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教材;育人价值;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40

在初中教学中,《科学》这一课程主要是给学生讲解在生活中遇到的普通的科学知识,在生活中遇到问题的同时并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以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课帮助学生了解科学在人类文明中发展的作用,反映了科学的思想体系、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以及科学精神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激励作用。因为科学是人类文化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科学技能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要在钻研技能的基础上首先着重优化科学课堂教学,让德育工作落到实处,让学生在科学教材中体会到育人价值的重要性。

一、科学教育对初中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在初中科学学习阶段,学生在教材中初步学习到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到科学与人类文化之间相互作用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材的选用对科学教育的育人课程有明显的作用,选取的教材中,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尝试科学教育与文化教育的融合。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个别教师不太重视科学教材在教学中的利用。例如,人教版科学教材中所说:“水循环的意义是地球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大地,哺育生命。”教师讲到这里的时候通常只是一笔带过,学生也只是知道水循环的一个大概的片面知识,但是如果教师利用这个知识点,在班级里组织一场主题班会,利用水循环的知识点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集体分享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收获更多的知识,培养良好的科学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在科学教材中发掘可利用的知识点,在不同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二、科学教材的育人价值

1. 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我国科学发展史来看,许多科学例子渗透在科学教材各个章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读到关于科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了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人教版科学教材中,有科学家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例如袁隆平、杨振宁、邓稼先正成为着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榜样的事迹结合教学内容讲述给学生听,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并且穿插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操,使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良好的动力。正所谓最好的动力是兴趣的培养,只有以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那他们的学习才会慢慢进步,从本质上以科学教材教育达到育人的价值。

2. 科学对实验的对比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精神

在科学教材中有一个实验“食物上滋生微生物”,引入了巴斯德和普谢的故事,普谢从显微镜里观察到只要雨水、肉汤等暴露在空气中就会产生无数的微生物。他认为微生物是自然生殖的。但是巴斯德认为空气中原来就有微生物,肉汤的变坏只是微生物大量繁殖的后果,最后经过多年的争论,最后巴斯德取得了胜利。因为在科学研究过程中,不仅是需要勤奋,还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在这一方面,巴斯德的实验技巧、实验构思和试验方法都比普谢更高明、精细,他利用了对比的方法设计实验进行观察分析,所以巴斯德的试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这个小故事告诉学生在任何方面,无论是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问题,都需要认真思考、不懈探索,养成寻求真理的良好习惯。

3. 以科学家优秀的品质激励学生

在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向学生讲解了一系列科学家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且不断努力的过程。在人教版科学教材中就有一个这样的例子,1822年法拉第想到了一个问题。既然电流可以产生电磁,那么反过来想,电磁能否产生电流呢?他决定取探索“磁生电”的过程,1831年的一天,他做的实验再次失败,只好动手收拾器材,就在他从线圈中受其一根磁铁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和线圈相连的电流计上的指针摆动了一下,于是他就利用这一个小小的发现,抓住这一机会探究下去,终于发现了感应电流中磁确实能产生电流。这种在无意中察觉到的伟大发现,科学家用他锲而不舍、勇于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不放弃的优秀品质激励着学生进行学习。

4. 科学思想教育对学生激发科学思考的促进作用

在初中科学教材中出现了很多科学家的名字和事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做一些介绍,便于学生有更深刻的了解。比如,人教版科学教材中提到“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果教师能根据这一句话对学生进行故事的概括讲解,在1665年至1667年之间,牛顿已在思考引力的问题,1666年的一天傍晚,一个熟透的苹果从枝头落下来,正好打中了牛顿的头,这一打击使牛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想:“地球周围的空间那么大,苹果为什么偏偏垂直往地上落呢?”他分析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和开普勒的三定律,牛顿认为根本原因是太有巨大无比的吸引力,经过一系列的实验、观测和演算,牛顿发现了太阳的引力与它巨大的质量密切相关,进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三、结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实验教学;探究;方法

现行的初中科学教材包含的是传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而实验是引导学生探究和学习自然学科的不二法门,所以初中科学教学就不能离开实验教学。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初中生过的是“家―校”两点一线的生活,能接触到相关自然现象的情况微乎其微,所以许多科学知识只通过抽象理论解说就显得抽象、枯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更需要通过形象、直观的实验让孩子们来观察和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这样才能巩固基础知识,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鉴于此,下面我就结合初中科学的学科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说一说怎样引导初中生重视实验,做好实验。

一、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

实验是学习科学知识的基本手段,也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要想让学生学好科学,首先我们就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让孩子们喜欢实验,懂得用实验来探究和验证科学问题。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的认知进行整合和引导,争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和探究欲。这样才能让孩子们深入探究实验,进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如教学“压强”时,压强都受哪些因素制约呢?如果我们列出来让学生死记硬背,肯定不能引起W生的重视。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一步步地思考和体验来认知知识。实验过程中,我们要通过问题来启发和指导:如何显示压力的作用效果?如何控制和改变压力、受力面积等变量?这样在问题的牵引下,就能有效启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进而培养他们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实验设计的兴趣和能力,为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奠定

基础。

二、重视过程和指导

“细节决定成败。”科学是严谨的,科学实验也有严密的步骤和量化的数据,当然还有很多操作技巧。所以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注意适时进行指导和启发,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获取事实证据,全面培养他们手脑并用的探究能力。

1.启发思考

初中科学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的相关知识,三个学科都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是不同的知识点,实验方法不同。初中生又是初次接触实验,所以我们要注意先启发学生思考,这样才能引入动手实践。通常来说,我们先要让学生分析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然后我们给学生进行点评和纠正,这样让学生对实验有大致的把握和理解。必要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细节演示来对学生进行指导。

比如,在学习“物体沉浮条件及其应用”知识点时,我们可以先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木板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铁板在水中是沉还是浮?那怎样才能让铁板浮起来呢?这个问题很开放,便于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物体沉浮的条件,然后设置出具体实施方案,完成实验目标。思考是实践的前提和指导,只有通过深入的思考才能深入实践,才能有针对性地指导实践。所以,科学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必须是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考。

2.演示指导

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科学实验都有很多步骤和细节,要想让学生全面掌握,我们就要给他们“手把手”地演示。演示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观察和学习,还可以启发他们注意细节问题,引导他们认识实验原理和操作要领。只有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实验技能。

如:“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就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步骤。我们可以边演示边指导:要用稀盐酸,如果用浓盐酸的话会挥发影响制取二氧化碳的纯度;也不能用稀硫酸,因为会生成硫酸钙阻止进一步反应;因为二氧化碳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可以利用其密度比空气大的特点用向上排气法收集……这些细节,都需要在具体的操作演示中进行指导才有针对性,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样不但让学生掌握了基本知识,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深入思考和严谨操作的实验探究精神,为以后自主探究实验奠定基础。

3.分组实验

许多实验需要数据对照,而课堂时间有限,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设置分组实验。不但让学生都能完成动手实验,还能通过不同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对照、分析得出科学结论。

如:讲解“化合反应”时,因为二氧化碳易制取,故利用分组实验。我们把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再向水中滴加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变红,学生很容易得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性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本文是我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如何引导学生重视初中科学实验的几点看法。总之,实验是探究自然科学的重要手段,科学教学中我们一定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演示和针对性的指导来启发学生思考和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全面增长科学知识与实践探究技能,才能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第3篇

一、善用教学资源

因为初中科学教学涉及的内容广而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资源较别的学科相对比较丰富.所以,笔者认为教师也应该善用利用各种教学资源来充实教学、完善教学进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率,巩固教学成果推动学生的发展.笔者以物质教学资源的利用为例进行论述:

在七年级的初中科学学习中,主要是对地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学习,涉及的学习内容也主要是自然科学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内容.在地理的一开始部分就是对地球的经纬度来步入地理学习.所以,教师就可以将学校所拥有的地球仪等与地理教学的资源带到教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经纬度,来区分相关知识点.

进行“经纬度”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很多学生在一开始很难区分清楚什么是东经、西经、北纬、南纬,以及为什么所有的经线在南北两个极点处会汇合在一起.但是借助地球仪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教学案例 教师一边拿着地球仪一边说:现在大家首先看到老师手中的地球仪,然后听老师讲解经纬线的特点,大家再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地球仪认识清楚经纬线,好吗?

学生说:好!(异口同声)

教师说:大家先找到0°经线,然后看看这个0°经线的两个端点在什么地方,再一次找到东经90°,西经90°,180°经线,分别看这些经线的端点在哪里?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2:0°,东经90°,西经90°,180°的两个北端点在北极点上,南端点在南极点上.

学生3:地球仪上所有的整十经线都有这个特点.

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经纬线就会有一个形象而生动的认识,更为关键的是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一步步地掌握了分析经纬线的方法.这就是闻名常说的“授之以渔”.

在教学中,除开物质教学资源需要把握外,笔者认为多媒体教学资源、实验室教学资源、生活教学资源都是需要善于运用的教学资源.因为这些教学资源的运用能够带来教学效率的提升,更能够实现学生的发展.

二、开展小组合作

教学资源的利用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和充分的物质基础,这样就为教学效率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要想实现学生的能力提升以及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凸显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笔者认为,需要在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进而达到这些目标.

此外,在初中科学的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团结队友,也让学生在合作中通过交流学习他人长处,填补自己的知识盲点进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

教学案例 在“物质的特性”这部分的内容学习之中,教师让各个小组对课本中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学习,那么借助讨论就会让学生对“物质的特性”这部分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组长说:依照之前我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我们现在首先对课本中涉及到的“物质的特性的有关内容进行一个梳理,希望大家积极参与.

组员1:物质的特性就是某一个物体特有的一个特点,与其他的物体相区别的一个特点.

组员2:所以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叫做晶体,而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叫做非晶体,这两者的概念也是他们的特点.

组员3:对,那么我们常见的晶体的代表物质有什么呢?我只知道松香这种物质是非晶体.

组员2:硫酸钠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这种是晶体.

就这样的一种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而准确地对“物质的特性”以及其相关的知识内容有一个很好地认识.而且在讨论中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得到加强,学生之间的思维在交流进而产生头脑风暴,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当然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不仅仅是小组讨论,笔者认为教师还可以时不时开展一些小组竞赛,小组合作实验,小组评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来激励学生不断开拓不断获得进步进而获得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及时回顾归纳

由于初中科学涉及的知识多而杂,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负担也必将重.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生容易混淆知识,同时对有关的学习内容的记忆产生偏差.针对这一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可以借助经常而及时地回顾归纳知识点进而帮助学生牢固记忆,清楚记忆,强化记忆.

教学案例 “观察生物”这部分的知识学习完以后,其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就是“四大组织”和“系统”,其中四大组织中涉及到的各个组织之间的功能是学生最易混淆的,系统的构成是学生最容易记乱记错的.所以教师就可以这样来帮助学生回顾归纳知识点:

教师说:人体有多少组织分别是什么?

学生1:4大组织,上皮、结缔、肌肉、神经组织

教师问:那么人体有多少系统呢?是哪些呢?

学生2:8大系统,消化、循环、呼吸、泌尿、生殖……

借助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巩固知识点能够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生物;有效教学

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一直是新课标教学理念下的基本目标之一。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与情感体验,提高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一、精心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作战时人们讲“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总是说“未雨绸缪”,做事情前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其实,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这样,备课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其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与形式,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合理地分配各个知识点所需要的时间,从而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代谢与平衡”这节内容前,教师就可以通过备课将课堂教学的情境进行虚拟假设,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怎样讲课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如何引入才能调动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对于这些知识学生理解得是否透彻,要怎样讲解他们才会更明白等。思考过后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将代谢的过程动态展示出来,从而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二、恰当导入是有效教学的基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课堂导入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基础条件。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引导着学生学习知识。因此,利用恰当的导入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初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与学习能力,那么教师就可以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的课堂导入内容,为实现有效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进化与遗传”时,教师就可以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生命的诞生,像春天小草发芽,教师就可以配文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长颈鹿的物种变化,由原来的正常体型变成了现在的长脖子;孩子与父母的照片、双胞胎的照片等。然后教师为学生设计一些问题,如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变得那么长?为什么孩子与父母有的长得十分相像,有的却一点都不像呢?这些熟悉的事物会使学生充满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其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在学习中充分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优化教学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关键。其中,优化课堂教学主要包括优化教学内容与优化教学方法这两个方面。

优化教学内容主要就是要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生物知识,在教学时为学生适时地拓展延伸生物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时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教学“种群和生物群落”时,教师就可以以草原上的牧民养羊来展开,通过对实际的例子进行分析来渗透生物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进行生物知识的学习与探究。

优化教学方法主要就是采取形式多样、新颖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会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使他们对所学内容充满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心。例如,在教学“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这一节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以纪录片的形式将这个过程播放出来,视觉的冲击会让学生印象深刻;在实验操作“制作双螺旋结构模型”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使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制作出优秀的作品。

四、加强实践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实践出真知,加强实践是实现有效教学的保障。生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因此,要保证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就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践,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理解其中的原理。

例如,在学过了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样方法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调查校园中某一片区域内某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虽然这样的调查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就会牢固掌握调查的原理与方法,从而有效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对课堂所学的内容也会有新的认识与理解,从而大大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初中科学是一门具有科学性、逻辑性的学科,其包含的内容多种多样,其中的生物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生命、增加常识、拓展视野的主要渠道。教师要精心设计备课,恰当进行课堂的导入,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并鼓励学生加强实践,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并构建出高效的课堂,实现教学的高质高量。

参考文献:

初中科学生物知识点范文第5篇

一、科学选题体现基础性

中考的科学知识复习,选择“题海术”的老师往往不是以“纲”定“目标”,然后选题,而怕知识点及题型遗漏,求“全复盖”。选题怕“精”不怕“全”:纵向求“深”,横向求“广”。 “难”、“繁”、“新”之题统统被当成“好”题.这样,题海自然产生.学生跳不出题海,更谈不上整理知识体系,完善知识结构,低效不言而喻.复习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当然是迎考,殊不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始终是中考命题的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课标的要求.温州市近年来中考中的基础题均占70%以上,以此来引导教师立足于基础,即便是“稍难题”,也是立足 “双基”,只不过是对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查不简单地停留在知识的记忆和再现上,而是立足于具体的情境,注重考查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

为此,无论是基础练习题,还是能力训练题教师都要精选,删减一些过难过繁和形似不一,实则相同的重复的习题,为学生定目标定量地设置基础题是很有必要的。如:压强知识、简单的磁现象、摩擦现象、简单机械、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家庭电路、浮力、传染病传播的环节、血型和输血、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构成物质的微粒、化学方程式、溶解度、同位素、水循环、化学简单计算等不同知识点,考试水平虽然要求不一,我的处理是:要体现“基础性”首先要定目标,对a级要求知识点,选题要体现“封顶”,着眼于让学生在概念与现象的对应的练习中体验中考要求就是这么一回事,对于刻意引人失误的题一概舍弃;对bc级要求知识点,选题的目标一是注意概念理解,二是注意在其基础可以延伸,着眼于一题多用。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多注意从 “一题多变”的讲、练中让学生体会“多题归一”,在理解掌握概念、规律的同时实现分析处理事物能力的提升。

二、科学选题应关注探究性

“突出科学探究,体现科学本质。”是新课标的特征要求,也是《初中毕业生考试说明》的重点要求。近几年台州中考其中涉及探究的内容不少于20%,并有增加的趋势。平时训练选题注重基础性的同时还要重视探究性,通过在bc级要求的知识点的练习中适时适量地潜入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完成论证、反思评价等环节,对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进行分散的训练,实现一题多用,这样既可以减少全要素整体训练,又可使学生习惯于自然地以科学探究的思维去对待该处理的问题,应对探究题的能力自然得以提升。如在开放题练习中安排针对假设进行验证;在实验题中安排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对实验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评价或进一步举证及对实验步骤提出改进建议;在情景题和综合题中安排对过程进行分析等。如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受到压力大小的关系、测量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验、热水降温曲线分析、研究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无影响、测定某块盐碱地中的多种盐的含量从而为盐碱地的改造提供依据、比较不同产地茶叶泡出液的酸碱度及茶水是否能溶解脂肪而有减肥作用、对学生流感情况调查表数据的分析和得出结论、血铅含量对人有的影响、CuSO4溶液显蓝色与什么离子有关……等基础训练中都可以实现上述操作。

三 、科学选题应注重开放性

近几年,开放性试题被大量采用.此类试题被采用的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的发散、收敛和创新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实现知识、思维方法与多种能力综合考核的综合性题目,具有一题分出多层次水平的优点,应该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好题型。

例如练习题:用啄木鸟消灭农林害虫属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除了具有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防治 效果好的优点外,还有哪些优点?

答案:没有污染;对人畜安全;对植物无害;保护生态平衡;有利于生物多样性……

这就体现着该题型的特征。对该角度的训练,我们不能按知识点找题、编制题,而应按其特征选题,训练解题方法,

例如会适应:轿车仪表盘上都有一个用来提醒司机车门是否关好的指示灯的电路不足之处是什么?

答案:不能确定哪个门未关好或保护电阻一直在耗能……

这样的题,还怕不适应上题吗?关注该题型,但不单独为此立时间段,结合教学进程,把该题型的训练结合到平时的知识训练中,这种一练多目标的操作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应考中减负提质的选择。

四、科学选题应体现生活性

“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也是当前中考的导向。这些试题的情景都来自生活中的事例或当前社会热点,同时也渗透着人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反应了科学的本质与科学的目的,且能较科学地评价学生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以“一题考多点”。因此我们的教学除要彻底摆脱从书本到书本的方式外,复习练习选题的素材也要实现科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科技等应用的联系(例如“诺贝尔奖”、“热水器”、“磁铁”、“洗衣粉”、“抽水马桶”、“化肥”“吊瓶”…),还要与当地特色以及当前社会热点、焦点相结合(例如、“PM2.5”、“雾霾天气”、“甲型H7N9”、 “节能减排”等等)。力求让学生习惯把学习与生活融通起来,适应现实素材的考题。

例如题 :① 科学知识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下列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灭蚊是防控登革热的有效措施,因为蚊子是传染源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因为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C.筷子在水中看起来被“折断”了,因为发生了反射 D.汽车刹车后还要滑行一段距离,因为汽车具有惯性 ② 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