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混凝土科学与技术

混凝土科学与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混凝土科学与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混凝土科学与技术

混凝土科学与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层;混凝土;配置;泵送;问题及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A

一、混凝土配制和输运概述

参考GBJ146-90标准中Ⅰ、Ⅱ级标准技术要求;适量的掺加合适的减水剂,可以延长混凝土的水化热释放速率,并使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延长,提升混凝土的理论强度和使用的耐久性;科学控制粗骨料连续级配,有效控制针片状含量(

严格执行有关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的规定,确保混凝土的质量,防止混凝土在浇筑施工中产生裂缝。混凝土原材料要求:水泥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制备的,石子为级配卵石,粒径为20mm-40mm;砂为中粗砂,其砂率控制在38%-45%之间,含泥量不大于3%;混凝土配合比要求:水泥用量不能小于300kg/m3;混凝土坍落度一般为6cm-8cm,如不添加粉煤灰,则水灰比不应超过0.5,普通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应科学的控制在4小时-5小时左右,混凝土的科学配合比在正式生产前应向监理工程师和甲方项目负责人提交原材料合格的检验报告并经准确审核签字认可,未经审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报告不允许生产。

运输混凝土使用专有车辆运输,严格控制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在混凝土输运过程中应不断搅拌混凝土,避免商用混凝土发生离析现象,从而影响混凝土特有的性质和混凝土强度。在施工现场,应对输运的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验,并科学记录,确保高层建筑施工浇筑的顺利进行,对混凝土运输时间的管理和坍落度的测定必须有商品混凝土厂家和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代表的共同监督、抽检并签字核实。

在高层施工材料和浇筑方法允许的条件下,应采用尽可能低的坍落度和水灰比,高层建筑工程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应控制在(150±10)mm左右,尽可能减少混凝土的泌水,并科学控制混凝土含气量和初凝时间。施工监理和技术人员应重点审核商品混凝土配制的原材料、配合比等,在混凝土配制过程中要严格按照试验中确定的配合比投料,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科学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和搅拌时间,并及时对砂子、碎石的含水率进行测定,科学调整混凝土的需水量,从而有效控制混凝土的特性和强度要求。

二、高层混凝土的泵送施工技术

高层混凝土的泵送技术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德国和美国提出的,并通过不断的改进和革新,使其泵送理论得到快速的发展。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是通过泵和管路,依靠压力将混凝土输送到施工浇筑区域的技术。高层泵送混凝土具有无噪声、无粉尘、施工速度快、节省劳动力、施工效率高、综合施工费用较低等优点,有效地改变传统大面积浇筑的弊端和出现的问题。

输送泵管道的布设应做到铺设路线短、弯道少、接头严密,确保管路铺设科学,混凝土浇筑顺利。影响混凝土可泵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管路、石子性质、水泥的用量等。在混凝土配制的粗骨料中以卵石制成的混凝土的可泵性最好、混合材料次之,碎石最差。

三、高层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问题及措施

3.1 高层混凝土泵送过程中的堵管及控制措施

在高层混凝土施工中,由于施工场地一般较小,加之高度不断加大,传统的吊斗式提升设备已经无法满足高层建筑施工混凝土的需求,泵送混凝土由此产生。混凝土泵送设备主要包括混凝土泵和配套的混凝土泵管。科学选择混凝土输送泵的型号、功率,确保输送过程的安全并满足混凝土浇筑强度要求等。混凝土泵的压力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混凝土堵管的现象发生。泵输送管道内壁不干净也会导致堵管;输送泵的管线路太长,弯管太多,也会不同程度的造成堵管;另外,由于混凝土输送过程中操作不当,致使混凝土停留时间过长,也会导致堵管的发生。

控制混凝土输送管堵管的措施:在泵送混凝土砼施工前必须根据高层施工工程特点科学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泵,并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管理和专业培训;在混凝土输送管连接时,必须清除泵管中及管接头外残留的混凝土,尽可能少用弯管,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规范连接、固定管路;在泵送高层混凝土浇筑施工时,应先对输送管路进行清洗,确保器清洁,再进行泵送混凝土施工。

3.2 高层混凝土的强度偏低及相关控制措施

在高层混凝土泵送或吊斗施工建设中,由于客观因素常造成混凝土强度不够,其中主要有:实际水灰比大于设计水灰比。便于泵送施工操作,混凝土实际用水量比理论设计用水量要大;混凝土中各成分的含水率发生变化,现场施工和监理人员未及时、科学的调整;粗、细骨料质量因素。混凝土制备中骨料级配不好,含泥量过大,石子针片状含量偏大等;掺用的混合材料及其选用的泵送剂性能太差;混凝土养护不好。

在高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监理和施工技术人员应对控制点进行全面的检查,并积极落实施工技术保证措施、现场组织措施,并要求混凝土供方的施工交底,并严格执行国家混凝土制备的相关规定:合理调度搅拌输送时间,科学测量混凝土的坍落度;科学控制高层混凝土泵送浇筑的高度和厚度,确保分层厚度不超过30cm;振捣方法要求科学、正确,确保混凝土浇筑的强度和性能。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得到不断的发展,使得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较大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高层建筑的施工建设,只有认识和发现施工中的问题,按照国家施工相关规范,并通过建筑实践去认识和解决,且通过对国内外高层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的引进、吸收,提升和完善我国高层混凝土施工技术。

参考文献

[1]张振林.高层建筑结构转换层大体积砼施工技术研究[J].中外建筑,2005(6).

[2]覃维祖.混凝土技术进展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前景[A].结构混凝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第十三届全国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

[3]梁国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甘肃农业.2006(11).

[4]郑茂强.浅谈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控制细节[J].科技资讯,2006(31).

混凝土科学与技术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冬季施工 混凝土 施工技术

水利工程的施工特点是施工任务量繁重、时间紧迫,而且水利工程通常要在非汛期投入施工建设,这样才能确保其在洪水泛滥期投入使用、切实发挥作用,这就使得水利工程施工会经历严寒的冬季,然而冬季气候较为特殊,会对工程施工特别是混凝土施工产生不利影响,低温会影响混凝土强度,降低混凝土质量,从而对整个工程建设质量带来不利影响。

1 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中的困难

混凝土是一种由水以及其他工程建设材料构成的混合体,容易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其中温度是一大影响因素,冬季室外温度普遍较低,会对混凝土产生不利影响,具体体现在:

(1)混凝土裂缝或者钢筋材料被腐蚀。由于外界温度较低,混凝土内部各种材料会出现冰冻、变硬、变脆等现象,在温度达到零下几十度时就会出现裂缝,在雪水作用下,混凝土内部钢筋会被腐蚀生锈而膨胀,也会使混凝土结构顺着腐蚀钢筋方向出现裂痕。(2)混凝土表面起灰。受冬季低温、寒冷、干燥气候的影响,砼内部粗骨料、砂浆料等都容易相互分离,一些脱离出来的砂浆料暴露出来,使得砼表面灰尘遍布,而且在混凝土水分含量过多时会出现离析现象,影响内部材料的粘连性和聚合性,如果养护温度较高,水化作用降低,水分损失较快,导致表面起灰。(3)混凝土结晶腐蚀。混凝土冬季施工中,由于外界温度较低,砼体表面难免会有霜冻出现,特别是当砼体凝固、变硬时,很多外部添加剂将渗入砼体表面,而此时砼中水分也在逐渐丧失,就会使得砼与饰面结构之间产生间隙,双方无法紧密结合起来。

2 水利工程冬季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冬季混凝土施工必须解决混凝土冻裂问题,增强混凝土强度,确保其持久耐用。加强对水泥主体材料以及其它辅添加材料的选择和调配,做好保温保养工作,根据客观环境变化对施工方法进行优化操作,具体的过程如下:

(1)加强施工材料的选择。水泥是混凝土的主体构成材料,所选择的水泥类型必须具有高度的抗寒、抗冻特征,可以选择硅酸盐水泥,其标号要在32.5号以上,因为这种水泥通常有较强的水化作用,所释放的水化热量能为混凝土带来一部分热量,确保水泥能够在低温下不冻,维护水泥的强度;也可以通过适当提高水泥的用量来降低水灰比,来延长混凝土的强度时间。其具体的用量与调配比例如表1所示。

混凝土材料调配中必须明确多种添加材料的性质,及其它们与混凝土材料的关系,例如:能否对其抗渗、抗冻性能等造成不利影响,据此来科学调控掺合料数量;所选骨料尽量要纯,防止异物的介入,需要重点指出的是,如果混凝土中的防冻物中富含Na、K等化学元素,则所选用的骨料内部则不宜出现活动材料,这样才能杜绝其他不良反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2)科学选择、调节搅拌工艺技术。科学地优化与调节搅拌施工工艺主要体现在配合比的科学调整,通常这种方法更利于外界温度达零下的环境条件下,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第一,优选科学的水泥类型,也就是硅酸盐水泥,其水化热较高,而且抗压强度更高。第二,科学增加水泥量来控制水灰比,从而来增强水化热,来减少水泥达到标准强度要花费的时间。第三,为了防止砼材料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可以加入引气剂,在此要使砼配合比保持稳定值,这样在引气剂的作用下混凝土就会出现气泡,这些气泡会扩大泥浆体积,优化并提高了搅拌物的流动性能,也能使混凝土更长久地保住水分,维护自身的粘连性,同时也能控制混凝土内部水分结成冰时所出现的压力,全面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耐寒性能。第四,引入早强外加剂,控制混凝土凝固周期,增强其早期强度。

(3)利用蓄热技术支持搅拌。当客观环境温度在10度以下,同时水利工程较为庞大,所需混凝土量较大,可以采用蓄热技术支持搅拌,实际的操作过程为:为了维护混凝土材料在整个的施工过程中都能够存有热量,就要选好的砂石料、水料等进行加热,这样一方面提高了混凝土材料本身的热量,同时也能增强水泥水化作用,维护砼的早期强度,混凝土本身由于带有一定的热量,能够自觉抵御严寒的外部环境,这种方法不仅成本低、容易操作,整个过程中要注重混凝土温度的处理,特别是一些角落以及凸出位置要额外注意养护。

(4)外部加热技术的应用。通常外部加热技术用在客观温度在-10度以上的环境中,具体的操作过程为:将混凝土构件空气加热,确保热量通过空气进入混凝土内部,或者对砼直接加热,具体的过程如下:当施工规模较小时,可以引入火炉,然而其热量有限,可能效果不佳;或者采用蒸汽加热,它使混凝土享受一个湿热条件,而且操作过程较为简单,混凝土能够均衡受热,然而这种加热方法通常成本较高。

(5)做好混凝土运输与浇筑工作。第一,要科学定位混凝土搅拌设备,尽量缩小混凝土的运输规模,事先制定一套科学的运输线路,要尽量选择具有保温功能的运输工具。第二,混凝土浇筑。首先把钢筋与模板表面进行清理,防止上面出现任何杂物,特别是一些拐点、连接部分要重点清理,确保客观环境温度在零下10度以上,通过暖棚或加膜覆盖等措施来维护钢筋温度,使混凝土的温度在5度以上,如果混凝土截面较为精细则要确保温度在10度以上再浇筑。

(6)做好混凝土养护工作。要根据所选择的抗冻物质,浇筑时间来选择养护方法,可以采用蓄热法来维持所养护混凝土四周的温度,或者通过加膜覆盖的方法,采用(草垫子、彩胶)等材料进行护理,维护混凝土的湿度、温度与功能。

3 结语

冬季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带有一定的困难度和挑战性,必须采取科学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施工养护,全面维护混凝土的性能和功能。

参考文献:

[1]李红春.谈水利工程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J].四川建材,2011,37(2):196-197.

混凝土科学与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一、混凝土结构的定义及其特点

混凝土作为建筑工地最常用的建筑材料,拥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和砂石混合而成,可以不分场地混合,运输比较方便。混凝土具有优秀的可塑性,根据设计要求混凝土可以塑造成为各种各样的模板,灵活多变,且混凝土结构在一般情况下非常坚硬,很难被破坏或者是侵蚀。混凝土可以与其他材料混合用以提升材料的特性,和钢筋一体极大的增加了材料的硬度和整体性能,材料的抗震和抗爆炸的能力比较好。当然,最主要的是混凝土中的大部分材料是砂石,材料比较常见,价格比较便宜,产量很大,生产方便。

二、影响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因素及控制措施

1、配制混凝土的比例

混凝土一般是由水泥和砂石混合而成,一般是在施工现场混合配制,配制方法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一些施工人员仅仅从主观臆想出发进行配置,没有科学技术指导,拌制的混凝土质量问题难以达到施工需求。因此,拌制混凝土我们必须从国家相关规定出发,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利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混凝土强大决定了建筑物的质量,而混凝土的质量取决于施工人员的配合比,所以为了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安全,我们要从根源上做起,在混凝土拌制时严格遵循配合比,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于施工方提供的混凝土材料,监理和相关单位要组织检查,保证混凝土质量,保证建筑物质量。

2、拌制混凝土

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一些施工人员在进行混凝土拌制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经常出现重复核算的现象。我们必须看到,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建筑物的质量,它贯穿于施工过程的始终,我们要想建设稳定上乘的建筑物就必须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具体的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要杜绝那些不科学的方式,在加水上不能太过,要按照拌制标准进行。如果混凝土加入的水太多就容易出现混凝土上面的泡泡,这些水平会产生许多气孔,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混凝土的硬度和质量。从这里来看,混凝土拌制过程中一定要遵照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控制好加入的水量和时间,最大限度的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最大程度的保证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3、混凝土的养护和浇筑

在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混凝土的养护和浇筑是很重要的步骤,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进而影响到施工整体的质量水平。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混凝土的养护和浇筑环节。对于混凝土浇水的数量取决于所需的混凝土强度大小,如果需要强度大的混凝土就要注意浇水的多少,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另外,混凝土的质量还受到模板质量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我们最后选取那些拼缝紧密、平滑干净的模板,提高混凝土的质量。在拆除模板时,第一步就是对于混凝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对于其支撑力进行分析,考证是否符合于钢筋混合在一起。最后,混凝土需要振捣,振捣不是简单的敲打,而是要按照建筑业的相关规定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安全。

4、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控制

对混凝土施工材料的控制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水泥的质量、水泥存放的时间长短、存放的环境。整体过程一般是经施工人员操作,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对混凝土施工材料进行完善的管理,保证所用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对以上三方面进行严格管控,避免水泥受湿受潮,将混凝土施工材料控制在国家标准之内,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5、混凝土所产生的裂缝问题

对于建筑施工而言,天气、环境、人为等因素都可能造成严重的问题,对于混凝土施工技术而言,必须考虑到气候变化或者是环境转换等方面的问题,避免混凝土出现裂缝。建筑施工人员要提高此方面的认识,在天气和气候、环境出现变化时要及时做好预防措施,避免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效果。

三、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控制

1、施工过程当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混凝土施工中有许多值得我们重视的问题,这些小问题虽然无伤大雅,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比如说对于钢筋的质量问题要严格检查、在进行钻孔时应该采取的是冲击电钻而不是使用钻孔机、结构胶的质量问题必须得到保证并且在粘贴过程中要保证其有效性、对于植筋的结构要进行考证确保它能够达到水准要求、对于胶固化的实施步骤等等。这些问题只要我们做到谨慎小心其实是可以避免的,最主要是要做到遵照相关规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操作。

2、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对于混凝土施工设计的要求,要从建筑施工的基本条件出发,对于建筑物的要求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制定切实可行的混凝土施工设计方案;其次,选购混凝土必须从严,采购环节非常重要,不能出现人情单,避免混凝土质量问题引发建筑整体的质量问题,对于混凝土质量要多次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合乎标准;再次,施工现场对于混凝土的使用要正确,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浇水等工作要按照行业标准进行,对于混凝土的温度和热度要严格管控,避免因人为疏忽造成的混凝土质量问题;最后,混凝土拆模的时间必须严格,因为不标准会导致混凝土裂缝出现,很大程度上影响建筑安全和建筑质量,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最大程度上保证建筑物质量。

结束语:混凝土技术是保证土木工程质量安全的基本保证。作为应用最为广泛、匹配性最好的建筑材料,混凝土有着属于自身的优势。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的安全和质量,是建筑物完美的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完美必须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从技术和行为上都要保证混凝土的良好施工,促进工程更快更好的开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土木工程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烟台职业学院学报;2013(06)

混凝土科学与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建筑混凝土 施工 技术

混凝土施工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提高其施工技术,对于促进建筑的整体进度和质量是极为重要的,必须引起建筑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各级建筑管部门的重要,并且坚强监管。对于混凝土施工,广大的建筑施工人员一定要遵循质量标准,在施工中严格控制质量,对于混凝土的养护按照作业标准执行,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建筑产品,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争取更多的社会效益。

一、混凝土裂缝预防与控制

建筑混凝土施工中,由于受到人为、外界气候、技术手段、机械作业等原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建筑体地面或墙体出现局部裂缝的现象。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一定要考虑到由于外部气候条件、天气状况的不同,混凝土的结构自然也会有所差异,其裂缝宽度的控制也会有不同的控制标准。目前,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裂缝问题的预防与控制,普遍以施工期间的技术强化与重点监管为主。如果等到建筑物出现裂缝问题时,再采取补救措施就为时过晚了,很难达到理想的施工效果与质量标准。为了科学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技术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混凝土的强度与韧性。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混凝土使用量很大,难免会出现建筑物墙体裂缝的现象,所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强度,以保证建筑工程物的内部质量和整体美观感。

二、混凝土的浇筑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填入隐蔽工程记录表: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同时,在混凝土的浇筑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以及捣实方法等相关因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m时,应采用溜管或振动溜管以及串简等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应该反复的观察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的状况,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三、混凝土的养护技术措施

在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多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模式。泵送混凝土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而且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建筑工程的具体施工工作中,在进行配比、原材料、振捣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混凝土强度难以达标的现象。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包括:①墙板混凝土浇捣后,进行带模养护不少于7d;拆模后挂两层麻袋严密覆盖,继续保温,同时洒水养护至14d(满足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②顶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待其终凝后,6h内严禁浇水养护,以免出现起皮、起灰现象;8h~12h内(实际时问视终凝情况而定),用薄膜覆盖严密,面层加盖两层麻袋进行保温、养护,保证混凝土处在足够湿润状态。待3d~4d后,确认混凝土核心温度高峰期过去,再进行正常洒水养护至14d(满足UEA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

四、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的问题

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混凝土结构温度应力计算始终是困扰工程设计单位的关键性技术难题之一。如果在建筑工程设计阶段难以有效解决和控制温度应力计算的问题,必然会给施工和验收工作带来一定的麻烦与影响。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和设计单位都将温度应力计算问题提升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并且取得了较多相关的研究成果。

1.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问题的表现

目前,在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中,温度应力的计算结果往往与工程实际施工得到的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如果未充分考虑后浇带的作用和影响,就极易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松弛系数的取值与实际不符。同时,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和计算出楼板与梁的整体的相互作用力,很容易出现某些数据的准确性不理想的现象。适当地考虑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温度应力对基础的影响是必要的,对于保证混凝土结构“基础不变形”的假定也是有利的。因此,混凝土结构建筑设计工作中,必须严格保证温度应力计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2.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问题的解决措施

经过我国建筑行业专家、学者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他们一致认为: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计算的问题并不是不能解决的,主要建筑工程设计人员通过科学的计算方法与取值方式,完全可以将其控制在一定的有效范围内。混凝土温度应力计算的关键在于应力松弛系数标准值的确定,这个数值需要反复的演算与考证才能得到。因此,在建筑工程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一定要切实提升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并且以严谨的观念进行工作。

五、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强化措施

1.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与研究

目前,国内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沿袭或借鉴的部分较多,自主创新与研究程度远远低于实际要求。国内建筑行业管理部门,建筑技术研究机构,以及相关高等院校都要顺应时展需求,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深入创新与研究,力争实现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适用性、科学性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人员也要注意对于工作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通过长期施工技术应用的实践,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观点与合理化建议,并且不断地在工作中寻求技术问题与解决方案。

2.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全面开展之前,技术管理人员一定要对于每一环节的施工节点进行必要的技术交流,技术交流的对象主要为工程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要完全掌握建筑工程的技术要求与质量检验标准,并且结合施工单位现有施工技术力量、施工人员素质、原材料、机械设备等实际条件,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混凝体施工技术方案。同时,强化混凝土施工技术交流环节的作用还表现在对于工程整体进度和质量的促进,也是工程建设方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实现的先决条件。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建筑技术的成熟,城市建筑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程也逐年增多,因此现代化的施工技术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以混凝土施工技术最为关键,除了要求混凝土的强度、完整性、耐久性以外,施工中还必须对混凝土的温度、裂缝、原料进行选择和控制,以此来保障建筑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混凝土科学与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设计;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应用建议

土木工程是建筑的主要分支学科,其水平的提升需要在工程实践中不断探索与创新,而非理论阐述或科学试验。基于土木工程的这一特性,在具体落实土木工程建设项目中,需要结合以往土木工程建设实例,科学、合理的设计土木工程,尤其是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使技术设计具有较强的应用性,为后续高质量的、高效率的建成土木工程奠定基础[1]。所以,土木工程设计中,结合实际情况及相关案例,科学、合理的设计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应用是非常有意义的。

1土木工程设计中结构加固技术应用分析

综合以往土木工程建设实例,土木工程结构加固技术应用设计中容易在钢筋混凝土设置、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机理和方式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劣势分析等方面出现差错,导致土木工程建设中结构加固技术应用不佳。为了建成高质量的土木工程,在具体进行工程结构加固技术应用设计中,尤为注意强化以上几方面。

1.1钢筋混凝土的设置

钢筋混凝土是由钢筋与混凝土组成的,混凝土与钢筋质量高低、性能好坏等方面均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性。为了提高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性,在设计工作中应当充分说明钢筋混凝土的配置要求,即混凝土配置方面,保证骨料、水泥、碎石等混凝土原材料符合施工要求;按照工程建设要求,计算混凝土原材料配置比;根据混凝土应用强度等相关要求,说明混凝土振捣要求,如振捣力度、振捣时间、振捣方式等。在钢筋选用方面,根据钢筋混凝土应用要求,说明选用钢筋类型,即柔性和刚性钢筋;分析钢筋应用作用,说明所用钢筋弯曲度、强度、表面圆滑度等[2]。以便采购人员严格按照土木工程设计方案来进行材料采购。

1.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机理与方式选择

钢筋与混凝两种施工材料在受力性能方面存在差异,如若不能科学、合理的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两种施工材料的不同受力性能,将会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坚固性、稳定性。所以,土木工程结构加固设计中,需要注意科学选择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机理与方式。即结合土木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各个方面进行载力计算,如斜截面载力计算、扭曲截面载力计算等,并分析内部结构与外部形状变动的可能性,进而选择适合的设计机理与方式来展开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

1.3钢筋混凝土结构优劣势分析

基于以往土木工程实例,可以确定钢筋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强的耐久性、耐火性、抗震性、整体协调性,并且消耗的工程成本较低。但因土木工程是一项工程量大、工期长的工程,在运输、制作模板、施工工序作业等方面存在不确定因素,可能影响土木工程施工效果。所以,在进行土木工程结构加固设计中,需要注意各个细节的处理,尽量提高土木工程设计方案的有效性、应用性[3]。

2土木工程设计中地基加固技术应用分析

在土木工程设计中地基加固技术应用的有效设计同样重要。对此,设计师在进行土木工程地基加固技术应用设计中,需要结合结合以往土木工程实践,优化设计地基加固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以下几方面。其一,地基加固方法的科学选用。目前用于土木工程地基加固的方法有多种,如排水加固、胶结加固、挤压加固等。但不同地基加固方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且针对性不同。为了提高土木工程建设质量,需要在工程地基加固设计中,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及相关技术标准,选用适合的、有效的地基加固方法。其二,地基加固方式的正确应用。目前土木工程地基加固的方式有两种,即换土垫层和置换。其中,地基下部的持力层出现软化情况,应选用换土垫层方式来加固地基;而地基土层比较松软,则采用置换土层的方式加固地基。在土木工程地基加固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同地质勘查人员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勘查,了解地下结构,并以为为依据,选择适合的地基加固方式[4]。

3结束语

在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越来越重要的当下,结合以往土木工程项目建设实例,科学、合理的进行土木工程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应用设计是非常必要的,这可以大大提高土木工程设计方案的应用价值,为后续顺畅的、科学的、合理的进行土木工程施工做铺垫。所以,优化设计土木工程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应用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1]闫杰.土木工程设计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的应用分析[J].房地产导刊,2015(4):57-57.

[2]王霞,郭志刚.浅谈土木工程中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J].民营科技,2012(5):242-242.

[3]杨陟臣.结构与地基加固技术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3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