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的生命科学

高中的生命科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的生命科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的生命科学

高中的生命科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Moodle平台;高中生命科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0-0047-02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和挑战。传统课堂教学的种种弊端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如果能够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融合于学科教学来营造一种新型的教学环境,以上的问题则可以迎刃而解。依据这一理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探索Moodle平台与高中生命科学课堂的融合。

一、Moodle平台及其特点

Moodle 这个词是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ning Environment(模块化面向对象的动态学习环境)的缩写,是澳大利亚教师Martin Dougiamas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开发的一个在线课程管理系统。Moodle平台界面简单、易学易用,其模块化的系统结构使教师可根据课程需要选择、搭配诸如资源、投票、在线测试、聊天室等活动模块[1]。通过模块的有机组合,Moodle平台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料、多样的学习活动、完整的交流环境和全面的评价体系,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2]。

要想充分发挥Moodle平台的优势,如何将其完美地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是关键。本文就以高中生命科学《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这节课为例,尝试基于Moodle平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运用相应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改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转变》是上海科技版高中生命科学第4章第4节的内容。从知识体系来看,它是对第2章和第4章第3节知识的延伸和应用。从学科价值来看,它与学生的日常膳食和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是渗透生命教育和提升科学素养的切入点。

鉴于本课内容的特点,结合Moodle平台的优势,笔者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模块设计多样的学习活动,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自主探究,联系生活实际,建构科学的膳食观念。

三、教学过程

1. 课前活动

本课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人体营养及消化的相关知识,虽说初中生命科学课均已学过,但学生早已遗忘。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势必要占用课堂上的时间先进行简单的梳理,但借助Moodle平台,便可以将此部分教学前移。课前,笔者利用Moodle平台上的资源模块上传了《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过程》两个视频,并设计了相应的在线测试,引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有选择性和针对性的自主学习,“填平”他们的现有发展区,为课堂新知识的探究做好充分准备。

2.课堂活动

(1) 导入活动

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登上知识宫殿的台阶,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恰当的导入能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使教学内容顺利开展[3]。在本课的导入设计时,笔者分析高中学生在饮食和营养知识方面还存在很多认识误区,且对与之相关的减肥话题颇为关注。借此创设情景,通过一个投票活动,激发矛盾、发现问题,为接下来的自主探究做好铺垫。

(2)自主探究学习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即信息在人自身认知结构中的不断变化和重组,是学生根据自身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因此这一环节也是一节课中的核心部分[4]。笔者结合本课的导入选择了基于问题解决的自主探究模式,将“投票”模块中暴露出的问题作为探究的方向,如:“糖怎么样给身体提供能量?”、“为什么摄入过多主食或甜食人会发胖?”、“吃肉减肥法是否科学合理?”、“为什么说有氧运动是最能消耗体内脂肪的运动”等。由教师组织师生间、生生间的多边共同研讨与协作学习,在思维的暴露与碰撞中归纳、总结出营养物质各自的转变途径。接下来再将零碎的知识由部分向整体深化,发现三大营养物质共同的代谢途径及相互的转化关系。

(3)知识应用训练活动

学生探究总结出来的规律只有再通过运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才能进一步深入理解、及时巩固,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课堂练习正是辅助这一过程的有效手段,但从传统的课堂练习中教师难以获得全面的、即时的教学反馈。而依托Moodle平台的测验模块进行练习,教师可以便捷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也可以及时发现自身问题,使教与学都更有目的性,提高课堂效率[5]。

3.课后拓展学习活动

课后拓展学习是课堂合作互动的延伸,是课堂教学的后续。基于Moodle平台的课后拓展学习更是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让讨论与交流无处不在[6]。例如本节课后,笔者在Moodle平台上开辟了一块“课后讨论区”,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评价自己目前的饮食习惯。在彼此的交流中,既梳理巩固了知识,又提升了运用、迁移的能力,也为下一课时的合理膳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做好了铺垫,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科学的学科价值。

四、教学反思

基于Moodle平台的课堂教学,教师可根据所授知识点的特征,灵活地选择适宜的模块和资源进行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突破了课堂的局限,实现学习的前移与后续;教学内容的展示更加直观、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多样的学习活动,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及时的反馈功能更是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教学的效果也更好了。相信随着更多Moodle模块的研究深入,如评价模块等,Moodle平台定会成为促进教学的强有力的技术手段,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教师能力的发展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鹏.Moodle网络教学平台浅析[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16).

[2]李明.基于Moodle平台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1.

[3]刘小年.从心理学角度看课堂导入艺术[J].广西教育,2002,15,(22).

[4]阔宇.基于Moodle平台的混合式学习教学设计研究――以高中信息技术课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3.

高中的生命科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命 课堂 数学 发展

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是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尊重生命。学校教育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在生命的根基上树立人的尊严,体现生命活力。

一、课堂教学,展现生命活力

生命化教育是依据人的生命发展规律,选择优良的教育方式,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关注生命质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鲜明的个性,培养学生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自信心、责任感等优良品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要营造和谐数学课堂氛围,引导学生感悟创造的乐趣,从学生生命的角度,关注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教会学生学会生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尊重和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绽放生命的美丽,焕发生命的活力,才能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平台,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形成价值判断。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合作者,高中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先导,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对学习产生成就感和满足感。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特点,采取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获取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教学效果。

二、开放教学,绽放生命精彩

数学来源于生活。教师应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教师要通过生活实践,让每个个体都得到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还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教师引用古印度“棋盘放粮”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考:等比数列的特点、公式及怎样求和,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鲜活,对学生生命个体的发展更有价值。这样的案例展现了数学的魅力,激活了数学知识的活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身边熟悉的事物,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也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观点思考生活。

三、分层教学,促进生命发展

新课程标准为数学教学指明了方向。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使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能力基础上有所提高,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智能、心理、技能、数学基础、环境等因素,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遵循多维性、自愿性和动态性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学习小组,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差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准确把握各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全体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握提问的策略,有难度的问题让优等学生解答,简单的问题留给基础差的学生,难度适中的问题,让给中等学生处理,激活课堂气氛。在课后,教师要分层次选编练习,基础差的学生进行模仿性学习,中等生进行再现学习,优等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另外,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潜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通过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提高,帮助学生养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四、多维评价,激励生命成长

教学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机制,需要教师多用激励性的语言,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手段,发挥激励的导向功能,将全面评价和分层评价相结合,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还需要做到尊重学生独特的个性,培养学生自立、自重、自主的精神,在课堂上对正确的回答要鼓励肯定;对不够完美的回答要及时引导。教师要表扬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以培养人为出发点和归宿,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加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高中数学教学不仅要传授知识、掌握技能、发展能力,更要传播思想、关注人文精神。数学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有影响,它以理性思维为主,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演绎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和良好的思维品质,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冯建军.论生命化教育的要义[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6(5).

高中的生命科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课堂教学 生命化教育

高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加强高中政治课的生命化课堂的建设,无疑是生命化教育的重要环节[1]。但是,在现实教育活动中,教育异化、生命异化现象颇为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提出了让教育回归生命进行生命化教育的问题。

生命化教育就是针对人的生命的教育,强调教育要以生命为基点,在教育过程中依照生命的特点,遵循生命的发展规律,努力为生命的成长创造重要条件,引导生命全面、和谐、自由、充分、富有个性地发展。生命化教育不仅是以生命为内容的教育,也不仅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正在成为教育的主题和原点[2]。

一、高中政治课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的必要性

正如张耀灿所说,教育在本质上就是符合人的成长发展规律及身心、思想和行为特点规律。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不是偶然,是有其一定必要的:

(一)时代的呼唤。

中国经济正处在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全面而深刻的转变期,社会结构的飞速转变,多元文化的互相撞击,社会现象的日益复杂等,都对高中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的暴力犯罪率逐渐增高,青少年中出现对生命的漠视,对幸福没体验,对人生失去目标等现象,对高中生的价值观有很大影响。高中思想政治课作为高中生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引领学生树立积极人生观、价值观的重任,我们应该借开展生命化教育的契机,与生命教育相辅相成,协调一致,让生命化教育绽放活力,让高中政治课堂中的生命化教育真正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育发展的要求。

教育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和谐、可持续地发展。在此意义上说,生命化教育是教育的真谛。对学生进行生命化教育,是社会赋予教育的光荣使命。传统教育弊端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此,我们提出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可以说,实施主体性教育,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及生命化教育的提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教育自身的呼唤和发展的必然。

(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要求教师树立开放性的新课程观;在师生关系上,强调鼓励、赞扬和欣赏学生;在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领学生;教师不再是传统教育中的主导者,而是文化的传承者、潜能的挖掘者、学习的帮助者和教育的研究者;在教学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回归生活是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在教学评价上,开展发展性的教学评价。

新课程改革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生命自身的发展,体现对生命个体的关注。对高中政治课堂中实施生命化教育,就是新课标的要求。

(四)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

学校教育是向真、善、美的教育。教育的核心是人,关注的也是人的发展。学校教育要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关注社会文明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发展,引导他们追求生命的真善美,追求生命的意义所在。在此意义上说,生命化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所在。关注生命要关注人的肉体生命和人的精神生命。教育要成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媒介,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

二、生命化教育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令人担忧的现状

(一)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素质的培养。

长久以来,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由于面临高考的压力等因素,强调的是片面的、机械的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为了应付高考,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素质的培养。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处于被支配的被动地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完全沦落为知识的传授和反馈,没有生命色彩,看不到生命的活力和灵性。

(二)教学内容单一,忽视学生生命发展。

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完整的生命活动被简化为枯燥无味的认知活动。传统的课堂教学以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为首要任务;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强调认知,忽视情感;注重共性,忽视个性,考虑社会的需要,忽视教师和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教师长期以来总习惯于和擅长于教教材,人们印象中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处于被控制的被动地位,是被改造的对象,很少顾及凸显人的个性和完整的个体生命。

(三)低效评价现象。

在传统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由于教学观念的落后,导致对很多教学细节,尤其对教学评价的不重视,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正常开展。评价过于注重学生的分数,以学生的成绩评论学生的水平,这样低效的教学评价是不利于体现学生生命发展的。

(四)忽视生命化教育的环境。

在传统知识本位的教育思想引领下,学生的学校生活整体上呈现出知识化的向导,整个精神生活被局限在科学世界和书本知识之中,缺乏生活感,使学校生活呈现出单一化、封闭化和虚假化的缺陷。学校生活对社会生活和现实生活排斥和隔离,忽视不良的家庭环境及优越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使他们丧失生活原有的完整性和丰富的生命意义,造成生命意义的干枯、生活情感的缺乏、生命自主性的压抑和生命活力的抑制。

三、高中政治课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课堂教育观念。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和发现知识的能力。教师应遵循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教师之所以进入教学过程,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学”,为了“学”能够最终摆脱教师的“教”,从而走向独立地、自主地获取知识的自由王国[3]。因此,学生应是教学过程中的真正重心,教学中的任何活动、教师所作的任何努力,根本上是为了学生具有主动、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自我摄取知识的方法[4]。一种新的师生关系悄悄诞生了,这就是“教――教会学生学习”,“学――学会如何学习”;教学应较少向学生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努力使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对传统师生关系模式的这种改革,并不是贬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而是促使教师的职能由原来的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5]。

塑造新型的师生关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师生之间应该确立朋友一样的和谐关系。他说:“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要建构关注学生生命发展的生命化课堂教学,就必须摒弃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新型的师生关系不再是简单的传授与接受的关系,师生双方都不把对方作为一种对象控制和灌输,是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学生通过与教师的交往和互动,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而充实,从而实现共识、共享、共促、共进。总而言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生发展。

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授课形式。随着学生在知识、技能、兴趣、特长和思维品质方面的充分发展,随着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多样化的要求及现代化教学手段逐渐盛行,班级授课制集中性教学形式的缺点已日渐暴露,国内外的课堂教学改革也正积极探索用“个别化”的教学替代集中性的传统教学。未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应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班级教学规模小型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综合化、教学组织形式个别化。

提高教师素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知识量剧增,各学科也在不断分化综合,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专业,本学科的知识,还要有广博的横向知识和技能,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成为“双师型”或“多师型”教师,成为“专才”和“全才”的统一体[6]。高中政治教师应该清楚自己的责任,不但要向学生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促使学生的生命意识、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确立,态度、情感的形成等。应该尊重、重视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独特多样性,考虑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目前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注重对学生的知识的传授,而且教育模式单一,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生命的多姿多彩。高中政治教师应该启迪学生的思维的多样性,并且让每一个学生都深刻领会到生命的独特、差异性,课堂应当是“百花齐放”的,是充满生命灵性的。

提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现在高中政治课一节课一般是40分钟。怎样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率?我们提倡个性化的课堂教学。所谓个性化,是指富有自己教学的特色。这里主要指使学生的个性在课堂中绽放出来。生命化教育的重要特征就是尊重、凸显出学生个性,让课堂成为百家争鸣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是相当大的,这要求教师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对课堂教学进行合理的调整,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启迪学生的思维,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空间,提倡学生与教师有不同的意见,让政治课堂因学生不同个性的活跃而充满生命灵性。

(二)优化课堂内容。

让课堂内容充满人文意蕴。生命化教学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不能只是灌输给学生知识,还应进行综合素质的教育。由于高中政治课内容本身容量很大,不但有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哲学生活,新教材里还新增了文化生活。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内容颇为相似,本身就充满了人文关怀。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着重挖掘教材内容,使得我们的课堂反射出浓浓的生命气息。一是要学会引导学生自己领悟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的思考,唤起他们的情感,在体会中尽显情感共鸣,实现价值的超越和情感的升华。二是要把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密切结合。课堂教学必须树立生命意识,关注学生的学习主人翁地位,尊重学生的生命体验,把知识的教学融入学生的动态生成之中,让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

让课堂内容回归生活世界。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让课堂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我们必须做到两点:第一就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丰富课程内容。第二就是课堂教学内容安排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曾经提出“教育即生活”的观点。生活世界是每一位学生的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大环境。让课堂内容回归学生的实际生活,不但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更好地理解、掌握复杂的知识,更是让学生清楚自己学习的知识就在现实生活中,让学生通过对生活的体验,把教材知识融入自己的经验结构之中,个体获得自我发展与成长。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本是贴合实际生活的,以经济生活为例,在货币、投资理财等有关内容的理解上,教师完全可以依据现实生活的经验,启迪学生思维,把相对枯燥的高中政治课堂变成生动活泼、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发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场所。

(三)优化课堂教学评价方式。

生命化教育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用成绩评价学生的片面的评价方式,以生命的价值衡量分数的合理存在性,使评价做到更全面与客观。因此,优化课堂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下几种有针对性的原则:课堂教学方式坚持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方式坚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课堂教学坚持预设与生成的统一、课堂教学坚持定量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优化生命化教育的环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经常看到的一切,对于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大的意义。这里的任何环境都不应当是随意安排的。”环境是一种直观的而又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是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家庭、学校、社会是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提高高中政治课生命化教育的有效性,要优化学生的活动化环境。充分发挥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作用,做到全方位、多渠道地将生命化教育链接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利用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使得德育与生命化教育联系起来,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呈现生命化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使得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施生命化教育得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http://.cn/Th.

[2]生命化教育视域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研究.http:///linkurl=.

[3]赵亚宏.高中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构建生命教学的几点尝试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0.

[4]陈列.当今国外教学方法改革趋势[J].外国教育研究,1990.

[5]蔡宝来.试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论要求[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4.

高中的生命科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思想品德;农村;中学生;文明素养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也在发生着变化。党的十提出了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广州城市建设的东进战略,都为本市农村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农村中学生是未来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文明素养水平关系到农村城镇化这一战略目标的顺利。作为本市的一间农村中学,深感责任重大。近几年来,本校重视学生的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并以《农村中学生文明素养与行为研究》作为研究课题,2012年5月该课题获得了增城市德育研究会的立项批准,两年来,课题组以本校学生为主要研究取样对象,同时也参考了本市其它同类学校的相关数据,通过问卷、观察、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按计划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实践活动,本文是其中一个研究成果。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文明素养现状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农村中学生虽然身居在落后的农村,但他们崇尚文明,向往文明,大部分人具有一定的文明意识和观念,具有初步的文明礼仪常识;有一定的资源环境意识,能爱护校园环境;绝大部分学生具有规则意识和法制意识,能自觉遵纪守法。但是,由于受到社会环境、后天教育、以及农村旧有生活习俗的影响,农村中学生的文明素养存在着多种问题。

1、文明礼貌没有落实到日常的具体行动。表现在:平时遇见老师见面,有30%的人不主动向老师打招呼;在语言文明方面,有12%的人经常讲粗言烂语,甚至用当地农村的土话来骂人;课后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的人不到10%。在衣着方面,有17%的人经常不按学校要求穿校服,有12%的人经常穿拖鞋进课室(个别人还有光赤脚的习惯),有6%的人经常穿着奇装异服。

2、卫生意识不强。不注意个人卫生,有5%的人经常穿着脏衣服,有10%的人经常直接饮用水龙头的自来水,少数人有生吃蔬菜(甚至鱼肉片)的习惯。在公共卫生方面,约15%的人有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习惯,有少数人在卫生间大便时仍用报纸或废试卷纸来当卫生纸用,个别人还有在室外偏僻的树林、花草丛间随地大小便的习惯。

3、缺乏正确的生命观、生态观。不爱护动物植物,有少数男生用自制的弹弓射落树上的小鸟,然后将它们剥毛;看到校园草地花丛间的蝴蝶、青蜓、昆虫等小动物时也要设法将它们弄死;有13%的人经常横穿绿化草地,或在草地上玩耍;搞环境卫生时,有些人习惯将树下的绿化草铲除掉。

4、节约意识和观念不强。每天放学后都有个别课室未关灯或风扇,学校厨房外供学生淘米用的一排水龙头经常流着自来水,在学生宿舍,有20%的卫生间的水龙头经常处在开着状态。有30%的内宿男生每餐都有剩饭的习惯(他们认为这并不浪费,因为吃不完可以拿来喂狗、喂鸡等)。

5、在媒介素养方面,大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媒介常识。订阅有报纸、杂志的家庭不到8%,家庭电脑普及率不到20%,而且在这些家庭中,大部分家长都不懂使用电脑,而是任由其子女使用,加上农村地区疏于对营业性网吧的管理,大部分学生都是到一些无牌无证的黑网吧上网,上网行为得不到正确的指导。

二、当前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弊端

造成当前农村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总体水平低的原因很多,但作为学校德育主要阵地的思想品德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农村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主要的问题有:

1、考试与评价制度方面的问题。素质教育喊了近二十年,但应试教育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这种状况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城市的中学都普遍存在)。在中考、高考的指挥棒下,升学成绩成为上级教育部门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最重要指标,学校只看重考试分数,“考到高分就成为三好学生”,“政治成绩好,就成为文明之星”。对学生的操行评价,也以考试成绩来排序,例如,对考试分数高的前20%,一概给予“优秀”。这样,学生只顾记牢知识考好试,而不注意行为表现,不重视道德实践。由于重视知识、轻视能力、忽视觉悟,“知”与“行”脱节或“知”而“不行”,出现了“三好学生参与打群架”、“文明之星穿奇装异服”的现象。

2、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背离教育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基于考试压力,将思想品德课变成一门纯政治理论学科来教,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死记硬背书中的概念、原理,而忽视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的方法与过程,忽视情感体验和实践,整个教学过程单纯的变为“老师讲、学生听、课后记、考试测”。而作为第一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被完全忽略了。学生死记硬背书中的知识点,死啃其理论逻辑。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师从头到尾都在忙于知识的灌输,而“无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行为养成教育。这样的教学严重偏离了思想品德课的目标。

三、在思品课教学中提高农村中学生文明素养的策略

面对当前农村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水平和当前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教学改革,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对策。

1、争取上级和学校的支持,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将水平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结合起来,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重视运用发展性评价学生,将自我评价、同伴互评、教师评价综合起来运用。在考核方式上,要改变单纯用纸笔考试考核学生知识积累和应试能力的做法,应把开卷考试和闭卷考试、撰写小论文和调查报告、书面考核和行为表现考评结合起来,使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内化为观念,外化为行为。

2、政治教师要加强学习,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要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实践,进行自我感悟和自我教育。要寓教育于教学之中,通过知识教学的手段达成思想教育的目的。课堂上,教师应淡化理论逻辑,不应作过多抽象理论的说教,应重视生活逻辑的构建,根据教学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3、充分挖掘思想品德教材中有关文明素养教育的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达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1)结合八年级上册第七课的教学加强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做到语言文明。在校园内外使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不讲粗言烂语,开展“校园文明礼仪提示语征集”活动,举行“校园礼貌用语”演讲比赛。教育学生要真诚待人、做到举止文明、仪表端庄,不穿奇装异服,科学制订“文明礼仪之星”的评选标准,将自我推荐、学生评、教师评三者结合起来。学生制订“文明礼

仪我能行”学习目标和计划,提高学生自我约束能力。

(2)结合七年级第三课“珍爱生命”加强生命观生态观教育,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与世界上其它生命和谐相处,自觉保护野生动物和植物,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不踩踏花草。举行“爱我校园”绿化美化活动,建立“爱护野生动植物”学生相互监督机制,自觉同踩踏花草和伤害小动物的行为作斗争。

(3)结合九年级第四、第九课的教学进行环境资源教育和艰苦奋斗精神教育,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行动。节约粮食,节约用水、用电,不随地吐痰,讲究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不乱扔垃圾,自觉进行垃圾分类,在班内开展“节约、环保之星”评选,配合学校开展“节约、环保先进班”评选。

(4)结合九年级第一、二、十课的教学加强责任意识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己在家里、学校、社会应承担的各种责任,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教育学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每人做一份“我的角色、我的责任”为主题的手抄报,并举办手抄报展览。

(5)结合九年级第五、八课、八年级上册第十课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教育,正确认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和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练好一门书法,学好一门民族乐器,每个寒暑假读一本中国文学名著。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中学生。

高中的生命科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学教学;生物课程;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20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兴趣是一个人倾向于认识、研究获得某种知识的心理特征,是推动人们求知的一种自发的力量。对高中生而言,兴趣的浓淡,心情的好坏,产生的学习效果截然不同。高考填报志愿直接面临专业抉择的问题,如果仅仅从就业角度选择专业的话,可能由于兴趣不高,未必能获得长足的发展。生命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本质、特征和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种生物之间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具有极强探索性的科学,对学生的兴趣要求很高,只有持续的兴趣,才能成为这个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才能做出类拔萃的成果。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这门课程,有很多学习方式方法需要注意。要学会“看”“听”、“说”、“忆”、“练”、“纠”。说到底,学习生物学知识要重在理解、勤于思考。然而,这只是针对课本知识的学习方法,是从考试角度出发的。对于真正想要在生命科学领域有所发展的学生来说,有几点是要特别注意的:一是会探究,通过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自己的细微观察,能洞察秋毫,并通过设计实验来探索;二是会讲,跟同学和老师交流以及做各种报告,这是对自己所学知识及思考的凝练,不会通过交流来提高自己的学生其能力很难有快速提高的;三是会写,学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总结报道出来,这样才能为人认识,获得承认,这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所以,高中生在学习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的过程中,既要立足于课本,也要跳出课本、考试的限制,从更长远角度,来引导、培养和保护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

为了解高中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我们对武汉市部分高中的学生进行了一个生物学习兴趣的调查,总计调查了120名学生。从这份调查问卷中,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真实想法,也对目前的教育教学方式提供了改进方向。有以下几点是值得注意的:

一、学生对生命科学具有浓厚的兴趣。具体表现在:喜欢生物这门学科的学生占到68%,不喜欢的仅有2%;就兴趣而言,希望把生物排在所有学科1-4位的占到50%;如果生物课考试成绩不理想,55%的学生会感到难过。这正反映出生物学是一门与生产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科学,生命科学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随着人类对生命活动规律的认识加深,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也是一种社会需要。对于教师而言,怎样利用好这样一种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环境,引导学生钻研进去,使学习兴趣转化为内在学习的动力,就显得十分关键。

二、就重视程度而言,多数高中生把生物课排在了第二梯队。具体表现在:所有功课中,认为生物课学习一般的同学占78%,平时每周用在学习生物的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占94%,并且认为每周上2节生物课是合理的占57%。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是在应试教育――高考指挥棒为主导的课程设置体制下进行的,是一种“被动”的学习。因而对未来从事生命科学方面的工作没有明确的信念,愿意从事这份工作的仅占41%,不愿意的也有17%,其它的无所谓。目前,我国的高考分数中数、理、化、英所占比例还是大头,因此导致学生对有兴趣的生物课程反而不够重视的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在现有的特殊高考环境下,提高教学效果,加强课外学习,或开展研究性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正在实施的新课程改革,将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是很有意义的,生物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的研究性学习将使学生对生命科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愿望。

三、媒体报道、社会关注的话题对学生的兴趣方向产生了明显影响。如生物课学生最想了解的内容为环境保护的占40%、生物技术占40%。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疾病医疗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时刻对学生的关注方向有所影响。为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的补充这些“课外”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