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如何解决债务危机

如何解决债务危机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如何解决债务危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如何解决债务危机

如何解决债务危机范文第1篇

关键词:债务危机;博弈论;对策

一、引言

从20世纪末开始,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从精英教育进入到大众教育阶段。在高校规模的急剧扩张中,资金短缺也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为了满足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需要,许多高校采用向银行贷款的方法筹措资金,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大部分高校新校区建设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解决。然而高校的还贷款问题却成了一个重大议题,即所谓的高校债务危机。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500-2000亿元,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贷款。巨额的贷款负债为高校带来了较大的财务风险,这不仅给学校带来不利影响,也给政府的宏观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和经济风险,这一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经济学界关于高校债务危机的理论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高校债务危机的形成原因,二是如何解决高校债务危机

学者们就原因提出了以下几种观点:第一,高校扩张对资金需求的持续增长和政府对高校的资金供给不足是形成债务危机的直接原因(张万朋,2007);第二,银行对高校的贷款授信额度过高以及高校的财务预算缺乏软约束也是形成债务危机的重要原因(马宁,2007);第三,三方失控学说,即高校在开支上缺乏远见和成本意识,政府在高校贷款的申请和评估上缺少完善的监督机制,而银行认为高校是政府的,无论怎样贷款都会有财政支持,因此没有预警监控机制。三方协调不力导致高校贷款本息越来越大,结果出现危机(罗昆,2007)。

就解决机制而言,学者们就他们分析的原因对号入座地提出了很多积极的措施。如控制高校的贷款额度,加大政府的投入和对高校的财务管理,加强银行的风险意识等,但这些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本文旨在用一个三方博弈模型来解释以下问题:第一,何时形成高校债务危机,何时不形成。第二,政府何时会投入资金给高校,何时不投入。第三,银行何时会贷款给高校,何时不贷款。即三方协调失控的根源是什么。并根据分析的结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二、序贯博弈下的高校债务问题

(一)模型基本假设

该模型的参与人包括高校、政府、银行三方。为简化起见,这里我们假设社会中只存在一个银行、一所高校和一个政府。

高校总是试图通过借款进行自身建设从而实现利益最大化。高校的战略空间是(借款,不借)。

政府的唯一目标是管理高校债务,且政府只在乎自己的声誉R。政府的策略空间是(还贷、不还);如果政府向银行还贷付息那么会获得名誉收益R(x)(假设满足R'(x)>0,R″(x)

银行的唯一目标是自身收益最大化,银行的战略是(贷款,不贷);如果银行答应向高校贷款,那么高校就会把高校的收费,转账等业务交给银行办理,从而获得收益B(x)(假设满足B′(x)>0,B″(x)

(二)博弈模型的构建

在模型中,假设银行答应给高校贷款x,那么政府会在到期还款的过程中获得声誉R(x),到期银行不光会获得rx的利息收益,还会从高校收费等业务中获得B(x)的收益。且满足R(x)-rx-x>0(即政府还贷获得的声誉应该大于付出的成本,否则政府不会付出);B(x)-x

下面我们以博弈树的形式来描述三方的博弈过程:参与博弈的三方按顺序行动,高校先选择策略,银行在高校选择是否意愿借贷后决定是否提供贷款,而政府是在观察到高校和银行的行动后决定是否还贷或是否直接给高校注入资金。各种策略下的收益如图1:

通过逆向归纳法,我们可以容易地找出博弈树中唯一的纯战略纳什均衡(借款,贷款,还贷),相应的收益为(x,B(x)+rx,R(x)-rx-x)。

(三)结论

只要政府是理性的且注重自己的声誉,则在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下不会出现债务危机,政府行为在此博弈中起关键作用,政府最后能否有钱还债决定了危机的形成与否,因此政府应积极筹措资金来还贷以预防债务危机的形成。

三、同时博弈下的高校债务问题

本文进一步修正模型,使之更加接近现实。此时不再是银行、政府贯序行动,而是同时行动,即双方是在未知对方行动下的随机选择。这里我们只讨论政府与银行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不讨论纯战略纳什均衡的情形。假设政府选择还贷的概率为α,银行选择借贷的概率为β。博弈过程如下:

求解此模型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求解过程如下:

对于政府:期望收益Eπ=αβ[R(x)-x-rx]+α(1-β)(-x)+(1-α)β[-R(x)]

当边际收益趋近于平均收益时,政府的决策行为也趋近于最优状态,即 =0时;银行的决策行为(借贷的概率)取决于政府的边际声誉和平均声誉之差。当边际声誉趋近于平均声誉时,银行的决策行为也趋近于最优状态,即 =0时。

从各自的偏导数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结论一

当B(x)'x-B(x)>0,即B(x)′>B(x)/x时。

且R(x)'x-R(x)>0,即R(x)'>R(x)/x时。

有 >0, >0,这时为使银行愿意贷款,政府愿意还贷的概率更大,即为了增大α,β的值,这时理性的高校应该增大借款额x。

(二)结论二

当B(x)′gx-B(x)

且R(x)'x-R(x)

但高校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往往更加倾向于多贷款,多借款导致银行不愿意贷款和政府不还钱的后果。这是不理性的行为,更不是利益最大化行为。

(三)结论三

当B(x)'x-B(x)>0,即B(x)′>B(x)/x时。

且R(x)'x-R(x)

有 >0,

(四)结论四

当B(x)'x-B(x)

且R(x)'x-R(x)>0,即R(x)'>R(x)/x时。

有 0这时高校增加借贷X会使得政府的还贷概率下降,同时使得银行愿意借贷的概率增加,高校债务危机由此产生。

四、高校债务危机的预防与解决

(一)政府应该积极筹建预防危机

由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政府是高等教育发展中最大的受益者,政府理应是高等教育的投资主体。但是近年来高校越来越多的贷款依赖,形成了较大的投资风险,各级政府部门要对高校的贷款风险进行评估并制定贷款的总额度和贷款的期限,从而建立起高校贷款的有效监管机制和运行机制。

(二)高校应该积极的筹钱和加强财务管理,不能完全依靠政府

在政府采取各种途径增加教育经费投入的同时,高校应该积极做好自筹资金工作,积极争取各种资助和捐款。与此同时要加强学校自身的财务管理,强化部门预算,制定有效的财务支出制度,提高资产的使用率,并根据预计的现金流入量合理安排还贷计划。

(三)建立对银行的约束机制,认清高校的类型

从模型中我们看到不同的高校类型对应着博弈三方不同的最优决策,如果不能正确认请高校的类型并相应的建立对银行的约束机制,则会产生高校债务危机。因此不论是政府还是银行高校都需要保持决策的理性,对高校自身有清楚的认识,并相应建立有效的筹款贷款计划。另外,由于重点院校是产生债务危机的主体学校,因此更应该加强对银行的贷款额度约束,避免债务危机的产生。

参考文献:

1、华清君.当前高等学校财务危机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0).

2、戴传红.高校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3、赵炳起.高等学校负债风险的微观成因及控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5).

4、王雪峰,王爽.高校建设贷款的风险及成因分析[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2).

如何解决债务危机范文第2篇

往年的11、12月份,应该是陈然最忙碌的时刻。他位于西班牙瓦伦西亚的日用品及礼品仓储在圣诞前需要大量进货,然后批发给二级分销商。有的时候,圣诞节销量甚至能达到全年销量的一半。但是2011年,陈然却没有进货,因为近三年连续积压的库存已经足够支持整个圣诞供货,而且来买东西的人寥寥无几,库存恐怕还要继续积压。和兴进出口贸易公司总经理陈然非常无奈,“以往这个时候应该是我们最忙的时候,根本不可能有时间坐下来聊天。”在接受《中国新时代》记者视频采访的40分钟内,陈然的仓库仅仅来了三位客人,只有一位客人买了东西。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陈然就感觉市场在缩水,他逐渐减少了进货量。但情况一直没有好转,库存越来越多。2011年末西班牙的失业率达到22%,是欧盟失业率最高的国家。高失业率让西班牙人民不敢消费,陈然解释:“原来圣诞节大家用过圣诞树,礼品之类的东西直接就扔掉了,现在人们把用过的东西都留着,下次再用。”另外,基础建设投资不足,无法带动其他行业,因此整个国家经济都惨淡萧条。

坏情况不仅发生在西班牙,欧洲其他国家的情况也每况愈下。据香港《文汇报》网站11月25日报道,由于希腊当前债务危机深重,国民被迫缩减开支渡过难关。严冬之际,不少希腊国民因无法负担中央暖气的昂贵开支,只好以火炉烧柴取暖。希腊接受欧盟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紧急贷款援助,条件包括推行严厉的紧缩措施,其中一项便是提高能源税。这一措施导致希腊国内取暖用燃油价格上升逾40%,加上政府在国民的电费单上增收物业税及一次额外入息税等,意味着许多家庭需额外缴付数百以至数千欧元的账单。不少国民为了省钱,纷纷拒绝支付住宅大楼中央暖气系统的费用,宁愿以火炉烧柴取暖。

情况有多坏

如果把现在欧洲的落魄归罪于债务危机,是不准确的。欧债危机实际上是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和延伸。从美国次贷危机开始,经济下滑的震波不断外延,谁都难以独善其身。回想两年前,冰岛的外债规模为其 GDP 的300%左右,总额高达800 亿美元。理论上来说,冰岛已经破产,出现了债务危机。幸亏IMF 等采取了一些措施对冰岛进行了救援,从而使得冰岛暂时告别了债务危机。现在,希腊平级直线降到BB+,偿债能力受到质疑。如同倒下的多米诺骨牌,紧随其后的是爱尔兰、葡萄牙和意大利。

欧债危机的情况会更加恶化,甚至蔓延到全世界吗?大部分专家认为不会。

欧洲的问题不是单纯的债务问题,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不匹配以及政府政策失调的问题。现在欧盟已经发现了问题所在,并且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积极应对。即使不能下定论说欧债危机已经结束,但至少可以说危机已经得到了暂时平缓。

欧洲联盟驻华代表团经济与金融处处长、一等参赞梅兰德说,爱尔兰的各种经济数据已经开始好转,其他国家也都在实施拯救措施,因此我认为情况不会继续恶化。现在我们已经到达最低谷,不过这个低谷可能会持续几个月,然后会有所好转。

欧盟的大型跨国公司也表示,他们的业务很大一部分不在欧洲,而是遍布全球,如中国、日本、南非、新加坡等没有问题的国家,所以他们的情况良好。

各有各的不幸

所谓幸福的家庭都一样,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并不是所有欧盟国家都有债务危机,例如芬兰、卢森堡、捷克斯洛伐克等国。

梅兰德认为,“危机时刻,更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混为一谈,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特征。”

虽然经济增长乏力是突出体现,但是各国的原因都相去甚远。例如西班牙,西班牙王国驻华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康磊(Jos Luis Kaiser)介绍:“债务不是西班牙当前的主要问题,债务与GDP比值大约70%,比德国和法国还少。西班牙的问题是失业率飙高和经济增长乏力。债务不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明年经济增长将非常缓慢,这是主要问题。如果西班牙的经济增长能达到2%-3%,那我们就没有问题了。倘若未来几年经济不能增长,那么债务就可能成为我们的主要问题。”

房地产过剩是西班牙的主要病因,西班牙的房地产建设总量是欧盟其他国家的总和。2002年到2007年,西班牙的经济增长势头很好,基本得益于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可想而知,泡沫过后,西班牙的情况会有多糟糕,经济危机爆发之时,西班牙房地产行业占经济总额的25%。

爱尔兰与西班牙在这方面类似。爱尔兰经济增速一直显著高于欧元区平均水平,人均 GDP也比意大利、希腊、西班牙高出两成多,更是葡萄牙一倍左右。爱尔兰出现问题的原因也是其经济主要靠房地产投资拉动。2005年爱尔兰房地产业就已经开始浮现泡沫,爱尔兰的研究机构认为,房价从2006年的高点算起,已经下跌36%,很多爱尔兰开发商已经破产。在2000年间,爱尔兰的住房抵押贷款以25%的速度递增,从2003年占GDP的40%上升到2006年的65%,而2007年,爱尔兰的住房债务占GDP的81%,是欧洲之首。而且,其国内81%的个人信用,全押在房产上。高度灵活和发达的金融业在房地产泡沫破裂后受到重创,爱尔兰的经济从此陷入低迷。

康磊认为,“希腊首先爆发危机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希腊有最高的负债与GDP比值,第二希腊是后加入欧元区的,而且是最弱的国家。”截至2010年,希腊政府的债务总量达到3286亿欧元,占GDP的142.8%。希腊的情况与上述两国还有不同,它的经济以旅游业、服务业和航运业为支柱。希腊与西班牙的情况有部分相似,两国旅游业和服务业都很发达。而这两个行业在萧条时期不能起到支撑作用。2010年希腊服务业在GDP中占比达到 52.57%,其中旅游业约占 20%,而工业占 GDP的比重仅有 14.62%,农业占 GDP的比重为3.27%。

在友邦保险高端财富论坛上,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在演讲中说,意大利现在是解决欧债危机最大的绊脚石,也是解决欧债危机最重要的一环。意大利不是希腊,意大利经济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希腊没什么产业,意大利是有产业的,菲亚特在2009年还并购了克莱斯勒,菲亚特旗下有法拉利,意大利的丝绸行业仍然比浙江厉害,意大利还有不错的石油工业。最重要的一点是,意大利老百姓储蓄率很高,企业储蓄率高,民间有钱;而且意大利人有家庭观念,有家族企业的理念。虽然意大利的老百姓不相信政府,不愿意缴税,但他们买国债的积极性很高。

奢侈的背后

康磊表示,如果希腊要解决问题,那么希腊人民就要牺牲一些生活水平。我们也是一样。事实是,过去十年,大家花了很多钱,却没有意识到这些钱是要还的。贷款容易、利息低廉,人民没有攒钱的习惯。人民不断的向银行借钱。现在我们发现,不能一辈子依靠贷款生活,更不能借钱还债。”

国家和个人都在寅吃卯粮。消费和福利水平应该每年都有所提高的,一旦持平,或者在短期内略微下降,就让老百姓很难接受。消费增长是刚性的,一旦提高到某个水平了,再降下来就很难。因此,国家要维持高福利,就要向人民借内债,或者跟其他国家借外债。长此以往,新债加旧债,国家无力偿还。

究其原因,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邢国均认为,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其实都是一样的,发起原因是一样的,从大的方面来说,一是经济发展比较迟缓,第二就是国家债务负担比较重。政府为了让广大选民支持自己,就要给人民高福利,因此政府支出高了。政府支出的来源是税收,而税收的增长依靠经济发展,经济发展迟缓,税收的增长比例和GDP增长比例都低于债务收益率,因此国家偿债能力受到了质疑。

从数字上看,希腊国家债务总额超过年GDP的130%,意大利、美国、爱尔兰等国家的债务总额也都超过GDP的100%。可以理解为,这个国家所有的人,一口饭不吃,一口水不喝,不吃不喝的工作一年,还不能偿还债务。

欧盟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德国第三季度实际国民生产总值(GNP)增长率是2009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低水平,而欧洲大部分国家则完全停止增长,西班牙和荷兰的实际GNP则出现2009年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

另外,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欧洲的问题国家,如西班牙、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等国的经济都有一定的共性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市场缺乏灵活性,以及过渡慷慨的福利制度,都在抑制欧元区竞争力的提升,并导致了长期结构性的低增长、高失业。

谁能救欧洲

对于G20会议上主席被当作“救世主”的事情,中国人可能会觉得有点飘忽忽的优越感。欧元区是否到了必须依靠别人才能走出困境的时刻呢?答案是否定的。接受记者采访的欧洲经济学家都认为,这是欧盟自己的事情,没人能帮到他们。

刑国均认为,美国人的事情美国人自己能够解决,欧洲人的事情他们自己也能解决。

欧元区的人均年收入是30000欧元,中国的人均年收入是4000美元。让赚钱少的中国人去帮欧洲人,有点让长工借钱给地主买燕窝的感觉。在西班牙生活的陈然表示,即使是现在危机时刻,大家也绝不担心没饭吃,只是不如以前日子过的舒服。

其实,无论是美国还是欧洲,只能自己拯救自己。问题根源不是单纯的缺钱,而是国家政治、经济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以及残忍的市场经济和慷慨的国家福利之间的矛盾。

尽管各国情况不尽相同,但是不能否认他们都遇到了问题。对于如何解决问题,专家都认为不是单纯的给钱就能解决的。

给“问题国家”直接的资金援助并不是治标治本的办法,要治本就必须改变其经济构成。例如增加制造业的竞争力,发展其他产业等。现金并不能解决长期的问题,只能是短期的作用。如果说中国能帮到他们,那么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贸易关系或许有用。邢国均认为,美债危机或者说欧债危机,将是一个西方发达国家,一个长期的顽症,这个东西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纠结着当达资本主义国家。

如何解决债务危机范文第3篇

欧洲自满情绪的结束是一件好事,但信心的丧失则是危险的。这个危险在于,在匆忙恢复增长的过程中,欧洲增长模式的优点可能与缺点一起被抛弃掉。

欧洲“融合机”

欧洲经济模式最引人注目的优点,可能就在于能够吸纳穷国并使它们变得富有,就像是一台“融合机”。在世界的其他地区,资本从高增长国家流向低增长国家,而在欧洲则不同,资本流入更多的国家增长更快。

欧洲增长模式还因为另两个成就而得到称赞。第一个是建立了一个全球品牌。整个欧洲大陆的产品和服务在全球都受到欢迎,而“欧洲制造”则是结合了这些技术和设计的简称。这是欧洲企业的成就,在过去二十多年中它们悄悄成长起来,通过提高生产力、就业水平和出口来与美国和亚洲的企业竞争。另一个成就是,在平均收入水平比北美洲低近1/4的情况下,欧洲成为了全世界的“生活方式典范”。

世界银行的研究发现从1987年以来有27个经济体从中等收入发展至高收入。其中阿曼、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发现了石油,而日本、中国香港、新加坡和韩国通过积极的出口导向战略在和平中创造出了繁荣。而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的国家中,有一半都在欧洲,包括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希腊、匈牙利、拉脱维亚、马耳他、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

欧洲如何能保持其“融合机”的运行?欧洲的品牌如何能被打磨得更好?怎样才能保持欧洲的生活方式?一个简单的回答是欧洲的大多数国家在贸易和金融方面都表现很好,很多国家在企业和创新上也不错,但却少有在工作和政府部门方面表现很好的。因此需要在政府和劳动力市场上多作改变,而在创新、生产率增长和企业创造就业方面需要改变的较少,金融和贸易方面需要的改变则更少。

一体化的红利

贸易是欧洲经济模式的中流砥柱,也是其最引人注目的特征。欧洲的贸易额与GDP的比例接近100%,是世界上最开放的经济体。受益于对外直接投资和境外生产,西欧企业可以帮助中欧和东欧的企业变得更有效率和更先进。

目前服务业各方面发展参差不齐:旅游业发展很好但运输业不够好,金融服务发展不错而其他的商业服务较差。通过更新的技术和更好的监管,欧洲服务业贸易规模可在未来十年内达到目前的三倍。

金融一体化是欧洲的另一个优点。由于资本的流入,欧洲成为全球唯一的既有大量的经常账户赤字,同时还能实现经济高增长的地区。经济学法则在欧洲得到了体现,当欧盟国家或者具有加入欧盟意愿的国家在制度层面与西欧国家的经济进一步融合之后,这种经济学法则的体现会更加明显。

虽然金融脱媒的风险仍未消除,但西方银行从欧洲新兴经济体撤离的程度还是小于许多人的担忧。从中得到的教训是,需要在经济繁荣时加强对公共财政的管理,以及强化监管结构来防范跨境私募融资的风险。

重振企业创新

在过去15年中欧洲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更高的附加值以及更多的出口收入。北欧国家如瑞典和爱尔兰,以及波罗的海沿岸国家,表现最好。而南欧国家,比如希腊、意大利、葡萄牙和西班牙则表现不好。在2002至2008年,这些南欧国家也创造了工作机会,但都是比较短暂的,或是在一些小型或家庭企业中。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高税率和累赘的规章制度。

如果欧洲能将商业经营变得更容易的话,它将会从它的企业中获得更多。欧洲必须尽快行动,否则企业将无法壮大且效率低下,无法吸引国外投资,无法在逐渐扩大的泛欧市场有所作为,并将日益在与东亚和北美洲企业的竞争中丧失核心竞争力。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欧洲的劳动生产率相对美国和日本一直下降。瑞士、瑞典、芬兰、丹麦和德国等欧洲经济体正在追赶美国,主要通过给予企业中的私有研发机构更多的经济激励,构建知识产权制度以促进大学与企业之间的有益联系等,提高创新能力。在欧洲大的内陆经济体中,很多已经在物质资本、金融资本甚至人力资本上达到或超过了美国,但研发和其他创新不足可能会阻碍其增长。

富有活力的东欧利用外国直接投资和贸易联系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快速应用已有的技术。当欧洲新兴经济体与欧洲大陆和北欧国家的一体化开始之后,流入南欧的外国直接投资就逐渐减少。对这些越来越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体而言,改革国内的规章制度,而非更多的研发投入,也许才是加速创新的最好方式。

填补人口空巢

目前欧洲的劳动力约为3.25亿,50年后按现在的移民和劳动参与度趋势估计,劳动力将降至2.75亿。欧洲必须采取激进的改变才能对抗劳动力萎缩。由于青年人口持续降低,仅仅把劳动参与率提升至北欧目前的水平并不能解决年轻劳动力减少的问题。

欧洲需要采取多种措施来应对即将到来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增加欧洲内部的劳动力流动,剥离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系,以及重新思考移民政策。

最好的方式是现在就开始加速欧盟内部的劳动力流动。工资、住房市场的形成机制、以及国家安全保障网络需要结合在一起来应对人口流动和移民的冲击。最需要重新评估的是就业保护立法,该立法降低了许多欧洲国家的劳动参与率和就业水平。欧洲需要一种更为自私的移民政策,不是仅从人道主义考虑,而是更多从经济上考虑,大量吸引全球人才。

坚守财政整顿

财政整顿是当前欧洲政策最需要考虑的事情。财政压力很高有以下五个原因: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在危机期间飞速增长;危机后的增长可能疲软;快速老龄化导致财政压力增加;在下次危机来临之前财政政策应有稳固立足点;市场对财政的脆弱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模拟显示西欧国家如果要在2030年达到公共债务占GDP比例为60%的目标,那么经周期调整后的基础财政收支在十年内改善幅度需要达到GDP的6%。南欧所需的基础财政收支调整最多,北欧所需调整最少。这些调整很大,但仍然有空间削减开支而不影响增长。实际上,在过去15年中,初始政府规模越大的国家增长率越低。在欧洲,初始政府规模增长10个百分点将导致经济年增长率下降0.6到0.9个百分点。当政府支出规模超过GDP的40% 时,支出的增加将显著降低经济增长率。

如何解决债务危机范文第4篇

凤凰周刊:有人说,本次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中方让步非常大,您怎么看?

郑国汉:我们看中方有几个让步:第一个是政府采购市场的进入。是说我们没歧视,中国提到就政府采购会给美国一个新的修改协议。但是美国人的用词不是所谓“新的协议”,叫“offer”,因为它们还没有接受。究竟什么新的条款现在还不清楚。

第二个是保护知识产权,不过这个是重弹旧调,中国从来没说过不保护知识产权。 郑国权

收获方面,一个是美国对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松口。不过,我觉得市场经济地位也不是很重要的事情。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方便美国的是,当决定中国出口产品有没有倾销时,它有一个灵活度,可以不用中国的生产成本来计算,而用其他差不多的国家来算。所以这尽管可以给它增加了一个支撑点,但是中国也可以用其他报复的方法,给它以牙还牙。

另一个是,美国将放松高科技产品的出口。假如产品光高科技而没有很重大的军事应用,我觉得美国人没有理由不放,尤其它现在需要卖一些它能卖的东西。但是假如跟军事关系密切,那么美国人不会傻到情愿出口来赚你两个亿,然后还得要在国防方面多付十个亿去平衡你在国防技术方面的猛涨。事实上美国很多高技术企业在给政府施加压力,因为对高科技产品出口的限制是伤害了企业的利润、收入。

至于美国现在说了,然后不做,有这可能。任何一个国家的政府都有可能。法律最后是必须保护各自的利益,不可能签傻瓜协议,然后永远来执行下去。

凤凰周刊:中方的一些谈判成果,看起来要么比较微量,要么未来还存在变数。中国在这次谈判中究竟赢得什么?

郑国汉:中国赢得的是,避免美国国会采取一些对中国的不利措施。

美国国会一直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此次中国主动提出了要进行汇率改革。尽管我们说汇率是问题,但美国可以采取其他手段来抵抗你的过低汇率。怎么采取呢?就是加关税或关门。总之,中国什么产品到美国来就加它15%,你不升值15%我就加税把价格加上去。这个时候,自己做调整与人家做调整是一样的,没分别,但是谁得到这个价值是不同的。

凤凰周刊:汇率谈判没在本轮对话中成为重头戏,美国现在对人民币汇率的心态有什么变化?

郑国汉:美国的一个贸易代表说,美国从其他方面得到东西,好像比汇率得到更多。跟汇率较劲这还是比较虚的,而其他方面经努力所能获得的好处还是比较实际。从美国人来说,施压汇率,背后要的也就是你的市场,以及你对他资金的支持。我觉得美国人是很现实的,除了“民主”这个字,它并不在乎很多意识形态之争。它们基本上是在哪方面能拿到好处就拿,不一定非在某个领域拿不可。

凤凰周刊:如何解决人民币升值压力?

郑国汉:现在大陆汇率政策下,出口很多,进口很少,贸易逆差导致汇率升值压力。现在一些人建议中国可以透过通胀解决问题,打消社会上对汇率升值预期。就说钱多了,物价上升到某个程度,相对于它国的过大竞争力就抵消了。但通胀的话你拿实物资产没事,你拿的是一个固定收入就死定了。工人和退休者就会上街,从这个角度中国政府不愿意。中国政府愿意发国债把货币收进来减少,但是国债是有成本的,而且付的利息通常高于去美国赚国债的成本。所以内在联系的背后,就是需要中美贸易平衡。

平衡贸易的一种方式是扩大进口。但除非你去采购的量大到可以,这种方法以前日本人做过,中国也做过几次,但难以大规模持续。为什么不能通过价格的调整?现在厂商说利润很薄不能提价,谁提价谁就失去市场。但是汇率提高5%,你说美国人就真的不买吗?不可能。现在很难找到另外一个国家有能力在中国提价5%后就完全替代中国的生产。澳大利亚最近矿石出口要征40%资源超额利润税,这个成本就加到进口国家,逃不了。

最后可以说,通过一些临时措施,对短期升值的预期可以打消,但是对于长期的预期打消不了。

凤凰周刊:中美之间对汇率需求存在很大落差,今后两方博弈会给人民币汇率的走向带来什么样的曲线?

郑国汉:我相信中国短期之内不可能在汇率方面做到完全满足美国,美国本身在计算,说人民币汇率被低估20%-40%。这次中美会谈,看似淡化处理汇率问题,实际美方是在给中国政府以最大的空间去选择人民币升值的最适当时机。经验告诉美国,逼得越紧越适得其反。至于升值的时间,我套用温总理的一句话,“出其不意”。

凤凰周刊:欧洲债务危机也使得中国放缓了汇率升值步伐和退出刺激政策的脚步。应如何评估欧洲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郑国汉:欧洲出现的动荡,的确给大陆决策方带来两难。两难是指,在经济危机来临时,如支持房地产业来带动家居、电器等产业,但同时也清楚它有祸害的一面。以前可能没有欧元危机,早就该退出了,现在世界经济形势仍不稳定,我感觉决策层就有点怕了。

这种情况下,大陆采取了有选择性的退出,而不是全部退出。选择性退出是专注几个泡沫比较大的领域进行产业性的调控,而不是所有东西应该统一方向。采取加息政策,是一种全退。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朋友来中国看,他不解地说中国经济一调利息就不都解决了吗?

我觉得,大陆采取产业政策而不是完全宏观政策,可能很管用。你用利息压死一些资产价格,可能同时你也压死其他无辜的产业。而实行针对性的微观政策,还可以对泡沫产业进行分类管理,如对购一套房、二套房、三套房采取不同政策,这不至于把一个产业完全抑制。

凤凰周刊:目前,汇率和利率这两个调控利器中国政府都没有动用。结合宏观形势,两者怎么组合运营才最具理想效果?

郑国汉:达到两个目标,需要两个手段。现在一个目标是宏观的活动,也就是经济热还是冷,另一个是贸易平衡问题。要实现这两个目标,利率和汇率需要同时动。在时间安排上,汇率因热钱因素,需要出其不意,而利率很少与热钱密切联系,调整时反而需要提前释放信息,让民众做好心理准备。 是否及如何调整利率,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近期要考虑的

问题。

如何解决债务危机范文第5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工会 职能

经济全球化不仅改变了国际经济格局,也使各国劳动关系产生了新的变化。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劳动关系,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长期繁荣稳定,而且有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一)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传统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影响

长期以来由于劳动力成本较低,导致中国劳动力具备比较优势,从而形成了中国出口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高附加值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格局。但近些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攀升,加之人民币持续升值和其他新兴的具有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国家的产品冲击,原来低附加值的出口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窘境。从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来看,中国丧失传统劳动力比较优势已成定局。如何解决劳动力比较优势的丧失后,中国经济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劳动者就业和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建设,中国大量传统行业面临重大冲击,在这些传统行业工作的劳动者不得不面临再就业的压力。与此同时,大量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急需大量具备行业工作经验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劳动者。于是在中国出现了一边是劳动者大量无法正常就业,一边是企业缺少能够胜任岗位需求的熟练劳动者的现象。这种现象也导致了中国劳动者收入分配方面出现结构性失衡。如何实现中国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升和劳动就业能力的增强是中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劳工标准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影响

国际劳工标准是国际社会共同推动劳动者权益保护的重要成果,也是世界各国普遍认同的共识。通过损害劳动者正当权益,甚至严重伤害劳动者身心健康换取企业利润和经济增长现象将逐渐被杜绝。但近年来,国际上众多劳工组织和民间机构和部分国家政府在国际公认的劳工标准基础上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劳工保护标准。这些新的标准虽然能够进一步促进中国劳动者的保护,但势必也会对于中国企业的竞争环境带来新的压力。如何在保障劳动者权益保护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同时,保证企业盈利和经济增长同样是一个重大的难题。

二、中国工会的新智能

首先,中国工会组织应当积极加强与国外工会组织的沟通、了解和合作,共同促进贸易自由化和劳工权益保护。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以来,国外工会组织成为推动贸易摩擦和提高贸易壁垒的重要推手。中国工会组织应当加强与欧美各国工会组织的联系,加深了解,加强磋商机制,充分理解各自的利益诉求。通过相互的沟通和了解,在共同促进经济合作和贸易自由化的前提下,一道寻求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方法和途径,避免滥用贸易保护主义,共同促进各国的经济增长和劳工权益的保护。

第二,中国工会组织应当积极倡导符合中国国情的劳动关系发展途径,稳步推进经济贸易增长和劳工权益保护的和谐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发达国家借国际劳工标准为名,施贸易保护主义之实。中国工会组织应当根据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稳步推进符合中国国情的劳动关系发展之路。一方面,职工工会组织要积极维护职工利益,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要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盲目的,不切实际,不符合中国国情的所谓“国际劳工标准”。

第三,中国工会组织应当积极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职工岗位培训和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政策的不断出台,推动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国际贸易结构的转变,减小国民经济对国际贸易过度的依赖。中国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污染了环境,却遭到发达国家产品倾销的调查,真是得不偿失。中国工会组织应当积极引导中国劳动者整体素质的提高,推动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的提升,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同时,随着产业的升级,劳动者的整体收入也将不断提高,减小国际贸易依存度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中国工会组织应当积极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积极引导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尝试企业工会参与企业管理和公司治理等制度,推动优势企业的健康成长和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近些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产品仍然占有很大比重,而且从事这些国际贸易的企业很多都是中小型企业。这就导致这些企业在面对国际贸易摩擦时,单个企业因申述成本过高而放弃申述,丧失了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中国工会组织应当积极引导工会参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完善,促进优势企业快速成长,脱颖而出,迅速做大做强,以提高参与国际贸易活动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美]罗纳德·G·伊兰伯格及罗伯特·S·史密斯著《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八版)》,刘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2]贾朋,张世伟.《最低工资提升的劳动供给效应:一个基于自然实验的经验研究》,载《南方经济》.2013年第1期.

[3]张川川.《健康变化对劳动供给和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载《经济评论》2011年第4期.

[4]晏林.《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分析》,载《北方经济》2012年第3期.

[5]卢元.《浅析养老保险对劳动供给的影响》,载《市场与人口分析》1999年第7期.

[6]张翼.《受教育水平对退休老年人再就业的影响》,载《中国人口科学》199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