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动物科学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活动课 生物教学 案例分析
活动课注重学生对各种活动过程的亲身经历和直接体验,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是集知识体、思维链、能力键与再生力为一体的重要课程[1]。我国进行生物学新课程改革时,在课程体系内新增了活动课这一课程类型。
本研究通过对生物活动课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各类生物活动课的特点、组织原则、实施步骤与适用内容,以对每类生物活动课有全面细致的了解,由此能够根据教学内容更合理恰当地选择生物活动课类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
1.游戏类生物活动课
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包括答题、角色扮演、演讲等。
1.1特点
寓教于乐,生动有趣,轻松愉快,等等。
1.2组织原则
(1)目的性原则。为了更顺利地开展教学,强化教学效果,游戏的设计必须依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而不能只追求游戏形式,随意安排。
(2)创造性原则。游戏要能提供给学生进行创造的机会和条件,激发学生创造欲,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
(3)选择性原则。游戏内容要有一定的娱乐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要根据生物学科特点、学生智力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设计难度合理游戏,太简单缺乏挑战性,太难则会降低学生的自信心[2]。
(4)普遍性原则。要使游戏尽可能面向所有学生,不歧视、排斥后进生,做到一视同仁,鼓励每位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过程,获得表现自己的机会。
1.3实施步骤
(1)选择游戏内容,确定游戏目的;(2)设计游戏方式,制定游戏规则;(3)实施游戏计划,开展游戏活动;(4)反馈游戏信息,调整游戏策略;(5)反思游戏过程,评价学生表现。
1.4适用内容
花的结构,鲫鱼的外形,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细胞呼吸,细胞减数分裂,等等。
2.制作类生物活动课
能使学生通过手脑并用以学习和巩固生物学知识,大部分为模型制作,优秀作品可作为教具,丰富校内课程资源。
2.1特点
操作性强,更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让肌肉的精细化动作得到发展,等等。
2.2组织原则
(1)创造性原则。活动方案不能规定太死,或完全由学生自主设计,使学生有创造的机会与条件,进而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使其在动手过程中发挥创造力,制作出独特的作品。
(2)渗透性原则。制作活动必须渗透生物学的观点、思想与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具体地理解、巩固生物知识,降低记忆难度。
(3)可操作性原则。制作所需的器材要容易获得,制作过程耗时不能太多,难度不能太大,否则学生完成的可能性很小,容易降低他们今后对此类活动课的参与热情。
(4)普遍性原则。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制作活动,不能故意设计难度大的制作内容以排斥后进生,也不能为了维持良好秩序而排斥平时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2.3实施步骤
(1)确定制作任务,制订制作方案;(2)准备制作器材,做好制作前的准备;(3)实施制作方案,开展制作活动;(4)学生展示作品;(5)学生反思制作过程,进行自评互评;(6)教师点评学生表现。
2.4适用内容
动物细胞模型的制作,植物叶脉书签的制作,昆虫标本的制作,草履虫模型的制作,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制作,生态瓶的制作,等等。
3.调查类生物活动课
时空开放性强,更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使学生体会获得结论的真实过程。
3.1特点
本土性,活动空间大等。
3.2组织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以当地的客观自然条件为前提,根据其中的自然资源情况确定调查内容与地点,促进活动顺利开展,否则若调查对象是当地所没有的,则无法获得调查结果,该类活动课也就失去了意义。
(2)可行性原则。调查内容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的生理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使学生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开展调查,调查对象要易发现、获得。
(3)开放性原则。调查活动进行的场所具有开放性,不仅能够在校外开展,而且能在学校实施,充分利用校园自然资源,使调查活动更安全便利[3]。
(4)普遍性原则。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调查活动,虽然调查活动的空间流动性较大,学生的自由性强,教师维持良好调查秩序的难度更大,但不能为了降低工作难度而排斥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参加活动。
3.3实施步骤
(1)确定调查任务,制订调查方案;(2)学生阅读调查方案及相关资料,准备调查工具;(3)开展调查活动,学生收集资料,做好调查记录;(4)整理、分析资料,撰写调查报告,组间交流;(5)教师评估调查结果,并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
3.4适用内容
人体一些性状的调查,调查植物群落,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调查校园植物叶形多样性,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等。
4.参观类生物活动课
加强学生的直观认识,拓展生物知识的良好途径,主要包括参观动物园、植物园等。
4.1特点
本土性,社会性,着重于学生的视觉与听觉感受等。
4.2组织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即一切从实际出发,选择当地现有的生物机构部门,安排适宜的参观内容[4]。
(2)目的性原则。参观内容的设计必须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看和听的过程中学习,不能追求形式,只玩不学。
(3)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要使学生不仅巩固已学的或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生物学知识,而且感受到生物世界的无穷魅力和生物知识的巨大力量,并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团结友善等思想品德。
(4)普遍性原则。要让所有学生都进行参观,虽然参观活动在校外举行,学生的自由性强,教师维持良好秩序的难度更大,但不能为了降低工作难度而排斥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参加活动。
4.3实施步骤
(1)确定参观目标,制订方案,选定、预查参观地点;(2)学生做好参观前的准备;(3)开展参观活动,教师或实习单位人员讲解;(4)学生整理资料,撰写参观体会;(5)学生交流参观收获;(6)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4.4适用内容
动物的主要类群,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血液透析等。
5.实习类生物活动课
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运用到具体工作中,主要是生物技术的实践。
5.1特点
具有本土性、社会性,能更系统地运用知识等。
5.2组织原则
(1)指导性原则。实习过程中,要安排实习单位的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实践与理论指导,让学生正确操作并理解所运用的原理。
(2)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原则。实习过程要体现生物学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在实践中系统运用已学,巩固理论知识。
(3)普遍性原则。要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实习,虽然实习活动在校外举行,学生的自由性强,教师维持良好实习秩序的难度更大,但不能为了降低工作难度而排斥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参加活动。
5.3实施步骤
(1)确定实习任务,制订实习方案;(2)学生做好实习准备;(3)学生进行实习,实习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教师配合指导并维持秩序;(4)学生整理资料,撰写实习报告;(5)学生交流实习收获;(6)教师通过自身观察与实习单位人员的反馈信息评价学生的表现。
5.4适用内容
用扦插的方法繁殖植物,无土栽培,用药和急救,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组织培养,植物芳香油的提取,等等。
6.实验类生物活动课
6.1特点
普遍开展,学术性强,结果更严谨,等等。
6.2组织原则
(1)科学性原则。实验选题要有科学性,符合生物学的相关概念、规律和定理,否则无法开展,缺乏研究价值。
(2)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要使学生通过实验操作,不仅巩固生物理论知识,训练实验技能,而且养成正确的实验操作习惯,形成严谨诚信、实事求是的思想品质。
(3)程序性原则。实验步骤的规定很严格,教师必须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实验,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使实验无法顺利完成。
6.3实施步骤
(1)验证性实验
①确定验证内容,制订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②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实验原理和预期实验结果;③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④学生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进而验证相关内容;⑤学生反思实验过程,进行自评互评;⑥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2)探究性实验
①确定探究课题,制订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器材;②教师指导学生理解、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③学生进行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④学生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⑤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论,提炼出相关生物概念、定律和定理;⑥学生反思实验过程,进行自评互评;⑦教师点评学生的表现。
6.4适用内容
生物实验。
总之,各类生物活动课都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5],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探究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及反思能力等,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徐连利.生物活动课实践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0,77.
[2]马立宣.游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3]吴小惠.初中生物活动教学研究与实践[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2.
论文摘要:动物实验是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动物实验是护理教学、科研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中,动物实验以其独特的直观性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能起到可触、可感、可悟的功效。近年来,我校在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中充分利用条件开展了小白鼠、家兔、豚鼠、牛蛙、蟾蜍等动物的实验。通过动物实验,让学生感受到近似于人体对各种药物、各种刺激的反应。因此,动物实验是护生适应护理教学、工作的第一关,只有让学生逐步接触动物,才能使护生不断适应专业。同时,通过动物实验,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科研素养的启迪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动物实验在护理专业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 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
医学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是护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学生在尚未学习专业课程、在没有临床体验的情况下学习这些课程有一定难度。因此,积极开展动物实验,在动物实验教学中给学生以临床真实情景的呈现,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如《病理学》的空气栓塞实验,实验中由指导老师指导学生在正常的家兔静脉内注射空气,然后及时观察并记录家兔因空气栓塞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让学生既复习了解剖生理知识,又加深了空气进入血管后可以引起静脉栓塞导致死亡的认识,为其今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又如《病原生物与免疫》的豚鼠过敏反应实验,让学生观察给豚鼠注射发敏物质后迅速出现烦燥不安、全身抽搐,呼吸急促、大小便失禁、休克直至死亡的过程。让学生真实体验到ⅰ型起敏反应对豚鼠(人体)的危害性,增强了护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注射青霉素等易引起过敏性休克药物必需做皮试重要性的认识。
2 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打下较好基础
护理工作涉及病人的身体健康及至生命,护理人员除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外,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目前,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学生素质良莠不齐;加上入学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过度关心和宠爱,学生娇生惯养,常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表现出自私自利、缺乏爱心、缺乏工作责任心的现象。因此,职业学校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使学生在校期间接受良好的素质教育,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就教师而言,在教学中要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
3 为学生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一定基础
高职护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为各用人单位培养具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精湛的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要初步具备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医学科研通常采用动物实验来进行,而医学基础课程的许多实验也要通过动物实验和动物模型来完成。因此,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科研活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科研素养的养成打下基础。老师在设计动物实验时,可穿插科研基本程序,如《生理学》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实验,可引导学生来设计实验。因为这个实验涉及到神经调节,要研究的是反射弧,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中不同部分在调节心血管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些作用可用人为的方式来改变,以此观察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与心血管活动的关系。设计时要确定观察心血管活动的指标,如血压,可以设计一个具体的反射弧,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来设计实验项目。实验结束时应向学生解释,作为科研过程的实验观察必须反复多次的重复,结果需经统计学处理才能做出结论,使学生大致了解科研的基本程序[1]。
4 为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同情之心、仁爱之心是医学人文观的主要内涵,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患者不仅需要护理人员具有精湛的技能,更需要护理人员具有浓浓的人文情怀[2]。动物实验是医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在医学基础课程的动物实验中必须培养学生的同情之心、仁爱之心,要求学生具有尊重一切生命的理念,严肃对待实验,在实验中最大限度地人性化对待动物,尊重试验动物的生命,在人道的实验过程中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素养。如在实验中,不任意折磨有感觉的动物,不让动物处于疼痛难忍的状态,不能将未完全死亡的动物随便扔进垃圾箱或掩埋等处理,培养学生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
5 为培养学生的伦理道德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形势发生了变化,在全面推进医改的大背景下对医务人员的伦理道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医学院校学生开展伦理道德教育意义重大。护理教育应抓住医学基础课程开展动物实验课的机会,加强伦理道德教育,帮助学生认识到护理工作中处处有伦理,鼓励学生自主思考护理中的各种道德问题,促使护生养成忠于职守的素养,为今后工作中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能以高度的同情心和责任感去护理每一位病人、为提高护理效果打下良好基础;在动物实验课中,鼓励学生提出、维护、质疑或反省各种护理中的道德评断,让学生认识到因为动物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而引起的各种争议,努力按动物保护法规定的有关动物福利与实验伦理进行操作[3],促使护生养成良好的尊重病人生命、尊重病人人格与尊严、尊重病人生命价值等职业道德素养。
综上所述,医学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常要开展动物实验,卫生职业学校在开展动物实验教学时要与专业岗位相结合,在实验教学中,让人体的正常和病理反应在动物身上呈现,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注重职业素养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工作时能做到一丝不苟,具有有强烈的责任心;适当传授科研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树立善待一切生命的理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伦理道德,为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智勇,周文琪.在学生生理实验中培养科研素质[j].昆明大学学报,2006,17(1):74~76.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PBL教学法;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药学类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由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两门学科组成。其中生物药剂学通过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生物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药物动力学则是应用动力学的原理与数学处理方法,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它的研究原理与方法在新药设计、新剂型新制剂开发、药物质量评价、提高医疗治疗水平和药品管理等方面应用广泛。
近几年,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和实践过程中,发现学生在分析问题、试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等方面的能力稍显不足。为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水平,我们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以下就我教研室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方面浅谈几点体会。
1、优化教法
1.1适当应用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一个注重理解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其实施方法为: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小组讨论总结汇报。这种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自主学习的能力,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弊端,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在讲授口服药物的吸收时,以1968年澳大利亚发生的暴发性“苯妥英钠胶囊中毒事件”为原型设计问题。先介绍事件的过程,并由此引出以下问题:患者服用苯妥英钠胶囊后,怎么会出现上述症状?苯妥英钠胶囊产生毒性反应的原因是什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为什么临床常常出现同种药物不同药效?这些问题的提出,可使学生带着疑问思考,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更易产生兴趣。在讲授药物代谢内容时,以多巴胺为例将PBL教学法引入课堂。这种教学法,问题是PBL教学法的核心,如何精心设计问题是运用PBL教学法的关键。问题的选择必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应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并与日常生活相关。同时,所举案例应具有典型性、启发性、真实性。
1.2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
单一的教学手段用于教学往往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难以提高甚至产生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2.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主要借助于文字、图像、图形、动画、声音等传输手段进行教学。比如我们在讲授药物在体内的转运过程、肾脏的生理结构等知识点时,应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图片、动画等将抽象复杂的理论概念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使得教学内容更为充实具体、生动形象,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2板书教学。多媒体虽然有诸多优势,也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但对于这门课程,在药物动力学部分由不少公式的推导与应用,采用板书的形式对公式进行推导更为直观,并结合相关例题进行讲授,以加强学生对公式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
2、注重实践环节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重要教学环节,注重加强实践教学是培养实用型人才教育的重点。在现有实践教学中,教学仪器和实验动物往往不能满足课程的需求,使得实验教学模式比较单调,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缺少综合性、探索性的实验,为此本教研室在实际工作中采用了以下方法。
2.1转变实验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学生上实验课往往按照老师给的实验讲义进行操作,很少去思考问题的原因,同时存在对实验现象观察不自信,态度不端正等问题。
2.1.1验证性实验。主要是经典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针对上述现象,我们对于验证性实验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先根据实验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预习,熟悉实验原理和步骤。实验课开始时,由教师进行提问,促使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2.1.2综合性实验。在实验教学中应分层次教学,既要有基本实验的训练,也要适当开展综合性实验,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综合性的实验需要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在验证性实验的基础上,根据老师的指导进行实验活动。同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在整个实验环节中学会规范实验操作、科学记录实验数据、正确处理实验结果,最后规范的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
2.2指导学生处理数据、绘制图表
药物动力学部分经常需要进行大量而繁琐的数据处理,目前常用的计算软件有DAS、3P87/3P97、WinNolin等,可以进行线性和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的拟合与计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应用上述软件处理自己的实验数据,得到相关药动学参数及各种图表信息。这一方面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加深了学生对药动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公式的运用,另一方面也能给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改革考核方式
在教学改革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应从单一的笔试逐步转变为多种形式。以往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往往是平时成绩或期中考试占30%,期末考试占70%,这样就容易存在学生为应付考试考前突击背课本、背讲义的现象,使得考试成绩并不能完全反应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在我们对学生多方位考察,将期末考试、实验教学、实习报告、平时成绩等进行综合评定,提高实践环节所占的比例,进而确定学生的最终成绩,很大程度上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学生在历次PBL过程中以及在综合性实验中的相关表现,如主动性、积极性、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适当的评分,并在总成绩中占适当的比例,尤其是在这些过程中有突出表现、独到见解的学生给与适当的加分鼓励。
总之,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这门课程,本教研室尝试着进行一些教学改革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认识到教学过程中的存在的不足,今后会不断加深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的探讨,提高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专业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印小星,杨帆.《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科学出版社:2009
关键词 商务沟通 行动导向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urse Action-oriented Pedagogy Research
LIN Xia, DENG Zhihong
(Guangzhou Vocational & Technical Institute of Industry & Commer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850)
Abstrac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Based on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e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business-to-business personnel an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situation analysis, elaborated vocational college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urse teaching should be adopted to implement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and discusses the instructional design ideas to action-oriented "business communication" course, teaching framework,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and other issues.
Key words business communication; action-oriented; teaching design
1 课程的定位与培养目标
商务沟通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是我院市场营销、连锁经营、国际贸易等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目的旨在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组织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及职业素质,使学生掌握完成一项商务贸易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为学生将来走进职场,从事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 商务沟通课程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2.1 课程性质分析
商务沟通课程是建立在与客户进行交往沟通完成特定工作任务的活动,其能力与绩效考核不在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在于方法技巧的运用,在与客户沟通过程上,使客户正确理解并达成共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2 企业对商务人员素质需求分析
企业对商务人员的需求量大,一方面,企业开展任何一项商务贸易活动,都要依靠具有高素质的商务沟通能力人员。另一方面,商务人员职业涉及的范围又广,对从事商务活动的人员素质要求就高。作为一名优秀的商务人员必须具备良好口头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具备敬业爱岗,良好的团队精神和抗压能力等素质要求,同时,还要精通商务贸易活动的基本工作过程,精通合同的制作,后续的客户管理与解决贸易争端方法等专业知识。因此,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商务人才的需求,不仅是掌握理论知识与体系,而更注重实际操作的培养,即如何去操作,如何才能胜任你的工作,遇到问题怎么处理等等。
2.3 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分析
高职院校学生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低,自控能力差, 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不高,缺少独立思考能力等。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感兴趣,讨厌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对实作与情景模拟比较感兴趣,对商务沟通这门课的教学目标要求较明确,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更好地与职业岗位进行接轨,但对实际如何操作还比较茫然。因此,学生普遍希望课程教学要与实际业务联系起来,构建工作场景,改变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上课模式。
由此可见,笔者认为,无论从课程性质本身来说,还是企业对商务人员的素质需求到因材施教开展教学来说,商务沟通课程都宜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这既符合高职院校的培养要求,又能更好地为企业输送具备高素质的商务从业人员。
3 以行动为导向的商务沟通课程教学设计与实施
3.1 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从商务人员的实际工作岗位需要出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商务沟通课程项目,以行动导向教学法完成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并以风神集团公司、广州交通集团等企业作为整个课程的案例背景,合理运用多种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最终使学生掌握完成一项商务贸易工作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为学生从事商务贸易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2 建立以行动为导向的课程框架
3.2.1 设计商务贸易活动企业背景
课程选择了风神集团、广州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主的,学生所熟悉的大型企业为背景,搭建了整门课程的贸易活动内容。以进入风神集团工作为主线,从风神集团职业岗位需求开展贸易活动。
3.2.2 构建基于商务贸易活动过程教学项目
通过与企业管理人员交流分析探讨,按照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制定了商务沟通工作过程,设置六个教学项目,23个子项目任务:(1)走进商务沟通;(2)商务联系;(3)商务接待;(4)商务洽谈;(5)合同制定与履约;(6)商务沟通综合技能实训。1~5个项目描述了学生走进职场,从求职面试开始到进入职场,开展一项商务贸易工作的全过程,第6个项目沟通综合技能实训则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与归纳提高,学生通过自主开展竞赛的方式,提供学生独立开展工作的机会。
3.2.3 设计实训情景
课程针对六大项目构建相应的实训情景,包括模拟学生初入职场,进行面试,职业形象塑造,到开展贸易工作,通过与客户联系寻找客户,客户来访接待客户,形成合作意见进行洽谈,到合同商定与履行的过程。在完整实施一项贸易工作过程后,以综合技能大赛的方式总结课程成果。设计如下实训场景:
实训场景一:走过职场
风神集团现需要招聘“专卖店销售员”、“汽车销售顾问”、“风神置业招商助理”、“投资客户经理”等职位,你准备去应聘某一职位,应如何打造自己的职业形象?要注意哪些行为举止规范?应聘过程中,应如何介绍自己?
实训场景二:联系寻找客户
为解决广州市市民打车难问题,广州市交通集团计划扩容200辆出租车,这个消息对广州的广大汽车经销商而言无疑是一种商机,东风日产、雪铁龙、奇瑞旗云等原有出租车强势品牌更是希望在这次扩容中枪得先机,扩大自身品牌的市场份额。以广州交通集团采购部身份,模拟使用不同沟通方式(如电话沟通、电子邮件沟通、面对面沟通等)联系客户。
实训场景三:客户接待
广州交通集团公司代表准备前往风神集团旗下东风日产汽车公司所在地进行参观与贸易洽谈,请模拟东风日产汽车公司进行客户接待、开放参观等工作。
实训场景四:商务洽谈
广州交通集团采购部与东风日产汽车经销商拟进行出租车采购项目洽谈,如果你作为采购方,将如何准备?如果你作为东风日产汽车的特约经销商,将如何进行准备?模拟广州交通集团与东风日产汽车特约经销商的商务洽谈。
实训场景五:合同制定与履约
东风日产与广州交通集团达成采购项目协议,即将签署合同。小组制定合同,模拟签约仪式。
实训场景六:沟通综合实训
以情景剧设计表演的形式进行,要求学生基于客户沟通岗位任务,编排一个职场沟通的典型情景进行表演,检验学生亲和能力、表述能力、促成能力、异议处理能力、服务能力等在贸易活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
3.3 行动导向教学法具体实施
3.3.1 以学生为主体的行动导向学习贯穿教学过程
在课程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从组建学习团队开始,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工作任务,使以学生为主体导向学习贯穿教学整个过程。以学习情景一走进职场为例,着力于三个子任务场景设计,一是模拟风神集团人力资源部进行招聘面试,学生以小组接受任务,根据小组选定的职业岗位,打造自己的职业形象,模拟面试。二是学生根据风神集团的招聘信息拟定已面试成功的职位设计一张属于自己的名片。三是风神集团成立二十周年庆典,学生扮演不同文化背景的商务人士,与主人见面寒暄并在宴会上相互交流。通过一系列工作过程的子任务场景设计,使学生了解商务沟通基本知识,掌握商务礼仪、跨文化沟通等相关知识,为进入商务活动场景做好前期准备。
3.3.2 教师承担多种角色,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按照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要求,学生是课程学习过程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好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导者,而应配合和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并承担多种角色,既是教学组织者,又是实践项目开展的指导者和协调者。另一方面,在相关专业知识教学中,教师还要以实践项目为载体,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引导文教学、粘贴板教学法和头脑风暴等方法,增进师生互动,让学生获取知识信息,帮助学生对整个贸易活动过程所开展的工作任务有一个感性认识的基础,为实训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从而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专业知识。
3.3.3 注重过程化考核,充分体现学生职业能力
商务沟通课程是一门理实一体化的课程,原有的学科体系多采用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给学生评定成绩,不能适应课程对职业能力要求的体现。为符合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实施,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演练,在课程考核中,更看重学生做的结果如何,因此,采用过程化考核与学生个人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其中,过程化考核由小组成绩和个人在每项实训任务中所承担的工作给出成绩,小组成绩即学习团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进度中完成课程各实训项目的具体任务成果,采取小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方式所得,占总成绩的50%。个人平时成绩占50%,则主要以个人平时表现,如工作态度,学习纪律,个人作业等为依据进行判定。最终成绩以个人成绩和过程化考核成绩总分作为课程结业成绩。
4 总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沟通日益频繁,商务沟通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把该课程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一个个独立的技能训练上,学生很难有一个工作过程的整体印象,知识结构缺乏系统性。通过将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于商务沟通课程教学,改变课程教学传统模式,使高职学生主动积极投入学习,激发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课堂的参与性,培养了高职院校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对该课程的教学新模式的研究,对于改进教学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幼芬.行动导向教学法给课堂教学带来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2(3):85-87.
[2] 张卓清.浅谈商务人员的素质[J].经济师,2008(1):196-197.
一、高中生物动态课堂概述
1.高中生物动态课堂定义
一般来讲动态课堂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从课堂的要素来讲,即教师的角度出发,是指在课堂上的一些比如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是动态的,不仅仅只是拘泥于课本和教程的安排,要引导学生主动的进行相关的学习.另一方面来讲,动态课堂的含义是指学生不再像以前一样被动的接受教师所传输的知识,而是积极的与教师进行互动,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发现问题及时反映,通过这种互动的讨论进行知识的传输.
2.高中生物动态课堂的特点
(1)重视学生的个性.原来的课堂教学,一般只是教师单调的对知识进行传输,没有尊重学生的相关意愿,更加没有让学生加入到教学中去.而动态课堂却不单单只是对知识进行简单的传输,以高中的生物为例,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设计中,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原有的教学方式和传统的经验,而是积极的收集学生的观点,比如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不再按照原有的既定程序安排学生的实验活动,而是把相关的原理对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自主安排实验,教师从旁进行指导,发现问题及时地纠正,这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传统的按部就班式的教育更加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2)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创造性.在进行教学的设计中,不能仅限于局部目标的设定,要将课堂的设计与具体的情况进行结合,充分考虑到学生在课堂设计中的作用,不再只是把教师作为课堂设计的重点,注重师生的互动,在平等的环境下进行知识的传输,不要过于精细,过于精细的计划不易进行创作能力的发挥.通过对课堂教学的动态化设计,教师不再是教学的重点,学生的主观性得到了发挥,在一个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对知识的传输更加有利.平等和谐的环境更加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对学生后期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高中生物中动态课堂的实施的基本方法
1.制定主要目标
在动态课堂的设计中,要确定进行课堂设计的目标,即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首先要对相关的知识进行介绍,让学生理解所要学习的知识的内容,学生通过了解学习对知识进行掌握,这时候教师根据知识提出相关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传授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相关的假设性探讨,再通过考察学习,对假设进行理解,对问题进行解决,来完成这一课程设计的目标.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传统的教学方法养成了学生在课堂上不主动思考,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记忆的习惯,这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因此,在动态教学中,要避免这一现象的发生,积极的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问题进行解决.发现学生的兴趣要积极的进行培养,合理地安排各种小组活动、课题讨论、课堂实践,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通过讨论最终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改善目前学生较常出现的眼高手低的情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对于高中较大的学习压力下学生的心理也可以很好地进行了解,更加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展开.
3.积极地进行反思
对问题进行反思可以很好地增加对知识的印象,开拓思路,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在进行动态课堂的教学中,要积极地对课堂活动进行总结,从中发现问题和缺陷,并及时地加以改正,在以后尽量的避免问题的发生.传统的教学过于重视结果,而动态型的课堂则更加的关注过程,在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对过程中错误的反思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动态性教学法
1.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植物繁殖的途径
在进行课堂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图形对知识点进行讲解,然后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同时提出相关的假设,比如如果通过马铃薯和番茄进行杂交是否可以培育出果实.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法,把问题交给学生进行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引导的作用,及时纠正学生的偏差,让学生自主学习新的知识,并且调动原有的知识,使得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更加深入的进行掌握,在师生的互动中解决问题.
2.植物的组织培养问题
这一课题在进行课堂设计的时候,要利用图片引入所要学习的内容,把书本的知识纳入其中,提出细胞分化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然后对相关的概念进行复习,因为其是在教材中的重要的知识点,要对学生进行重点讲解,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进行相关问题的设计.然后采用师生互动的方式,学生在对问题进行讨论以后发现其中的深层次含义,反馈给教师进行解答,通过这种途径使得学生对知识的领悟更加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挥能动性,主动地进行学习.
3.植物工程的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