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审计学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管理中的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检查、监督,确定组织活动进展情况,对实际工作与计划工作所出现的偏差加以纠正,从而确保整个计划及组织目标的实现。
2、 控制管理的要素包括:控制对象、控制主体、控制方法等。
3、控制工作的基础是计划。
4、计划是控制的标准、程序和范围。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思维;探究式
作为启蒙和基础阶段的小学美术教育,如何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从而步入美学乃至艺术的圣殿,是教育的首要目的。在教育中要使学生建立起独立的审美意识和观念,从而开始创造和学习。美术被学生进行创造、欣赏、认知和感知的过程即为小学美术教育的宗旨,并实现促进和骑法出学生对美的创造能力的提高的最终目的。
一、小学美术的教育宗旨和途径
美术作为美学领域里的一门学科,有着创造生活、设计生活和美化生活的重要作用,是人类将美好理想赋予物质创造过程的结果,是带有创造性的劳动,美术活动既是精神生产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物质生产方式。所谓的艺术家即是将自己的思想、想象、知识和兴趣赋予在自己的物质产品里,可以让别人应用、学习、感动和欣赏。美术中的纯美术存在的意义,就是能够创造出一片更加理想和纯净的精神世界。有别于专业的美术教育,小学美术教育的劳动过程和生产方式,是以日常性的美术教学活动为基础,建立起学生对美的意识和兴趣,并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的思想人格得到健全。在新课标下的小学美术教育,已经不仅仅只是一门技巧、技能课,更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人文内涵,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进而掌握美术的基础技能和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我国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等知识,最终通过这种手段建立健全学生的思想人格。美术教育在小学课程的目的即是以美术教学为途径,将基础性的造型技能和美术基础知识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德、爱国主义情感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观察能力。由此可见,小学美术教育的基础性意义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及基础知识技能
在小学美术教育阶段,是学生接触初级美术、打下良好美术基础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注重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初步培养,并授予学生较为基础性的美术技能和知识,小学美术教育担负的责任重大。
1.艺术灵感的挖掘,艺术嗅觉的培养
艺术灵感的特征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直觉性,特别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自我表现方式和自我认知、思维尚且缺乏,行为和作品里所流露和宣泄出的多为人类最本真的个性情感,在儿童画范围内,逻辑和理性的成份少之又少,更多表现出来的是孩子的直觉。这既是因为“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对于孩子绘画的影响,同时也是因为儿童画受到的限制是技术能力层面的,所表现出的语言特色为简朴、天真和稚拙。所以,小学美术教学的指导方针应为直觉理论,将学生的想象创造和个性情感的直觉力加强,使其认知艺术的能力得到提高。
2. 教会学生用心倾听
无论是对于成年人还是小学生而言,这种“用心去倾听”的感受方式所体现的效果都是非常显著的。教师鼓励学生们彼此互相倾听交流各自的意见、想法和感受,在接受别人意见的同时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对于获取相关的美术技能和知识而言是非常有效的途径。面对如今独生子女个性过强,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尤其是低年龄段的学生更不懂得尊重和理解他人,往往对知识的理解显得自以为是,不能通过与人交流和倾听别人的意见从而获得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别人的声音——包括对同一件作品的不同理解;各自对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丰富学生接受美术教育,感受美学魅力的途径和手段,如此不仅能够很好地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于学生获取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来说也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获取途径
美术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累积性、重复性和操作性,失去了扎实技能和知识的支撑是不可能形成一个好的创意的。所以,如何将美术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教授给学生,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现在的小学生,由于较早的学前教育以及入学后各类五花八门的艺术班课程,出现了很多学生在低年龄阶段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程度的创造力,较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阔的知识面,然后这样的学生的作品,即使有很不错的想法却依然无法形成相应的作品,究其原因,便是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的情况——基础性的技能和知识不够扎实牢固。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时,对于创新和技能与知识之间的关系要处理得当,对于价值观和态度、情感、方法以及过程的关系要拿捏适度,保证学生创新和探究的进行,是建立在一定的基本知识基础之上。针对美术学科体系较为完整,本学科技能和知识的传授较为系统的特点,学生在应用、掌握技能和知识的时候要进行系统的学习,这也是完善学生人格不可或缺的要素。素质提高的基础有赖于基础性技能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和自主创新的方法使自身素质得到提高,以期实现使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最终教育目的。对于学生获取基础性技能和知识的途径有如下几点:第一是培养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活动可以通过手工制作得到加强,这也是组成美术课程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第二是提高人文知识。向学生多教授文化遗产、人文地理和历史故事方面的内容,包括制作、欣赏和绘画等,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自身的审美情趣得到提高;第三是着力提高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师通过日常的授课,对于每名学生的个性有所了解,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审美情趣得到积极地培养和累计,从而不断得到升华和提高。
三、创新思维对审美情趣的培养
从基层的小学美术教育实践案例来看,在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创新性地引入扩散性思维,对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大幅提高,以及对于基础性技能和知识的多渠道获取,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扩散性思维又叫发散思维、求异思维或辐散思维,以已知信息为基础,进行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上的思考,以开放性的思维寻求答案的多样性。由于孩子的精神世界对于世界的认知和感受非常强烈,所以教师应该将更多的对世界的探究机会提供给学生,使课堂构建起的美术情境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扩散性思维的培养,并以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激励学生,形成良性循环。自由是创新的前提,大胆的假设和飞跃式的想象都源自于思想的自由。教师在美术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营造出心情舒畅、没有负担和压力、精神状态饱满的氛围,使学生的想象力、注意力和感受力等心理活动状态较为积极,更容易对美术作品产生更为直接、直观和热情的理解与感受,要求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要富有创新精神、有趣、愉快而且轻松,此时学生的审美情趣达到一定高度,对于理解他人作品以及自己的创作作品也充满了热情和灵感,最大限度上激发出了儿童对于美术的直觉能动性,对于基础性技能和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也前所未有地积极和主动。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引入创新性的扩散思维,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小学美术教育作为学生接触美术、认识美学、感受艺术的初级阶段,其关键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需要教师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引入创新性思维,鼓励学生感受和表达,才能打下良好的审美基础,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需要教师着重加强对学生基础性技能和知识的教育,为学生提升自身的美术创造力和审美层次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关键词: 青少年 法制教育 英语学科渗透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于种种问题,我认为有必要改变教学观念,务实教学,给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在设计每堂课时,有必要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法制是一个国家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充分考虑学生要实现什么样的思想目标、认知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等各个教育目标。用现实的说教捕获他们的思想,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因此,加强中小学的法制教育迫在眉睫。同时,在校实施法制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延伸。课堂是培养青少年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场所,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自然渗透相关法律法规的知识,从而引导学生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遵纪守法。
我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认真研究教材、整合教材,立足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法律知识渗透点。
新目标英语教材是渗透法制教育的载体,根据教材挖掘法律因素是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前提,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出教材中潜在的丰富的法律法规知识,对学生因势利导,使英语课堂教学与法制教育相互融合、相互统一。现行英语教材的内容编制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具有极强的教育性和可操作性,为实施法制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和坚实的平台。例如:新目标七年级上Starter Unit3“What color is it?”中对颜色的识别,可以渗透对红绿灯的认识延伸《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学生“红灯停,绿灯行”,培养“珍爱生命,不闯红灯”的良好交通安全意识;Unit1“My name’s Gina.”中可以渗透《姓名权》,Unit2“This is my sister.”中可渗透《肖像权》;Unit 6“Do you like bananas?”中的《食品安全法》,Unit7“How much are these socks?”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4“Don’t eat in class.(校规)”的内容,贯穿初中英语教材始终,其目的都在于强化青少年遵循学校、家庭秩序的意识,Unit12“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可教育孩子们周末不要做对自己身心健康不好的事,比如:周末上网吧、打牌、抽烟、喝酒等。新目标英语教材涉及的法律法规因素是很丰富的,我们应该做有心人,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出更多的法律知识。
二、充分利用课程资源结合现实生活,扩充英语课堂法制教育的信息量,找到恰当的切入点。
现实是活生生的教材,有利于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做社会的合格公民。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法制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渗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然受到法律熏陶,学法知法懂法,遵法用法。例如:在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上Starter Unit3“What color is it?”的教学活动中,在学生掌握所有颜色名称后,我让学生说出身边的色彩,学生说出很多物体色彩,其中有学生说出红绿灯,我就顺势启发学生说:Can we go when the light is red?并出示红灯的图片,用立正停下来的姿势示意同学们回答“No”。接着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我让学生表演过马路的场景,向同学们渗透了《道路交通安全法》。接着用PPT出示闯红灯引发悲惨交通事故的图片,通过活动的方式和真实图片,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八年级英语下册课本中编制连环画故事,讲述一个小女孩丢失新自行车和一个偷车男孩在警察局受审的过程,课文中提供大量的词汇。课堂上,我尝试添加如下内容:小男孩Tom沉迷网络游戏,无钱进入网吧,又不敢向父母要钱,同学那儿借不到,于是产生偷盗的念头,最终沦落为小偷……我让学生以小组方式编小品“A policeman and a thief”和布置书面表达作业“Tom’s...day”。学生讨论很激烈,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和求知欲,不仅小品表演精彩,作文也显示出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经历了一场法制的洗礼,进一步懂得学法、知法、守法,我也感受到一节成功的英语课的快乐。
三、结合课外活动渗透法制观念,教师做表率。
1理论基础
1.1文化与语言的关系
了解一种新的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理解新文化,做到行为举止得当,更是难事一桩。就外语学习来说,文化知识的传授,至少体现了一下三个方面的优点:
(1)有助于学生了解文化差异。
(2)有助于语言学习者跳出自身文化的圈子,从目标文化的角度考虑问题。
(3)有助于通过各种课堂练习,强调对语言与文化不可分离的理解,促进外语学习。?P
1.2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理论
现今的日语教学要传达给学生的也是这种“文化相对主义”思想,要培养的也是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中职阶段,通过跨文化意识渗透的基础日语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对汉文化和日本文化有平等和谐的认识,使两种文化对日语学习者产生和谐影响,共同促进的作用。实施起来可操作的教育过程,包括知、情、意各个方面。首先,须了解自民族文化与他民族文化的异同,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来增加有关的知识和信息,即所谓的认知过程;其次,是情感的转变及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应学会心胸宽广和平等对待不同文化;最后,是将这些知识和情感等付诸实践。
1.3日本文化的特性
“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为什么?因为它每一片里头,都含有外来文化影响和它日本文化非常重要成分的一种结合,融合。”?Q中国日本史学会汤重南会长指出了了解日本文化的难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解“每一片”。在“每一片”中去看到它蕴含的文化因素。从这个意义出发,在中职日语的教学中,不也是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吗?
2跨文化日语教育在中职基础日语教学中实施的必要性
2.1由?Z言的功能与作用决定
学习外语,最大的目的就是交流。学习一门语言,不仅要学习其词汇构成,语法规则,还要学习它的文化特性,甚至体现该语言人群的价值体系。现在在职中开办日语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并不是很普遍,既然办了日语教学,就要尊重学习规律,将异文化的意识渗透在有限的语言教学中。
2.2跨文化交际的实际需要
3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在中职基础日语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3.1整合各种教材资源,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的文化因素,创建校本级基础日语课程
教师还需要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的文化因素,积极探索,以创建校本日语课程。我校基础日语课使用的教材是《新版 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此教材较好的地方是话题贴近中职学生的生活与心理,用“专栏”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社会文化习俗以呈现异国文化。如新标日第17课的专栏就是新年的首次参拜。
3.2开展丰富的日语课外活动,进行跨文化日语词汇句子教学,同时体验日本文化
我校基础日语课使用的教材是《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在职一入门学习阶段,注重听说结合,开展假名游戏、唱歌学日语等活动,进行趣味教学;在基础日语学习阶段,以日本文化为主题,贯穿制作寿司、练习插花、展示和服、cosplay动漫人物展示等课外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加深学生对日本文化的了解,提高学生日语学习的兴趣。
3.3扩展课外阅读,在阅读中感受文化差异
“读”在“听书读写”中是很重要的语言学习技能之一。对职中阶段的学生而言,语言积累和感悟的方法就是“读”。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阅读翻译版的日本文学作品,历史典故等作品。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日本的社会、历史、民俗及价值观等。比如,韩国作家《漫话日本史》《漫话日本人》,书中图文并茂,妙趣横生,正如书面介绍的一样,“文化有趣了,历史易懂了,文字精练了,教育轻松了。”?R对职中日语专业的学生,喜欢漫画的一代学生来说,是难得的一本好书。通过阅读,学生不仅思想情操得到了熏陶,而且阅读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阅读,学生的跨文化知识不断在增长,为实际交际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3.4创设真实情景,渗透口语文化
现代语言学研究表示,语言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当学习者接受了足够的目的语输入时,语言学习自然而然就会发生,这个道理是显而易见的。输入可以是口头语言,也可以是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输入可能发生在交互活动中(即如学习者与母语者,教师或者是其他学习者的对话),或者出现在一个没有交互的语境中(例如广播或者看电影)。
一、化学文摘号(CAS号)
(一)具有CAS号的物质
CAS号对应的有关标识信息以权威数据库为准(如SciFinder数据库、CA光盘版数据库、纸质版CA等CAS所属的产品或权威的相关数据库)。当已知申报物质CAS号存在被代替、删除等情况时,应予以提供。
(二)无CAS号的物质
经查证确认不具有CAS号的物质,不需要提供CAS号。对于正在申请CAS号的物质,申报单位应在CAS号申请完成后及时提交登记中心该物质的CAS号信息,包括CAS号、CA索引名称(CA Index Name)、全部其他名称(Other Name)、分子式和结构式。
二、名称
申报物质的名称包括中/英文化学名称、中/英文类名和其他名称。化学名称和类名的中英文应相互对应。
(一)中文名称
1.具有唯一、确定分子结构的物质
具有唯一、确定分子结构的物质应按照中国化学会《无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版)、《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2005版)、国家标准《化学品命名通则》(GBT 23955),或参照现行的IUPAC命名规范文件,对各类化学物质进行命名。
2.无唯一、确定分子结构的物质
无唯一、确定分子结构的物质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1)有CAS号的物质:可参考CA索引名称命名中文名称,但必须符合中文命名规范基本要求。
(2)无CAS号的物质
聚合物:参照《高分子化学命名原则》。已知重复结构单元的,采用结构基础命名法命名;未知重复结构单元的,采用来源基础命名法命名。来源基础命名的表述形式一般为:单体1与单体2(单体3……和最后一个单体)的聚合物。
多步聚合的聚合物应分层次描述名称,不同层次应使用括号分开。
混合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学品命名通则》(GB/T 23955)命名。
反应产物:按照来源基础命名,表述形式为:反应物1与反应物2(反应物3……和最后一个反应物)的反应产物。
多步反应的反应产物应分层次描述名称,不同层次应使用括号分开。
来源于生物的化学物质或材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化学品命名通则》(GB/T 23955)命名。
染料和颜料:采用C.I.(颜料索引)名称(有明确结构的染料和颜料除外)。
3.中文命名的一些注意事项
(1)学科中约定的名称可作为物质名称;
(2)中文名称中不允许出现空格;连字符“-”使用要符合化学物质命名的基本原则,不能随意增减;
(3)名称中所有的数字、英文字母、括号、连字符、撇等符号均应采取半角格式;
(4)有些特殊字符应使用斜体,如前述聚合物中的“α”、“ω”等;
(5)对于复杂的描述性名称,应采用括号表示不同层次,以便于识别与阅读。
(二)英文名称
应按照现行的IUPAC命名规范命名,或者使用CA 索引名称。其他英文名称、俗称、惯用名和行业内名称等,可以保留作为“其他名称”。
(三)类名
新化学物质常规申报登记时要求标识信息保密的,应给出中文类名和英文类名,此类名可用于新化学物质审批公示、公告、登记证,以及被公布列入《中国现有化学物质名录》时使用。中文类名应参照《新化学物质申报类名编制导则》(HJ/T 420―2008)编制,英文类名根据中文类名翻译编制。
三、分子式
应正确表述分子中各元素及其排列顺序和下标。
(一)无机物
按照单质、化合物(酸、碱、盐等)、配合物等结构组成的基本规范来表述。
(二)有机物
按照合并分子中同类元素的方式表述,不按照官能团方式表述。表述元素顺序按照C、H以及其他元素(按字母顺序)。
(三)有机金属化合物、有机盐
参照无机物分子式表述。对于结构或局部结构不确定的,采用“有机物分子式•x金属元素符号”方式表述,其中“有机物分子式”为完整的分子式;“•”为中圆点(不能是小数点);“x”为构成系数,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四)聚合物
按照重复单元、结构单元或单体方式表述,形式如下:
1.重复单元方式:(重复单元分子式)x,其中“x”为下标,括号需使用半角括号;
2.结构单元方式:(结构单元分子式) x,其中结构单元内各组分单元间用中圆点“•”连接;
3.单体方式:(各单体完整分子式)x,其中各单体分子式间用中圆点“•”连接。
若聚合物具有非来自于聚合物单体的封端基团,应在聚合物分子式前后加上封端基团的分子式。
(五)混合物
按照组成成分方式表述,各组成成分的完整分子式间用“+”连接。
(六)反应产物
按照反应物方式表述,各反应物的完整分子式间用“•”连接。
(七)来源于生物的化学物质或材料
一般属于没有唯一确定分子结构的物质,组成繁杂、结构复杂,可不提供分子式。若有已知的确定成分,应给出已知成分的分子式,各已知成分分子式间用“+”连接,后接“+W99”表述其余未知成分。
(八)染料和颜料
一般属于没有唯一确定分子结构的物质,结构较为复杂,可不提供分子式。但对于已知分子结构的物质,应按上述规定给出分子式。
四、结构式
(一)有唯一、确定分子结构的物质
有唯一、确定分子结构的物质应使用ChemDraw软件绘制(下同)准确、完整的结构式。然后在ChemDraw界面复制结构式并直接粘贴到申请表Word文件的相应栏目中,不要另存为图片文件后再插入Word文件。
(二)主体结构唯一确定但局部结构不确定的物质
已经明确的主体结构应绘制其结构式,不确定键接位置的局部结构或局部结构可变的部分,应采取不定位置结构的表示方式或注释、文字说明的方式表述。例如,苯环上取代基位置不确定时,可以从苯环中心引出垂直于苯环某一边的键的方式来表示;局部结构没有确定的分子结构时,可以用中文或名称代替。存在多种不同结构形式时,应给出主要成分的物质结构式,并注明其为典型的结构形式,作为参考结构式。
具有明确重复单元或结构单元的聚合物,应绘制出其结构式,并在结构式左右两边加上括号,在右括号外加注“x”。若有非来自于聚合物单体的封端基团,应将封端基团的结构式绘制在括号两侧,并用键接线通过括号连接。
(三)结构不确定的物质
聚合物(具有明确的重复单元或结构单元的除外)、反应产物、混合物等无唯一、确定结构的物质体系,应按照各单体、反应体、组分在物质名称中出现的次序,依次绘制各单体、反应体、组分的结构式。当其中某单体、反应体、组分没有确定结构式时,可以用中文或英文名称代替。对于聚合物,各单体间用“•”连接,并在结构式左右两边加上括号,在右括号外加注“x”;对于反应产物,各反应体间用“•”连接;对于混合物,各组分间用“+”连接。多步反应的物质体系,应分层次用括号括起来。
(四)对结构式的其他要求
1.不接受Newman投影式作为结构式。
2.含有双键顺反异构、手性分子中心等的物质,其结构式中应包含相应的立体结构信息,标识字母用斜体。表示立体结构时应正确使用楔形线、虚线、实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