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学科课程标准

生物学科课程标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学科课程标准

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教学思考;教学转变

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培养学生的生物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使命。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教学大背景下,要想更好的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提高高中生物教学实效,教师就必须深入认识和理解新的课程标准,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关注新要求和新变化,采取积极的应对,适应和促进新课改发展。笔者认为,以下几个变化是非常重要的,需要生物教师加以认真应对。

一、是关注生物学科的现实发展和长远意义

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本就与人类、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物科学自身的发展,生物对于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不仅直接影响着社会,而且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思维。人是社会活动的参与者和推进者,人的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影响社会的发展。所以,对于学生而言,生物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学习那么简单,而是影响深远的。正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国家教育部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深入进行新课程标准改革,注重社会影响和长远意义,力争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在素质教育的影响下,新的课程标准从目标要求、内容设置、效果评定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更加强调现实意义和长远影响。比如,在目标要求上,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更加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层面的目标,而且是三个层面目标的有机融合。多次提到要更加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当然,对于结果的追求也更加全面,包括学生的价值观、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都有所要求。在内容设置上,既注重理论基础,也注重对于新的社会现象的关注,既注重理论,也注重实践。不再单单以学科本身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而是围绕社会发展和需要,注重反映生物学迅速发展的领域,注重反映生物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注重反映生物科学对于现实社会的深远影响,既体现基础性,又具有时代特色。同时,更加注重应用意义和实践意义,要求和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经济、科技和生活中的问题。

二、关注所有学生的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的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内容上体现出较大的灵活性,注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教育,教书育人,人是主体,也是目标。素质教育是我们在应试教育弊端逐步显现后的拨乱反正,是教育的回归,所以,关注的应该是人,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应是人,目标则是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不是只追求分数的应试教育,也不是只针对少数的精英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有几点是必须要做到的。

1.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地位。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不应该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做学生学习的引д摺⒑献髡摺⒋俳者,要改变教学思维、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设置有利的教学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成效。

2.要关注不同学习层次和学习基础的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实际,注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开展、教学效果的评定上,都要注重分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目标、方法和考核,避免出现“优等生吃不饱,待进生吃不消”的情况,给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给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个性的发展。同时,可以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实现学生自我成长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共同成长。

3.要注重过程建设。不能只追求结果,而是要根据目标设定,有步骤的开展教学,追求过程和结果的统一。比如,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时,要更加科学,要注重综合评价,同时,还要建立动态评价体系。不仅要注重学习终结考试等直接结果,还要注重学生的平时学习,在因素考虑上,也要将显性因素和隐性因素都包含在内,除了成绩,还要注重学习态度、动机等。要关注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变化情况,一段时间内的学习进展情况,综合的进展情况,在比较上,既要注重与其他学生进行综合比较,又要注重与学生自身进行比较,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发展,鼓励学生实现更好的自我发展。

三、更加注重实验和实践

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第2篇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现状分析

1.师生互动流于形式,忽视因材施教

当前,很多高中生物教师都采用“满堂灌”或者“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限制了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没有给高中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使高中生对生物课堂失去兴趣。有的高中生物教师为了使课堂呈现热闹的景象,往往会在课堂中不断地提问,教师提出问题,立即要求学生回答,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的空间,课堂表面比较热闹,其实学生并没有掌握教学的主旨。还有的高中生物教师选择的互动内容比较褊狭,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控制的互动方式,教师与学生的交流过于形式化和虚假化,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

2.教学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参与度低

高中生物教学内容是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中的。但是部分高中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脱离学生生活实际,教学语言表达不清,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不到及时的更新,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最终陷入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尴尬局面。高中生对于生物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学不学都行,考试的时候提前背诵知识点就可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较低。高中生物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原本可以生动、活泼的生物学科学习变得枯燥、单调。高中生物教学远离生活实际,忽视学生的个体需求,学生学习的目的变成了应付考试,失去了体验和感悟生活的价值,给生物教学带来了严重的困扰。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

1.面向全体学生,实施自主探究学习

21世纪的高中生物教育应该更加关注社会,面向全体高中生,不断丰富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强调科学与人文的融合,为高中生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生物教学任务艰巨,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掌握知识,建立起正确的生物科学价值观。比如讲苏教版高中生物“光合作用”,教学目标是让高中生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理解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和作用。教学中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针,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高中生自主探究,并且以多媒体的形式增强教学效果。对于班级中的优等生,笔者为他们准备了拓展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完成科学的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对于班级中的后进生,笔者为他们准备了基础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扎实生物基础,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

2.紧密联系生活,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需要紧密联系学生日常生活,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一方面鼓励高中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配合生物教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带领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养成科学的思维习惯。生物教师教学要多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切实感受到生物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让高中生凭借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实现生物学习生活化。还要不断地挖掘隐性的教学资源,遵循高中生的认知规律,为高中生带来高效的生物课堂。比如讲苏教版高中生物“身边的生物科学”,这部分内容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时应紧密联系生活,让高中生更好地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新动态,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

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课程标准;生物教学大纲;比较

在中学阶段,新颁布的生物课程标准与现行的生物教学大纲究竟有何区别?为了更好地理解新的生物课程标准,下面将对《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年)和《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 年)(下面分别简称为《标准》和《大纲》)的指导思想、课程目标、结构体系、课程内容、评价理念5个方面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异同、联系与发展。以期对新《标准》的解读有一些帮助,为学校和教师的解读提供一些参考,使生物教师对《标准》能更好的理解并运用于生物教学中。

一、指导思想比较

1.《大纲》的指导思想

反映国家对教学工作做出的规定,主要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要求,使教师较为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近年的教学大纲已对学生的学习和培养个性方面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其出发点主要是着眼于改进教师的教学。

2.《标准》的指导思想

着眼于未来国民的素质。在素质教育目标下注重实现“人的发展”,由单纯强调知识和技能转向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从强调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性发展。

二、课程目标比较

课程目标是生物学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课程价值的集中体现。它指导和制约了学校的一切教学活动。《标准》和《大纲》提出的课程目标相比较,主要表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在重视培养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标准》比《大纲》更注重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潜在个性的挖掘与开发,全方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构体系比较

1.《大纲》的结构体系

主要由教学目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原则,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4部分组成。大纲文本依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系统地安排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的标题、内容要点或课题,上课时数,实际作业的内容和时数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

2.《标准》的结构体系

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4部分组成。规定本学科教学目标和教材纲要、教学要点和教学时间的分配、应有最底限度的教学设备以及教学方法和其他应注意的事项。

《标准》中前言包括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具体目标;课程实施建议包括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等。《标准》在前言中还阐述了基本理念,并对设计思路作了详细的说明,这有利于教材编写者和教师整体把握《标准》,并用了大量的篇幅提出了课程实施建议。

四、课程内容体系比较

为了实现各自的课程目标,《大纲》和《标准》呈现了各自的课程内容。和《大纲》相比,《标准》确定的课程内容体系有比较明显的特色。综合考虑中学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3个方面,《标准》选取了10个主题。教学内容的精简,为开展多种学习活动提供了更多的时间,也为各省(区)、市或学校的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的开发留有余地。

五、评价理念比较

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系统地收集学生学习情况的信息,对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活动以及成果给以评价。通过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学生学习生物情况的反馈,不断改进教学,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自己更好地发展,这是《大纲》与《标准》的共识。但由于二者课程目标的差异,从而导致评价理念的不同。《大纲》中虽提出改进教学测试与评估但比较局限。而《标准》呈现出全新的评价理念,例如评价时更多的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及在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提倡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评价主体;评价结果比较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力争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六、小结

《标准》是在总结和反思以前生物学教育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保持了《大纲》的一些特色,同时也修正了一些不足之处,这是一种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在创新的前提下继承,而不是一种简单的否定。事实上,《大纲》恰恰局限于教学上的目标和要求、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德育要求等方面,在这些方面的要求似乎过于具体,反而有时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而且难以兼顾到不同地区的不同要求。而《标准》呈现出一个开放性体系,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学业评价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第4篇

摘要:本文就中芬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模块设置、教学内

容、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评析,旨在为我国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芬兰;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全球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纷纷进行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是其重要领域之一。1994年,芬兰开始实施《普通高级中学国家核心课程标准》。2005年,芬兰公布了经重新修订和完善的《普通高级中学国家核心课程标准》[1]。与此同时,我国也对高中生物学课程进行了改革。《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2]于2003年由教育部颁布实施。通过中芬两国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的比较,以期为我国正在开展的高中生物学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促进我国生物学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1课程性质

我国《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我国标准》)指出:其课程性质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

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2]

《芬兰普通高级中学国家核心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芬兰标准》)中没有专设课程性质一栏,但在宗旨部分列出了整个高中阶段生物学教育的性质是:为学生理解生命科学对促进人类健康和其他生命有机体以及生活环境发展的机会打下基础,增进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学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对环境负责的行动方式,从而保持生物的多样性。[3]

通过分析比较可知,两者理念大致相同。《芬兰标准》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知识应用,侧重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而《我国标准》对科学知识、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价值观、STS、科学本质观等方面都做了强调,要求更加具体全面。

2课程目标

我国的生物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分目标(知识、能力、情感),芬兰则没有具体细分见表1。

通过分析表1可知,两个标准都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一体”的教育目标,强调了生物课程目标的全面性,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芬兰标准》更加注重深刻理解生命体自身与生活实践。如:理解在生命有机体演变过程中基因遗传和进化的重要意义,从个体和全人类的角度理解遗传和环境因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作用,等等。

《芬兰标准》对相应内容掌握理解程度要求更高。如:掌握生物学的重要概念,熟悉生命科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掌握……”、“熟悉……应用”,表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比较高。而《我国标准》的要求一般为“获得……”、“了解……应用”,说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相对较低。特别是“初步学会……”,这样的教学目标在初中阶段已基本达成,要求似乎低了一点。

在情感目标方面,《芬兰标准》更加注重体现现代教育理念

——立足学生发展,关注其个性与全面、可持续发展,但对生物学基本观点强调的还不够。而《我国标准》在生物学基本观点、科学态度与情感方面都做了具体明确的表述。如: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等等。

3模块设置

由表2可知,2005年,芬兰对2003年的生物课程标准进行了修改,选修部分由没有明确规定到细分为3个模块,内容和编排上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表2)。我国则将整个生物学课程分为3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教学内容较芬兰多,且模块分类依据也有所不同。

4教学内容

芬兰的高中生物学,自2005年起,将教学内容分为2个必修模块和3个选修模块,具体教学内容参见《普通高级中学国家核心课程标准》[2]。我国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参见《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1]相比之下,两者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

第一,编排体系不同。芬兰《核心课标》是从有机界到细胞与遗传,是依据宏观到微观的顺序进行编排。《我国标准》则主要是从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生物体内部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依据微观到宏观,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编排。

第二,相同内容的教学要求不同。如《我国标准》分子与细胞部分(必修2),从孟德尔定律、染色体、DNA到基因重组、生物进化、人类遗传病都有具体的要求。《芬兰标准》则在细胞与遗传(必修2)中只做了基因和等位基因、减数分裂中的配子和亲代的内容要求,详实具体的内容在选修部分呈现,学生依据个人兴趣自主选择学习。

第三,注重结合本国实际的程度不同。《芬兰标准》环境生态学选修模块对芬兰当地的环境生态进行研究分析,具有一定的生活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而《我国标准》此类主题较少。

第四,内容表述上的不同。《芬兰标准》以简单语句进行表述,如:细胞分离、生长和分化,有丝分裂及其重要意义等。《我国标准》比较细致明确。如:简述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描述细胞的无丝分裂。“简述……”、“描述……”等行为动词的运用,表明了对该知识点具体的学习要求。

5教学评价

中、芬生物课程的评价目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见表3。

课改后,中、芬两国在课程评价上都有了较大进步,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从表3中看出,两者的评价目的都是力求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注重体现内容多元化和方式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而从评价内容上看,两者则存在部分差异,《我国标准》紧扣三维目标进行评价,侧重关注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芬兰标准》则将重点放在评价学生科学工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获取信息和正确评价信息等能力上,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关注的重点。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方案(实验)和语文等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的通知,2003.3.31.moe.edu.cn/ edoas/websitel8/info737.htm

生物学科课程标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新课改;学生;主人;生物教学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是一句伟大的名言,它穿透了所有表层的现象。不是吗?名画《向日葵》可以复制,但凡高不可克隆;名诗《唐璜》可以再写,但拜伦不可以再现。世界之所以五彩斑斓,是因为他的子民永远奉行着一条法则——成为你自己。

“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教学,就是以教材为依据,在教师的引导下,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机会,使学生能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以便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通过不断的探索问题,最终创造性的掌握所学的知识,使学生的素质得到提高。

1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

从我们上学的时代起,就一直恪守和接受着韩愈在《师说》中的那句话:“师者,所以传道解惑”的简单功能。当今时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对老师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与评判标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教师对知识点先知先得和垄断被彻底打破了。学会演习,学会做事,学会创造,成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上述观点同样体现在生物课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能以枯燥说教和硬性灌输的方式对学生传道了,而必须从孩子们的生活实践入手,发挥他们的想象与练习的能力,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个性。例如在讲述《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实验中,教师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只能是把学生的思维禁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在处理教材时让学生提前预习、动脑筋、想办法,结果有的学生拿来气球和注射器,先用注射器向气球内打气,然后插上玻璃弯管向澄清的石灰水挤压气球,一段时间之后,石灰水不变浑浊,与吹气变混浊的试管比较,证明了人呼出的气体中还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2 新课改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

教师从过去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促进以学习能力为重心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教师应该成为学生能力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学会学,让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这就要求我们不能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成为学生健康心理,健康品德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体现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就是利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来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

3 新课改要求我们教师建立新的教材观

“知识就是力量”,英国培根的教诲对我们一直是一种警示和鞭策。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能力的提升、人生价值的确定乃至个性的良好发展,但这一切并不能使我们忽视对知识目标的认识和追求。新课改不仅需要关注那些被称之为“共同知识”的客观的、逻辑的、以间接经验为主的知识,这是靠教师个人的体验和领悟获得的,这将引起我们学习观念的转变,引导学生从直接经验中学习并建立主动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新教材内容的新颖与开放性恰当地适应了这一要求。我指导学习在观察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实验中,整个实验经历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操作、观察分析试验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在教师的点拨下由学生完成的,这样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开发,科学素质得到了提高。

4 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建立新的评价观

在教学方式发生变化的今天,教研工作方式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变以“检查”为主、以“研究”为主、以“鼓励”为主、以奖代评,评价一节课的标准与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也将发生变化。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不应只是看记住了几个概念,想住了几个图。而应从多个层面来展开评价。例如学生对生物兴趣、研究和创新能力以及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等。评价一节课的重心也要放在学生的发展上,对教学设计、导学案的设计也要实用、有创意、有创造性。

第五,生物课堂让学生“动”起来

传统的生物教学,课堂是教师展示才华的舞台,教师是一个剧目的导演与主角,学生充当了不起眼的配角,甚至成了观众和听众。这种课堂模式,导致学生思维不活跃,对生物知识的学习缺乏兴趣,在近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需要,在课堂内主要设计了以下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