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工工艺实习小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课程改革;校企一体;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11-0029-03

收稿日期:2014-03-11

作者简介:欧志柏(1974- ),男,广西平乐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级讲师;覃志奎(1971- ),男,广西都安人,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高级讲师。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实现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主要面向电子信息产业,为电子信息行业、企业培养从事电子产品生产、销售及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一、建立“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对电子行业、企业广泛开展调研活动,依据电子行业企业的岗位职业要求和人才规格需求状况,与企业合作,由电子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将课堂教学、岗位认识、技能训练、工作实践有机结合,促进学生职业能力按“岗位技能训练职业技能提升职业技能强化”递进,构建“校企一体、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二、构建“基于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

(一)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和方法

课程体系的核心是岗位职业能力,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要遵循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的“四个对接”原则,按照“三个结合”,即结合职业岗位工作实际、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的方法,以学生的基本素质、基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合格标准为目标,将企业、行业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课程体系具有职业定向性,同时,把握能力的综合性,重视学生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根据课程体系的建设原则,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过程可分为市场调研、岗位分析、体系形成、课程实施四个阶段,即通过调研用人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分析典型岗位群定位岗位能力,确定课程内容,进一步进行岗位技能分析,确定专业课程设置,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开发特色校本教材。

(二)校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在“工学交替、校企一体、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与企业共同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实施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如图2所示。

1.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对接

通过对电子企业、行业的人才需求调查分析以及对中职电子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分析,毕业生就业的岗位群主要有:电子产品生产(装配、质检、维修);维修电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在上述的职业岗位群中,大企业往往分工较细,比较注重一线员工在某方面的突出能力,而小企业则往往要求一线员工是多面手。据此,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可以确定为以下几个培养方向:电子产品生产方向;维修电工方向;家电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方向。

2.调整专业课程,以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根据毕业生就业领域,把电子行业分为以下三类:一是电子产品生产,二是维修电工,三是家电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这三类产业对应的岗位群分别是电子产品生产(装配、质检、维修)、维修电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专业课程要依据产业的岗位群进行调整,针对岗位群所需要的职业岗位能力来开设相对应的专业课程。课程与产业对应如图3所示。

3.制定课程标准,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

企业典型岗位任务是从企业典型工作中提炼出来的,在课程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专业课程标准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注重职业资格鉴定,由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行业技术能手依据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行业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制定,实现课程与岗位的对接。岗位与课程的具体对应关系如图4所示。

4.开发特色校本教材,实现教材与技能对接

依托行业、企业和校内实训基地,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核心,引入行业企业标准,注重职业资格鉴定,由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与企业、行业的技术能手,共同开发《电工技能与训练》《电子整机装配》《电子元器件识别与焊接》及《家电维修技能与训练》4门工学结合的特色校本教材,分别对接维修电工,电子产品装配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电子产品装配工以及企业“烙铁手”技能工种。

5.改革考核方法和学生评价模式,检验课程实施的效果

把评价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把评价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重视来自企业和社会的评价,使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更为真实、科学。课程考核方法和学生评价模式按以下方面进行:一是改革课程考核方法。遵循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规律,联系学校实际,根据课程类型、性质和教学条件采取合适的考核方法,执行以专业动手实践技能为主,突出技能本位的考核方式。二是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双证”毕业。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毕业时必须持有两证:一个是毕业证,另一个是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职业资格证书或上岗证是针对毕业生的三个主要就业领域方向的技能证,如电子产品装配工、维修电工、电工上岗证、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制冷中级证、制冷上岗证。学生在毕业前,由学校统一组织进行专项培训,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技能考证,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操作技能,让学生考取国家认可的技能证书。三是引入企业行业评价机制。重视工学交替阶段和顶岗实习阶段来自企业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能的考核评价,实现考核评价内容向综合职业能力转变。

参考文献:

[1]胡敏.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跨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科教导刊,2013(11):37,43.

[2]陈衍毅.中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J].电子商务,2013(4):78,85.

[3]夏爱联.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1):95-96.

Curriculum Reform Electronic Technology Application Specialty Based on the “School-enterprise Integration, Learning-working Combination” Mode

OU Zhi-bai,QIN Zhi-kui

(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ral School of Hechi, Hechi Guangxi 547000, China)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范文第2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简历表格

姓 名

林xx

性 别

出生年月

1992年2月 照 片

籍 贯

广东梅州市五华县

民 族

身体状况

健康

政治面貌

团员

身 高

178CM

外语程度

良好

所在学院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学 历

本科

曾任职务

生活委员、学校赤想学市场营销部部长

所学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特长

沟通与组织能力强,较强的动手能力

毕业时间

2016年6月

联系电话

13*********

家庭住址

广东省广州市*****

邮政编码

511473

个人网站

 

E-mail

 

主修课程

机械设计制造 模具设计 特种加工 数控技术 测试技术 电子技术 电工基础 电机传动控制 自动控制 液压与气动可编程程序控制器PLC 单片微机原理及应用 机械CAD/CAM C程序设计 材料与金属工艺 自动机械与生产线 企业管理 计算机基础

个人简历

1999年9月---2006年7月: 唐纯小学 2006年9月---2009年7月: 桥江中学 2009年9月---2012年7月: 五华县水寨中学 2012年9月---2016年7月: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熟悉软件

AutoCAD、MasterCAM等制图软件。课余学习网页制作,熟悉Photoshop以及一些常用软件

个人特点

本人性格开朗、活跃,乐观向上,爱好广泛,拥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适应能力,并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与同学相处和睦融洽,乐于助人,对工作认真负责。能够积极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活动,并能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应聘岗位及个人特长和能力

本人能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熟悉电工基础,具有一定的机械设计能力,懂金属加工工艺, 会PLC等的编程,有一定的电脑基础;

社会实践

经历

本着学以致用,实践结合理论发挥,2013年我在本校金工车间进行金工实习:2015年到江苏多棱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常州柴油机厂、常州齿轮厂参观实习。在大学期间担任生活委员,积极组织各项班集体社会活动:并担任过赤想学社的市场营销部部长,在职期间和神通ANY8公司合作举办神通ANY8佛山市趣味短信创作大赛,参加过各种推销活动,为学校的社团活动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十二步骤写出得体简历:

写一份得体的简历是找工作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是,通过下面十二步,这件事不再那么难了。

1.让简历内容突出

内容就是一切,所以简历一定要突出你的能力、成就以及过去经验,仅有漂亮的外表简历内容要仔细分析你的能力并阐明你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强调以前的事件,然后一定要写上结果,比如:组织了公司人员调整,削减了无用的员工,每年节约¥550000。

2.让简历外表醒目

简历的外表不一定要强调,但它应该醒目。审视一下简历的空白处,用这些空白处和边框来强调你的正文,或使用各种字体格式,如斜体,大写,下划线,首字突出,首行缩进或尖头。

3.尽量使你的简历简短,只使用一张纸

雇主可能会扫视你的简历,然后花30秒来决定是否召见你,所以一张纸效果最好。如果你有很长的职业经历,一张纸写不下,试着写出最近5-7年的经历或组织出一张最有说服力的简历,删除那些无用的东西。

4.为你的简历定位

雇主们都想知道你可以为他们做什么。含糊的、笼统的并毫无针对性的简历会使你失去很多机会,所以必须为你的简历定位。如果你有多个目标,最好写上多份不同的简历,在每一份上突出重点。这将使你的简历更有机会脱颖而出。

5.写上简短小结

这其实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小结可以写上你最突出的几个优点。没有什么应聘者写这几句话,但雇主们却认为这是引起注意的好办法。

6.强调成功经验

雇主们想要你的证据证明你的实力。记住要证明你以前的成就以及你的前雇主得到了什么益处,包括你为他节约了多少钱,多少时间等,说明你有什么创新等。

7.力求精确

阐述你的技巧、能力、经验要尽可能的准确,不夸大也不误导。确信你所写的与你的实际能力及工作水平相同,还要写上你以前工作的时间和公司。

8.使用有影响力的词汇

使用这种词汇,如:证明的,分析的,有创造力的和有组织的。这样可以提高简历的说服力。

9.用词要注意

在调查中许多官员都说到了这个问题。他们最讨厌错字别字。许多人说:当我发现错别字时我就会停止阅读。所以,你的简历一定要认真写。雇主们总认为错别字说明人的素质不够高。

10.个人信息不是必须

现在,在简历上写上个人信息如婚姻状况,血型,身高等已不再是必须。许多公司都乐意接受没有个人信息的简历。

11.最后测试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范文第3篇

一、技工学校维修电工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现状与需求

1.从教学对象来看

当前中职学校在校学生呈低龄化特点,他们文化基础、自控能力和学习能力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职业学校教学的需求,也很难达到教学目标。

2.从学科特点来看

本专业要求学习者必须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必须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使操作技能水平得以迅速提高。

3.从教材来看

目前各职业学校所使用的教材均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系列教材,从整个教材体系来说是很科学的,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教学对象的起点低,教材对教学对象来说门槛过高,理论性过强。要想真正让学生学有所用、学有所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是大势所趋。

二、维修电工专业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是一体化教学的核心所在,而维修电工专业是一个以理论为指导、以实际应用为主体的实用性专业,要想学好本专业,就必须要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与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就必须以理论指导实践,从而以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这样才能实现操作技能水平迅速提高的目标。例如,在电力拖动课程“双重连锁正反转”一节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首先进行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训的课时比例为1:3。在进行教学前教师根据学情进行详细的教学设计,把实训教学环节以导学案的形式发给学生;在实训教学环节中,以本次课的导学案为蓝本,重点讲解电路的工作原理,所需元器件的名称、符号、型号、参数,电路安装的工艺知识,绘制接线图的方法等,让学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实训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本次课题进行小结,指导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撰写实习报告是实训教学环节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通过回顾整个实训过程,学生可以了解自己对本次课的实际掌握情况,也是实训教师对实训教学过程、环节、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的重要依据。

2.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

众所周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真正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有所得,学以致用。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能否有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配合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影响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能否完成的关键因素。而维修电工专业作为一门以实训教学为主的技能科目,学生通过系统学习后是否能掌握教学要求的实训技能,教师是否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最终的实训技能鉴定是检验这一切的试金石。2009年春季学期,笔者针对这一教学课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在所任教的两个平行班进行了实验。通过近一年的实验,任课教师惊喜地发现,实行一体化教学的班级学生的学习精神状态与常规班有了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在课堂的主动参与教学情况、完成课题实习报告的上交率、优秀率等方面都明显优于常规班,而最终在参加由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中级工职业资格鉴定中,实验班的及格率比常规班高出12.36个百分点。

下图是常规班、实验班的成绩对比。

常规班、实验班的成绩对比图

三、维修电工专业实行一体化教学任重而道远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范文第4篇

在中职电工电子教学中,倒顺开关正反转控制线路所用电器较少,线路比较简单,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操作安全性差。在倒顺接法安装时,学生的一些常见问题有:一是开关的金属外壳是否可靠接地。接地线连接倒顺开关是否接到指定的接地螺钉上,切忌接在开关的罩壳上。二是进出线接线是否接错。接线时,应看清开关线端标记,保证标记为L1、L2、L3接电源,标记为U、V、W接电动机,否则会造成两线电源短路。三是倒顺开关的操作顺序是否正确。四是若作为临时性装置安装时,如将倒顺开关安装在墙壁上时,接到电动机的引线可采用塑料铜线或橡套电缆线,并采用金属软管保护;若将开关和电动机一起安装在同一金属结构件上或支架上,开关的电源进线必须采用四角插头和插座连接,并在插座前装熔断器或再加装隔离开关。可移动的引线必须完整无损,不得有接头。引线的长度一般不超过2m。

学生在调试时的注意事项:一是电动机由正转变反转。应先使电动机停转,然后再把手柄扳到倒向的位置,使其反转。若直接由顺变倒,电动机的定子绕组会因为电源突然反接而产生很大的反向电流,易使电动机定子绕组因过热而损坏。二是调试时电动机不启动或电动机缺相可能使熔断器的熔体熔断、倒顺开关操作失控、倒顺开关动静触头接触不良。查明原因后更换熔体、修复或更换倒顺开关,对触头进行修整。这些应是教师指导的重点。

二、电动机接触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模块的教学分析

在教学中,我们采用接触器来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可以大大减轻劳动强度,但电路相对复杂。学生在实习安装时有以下常见问题。

1.接线常见故障

接触器连锁触头接线没有正确连接两个接触器,即正转的接触器和反转的接触器没有分别用正转按钮和反转按钮控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两个接触器的主触头所接的电源相序不同,其相应的控制电路有两个接触器连锁触头,如果连接错误会造成主电路中两相电源短路。一般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在正反转控制电路中分别串接对方接触器的一对常闭辅助触头。在调试时,我们应先合上QF,再按下SB1及SB3,看控制是否正常,并在按下SB1后,再按下SB2,观察有无连锁作用。

2.学生实习排除故障常见原因

(1)铁芯吸不上或吸力不足。原因:电流电压过低、线圈技术参数不符合使用要求、线圈烧断或断线、卡住、生锈、弹力过大。

(2)铁芯不放开或释放过慢。原因:触头熔焊或压力过小、卡住、生锈、磁面有油污或尘埃、剩磁过大(铁芯材料或加工问题)。

(3)线圈过热或烧毁:铁芯不能完全吸合。原因:使用条件不符、操作频率过高(交流)、空气潮湿或含有腐蚀性气体。

(4)电磁铁噪声过大。原因:电压过低、压力过大、磁面不平、有油污、尘埃、断路环断裂。

(5)触头熔焊。原因:操作频率过高或过负荷、触头表面有金属颗粒突起或异物、有卡住现象。

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非常重要。

三、电动机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电路模块的教学分析

教学中对于接触器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优点是安全可靠的,缺点是操作不便。用接触器控制电动机的正反转,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但电路要相对复杂;用按钮连锁正反做控制线路的优点是操作方便,不需按动停止按钮,可以直接进行正反转切换,但缺点是容易产生相间短路。如:当接触器主触头熔焊或者被异物卡住时,即使接触器线圈失电,其主触头也没有分断,这时按下开关,得电动作,主触头闭合,就会造成相间短路。所以,这一电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也是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按钮、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电路克服了接触器控制电路中间歇性的缺点,但电路中元件较多。控制电路至少含有5个控制电器,正反停3个按钮,正反转2个接触器。这样线路相对复杂,电路中有两个按钮不带自锁,具有两对触点,一组常开,一组常闭。利用按钮与接触器的触点组成的电路,在按下正转按钮后再按反转按钮就没有反应,这就是连锁;相反,在反转时按正转按钮也没有反应,这样正反转切换必须要在停机后才能起作用。在实际应用当中,设计的电路既要工作安全也要操作方便,这就是按钮、接触器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的特点。优点:接触器连锁控制线路与按钮连锁控制线路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电路,具备了以上两种电路的优点,操作方便、安全可靠,还不会造成相间短路。在完成教学任务时,学生应该同时完成作业记录表格,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

四、位置控制线路的控制电路模块的教学特点分析

在机械运动过程中,一些部件的行程或位置要进行限制。学生在设计控制电路时要对机械工作性能、结构特点、运动情况、加工工艺及加工情况加以充分的了解,使控制系统简单、经济、合理,便于操作,维修方便,安全可靠,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机械加工工艺的要求,但更重要的是确保控制电路工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学生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要经常考虑安装调试的注意事项:一是要正确连接电器的线圈、正确连接电器元件的触头、防止出现寄生电路;二是在控制电路中控制触头应合理布置,所有导线的截面积在等于或大于0.55mm2时,必须使用软管,在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三是在各电器元件接线端子上引入和引出的导线,除了间距很小和元件机械强度很差允许直接架空敷设外,其他导线必须经过走线槽进行连接,进入走线槽内的导线要完全置于走线槽内,并尽可能避免交叉;四是在所有接线端子、导线线头上,都应套有与电路图上相应接线号码一致的编码套管,并按线号连接,连接必须牢靠,不得松动,并严格按照工序要求操作。学生完成作业项目后,教师要组织小组进行评价和检查,防止出现错误连接和安全事故。

电工工艺实习小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气类;专业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电气类专业长期存在着教学计划和教材媒体滞后于本行业的技术发展和应用普及的现象,必须重新审视原有的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探索以培养应用能力为主要特点的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对其进行整体优化和实践;探索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较强创新意识、能积极参与未来技术应用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培养新模式,对于电气类专业及其学科的整体建设和发展有重大的指导性意义。

一、电气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

针对电气类专业的课程,逐一进行优化,推行现代课程模式,认真学习《现代教学思想与实践》,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选用课程要突出骨干课程,增加新内容、新工艺,并且要有针对性和先进性,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删掉一些专业基础课程联系不多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增加实训实习的教学课时。根据学生现有的实际能力,调整相关课程教学内容的顺序,对学生按“双证”资格标准的要求内容进行教学,建立高效、实用的课程体系。

1.综合化整合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是要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加强改革后的课程专业的针对性,使理论与实践能够相互渗透融合,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电气类课程,经过选择、提炼、有机地整合成几门综合课程,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电机与变压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融入到工业电气控制课中;将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变频器原理及其应用、触摸屏应用等内容融入到现代工业控制技术课程中;将电子技术和电工基础合并为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2.理论教学内容应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和应用性,一些繁琐的理论推导过程和证明方面的内容可以舍弃,理论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可以进一步淡化。

3.调整教学顺序,我们可以将“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教学顺序代替现行的教学循序方式,所以在教学中体现早实践、多实践、实践教学不断线。如对电气类专业,第二学期的电工实习,其中有三周的机床电气控制实习,主要让学生了解机床电气设备;紧接着开设PLC编程和变频器等课程,然后进行生产实习,最后解决机床电气维护、维修问题。

二、电气类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教学方法改革。学生知识的获得及合理的智能结构的形成最终由教学方法来决定,对学生多样的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是改变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法的功能和教学的方式。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学方法改革,电气类专业将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为出发点,可以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利用具有“教学企业”能力的企业共建的能从事生产性的实训室,让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 “真枪真刀”地学习和实训。其载体是真实的工作任务,可以在“教、学、做”中采取一体化教学,实现教学内容衔接生产一线的“零距离”。

2.实施“项目驱动式”教学法。根据企业实际产品和校企技术服务项目,教学内容可由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共同确定,把教学内容和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教学中可以首先提出各种问题并形成主题任务,然后进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生在学习可以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项目驱动式教学法将职业场合、职业行动和认知学习过程相结合,将学生适应外界要求和个体行动相结合,在完成任务与项目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职业适应能力、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等职业素养。

3.实施“以赛促学”教学法。本专业每年可以组织“电子制图大赛”、“电气控制技能大赛”、“电气之星”、“电工电子制作大赛”、“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大赛”、“创新大赛”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的竞赛活动更加丰富多彩,为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专业有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在课余时间开放实训室,拓展第二课堂活动。

三、小结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日益进步,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在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越来越大,电气类专业高职生的能力培养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电气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就是课程体系的改革,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关键就是改进现有的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大学生职业适应能力的重要举措就是建立相当的实验实训基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是毕业设计与创新实践相结合,课外科技活动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冯晓云.电气工程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3(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