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经济学的公理

经济学的公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经济学的公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经济学的公理

经济学的公理范文第1篇

“新世纪高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具有这样几个突出的特点:

1.高标准的教材规范。教材不同于专著的特点就是,专著要有自己的独特的学术创新,要有自己的创造性的学术观点和学术贡献,而教材则是要把成熟的学术界公认的知识系统地规范地加以介绍。因此,规范化是教材不同于学术专著的特有的要求。对于像“新世纪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这样一套具有较大规模的系列教材而言,规范化就显得更为重要。《新世纪高校经济学・管理学系列教材》在规范化方面显示出明显而突出的特点。整套教材从章、节、目设置到引文标注,从编写体例到版式与封面设计,都高度规范、统一。这套教材的每一章开始都设有“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每一章后都设有“本章小结”,并都附有“思考与练习题”。这既有利于教师教学过程的开展,又有利于学生自学或复习。

2.高素质的作者队伍。这套教材组织了一个高素质的作者队伍。在选择了一批高学术造诣的主编的基础上,编委会与出版社为了确保教材的高水平、高质量,在作者队伍的组织上,动了脑筋,对每部教材的副主编、作者都提出了选择条件,从职称、学位到从事教学的经历也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条件的提出与实施,有力地保证了这套教材作者队伍的水平和能力,为保证这套教材的高质量起到了基础性的保证作用。

经济学的公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经济法;理工科学生;复合型人才

当今的世界,是经济与科技紧密结合的世界。国家对人才的需要,已经开始从传统的工程技术单一型人才,向懂经济、会工程、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过渡。一名高素质的现代工程技术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技术本领,更要有工程项目的决策能力,人员与资金分配的管理能力,以及了解企业未来发展的投资眼光。因此,工程经济法作为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教育教学方法顺势而生,开始在理工科学生的培养过程中逐渐发挥作用。

1工程经济法的内涵

工程经济法是一种立足于工程实践,将经济学与管理学融合,以技术为基础,管理为纽带,经济为目的的综合性教学方法。由于理工科学生缺乏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而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又经常会遇到处理相关问题的情况,工程经济法在理工科学生的教学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工程经济法的教学目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树立并强化学生的经济意识。所谓经济意识,简单说就是“省钱与盈利”的有机统一,①这是工程经济法的中心目的。工程项目或者企业的盈亏对其下一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要通过对学生建设投资、流动资金、税务管理、管理成本、风险评估、工期管理等内容的讲解,让其有大致的知识框架,明白如何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做到降低成本、减少浪费,运用自己的经济头脑去科学合理地管理工程项目。

(2)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工程中常遇到的经济问题。教学方法要讲究传统性与灵活性的统一,②在传统的书本教学基础上,可以采用互联网教学、趣味互动游戏法、案例教学法③等多种方式。结合一些典型案例,如专利权的申请与维护,企业遇到不正当竞争时如何处理,生产者的质量责任与义务等,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去切身体会这些常遇到的经济问题,启发他们的思考。

(3)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经济管理制度与模式。建国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制度与管理制度尚未完全统一确立,很多行业的经济管理制度还在不断地修改与完善,模式也在不断改进,但应当让学生了解经济管理制度演变史,以及变革的主要方面,方便他们在后续的学习工作中具备系统思维,逐步培养他们的经济管理意识。

(4)培养学生的全局意识与长远眼光。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宣传、经营、维护是一系列完整的过程,技术的操控与相关的管理是相互联系、互为一体的,要充分考虑工程项目中的各个因素,优化工程成本,从而获得最佳效益。因此,必须让学生站在全局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去思考问题,力争把企业或者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做到最大化。

2理工科学生的含义与特点

为了研究理工科学生的含义,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理工科具体包括哪些专业。理工科专业分为理、工、农、医,其中理学包括数学类、物理学类、化学类、生物科学类、地质学类、力学类等;工学包括机械类、材料类、土建类、水利类、武器类、电气信息类、交通运输类、航空航天类、工程力学类、林业工程类、公安技术类等;农学包括植物生产类、森林资源类、环境生态类、动物医学类、动物生产类、水产类等;医学包括基础医学类、预防医学类、口腔医学类、中医学类、护理学类等。所以,对于理工科学生的含义,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理工科学生是“将主要从事工程技术工作,他们将是科学物化的实际承担者,是从事设计、施工、工艺、生产、规划和管理等具体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具体来说,理工科学生除了理工科院校中学习理工科专业的学生,还包括非理工院校(如一些综合性大学)的理工科学生。理工科学生受教学方式及所学专业的影响,思维模式与行为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重视科学培养,但忽略人文教育。工科是思维基础是“工具思维”,理科的思维基础是“科学思维”,文科是思维基础是“人文思维”。长期以来,理工科学生受传统模式影响,虽然养成了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以及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却淡化或忽略人文素质教育,给学生的长远发展留下较大的弊病与隐患。人文精神是科学的引导,如果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去指引我们去探索,那么即使学到再高超的技术,可能也会误入歧途。

(2)专业培养深入,但法律意识淡薄。随着我国科技的进步以及相关行业的需要,理工科学校的专业课内容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教学深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技术层面的传播速度却远远快于法律知识的传播速度,这就造成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知识体系的缺失。理工科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技术,更要注意储备法律知识,要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并自觉抵制违法行为。对待法律要做到学、懂、守、用,学习法律常识,懂规矩,守纪律。此外,还要运用好法律武器,依法维权,切实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3)崇尚理性务实,但思维容易机械。理工科学生有着自己的思维态度与逻辑方式,他们认为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是非分明。对待自然科学,他们倾注了极大的兴趣与精力,理性务实、工作严谨、一丝不苟。他们有着批判式的思维,严格认真,实事求是。但是对于社会科学,他们往往不甚感兴趣,自然也不会较多关注,另一方面由于这方面知识储备的匮乏,思维方式比较单一,他们很容易只从一个角度分析问题,不能兼顾全局,经常形成一些偏激的观点,造成思维上的机械呆板。

3工程经济法在理工科教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北斗导航的研制成功,天宫二号的顺利发射,超级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中国的科技力量得到充分证明。然而这些科技进步也对我们的理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大的挑战,理工类人才培养的弊病也逐渐暴露。结合理工科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工程经济法在理工科教学中的必要性。

(1)当前理工科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很多理工科院校在课程安排上,过多地重视专业课的教育,却忽略了工程中最基础的造价投资、经济分析以及市场的研究,造成学生的经济意识普遍缺失。大一学习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大二学习专业基础课,大三学习专业课,大四实习求职,整个四年的教育中鲜有人文类、管理类、经济类的培养,使得学生只是成为了这个行业的专才,而不能成为全才,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2)学生缺乏经济类、管理类知识。部分理工科学生由于学习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双学位或辅修专业,这方面的知识得以补充。但绝大多数理工科学生由于课程设置的问题或者自身兴趣的问题,经济类、管理类知识十分缺乏。工程单位与企业对懂管理与经济的工程技术人才有着迫切需要,但学校对理工科学生的管理类、经济类教学投入却严重不足,使得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学生对工程中常遇到的经济类、管理类问题缺乏必要了解。与工程实践相脱节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不了解,也就自然不会经常思考这些问题,长此以往,一旦在工程中遇到这些经济类、管理类问题,理工科专业出身的他们很难立刻想到对策。因此,工程经济法中的案例教学,在理工科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十分必要。实现工科特色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深度融合,是增强学生在特定行业的就业竞争力的必然之举。在学生的课程学习、能力培养和就业等多方面,工程经济法都有其必要性。综合以上几个方面,工程经济法在理工科学生的培养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工程经济法的价值与意义

(1)树立学生的经济意识。一个完整工程项目的实施,离不开经济上的规划,通过工程经济法的学习,让学生在成本计算、投资、运营等方面有一个系统的认识,知道如何把钱花到对的地方,如何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去省钱,树立正确的经济意识,能够熟练运用工程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去认识、分析和处理工程项目实施各环节中面临的经济问题。

(2)培养学生的管理与决策能力。由于理工科学生普遍缺乏实际生产管理经验,使得他们在管理、决策等方面畏首畏尾。通过工程经济法课程中的案例教学、小组讨论,与学生进行互动,开展启发式教学,逐步锻炼他们的表达、管理与决策能力,同时也可增强他们的口才,树立自信心。

(3)增强学生的全局意识。引入工程经济法,综合考虑初投资、运行费用、使用寿命等,进行经济比较和分析,选择最佳方案,通过这方面的学习,打破理工科学生的专业局限,让他们能站在全局的角度,用长远的眼光去思考问题。一方面,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另一方面,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得以增加,实现双赢。

5结语

经济学的公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学;马克思经济学;研究

一、前言

在我国经济的发展中,经济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国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马克思经济学主要是利用合理化的供给关系,来完善经济发展和管理体系的不足,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更加合理化和科学化,增加经济发展的价值和重要意义。

二、马克思经济学的阐述表现

马克思经济学的主要是体现在供给关系的基础上的经济学理论,但是当下形式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人员,还没有给出最据说明的定义。其中部分研究认识认为,马克思经济学是马克思供给关系和社会劳动体系的重要表现,指出是理论体系增加了让社会劳动的意义,完善了劳动体系的发展。从而促进对于马克思供给需求理论的形成。对于另一部分研究人员来看,马克思的给予需求关系,是建立在经济学体系基础上的。认为马克思需求管体是市场经济和商品价值的主要表现。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和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于马克思体系的研究切入点,都建立在与供给方面,进而对于需求的关系的关注度较为较少。其中也有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的主要专研体系是针对于供给管体部分,马克思的竞争环节包括马克思的供给与需求关系的研究,但是这一部分,马克思经济学并没有有效运作。

三、马克思体经济学供和需两大理论的不同体现

马克思体系供和需两大理论的不同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基于供需两部分的不同切入点进行马克思供需部分的研究。从不同的切入点对马克思体系的关系进行研究,主要是利用供需的弹性关系和不同的方位,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工作。对马克思的供需环节中的总体的给予、总体的需求、总体的价值、总体的收入等等环节进行有效的观察和研究。这一运作环节,也是对于马克思体系的供和需更深层次的剖析和专研的体现。其中对于马克思的弹性理念,主要是建立在劳动体系的重要做之上没理由对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进行深入数额和数值的研究工作。包括对于马克思体系中的收入和总体价值的分析。其二,利用国家发展的总供需的资金值,对于社会的可利用的生产环节的供需的运作研究活动,并利用有价值的供给和无价值的供给,来增加现有经济体制中,社会生产的总需求。其中对于马克思的又加上供给,包括管家的总商品的有价值提供和、外出商品的有价值提供等方面内容。其三,利用马克思的供需关系,在具体的时间内来展开研究,依据于马克思供需发展的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四、马克思经济学供给需求理论的有效发展

在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对于我国经济的增长速度,支出2010年延续到2015年,我国的经济增长总值在不断的下滑。面对这一形势,国家要不断我国经济发展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充分发挥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下供给和需求的有效作用,增加国民经济健康的发展。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发展理念,完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平衡度,提高国家的总供给力度或者减少国家的需求量。把二者良好的结合在一起,促进经济的有效发展。对于完善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均衡不发展,还要依据当下具体发展形势来看,从具体的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出发,对对于不同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措施。例如,当社会总供给过于频繁,导致给予过多时,要加大的需求的运作环节。而不是利用减低供给来处理这一问题。当社会的总产值低于总需要时,面对这一形势,则要将供给的力度,减少不合理供给和需求事件的发生。供给关系的不完善,包括社会生产过剩、无价值的供给等等现象。面对这种形式沿不断优化现有的经济管理体系,将马克思经济学不断的进行创新和改革,增加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优化供给和需求的管理机制。由此可见,基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下,建立完善的经济供给和需求关系的重要性。其不仅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还促进了经济发展的合理化,完善了社会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弊端,利用优化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避免了生产过剩和社会需求无法满足现象的产生。

五、结论

由上文可以看出,马克思经济学体系下,建立完善的供给和需求体系的重要性。建立完善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完善我国社会的总生产值和总供给的合理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和支出的合理化运作。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要想发挥马克思供给和需求的重要作用,要将马克思经济学中的供求这一运作理念,进行合理化的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振斌.马克思的供求理论与生产价格[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3(4):40-44.

[2]冯根福.马克思长期供求理论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12):9-14.

[3]薛进军.马克思的供给与需求理论新探[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21-30.

[4]朱正清.马克思的供求理论与价格理论[J].当代经济研究,2015(3):43-46.

经济学的公理范文第4篇

一、光学镜头的设计原理

为了获得一个较理想的光学镜头,光学设计人员首先要清晰明确地了解使用要求、使用效果和设计结果。在设计要求方面,设计人员对镜头所要求的焦距、孔径、视场、最近成像距离等光学特性参数和分辨率、畸变、光学传递函数等成像质量特性参数都应熟悉。光学镜头设计者首先要从光轴上的某点开始追踪少量的光线,这里所假设的是每个物象点都会在胶片平面上形成与之相对应的点,所以发自物体的光线都将被转化为这样的成像点,并且具有同样的相对位置。光线是由不同波长的、有颜色光波组成的,而且当光线进入镜头时不同波长的光波具有其独特的光学路径,而且理想的光线不可避免地会被镜片所干扰而产生象差。镜头设计的第一要素就是对这些象差进行了解和控制。通过三角几何函数可以计算出校正的光线路径和现实的偏移量,这两者之差被称为光线路径差,使用来控制象差的依据。典型的象差有球面象差,晕光和失光。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尽管人们对象差进行了量化,但象差始终是镜头设计的困扰因素。对于设计者来说,如果想对象差进行校正,就必须知道特定象差对于成像会造成什么影响。球面象差会影响象场中央部分的成像,象面弯曲的程度说明了角部的校正情况。

更多的镜片给设计者带来了更大的自由度,由于有更多的镜片进行表面处理设计,设计者就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控制象差。但是更多的镜片也意味着更高的造价,也更加趋于更小的生产宽容度。现在对新镜头的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新的SummiluxR1.4/50要求到达2个设计目标:收缩光圈后像质的显著提高和全开光圈时整个画面要达到非常好的像质,这两项要求都是它们的前代们所未能达到的。目前光学设计部门大量使用了计算机,计算机及其计算机程序本身是无法找到全部答案的,也就是说设计者是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来操纵镜头的诸多变量的。但是借助于现代计算机的强大能力和对光学理论的进一步研究,光学设计人员对5级赛德尔(Seidel)象差的了解已经扩展到包含有60多种各种各样的象差。现代计算机可以做到每秒钟追踪计算200?郯000条光线,各种参数的数量也在增加,对于一个6片镜片的设计,计算机需要进行许多年的计算才能找到全部可能的结果,而所需的时间是天文数字――以1开头,后面有99个0。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至今的第三代光学镜头设计的特点是在镜头设计的两大制约因素――机械精度和可接受的成本――之中寻求更加优异的光学设计。现代Leica镜头的设计是用来挑战胶片颗粒的极限的。如果说有什么设计知道原则的话,那这个原则就是:对低频空间频率的极高的反差表现和对高频空间频率的高反差表现。这样的表现本身就不是容易达到的,而且有全开光圈时候对于象场的大部分区域要有如此的表现。

二、光学镜头的设计和使用必须紧密结合

经济学的公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精神关怀

在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实践中,虽然许多班主任任劳任怨,责任心非常强,迫切希望把班级工作抓好,但学生却不一定理解、支持、敬爱班主任,也不一定能把班级管理好。有的班主任不及时反思、梳理、总结工作,结果虽然非常累,学生反而厌恨班主任,跟班主任对着干、逆着来;有的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就事论事的多,能对班级进行系统管理和构建良好班级文化的少;有的班主任,管理班级急在心里,表露在工作中,结果越急管理越没有思路,学生越反感,班级越管不好。针对部分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情况,本文就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精神关怀谈一点自己的做法。

一、理解尊重学生

学生是正在成长的人,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错误也在所难免,毕竟“金无赤足”。品学兼优的学生固然可爱,有问题的孩子则更需要教师的爱心倾注。对困难生出现的学习上行为上的差异或严重的行为过失,教师要学会设身处地正确认识理解和诱导,要站在“人”的角度尊重他们的人格,对可取之处应予以及时肯定,切不可“恨铁不成钢”,用过激的言行刺伤他们的心灵,或体罚或变相体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破罐破摔”。爱默生曾中肯地说:“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

我班有一位学生,父亲打工出了事故,母亲体弱多病,加之基础差,性格内向偏执,还染上了吸烟恶习。我通过观察和家访发现该生本质不错,平时经常找他谈心,问寒问暖,动员学生为其损款,鼓励上进,上课抽问也多加鼓励,一年下来,该生改掉陋习,学习由末几名进入优秀行列,还当上了班干部。

可见,对学生的热爱、理解与尊重,实际上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情感氛围,有利于他们自身的矫正,其良好的思维,行为习惯也得到了培养和训练。

二、班主任要展示个人魅力

要想有效对学生进行精神关怀,还要看个人魅力。班主任的个人魅力决定着班级有没有向心力,决定着班级有没有凝聚力。我认为班主任的个人魅力主要表现在:

1.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能给予学生春风般温馨的鼓励,使学生生活充满阳光、充满朝气、充满激情。

2.勤奋进取的精神态度。成功总是由汗水凝聚而成的,歌唱得好“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班主任勤奋进取的精神态度能不断激励学生,给学生无穷的力量。

3.严肃认真的工作和生活态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嬉皮笑脸的轻浮态度只会培养学生阿谀奉承的不良习惯。班主任严肃认真的工作和生活态度,能培养学生沉着、扎实的学习作风。

三、帮扶和谐共振

“十个指头有长短”,困难生则是那最短的一根指头,“一花独放不是春”,光靠班上的优生建不好班集体,更多的困难生则需要爱心奉献,人文关怀,促使其共同前进,达到“百花齐放春满园”才是佳境。这就需要教师对困难生的个性特征、心理动态、理想、学习、表现等有清楚掌握,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我的做法是,将困难生分类,建立“爱心帮扶”机制,优生与困难生结对,科任教师、班主任与相应困难生结对,随时关心他们,构成磁场效应,合力共振。一年下来,我班十一名困难生有三名进入B优,三名进入C优,有两位同学在省级作文赛中获奖。

四、批评从赏识开始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个体,而且是未完成的生命体,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呈现出了精彩纷呈的色彩也难免会暴露一些缺点,犯一些错误。班主任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多维度评价学生,更有利于一个生命的成长。任何一个人都是一分为二的,批评和赏识同时进行并不矛盾。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把赏识作为批评的第一步也是一种策略。任何学生都有优点和缺点,如果只是盯着缺点一味批评,往往会让学生更叛逆,久而久之优点也丢掉了。所以从表扬学生优点入手,让学生找到自信,再指出缺点帮他改正,也是有效的教育方法。

五、创设民主开放的班级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