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物科学探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生物;探究式学习;教学实践
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倡导探究性学习,力图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领悟科学的本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农村初中的生物教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尤其体现在实验教学条件方面,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充分综合利用农村独特生物自然条件,以教育培养目标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体作用,做到精讲多练,讲授与电化教学融合,理论教学与实验融合,实验教学与校外实践融合,形成利用农村得力条件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初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理念,主要目的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多种能力的挖掘、发展,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得科学知识,并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的一种学习活动。笔者结合自己在生物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积极转变观念
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正确理解科学探究的含义,充分认识到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思想,并与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
二、改变教学模式
探究式学习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模式,要创设科学探究的情境,让学生真正置身于科学探究中,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觉自己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在研究生物学科中的现象及问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调查研究、信息搜集与处理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最终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实现价值观。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创设的问题情境既要有探究环节,还必须有探究内容,探究内容要与教学内容紧密衔接。
三、传授探究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平常的生物教学中,直接传授给学生知识远没有教会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重要。例如,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我们就要大胆地走出去,把探究空间延展到田间和村寨,而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和校园,了解田间和村寨生物的同时,还要学会对调查的生物进行归类,为以后的探究作好准备,并且初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在传授探究方法的过程中,初中生物教材中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内容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方法训练的绝好素材,可以设定多种探究情境和生物种类,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科学探究的活动方案,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生自然就学会思考,知道怎样学习,在亲自经历这样一个个探究活动以后,顺其自然地学会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指导课外实践
初中学生刚刚接触生物学科,对生物学有较强的新鲜感,对生物学科中的各种现象比较好奇,这就为我们在以后的实践课打下坚实的基础。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新生还没有系统学习生物学知识,在课外实践时会遇到不少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学生不知道如何来解决,如何克服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教师要综合考虑课外实验题的难易程度,科学命题,并在课外实验的过程中加强指导,对课外实验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困难充分预判,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样,课外实验出现的问题不仅能得到有效的解决,更能让学生明白科学实验的严谨性,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强化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五、合理进行分组
关键词:科学 探究 生物 教学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不断运用科学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独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我们也应注意不能一味地不加思考地运用科学探究这种方式,对于科学探究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科学探究不一定要遵循完整的探究过程
作为初中生学习方式的科学探究,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体验和领会探究所具有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并将所学的这种思维方法运用到新的学习任务上去。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只要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管参与到科学探究过程中的是某一个或多个环节都是可以的。
我们教师应允许学生针对某一问题或材料,螺旋式地、分阶段地开展不断的探究活动。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进一步的探讨后,学生仍有疑惑也没有关系,因为对某一知识的形成是常常需要日后回过头来反复验证的,因此不必强求一次探究透,探究完。比如,中学阶段的许多学生知道生命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但他们往往不认为生命体也是由分子构成的,因为学生往往把分子与非生命物质联系起来。许多学生对生物进化过程中的自然选择存在错误认识,如他们可能把生物进化过程中发生的适应性变异理解成一种有目的的生物行为。只有通过进一步在教师引导下的亲身探究,让他们自己亲自发现自己的已有经验与新发现的现象或事实之间的不一致甚至矛盾冲突之处,他们才会反思并修正自己的经验和认识。这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是“顺应”与“同化”两方面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自主建构起来的这些新知识,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和有效力的“活知识”。
此外,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听讲获得的新知识有时学生很难理解。比如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心肌的收缩是不受神经控制的等等这些书本上的知识,学生可能了解教师在说什么内容,也能够理解其字面的含义,并在考试时能正确作出回答。但对于上述学到的知识,学生常常是半信半疑,很可能想不通,在他们后续的思维中则仍旧会按照自己原来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行事,或在不同的情境下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要正确处理这种情况,唯一的途径就是给他们更多的亲历的不断的探究。
二、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注意要体现一定的能力梯度
初中生物新教材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了大量的、丰富多彩的、类型各异的探究栏目与活动。还有专门文字说明观察、调查、收集和分析资料、探究的一般过程、实验方案的设计。另外,更有许多阅读材料详细展示了科学发展史上出现的一些科学探究的典型范例。如光合作用的实验等等,较为详细地展示了这些经典探究所经历的典型过程和运用的主要方法,从而给学生提供了无限的启发和想象。这些启发我们在探究过程中,一般要沿着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一定梯度来设计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地掌握怎样确定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以及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怎样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性。
三、科学探究式学习注意应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差异
生物教学中的科学探究并不是为少数人准备的,而是更应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充分参与进来。有效的探究式教学更适合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的方式展开,使每个小组成员能为本组的探究成果做出贡献,使合作能力充分得以体现。应该注意的是,并非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科学探究,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级或小组中比较内向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在小组合作开展探究活动时,教师要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行为,注意引导他们注意让每一个人都对探究活动有所贡献,让每一个学生分享和承担探究的权利和义务。当然,对于某些有特殊学习困难的学生和那些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还要考虑利用其他时机,如开展生物课外兴趣活动,给予他们一些专门适合他们水平和需要的探究任务。
四、在探究过程中注意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工作,在小组中,学生共享专业知识。在小组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参与小组活动,与小组其他成员相互依赖、共同承担责任,进行积极的良性互动,相互交流想法、相互鼓励和沟通。除了个人的一展所长外,还应该多倾听其他人的思路与建议,学会审视自己的思维观点,激发彼此的灵感并深化各自的认识。
探究过程中需要学生们合作、解释和各种协调一致的尝试,这些合作与交流的实践和经验,可以帮助学生学习按照一定规则开展讨论的艺术,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善待批评以审视自己的观点,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等。
总之,在初中生物科学探究的教学中,只要我们认真加以运用,注意其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莉.体验生物科学探究.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 探究性学习 能力培养
跨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探究性学习越来越受到重视。探究性教学给初中生物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它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构建,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同时,促进了教师教育观念、教学行为的改变,使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高。
一、初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要
知识创新所需要的是具备探求态度和具有批判精神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人才,归根到底靠教育培养人的创新意识,打开人的视野,铸就人的能力。探究性学习则是教育改革的亮点。
2.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直以来,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展的需要不能完全适应;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社会经济和社会实际;教育质量低下,而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则是这一重大举措中一个关键的、有很大影响力的具体措施。
3.初中生物教学任务的需要
目前,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师是课程标准的执行者。
4.活跃初中生物课堂的需要
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积极开展探究性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培养学生生物学兴趣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方法,是改革初中生物课的必由之路。
二、初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若干建议
1.加强实验为主的探究性学习
中学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应高度重视学校生物学实验室建设,积极营造良好实验、实践环境,同时也应鼓励学生和教师充分利用身边廉价的器具和材料,设计富有创造性的实验和实践活动。”按教材要求完成标准化实验的同时,适当改进设计为低成本实验;将验证性实验与探究性实验、模拟性实验和多媒体技术相结合,如“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突出探究性实验能力的综合培养。提倡生物实验低成本、低损耗和简单易行,设计一组实验材料的多种实验方案,如以“鼠妇”、“草履虫”为实验材料,设计连续实验方案。进一步树立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信念。
2.善于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情境教学是一种运用具体生动的场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有很多种,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采用创设问题情境法和创设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习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如在讲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时,通过播放视频: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蛙声一片,让学生联想到辛弃疾的一句诗: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紧接着老师问:青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自然而然的把问题引入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心理。
(2)创设故事情境。在生物教学中,科学家的故事往往是科学探究一个很重要的背景知识,但学生对科学家的探究态度探究精神探究过程却不是很清楚,因此,创设一定的科学家故事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讲“血液循环”时,很重要的一位科学家就是英国的哈维,哈维发现血液循环是源于对下雨后小路积水流向的思考,这对学生是个很好的教育事例,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都是源于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
3.围绕问题引导探究合作
这个环节是教学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在长时间的探究活动中,教师不是无所事事,而是作为组织者、指导者,要对各小组进行适时的指导,这不仅能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顺利进行实验,而且还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同时,老师的关注和指导,对学生本身也是一种督促和奖励,学生为了给老师好印象而更加认真积极。如在探究鸟卵的结构时,一开始老师就设置了两个疑问:鸡蛋容易碎吗?鸡蛋上有孔吗?然后,每个学生通过用手握鸡蛋,从而得出结论:卵壳不易碎,对内部结构有保护作用。小组成员经过思考讨论:把鸡蛋放入水中看是否冒气泡,验证鸡蛋上是否有气泡。
4.利用社会实践丰富的课程资源
应该在继承我国现行生物教学优势基础上,力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更多地反映生物科学技术最新进展;更加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更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增加实践环节。课题研究中广泛利用了社区课程资源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这种无形的课程资源。例如,自然保护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动物运动行为探究;生物圈保护;生物科学技术新进展;空气质量与健康;合理营养的食谱设计;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等。如社区垃圾处理情况调查与建议(学生假期作业记录本);观看、记录、整理《科技博览》信息(学生假期社会实践记录)等。
5.交流结果,体验探究乐趣
“表达和交流”是探究性学习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它是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性的一个重要环节,即使是同一个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表达,不同的学生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同时,学生通过表达与交流,可以学会与人相处合作;学会相互倾听,尊重和赞赏别人的观点;学会平等地看待每个小组的成果;促进彼此建构出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也可以使不同的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各单个探究者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
三、结语
总之,初中生物课程开展探究性学习转变了学生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改善了学习态度,学生能以积极的学习状态投入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习生物对他们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体验一种经历一种快乐。当然,初中生物课开展探究性学习的教学仍然是一个不断实践和探索的过程,需要社会、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的通力合作才能取得良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尹玉红.如何做好生物课中的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物学,2006,(6).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探究性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6-277-01
一、充分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以前的生物学教材基本上按生物的进化顺序而编写的,内容陈旧过时,限制了学生与现实生活中科学与科学文献的接触。甚至有些内容在学生的生活中都毫无用处。如:《植物学》中植物有多少科,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还要求学生记住。《动物学》中,有些动物门,对生活一点用处也没有,学生记概念,背知识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阻碍了学生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这种教育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宗旨。
根据新《生物课程标准》编写的教科书中安排了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和观察与思考,如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中编排的这些探究活动,我想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会有很大的帮助。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智育,而且要注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如让学生探究鲫鱼的各种鳍对鲫鱼运动的影响。
二、注重课堂教学情景设计,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所谓认识,就是学习者对经验建构的解设,对新的现象和观念建构自己的理解,而建构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情景中,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教学情景设计是指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创造莫种认识情景和情感气氛,创造蕴涵学生学习知识的真实背景,用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知识,能在其中应用而进行的教学准备工作。知识是情景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活动起来,而活动也不是无故进行的,是需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
1、从日常生活中提取素材
日常生活中处处涉及生物学知识,我们可以运用真实的生活情景创设教学情景。特别初中生物学教学,更应联系日常生活,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学知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探究一下,吃的豆芽是怎样生产的?
2、从生物实验中提取素材
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设置情景的最有利因素,利用实验可以设置许多生动、有趣的情景。如在学习“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时教师先不讲水是如何进入植物体内的,而是先让学生自己亲手切开一棵生长在滴有红墨水的培养中的木本植物的茎,仔细看一看被红墨水染红的是哪一部分。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红墨水染红了木质部。这种直观的实验探究,既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也使学生摆脱僵化的教学模式,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让学生直接参加实践活动,只有从实践中获取得知识,学生才能容易理解和记忆。才能学以至用,在探究学习中学生就是“科学家”,学生通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去发现科学结论,不是教师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因此,探究性学习是一个 能使学生获取“活”的知识,能使学生有机会获取发展多种技能的在有效途径。
1、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探究意识
兴趣越多,求知欲越强。学生如果对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与教师思维的灵活性、丰富性和学校的氛围密切相关,所以教师和学校及上级教育部门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引起探究兴趣的环境,唤起学生的探究意识。如举办生物知识竞赛,学校的花草认养管理等,还有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讨论,这些问题都能唤醒学生的探究意识。
2、注重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和资料,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的方法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更重要的让学生体会到创造性的动手实践,培养创新思维。如同一个实验,能否用不同的方法来设计,实施操作?实验材料是否可以替代?实验器材能否改进?还要根据所发现的新事实,及时修改原来的想法等。
3、重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发现问题是科学的焦点,质疑激思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探索能力。例如: 在夏天,有积水的地方,庄家就会淹死,对庄家来说,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种花生用塑料薄模覆盖,有那些优缺点?让学生质疑,探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多方位多角度地大胆质疑,进行发散性思维。学校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在实施探究性教学时,必须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总之,新的《生物课程标准》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打破了学生认识过程中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显示的创新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探究能力是社会对人才要求的重要内容,教师要积极去探究实践。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行成客观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 欧.在生物教学中以探究激发兴趣[J],云南教育,2006(11).
【关键字】新课标;初中生物;探究式;教学研究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一切创造性学习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到解决问题结束。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就要善于抓住重点和关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和发展学生探究发现的动机和能力,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发现真理。这样才能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也才能使学生学会并学好。问题情境是要能反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材的知识重点和难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迫切性。
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这节课时,教师首先用生动的语言介绍光合作用的重要性。而后提出这一节课的问题情境:1.光合作用能产生什么?2.光合作用需要什么原料?2.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如果把绿叶比喻为“绿色工厂”,那么它的“车间”和“机器”各是什么?动力、原料和产物各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提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也为全课的教学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教学思路。学生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探究的欲望也油然而生,从而教师可轻松地把学生引导进入自觉探究的活动中。
二、发挥实验优势,培养探究兴趣
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活动之一。但在课堂演示实验中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没有直接参与,不利于其探究兴趣的产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尝试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动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学生探究兴趣的培养和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如“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一节中“种子在呼吸作用中释放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可尝试着改为学生实验,大部分学生按照课本上的装置及方法,验证了萌发的种子在呼吸时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基础,因此教师提示能否用学生已知道的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来探究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积极思考后,许多学生想到用口吹气的方法,通过比较,自然地理解了种子呼吸时,放出了与人呼出的气体中一样的成分即二氧化碳。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了解学习过程,学会思考和怎样学习,这样能很快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
三、延展探究空间,锻炼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是在要求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亲自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方式。观察、调查和实验,以及资料分析等,都是科学的探究活动。在新课改教材中,各种探究活动穿插在教学内容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些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堂以外,让学生在课外的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出问题的结论,从而也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在学习“植物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知识时,在做好课外调查安排的同时,还可以布置学生在家里做“植物生活需要无机盐”的实验。上课时,先让学生说出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植物在蒸馏水中生长得小且黄,在肥土浸出液中生长得大而绿。紧接着教师提出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按自己的思维态势进行推理、质疑、寻找答案。教师再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学生渴望得到正确答案时,教师给予启发、引导,让学生在解疑中,获得肥土浸出液中含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无机盐的新知识,也达到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锻炼的目的。
四、突出教学主体,学生主动探究
生物学科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他们“会学”生物知识,并运用它在主动地探究过程中摸索出学习生物的方法,使他们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