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研究性学习;学习目标

在最新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中提出了通过设置研究性学习目标从而改变学习现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方式,通过这种最新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加科学的、生动的学习策略,培养出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下面将对高中历史教育中研究性学习实践进行分析,结合教学案例探究研究性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

1.培养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一门学科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必须建立在兴趣基础上,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才能真正接受并领会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从心里上对历史课程存在抵触与反感心理,自主探究将如同纸上谈兵。由此,对于缺少历史学习兴趣的学生,教师的工作不是逼迫学生学习,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热情与积极性[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熟练运用教材,强化教学艺术性或者巧妙构思“板书”,使学生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均可以达到吸引学生目光的效果,也可以通过设置巧妙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的方式激发探究兴趣。

2.加强引导

高中历史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而适当引导也很重要。需要带领学生将教材的知识点与历史脉络缕清,降低学习与记忆的难度,告知学生阅读教材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概况出不同段落、不同章节的重要知识点,总结出历史特征,在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深入探究,保证质量

“学以致用”,习惯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看待历史问题。研究性学习应用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但并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在教会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应用方法后,还需要通过实践检验,重点不是在记忆知识,而是在于透过历史事件或者人物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出科学探究意识是关键。

二、教学案例探究

1.教学设计

从《》这一课开始会陆续学习中国近代遭受侵略的历史,在侵略国疯狂领土时,资产阶级维新派抱着“救亡图存”的目标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救亡运动,这是学习《》这一课时的纲要,要求学生熟读教材,掌握的产生背景与过程、相关人物、对我国近代历史产生的影响等。以小组为单位分配学习任务,每一位同学均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可以通过收集资料或者询问教师的方法证明自己的观点,要求全体同学均参与讨论与学习,均要进行小组讨论,由每组小组长构建知识体系,最后由教师评价并指导。

2.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本课涉及到非常多的历史人物,包括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涉及到以下会馆:保国会、强学会;涉及公车上书、、戊戌等个历史事件。

(2)思想教育目标明确通过实施这次变法对中国传统制度、文化、经济、军事等造成的影响,其实质是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变法,培养出学生爱国情怀。

(3)能力培养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学习资料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与总结能力、培养了合作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知识衔接与整合能力等。

3.教学过程

教师提出的背景,提出此次学习的任务,概况主要内容,然后展示课件,见图1。划分小组,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标记处阅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成阅读与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由其他小组成员纠正,最后由教师点评与完善。课程接近尾声可由教师总结并号召全体同学,铭记历史,总结经验教训,以增强爱国情怀,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图1课堂课件

三、结束语

高中历史教学中构建研究性学习目标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提高教学质量,使教学更加有序开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动手能力、总结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知识衔接与整合能力等得到提高,是值得尝试与应用的教学策略。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育脉络教学效果策略探析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驳杂无比的历史知识而言,脉络梳理能够起到的作用是十分积极的。在高中,同学们面对浩如烟海般的历史知识,总是会觉得无从下手,然而,通过对历史进行脉络梳理,就能够很好的将历史知识形成一定的体系,在基本的框架结构下能够使同学们更好的记忆和理解历史,最后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一、脉络梳理在高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

1、历史知识汇总,构建基本的结构和框架

和其他学科有所区别,历史知识囊括了一个国家或民族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形成的一切记忆,都可以归结为历史。思想文化、军事政治、朝代更迭、发明专家、医药百科等,也就是说,历史是一切过去概念的总结。面对浩如烟海又杂乱无章的历史,如何进行学习和记忆就成了每个高中学生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然而在高中课堂中,通过对知识的脉络梳理就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以往,同学们面对历史枯燥的讲义时,总是昏昏欲睡。然而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历史的教学方法逐渐完善,整个历史知识的框架结构已经初步被构建起来。历史教师通过这些框架,可以让同学们顺着该结构很好的学习,十分利于达到教学效果。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而言,只有当其真正对一个学科感兴趣时,才能真正走进这个学科的大门。对于高中历史而言,很多学生不喜欢学习历史的原因就是其知识的复杂性。而在高中历史课堂中,通过将历史知识进行汇总,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极大的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中国朝代自古以来更迭了多次,同学们在记忆朝代更迭顺序时,经常会出现问题。因为很多朝代名字相仿,例如两周、两宋、两晋等朝代。而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就将中国古代的所有朝代,按照其更迭的时间顺序将其编成一首押韵诗。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于战国,一统秦两汉。同学们通过背诵一首诗就能够记住过去朝代更迭的顺序,这就极大的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

3、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分析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知识梳理本身就是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从其中找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汇总,以便于记忆。高中历史知识的学习,不仅仅是要同学们去记忆历史知识,更是要锻炼高中生独子对于知识的分析和汇总能力。其中每年高考中,都存在历史材料分析等题型。而历史课堂的知识脉络梳理工作,就是在锻炼学生培养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提高其对于知识的理解。试问:、、对中国分别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就十分考察学生对于三场战争知识的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必须要从这三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中选择出共性和个性,并且将其分别阐述。因此,知识梳理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总结能力。

二、对于通过知识梳理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建议

1、避免枯燥讲义,以兴趣主导课堂

兴趣是促使学生学习知识的源动力,因此,在高中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师应该通过各种手段来提高同学们对于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将历史知识进行汇总,找出其中容易引发同学们学习兴趣的知识点,在授课时应该循循善诱,以有趣的知识点带动同学们自主思考,这样才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

2、突出重点,环环相扣

在通过知识梳理来提高教学效果时,教师应该注重突出高中历史知识中的重要部分,这就需要教师有长期的教学经验,只有具备丰富的历史教学经验,才能发现历史知识中的重点部分并将其汇总整理。在构建的历史知识整体框架中,应该将这些重点知识分门别类,环环相扣。分门别类,就是将历史知识中属于一类的归纳在一起,例如可以将《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农政全书》、《梦溪笔谈》等书籍归纳为生活杂谈类。将牧野之战、长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归为战争类。按照时间的顺序将之归类,将十分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3、师生之间应互相沟通,活跃课堂气氛

历史是一门十分有趣的学科,因此在课堂讲授中,教师不应该只通过枯燥的讲义来授课。教师应该和学生进行充分的沟通,可以通过发问等方式来促使学生自主发言,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思考的积极性。试问:中国宋词中流派众多,小资喝花酒,老兵我床头,说的是宋代那两位词人?这种问题十分富有趣味性,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思考的主动性。教师可以从旁引导,最后公布答案。小资喝花酒指太平宰相晏殊,老兵我床头指的是壮志未酬的辛弃疾。

4、教师之间应该不断沟通,交流经验

历史教师都是一些知识渊博的学者,因此,不同的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教师之间应该不断的进行经验交流,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在知识增长方面,作为教师更不可闭门造车。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知识和综合素质,提升个人魅力,才能为人师表,起到一个十分良好带头作用

结束语

历史课对于高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习历史知识,不仅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重要意义,更能够提升一个人生活的品味。因此,为了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应该引进和创新多种科学的教学方法。知识梳理对于一门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要,对于驳杂无比的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更是无可比拟的。

参考文献:

[1]丁立田.浅谈知识梳理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历史教材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形式上依据”贯通古今,中外关联”的原则,由原来的从古到今的通史变为一个个特点鲜明的历史专题,内容上着重强调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部分。与传统教材相比,新教材更加倡导教师用辩证发展的眼光进行历史教学,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历史事件,使历史教学更具系统性与科学性。

一、传统历史教学带来的弊端

1.教师课堂照本宣科,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传统的历史教材由于是通史,重要历史事件依照时间顺序会在教材中一一呈现,相关历史事件的重要性、意义也被整齐归纳,因此,教师只需按照教材的课程安排,把重要历史事件照本宣科地灌输给学生,这样的历史课堂味同嚼蜡,达不到教学效果。

2.学生学习历史以背为主,缺乏探索

传统的历史教材加之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需要过多的思考与联想,更不需要分析与总结,每一个知识点都清晰可见,为了迎合应试要求,学生把每一节课的重点、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原因、意义等条条框框,如同古文诗词般背得滚瓜烂熟,结果就是对各个知识点了如指掌,但是综合起来却无从下手。

3.测评标准单一,过分注重历史事件本身

传统的历史学习好坏的标准一般只是单一的测验分数,而这些测验题目依托于教材,以重要历史事件为主,比如“的意义”“战争条约的内容”等等,过分关注单一的知识点,造成学生掌握的历史是断开的,从而很难适应新课程下历史专题的系统性。

二、如何提高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1.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方式多样化,不仅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课讲得好、板书写得好,还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尤其对于关系高考的高中历史课堂,如果不充分利用教学方式多样化的资源,除非教师语言极其丰富与幽默,否则很容易使课堂充满了教条主义与本本主义的氛围,长此以往,使学生失去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使得高考总复习阶段的综合系统很难驾驭。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因此通过转变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十分可行。

教师在平常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多层次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在讲解教材时,应充分利用新教材中增加的大量历史图片与史料,借助图片与史料辅助学生加深历史知识点的学习。其次,教师应充分借助网络与多媒体的力量,在课堂讲解之余,搜集相关的视频、影视资料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二战时期的历史教学可以将教材讲解与视频图片有机融合,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学课堂也可以延伸到历史展览馆或纪念馆等,通过无形的课堂,积淀学生内在的历史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传统教材中的知识点罗列与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满堂灌”,使得学生缺少主动动脑的机会,缺少自我探索的空间。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课堂模式只是一种被动的接受,缺乏主动思考,很难将知识消化为己有,对此只有加入自己的探索与研究,才能加深印象。

高中历史教师应转变教学模式,将你听我讲的“一言堂”变为以学生主动探索为主,教师穿针引线的引导为辅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纳入教学中来,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给予学生探索的空间。例如,教师应鼓励学生自己或组成小组通过查阅资料,消除知识上的疑问,从而取代有问题找老师的学习套路。如果遇到不同的答案,教师应帮助建立一个自由探讨的平台,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看待同一问题,开阔学生的眼界,挖掘学生的潜能。

3.认真研究教材,加强历史教学的系统性

许多历史教师在讲授历史课程的时候,将每一个历史时期完全割裂开讲解,对于之前的年代事件讲完就不再提及,之后的知识更不会涉及,这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学了后面忘前面,前后不能衔接,甚至对之前学习的知识生疏如初,由此对于综合题目的措手不及可想而知。

因此,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注重历史之间的联系十分必要,在分析某一历史事件时可以将具有某种共性的事件放在一起进行讲解,或者把同一时期的历史事件从中找出差异,通过共性与差异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们对历史轮回的深刻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加深记忆,避免死记硬背造成的张冠李戴。

高中历史新课改充分体现了历史的时序性、整体性和多样性,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应顺应新课改的趋势,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提高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晚云.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6).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历史 教学现状 课程设计

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存在很多问题,违背新课程改革下对高中历史课堂设计的要求,直接影响高中生的历史学习效率,从而使很多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将原本内容丰富具有情节的历史课堂转变为无聊的课堂。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笔者首先分析了高中历史的教学现状。

1.高中历史的教学现状

1.1在教师方面

1.1.1教学不够系统化

高中历史课本的内容安排,本身比较抽象,历史事件的安排不是很集中,学生学起来可能会觉得不知从何下手。教师应该准备好具有逻辑性与系统性的课件,但是由于受到自身的专业限制和职业能力限制,某些教师不能系统地整理教材,不能清晰地历史事件脉络,导致上课时学生不能清晰地了解事件之间的关系,整堂课结束后教师和学生都处于不清不楚的状态,严重降低课堂效率。

1.1.2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

某些教师虽然岁课本进行了系统的整体和设计,但是在课堂上却不运用任何适应高中生的教学方法,只是一味地按照自己的课件进行“填鸭式”教学,导致本来学习压力就很大,还要面临背书的任务的学生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忽视历史课程的重要性,将历史课作为“休息课”,课堂主体不是学生,而是教师。

1.2在学生方面

1.2.1对历史没有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历史课本知识复杂,无论横向还是纵向来说,都有大量的知识链条需要学生掌握,但是由于知识点和需要记忆点繁多,很多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

1.2.2错误认识历史课程的重要性

在整个高中教学的课程安排中,学生甚至是教师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将语、数、外作为主要科目,而历史课在很多学生心里就是一个不用费太多时间学习的副科,这种心理是历史课堂得以顺利进行的绊脚石,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和教师的教学心态。

2.对高中历史课程设计的探讨

2.1合理进行历史课程的教学设计

合格的高中历史老师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外,更要具备分析教材、合理安排课程体系的能力。科学合理地设计高中历史教学体系,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比如在教学历史课程之前,教师可以以讲故事的方式或者说一些顺口溜的方式,先让学生将课本放下,跟着教师清晰的思路走进历史知识的故事情节,大概了解后,再细化到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记忆与理解,也可以在每节课都安排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互相研讨,实现知识的共享,互通有无。

2.2将课堂主体地位转化为学生,进行情景式教学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严重违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及理念。高中历史知识繁多,结构复杂,只凭教师讲解是不够的,尤其是教师“一言堂”现象,抹杀了很多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将课堂主体的位置归还于学生,为学生提供整体清晰的学习框架,引导学生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教学朝代更换及事件时,教师讲解完应该给学生时间,让他们整理,用自己的方式理解。某些教师会在上课之前检查课本知识背诵,有时候都会用半节课的时间检查时间,学生都怕叫到自己,导致课堂气氛压抑。将课堂主体转化为学生后,学生并不用利用那么多的时间进行单一的课本背诵,而是每个学生都总结本节课的一个小故事或者小情节,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阐述,说的学生自己思路清晰,听的学生也填补自己的知识空缺。

教师要学会利用时间,进行情景式教学,为课堂增强趣味性,比如在教学具体的历史事件时,与其让他们背,还不如让他们进行简单的排练,分组演示,自己演示过的东西往往会记忆深刻。还有一些学生幽默搞笑,可能所排练的内容也很有意思,这样学生记住这个高兴的时刻,无压力地记住历史知识。

2.3定期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改标准下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设计课程和安排教学体系时,要逐步了解单元的特点,根据每个单元的侧重点进行课程设计,在整个课程设计中明确阶段教学目标,清晰地分析重难点,合理地安排每个课程内容应该是使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每一节历史课都生动有趣,学生不再迷惑知识的连续性,老师不再发愁学生不能掌握知识的现状,根据教学目标安排,逐步击破历史知识的疑点难点,让学生在每个阶段都体会到学习历史知识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4进行专题学习

在高中历史课本中,知识点分布较散,教师除了进行系统的课程设计之外,为了方便学生记忆,进行专题学习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将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以不同的类别整理出不同的专题。尤其在阶段性复习和最后的复习时,专题学习可以填补系统式学习的差漏。除此之外,专题学习更方便学生展示与共享。在同一个专题中,教师可以以小组方式进行比赛,比如古代历史事件中以少胜多的是哪几个事件?虽然这几个事件并不是在同一时间发生,涉及的人物、地点、背景不同,但是性质一样,有助于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采用传统的顺序记忆方法,有利于学生全面地掌握知识。

3.结语

当前高中历史课堂存在很多问题,影响课堂学习效率,但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出发,对高中历史学习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得出一系列解决方法。让高中历史更有趣,吸引学生,学生爱学,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新课程改革的目的进一步达到。

参考文献:

[1]王俊燕.基于专题的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探讨[J].考试周刊,2014(64):52-53.

高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范文第5篇

一、进行课前反思,提升教学有效性

在现阶段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以对教学目的进行明确,整个教学环节缺乏计划性和连贯性的相关要求,从而导致实际教学过程较为盲目。教学内容的选择也都是以教师的主观兴趣作为主要选择标准,从而导致教学过程出现严重的“跑题”问题。历史教师在讲解各种知识点时,一般都是大量论述自我观点或者态度,不能结合实际教材来进行教学,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受到重视。高中历史教师首先要做好教学内容的反思工作,在上课之前要对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的,坚持教材内容的指导作用,合理对教学方案进行设计,从而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一定的基础。例如教师在对“甲午中日站争”进行讲解时,首先要明确相关章节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即让学生明白战争的前因后果,并对战争中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进行了解,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英勇抗战的精神,从而提升整个教学过程的有效性,能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

二、通过教学课堂反馈信息来提升教学针对性

很多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很难认识到对各种课堂教学信息进行反馈的重要性,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或者沟通,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反馈,导致教师不能够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还要强化整个高中历史教学活动的针对性,提升历史教学效率。[2]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试或者提问等环节来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状况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对整的教学课堂进行反思,对于学生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教师要进行一定的强化教学,从而提升整个教学效率。

三、做好历史教学课后反思工作

不同的高中历史教师采取的教学方法存在不同之处,因此,产生的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教学方法并不存在好坏之分,主要是看教师如何对教学方法实施改进,能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否加以重视等。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能够在课程结束后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并且及时总结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不合理的地方,制定并完善新的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3]例如教师在讲解“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展示工业革命产生的生产工具,利用图片以及影像资料等给学生提供相对直接的视觉感受,从而让他们对工业革命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

四、利用多元评价方法强化师生沟通效果

学生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所有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突出这一主体地位,坚持学生学习需求的导向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在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时,大都是根据自身角度来对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从而导致整个评价过于主观,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于这种问题,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元评价的方法,并坚持正确的评价原则,从而获取更多可信度高、全面科学的信息,给教学反思活动提供一定的资料数据,有利于教师对各种教学计划进行调整,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教师在利用多元评价方法时,可以通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学生评价教学活动、调查问卷等方法来对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并对实际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从而让今后的高中历史教学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