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历史近代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近代史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历史近代史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历史近代史知识点

高中历史近代史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时序观念培养

【中国分类法】:G633.51

时间是叙述历史知识的基本载体。如果描述历史事件与时间概念脱离,那么便无可谈起。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与传统的以时间先后为主线的通史体例不同,历史课程采用了专题的形式。把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模块单独呈现出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某一历史事件的理解;另一方面,忽略了学生对历史学科基本特点时序性的培养。学生在记忆历史知识的时候,只知道历史事件的本身,却不知道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学生在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严重缺乏通史方面的知识。由于知识零散,导致学生出现颠三倒四的现象。这种现象在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后果以及影响时,表现得尤为突出。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最害怕的就是碰到与时间有关的题目。并且碰到与时间有关的历史题,错误的概率便大大增加。这是因为学生的历史基础知识不扎实,也与新教材的专题特点有关。作为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的流变过程。

一、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专题中的时序性

对于专题史的时序性特点,教师要引导学生突破两个困惑。一方面,从有些专题的设置来看,专题史的时序并不清晰。例如在必修一专题二中,讲述了关于的相关史实。而专题三,从天平天国运动,在叙述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同时,又涉及到了的内容。这会给学生造成误解:(1)发生在运动之前;(2)1924年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市时期。显然,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另一方面,学生在进行专题史学习的时候,是不是要记住每一事件的具体时间。的确,要理解一个历史事件,不能脱离事件发生的原因。例如在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这一课中,在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了要列举从汉到元主要事件的发展顺序,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因此,这就需要学生掌握从汉朝到元朝的主要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但是具体是从汉朝哪一年到哪一年,元朝哪一年到哪一年就不需要学生记住了。对于这类困惑,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认识。

二、通过“时间轴”展开教学

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时间轴为基本方式,展开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仍然以必修一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这一课为例。这一课属于中国政治专题,涉及到古代中国王朝的更迭次序。如果学生对王朝更迭次序不熟悉,那么掌握的知识也比较零散。所以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可以绘制一条时间数轴,在时间数轴中标出王朝建立与灭亡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可以进行互动。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黑板上把王朝填写在相应的时间内。这样从秦到明清的时间脉络就清晰了,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然后结合教材中的知识点,为这条时间轴添枝加叶。拿“君权与相权”来讲,在古代君主专制的背景下,皇帝是如何加强自己的权力。秦的三公九卿、两汉的三朝与外朝……隋唐三省六部制……最后到清的军机处的建立。这样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幅以时间为主干、以中央官职为枝干的图像便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同时,把文字与图表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巩固对历史事实的兴起与发展脉络的知识点。

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在高中历史课文必修一专题八中,其中有一课题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在该课中,所涉及到的历史事件几乎都发生在1917年。教师可以尝试以“难忘的1917”为主题,让学生按时间顺序对事件进行整理。并在日常教学中给学生强调了解历史事件的前提是要弄清楚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碰到学生难懂的时间术语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引导,给学生讲述纪年法,以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例如中国是干支纪年,而西方则采用公元纪年。在碰到历史年份与世纪换算的题目时,教师应该提醒学生一个世纪是一百年。因此,在分析年份的时候,应该先分析其中有几个一百,然后再加上一便可以了。而一个世纪分为早、中、晚期,一般以三十年为界。笔者结合典型高考题对学生的计算能力,加以训练。如2012年的背景卷文科综合第20题,下列材料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很明显,B项中的1844年应该属于19世纪中期。因此,这一项材料与结论逻辑不正确。倘若学生熟练掌握时间计算能力,这一题目便不在话下了。

此外,在高中历史学习中,有两类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一类是从“原因与结果”视角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另一类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军事等专题的学习内容。对于第一类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例,建立以下图示表:

对于第二类,以中国近代史为例,可以这样进行梳理:(器物)―(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思想文化)。通过这样的归纳,学生很快就一目了然:中国近代史从学习西方技术起步,再发展到制度,延伸到思想文化。层层深入。

结语

总之,学习历史必须要有确切的时间概念。而培养学生的时序观念是高中历史教师的基本职责之一。尤其是在专题模式下的历史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做到理解历史的发展过程,才能减轻学习负担,提高历史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章明.试论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感的培养问题[D].浙江师范大学.2010.

[2]陈光裕,靠近学科特点,考查学科素养――2012年高考北京卷历史试题考查目标析要[J],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7).

[3]郑林,侯桂红.普通高中新课程历史教科书难度问题分析[J].历史教学,2012(05).

高中历史近代史知识点范文第2篇

策略:截取影视教学精彩片断,保证教学效率

历史教师需要注意选取精简的历史影视作品,保证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进度的同步。这点对于保证高中历史影视作品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注意的地方。高中生对于影视作品的赏析和判断能力不足,往往在观看历史影视作品的同时难以提炼出客观准确的结论。学生喜欢的只是影视这一多媒体形式,而不是十分关注其中的内容。对此,我们历史教师需要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视频,截取其中的关键教学片断来提高我们历史课堂的学习效率。争取做到通过历史影视作品的课堂导入教学法提升学生们的历史学习效率和积极性。同时,也能够符合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课堂教学进度和课程教学要求。在历史影视作品教学过程中,我们历史教师需要及时对视频进行讲解和提炼,帮助学生们掌握其中的历史知识点。

二、影视作品选取不当,缺乏历史教学针对性

策略:精选历史影视作品,针对课堂教学选取

目前历史影视作品教学法的应用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针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影视作品出现。因此,要想实现有效历史课堂教学,具有针对性的历史影视作品必须出现。目前的历史影视教学作品一般都是出自于中央台的历史纪录片,例如:《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还有的就是一些影视作品,例如《唐山大地震》、《甲午风云》、《》、《南京南京》等。面对以上这些作品,我们的学生往往会联想起电影中的其他片段,而不是教学内容。这里就需要历史教职人员积极引导,保证学生们的学习思路端正。要想实现高中历史的有效影视教学效果,必须从课本内容和课程要求出发,截取有效教学片段,提高历史教学效率。例如,本节历史课的内容主讲中国近代史的屈辱。我们可以选取《甲午风云》中的签署的片段。通过这个片段的播放,对学生的心灵产生冲击,铭记屈辱,在历史知识教学的同时,学生们也获得了爱国主义教育。再如,对于中国近代外交的教学,可以选取《的外交风云》中的片段。通过影视作品,将历史生动地展现在学生们面前,增强学生们的历史记忆效果。通过影视作品对学生们的思维和认知的冲击,让学生们从多角度认识历史、学习历史。只有这样,高中学生才能在枯燥的历史学习和课堂学习中找到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师对于影视作品教学缺乏深度,教学策略性不足

策略:运用影视作品,激发学生探索性、自主性学习

好的教学方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运用,只有两者互相协作,高中历史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历史学科而言,影视作品教学法的作用已经得到证实,但是,我们的教职人员还未能将其妥善运用。在高中历史课堂里,历史教学视频往往是教师对学生们的一种奖励,仅仅起到让学生们放松身心的作用。这样一来,就完全违背了历史影视教学的初衷。由于对历史视频的认知深度不够,我们教师在历史视频教学策略性上略显不足,往往不能够通过历史视频的播放,激发学生们思考历史和探索历史的欲望,也就难以迎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运用影视作品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增强历史学习的趣味性,更是为了提高学生们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日益推广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中,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教育成为了我们教学的宗旨和目标。所以,历史影视作品只是提升历史教学的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的高中历史教职人员能否将学生们带入历史学习的情境。在历史影视作品播放之前,需要对学生设置问题,让他们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同时,也可以采用一些具有创新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掌握历史学习的策略和方法,提升历史学习效果。

四、总结

高中历史近代史知识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 教学艺术 历史书籍 学习习惯 脉络 多媒体技术 活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12.157

在教授高中历史的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在应试教育依然比较盛行的今天,很多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并不重视,采取的学习策略往往是考前临时报佛脚,仅仅生硬地记忆一些知识点,并不做深入的学习和理解。这样的学习方式只能保证短时间的记忆,并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导致学生每到考试的时候就需要将所有的历史书重新背一遍,费时费力、效率也不高。我们常常说:“没有坏学生,只有不尽职的老师。”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会产生这样的观点和行为,我们教师无疑是有责任的。其实,学生经由教师的正确引导,是完全可以很好地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的,关键是我们要讲究一定的教学艺术,在严峻的教学形势前,我愈来愈意识和感受到提升自身教学艺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感。本篇文章即主要论述本人关于高中历史教学艺术的一些思考。

一、引导学生建立阅读相关历史书籍等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晏阳初先生在河北进行教育实验的时候,曾经不止一次强调:“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拓宽知识领域、丰富内涵的重要方式。”我们高中历史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好历史知识的时候,首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学习习惯,包括规律记忆的习惯、积累错题集的习惯和阅读书籍的习惯。在这里,我们具体论述阅读的习惯。纵观我们高中三年的历史课本,涵盖面极其广泛,囊括了中外的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因此,由于书本限制等原因,很多的知识点都是被教师一笔带过的。这样流水账似的编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的。因此,学生在学习历史课本之外,还应该适当涉猎一些课本以外的相关历史书籍。但是,学生的年龄和经验毕竟存在着不足,在拣选书籍和把握尺度方面还需要我们教师的指导和引领。因为很多的书籍都不可避免地带有作者的主观意识色彩,在编写的时候可能不是特别客观,我们要尽量推荐学生阅读那些观点相对客观的书籍。比如说,林语堂先生所编写的《东坡传》就是一本非常好的课外历史读物,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一个真正的苏轼和一个相对真实的宋代历史。总之,学生在课外适当地延伸阅读,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不仅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历史、实现融会贯通,而且对他们的相关人文学科,比如说语文知识的扩充也是有帮助的。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注重这一教学艺术,尽早启发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帮助学生有技巧地理清历史脉络

教会学生梳理知识的脉络,是高中历史教师教好课程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好历史必须掌握的方法之一。理清知识的脉络,是学生学习好高中历史这门功课的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高中历史知识涉及到年代、人物以及各个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千变万化。常用的梳理方式主要包括按照年份、国家或者是相关的一系列的历史事件进行梳理的模式。其实,除了我们常用的这些脉络模式之外,还有很多灵活的模式都是可以供学生选择和使用的。比如说,根据学生兴趣点和擅长领域的不同,他们完全可以根据一个既定的历史人物或者是地区展开相应的脉络归类。有的学生比较喜欢唐代的大诗人李白,我们就可以参照一定的准则以“李白”为中心点开展有关唐代历史的脉络梳理。再比如说,有的学生对于战国时期的区域划分不太擅长,总是记不清楚。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以某一个国家为中心点开展相关区域的脉络梳理。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选择不同的梳理脉络的中心点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全面展开相关的历史知识的梳理。梳理清楚知识的脉络之后,学生就能够事半功倍地记忆历史知识,学习起来更加便捷和轻松。总之,记忆知识不仅仅需要一定时间的记忆和背诵,更应该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和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就是这个方法的写照。

三、巧妙地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手段

更多的高中历史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多采用传统的讲课模式,这个模式的优点就在于能够有效统筹课堂、提升效率。但是,单一的教学模式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不是十分有利的,因此,我们在主要采取讲授模式授课的同时,也应当巧妙地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技术的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注意力,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学生通过更加直观的立体的多媒体的展示,也可以比较深刻地理解一些抽象的知识点。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的教学技术并不足以支撑其整个高中历史课堂,还需要与传统的教授模式互相配合。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提前设计好哪些历史知识适合传统的书本讲授模式,哪些知识更适合使用多媒体技术,抑或是两者相结合的讲授模式。总之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力求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四、适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高中历史近代史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指导

在高中历史是文科的代表性学科。也是一门很有趣味的学科。它不仅仅给你以知识,还全面对你的记忆力、分析力、理解力特别对社会的感知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而且,随着高考对历史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原来依靠死记硬背记忆一些历史知识就可以考高分的可能性日益减小,所以,历史高考成绩的提高必须不断地适应高考的要求。不断地改进学习方法,全面提高你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应试能力。但在现实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同学畏惧历史,认为它关绪繁杂,特别是高中的历史课本体系庞杂,内容极其丰富,而高考的涉及又是无所不至,况且千变万化,又极具时代特色。所以很难把握,致使许多同学放弃历史。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方法,历史是很容易提高的。

一、引导学生正确的态度看待历史学科

历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记载,是培养人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重要手段,对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有重要意义。培根说“读史可以明智”。唐太宗也说“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要以知兴替。”可见,学习历史可以加强个人的修养。除此之外,历史上高考中还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说白了,它直接关系着你的高考成绩,在当前情况下,你没有选择的余地,不管你对历史有无兴趣,但在主观上你必须重视它。

二、指导学生认真听讲

听课在学习过程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老师一般都会把所学内容的精华在课堂上讲解,并集中解答同学们的比较难理解的重点和难点,并给形成体系和线索。这在高三尤为重要,因为高三课堂的特点就是容量大,速度快,而且极切近高考。老师往往会联系高考考点,考纲,和往届考题,所以在课堂上必须全神贯注,力求听懂老师讲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跟上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争取在课堂上留下知识的深刻印象,减轻课后复习的负担。

三、引导学生阅读课本

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尤其是课本中的大字部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当然,对于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也必须指导学生去阅读,这对于加深理解主要内容及拓宽学生的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就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内容,归纳材料中有效信息的能力显得更加重要。我在近十年的高中历史教学实践中,体会到教学中通过对课本的大字与小字、文字与图表的联系贯通,引导学生多思、多问、引伸和拓展,充分利用课本中智能因素,对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能力大 有好处。

要想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是没有什么捷径可寻的,主要是靠阅读。一般地说,阅读包括认读和解读。认读是搞清阅读材料的代字含义,如认识字词的形、音、义,懂得词和短语的外延和内涵,认读句子和语段并明了其意思。在认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在含义,这就是解读。在解读时,不仅要了解和分析历史材料中代字表述的实际所指,而且要能够与具体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进行辨析、归纳。

四、教会学生把握历史线索

历史是一门线索性极强的科目,上条脉络清晰的线索可以使你无论是学习还是复习,都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中国近代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把它分类,归纳成三条大线,即: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的反抗和斗争;中国的近代经济的发展。而在列强的侵略的这条线索下,可以归纳到,第二次,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中日,帝国主义的狂潮,,以及日本等,这样就把分散的历史通过列强侵华这条线联系起来了,省下了我们很多工夫。还有,课本有些东西看似零碎,只要我们注意整理,还可以找出其历史线索,无论是时间线还是空间线。

五、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

历史的高考题型,一般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所以要切实地注重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凡是书上的文字都应认真去看,还有书上的小字部分,每页的注释,也要做到一一过目。不要侥幸的认为这不会考,那不会考。要抓住考试重点的同时,全面地铺开战线。还要反复不断地看书,持之以恒,特别对重要的章节有强烈的印象,这样才能打好基础。“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基础好了,才能完成从“自由王国”的飞跃。最后做起题来,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同时就有了心理优势,不至于在高考时过于紧张。

六、传授学生多种学习方法

历史的学习和复习是有规律可循的。有许多同学认为,学习历史全靠死记硬背,表面上看来,历史的学习确实离不开“记”和“背”,但是,任何“记背”都要有灵活的方法,否则你可能是心劳疲而是一无所获。其实,“记背”只是学习历史的一种笨方法,我们还有许多适合自己的方法可以选用。特别是高中历史涉及了古今中外、各个国家,其内容丰富,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又多,所以,正确的和灵活多样的方法是我们的良师益友。例如,在涉及到一个国家的经济特点时,不外乎表现为工业、农业、商业等。而要挖掘其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我们都可以从市场、资源、资金、劳动力、技术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中市场资本、技术是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几个条件。以普法战争后的法国为例,其经济衰退,原因可以从市场:国内小农经济长期存在而狭小,资源:大批高利货资本涌向国外,和向德国的赔款而短缺,劳动力:小农经济的存在战胜了大量的劳动力,技术:国内中小企业的存在使大量的科技成果不能广泛应用。这个分析方法在近代的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可以广泛应用。所以,我们通过学习可以知道,历史不是各个历史史实的简单堆积,它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有些可以按时间顺序(如一个国家或某个人物在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等方面的状况)。有些可以按空间顺序(如同一时期不同国家地区发生的大事)去掌握。

七、要重视对做题的训练

做题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我们在平时的一种能力的试卷上的反映。所以要特别仔细,对题要一字一句的读,扣住关键字词,并把它放到历史背景下分析,研究其具体的历史意义。不要审漏,审错漏了题,即使似曾相识,也要从角度、要求的不同来考查,一定要在审准题材的前提下产生第一感觉,不要犹豫不决反复涂改。做问答题或材料题时,还要注意答题范围尽可能宽,但应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有所侧重,切忌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参考文献:

高中历史近代史知识点范文第5篇

一、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生动形象,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

有人认为学历史就得死记硬背,就得大量地背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其实这是误解,历史中的重要人物、地点、时间等当然要背,但要看怎么背,有的人理解地去背,有的人死记硬背,背的效果截然相反。对学习历史有兴趣的人就会主动地去背,理解着去背,就能把握历史学习的要求。在我们生活中,人们谈论的许多事情经常和历史有关,可能是古代,也可能是近代史或现代史,只要我们留心把它和书本的东西结合起来,就会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

历史情境教学是教师激发学生兴趣的最佳方法之一。运用直观教学手段再现或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历史表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场景的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教师还可以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叙述历史事件,刻画历史人物,讲解历史概念,总结历史规律。历史知识的丰富多彩,为课堂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内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一方面注意讲清楚具体内容,点出其本质特征,另一方面力求生动、具体、形象。有时为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可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

二、把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规律

首先,每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都有其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情节和作用。掌握了这些基本点就掌握了一个历史事件的主要内容,也就掌握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就拿历史时间来说,历史事件的时间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利用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和理解,将大大增强我们的记忆效果。比如相同的历史时间,有许多历史时间是相连的。利用这些时间的连贯特点进行记忆,是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其次,相似的历史时间,有许多历史事件的时间,看起来很相似,在记忆时容易混淆。如果把这些相似的时间放在一起,在比较、区别中记忆,就能提高记忆的效率。再次,相连的历史时间,有许多历史时间是相连的。利用这些时间的连贯特点进行记忆,是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最后,相关的历史时间,有些历史事件的时间,既不相同,也不相似,更不相连,但它们的内容是相关联的,这些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形成系统。

三、温故才能知新

这是历史学习最为简单有效,实践易行的方法。温故知新反映了学习过程不能一次性完成,认识过程必然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规律,它告诫我们探求学问应该逐步消化,切忌囫囵吞枣,有的知识应由表及里,深思熟虑;有的知识需要由此及彼,融会贯通;有的知识应引进先知,触类旁通;有的知识应该联系实际,具体领悟。在实践中,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增强,还可以利用学生的想象力,弥补老师讲述的不足,便于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由此可以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吸引有意注意,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掌握的知识独立思考获取新知并作出判断的能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而且有利于提高分析、解决当代实际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疏理已知知识,纠正他们掌握的不正确的历史信息,激励他们多渠道地获取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给他们表现自我的机会。

在复习历史教材时,不仅要按历史的具体面貌进行,还要顾及抽象理论要前后一贯的原则。比较和分类,是我使用得最普遍也是最得心应手的方法,横向的,纵向的,比较始终是训练逻辑思维的有效方法。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并不是靠死记硬背就能取得高分的,高中历史更需要理解,所以学习高中历史最好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复习的关键在于反复看书,在反复中提高。历史书是最根本的,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在读每一节的内容时,要想想在一个历史事件之前之后都发生了些什么事,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能够说明什么历史道理,另外可进行历史事件间的横向纵向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