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知识归纳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范文第1篇

邮票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结晶,因此邮票具有巨大分文化含量。同时,由于邮票题材涵盖面十分广泛,几乎涉及人类社会生活中所有领域,这就意味着,邮票展示了人们生活中的万事万物,甚至其蕴含的文化容量不是一般出版物可以与之媲美的。由于邮票自身的特性,导致邮票不仅具有良好的观赏性,同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教学作用。将邮票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其中包含的人文信息与历史功能,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邮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利用方法

1.利用邮票创设历史情境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邮票为学生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以历史情境作为新课的导入,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开展学习,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例如,在学习《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示“百家争鸣”邮票,进而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这张邮票的名字吗?通过这张邮票你看到了什么信息?”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邮票,并从邮票中获取信心,教师再开展“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教学,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利用邮票创设相应的历史情境,真正以邮票自身独具的文化内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学生置身于历史情境之中,进而使学生可以开展有效的学习,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历史,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历史知识,促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得到提升,进而促使初中历史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到提升。

2.利用邮票感知历史知识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材其中主要以文字内容为主,但是由于文字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导致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过程中,学生不能深入理解相应的历史现象,进而影响学生扎实掌握历史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因此,利用邮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给予学生视觉冲击,并且向学生直观展示历史内容,促使学生感知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扎实掌握历史知识,进而构建完整的初中历史系统。例如,在学习《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改革开放对于人们生活的改变,就业制度以及社会保障等当面的变化。但是由于学生对于改革开放前的生活并不理解,影响学生掌握相应的历史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利用两张描绘改革开放前后的邮票帮助学生理解相应的历史知识。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观察邮票上的文字信息,时间信息,以及内容信息,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促使学生理解改革开放对于人们生活带来的改变,就业制度以及社会保障的变化。通过对比解读邮票,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更为深刻的认识,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成才

一、教学理念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将为学生的终生历史学习做好准备并打下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并进一步发展为对祖国、民族的热爱。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以现代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树立科学的、符合现代化素质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历史教学方案。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交流时间。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致力于帮助学生和家长改变对历史学科学习的轻视,增进学生、家长、社会对历史学科的认识与了解,使得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接受和进行历史学科的课堂学习活动。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以基础教材和教程为出发点,设计出内容精彩丰富、形式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案,结合使用包含丰富信息的彩色图片、蕴藏知识的历史资料和历史故事、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形象化的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学生在历史教学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充满趣味和热情的课堂气氛带动,在认识、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接受和学习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为学生重现生动、鲜活的历史情境,为学生营造沟通顺畅、充分交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学科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设计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当以历史材料为基础,综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切身学习条件的教学方案。帮助每个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有所进步和提高。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分析和研究历史资料,在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形成对历史科目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设计出具有逻辑性、关联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教学活动任务,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及时、暗示性的提示,让学生根据指导和提示重新思考和再次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有效地评价和鼓励,辅助学生确定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方向,对偏离课堂教学活动的行为及时纠正,对学生的独创性想法和观念提出支持与肯定。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科目的学习乐趣,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历史教师应当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利用青少年求知欲强、好奇心旺盛、探究创新能力有待开发等性格特征和学习心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使用充满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资料,结合活灵活现的历史图像和历史资料,为学生重现历史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养成将为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交流与讨论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留意关注学生之间、学生与讨论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保证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顺畅、及时、交互性的讨论。而良好的、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将促进自主式、探究式教学方案的实施,将帮助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在对话、讨论中看到其他同学思考的独到之处和闪光点,帮助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变化思考模式,以崭新的视角重新看待历史资料和历史知识点。学生们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重新填补、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或者解决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既培养了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实践精神,也给予学生在交流与讨论过程中思考、比较与归纳总结的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学生在吸收这些学习体验后与教师之间建立了和谐、相互促进的“学习”与“教授”关系,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提供动力和热情。而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水平将在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得到反馈、证实与检验,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激励教师不断谋求自身发展与进步,开发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潜力。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心态和学习观念,以现代、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教学能力。树立科学的、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历史教学方案,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帮助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有所进步和提高。为学生设计出具有逻辑性、关联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教学活动任务,辅助学生完成历史知识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莉.浅析初中历史课的导入方法[J].科教新报,2011(14).

[2]李秀梅,刘翔.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3]宋鸿雁.精心设计,巧妙导入――初中历史课导入法例谈[J].考试周刊,2011(33).

[4]牛仁文.浅析新课改下的历史有效高效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2013(2).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范文第3篇

养成习惯,自主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好任何一门功课内在驱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去自主学习,感受自主阅读的快乐,逐步养成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促进历史阅读质量的提高。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认真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善思,学有所获,思有所得。教师要做学生自主阅读的引领者,在学生进行了一段历史知识的阅读自学后,要结合课本内容及时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在活动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同时,要给与阅读收获最大的同学鼓励,以期加大自主阅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产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阅读为助推,训练学生历史综合能力的发展。比如,举办“阅读历史故事,传承中华文化”读书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在阅读中得到了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熏陶。通过最后的讲历史故事比赛环节,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得到了激发,取得了理想的学习效果。

结合内容,拟定提纲

由于历史知识的复杂性,学生阅读理解时会遇到很多困难,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压力,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便于克服学习困难,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拟定恰当的阅读提纲,指导学生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对教材知识进行充分的解读,找出重点和难点问题,结合学生的历史知识结构、自主学习的能力等,拟定提纲,为学生的阅读起到正确的引领作用,从而化难为易,提升阅读质量。比如,在教学“商鞅变法”时,笔者为学生拟定了这样的一个阅读提纲:1.商鞅变法的背景;2.商鞅变法的时间;3.商鞅变法的内容;4商鞅变法的性质;5.商鞅变法的影响。学生按着这个提纲去进行阅读,找到问题的答案后,商鞅变法的内容也就基本掌握了。

目标设问,引领回答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结合课程目标的要求,把教材知识转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问题,并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的阅读教学方法,对于那些存在较大难度的历史知识的阅读是行之有效的。这种教学方法的重点在于问题的设计,提出的问题要与课本内容紧密相联,所学的教材中的知识点一定要体现到问题中来。同时,所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历史课程的“三维”目标,所谓三维目标就是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问题的设计要面向大多低学,既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为了便于学生学习,教师还可以把设计好的问题打印出来让每一位学生人手一份,对照问题去阅读,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的教材中历史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分析归纳能力的提升。

归纳整理,系统掌握

初中历史教材知识零散且又紧密相联。学生在阅读中,要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需要经过一个消化知识、整理知识和归纳知识的过程。特别是在历史知识的复习中,这一点是十分必要的。历史知识的复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进行回顾总结,在此基础上更加牢固地掌握。复习课不是机械化的重复学习,而是让学生通过这个机会,运用结构阅读的方法和层次阅读的方法进行学习。比如,在复习“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一课的内容时,笔者让学生用自己最拿手的方式建构知识框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知识结构的图示。有的学生以传说为点,将其分为英雄事迹(其他民族、地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中华民族)两部分。英雄史迹又分为吉尔伽美什、荷马史诗两部分,华夏族的人文始祖又分为炎帝、黄帝、尧舜禹。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知识框架,理顺了历史知识和纵横联系与层次关系,深刻理解了课文,达到了巩固知识的效果。

做好笔记,增强效果

在历史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养成善于作笔记的习惯,课堂阅读的笔记主要有三部分即书上划符号、书旁写评注、本上写笔记。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历史的第一堂课就要明确提出要求,告诉学生阅读笔记的重要意义、阅读笔记的具体要求、如何运用简洁易懂的阅读符号、上课需备有红笔,准备在课本上勾划各种符号等等。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在阅读时,可以写上自己的评注,评注可以写在课本的字里行间、空白等。这样的读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促进记忆;有利于今后复习。因为一翻开课本。重点难点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加工等就会呈现,便于复习,增强效果。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范文第4篇

关键词:图示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应用

一、图示教学法的优势

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它的教学效果也是毋庸置疑的。图示教学法主要是应用各种图例,包括自制的历史图解以及历史图片,培养学生构建并回顾历史知识体系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从历史图解或者图例的解读中,读取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便于记忆和应用。比如说,著名的记忆树,即是将历史信息按照层次结构分布在树干和树枝中。图示教学法融合了系统性和形象性,让学生从图示中直观地记忆繁多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编制图示,更是加深了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理解,从而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有效应用图示教学法的措施

结合上面所说的图示教学法的优势,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图示教学法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结合图示教学法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教师编纂历史图示,展示图示教学法的精髓

图示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大量历史图示和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解读历史图例,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和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繁多的历史知识点,将它们进行有序的归纳和记忆。比如说,教师在教到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由于工业革命的内容十分繁琐,学生容易记得这个又忘记了另外一个知识点。而工业革命又向来是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这就要求学生记诵的内容非常多。这个时候,图示教学法就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如何编制树状图,将三次工业革命的具体知识点都囊括在树状图中。比如说,珍妮纺纱机的树状图图解可以是这样一个层次: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手工工场―棉纺织部门―飞梭织布速度快―棉纱需求增加―“珍妮机”的发明。最后的结论是:珍妮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2.学生自主编纂历史图示,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历史认知

通过教师对图示教学法的演示,教会学生如何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即常说的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方法,解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将看似繁多实则有序的历史知识点以图示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理解。学生自主编纂历史图示,可以重新将历史分为多个层次,比如说,在时间的纵向分析角度,将历史分为古代历史和近代历史、现代历史等;在空间的横向分析角度将历史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图示编纂方法,比如,应用性最广的树状图,能够将历史知识的层次性和结构性最好地展现出来,或者是概念图,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或者相似的概念的根本区别,比如,改革和革命的区别,改革是在一定条件下变革,采用温和改良的方式,基本保留原来那些制度、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原来的制度进行不触及根本的修修补补;而革命是旧的制度或者环境,除旧布新,脱胎换骨,基本上与过去决裂,用暴力的形式进行的。举个例子,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并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没有用暴力方式;商鞅变法改变了社会制度,但没有用暴力,保留了原来较多的东西。而法国大革命,中国的,都是用暴力形式,了原来的社会制度,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3.引入各类新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图示教学法除了应用图示外,还有许多有效的应用方式。比如说,由于个人的总结有限,可能占用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各自完成一部分的编纂图示的工作,最后将图示汇合起来,选择出其中优秀的部分,复印给全班学生使用。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历史图示,分享自己编纂图示的过程和从中获得的经验和心得,给予学生一些记忆的心得和建议,提高整体学生应用图示教学的效率。而其他同学通过学习优秀的编纂图示的方法,在编纂的过程中,掌握了初中历史的知识结构体系,梳理出初中历史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对于考试考查的内容了然于心。在反复地记诵图示的时候,根据历史顺序,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得到最好的初中历史知识效果。

三、总结

图示教学法之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十分有效,是因为它与历史学科需要大量记诵知识的特点很切合。图示教学中应用到的树状图和概念图、历史相片等,都是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历史事件的工具,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应用有效的记忆方法,记诵必考的历史知识点。

图示教学法不仅以一种较为轻松简便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牢记繁多的历史知识,更是让学生在自己编纂历史图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体系的理解,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积极地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盲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志锋.图示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初中历史知识归纳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创新策略;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学通常是教师“主宰”课堂讲授历史知识,教学方法的枯燥乏味加上历史事件脱离学生实际生活经历,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动力不足。在实际教学中,要想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寻求恰当的办法有机转换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知识学习中。情境教学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美国独立战争”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问题驱动学生思考:“世界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是哪个?(美国)你知道下面哪一幅图是美国国旗吗?(多媒体呈现)为什么是这一面?每一个国家的国旗中都蕴含着丰富深刻的含义,你知道美国国旗蕴含着怎样的意义吗?”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展现美国独立之前的历史渊源,在背景知识的介绍过程中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

二、开展合作探究,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教学,合作探究活动的组织实施能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种经常用到的新型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中,历史教师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在讨论交流中能有效拓宽学生视野,推促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比如,在开展“我最崇拜的科学家”探究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让小组学生在课下收集整理资料,并将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整编成小故事,各小组可以对本组的课堂展示进行多元化的设计,可以是演讲,也可以通过故事小品的形式对自己崇拜的科学家趣事进行演绎,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在小组学生讨论发言的过程中,其他小组注意倾听,提出自己有疑惑的地方请发言小组解答。针对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在此过程中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传授记忆方法,总结归纳历史知识

有效教学的实现离不开正确的学习方法,历史课堂从教学导入到学生掌握知识,从合作探究到知识有效拓展,每个教学环节都有着不同的方法,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梳理教学内容,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归类提炼有效历史信息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学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教师通过归纳总结的形式引导学生识记所授知识内容,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比如,针对“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整理总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表格对比的方式整理所学知识点,这样不仅能缩减资料体积,还能加强对资料的记忆。除了三次科技革命外,九年级复习中还有两次世界大战、三大资产阶级革命及百家思想争鸣等,教师在内容归纳总结过程中能引起学生形象思维活动,使得所记忆内容条理更加清晰,有规律可循。

四、布置习题作业,实现知识迁移应用

课后习题不仅是教师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有效方法,也是学生自省反思、查漏补缺的有效途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布置多样化的习题让学生分析材料、发掘历史所学知识,在解题过程中灵活应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在思考和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形成学科能力。比如,教师可以针对分散在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容易混淆的抽象概念构建完整的结构体系,布置作业引导学生梳理总结;还可以设计中考考查资料分析让学生在史料分析的过程中完成材料的分析,挖掘历史课中涉及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回答,在做题过程中有效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实现知识迁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