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PDA;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措施

1PDA在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

在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中,PDA可以应用在身份识别、患者信息查找与治疗处置中。具体表现如下。第一,在身份识别中的应用。医院护理人员可以利用PDA在无线局域网覆盖范围之内,对患者的条形码进行识别处理,准确的核对患者身份,保证条形码数据信息与PDA信息一致,一旦出现信息不符的现象,就会发出提示音,或是文本提示,护理人员就不能开展相关操作活动,以此保证护理工作安全性与合理性。第二,在患者信息查找中的应用。护理人员可以利用PDA,随时对病房中患者信息与医嘱进行查询,例如:患者床号数据信息、姓名数据信息、护理数据信息、主治医生数据信息、诊断数据信息等,也可以查找患者在长期治疗中医嘱的执行状况。同时,护理人员在查房的过程中,可以应用PDA对患者生命体征数据信息与检验结果数据信息等进行查看[1]。第三,在治疗处置核对中的应用。护理人员在执行医嘱的过程中,可以利用PDA查看患者的医嘱执行情况,科学开展发药工作,按照医嘱要求,对各类信息进行核对,并记录在专门的记录簿中。同时,在为患者采集标本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先在病床旁边提取各类医嘱信息,然后利用PDA对标本进行确认,以便于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在完成此类工作之后,需要将数据存储至数据库中,以便于对其进行查看。

2PDA在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医院在应用PDA开展护理信息化建设工作期间,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维护护理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因为护理人员在应用PDA期间,可以直接在患者病床旁边执行相关工作,随时为其提供服务,记录各类数据信息,使护理人员可以有更多时间与患者之间沟通,全面了解其病情,予以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不仅可以维护医患关系,还能提高护理工作便利性与准确性[2]。由于PDA中已经设有常用的医学术语与护理记录单等模板,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其工作便利性,护理人员直接点击各类模块,就可以通过手写板记录各类信息数据,准确记录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有效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率。同时,在使用此类方式之后,可以对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减少资源浪费问题,促进无纸化工作的进程,降低医院日常工作成本。且护理人员在直接输入数据信息期间,可以避免二次输入的错误现象,提高工作效果与可靠性。PDA在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操作便利性,利用服务器对数据进行共享,护理人员可以利用患者条形码与药品条形码开展治疗处置工作,按照医嘱完成工作任务,并且随时生成相关数据信息,自动输入数据库中,以便于对其进行查找,打破传统管理方式的局限性。护理人员应用PDA方式执行医嘱,可以提高工作准确性与护理工作质量,增强患者医嘱执行安全性与可靠性,正确使用药物,明确药物剂量,按照相关要求开展治疗工作,提高工作成效,减少医患纠纷问题[3]。应用PDA方式可以促进医院数字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规范护理人员的工作方式,使其可以利用科学的方式完成工作任务,提高治疗工作准确性。

3PDA在医院护理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当前,部分医院在应用PDA开展护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无法保证工作效果。因此,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与规划工作。第一,问题。部分医院在PDA临床使用期间,由于网络信号不稳定,经常会出现登录失败与数据信息下载失败等问题,不仅会导致工作量有所增加,还会浪费大量的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效率。且在医院意外停电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数据信息丢失等现象,影响护理人员的工作效果,难以保证工作可靠性[4]。第二,发展趋势。在未来发展中,医院会根据护理信息化建设问题,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提高其工作成效。一方面,医院需要针对无线网络技术进行研发,积极创新先进的网络系统,促进系统的稳定性,避免出现信息丢失等问题。另一方面,医院在实际工作期间,需要对PDA进行智能化的研制,缩小占用空间,减少电力能源的消耗量,降低使用成本,增强其网络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提高其工作成效。同时,医院在使用PDA对护理工作进行信息化建设期间,需要积极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培养护理人员先进技术的应用能力,使其掌握各类专业知识,树立正确的观念,科学应用PDA与患者之间相互沟通,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

4结语

在我国医院发展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护理信息化建设工作,积极应用PDA方式,创建专门的管理机制,按照相关要求对其进行处理,对各类系统进行创新,以此维护医患关系,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池艳宇,贾晓君,张莹,等.PDA在移动护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16-18.

[2]陆慧菁,张亮鸣,李三清,等.移动护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及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14,(4):23-25.

[3]郭雪林.移动护理工作站(PDA)在创优工作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4,(9):1516-1517.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字: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建设

一、医院财务会计及物资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众多功能完备的信息技术手段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也不例外,当前众多医院均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取得了阶段性实践成果。然而由于系统建立始终处于孤立状态,没有与广泛的医疗信息形成系统联结,导致各个系统之间的互通合作与信息共享发展变得极为困难。在各项基础管理数据不完善的情况下,管理者的长远发展目标将难于实现。由于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不成体系,令大多数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始终处于对帐务的管理阶段,没有实现可视化与精细化管理目标。医疗设备与医用物资是医疗成本的主体构成元素,目前多数医院没能成立专项物资管理系统,一些医院虽然采用计算机技术实施综合管理,但应用范畴也仅仅停留在对库房的管理环节,没有真正实现对物流的综合管理,无法形成对库存周转率的科学分析、医院库存资金的占用情况、损耗物资现状及真实的物资成本计算。同时对医疗物资的采购、使用、领用环节也无法实现预算控制,设备的修购基金无法做到计提规范,令各项成本计算不够准确,这些均会造成医院无法对物资及设备进行安全、完整与有效的利用。为了改善这一现状,一些医院实施绩效考评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信息化管理热情,然而由于大多数工作仍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导致基础管理数据的收集不全面,无法形成多位一体的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医院会计成本管理的科学目标是真实、全面与准确反应医院真正的成本信息,强化员工的成本控制意识,令患者医疗负担切实下降进而提升医院综合管理效益。然而目前大多数医院的会计成本核算管理却推进缓慢,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在于医院成本范围划分、各项成本的归集与分摊、管理评价等环节较复杂,主体缺乏各项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支持。

二、财务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方式的重要作用

基于各项优势信息在医院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信息管理方式成为医院科学管理的主体武器与手段,信息流可起到对人流、现金流与物流数量、发展速度、方向与目标的综合调节。在医院财务管理实践中,一切活动均离不开有价值信息的科学支持,因此医院信息既成为医院管理对象,同时又是其重要管理手段。科学的信息管理方法为医院财务管理各项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基础依据,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与医院能否准确、及时获取充足信息密切相关,因此要想令决策管理符合医院发展实际需求,就必须以优势信息为依据,采用科学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准确、及时与完整的反应各项经济活动状况。

三、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的科学建立

(一)完善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

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应包含对预算编制的合理审核、预算的执行管理及分析三类内容,基于医院各个科室、部门综合业务的工作需求进行合理的预算编制可有效保障各项管理数据的准确性,预算对象则落实到各个职能与管理科室中,进而实现医院的全面预算管理。依据预算管理中的编制子系统涵盖领域可将其分为对医院业务、资本、筹资及财务预算四类模块。而预算控制系统则应包含项目申请、推荐承诺及支付申请三类环节。预算分析及考核系统应主体涵盖对医院执行预算的完善对比分析、综合查询及责任中心管理考核等模块。

(二)财务会计管理及物资管理系统的科学建立

医院财务会计管理系统科学建立的主体目标为对其各项日常业务实施凭证综合处理,包含对录入凭证及复核凭证等的处理。完备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设定时间并自动结转系统中门诊、工资、住院与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中的各项业务数据,对其进行转结账处理,完成各项凭证的生成并对总账予以记录,针对往来业务进行细化清理并完成银行对账工作,生成各类数据报表。由此可见财务管理系统的科学构建尤为重要,我们只有充分把握其优势功能,合理选择财务管理软件工具,依据医院财务管理需求引入适应性模块设计才能令财务管理系统实现科学的构建。医院物资管理系统为其提供了各项物资的综合采购信息,验收及入出库情况,库房的盘点管理与价格的综合调整等各项作业管理功能。透过相关报表我们可有效实现对各类信息的综合查询,并在物流各个环节中对材料证件、批号、有效期与条码等综合信息进行管理,确保医疗材料的安全使用性。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信息化物资管理系统对医院药品物资进行综合管理,对供应存货情况、交货质量、时间及价格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判别药品供应商不威胁医院根本利益,从而以最优势的价格、品质选择最适应医院发展的供应商。

(三)成本核算系统的整合建立

完整的医院成本核算体系应以健全财务管理系统及良好医院信息系统为核心,促进各系统间的整合发展,并全面综合的采集各类成本要素。医院成本核算涉及到较多系统的综合支持,且需要众多数据的辅助管理,因此其处理过程较为复杂。在成本核算的系统建设中我们应建立综合管理模块,例如对数据的综合采集模块、成本的归集分摊与核算模块、分析模块等。同时我们应充分将医院的最小核算单位作为起点,同时满足其成本核算各类对象需求,从而令各类全面、实用与配套的成本核算构成医院综合的成本核算体系。

四、结语

令过程管理透明、可检查、可跟踪是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为了有效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只有强化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其优势功能构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真正规范医院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令其朝着精细化、科学化方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住院处收费 管理机制 监督机制 信息管理

对医院住院处的管理是体现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而对医院住院处收费问题管理的好坏对于医院住院处的管理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虽然我国的医疗体制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但是医院在住院处收费的问题上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在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同时逐步解决,如此才有可能使医院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医院住院处收费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我国的现阶段,不管是私立医院还是公立医院,其住院处收费都存在很多相同的问题:

(一)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

对于医院的住院处收费来说,内部管理机制非常重要。特别是和收费相关的规章制度对于收费的管理起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许多医院的内部管理机制都不健全,存在很多的漏洞,对收费的管理较为混乱,人员奖惩机制也不健全,这严重的影响到了医院的发展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还有就是,医院住院处在收费的时候会存在多收的情况,但由于住院处收费制度并不健全,很久以来,很多病人对住院处多收费的情况没有一个可以投诉举报的地方,这对医院的整体形象也有很大的影响。

(二)住院处收费外部监督机制缺位

不仅是医院住院处的收费存在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对于收费的外部监督机制也存在缺位的情况。这里所说的外部并不是指医院之外,而是相对于住院处来说的。对于住院处的收费,医院的审计监督部门的监督力度太小,责任机制也不健全。缺少外部监督的住院处对于收费问题就更容易进行内部操作,进而出现的问题也就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住院处收费的审计方面,不管是对现金管理还是住院病人的收费管理以及退费管理等等,这些都做得很不到位。当然,在外部监督机制方面,医院也缺少一个有力的监督机构来监督住院处收费的管理,这是在今后的医院管理工作中必须要改进的地方。

(三)住院处收费信息管理的混乱

对于大多数的医院的住院处来说,住院处收费信息的管理都存在很多的漏洞。医院并没有自己的信息管理系统,医务人员在这方面的素质也不高,这严重影响到了医院住院处收费信息管理的体系化以及信息化发展。对于住院处收费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大多数医院并不完善,而且医院并没有专业的人员对此进行维护,因此相对来说处于一种比较混乱的状态。而且需要指出的是,由于住院处收费信息管理的混乱,导致医院在收费的工作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也是导致医院的公信力下降的重要因素,这也会影响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在医院的建设和改革中,信息化建设必须引起注意,否则会严重影响到医院的发展。

二、医院住院处收费问题的解决思路

鉴于不管是私立医院还是公立医院都存在以上严重影响到医院发展的问题,在今后的医院建设和医疗体制改革中,都必须把医院住院处收费问题作为改革和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控制

对于医院住院处收费的问题,加强内部的制度建设,强化内部控制应该说是最为重要的措施了。首先是应该建立内部完善的制度体系。应当由医院制定与收费相关的内部规章和制度,确保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其次应当建立内部的考核制度。特别是对于收费处人员的考核制度尤为重要,应当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还要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赏罚分明,如此才能有效地建立起内部良好的秩序。最后还要建立有效的内部稽核制度。稽核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岗位职责,切实做好监督和稽核工作。

(二)完善住院处收费的外部监督机制

对于住院处的收费工作,外部监督是必不可少的。关于对住院处收费的外部监督,首先医院必须能够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及有效的监督机构,并且确保有足够的资源和能力使得监督机构发挥作用。当然每个医院要根据自己医院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其次对于住院处收费的监督,还要发挥内部人员的作用。可以制定一些奖励措施,对内部举报人给与奖励。如此也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当然对于监督机构的人员,医院也必须制定相关的措施对其加以考核和监督。这样才能确保外部监督机制作用的发挥。

(三)住院处收费信息管理系统的完善

首先,医院应当投入一定的资金对收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完善和建设,实现部分的信息化,进而实现医院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其次,对于医院的收费信息管理系统,应当聘请专门的人员对其进行维护,确保信息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转。不仅如此,对于医院住院处的各种收费及其相关的信息,都必须确保收费信息管理系统能够进行数据保存,如此也有利于收费管理的正规化。对于住院处收费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也应当以病人为中心进行。这样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病人投诉的现象,不仅对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有利,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医院在患者心目中的整体形象。

综上所述,不管是公立医院还是私立医院,对于住院处收费中存在的问题都必须引起重视,并在今后的医疗体制改革和医院建设中逐步解决,为医院的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努力为病人提供高效、优质以及廉价的服务。

参考文献:

[1]葛传俊.医院住院处、收费处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09,(12):72

[2]胡素明.住院收费审计之我见[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2): 156-157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第4篇

关键词:公立医院 财务 内部控制

财务内部控制是现阶段公立医院管理的关键环节,内部控制的全面性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健康发展。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难点及对策探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难点

(一)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公立医院具有经营性与公益性的双重特征,与私立医院相比,公立医院往往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忽略财务内部控制的作用。部分公立医院对财务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只是简单地停留在理解层面,缺乏会计管理理念,进而严重影响财务内部控制的顺利、高效开展。与此同时,公立医院财务部门尚未形成完善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同财务部门之间缺乏交流机制、监督约束机制,各项内控制度未落到实处。

(二)基础财务工作较弱

目前来说,我国公立医院基础财务工作质量整体较弱,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依然存在滥收费问题。部分公立医院对收费、药品费用的管理不到位,存在监管盲区,滥收费问题严重。二是部分医院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基础财务工作管理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管,这就会导致利润作假、私建内账等问题,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三是部分公立医院对财务支出审核不严,缺乏完善的审批制度与审批程序,不可避免地导致医院财政支出失控。

(三)内部审计缺失

一直以来,我国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都呈缺失状态,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在院长负责制模式下,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较低,而且,各项审计工作的开展只关注事后监督,尚未起到预防警戒作用。

(四)财务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内部控制是现代化企业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医院实施内部控制的时间还较短,大多数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财务工作人员还没有达到财务内部控制的标准要求,这严重影响了财务内控制度的具体实施效果。

二、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首先,全面加强公立医院领导阶层的内部控制意识,提升其对财务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医院领导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认知程度与重视度,将各项制度建设纳入到医院日常发展过程中来。积极赢得领导部门的支持,进而促进医院财务内控制度的顺利实施。其次,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必须认真遵守各项内控规范要求,将财务部门利益与内控制度建设相联系,真正将内控制度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再次,财务部门应严格按照各项规范要求,在医院发展实际与资金运行实际的基础上积极探究财务内控制度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总而言之,领导、财务部门应共同努力,积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二)强化财务基础与信息化建设工作

公立医院必须强化财务基础工作,建立健全成本控制制度,加强对成本费用的内控管理。一方面,要加强对医院不同科室的成本核算控制,积极开展“节流”举措,加强成本控制。另一方面,要全面加强医药采购全过程管理,加强对采购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力度,严格付款审批流程。公立医院采购环节众多,必须按照需求进行岗位设置,预防出现权利过分集中等问题,不同岗位应相互监督、相互制约、互相促进。与此同时,强化公立医院流动资源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收费管理制度以及现金管理制度,预防出现票据截留、资金挪用等问题。另外,还应加强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力度。

(三)强化预算管理与成本管理

全面、系统的财务预算体系,能有效规避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提高资金运作效率。财务人员必须科学、严谨地编制医院预算报表,执行预算编制,并考核预算结果。具体来说:一是严格按照国家预算管理条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准确找到预算管理关键点与影响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按照“整体规划,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预算管理体系,不能任意制定预算赤字。二是制定预算报表后,必须全面提高预算报表的执行力度,将其落到实处。医院各项经济活动、日常业务开展均需按照预算编制进行。

面对繁琐的管理项目与管理形式,公立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必须积极完善成本管理体系,结合医院发展实际,从医院内部基本规章制度入手,充分掌握医疗管控制度的关键点,并对其成本管理进行落实。与此同时,积极建立成本分析体系与成本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激励机制,并鼓励医院不同部门开展成本控制。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公立医院必须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加强财务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内控信息系统,加强对公立医院审计环节、收费环节、采购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全面提高内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进一步规范医院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公立医院整体管理质量。在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全面提升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效率。公立医院还应建立信息化共享平台,财务人员在网上完成报账、核算、审批等工作,在提升内部控制质量的同时节约时间。

(四)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用

保证公立医院审计部门独立性,设置独立运行的财务审计部门,使得各项审计工作独立运行、不受干扰,这是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审计评价职能、监督职能的前提。公立医院需结合自身运营实际与市场经济特点,强化财务管理工作,完善产权机制,维护公立医院审计的权威性,发挥审计部门应有的作用,确保财务审计各项工作独立运行,全面提升企业财务审计水平。与此同时,完善财务审计体系。健全的财务审计体系是做好财务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强化审计指导作用的重要保障。要想全面增强公立医院审计执行力度,必须积极建立、完善的审计体系,优化财务审计制度。公立医院应成立内部审计工作小组,通过内部审计、常规稽查等方式,及时发现财务偏差,完善财务管理体制,预防公立医院财务会计风险与经营风险。

(五)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

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具体来说可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公立医院应充分利用会议、宣传栏、网站平台等开展多项宣传活动,向财务人员强调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最终目标、具体内容与措施,从而提高财务人员自身的管理意识。二是创新人力资源现代化运行管理机制。公立医院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新思想,构建多元化绩效考核标准,结合财务人员以及部门特点,充分发挥财务人员的潜能与创造力。三是加强现有财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力度。应加强财务人员内部控制理念、财务专业技术、法律法规等专业内容的学习培训,定期开展相关制度学习课程。加强财务人员会计知识、内部控制知识的培训力度,在具体培训过程中,应注重不同分工的专业技能培训,例如,进行专门的预算编制培训或内控专业培训,并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积极找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问题,探讨针对性改进对策。此外,要全面加强财务人员道德教育,培养“慎独”思想,提高工作人员自律性要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促其更好地为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服务。加强财务人员计算机知识、信息化技术的培训力度,全面提高财务人员信息化技术操作水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难点为切入点,从内部控制环境、财务基础工作、制度建设、内部审计、财务人员队伍建设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的对策,多方面入手,旨在全面提升公立医院财务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智慧.新医改条件下加强公立医院财务管理浅析[J].经济研究导,2012(15)

[2]李孝林.会计控制目标系统论――兼议内部会计控制基本目标[J].财会通讯,2013(02)

[3]朱荣恩,吴承刚,邓福贤.关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应用效果的问卷调查[J].会计研究,2014(10)

[4]金P,李若山,徐明嘉.COSO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风险管理[J].会计研究,2013(02)

私立医院信息化建设范文第5篇

毋庸置疑,在大陆各行业寻变革、求发展的道路上,代表着优质、先进和国际化的“香港模式”,从来都是首选的借鉴样本。

当然,学习并非意味着全盘照搬,而是帮助大陆探寻出更明晰的医改路径。

联网信息化

医院联网是医管局管理下属41家公立医疗机构的重要模式。

自2002年在香港全面推行以来,各联网已逐渐形成大型医院及康复医院及门诊一条龙服务模式,为民众提供持续无间断的医疗服务。

据医管局联网服务总监张伟麟介绍,一家联网通常包括一所综合实力较强的龙头医院,一所有急诊功能的二级医院,一家康复医院以及多个普通科门诊及专科门诊诊所。此外,个别联网也设有特殊的专科医院,如精神专科医院。

“联网内医疗资源整合的关键,是准确定位。”张伟麟解释,“首先以人为本,根据该区服务的居民情况,制定提供的服务项目。例如,较大的区域可能有两家二级医院,患者需求较小的、诊疗情况复杂的区域,则要将医疗资源集中在联网中的某一间医院。”

与此同时,每间医院还要实现特色发展,如发展日间手术中心、缩短轮候时间,其他社区的居民也可以到该中心进行手术;康复医学也将是未来发展重点,包括心肺功能康复、骨科康复、神经系统康复及小儿康复等。

医院的专科发展仍然遵循非竞争的特性,以配合整个香港及联网的需求,提高资源分配的有效性。

在张伟麟看来,随着医院联网的逐步完善,医管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在于构建电子信息平台以及患者引导。

他以不同层面医疗机构的患者转诊为例,指出转诊需要整个联网医院及诊所在同一架构、同一机制的前提下,加强团队间合作,提供整体。

“例如患者出院,医生会给他制定一整套出院计划;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可能会回到专科门诊或普通科门诊,医生则要按照患者的病情调整医疗计划;当患者进入慢病护理阶段,转回社区医疗,再由社区团队为其提供后续服务。”张伟麟详细解释。

医管局的电子信息系统正是基于这样的运营体系构建。患者在大型医院、专科医院、社区基层医疗机构的就诊和检查,都要通过统一的电子病历来整合,其中还包括患者的用药情况、检查结果、是否按医嘱执行等各方面的信息。

统一信息化平台的建立,意味着每个层面的医务人员都可以查看这些信息。每隔5分钟,各临床医疗信息数据都会被综合传输到医管局电子病历系统内。该系统存储了医管局接诊过所有患者的终身病历,以供医管局内部各医疗机构共享。

医管局信息化系统应用的成功关键,首先在于系统开发以医生为主导。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熟知患者需求,他们直接参与到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应用测试、管理等各阶段的工作中。

其次,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以整个体系为出发点,节省了重复开发的成本,并确保全机构从上到下采取统一标准。

除了构建医管局内部的电子信息系统,医管局也已推动信息资源上的公私营医疗合作计划――医疗病历互联计划。

目前已有10万名以上的患者及1500名私人医生参与该计划,最终实现患者电子病历信息在公私营医疗机构之间的互通。

电子信息化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例如,电子信息系统的一部分――药剂系统内包括了药物敏感和药物交互作用检查功能。当医生输入用药指令时,若电子病历显示该患者有药物过敏史,系统将启动警示功能。

2 0 0 9年,该药剂系统共发出69000次药物敏感警示,大大提升了用药安全。

尽管医管局的信息化系统已位于全球前列,但随着新技术的一日千里、患者增多对信息化服务需求的加大、数据安全及隐私保障等新挑战不断涌现,信息化建设仍为医管局未来的发展重点。

在2012~2013年度至2016~2017年度期间,医管局还将制定新的项目计划,申请更多的预算拨款以及增加人手。

张伟麟总结:“今后的医疗挑战在于基层医疗,尤其是在慢病、老年疾病的管理上。香港未来将以社区医疗为发展重点,患者是流动的,我们要为其提供一整套服务。因此,基层医疗不是孤立的,需要多专业、多团队的合作平台,包括医、护、营养、心理、康复等学科的交叉,推动家庭医学专科的发展。”

评审标准化

作为一名执掌6万员工、41家医院的总负责人,医管局行政总裁梁柏贤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考核各联网的项目指标完成情况。

如果某个联网的某项服务没有达标,相应的拨款就可能被收回,或者分配给其他联网医院。

梁柏贤举例说:“例如某联网申请500个关节置换手术指标,但到年中并未完成250个指标,那么该联网在下半年就要加快手术频率,或者将这些指标转给其他医院。”

谈到联网绩效评估,张伟麟介绍,医管局用“关键表现指标”(KPI)作为衡量的工具。“我们主要用可量化的数据监控重要的服务环节,如临床服务、财务运用以及人力资源应用。每个数据的定义不同,反映不同的问题,包括医院服务量、服务轮候时间、资源应用效率及患者的临床指标控制等。整体共有80~90项KPI,明年希望减至40个左右。”

在梁柏贤看来,考评一家医院有多种KPI,如医院的质量、安全、环境、食物、投诉处理都是考核的重要内容。

其中,一部分以数量指标体现,如轮候时间、财物指标、人数指标等;另一部分则以质量指标体现,比如临床审查、某些手术技术管理、大型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

医院认证系统亦是未来发展重点之一。医管局正在筹建同时适用于公私营医院的医院认证系统,与国际接轨也是重要考量。从长远来说,医管局需要建立香港专属的认证系统。

香港目前采用澳洲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ACHS)推行的医院评审及质素改进计划4标准(EQuIP)。该标准在国际范围内已被广泛认可并采用,旨在协助医疗机构及卫生服务业改善患者的护理和服务,总共为期4年。自2009年5月医管局推行“医院认证先导计划”起,目前已有5家公立医院及5家私立医院通过,未来5年内还有15家医院要通过评审。与国际评审制度接轨意味着评审将更客观,更有国际公信力。到2011年11月为止,该计划已培训及委任了33位澳洲医疗服务标准委员会(香港)评审员。

之所以选择澳洲标准而非JCI评审标准,梁柏贤解释说,澳洲的标准允许香港本地人做评审员。这就让医管局有机会培训自己的评审员,提高国际视野,促进医管局的管理水平,另外也会减少一些费用。

对于体系中具体的KPI选择,张伟麟认为有三点原则:首先,定义清晰,内涵一致;其次,KPI只是一个数字,系统重在了解数字背后的影响因素,影响越小越好,要尽可能直接地反映监控目标;第三,借助电子信息系统横向比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