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的内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范文第1篇

关键词: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 联系

一、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公益服务。政府为了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问题,1998年前后,有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标准体系应运而生,不但加快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发展,同时,也满足了社会群众对公益服务的需求。

但随着我国财政预算体系的变革,各事业单位业务的不断深化,旧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难以统驭现代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发展与变革。为了促进事业单位的发展,提高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标准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财政部于2012年底,颁布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于2013年1月1日执行新制度。

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内容

1.折旧与推销问题处理方法的变化

在新制度中,对于事业单位资产进行折旧、摊销的处理方法与财政部颁布的相关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处理。同时,还特别指出事业单位可计提折旧和摊销资产的范围,除事业单位享有所有权的动植物、文物以及在事业单位摆放的陈列品、图书、档案等资产外均属于事业单位资产核算范围。以名义金额计量的固定资产也不计提折旧和摊销。

2.事业单位财政投入资金核算的变化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进一步规范了事业单位财政收入的支出与分配,将“事业支出”的核算内容细分化,增设了以下五个二级科目,即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事业结余、经营结余。明确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支账务处理的全过程。其中,结转与结余金额不得参与预算的结余分配,也不得转入“事业基金”和“专项资金专款专用”等部门预算管理科目当中。此项变化,即统一了事业单位财政补助收入的核算口径,同时,也有效的区分了事业单位年度财政补助结转与财政补助结余的不同。

3.资产的计价与入账管理的变化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资产的成本应以实际成本或类似或同类资产的成本进行计量。如需对事业单位资产进行账面价值调整,需根据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调整。但对于即没有有效凭证,市场上也没类似或同类资产,其资产计量口径也不统一的情况下,资产应以名义金额进行入账管理,并要求在当月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出来。这样即确保了资产入账的及时性,也强化了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

4.权责发生制将应用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中

新制度中引进的权责发生制原则,有效的反应出了事业单位当期收入与支出的真实情况。同时,也明确指出了事业单位应该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会计核算,而行政事业单位和事业单位中发生的部分经济事项或业务应该采用权责发生制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即能如实的反应资产与负债情况,也能满足收入与费用相配比的原则。

5.基本建设投资核算按月并入单位“大账”核算

新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发生的基本建设投资应当单独建账核算,至少每月并入单位“大账”进行核算。并要求事业在“在建工程”科目下设置“基建工程”二级科目,核算基本建设投资成本,其核算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处理方法大致相同,此处不做详细说明。

6.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结构的变化

新的事业单位财务报表由会计报表和附注构成,其中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与支出项目由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代替,其表内按资产与负债的流动性进行分类列示。并明确规定事业单位账务会计报表应按月度和年度进行编制;附注部分则应当披露事业单位重大经济事项的变动情况。会计报表结构上的巨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报表使者理解和分析事业单位经营情况的速度。

三、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内容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联系

1.会计核算账户趋于一致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资产类账户中的“现金”转变为“库存现金”、“对外投资”转变为“长期投资”。并增设了“存货”账户,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事业单位材料与产成品的管理;为了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又增加了“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处理固定资产的会计科目,这是本次变化中的一个亮点,而“虚提”折旧与摊销的创新性处理方法兼顾了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与财务管理,即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预算的口径,又可以反映资产的价值消耗情况。

2.统一了会计核算的目标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会计核算的主要目标在于明确受托人与被受托人的责任。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核算目标第一次体现了这一原则,使得企业会计核算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在目标上有了一致性,对以后会计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性意义。

3.账务报告列示内容相一致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报表采用了企业会计报表的格式,增强了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科学性与通用性,同时,也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与业绩评价提供了更加明确的财务数据。

4.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核算制度更加趋同

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内容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内容趋同性很突出,其业务处理与财务管理方式都非常的相似。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盈利组织与非盈利组织财务核算划分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在不久的将来,两套会计的准则将有望合二为―,将有利于财政部门综合考虑企业与事业单位规范的问题。

四、总结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变化后的内容,更加符合新形势下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的需要,使事业单位所披露的财务信息与企业的财务信息具有可比性,使我国的事业单位组织体系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最终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组织体系。

参考文献: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范文第2篇

[关键词]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教学评估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06.034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06-00-02

0 引 言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是在乡镇企业中开展的,是针对企业内部管理及工作人员的以信息化内容为主的在职教育。它是对企业信息化知识进行更新、补充、拓展的一种追加式教育,是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企业管理、生产等信息化的不断实施与开展,企业信息化成为企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此外,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受到更多乡镇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也成为乡镇企业员工提升自我信息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必要途径。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是指依据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目标、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评估一方面是对信息化继续教育效果的最终考核;另一方面也是规范信息化继续教育人员行为的主要途径,其实施将反作用于信息化继续教育的整个过程,进而实现对其某些部分进行修订,或是进行整体修改,以使其更加符合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本文基于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内容与过程,分析了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及评估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的指导策略。

1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及评估现状

随着国家对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大力度的扶植举措和乡镇企业信息化发展自身的需要,企业管理信息、生产信息化的系统得以广泛地应用与实施,与此同时信息化继续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成为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从内容和形式上看,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受限于乡镇企业的资金能力的信息化建设本身处于起步阶段,信息化继学教育局限于基础知识和技能;针对性不足,难以解决企业当前阶段要解决的问题;系统性差,缺乏持续性和长效机制;定制性差,师资能力不足等。要解决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中的问题,就需要在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大力开展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信息化继续教育效果评估是企业信息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充分发挥其诊断和反馈作用。

教育与评估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当前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也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包括:①只重视信息化相关业务的完成,轻教育和评估,导致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投入不足;②信息化继续教育考核只关注继续教育中讲授知识和相关技能,没有深入到受训者的工作行为及态度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工作绩效的改善和为企业带来的效益等层次上来,即评估工作只停留在初级层次,不够全面;③信息化继续教育考核方式单一,信息化继续教育考试往往成为大多数乡镇企业唯一的评估方式;④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缺乏系统的记录,比如:方法、评估内容、考核结果等;⑤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教育与评估是相辅相成的,评估的目的是建立更好的教育体系,大多数乡镇企业的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仅局限于项目刚结束时进行卷面式考试评估,并没有在后续的实际工作中进行评估,或者仅仅局限于对受训者进行评估,使评估与企业实际工作脱节。

2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策略

2.1 建立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体系

一个科学的、可行的、完整的评估体系是开展实施评估工作的基础保障,因此要加强评估首先要建立起评估体系。图1给出了包含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全过程的评估体系。由图1可以看出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系统建立在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教学的需求分析、目标确立、教学计划制订、教学实施和考核的全程教学系统之上,集评估目标建立、评估方案制订、评估实施、效果反馈为一体的完整过程,能够实现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全程控制,进而及时改进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

图1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全过程的评估体系

2.2 建立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五方协作体系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涉及具有决策权的企业高层即领导方,其主要职责是分析信息化继续教育的成本和收益,提供资源支持和资金支持;制订教学及评估方案的参与方即培训经理,其主要职则是向各个部门反馈结果,总结经验,修订方案;教学设计的实施方与执行方的主要职责是根据评估结果,不断升级版本课程,提升质量,改善教学效果;接受相关培训的企业员工即受训方,其主要职责是根据评估反馈结果查找不足;受训方的直接领导关联方,其主要职责是了解继续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为受训者创造学以致用的环境。五方具有不同的职能分工,在整个教学及评估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估效果需要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体系中的五方共同参与相互协作,缺一不可。

2.3 设计有效的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流程

有效的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设计需要遵循良好的评估流程。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流程依次包括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需求分析、制定评估目标、确定评估对象、完善采集记录数据、确定层次、选择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衡量方式、分析评估原始资料、纂写评估报告和信息化继续教育项目成果。评估流程是一个逐步实施开展的有效过程,每一环节都对评估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片面地夸大评估流程的某一环节,或某一环节的缺失都将阻碍教学和评估的有效开展。

2.4 实施多样化、多元化的评估形式

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具有多元化和多样性的特点,其内容包含乡镇企业信息化基础知识及管理和生产等的信息化基础技能(如管理信息系统、无纸化办公等)、业务相关的专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内容(如财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等)、辅助工作业务完成的相关信息化内容(如生产数字自动化)以及员工自身发展需要的定制信息化内容。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形式包括以讲授为主的长短期教育、以指导和实践为主的帮带教育、以网络资源为主的自学式教育等。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多元化和多样性也需要评估,才能适应教育的特性,摆脱单一的简单笔试或操作考核的模式,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评估设计,比如:开展网络在线认证考核评估、现场业务实际操作考核评估,等等。

3 结 语

乡镇企业管理者已经看到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企业产生的巨大影响,意识到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企业未来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正着力发展企业信息化相关的继续教育以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质。但在实际的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过程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突破现状,就要建立和完善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的评估体系,构建五方共同协作的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团队,进行有效的信息化继续教育评估设计,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多元化、多样化的评估,进而最大化发挥评估的反馈作用,使乡镇企业信息化继续教育在评估效果的反馈作用下,健康、高效和广泛地开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朱进杰.加强我国乡镇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提高乡镇企业核心竞争力[J].中国乡镇企业,2008(9).

[2]杜娟,毕新华,孙路.关于推进乡镇企业信息化问题的思考[J].软件,2010(2).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评价方法

一、企业信息化定义

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日本的学者最早提出了“信息化”一词,并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信息词汇,即“Informationaliza-tion”,其本意是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传输与共享的过程,是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社会经济活动的过程。企业信息化是从信息化的概念衍生出来的,目前尚无统一定义,不同的学者都结合自己对企业信息化的理解给出了各自的定义。乌家培老师给出的定义是“企业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企业各项活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最终能够对企业经济效益起到提升作用并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高俊书学者则认为,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应用,从而实现企业的现代化过程。国内的其他学者也从各自理解的角度给出了各自对企业信息化的定义,这些定义虽然有所不同,但大体上都指出,企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手段,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相关业务活动的效率与水平,进而为提升企业的绩效做出相应贡献。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已经来临,各个国家及地方政府在全球信息化浪潮中都不甘落后,纷纷制定相应政策推动经济信息化建设。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其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好坏对国民经济信息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有的企业都希望通过进行信息化建设来对以往落后的企业管理模式以及相关的业务处理方式做出改变,希望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提升企业的绩效,使得企业在现代社会竞争中具有一定的优势,能够适应当前快速变化的商业需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生产效率与工作效率,辅助管理决策。

二、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

企业信息化对于一个企业、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企业也认识到其重要作用。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也是逐步进行开展的,不同的企业、单位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程度不同,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企业可能遇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个别的企业其信息化开展得比较好,而有些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得可能就比较差,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结合近年来我国的一些企业信息化开展情况,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充分。大多数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无非就是买几台电脑,简单地把手工业务结合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样就算企业信息化了,可实际上,这根本谈不上是企业信息化,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就可以看出,这样的做法完全背离了企业信息化对企业作用的本意。第二,对企业信息化所需投入认识不够明确、清楚。众所周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是长期进行的,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与企业很多方面息息相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会随着企业的发展及相关业务需求不断地进行投入,而且短时间内是看不到更多回报的。大多数的企业管理者往往认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劳永逸的,一次投入就会产生所需的效益,由于这样的错误认知,使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对资金预算没有充分的考虑,导致预算不足,从而使得信息化建设工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停滞或终止,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够全面,亦不完整。第三,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缺少整体部署和规划。很多企业在信息化开展的过程中采用平铺的方式进行,不管企业实际情况,所有的部门一同展开,这严重制约了企业的资金流动,也对企业的生产业务活动产生影响,开展得不好甚至会导致企业因资金链条出现断裂而倒闭。第四,过于夸大企业信息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作用。自从企业信息化概念出现以来,我国的很多企业都意识到其重要作用,对其非常重视,专门组织人力、物力从事信息化建设,这本无可厚非。可是如果过分地相信甚至夸大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可逆的负面效应。要知道企业信息化对于企业而言永远是一个辅助手段,能够为企业的各项建设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建设得好也能够对企业绩效产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但如果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和服务相比,企业信息化的作用就没有那么大了。比较典型的代表企业是黑龙江省富裕斯达造纸厂,作为全国信息化行业的标兵单位,其企业信息化工作开展得非常好,仅企业自身研发的软件信息系统就有1000多个,可是在2007年被山东晨鸣集团收购,后又由于产能较小,产品竞争力不足而被抛弃。第五,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充分的认识。据有关文献统计,多数企业对自身的信息化水平没有十分明确的认知,大多不清楚其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到底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不是很清楚,这对于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极为不利,企业不能够针对弱项加以改进,就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合理开展。

三、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对策建议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当中应该尽量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让企业信息化成为助推企业发展的动力,而非掣肘,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为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服务,尽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水平。针对上述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决:第一,强化对企业信息化概念的理解,确定企业信息化各项工作内容。企业的中、高领导层首先要对企业信息化概念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了解并掌握其企业要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各项工作内容与进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并利用企业的信息资源,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提升企业的效益,企业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合理使用企业相关信息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手工工作自动化。第二,熟知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充分估计企业信息化相关投入额度与进程安排。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然是一个过程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建设投入是一个过程,应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开展,企业要根据自身经济状况,对信息化建设投入做好充分地规划,并按照规划严格执行,这样才能够保证信息化建设有序开展,不会因为预算不足的问题而导致信息化建设活动停滞,进而影响到企业后续的发展。第三,合理制定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任何一项工作都应该有步骤,分阶段地展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应该是分阶段、分步骤展开的,不能所有的部门一同开展,应根据实际情况,在业务处理量大、业务处理时效性强的部门率先展开,同时应不断总结经验,为后面其他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开展提供借鉴。如应先在财务部门运用信息系统辅助日常工作,之后在生产、加工、仓储部门逐步展开,企业按照既定的建设规划开展,就能够有效避免资金投入分散、不便于管理等问题。第四,加强对企业信息化作用的认知。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都应从实际的角度来认识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展得比较好是能够为企业增光添彩的,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企业形象,也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应的间接效益;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企业的发展最终靠的是其产品和服务,这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消费者只关心你的产品和服务,而不会关心你企业信息化开展得如何,所以企业信息化永远是辅助手段。第五,对企业信息化开展综合评价,了解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真实水平以及存在的相关问题。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情况开展综合评价的目的是指导企业更好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发挥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要进行信息化综合评价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根据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可比性、简便性、定量与定性结合等原则进行设计。科学性原则要求指标体系应尽量选取能够抓住企业信息化水平最重要的、最本质的、最有代表性的相应指标;系统性原则是将把能够影响到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诸多因素从系统的角度加以考虑和设计,这个系统包含了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诸多合理要素,应是完整的,不能只看到某一个或某几个对信息化水平有影响的要素,应包含企业自身因素,如人力资本、技术水平、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和企业外部环境因素等等。系统性的原则是要把这些诸多要素综合反映,因此要从系统的角度进行设计和评价,这样才能从客观的角度,相对全面地评估出企业信息化的真实水平;可行性原则是指在设置指标的时候,要对设计的各项指标表示的含义清晰具体,反映的数据应具有可靠性,避免因文字理解出现歧义现象,同时对于指标的数量设置要加以考虑,数量要适当,各个指标之间尽量避免交叉,因为一旦交叉就会产生冗余信息,加大了某一方面的权重,影响到评估的准确程度;可比性是指设计的评价指标应该是普遍适用的,A企业适用,B企业也要适用,指标涉及的各项经济内容、时空范围以及计算的方法都应该是可比的,这就方便企业与企业之间进行横向的对比,找出差距与不足,对企业在同行业、同地区的状况有清楚地认识;简便性是指指标的设置数量不宜过多,能很好地测量企业的核心竞争即可;定性和定量结合是因为企业信息化水平这一概念其本身就非常抽象,在有些时刻需要考量的内容往往不能数字化体现,因此,在对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行识别和开展综合评价的时候,需要综合考虑到能够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的指标。有了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后,我们就可以来确定企业各指标的具体情况,然后进行评价方法的选取。当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如主成分分析方法、因子评价方法、功效系数法、AHP、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模糊综合评价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能够对各指标情况借鉴专家进行打分,并对最终的结果进行归类判断,使得企业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身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同时也能够根据评价的具体过程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应加以改进。

四、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每个企业都很重要,都是提升企业竞争力比较有效的手段。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把信息化建设工作摆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上,同时需要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对企业信息化的水平有清楚的认知,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内以及更长的时间内,企业还需要就信息化建设做哪些工作,应如何开展等等。文中提出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是很多企业在其信息化建设开展过程当中经常能够遇到的普遍性问题,并不是全部内容,提出的解决对策建议也仅仅是针对问题而言,在企业未来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新的问题。希望本文能够为正在进行信息化建设的企业或有信息化建设想法的企业提供一定借鉴,使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尽量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少走些弯路,希望所有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都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建设工作贡献企业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高俊书.浅议企业信息化[J].理论学习与研究,1998(3):23-24

[2]茹文.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方略及综合评价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学院,2003.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范文第4篇

当今世界,经济趋于全球化,市场瞬息万变,企业面临众多机遇与挑战,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很多企业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引进信息技术,加大科技投入,促进竞争优势。企业信息化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企业管理生产经营中,获取经济效益的过程。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和企业外部沟通信息化共同组成企业信息化,其目的是通过现代的信息技术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的效率有效提高,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度。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信息技术也蓬勃发展,企业信息化可以有效调动各部门之间的生产合作,企业信息化可以提高信息资源利用效率,取得更高的效益。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企业信息化包括市场营销信息化,办公管理自动化、信息化,事务处理自动化、信息化,生产过程信息化,产品设计信息化等内容,每个企业根据自身管理经营方式的不同,选择自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市场营销信息化是指利用现代通讯设备为企业营销服务,市场营销信息化作为现在较为高效的营销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企业应用。企业如果想提高核心竞争力,使自己的企业在当代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主要应加强信息化建设的几个方面:

1、加强企业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网络信息系统是现代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企业信息网络系统是以企业局域网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应用现代计算机科技将局域网改造成内联网和外联网,建好基础信息网络系统有利于企业其他方面的信息化建设。

2、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企业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有效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我们要综合利用各种手段,对各种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现在大多数企业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信息化广泛采用电子信息技术,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效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加强自身服务质量,达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初目的。

4、对员工加强信息化水平教育,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方面,应对员工加强信息技术培训,提高员工信息素质,普及员工信息知识储备等能力的培养。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在我国,一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存在着各种衔接断层问题,比如组织结构的断层、信息对接的断层和复合人才的断层等,企业信息化建设在各方面的投入不均匀而造成内部信息分享流通不畅。

2、在我国,很多企业并没有完全掌握甚至不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方法,企业信息化发展不够或不完善,欠缺长远考虑,有些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上,对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看不到长远利益,这使得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无法持续高速发展。

3、很多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不抓重点或脱离实际不知做什么,还有的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只是手段,企业需求才是根本。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盲目追求一些东西,对洋货迷信、系统功能求大求全,不适合本企业的实际,使所建企业信息化系统与自身业务流程、管理大相径庭,造成极大的浪费,实施后毫无成效。

三、企业信息化中的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简称MIS,是信息化应用衍生的产物,主要包括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这个系统能够利用以前的数据对未来做出预测,有利于企业做出更好的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导,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信息采集传输加工,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四部分:EDPS部分、分析部分、决策部分、数据库部分。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实质是企业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管理层次,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的任务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处理,确定信息处理过程的标准化,优化配置各种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为主体是人,主要完成信息处理任务,数据信息成为系统运作的驱动力。

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从我国企业发展现状来看,影响企业发展的速度主要原因是管理企业管理人员的理念、人才、购买能力、基础条件等几个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涉及面广,多方位的工程,而且不同企业要根据自身灵活调整,根据企业本身特点,对职工开展信息化教育,开发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集成化信息系统。主要加强以下几点:

1.增强企业决策者信息化意识,培养信息化人才。企业要了解信息化实质,并按照信息化要求对传统的模式进行调整,要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认识,首先提高企业领导的信息化意识,管理者带动员工。加强信息化人才培养,将思想统一到信息化建设上来。

2.改革机构,保证资金投入。企业要想进行信息化改革,就要对机构进行改革,通过组织改革,保证信息数据等传输顺畅,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基础环节。另外要保证资金投入,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很多领导只看到短期资金大量投入没有看到长远利益,所以中断资金投入,造成信息化建设断层,这种企业必将会被经济社会淘汰。

3.建立企业信息主管制度。信息化是一项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应有专门的部门和专业的人员来从事或分担这项工作。因此,企业应当设有CIO(ChiefInformationOfficer)职位,把他当作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内容、并保证CIO有充分的行政权力,能负责信息技术机构与其它部门的协调与配合,负责企业信息化工作,直接领导企业的网络信息中心、电子商务中心等与信息化有关的部门。

结语

企业信息化的内容范文第5篇

本报讯 为深入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进一步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举办2013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信息会暨中小企业信息化培训启动会。

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朱宏任指出,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是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是“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内容。为全面提升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自2005年起,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实施。多年来,一批专业的电信运营商、信息化服务商积极参与和支持信息化推进工程,通过开展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实施专项计划、举办大规模宣传培训活动、推动电子商务应用和信用体系建设等,努力开发和推广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在解决中小企业创新、管理、市场、信息、融资和人才等困难,帮助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在低成本、低风险地应用信息技术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显著成效。

朱宏任强调,2013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要以党的十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提升小微企业信息化水平为重点,进一步集聚信息化服务资源,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要继续在全国广泛开展推动信息化应用的宣传、培训和技术支持活动,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能力,促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司长郑昕介绍了2012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取得的成效,并提出2013年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将继续发挥信息化服务商和服务平台的支撑作用,进一步集聚服务资源,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其中要主要突出以下重点:一是培育信息化应用的典型企业,进一步普及推广信息化解决方案,积极开展专业辅导活动;二是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优势,针对企业发展需求和突出困难,促进供需对接,提高信息化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鼓励信息化服务商与地方中小企业主管部门、产业集群、工业园区开展合作,积极承担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和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任务;四是加强中小企业信息化宣传培训,就热点难点问题举办中小企业信息化论坛等推进活动;五是宣传中小企业信息化实施和信息化服务的典型案例,推广成功经验。(程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