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形象的本质

企业形象的本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形象的本质

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知识共享交易成本网络

一 引言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面对复杂快变的内外部环境,知识逐渐成为组织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作为知识管理的基础过程与关键组成部分,知识共享对于提高企业内部的知识存量与流量水平,提升个体、团队与组织绩效,塑造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

人是知识的载体,为保持其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优势,个人对自身拥有的知识会予以保护。学者们在研究企业内部知识共享问题时提出了知识市场理论。从“经济人”的角度来说,作为理性个体的企业员工,在没有利益驱动的情况下,是不可能主动地与其他人共享知识的。企业中知识市场的现实性存在是以潜在的知识和经验交易形式实现的。与有形的商品市场一样,在企业内部知识市场中同样也存在知识的买家与卖家,受个人的自我理性所驱使,他们讨价还价以寻求双方满意的价格,直至知识共享的收益超过成本时知识共享才会发生,在市场机制的推动下企业内部知识才有可能流动。知识共享过程实质上是知识主体双方知识交易的过程。

交易成本理论忽视了社会结构对个人知识共享过程的影响,对于解释个体知识共享前期决策方面也显得不足。社会资本正是企业内部关系网络与知识共享行为的一座概念桥梁,以社会资本为理论工具的研究有可能使得以往只可意会难以传授的知识逐渐显化。因此,我们还需要借助社会资本的概念来研究企业成员是如何凭借个人社会网络、信任和承诺将个人知识扩散为企业知识的。

二 知识共享的社会嵌入性

在知识共享过程中,共享主体存在于社会环境中,个体的决策和行动既不可能固执地坚守其已有的社会规则与信条,也不可能随意地按自己的意愿进行。个体嵌入于具体的、当下的社会关系体系中,因此个体的理性选择同样受到非经济动机和因素尤其是社会结构因素的影响。实际上,知识共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首先表明一种关系,是具有目标和任务的人群围绕有价值的知识资源相互之间协调行动并形成或松或紧的组织架构,在此基础上进行知识资源的重新分配过程。从此意义上说,知识共享存在这样一些特点,它是所有成员分担、协作和共同参与的围绕知识传递的一些活动,需要成员在此过程中同舟共济,相互配合。

1.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过程嵌入于社会网络

企业内部知识共享过程嵌入于社会网络之中。企业成员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可能成为知识源和知识接受方(如图1)。企业的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存量及其认知结构是完全不同的,当他需要获得某方面知识帮助时,该成员就是一个知识接受方;而当他向别人提供知识时,他就成为一个知识源。实际上企业内部存在一个知识流动的人际网络(如图2),知识通过这个网络流动,并达到知识资源的共享。

知识共享主体;:主体之间的知识交流

图2企业内部网络知识流动

2.企业成员知识共享的社会结构特征

知识共享过程的社会嵌入性使我们看到企业成员进行知识共享时社会结构特征的影响。例如,企业成员之间存在身份和地位上的差异将造成知识共享主体间地位的不均衡。企业中,地位较高的成员可以凭借掌握的权力向较低地位的成员提出分享隐性知识的要求,低职位的成员为维护或提升地位也有分享自身隐性知识的需要。比较而言,同等职位的成员为了在竞争中取得优势会隐藏自身的知识。这样,企业就缺少使知识横向或向下流动的机制,企业的隐性知识呈现出向上流动的特征。

3.知识共享主体具有一定的能动性

知识共享过程的社会嵌入性同时也强调知识共享主体具有一定的能动性。知识共享过程是主体对各种知识的协调与整合的过程,所以知识共享本身就是社会性活动。在知识共享的网络中,每个个体都是认知主体,由于他们都是“在场者”,因而是企业特定时间和地点知识的掌握者,他们比那些“不在场者”拥有这种知识上的优势。一般情况下,对于企业成员拥有的复杂隐性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很难发现,但成员之间通过有目的的社会交流,可以准确地发现知识的存在位置并进行高效的知识转移和吸收。

三 社会资本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社会资本源自社会关系所造成的资源流动,它使个体及组织能够获得期望的资源,当然也包括组织中存在的知识。而知识共享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表明一种关系。因此,本文结合社会资本和知识共享的观点,从以下三方面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

1.社会资本的网络结构对知识共享的影响

在企业内部成员的网络结构中,各节点拥有或产生信息及资源,透过此网络,知识得以在各个节点间进行交流与共享。因此,社会资本对于企业的知识共享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准确定位隐性知识;二是影响着隐性知识流动的途径,以及隐性知识在企业中的分配。

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第2篇

【关键词】施工项目;工程成本;成本控制

一、成本控制在施工项目中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施工企业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其中项目成本是考核施工企业经营管理效果的一项综合指标,它反映了企业在生产活动中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大多数施工单位已经意识到项目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并将成本控制贯穿在项目招投标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成为项目施工管理的核心内容。尤其是近年来,为了扼制房价的过快上涨,央行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一系列的房贷和限购等措施,更加促使我们重新重视成本控制的必要和重要性。

二、成本控制的基本思路

施工企业成本控制就是根据需要控制的目标,以不同角度对工程造价进行分解、分析、组合三个步骤地重复循环。并根据事件的发展进程作好如下三阶段成本控制:

1.事前控制。第一,目标成本形成。从造价构成角度讲,目标成本就是由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临时设施费、项目管理费组成。这里要明确两个解释:一是清单规范中的措施费按费用性质分解计入相应部分;二是项目管理费不同于定额取费表中的现场经费,不仅包括了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组织施工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同时还包括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劳动保护费、财务经费等与该项目相关的所有费用。第二,目标成本的项目划分。目标成本划分即把目标成本分解成能够直接确定成本的若干分项目标,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按市场分工划分。一般将直接费部分分成劳务分包、专业分包、物资采购、机械设备租赁等几项。同时还会出现水电费、保安费、咨询费、废旧物资处理、临设摊销、固定资产折旧等分项目标。二是按施工先后顺序划分。按照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安排的分项工程即按施工先后顺序划分分项目标。如:降水、土方工程、护坡、主体结构、水电预埋、二次结构、机电安装等。第三,目标成本的测算。直接费部分的项目价格主要通过公司已有的招投标价格、市场询价及公司内部数据库确定,同时要适当注意市场价格变化规律。临时设施费的价格主要根据项目策划阶段审批确定的平面布置图和施工企业自身形象要求(CIS)确定分项目标,具体方法与直接费部分价格确定相同。结合项目现场情况一般以每平方米包干方式确定,出现现场特别狭小等特殊情况时,场地外租及相关的交通等费用另行计算。项目管理费的确定主要通过公司的工薪体制、结合项目工期(若公司要求的实际工期比合同工期提前时以实际工期为准)及项目定编确定。一般以费用总额包干方式确定。第四,中标预算分解。为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通常将中标预算收入分解与目标成本支出对比分析。在保证与目标成本项目划分(即分项目标)口径一致的情况下,分解中标预算收入。需要强调的是中标预算整体范围比目标成本大,主要包括管理费、利润、税金等。第五,承包指标的确定。目标成本确定即成为项目经理部的成本目标,中标预算收入与目标成本之间的差额与中标预算之比即形成项目的承包指标。通过以上过程的测算,准确程度较高,误差率一般能控制在1%~2%以内。

2.事中控制。直接费部分主要包括三项内容:分包采购、物资采购、机械设备租赁,也是目标成本中最主要部分。主要通过合同方式确定和控制实际成本,严格控制成本支出。合同管理和成本管理相结合,加强对内承包和对外采购合同管理。第一,合同的签订阶段。重点分析实际造价与目标造价的差异点,引起差异点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差异按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风险因素等归类,同时做好相应的调整、控制措施的准备工作。第二,合同履行阶段。根据差异分析,重点提炼差异分析中的可控、风险部分,在合同履行中给予重点关注,并根据合同实施情况,按预先的各项调整控制措施做好纠偏工作。第三,合同履行完后阶段。根据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纠偏工作,在合同履行完毕后总结纠偏效果,并最终做好与目标成本的差异总结。同时,根据最终成本形成公司成本数据库的第一手资料。临时设施费、项目管理费基本上是严格执行分项目标成本,当出现工期、人员等影响要素变化时,根据企业制度作相应的动态调整。在项目实施完成后进行数据分析,构成公司成本数据库资料的一部分。

3.事后控制。第一,在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剔除人为等主观因素对成本的影响,客观真实地反映正常施工成本,形成数据库。第二,系统整理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影响造价变更的资料,从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角度修正正常施工成本。第三,按市场分工和分部分项施工顺序分别编制工程造价各种类型的比例构成。第四,进一步对基础数据(第一手资料)进行数学统计,客观分析其变化趋势和变化幅度(剔除非正常状态的变化因素),形成相应的指数体系。

三、成本控制的具体措施

1.公司充分授权。在企业自身的项目管理体系下,对项目经理部实行权限制约,最主要的权限为财权,即项目经理部的单项资金使用超过一定额度时,由企业总部直接参与。例如,规定20万以下的单项资金使用,项目经理部可以自行决定,但是企业总部留有审核权和否决权,充分授权是在合理和规范基础上的充分授权。

2.实行内部招投标。招投标制度是一种竞争性的制度,在工程实施的各个环节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其表现形式主要包括:第一,集中采购。利用企业总部的整体优势(包括采购数量和资金保证等)进行各项采购,有利于降低采购成本。这一项在本企业中运用非常广泛,而且效果明显。例如企业中有多个工程需要采购钢筋,如果集中统一购买,并且企业能力允许,运用更合理的支付方式,比如说现金支付,就可以与供应商达成一个更低更合理的采购价格;再者,采购的时间合理,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之一。例如某企业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每年年初到3月份之间是钢筋价格的低谷期,在这段时间内采购钢筋就比八九月份采购的钢筋价格更低廉,这之间的差价就是利润。而且这种集中的采购动作,整合了单个项目各个进行采购的动作,有效的降低了采购成本。第二,内部竞争机制。企业获得工程后,由公司下属项目经理部参与投标,项目之间互相竞争,提高项目部的主管控制意识。第三,成本的动态控制。之前说到采购的时机也影响成本的高低,再说到钢筋,因为资金的有限性,再加上囤积的成本费,不可能无限量的购进或者超级大量的购进这么多钢筋,如果到八九月份钢筋不够用了,需要再进行采购,届时钢筋价格的升高将导致成本增加,这时候就要灵活的调整目标成本。第四,建立相应的合作库。注重收集和积累合作群体(主要为与企业有成功合作的单位),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目前施工企业常用的有《合格分包商库》、《合格供应商库》等,为工程投标报价、分包采购等打下基础。一般材料的采购招标为邀请招标,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例如某投标商投十次有八次都不中标,投标价不是过高就是过低,这时候他有可能会联合别的几家投标方一起哄抬报价,遇到这种情况就把领头者提出来,永远剔除受邀者名单行列。第五,采用包干制度。对施工过程中相对较难控制但又必须发生的费用,在详细数据分析整理的基础上,按包干使用方式控制成本,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形成企业的个别成本库。

四、结语

在现代复杂的工程建筑项目成本管理过程中,企业要不断提高其成本管理水平,合理配置现有资源,确定成本目标并依据计划成本进行施工,同时还需要加强各阶段的监督工作,才能有效地控制工程项目各种成本费用的发生,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丁苯酞;急性脑梗死;血液流变学

DOI:10.14163/ki.11-5547/r.2015.17.128

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 是脑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脑部病变, 即脑组织局部供血动脉血流的突然减少或停止, 造成该血管供血区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脑组织坏死、软化。由于治疗周期长、治疗效果不够理想, 通常会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严重时甚至会致残、致死。近几年来, 丁苯酞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新型药物, 在临床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1]。本研究以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展开研究, 同时分析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效果, 以期为之后的治疗提供较为先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4年2~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 随机抽取60例作为样本, 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其中试验组男18例, 女12例, 年龄50~71岁, 平均年龄(58.1±9.61)岁, 对照组患者中男17例, 女13例, 年龄52~70岁, 平均年龄(57.9±8.45)岁。排除一些不良因素的干扰,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血小板凝聚、改善血循环以及补充神经营养的药物, 其中对脑水肿明显的患者要给予20%的甘露醇用来缓解病情, 控制水肿情况, 对有感染情况的患者可以适量给予抗生素等药物。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E胶囊口服治疗, 3次/d, 2周为1个疗程。试验组患者采用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 3次/d。

1. 3 疗效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监测, 将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分为以下三级[1]:①显效:患者的症状已经基本消失, 相关体征及指标有显著改善, 具体表现为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 病残程度为0级。②有效:患者的症状得到缓解, 相关体征和指标有所改善, 具体表现为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所改善, 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90%, 病残程度为1~3级。③无效: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无变化,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17%或增加18%以上。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 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得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前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变形指数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治疗前后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得到, 试验组患者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以及红细胞变形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组间比较得到, 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 2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进行比较得到, 试验组患者中显效21例, 有效7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3.3%, 而对照组中显效19例, 有效4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76.7%,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中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 多发于中老年群体中, 据相关资料显示, 脑梗死的发病与血液粘度升高、血小板凝聚、血栓形成等有密切关系。丁苯酞是近几年来广泛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新型药物, 它含有脂溶性物质, 能够起到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小板凝聚的作用, 可以防止神经细胞凋亡[2], 有效促进缺血、缺氧的神经细胞恢复, 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有着显著效果[3]。因此, 近几年来, 丁苯酞凭借着显著的治疗和预后效果, 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4]。

本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治疗, 试验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显著改善, 同时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相比, 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更加显著, 进一步证实丁苯酞能够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血液循环, 促进缺血、缺氧神经细胞的恢复, 促进血液流速和流量[5], 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此外, 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后, 发现两组患者均无并发症出现, 这也说明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 采用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 治疗效果显著, 同时治疗的安全性较高, 因此, 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丽霞, 张进.丁苯酞添加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60例临床疗效观察.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0, 18(6):650-653.

[2] 崔玉环, 张朝东, 魏玉磊.丁苯酞对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0, 39(6): 452-455.

[3] 石红梅.丁苯酞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及临床疗效观察.药物与临床, 2010, 7(17):60-61.

[4] 李其富, 陈志斌, 王淑荣, 等.丁基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表达的影响.华西药学杂志, 2011, 26(4):325-327.

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第4篇

关键词: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全面质量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5-0-01

随着国际上对环境问题的重视,我国政府加强了环境监管力度,限制标准与惩罚力度也在不断提升。火力发电企业由于污染严重,面临的环境成本压力也越来越大。本文在分析了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构成的基础上,对各类成本项目进行分类,然后利用全面质量成本控制思想,构建了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模型,试图提出控制新思路。

一、火力企业环境成本的构成及分类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降低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对环境的负荷,而采取一系列预防或处理措施所发生的支出。燃煤火电厂环境成本一般包括环境研发成本、环保设施设备投资成本、生态环境损害成本等项目。根据电力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可将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划分为环境预防成本、环境维护成本,环境内部损失成本、环境外部损失成本四类。

环境预防成本和环境维护成本是企业为了预防火力发电企业发电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或降低已发生污染的影响而发生的支出,可归为环境控制成本。环境内部损失成本和环境外部损失是指企业为弥补已发生污染造成的资源损耗、生态破坏而应承担的成本,可归为环境损失成本。两种成本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企业加强环境预防和检测,所面临的内外损失成本也将减少。

二、全面质量成本控制思想

全面质量成本控制的核心是:企业在对产品质量成本管理中,符合性成本和非符合性成本是同时发生的,两者之和构成企业质量总成本,寻求质量总成本最低是控制思想要达到的目的。应用到环境管理方面就是把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都视为缺陷,持续改进环境业绩,从而达到降低企业环境成本的目的。本文考虑到环境成本控制成本与环境损失成本两者之间本身关系就很复杂,相关性并不容易判断,拟针对环境控制成本与损失成本分别建立函数表达式,尝试量化分析企业如何合理分配用于治理污染之间的水平,以达到最佳控制水平。

三、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控制模型研究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包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控制成本两类,现分别定义环境总成本、环境损失成本、环境控制成本为S(x)、L(x)、C(x),则S(x)=L(x)+C(x)。模型假设企业对外污染排放只有污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三种,x为环保部门测定的三种污染物达标率与企业污染处理权重乘积的加权平均值,代表企业控制污染的综合达标率,并且满足值域区间(0,1)分布。当x1时,表明企业控制污染水平越高,所造成的污染越小。

(一)环境损失成本

企业已造成的污染对自身及环境造成的损害称为损失成本。环境损失成本是随着污染物排放量的增加而增加的,其大小与达标率x偏离目标值1的程度有关。如果达标率x与目标值1之间偏差越大,则环境损失成本越大。即|x-1|越大,企业控制水平越弱;当偏差为零时,环境损失最低,为一个常数。为了得到L(x)的表达式,现将L(x)在x=1处展成泰勒级数,即:

根据L(x)在x=1处存在极小值,所以其一阶导数L′(1)=0,由于偏差|x-1|非常小,使得展开式中的每一个后续微分比前一项来说都是更高阶无穷小,可忽略不计。所以环境损失成本函数L(x)的近似表达式为:

(1.1)

(二)环境控制成本

环境控制成本是企业为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采取预防维护措施而发生的支出。控制效果体现在达标率上,污染物排放达标率越高,企业环境控制力度越好。考虑到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需要投入环境预防成本(C1)和环境维护成本(C2)两种成本来获取达标率x,在此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来对环境控制成本模型进行推导。

令μ=AC1αC2β,约束条件为C1+C2=C(x)。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取:φ(C1,C2,x)=AC1αC2β-λ[C(x)-(C1+C2)],其中,λ为拉格朗日乘数,变形后,可得到:

(1.2)

(三)环境总成本

环境总成本即环境损失成本与环境控制成本两者之和,根据式1.1、式1.2可得出环境总成本的模型为:

(1.3)

其中

利用往年数据资料,根据建立的模型可以回归得出最优综合达标率。一般来说,企业应将环境成本控制在最优综合达标率附近。当企业计算得出当年的综合达标率在最优控制水平右侧时,说明企业污染控制水平超出实际要求,此时企业可以考虑适当降低环境控制成本,对达标权重进行调整,合理分配污染处理各成本。增加的环境损失成本并不会超过环境控制成本降低额,环境总成本反而会降低。当污染控制水平在左侧时,则要做相反处理,加大环境控制成本投入。

参考文献:

[1]戴立新,李美叶.火力发电企业环境成本的控制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8(11).

企业形象的本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形象;形象设计;形象价值

一、企业形象概述

企业形象设计即CI设计,CI是英语Corporate Identity的缩写,直译为"企业的统一化"或"企业自我同一化",我们也称之为企业识别。而由这个研究领域规划出来的设计系统,称之为企业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fication System),简称CIS。CIS是CI战略的实施系统,是一个可以规范、可以控制的,能够保证CI战略顺利实施的具体操作系统。

企业形象代表着企业的信誉、产品质量、人员素质等,是企业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进行企业形象设计虽然不一定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但它能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获得社会的认同感,最终会获得由社会效益转化来的经济效益。因此,进行企业形象设计便成为具有长远眼光的企业的长期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企业形象的价值

1、企业推行形象设计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正在经历着巨大的转变,从早期的温饱型时代,过渡到富裕型时代,即而进入到表现型时代。表现型时代追求精神消费,即消费者注重产品形象、品牌形象是否满足他们的审美要求。首先表现为,消费者不再过多地以经济性、必须性为依据做出理性分析,而是根据自己情感的要求去选购商品。凡是引起他们情感共鸣的商品,他们甚至可以抛开价格的因素。同时,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优先考虑产品的销售服务、企业形象等多方面因素。其次表现为求异心理,即个性化要求。消费者一改理性消费时代遵循共性的消费心理,开始崇尚个性,通过购买商品,表现出自我独特的内在价值。表现型时代或感性消费时代的到来,为企业形象的塑造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企业只有通过从内在精神到外在行为及视觉传达的策划,打造出企业完美的形象,来适应时展的要求。

2、企业推行形象设计是时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形象战略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审美战略,是用审美的眼光和美的规律定位企业的生产和经营,使其在企业中人的形象、物的形象、产品形象、道德形象中得以渗透,从而达到对企业整体形象的塑造和把握。传统管理理论力图按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去策划尽量准确的行动,它仅将人作为劳动要素来对待,忽视了人本质的要求,致使这种管理方式与人的现实要求之间出现了巨大的矛盾与错位。随着管理方式的进步,人本的因素逐渐渗透至管理中来。企业的人本化管理方式,以人文精神为指导,荷载更多的文化内涵和美学意义。而现代社会,随着人文文化的回归,人类的审美方式不再只是一种认知方式,而中转成为一种生存方式、超越方式,不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成为生活自下而上的最重要的东西。而企业形象战略正是给予企业这样一个实现人本化的机会和条件。

通过以上对企业推行形象战略重要意义的分析和阐述,可以得出结论:进行企业形象设计决不仅限于是企业的视觉的传达,更重要的是企业内在文化和精神的凝聚。企业推行形象战略正是将美学与经济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企业与社会的同步发展。

英国的维京(企业形象 rgin )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航空、旅游、音像零售、饮料、金融保险等等,跨度之大近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由于该公司很成功地在其各个商业领域里严格地实行了统一的企业形象系统,使其品牌形象得到了很好的延伸,你在华灯闪烁的纽约时代广场的巨型企业形象 rgin 音像商店享受到的良好服务经验很可能促使你产生在阳光明媚的夏威夷海滩上购买一听企业形象 rgin 牌口味怪异的冰凉饮料的冲动。

三、如何突出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的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无论是创意的手段,还是创意的主题表现,都带有极强的个性。但是,从一般角度讲,企划人员对企业形象进行策划时,应从以下方面突出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1、企业形象设计应突出环境形象

优美舒适的环境,会使人奋发向上,勇于进取,使企业职工产生一种对企业的热爱及为企业效尽全力的信念。对外部公众来讲,优美的环境会给企业社区公众留下良好印象,尤其是商业企业,高雅的装璜、舒适的购物环境,不仅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店的光顾率,而且还影响到消费者的购物信心。

2、企业形象设计应突出人的形象

企业经营的好坏与经营管理者个体形象关系极大。平庸的管理者可以使兴盛的企业走向衰落,优秀的管理者可使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良好的管理者形象可以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提高职工的积极性。

3、企业形象设计应突出产品形象

产品形象的优劣直接决定企业形象乃至整个企业的命运。产品形象可以表现在许多方面,但是,集中地讲它主要表现在产品的质量、性能、商标、造型、包装、名称等在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从营销实践来看,西方发达国家的企业无不重视产品形象。从产品命名、款式的选择、色彩的搭配等方面,事先都通过大量市场调研,在广泛征求社会公众的意见后,对产品进行定位。

4、企业形象设计应突出服务形象

八十年代后期以来,发达国家企业兴起了服务营销,优质服务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的保证。当今市场竞争激烈,在吸引顾客,超过同行竞争中,服务竞争已越来越被摆在突出的地位上。

5、企划人员在企业形象设计中还必须突出企业识别

换句话说,就是企划人员用市场竞争的一切设计,采取独立性和统一视觉形象,通过广告及其它媒体加以扩散,有意识地造成个性化的视觉效果,以便更好地唤起公众的注意,使企业知名度不断提高。所谓统一性就是要确定统一的标志、标准字、标准色,并将它贯穿于建筑物的设计、服装、包装等方面。识别还要讲究独立性,企业形象的塑造必须要有区别于其它行业的不同的独立个性,只有使大众能在感觉上去感受本企业以及本企业与其它企业的不同,通过企业之间有明显差异的区别,才能形成对企业特性的强烈印象。

总之,企业形象在市场竞争中的独特作用,已引起了企业家注目,在企业文化出现多样化的今天,企业只有转变经营观念,用深层次的文化竞争去抢占制高点,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企业形象竞争已成为企业竞争策略中的最为重要的部分。

参考文献:

[1]于苗.事件营销作用机制与企业形象中介调解效应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4).

[2]曹茜.员工多元化背景下企业形象内在形成机制探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6).

[3]钟晓平.论企业形象专题片商业性和艺术性的契合[J].新闻爱好者(上半月),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