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三语文基础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基本情况介绍
本届高三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从期末考试看来,学生对考纲规定的高考考点知识掌握得还不够牢靠。许多学生对高考考什么,怎么考,仅有一点模糊印象。另外,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也为今年的高三语文复习工作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我们高三语文备课组共有5位成员,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有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和新教师,大家决定同舟共济、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打好高考这场大硬仗。
二、复习指导思想
在围绕《大纲》的基础上,依据高考《考试说明》,结合本届学生实际情况,复习备考工作扎实有序地开展。既要对语文基础知识作系统的切块复习,又要重视提高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复习时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把专题复习和语文综合训练有机结合,教给学生相关考点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三、复习阶段划分
根据我校高三复习工作的整体安排,结合我校语文教学工作的实际,本学期语文复习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2006.2,23-3.23
以学习第六册文言文单元及文言文阅读复习为主,中间安排适量的语文综合训练,点面结合。综合训练每周一次,周末进行。
2006.3.27-5.5
以现代文阅读及写作训练为主。对第一轮复习内容进行认真的反思、回顾,做好语文基础知识复习的查漏补缺工作。综合训练每周一次。
2006.5.9-6.5
用这个时间对一模、二模进行反思、分析,做好语文知识的查漏补缺工作,然后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关注高考的最新信息,对高考热点进行重点训练。
四、具体做法和措施
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深入研究高考试卷,加强复习的针对性。
2、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智慧,打团体战,精心备课,确保质量。
3、切实提高练习质量,讲求语文教学效益,注重语文复习的实效性。
4、坚持做到精选、精讲、精练、精评,抓牢抓实备课、上课、课外辅导等复习工作的各个环节,力争做到一着不让,
五、本学期使用的复习资料
1、《世纪金榜》 延边大学出版社
2、《高中总复习优化设计》 西苑出版社
3、《最后冲刺----模拟试卷》 江苏人民出版社
六、复习工作的具体安排2、结合高考热点,进行重点强化训练。
附计划表
时间内容分工2.20-2.26《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华岩、王桂香
2.27-3.19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潘少波、周晓伟、华岩、王桂香、詹志清
3.20-3.26强化训练及一模
3.27-4.16文学作品阅读专题复习潘少波、周晓伟、华岩、王桂香、詹志清专题复习王桂香、华岩
4.24-5.5基础知识查漏补缺詹志清
关键词:高三语文 有效性 探究学习
语文作为高考的首考科目,对考生整体实力的发挥具有极大影响,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基础学科。但高三阶段的语文教学现状却颇为尴尬,主要表现在语文学科的知识、技能提升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很难做到立竿见影,而在高三紧张的学习气氛下,学生难以做到长期地认真巩固语文知识基础,丧失了自主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影响到语文教学质量的实质提升。就此,笔者认为,在高三语文教学实践中,要注意一个“导”字,即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催生其语文学习欲望,指导其科学投放精力,积极备考应考。
一、激励学生自我完善,提高备考应考
在现行班级授课制度下,教师应做到以生为本,利用学生联系教材、拓展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所应了解的知识、技能,在保证统一进度的前提下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自主备考。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对高考考纲做宏观的掌握,对语文基础知识、古诗文、现代文阅读等三大块的52个考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感、思、悟,教师可结合高中语文教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扩展训练,以苏教版必修三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为例,教师可在继续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常用词知识及文言文语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从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如“臣愿奉璧西入秦”中的“奉”通“捧”,“左右欲刃相如”中的“刃”是名词作动词。其他如现代文阅读也是如此,教师就是要以教材教
学为突破口,鼓励学生主动纠错,查漏补缺,进而达到完善知识体系、提高语文成绩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正确掌握阅读技巧,积极指导课外阅读
随着高三综合复习、专题复习的逐次展开,师生往往将精力投入讲练评中,无意识地忽略了文章阅读。而阅读理解在高考中的分值比重极其重要,直接决定了学生成绩的优劣。如何以较少的阅读训练时间获取明显的效益,这是高三语文教学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认为,应培养学生全新的阅读价值观念,使其认识到阅读活动是丰富提升自身人文精神的过程,自主阅读、博览精读有助于形成与作者情感活动的共鸣,进而感受到语言的奥妙与精髓。具体而言,教师可利用以下做法刺激提升学生的阅读热情:一是注重浏览、速读、精读等基本阅读技巧的教授,并选用教材内的典型文章如科普文《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等进行示例;二是教材与课外阅读并重,安排学生适当阅读部分文体不同的1000~2000字内的文章进行阅读;三是古诗文阅读除熟读背诵课本内选文外,还应结合《史记》中世家、列传中的经典片段进行巩固练习。
三、引导学生课外练笔,积极落实写作训练
写作训练是高中语文教学板块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在落实课程标准确定的作文训练之外,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类形式的课外练笔,包括周记、随感、片段练习等。在具体写作内容上尤其应凸显社会现实、周边事物,鼓励学生大胆地在文章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并以此为基础,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借鉴教材中的经典作品如《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的写法进行创新写作或仿写,并在作文评改中都给予学生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不断感悟、总结,并以两周或一月为单位抽出课时供学生交流写作心得,实现共同提高。
正所谓教无定法,教无常法。在高三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有效的学习与复习,将“学习”转化为“求知”,使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动出击者,使高三语文教学在分秒必争的教学氛围内取得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汪保忠.接受理论与当代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05.
关键词:高三语文 复习方法
高考备考不仅对学生重要,对教师也是如此。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效率,优化课堂至关重要。我这两年带高三,对于高三的语文复习也有了一定的体会,现在就和大家共同探讨。我认为高三的复习课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夯实基础
高考语文重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像文字、词汇、句子、修辞及文言文知识等都是中学课文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还有文学常识,虽然《考试说明》中不考,但是如果缺少一定文学常识的积淀,在理解诗歌及文言文时就一定会有困难。语文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无法一蹴而就,夯实基础是语文学习的必经之路。所以复习中该记住的要记住,该背诵默写的要背诵默写,一点不能放松。对于易混难记的知识点,如字音、字形、熟语、名句背诵部分则应在复习之后随时回顾,间时巩固,对于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和现代文阅读这三大难点则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适量的间时练习,在多次间时练习中,逐步提高评鉴、翻译能力和答题技巧。心理学研究表明,间时复习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越是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好。因此,化整为零、日积月累的间时复习策略应当成为化解疑难、夯实基础的复习智慧和方法。
二、知识系统化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打比方说:“复习不是为了修补倒塌了的建筑物,而是为了加固原来的结构,并且添建一层新的楼房。”这话很精辟,它告诉我们,应有效地指导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进行归纳梳理,形成知识系统。教师要传授解题方法,帮助学生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使之能熟练地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充分利用教材
形成知识体系最好的办法是整理教材。在语文复习中,很多教师认为高考语文中教材几乎不考,就忽视教材。我认为这是不对的,因为教材是知识归纳整理最好的依据,可以使知识形象化。对教材的回归,对文本的关注,首先应在“夯实”二字上大做文章。比如字音、字形的识记,词语(成语)的掌握,名句名篇和文学、文化常识的温习都与高考考点及其能力要求密切相关。尤其是课本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相关语言知识,翻译技能的演练,更是高考古诗文阅读所需知识的源泉,所备能力的直接生发点。那种脱离教材和文本,好高骛远式的文言文复习之举是舍本逐木、缘木求鱼的低效劳动甚至无效劳动。其次,深入“挖掘”文本固有信息是我们应当树立的又一教材使用策略。文章不厌百回读,常读常新收获多。比如,我们可以再次挖掘文中人物、事件的全新内涵,丰富作文素材,以此来诠释、支撑相应的作文话题或主题;也可挖掘、借鉴文本中适用于高考作文的构思、立意及表达的技法,还可从课后练习中挖掘、归纳出一些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总之,偏重课外复习用书,而又始终不废教材,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彼此兼顾,应当成为我们复习时恪守的基本原则。
四、注重课堂的语文素养培养
高三复习课一般都和高考挂钩,注重实用性,注重利用方法解决问题。这无可厚非,但难免过于功利。这使得学生过多地注意文章或诗歌会出什么样的题,标准答案是什么。这样只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会简单记忆知识,而不能陶冶性情。所以,即使是高三的语文课堂,也一样应该注意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近几年的语文高考命题,越来越重视对考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检测,强化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完成有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这与新教材的改革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对于高考迎考训练,我们往往把它局限于字词句的语文知识的分解,局限于纯知识的讲解,认为加强素养的考查就是强化知识点的考查。这样已不适合高考的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是丰富的,既有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有文化素质人文素养的养成。
五、突出知识的应用性
在知识理解的基础上,应注重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精选典型例题,在学生“悟”的基础上讲清知识规律和解题思路并以做出示范。高三的复习课典型例题既可以是高考经典题,也可是教材中典型的例子。我选择的典型例题有2006年和2009年高考诗歌鉴赏题,还有第三册教材中的典型例子。这样既让学生明确高考的考查倾向,又对教材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时还要精选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这也是复习课的一个中心环节。学生通过实践,搞好知识迁移,形成能力。
六、增添一些趣味性
由于高三的复习课注重方法规律的整理归纳和针对性的练习,所以复习课难免程式化,难免枯燥机械。结果是老师教得索然,学生学得无味。所以,在复习中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诗歌鉴赏专题。中国古典诗歌,内涵丰富深刻,聚集、积淀了人类智慧和文化精髓。但现如今的中学生读起来,总有几分隔膜。因此,教师应注重提供感悟背景,铺设欣赏情境,渲染欣赏氛围,诱导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古诗鉴赏”世界。
七、关心时事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写在无锡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表现的是读书人既认真读书,又关心国家大事的胸怀,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思想恰恰形成对比。其实,当代青年学生更应该有这样的胸怀。我们培养的下一代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而且要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雄心和壮志,这也是新课改语文高考的方向。语文老师可以利用读报时间结合新闻选修教材内容精选一些时评文章让学生去看去读,这样,学生既能了解国际国内时事,又学会了新闻的写作方法,还能积累新鲜的写作素材,是非常有用的。
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读报时间看书报,了解社会,写新闻评论,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总之,高三的复习时间短、内容多、任务重,这需要我们探索如何优化课堂,提高课堂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地面对高考。
参考文献:
1.《人是教育的对象》.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教育心理学著作
【关键词】高三语文 试卷讲评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32-01
一、高三语文试卷评讲课存在的问题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语文教学的常规课型之一。做好测试后讲评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知识能力水平,通过讲评要使学生能够做到发扬成绩、纠正错误、弥补缺陷,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完善知识系统和思维系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试卷讲评课教学中,却不乏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现象,有些讲评教学走进了以下一些误区:
1.注重面面俱到,忽略主次需要。习惯于从试卷的第一题开始,一讲到底,面面俱到。这种讲评方式信息量大,但是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耗时长,课堂气氛沉闷,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2.注重结论呈现,忽略思维过程。只核对答案和结论,而不进行思维过程的呈现,使相当一部分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3.注重单向讲授,忽略学生参与。“教师一言堂”,整个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体验与思考的尊重,学生少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4.注重知识归纳,忽略拓展运用。注重知识和方法的归纳和总结,但是不能针对学生记忆过程中识记伴随着遗忘的特点及时安排拓展训练,缺乏对学习成果进行有效巩固。
二、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针对现存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就高三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教学谈了以下几点体会
1.试卷讲评要收集错例,分析错因,做到讲评的针对性
试卷讲评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学生在答题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作为试卷讲评的主导者教师必须做到知己知彼,要全面深入地认识学生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讲评前教师首先要做好发现学生错误的工作,要广泛地收集错题,找出错误的病根,这样讲评才能有的放矢。每次试卷阅卷后、讲评前,笔者都要认真检查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看试卷是因为知识掌握不牢失分,还是因为审题不清失分,还是因为答题不规范失分。然后针对不同病症,对症下药,在讲评时精讲、细讲,讲深、讲透,加深讲评的印象,提高讲评的效果。
2.试卷讲评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做到讲评的高效率
一份试卷的合理结构应是考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基础题到综合题的逐步延伸,因此讲评时没有必要面面俱到,而应针对学生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难点问题以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和技能进行精讲,做到讲评的针对性。在试卷讲评中,笔者一般重点确定一两个目标,重点讲评一两知识点。例如,在高考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中,会经常出现这样一种语病现象,即由并列短语运用不当而造成的语病。如果这份试卷中语病辨析出现了这种考查现象,就把它作为一个讲评重点,讲清并列短语在病句辨析中有几种考查方式,它的易病部位在哪里。下次试卷中若再出现这种考查现象,就能迅速激起学生的敏感点,快速地揭示出此句有没有语病,使学生达到讲一题,会一串,做一题,懂一片的效果。
3.试卷讲评要讲清思路,总结规律,指导答题技巧
高三进入总复习,知识的掌握和落实固然重要,但答题的方法、做题的规律等应试技能的培养也同等重要。高三复习试题的综合程度和难度的普遍加大,就要求教师在培养学生做题能力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探寻一些解题规律,找寻一些解题技巧。例如:高考散文的阅读是学生感觉最棘手的,因为它在考试中高难度,低得分。而要做好现代文阅读考题的题目,首先要快速读懂文本,即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内容,领会了作者作者在文中的主旨情感,清楚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才能正确解答题目。怎样才能在考场有限的时间内快速读懂文本呢?通过研究历年高考散文试题,总结出抓五段(领起段、中心段、过渡段、归旨段、结语段)看五句(总括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照应句)盯五词(时间词、空间词、情感词、标志词、反复使用的同义词)的阅读方法,使学生对高考散文的阅读不再望而生畏。
4.试卷讲评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
高考每年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因此在试卷讲评中,还要通过具体问题拓展延伸,把试题进行变化,以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例如在复习古诗意境型试题时,一般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笔者就对它作发散提问“这首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或“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是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让学生在试卷讲评中去探索、去发现这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达到了对此类题举一反三的效果。
5.试卷讲评课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思维过程的机会,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试卷讲评课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实现自主学习。在高三语文备考中要始终贯彻新课标要求,努力在实践中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在试卷讲评中,更新教育观念,坚持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提问,变主观题为客观题,让学生在填空中总结考试类型;不拘一格,在鼓励和引导中发挥学生才能。在试卷讲评中经常让学生做老师,让他们承担一部分试题的讲解任务,给学生更多思考和讨论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备考能力。总之,讲评试卷,老师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同时还要重答题技巧的归纳提升,还要重知识的拓展,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试卷讲评的质量和信度,才能提高学生的知识思维能力。
总之,试卷讲评是高三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一环。试卷讲评课也和新授课一样,需要许多艺术技巧。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多方面、多角度讲评,这样才能达到讲评的目的,提高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康和刚.语文课堂中的有效课堂的创设[J].教学参考,2010,(34)
关键词:语文复习;系统性;知识体系;能力培养
高三语文复习应该注重复习的系统性。近几年高考试题趋向难度简易,考查学生思维的完整性,全面把握知识和应用知识,这样知识的基础性就趋于暗淡,而教师在高三复习时依然要重视基础知识教授和训练,否则学生答卷时就会出现“空中楼阁”“虚无缥缈之感”,没有依据,没有来源。若注重系统性必须强调下面几点:
第一,复习时,把知识体系完整性地讲出来,并且一贯始终,不能抽条式的学习。学生在掌握知识时习惯从知识的来龙去脉去把握,而若随意把知识从这儿跳到那儿的讲解,无法理解条件掌握,真是在听天书。一点一滴地把知识从简到难的讲解下来,学生会很明了地知道这个知识是从哪里来,将应用到哪里去,所以系统传授、系统接纳是非常关键的。就像我们在掌握实词一词多义现象时,很难记忆多个义项。如果掌握造字法、语素法、释词法以及实例法,那么我们就不用单纯地记忆词义,而是举一反三地记住这个词和它的义项。
第二,复习时,把系统的知识讲授时,要提示学生在具体语言中的灵活灵用,而不用照抄照搬,因为基础知识是你的文化底蕴,并不是在特境下的语言应用。所以,适当去拿些习题训练,叫学生意识到基础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关系,灵活和牢固之间的领域范畴。例如,仿句题往往和句式、修辞、音韵等联系在一起,联想的意象符合题意但还是无法构句得出答案。
第三,复习时,注重体系完成性,要牢牢地把学生引入到知识的深层应用中去,停滞在只把握原始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和知识迁移是不同层面、不同领域的概念。只有把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逐步导入到敢于去触碰深层知识和能力应用中的过程,学生才能更好体味到基础知识的重要。若没基础知识,就没能力的形成,也就不知道出题人的意图,也不可能知道用什么去分析题、解答题了,失分率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那么损失就大了。高考试题在思想文化内涵上的挖掘既有传统特性也有时代特征,需要我们备考在基础知识上,也需要我们在思想深度上进行提升。
第四,系统复习时也要注重能力的培养,不能知识背呀记呀,而是要加重知识的体系性,答题时的灵活性。知识基础的系统是网络状,而考试是从这个网络提取的。那么考生无系统知识,答题就无法答题,每年的试题又有新的突破,就需灵活运用,这样我们才会取得良好成绩。
高考综合性的特性,也促使我们在备考时使考生应成为多面手而不是单面手――全面的知识和灵活的能力应用,会使我们的学生更加受益。
第五,系统复习时也要注重时效性,在制订学习计划时,要充分考虑高三应届的《考试说明》,及时转变复习方向,在知识和习题设置上重新调整重点。基础知识在前期打基础时放在重点,到了二轮时把重点转移到分析解答试题上去。
系统的复习对考生来说是必要的,也必然会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整体性的提高。不仅是基础知识的提高,对学生的应考也有好处而且对学生走向社会也有好处。如作文的系统训练,可以形成四大文体的书写能力,也可以在应用文体的训练中熟知各种应用文体的格式书写能力,使其在社会适应过程中能比毫无基础的人能够尽快地发挥出优势。与社会接轨,同时代前行,必然不负高中生活的一次知识的总汇与训练的期待。
一味忽视系统性的复习,只凭学生一对一的应付试题,那么试题是无尽的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是学生穷于应付而最终无能为力。学到一定程度后学习兴趣就会由激情澎湃到毫无兴趣,那么就是高三学生的悲哀,也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从语文教学的发展看系统性教学,既是语文教材的根本也是语文教者的目的。我们课改目的不是空中虚城,而是平地起步的大厦。我们可以借鉴的不只是与时俱进的新时代教育思想,而是要从我国古代教育中吸收有益的营养。如国学教学中,琴棋书画,格物致知,难道不是一个博学的人。所以,快餐式餐盒能吃饱饭,那细嚼慢咽的中餐也别有韵味,我们是否从中得到了启迪。高三不怕“浪费”时间,而是应该思考怎么更好把系统知识和系统能力有序地、有效地计划实施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受益。
教师作为高三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那么就要求教者能够秉持着系统化传授知识的能力和在教授过程中体现学生主体学习的地位,灵活多变地使课堂氛围融洽,而不是一味呆板知识的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