责无旁贷。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层次各异,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应加强从业人员特别是会计师的培训,培训内容应注重提高会计师职业素质,拓宽执业领域,加强执业组织的独立性,规划合理的培训流程。培训应包括设定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建立培训组织、培训效果反馈等环节。通过专业培训,可以快速提高会计师的专业素质,引导会计师重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和操作,提高工作效率。3.适当投资,做好软硬件维护工作。计算机硬件是软件运行的基础。网络硬件主要包括主机、服务器、交换机和路由器等。为了保证硬件的正常运行,应当配备UPS电源,避免断电造成数据丢失;定期对线路进行检查,用吸尘器保持机器内部整洁;注意保持办公室的环境清洁。对会计信息系统的软件维护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预防性维护。如果发现系统有潜在隐患,应立即切断外网,寻找根源,解决问题。第二,扩展性维护。结合软件的特点,编制相关扩展程序,提高软件应用能力。第三,完善性维护。即设置周密的权限、口令,适当对数据加密,限制无关人员访问数据。定期检查计算机病毒,慎用来历不明的介质和程序,并及时进行数据备份。4.互相牵制,强化系统内部人员分工。内部控制制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职责分离。科学地进行系统内部分工最有效的方式是在系统内部设置操作和稽核两类岗位,当操作人员正常工作时,稽核人员能及时发现错误并能用相关资源进行纠错。提倡明确工作范围,工作内容不存在模糊的交叉地带,实现岗位之间的互相制约。
四、结论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
集团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急需先上,科学管理”。具体讲就是指,在公司集团会计信息化总体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公司不同发展阶段面对的不同发展问题,确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分步建设目标。从最初的分散核算模式,到集团报表的集中网络化管理;从资金单一的信贷管理,到整个集团的资金统一集中管理;从预算管理的各自为阵,到预算表格、预算分析、预算上报与下发的统一管理。实践证明,务实而又科学的具体目标可以防止总体目标成为夸大空泛、虚无缥缈的目标,有效地防范了集团会计信息化目标不具体所带来的风险。
二、领导重视、资金到位
面对众多大型能源项目的建设,公司成立时的9亿元资本金就显得捉襟见肘,但公司主要领导仍然十分重视公司会计信息化建设,亲自主抓和过问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关键点,同时,每年按照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拿出一部分资金,确保当年目标当年实现。
三、引进竞争、择优选择
在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中,处于竞争的压力,软件开发商因急于签订软件销售合同而可能过于夸大软件的功能,或者隐瞒软件存在的问题,以及给予企业种种不切实际的许诺,从而对项目的实施效果、项目的实际投资、项目实施进度等方面带来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增加了项目实施风险。由于对系统的不了解和相关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欠缺,公司对软件供应商的上述行为往往缺乏准确的判断。面对这种风险可能,在实施集团报表网络化建设中,引入竞争,先后与国内多家财务软件公司联系,择优选择合作,较好的控制了开发商承诺风险;在实施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建设中,进行公开招标,通过引入公正的第三方招标机构,完全按照规范的招标程序进行操作,通过公开报价、现场述标、专家评审、招标领导小组讨论,最终选择了适合的公司实施该项目,签定标准软件购买合同,在保证满足要求,确保实施效果的基础上节约了软件购买成本,最大限度的防范了软件开发商承诺风险。
四、合理、严谨的项目组织管理及顺畅的沟通交流
项目团队建设的风险来自于两方面:一方面,是软件供应商的技术人员、实施人员经验不足,项目控制能力差,同客户的交流能力不强,不了解客户的行业背景,甚至还不熟悉即将实施的系统知识;另一方面,客户没有认真对待自身的项目组织建设,没有正确选择项目组成员,难以确保固定的成员自始至终参与项目的建设。公司在项目团队建设上下足了功夫。对于软件供应商,选择了在国内外财务软件行业富有盛名的公司,该公司专门为各项目的建设成立了项目组,配备了咨询顾问、项目总监、项目经理、实施顾问等人员,同时,求这些人员必须是主持或参与过所要实施的项目,确保投入人员的质量和素质。此外,为便于实现高度的合作及高效率的管理,公司也专门成立了包括客户项目总监、客户项目经理,以及由各单位项目负责人组成的项目工作小组,负责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组织协调和实施监督。
五、合格的硬件设备和充分的安全性措施
首先,应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各种设备的物理安全,具体是指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实施以及其他媒体免遭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计算机犯罪行为导致的破坏过程。其次,通过采取数据库分层次,操作员分工明确,操作记录加密,数据传输加密,防火墙设置,配备入侵检测系统,安装防病毒系统,安装主服务器安全防护系统,数据实时备份与恢复机制等一些列防范措施来确保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安全性。
六、安全稳定、成熟快捷的网络技术
公司专门研究制订了集团公司网络安全通道暨内外网分离改造方案,具体方案是:公司统一申请一个公网IP地址,下属各单位登陆该公网IP地址,经过USBkey身份认证,通过SSL VPN地址转换,自动登录到集团应用服务器上,实现用友ERP-U8账务处理,集团报表网络化填写、报送,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完全实现了公司目前规划的集团会计信息化系统建设方案,实践证明该网络实施方案是完全可行的,符合集团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和安全保密的需要。对于各单位登陆公网和安全认证的方式,公司邀请的专家一致评审认为,目前有租用专用通道的下属单位使用专用通道登陆财务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没有专用通道的单位通过访问Internet连接公司本部SSL VPN设备,经强认证后进行连接访问。原各下属公司的IPSEC VPN设备由于安全性、稳定性较差不易维护,停止使用。公司通过购买加密根证书与USBkey加密,自建CA认证服务器,外网用户使用SSL VPN访问内网时应通过使用自建CA认证服务器的方式进行强加密认证。
七、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以及数字签名技术相结合
利用数字证书进行用户身份认证和信息加密是网上资金结算系统的安全基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公司首先委托第三方CA证书管理中心提供证书服务。CA中心的职能是为用户进行数字证书的签发、生成和注销,建立系统中的相互认证体系和用户管理办法。其次,使用资金结算系统的所有用户的证书保存在USBkey硬件的机密模块里,传输中的加密通过硬件加密模块实现,并通过密码进行保护。再次,WEB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通过证书身份认证后,将加密后的数据在Internet网络上加密传输。最后,采用身份控制的登录方式访问被授权的网页,建立加密的安全通道,用户需要在页面上做数字签名操作,然后返回数字签名被验证成功的结果。
八、多角度思考、全方位设计
首先,通过多方比较,选择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开发ERP-NC管理软件,该软件是基于网络环境而开发的B/S方式访问的软件,采用了Jay语言和ORACAL大型数据库,具备Web架构。在集团报表网络化实施过程中,编制IUFO报表的集团公司操作员在服务器设置报表参数后,分配各单位操作员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所有与IUFO报表相关的人员在线完成所有的编制工作环节,随时可以做到会计报表模版的下发、会计报表的查询、上报、汇总、合并等工作,这些工作都可以通过远程进行监控,从而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在资金集中统一管理实施过程中,通过赋予各单位不同的用户具备不同的角色,具备不同角色的用户通过CA身份认证后进行资金的不同结算业务。其次,在集团本部服务器安装了江民网络杀毒软件,做到实时杀毒、实时备份、实时升级,对重要数据做到定期转移备份和隔离备份。同时,要求各基层单位同时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杀毒和备份,这些工作对有效地控制软件的自身风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系统集成; 信息优化; 网络
一直以来,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问题。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企业应用范围的逐渐扩展,不约而同地几乎每个使用者都会遇到一个信息化建设的瓶颈――系统集成。而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发挥各项资源的优势,实现系统运行效率的倍增。
一、系统集成在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按照企业中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程度,可以将整个信息系统的成长划分为五个阶段。即:引入阶段、扩展阶段、控制阶段、系统集成阶段和成熟阶段。扩展阶段,随着应用面的迅速扩大,在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和费用方面产生了危机,不得不对其进行相应的控制。人们开始分析会计信息系统的成本和效益,考虑如何优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就是系统集成。在这一阶段,各个环节的计算机化过程初步完成,企业管理者不再满足于各个环节独立工作而存在的信息孤岛。企业管理者希望通过不同系统之间的集成,提高整体应用水平。在经过较长时间的磨合后,企业无论是在管理模式上,还是人员素质上,都适应了信息系统的要求,会计信息系统的效能得到充分发挥。在完成核算、管理的基础上,为企业各层次的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人们开始真正体会到基于网络化的会计系统带给传统会计工作的巨大变革。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步入成熟阶段。
不难看出,系统集成是企业信息系统运行成败的关键,是进一步发挥信息系统优势的必由之路。如果从数据和信息集成的方式来看,可以将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分为信息交换、信息共享和信息优化三个层次。
二、信息交换
信息交换是最简单、最低级的信息集成方式。它的工作模型可以用图1表示:
该模型中,信息的交换是通过中间的标准数据接口来完成的,数据首先按照约定的数据格式从源系统中转出,在通过目标系统的标准接口转入,从而实现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这种模式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数据的独立存储,提高了信息的不一致性,削弱了信息对决策的支持程度;系统中嵌入了较多的中间环节,系统整体运行效率较低;中间数据状态的存在,降低了数据存储、传输的安全性。
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着较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标准的数据格式,增强了数据在不同系统间交换数据的能力,特别是在目标系统未知的情况下,只要源系统提供的数据符合标准的数据格式,就可以被多个目标系统所接纳。二是这种模式较好地符合了传统的科层制的管理模式,数据依据不同的职能被采集和汇总。三是标准的数据接口,降低了数据处理的难度,提高了程序的通用性。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这种模式还存在着诸多弊端,但仍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在目前的应用阶段,这种模式也许并不是一种最优的系统集成方案,但他却是最经济最可行的。在绝大多数网络版的财务软件中,仍然采用这种方式实现各子系统的链接。
三、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的集成模式可以用图2表示:
这种模式下,原始的数据分别被各个子系统采集,并将其数据存放于共享数据库中,其内容为全组织共享,而且要维持最新的数据状态,所有用户的数据在必要时,也容易接受其他用户的访问。
这种模式在实现时仍有一定的难度,但他消除了各子系统之间数据存储的冗余和不一致,有利于保持最新的数据状态。共享数据库的存在,不仅仅是满足会计信息系统的需求,而且是满足整个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其优势表现在:一是提供的共享数据存储形式消除了数据存储冗余和数据的不一致。二是有利于实现会计信息和其他业务信息的融合,更好地为企业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是,信息共享只是实现了数据存储上的物理共享,并没有改变数据的存储结构和存储内容,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信息对企业决策的支持程度。同时,为了维护共享数据库的安全、稳定,企业不得不花费相当的人力和物力。因为系统所要求的技术难度较高。
因此,数据共享模式不会长期地成为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的方式之一,它将成为由信息交换向信息优化的过渡状态。
四、信息优化
信息优化的出发点在于,在充分分析信息使用者需求的基础上,制订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规划和战略,实现信息系统的集成,优化数据和信息结构,实现会计信息的重组。系统的集成并不是简单的物理集成、数据共享,而是在逻辑和概念上的集成,从根本上打破目前的会计信息系统构造,有效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
早期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初衷只是为了满足会计工作的需求,仅仅是提取了有关会计事项的视图,而并没有考虑业务本身的特点。但随着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网络技术的渗透,这种面向会计工作的信息系统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主要表现在:第一,这种信息系统仅仅服务于会计工作,难以满足企业对其他相关信息的需求。如果企业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覆盖企业各个职能部门的网络体系,而生产的信息却仅限于“会计”,那么信息的投入产出比将严重失调。第二,这种信息系统是按照会计工作的“视图”来记录和抽取数据的,而没有完整的记录业务本身的特征。这容易造成对业务活动的扭曲。第三,在这种系统下,企业内部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是由各个部门单独进行的,极易造成各部门数据上的不一致和数据处理时间上的不同步,从而为企业决策带来困难。第四,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日新月异,对于会计信息的需求逐渐多样化。而传统的面向会计工作的系统集成将不能适应这一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也由单一的科层制,转向多种组织结构的复合,这也客观上要求信息的采集和处理打破传统的部门限制。
正因如此,需要重新建立符合新的经济和管理特征的会计信息系统,并按照这一要求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按照企业的业务活动重新规划企业的信息系统,实现会计信息的优化,其模型如图3所示:
这种系统的特点:一是会计信息系统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将融合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之中。二是记录原始业务活动的事务处理系统(TPS),将不再考虑数据记录的倾向性。也就是说,在数据记录时,并不考虑这个数据为谁提供,而只是忠实地记录了业务活动的特征,并将其保存在数据库中。三是新的信息系统将突破传统的企业内部的部门划分和职权设置,客观上要求企业实现业务流程的重组。
在这一模式下,真正实现了会计信息的优化和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会计信息系统和企业的信息化系统融为一体,共同支持企业的决策活动。他代表着会计信息系统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综上所述,会计信息系统的集成,并不是简单的网络互通和信息共享,解决会计信息系统集成的出路在于根据企业微观管理环境和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实现会计信息系统的再造。当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积极地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美] 阿塔尼.S.霍兰德.现代会计信息系统.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 李守明,黄敏学,等.财务决策支持系统.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会计信息化是会计与信息技术的结合。是信息社会对企业财务信息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要求,是企业会计顺应信息化浪潮所做出的必要举措。它是网络环境下企业领导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孤岛”现象,提高会计管理决策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纵观20多年来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虽然信息系统的功能不断增强,应用也越来越普及,尤其是大、中型企业目前已程度不同地实现了会计信息化,应用了核算型会计软件,但从总体来看,中国会计信息化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化系统建设与应用
“竞争力”是衡量企业综合实力的硬指标,提高竞争力是市场与管理的最终目标,也是每一位经营者必须重视的市场决策目标。财务会计信息化建设涉及到诸多方面,企业要根据内部会计工作实况,提出切实科学的建设对策。
1、资金控制方面。
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基础上的经济。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会计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电子商务等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会计,提高财务信息处理与输出的速度,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财务信息化为内控管理创造了诸多便捷性,指导财务部门建立科学的信息处理模式,进而带动了企业内部资金调控优化,实现经营收益水平持续增长。
2、服务效率方面。
企业建立财务信息化平台,重点在于利用互联网形成财务信息集群,降低服务客户的时间消耗量。企业信息化首推会计信息化,它是会计信息化产生的外在动力。企业信息化发展要求未来的会计信息系统应具有开放性,能利用网络技术对信息发送与接收,达到内外数据共享,为其他相关的部门、行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为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必须构建信息化会计。
3、技术改革方面。
会计信息失真使国家在规定各项经济政策时缺少真实、可靠的客观依据,使企业内部管理者对资金总量和财务成果表现出来的清偿能力和变现能力缺乏正确认识,使企业的经营行为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为解决问题,许多专家把目光投向了会计信息化。财务信息化利用云计算技术、移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为用户建立财务共享、资金管理、收支操控等功能,满足了科技化财务控制需求。
4、信息收集方面。
信息时代背景下,消费者对新型财会模式有着更多的需求,要求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交易平台。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决策模型,对企业财务决策实施多元化管理,创建符合财会信息处理的决策支持系统。比如,随着企业经营规模扩大化发展,会计服务平台承载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化可根据市场决策要求筛选有价值信息,为管理层建立市场决策模型,避免内控决策失效造成的不利影响。
5、市场竞争方面。
从国内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模式日趋形成;从国外来看,经济全球化时代正式到来;我国企业面临着国内外市场共存的竞争局势。财务信息化模式是新科技产物,将经济学理论与信息科技理论相互融合,构建了符合科技化营销体系的财务平台,有助于强化企业市场竞争力水平。
三、财会信息化用于战略决策控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处于改革开放阶段,国外企业对本土企业营销造成巨大冲击,导致国内企业市场收益份额减少,把握客户资源是企业长期发展之关键。财务信息化利用财务会计方式处理各类信息,为企业提供最优化的资源分配机制,尽可能减少各类资源浪费,这些都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1、调配客户资源。
社会主义市场正走向开放式经营,市场客户类型多种多样,企业详细划分客户可提高营销决策的针对性,迅速占据市场有利地位,这些都是企业竞争力的综合表现。财务信息化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进一步细分每一个类型的客户,维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核心关系。
2、把我市场需求。
除了具备客户资源外,企业还要懂得对客户需求进行划分,这是为了掌握产品营销的最终决策方向。财务系统根据客户不同的需求情况,建立专项财务分析工作,提前进行核算、报账、资金、决策等操作,进而为客户需求管理提供真实依据。
3、筛选市场决策。
考量企业市场竞争力,要依赖于科学的营销方案,这是决定市场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基于财务信息化平台下,企业市场规划与内控管理方案都要经过详细对比,最大限度地提升信息化系统应用水平。利用财会信息化参与市场决策,进一步提升市场营运的调控力,进而实现了经济模式的一体化发展。
四、结语
2014年2月,国务院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提出“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口号,标志着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快车道。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经历30年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高水平会计信息化人材的匮乏尤为突出。对于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掌握一技之长,掌握熟练第一线的工作技能、职业技能的高水平会计信息系统人才迫在眉睫。
一、会计信息系统教学现状及分析
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革,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形成现有的教学模式:按照以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模式组织教学;教学内容包括会计核算、供应链、薪资管理、应收应付管理四部分;教学采用讲授法、演示法、案例法等常规方法;软件采用用友公司提供的财务软件“用友ERP―U8”演示版;基本教学过程是:教师模拟一个企业的电算会计资料,按照会计操作流程,通过讲授或演示讲解操作过程,学生按照教师的讲授和演示,在计算机上进行实践操作;课程考核分理论、实操、平时表现三部分,但实操评价无标准。
经过教学改革,课程实现了“做中学,重实践”,但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其中比较突出的,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学生对顺序操作掌握良好,但是操作结果不符、学生就无法判断错在哪里、也不知道为什么错和如何解决,面对问题束手无策,不具备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会计信息化产业缺乏标准体系,会计软件也由此多种多样,学生就业入职经常出现所学的不是企业所使的状况,必须从头学起;会计信息化产业越分越精细,会计信息化人才职业构成和岗位知识结构不断变化,会计信息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内容难跟上信息化的发展,无法及时满足这种激烈变化的需求。课程考核分理论、实操、平时表现三部分,但实操评价无标准。
二、深化会计信息系统教学改革
针对会计信息化产业更新升级快的特点和目前教学中的不足,为了给企业提供高素质人才,需要从提高教学质量出发,不断深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教学改革。具体举措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运用障碍教学法
通过多年的教学发现,平时操作中越是出现的问题多,学生操作技能越好,学生对会计信息系统的理解和把握程度越好;反之,平时不出现问题的学生,一旦操作结果不同于预期,常常束手无策,对系统的理解比较浅薄。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学习特征,建议在教学设计中对重点、难点和错误率高的环节运用障碍教学法,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所谓障碍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设置陷阱,形成障碍,让学生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障碍的方法,达到融会贯通知识,实现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障碍教学法与常规教学法主要区别在于:常规教学法是让学生在操作中不出现问题;障碍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操作中出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障碍教学法使学生深人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逻辑,提高操作技能,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完善课程的评价标准
按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标准的要求,以突出实践为出发点,课程成绩按理论占比50%,实操占比40%,平时表现占比10%的比例反映学生成绩。理论部分成绩评价由课程考试的纸质卷面得出,但教学过程中,实操部分的评价没有标准,仍由任课教师自行核定。为了完善会计信息系统的评价标准,以用友ERP―U8为例,实操内容涉及会计核算部分(初始设置、总账、报表),根据学生财务软件账套操作完成情况,设计课程实操的评价标准,见表一。补充了实操的评价标准,整门课程可以准确全面核定学生成绩。
表一:会计信息系统实操考核评价表
姓名 学号 分值 得分
期初设置
(10分) 基础信息和会计科目完整 5
期初余额试算平衡并正确 5
总账
(10) 凭证填制完整、分类正确 6
凭证已审核,操作身份正确 2
凭证已记账 2
报表
(20) 资产负债表公式相符、数据正确 10
利润表公式相符、数据正确 5
现金流量表公式相符、数据正确 5
账套相符 相符,有成绩;不相符,为0 一票否决制
成绩 上述八项的合计 40
说明:1.此表依据学生上交财务软件账套评定。
2.此表作为课程考核评价的成绩存档。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终身学习意识
会计信息化系统不断更新和完善,一方面扩大了会计信息化系统的范围,另一方面又不断改进管理理念。因此,会计信息化人才是难以停止学习的。同时,在终身教育计划中,个人教育是决定性因素,因此应在职业教育中着重培养个人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判断、主动思考和自发归纳总结的习惯,使个人有自我培养的能力和意识,认识到终身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有参加后续教育的积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