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学常用公式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线性内插法的原理
线性插值是数学、工程经济学、计算机图形学等领域广泛使用的一种简单插值方法。假设已知AB两点坐标分别为(X1,Y1)、(X2,Y2),设C(X0,Y0)
二、线性内插法在工程经济学中应用
线性内插法在工程经济学中应用很广泛,如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复利系数及累计概率等都可以利用线性内插法求解,同时利用这种方法还可以避免记忆一些复杂繁琐的公式。下面结合实例来介绍内插法在工程经济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求系数
1、非整数利率
在复利因子的附表中,我们可以轻松找到一些整数利率的复利系数,但是却无法得到非整数利率的复利系数,利用线性内插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例1:求(F/P,5.5%,9)。在复利因子的附表中,通常我们可以查到(F/P,5%,9)=1.5513,(F/P,6%,9)=1.6895,在不使用公式法求解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线性内插法求取。
解:(F/P,5.5%,9)=+1.5513=1.6204
2、非整数年数
工程经济学中一些非整数年份求解也可以利用线性内插法。
例2:求(F/P,8%,7.9)。在复利因子的附表中,通常我们可以查到(F/P,8%,7)=1.7138,(F/P,8%,8)=1.8509,在不使用公式法求解的情况下,可以利用线性内插法求取。
解:(F/P,8%,7.9)= =1.8372
(二)求年数
例3:已知(P/A,10%,n)=4,求n。
解:查表可知(P/A,10%,6)=4.3553,(P/A,10%,5)=3.7908
利用线性内插法可得n=+5=5.37
(三)求利率
例4:已知(P/A,i,9)=5,求i。
解:查表可知(P/A,12%,9)=5.3282,(P/A,14%,9)=4.9164
利用线性内插法可得i =+12%=13.59%
(四)求投资回收期
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投资回收期时常因记不住公式,求解时出现困难。如果内利用线性内插法,既避免了记忆繁琐的公式,又容易理解。
例5:某项目现金流量表如下表,求该项目静态和动态投资回收期。(ic =10%)
解:利用线性内插法可得:
Pt =+4=4.88年
Pt ==5.84年
(五)求内部收益率
对于内部收益率IRR的求解也是很多学生头疼的地方,如果利用线性内插法,既无需背诵公式,又容易理解。
例6:某项目当i =20%时,NPV=3.19万元,当i =25%时,NPV=-8.11万元,求该项目的IRR。
解:IRR=+20%=21.41%
(六)求净现值≥0的概率
在风险估计中,要计算项目净现值≥0的概率,同样也可以使用线性内插法。
例7:某项目净现金流量未来可能发生7种状态,如下表,求P(NPV≥0)。
解:P(NPV
P(NPV≥0)=1- P(NPV
三、结语
线性内插法计算简单,容易理解。熟练掌握内插法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对于学好该课程将带来极大的方便。本文基于作者对于工程经济学的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将线性内插法在本学科的使用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Abstract: First introduce the course characteristic of Engineering Economy, then propose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of this course, including case teaching,using Excel software, many kinds of teaching ways share, strengthening practice after class,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 and teachers and schools shoul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reform.
关键词:工程经济学;教学改革;案例教学;课外实践;考核体系
Key words: Engineering Economy;education reform;case teaching;practice after class;evaluation system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61-02
1工程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引人入胜的科学,许多学生认为,这门课程是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最有用的课程之一。工程经济学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经济意识,增强经济观念,运用工程经济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以市场为前提,经济为目标,技术为手段,对多种投资方案进行经济评价、比较和优选。工程经济学在许多高校工科专业都有开设,它是一门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密切相关的边缘学科。工程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课程之一,是为工程师、设计师、经济管理界人士和在校学生们构建市场经济观念、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一门综合性课程。
在学科关系方面,工程经济学更加偏重于微观经济学,同时又与宏观经济学有某些联系。例如除研究涉及企业经营性项目外,工程经济还研究政府支持的公共事业项目,此外,企业工程项目也必须注意其对宏观社会的影响,如环保、生态平衡以及生产力布局等问题。与工程经济学密切相关的学科还有技术经济学和会计学。工程经济的学科体系和方法很多源自于技术经济学。很多工程的核心问题是技术问题。但工程与技术相比,其内涵与外延又有诸多不同。技术是指知识、经验与技能,与其相比,工程涉及面要更为广泛一些。工程经济学与会计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工程经济学借用了会计学的某些概念,如成本,收益等用于预估项目的经济效果。工程经济学与会计学的区别在于,工程经济的核心是对项目进行经济决策,因此,其所用数据如成本都是预估的,而会计是事后记账方式,是按实际发生的支出如实记录的。另外两个与工程经济联系较为紧密的学科是项目的经济决策与盈亏平衡分析以及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评价。这两个学科共同之处是都与项目评价与决策有关。前者更侧重于评价理论、原理与方法研究,后者更注重项目评价实务及应用。可行性研究可以说是工程经济思想的具体应用,而项目的经济决策和盈亏平衡分析往往是工程经济学的代名词[1]。
2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2.1 案例教学法,激发学生兴趣工程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很有必要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强调教学的现实性,教师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这些事例是学生身边所遇到的常见和关心的问题,通过问题的设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这样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例如对于投资回收期这个指标,笔者用为什么要上大学,现在的高等教育是属于人力资本投资,上大学就是一项投资这个案例,让学生来分析上大学的成本和收益,同时计算投资回收期。对于资金等值计算公式,笔者用父母为孩子储备教育年金,从4周岁一直到18周岁,每年等额存入相同资金,来计算当孩子上大学时一次性能有多少终值。对于工程经济学这门课程,可以用案例的地方不胜枚举,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在下列内容采用案例: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资金等值计算六个常用公式,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指标计算等。只要老师们留心,总能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案例来。
2.2 使用Excel软件,加强计算能力定量性是工程经济学的一大特点。工程经济学里有许多内容需要计算,这些内容除了用手工计算外,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软件计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所用的教材为吴锋,叶锋主编的《工程经济学》,这本教材没有复利系数表的附录,因此,我要求学生使用Excel自制复利系数表,打印出来使用。这样就加强了学生对资金等值计算公式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根据实际内容,积极探索和引入Excel软件在工程经济学中的应用,大有好处[2]。尤其是对于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的撰写,鼓励学生使用Excel软件计算。根据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总结,主要是在以下内容采用Excel软件计算:资金等值计算,经济评价指标计算,不确定性分析,蒙特卡罗模拟评价,设备工程经济分析等。
2.3 多种方式教学,增加互动性现在大多数高校授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几乎不再用粉笔和黑板了。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优势显而易见,传递的信息量大,并且能够有丰富多样的图案和动画配合。但笔者认为切莫陷入一切授课都用多媒体的误区,传统的教学方式还是有可取之处,尤其是在公式推演过程中,这部分借助黑板和粉笔,能够让学生理解整个计算过程,放慢教学进度,加强计算能力大有好处。课堂上适当设置案例教学讨论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讨论,教给学生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教师的职责是选编案例,引导讨论,加强互动性,防止偏激或冷场。课堂讨论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充分思考的基础上的,由于工程经济学的学时有限,因此,应事前把教学案例分发给学生,给学生留一个思考问题的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并把自己的思想加以归纳总结,使之条理化,也可以把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形成一致意见后再在课堂上讨论。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普及和推广,师生之间通过网络将互动的课堂往课外延伸成为了可能[3]。教师可以建立个微博,或者创建个论坛,同学和老师在上面畅所欲言,发表见解,有利于该课程的教学。笔者建议几种教学方式可以这样安排课时比例:多媒体教学70%,传统课堂20%,案例讨论10%,网络交流每周1次。
2.4 加强课外实践,理论联系实践在学习完资金时间价值,工程项目经济评价,不确定性分析这些内容之后,就可以展开课程实践了。课程实践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3-5人,所研究问题是学生身边的现实经济问题,容易收集到数据。例如一些题目:购房资金贷款还款方式的比较和计算器的设计,校园内开设餐馆的经济性分析,某项目的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等。通过课程实践,巩固学生所学课堂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文献查阅、数据收集、财务报表制定,方案评价到最后写成课程论文,提交PPT进行演讲,这也初步锻炼了学生的科研和写作能力。以下是一个同学做的VB小程序,购房资金还款计算器的设计。(图1)
2.5 建立激励机制,改善考核体系现在高校老师给学生打成绩,大多数都遵循平时成绩30%+期末70%的综合成绩这种方式。这种考核方式,使学生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而平时成绩不过是老师给的印象分或者跟老师拉好关系就可以了。这样会让学生以考试和公关老师为中心,回到了应试教育的模式。经济学家曼昆说过人会对激励做出反应。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改善考核体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体来说,平时成绩按上课出勤率和作业完成情况给20%的分数,加强实践环节的考核力度,对课程实践和论文完成情况给40%的分数,期末考试占40%分数。这样,通过多元化和复合式的考核方式,对课程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考核,就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3教师和学校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3.1 提高教师素质如前所述,工程经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涉及的学科很多,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教学要努力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教师的知识结构中既要有工程技术类的知识,也要有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大学课堂拒绝照本宣科,墨守成规,教师要能旁征引博,启发思维。让教师参加各种实践和科研活动,以科研带动教学,或让教师去参加各种进修和实际工程咨询活动,切实提高自身解决工程经济方面的能力。学校应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帮助教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3.2 学校要重视工程经济学的教学工程经济学在培养工程技术类学生的经济意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中工程技术教育与经济管理教育相分离,学工程技术的学生不懂经济,不懂得什么是市场,什么是竞争,什么是成本以及如何使产品(工程项目)做到物美价廉[4]。这显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对于理工科大学生和工程技术人员来说学习工程经济学是十分必要的。学校领导要重视《工程经济学》教学,要在理工科专业中普遍设置该课程,提高这门课程的地位,不仅仅做为选修课,应该要上升为必修课,同时适当从经费上支持工程经济学教师队伍建设,支持教学参考书的修订及教学实践所需的必要经费。
参考文献:
[1]吴锋,叶锋.工程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
[2]马立强,曾繁伟.对技术经济学教学实践环节的几点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3):192.
【关键词】中职 教学 课程改革 实践
伴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中职教育的春天也随之而至。要切实让中职教育得到发展,仅仅依靠政策和改革是不行的,这还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挖掘。在最近的示范课观摩中,笔者发现这些课无论是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体现了中职课程改革的精神,这给我很大的触动也让我对目前所的教的中职经济学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和改进,并根据笔者所教的中职经济学课程做了如下革新。
一、深入为生活而教的教学理念
职业技术教育换言之是就业教育,除了少部分的学生继续上高校深造外,大多数的中职学生在毕业后都将迈进社会、面临就业。因此,在中职教育中我们所坚持的教学理念就是“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服务生活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换言之就是根据社会和市场的需要和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选择实用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
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经济学基础作为一门经贸、财会、商务专业的基础课。虽然有着严密的理论体系,抽象的理论框架,但在教学中自然不能将其普教化,纯理论化。一方面教学中要考虑到要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与生产技能相联系,另一方面,要考虑到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到有兴趣并且能学以致用。让每一位学生在努力下都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位学生在聆听过后都得到不同的生活启发,最终使不同的学生在这门课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便是对中职经济基础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诠释。
二、深化教学内容讲解的生活化
中职经济学基础课不同于普通的基础课程教学,它是职业技术教育中重要的文化课,而且也是职业技术教育中一门实用的专业课。经济学基础作为学习其他专业理论和技术的基础和入门,为学生今后深入的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在教学中早已得到共识。但是我们知道作为一本讲述经济学理论的书其中避免不了许多专业名词、严谨晦涩的书面表达方式、繁琐的公式、复杂的图表,而也正是这些使大多数中职学生望而却步。从过往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说,经济学基础课与专业实用性和学生基础水平严重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甚至对所学知识不知所云,由于这门课一般开设的比较早,等到后面的专业课中用到某一部分知识时,往往已成过眼云烟,消散在九天云外了。总而言之,经济学基础课根本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事实上,经济学本身就是一门由简单的常识加上复杂术语包装起来的学问,经济学理论的建立都是基于日常生活的各类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把那些生硬的书面表达方式、复杂繁琐的计算公式以及抽象陌生的曲线表格转化成在生活中常用、常见的事物、现象。用购物、吃饭、恋爱、婚姻、法律这些生活要素将经济学基础中晦涩难懂的原理解剖分析,用故事的形式将教学内容融入其中,并将故事编织起来让每一个学生体验这其中所蕴含的原理。
举例来说,当学生在学边际效用价值论时,书上的概念阐述是这样的“商品的价值取决于效用,并以稀少性为条件;价值尺度是边际效用;不能直接满足人的欲望的生产资料的价值,由最终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决定;市场价格是买卖双方物品效用主观评价彼此均衡的结果。”对于科班出身的学生来说这段话或许不难理解,但是对于中职学生,很有可能一来就被这段话弄蒙,对于接下来的学习其兴趣自然是荡然无存了。因此在课堂中,我先通过记者采访美国总统罗斯福问他对三次连任有何感想,总统让记者连吃三块三明治的故事引入。调动起学生们的兴趣。再通过生活中的进餐的例子进行比喻说明,让学生回想吃自助餐时的场景。当你进入自助餐厅尝到的第一片烤肉和离开餐厅前,勉强吃下去的最后一片肉的感觉,就会让学生对的边际效用有深刻的理解了。在理解了理论原理之后,就可以举一反三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得一些现象做出解释。例如,人们离不开水,水比钻石有用的多,离开钻石人们只会觉得可惜,可离开了水人们将很快死去,而为什么钻石比水卖得贵?还有人们要靠食物来存活,但是事实上食物在发达国家的家庭中,食物所占的开支比例却不断地减少,难道食物对他们不重要?等等
在新课改政策和多年教学经验的启发下,结合中职教育教学的理念和中职学生的自身水平,将经济学基础课大量的经济学原理、概念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使整个教学内容生动有趣,简单易懂,在教学中起到了良好的成效。
三、采用多变教学手段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
在过去的教学中老师通常是以纯理论教学为主,缺少教学辅助工具,“满堂灌”现象十分普遍,再加上中职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往往对基础课程与教学方式产生排斥心理,此外,这种教学方式下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往往脱离实际,到实际的工作岗位上根本用不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中职教学中采用多变的教学手段,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成了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
中职教学以技能教学为重点,以服务就业为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随着时代和社会的进步变迁老师必须以当前社会、市场、岗位的需要改进方式,创新模式。因此,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做结合,手脑并用,切实提高实训、实作、实验的教学质量是学生就业的重要保障。在教学中学校、老师应在现有的条件下多为学生创造实践、实习、见习的机会,通过校企结合、工学结合,让学生半工半读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从而使学生的技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提高,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关键词: 数学模型;经济学;高校教学;应用
现如今的高校教学当中可以说数学建模与经济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项经济学的研究和计算都离不开数学模型的建立,采用数学模型来辅助经济学的发展可以更加直观的让人们从中看出经济的发展形势。例如在经济学的宏观控制和价格控制中,都有数学建模的融入,利用数学建模可以有助于经济学实验的宏观经济分析,在一些实验和价格控制当中,都经常会涉及到数学问题在微观经济中数理统计的实验设计,这时候就体现出了数学建模对于经济学的促进性作用。下面笔者将会针对数学建模对于经济学的重要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1.数学经济模型对于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单独的依靠数学模型是不够解决所有的经济学问题,很多经济领域中的问题是需要从微观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要想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经济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就一定要建立适当的经济学模型。运用数学建模来解决经济学中的问题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很多时候从经济学的角度仅仅能够知道问题的方向和目的,至于其中的过程并不能有着详细的分析,而利用数学模型就可以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数学建模可以通过自身在数字、图像以及框图等形式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现有经济的实际状况。
2.构建经济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要想利用数学模型来更好的解决现有的经济学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先要分清楚问题发生的背景并且熟悉问题,然后要通过假设的形式来完善现有的经济学问题,通过抽象以及形象化的方式来构建一些合理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来描述问题中变量参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经济类的数据,进而将建模中得到的数据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最终得出结果。
3.应用实例:
商品提价问题的数学模型:
3.1问题:
现如今经济学在很多的商场中都有所运用,例如同样的商品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既要考虑到规定的售价,又要考虑到销售的数量,如果定价过低,则销售数量较多,如果定价较高,利润是大了,但是却影响了销售数量。怎样定价才能够缺乏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成为了现如今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这其中就涉及到了数学建模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通过绘图来找出如何定价才能够使得商品的边际效应最大化。
3.2实例分析:
例如某商场在销售某种商品的时候,设为单品价格为30元,每年平均可销售2万件,如果商品每提价1元,则销售量就减少了0.2万,要想使得总的销售收入不少于70万,则该商品的最高应该如何定价。针对于这样的问题就可以利用数学的思维来计算,假设提价为x元,提价后的商品单价就是30+x元,则提价后的销售总量就是(20000-2000x/1)件,则可以得出(30+x)(30000-2000x/1)大于等于700000,这样就可以准确的计算出最高定价应该如何制定。
4.数学在经济学中应用的局限性:
4.1经济学不是数学概念和模型的简单汇集:
数学在经济中的运用是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利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来解决一些经济学中的现象,这种情况并不是数学的一种延伸和探索,而是利用数学来更加方便的去解释经济学中的一些现象。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分支学科,已经成为了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进步的重要学科,而人类受活动和道德的影响也逐渐的对经济学产生了依赖,经济学的发展不可能成为一种抽象的,可以用公式直接计算出的一种科学,只有融入数学知识和数学模型,才会更好的辅助经济学的发展。
4.2经济理论的发展需从自身独有的研究视角出发:
在经济理论的发展当中,很多时候需要从自身独有的研究视角出发去观察去发现,利用数学模型来辅助经济学的分析和研究是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数学建模的应用并不是无条件的适用于任何的场所,而是具有一定的条件,在经济学的领域当中数学建模的运用是有着特定的领域,并不是无节制的可以运用到任何的领域当中。
4.3数学计量分析只是辅助经济理论工具之一:
利用数学建模来解决现有的经济类问题是一种常用的方式,但是这种方法并不是万能的。因为很多经济类的问题当中并不是可以完全依靠数学建模来解决的,很多时候还是需要高校中的教师利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进行解决。所以为了更好的促进经济学的教育和发展,就一定要适当的与数学建模进行融合,这样才会有利于经济学的发展。
4.4数学经济建模应用十分广泛:
利用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例如现如今已经有很多的企业或者是部门为了节省自己的开支,通过计算经济效益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来确定如何制定规章制度才是合理的。预计在未来的几年当中,经济学的发展必将会有着很好的前景,而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的运用也必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合理的使用数学建模可以为经济学的研究和发展带来很大的促进性作用,这既是今后我国应该努力的方向,也是我国需要继续深入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结束语:
综上所述,笔者简单的论述了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现如今我国的经济学发展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延伸,无论站在宏观的经济效益上来看,还是站在微观的经济效益上来看,经济学的发展都需要采用适当的数学建模来辅助,近些年使用数学建模已经为我国的经济腾飞和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作者单位: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崔宜兰.导数在经济领域中的最优化问题的应用.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7(2)
几千年前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创造“经济”这个词时就已经说明了它就是关于平民百姓理财的学问。亚当·斯密在《财富论》第四编开宗明义地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在于富国裕民”。马歇尔说得更直白,“经济学是研究财富的一门学问,也是研究人的一门学问”。我国自古解释“经济”就是“经世济民”的致用之学,是研究如何为普天下的老百姓最大化生产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学问。经济学公开声明是为无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是以谋求无产阶级即大多数人利益为目的的经济理论体系。由此可见,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大写的人。
一切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人是社会的主体,是一切经济活动的主体。离开了人,离开人的发展,“见物不见人”,就难以得出科学的结论。因此,经济学的研究应该“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从“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角度上说的。不言而喻,中国最大的“民”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是那些以农业作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民。这些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并承担起现代化进程中的大量成本,因此,在他们的收入与富裕阶层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时候,需要更多的“穷人”表达他们的愿望。
经济学既然是“经世济民”,就应该把如何解决“贫穷”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减少“贫穷”,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中国新世纪的重任。改革开放25年来,中国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到290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0%降至3%。但目前的农村绝对贫困标准是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在625元以下,若按照农民人均年纯收入865元的“低收入人口”标准,中国的贫困人口就增加到9000万,占农村总人口的10%,而若按照联合国每人每天收入或消费不低于1个购买力平价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测算1个购买力平价美元折合2.5元人民币,即人均年收入约900元,中国贫困人口就增加到1亿多人。面对着相当于一个中等大国人口的“贫穷”,如果经济学依然用“效用”来注解,显然是不够的。从这个角度上说,经济学的最高境界已不是一个概念、一堆结论、一种逻辑,而是一种信仰、一种文化。
研究“三农”问题需要“穷人的经济学”。中国是个农业人口占绝对多数的发展中大国,农民是最大的“贫穷”群体,农业是传统的“贫穷”经济主体,农村是典型的“贫穷”地区。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农民富了,全国才能富。在中国,稳定了农民,稳定了农村,就为整个国家的社会政治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个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基本满足大多数人的愿望乃是任何政府稳坐江山的“命根子”,这是现代政治稳定的一个基本原理。因此,研究“三农”问题其实就是研究我国社会稳定的基础,研究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研究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基础,研究我党稳定执政的基础。这是经济学的大局,是经济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
舒尔茨针对“唯工业化”理论造成农业成为“糟糕经济学的很大牺牲品”的状况指出,“必须认识农业研究的经济价值”,认为农民后天能力的提高,实用知识的进步,是未来经济生产率及其对人的福利贡献的关键所在。如果说,在以往漫长的人类历史中,由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人们无法克服农业对于自然界的依赖,饱受自然界的欺凌而时时要挣扎在贫困和落后的痛苦之中,那么,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科技、经济和政治的进步,该到了打破这一定理的时候了。实际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农业发展随着现代化的实现,今天已经与工业并驾齐驱。因而,我们有必要研究农民的经济学,有必要把农民及农业作为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中国的农民是个潜在的庞大消费主体,是推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动力。中国的农业是实现现代工业部门扩张最坚实的基础,是实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最牢固的支撑。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不是一句口号,必须有针对性地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其中包含构建城乡结构的和谐、构建区域经济结构的和谐、构建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根本的目标是构建一个更加幸福、公正、和谐、节约和充满活力的社会。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看,市场经济下产生的不公平等矛盾是一种必然,单纯靠市场自身的能力是无法“自然稀释矛盾”的。这就需要政府运用一定的制度和政策,采用税收、转移支付、补贴等手段,兼顾贫困地区、群体和必不可少的产业利益,防止贫富差距过大,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