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第1篇

关键词:落实安全主体责任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人们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强,并认识到安全生产是构建和谐社会、保障社会经济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先决条件。但是,企业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依然存在“重生产,轻安全”,“重效益,轻管理”,“安全制度严不起来、安全责任落不到位”等现象,事故时有发生。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防止安全事故发生,这是企业在安全管理中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1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企业多种经营生产的发展,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存在的管理缺陷和事故隐患也逐步增多。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现状分析,有80%以上事故的原因都是因为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而引发的,企业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存在以下问题。

1.1企业没有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有不少经营者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未把安全生产放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往往注重抓经济效益,在抓生产的同时没有抓好安全,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对安全生产所产生的社会效益认识不足,仅把安全生产挂在口头上,把安全与生产对立起来,没有摆正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未认识到安全是效益的保证,只有生产安全才能确保生产利润,这是目前企业在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方面存在的问题。

1.2 安全基础管理不扎实,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

在企业发展的初期,许多企业只从短期经济利益考虑,忽略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人员配置、安全投入和建章立制等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生产的基础建设,使企业的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不扎实,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企业在减员增效中,片面强调精简效能,撤消或合并安全管理职能和岗位,安全管理人员一减再减。有的企业在降低成本压缩经费时,首先想到的是削减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整治隐患费用落实不到位,使一些事故隐患不能及时得到整改。

1.3缺乏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技术培训不到位

1.3.1未从安全技术、教育、管理方面来预防事故。安全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应从安全技术、安全教育、安全管理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生。从大量的事故原因分析显示,事故的发生其主要是由于设备或装置缺乏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以及在安全监督管理上存在缺陷等三个方面原因引起的。因此,企业必须从加强安全技术措施、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监督管理入手,有效地预防各类事故发生。

1.3.2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根据事故伤亡理论中的轨迹交叉论显示,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所造成的。安全技术的对策是重点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教育培训的对策是重点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目前有不少企业在安全管理上还存在缺陷,安全管理基础薄弱,预防和控制事故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1.3.3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技能素质有待提高。安全生产的核心是人的安全素质, 它包含了文化修养、风险意识、安全技能、行为规范等多方面的因素,其标志是风险意识,而风险意识的产生则取决于安全素质的提高。因此,企业对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必须要加强,对安全技术培训资金的投入必须要落实。

1.3.4安全监管力量薄弱,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

1)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力量较薄弱。目前,虽然很多企业设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但在人员、设备等多方面的配备上仍比较薄弱,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安全部门只满足于围着领导转,忘记了行使自己的安全管理职能,存在职能不全、职责不清、责任不明现象,使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监督管理职能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2)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不完善。企业根据安全主管机关的要求,建立了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工作也初步实现了有章可循,但很多企业建立的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够规范,相关制度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为能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审核,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内容与现场管理实际不符,回避了容易产生问题的内容,体系运行记录与实际不相符,存在体系管理“两张皮”等现象。

1.3.5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滞后于安全发展需要

1)安全知识继续教育滞后于安全发展需要。企业在安全生产管理中,一些在安全岗位上的老同志长期以来得不到安全知识继续教育的培训,使这些安全管理人员长期吃老本,安全管理知识无法更新,这对企业安全管理质量影响很大,一些企业的安全管理方法、安全技术、安全观念都落后于生产发展的要求,这也是企业安全管理水平提不高的一个原因。

2)在安全管理中出现“归零管理”的现象。在企业改革过程中,员工岗位变动较大,企业未能及时对这些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技能培训,就匆忙安排上岗,给企业的安全生产埋下了很大的隐患。尤其是随意把在安全管理岗位上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同志调走,调来没有安全管理经验和专业不对口的新人接替,使安全工作从零开始,违背了安全工作必须要有连续性的规律,结果安全事故不断,为此“归零管理”在安全管理工作中付出很大的代价。

3)劳务工的流动性给安全培训带来难度。随着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在社会上招聘一些合同工和临时劳务工进入生产一线工作。由于这一部分劳务工的文化程度较低,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技能素质较差,人员流动性大,有些劳务工经过培训后上岗了没多长时间就走了,新的劳务工又来了,所以劳务工的流动性给企业安全教育培训带来一定的难度。

1.3.6 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队伍思想不稳定

1)安全管理工作不具有吸引力。企业在工资收入分配中,优惠政策总是对生产经营部门人员倾斜的,一般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技术骨干的收入都低于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待遇差、工作压力大,安全队伍思想不稳定,因此很多安全管理人员跳槽,造成安全管理人才流失,然而新招进来的大学生都想搞经营和技术工作,却不愿意做安全管理工作,安全管理工作对新进大学生来说没有吸引力。

2)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没有权威。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到基层单位生产现场去监督检查,由于基层单位领导职位和收入都比其高,他们又都是“老板”圈内人士,对安全监督管理人员查出的问题和隐患认为你“拎不清”、小题大做,故应付了事,甚至打你小报告,所以安全管理制度严不起来,安全责任落不下去,安全检查流于形式走过场,现场违章现象杜绝不了,给安全工作留下了隐患。

2对如何加强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思考

2.1要充分认识到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意义

2.1.1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是安全生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企业在改革发展时期,既是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类事故易发期。如果企业不能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让安全事故易发期演变为安全事故频发和高发期,企业就不可能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优越的投资环境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势必对企业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2.1.2科学发展首先要强调安全发展。建设和谐社会首先强调的是关爱生命,安全生产的本质就是对人的生命权益维护。科学发展首先要强调安全发展,如果企业事故不断,各类事故不能有效的控制,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损失,还给受害者家属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因此要建设一个和谐社会,企业必须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员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安全。

2.2落实企业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一岗双职”制度

2.2.1领导对安全生产负有双重责任。领导干部在执行“一岗双职”制度中,既要对所在岗位应承担的工作负责,又要对所在岗位应当承担的安全责任负责,也就是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应当对分管范围内的业务工作和安全生产负有双重责任。企业要对领导干部加强安全生产绩效考核,对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的领导干部要实行安全生产问责制,使企业能自觉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2.2.2实行安全生产约束和激励机制。在安全管理中要坚持开拓创新,不断强化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尤其对企业领导干部的安全责任制要放在首位,提升企业安全管理干部的安全责任意识和安全法制观念,同时要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奖励基金,对实现年度安全管理目标的单位给予奖励,对发生事故的单位进行处罚,对企业安全管理干部要实施安全岗位津贴制度,充分发挥企业安全生产约束和激励机制的作用。

3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人人遵守自己安全生产承诺

3.1各单位能自觉履行安全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安全生产、规范员工安全行为和控制事故发生的关键。每年度企业负责人应与下属各基层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使安全生产责任“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明确各级领导干部安全职责。通过年度安全管理考核和安全工作履职检查,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企业领导的政绩考核之中。

3.2员工都能自觉遵守安全承诺。企业所属各单位和部门,除了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以外,单位负责人应与各中层干部(部门长)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各部门长应与各岗位人员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使每一个员工都能以安全法规为准则,自觉遵守安全承诺,并严格按照企业规章制度规定,认真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

3.3实施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为使每个单位和员工都能承担起安全生产风险,在企业内实施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制度。企业对从事生产经营单位和员工收取一定数额的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如在生产经营期间发生事故,其风险抵押金将作为事故抢险救灾和善后处理所需资金。对全体员工实施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奖惩制度,年底根据企业生产安全状况、事故经济损失和年度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情况,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定,对全体员工实行安全生产风险抵押奖惩兑现。

4以安全监督管理为重点,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4.1抓好安全措施,告知作业场所存在危害因素。为加强企业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规范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防止事故发生。企业要加强生产现场的安全措施,减少职业危害,并向从业人员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安全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企业要对生产现场加强安全监督检查,确保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得到落实。

4.2杜绝先天患,从源头上遏止各类事故发生。按照国家或行业安全标准规范要求,企业对生产设备设施要加大安全投入,添置和完善工作场所、生产设备、电气装置等方面的安全防护设施,做好安全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工作,提高企业生产设施的本质安全,为职工提供一个安全的生产作业环境。对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等项目要严格执行安全预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确保安全设备设施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使用,杜绝先天患,从源头上遏止各类事故的发生。

4.3抓好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素质。企业要把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到倡导安全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高度来认识,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是提高广大员工安全意识的有效途径。要重点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技术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操作技能、自我保护能力和事故预防能力,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受到安全教育培训持证上岗,切实提高每一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

5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活动,提高企业安全应急处置能力

5.1开展安全活动,提高安全技能。进一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年”、“安全生产月”、“应急预案演练周”等各项安全活动。安全活动的开展能有效地促进安全管理,开展安全活动要从制定方案、部署、宣传、实施、检查等方面下功夫,确保安全活动开展的富有成效。在开展应急预案演练活动中要防止流于形式,要确保应急预案演练达到应有的效果,并不断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

5.2加强安全预防,消除事故隐患。安全预防工作首先要控制产生事故隐患的源头,按照“重在预防、深挖隐患、强力治理”的要求,建立隐患排查跟踪督查整改制度,对重大隐患层层挂牌督办,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在安全检查过程中,必须对事故的先兆和隐患进行排查,对管理上的缺陷和事故隐患要严格组织整改,并立即采取安全整改措施,把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第2篇

(一)保障电力安全是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根本途径

毋庸置疑,保证电力资源的生产安全是电力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与重中之重,确保电力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不仅能够提升与优化电力系统的性能,还能使得电力行业的发展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因此,在我国企业的电力生产流程中,应始终将安全问题放在生产活动的第一位,建立应对电力安全事故的各项预案,在最大限度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企业领导者与相关的安全生产责任人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企业电力系统的生产安全进行严格的管理与有效的监督,加大对相关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力度,提升企业上下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确保生产安全的各项相关措施与制度能够有效地落实到生产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生产效率与经济效益[1]。

(二)保障电力安全是企业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各城市与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工业与农业的生产活动从根本上离不开电力系统的使用,这就意味着电力设备的建设与应用始终是确保基础设施建设得以进行的重要前提与关键问题。随着电力设备在社会生产各领域应用范围与比例的不断加大,电力系统不仅确保工业与农业的生产活动得以顺利进行,保证公共交通运输系统能够正常运作,更使得金融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的维持。综上可见,电力系统与设备跨行业应用的实例不胜枚举,这意味着电力系统的供电能力与效率直接影响着社会运作的效率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因此,避免电力设备过度损耗,杜绝电力生产安全事故,改善当前我国电力环境是电力行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是满足社会各行业基本用电需求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2]。

二、企业在管控电力生产安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上下对电力生产安全的认识程度不深

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刺激着企业竞争的不断加剧,也刺激着企业不断扩大生产活动的规模,将追逐经济效益列为企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视经济效益无可厚非,但企业对电力生产安全的忽视也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小则造成电力设备的严重损耗,降低企业生产效率,大则引发生产安全事故,威胁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与整个企业的财产安全。企业的生产安全责任人与相关工作人员对生产安全的认识不深、意识薄弱,领导团队将短期的经济效益放在企业生产的首要位置,忽视了对生产安全的控制与管理,工作人员在具体的操作环节中无视生产安全规程、违规操作,最终导致了不可挽救的严重后果[3]。究其原因,企业上下电力生产安全意识的淡薄造成企业片面追求生产效益,忽视了对生产操作环节应有的安全管理与监控。

(二)企业没有建立完善标准的电力生产安全监管体系

众所周知,电力企业的生产活动往往包括着诸多复杂的工序与环节,生产程序的冗杂意味着管理者不易进行统一的指挥调度与监控,追究生产安全的责任时面临千头万绪,难以落实。此外,虽然现阶段部分企业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的技术与制度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企业领导者仍旧未将整个生产环节纳入到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中,未形成科学、标准、正规的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控制系统,没有建立完善系统的制度加以巩固[4]。部分企业的电力生产安全管理体系缺乏工作人员的培训制度、生产安全奖惩制度与责任安全的逐层反馈制度,使得生产安全管理沦为一个空架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生产安全监督效率低、效果差的尴尬局面。

(三)技术层面的落后制约了电力生产安全的监督管理

在企业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中,企业上下的安全意识与责任意识影响了电力生产运作的环境与氛围,而具体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则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监管体系的整体水平。先进的生产安全技术是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系统的“软件”,完备的电力生产设备是这一系统的“硬件”,两方面的缺失都牵制了生产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管理方面的技术落后,设备老旧,不仅限制了各项生产安全保障措施的实际落实工作,更造成企业无法同当前电力系统自动化与科学化的大环境相适应,还未开始激烈的市场竞争便输在了起跑线上。

三、电力生产安全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加大资金投入,完善电力系统的结构

电力设备会随着电力生产运行的全面发展而得到广泛的应用,电力生产安全技术的更新也面临着广阔的前景与全新的挑战。为确保电力生产运行能够快速高效的发展,企业应当不断加大安全管理技术水平上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在该领域的各项成果优化电力生产每一个环节与操作步骤的运行,通过充足的资金支持来推进电力系统结构上的改进与完善,从而提高企业电力系统与设备的整体水平。在未来的发展阶段,企业将不断引进先进的电力安全生产设备与装备,以高效的电力生产安全技术为依托,从技术水平层面有效减少电力系统的运行损耗,提高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与生产效率,从根本上改变电力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现状[5]。

(二)完善继电保护技术,加强安全管理与技术监督

在电力生产活动的各个环节中,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关键,对整个电力系统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这就要求企业重视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将继电保护设备的管理与维护纳入到企业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体系中。企业应当建立相关的监督管理制度与机制,对继电保护装置进行定期的检测与试验,确保设备能够在电力设备产生故障时及时启动,最大程度上减轻安全事故的危害与后果[6]。此外,人作为电力设备的终极使用者与直接操作者,其操作水平的高低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继电保护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迫在眉睫。

(三)推广远程监督技术,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

为全面提高电力安全生产的技术水平,企业可适当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引入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将电力生产安全的管理同通信工程、无线视频等领域的技术成果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远程视频监控技术提升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范围与效率[7]。企业的电力生产安全负责人通过远程监控系统管理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不仅大幅度提升了生产线上各流程的工作质量与效率,还有利于管理者及时发现电力生产中的问题,在电力生产发生安全事故的第一时间采取有效措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风险、挽回损失。

四、结束语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安全;安全管理;安全生产

随着近两年建筑安全事故频发,如在建楼房或桥梁坍塌、工人宿舍坍塌,事故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由于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生产人员安全生产保护意识淡薄和安全知识缺乏,出现了很多违章作业,也导致不断出现建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的后果;我国政府也发现了这方面的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了一定的安全问题应对策略。

1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的现状

当前我国的建筑安全生产状况有良好的一面,也有存在隐患的一面。虽然现阶段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总体较平稳,较大及以上事故在逐渐减少,截止到2012年11月,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25起、死亡107人,比去年同期事故起数减少9起、死亡人数减少27人,比去年分别下降25.00%和43.75%;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2012年的重大事故发生起数和死亡人数均有大程度的下降。

然而,随着我国建筑业规模逐年增加, 截止到2012年11月,全国共发生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事故393起、死亡514人,安全事故和死亡总人数一直高居不下。

2 我国建筑安全生产问题分析

2.1 生产中安全防护不完善

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单位对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机械和设施的防护不够,而且很多设备均未按照合理的规定进行设置;另外主要负责单位对安全防护不重视,施工单位也在施工过程中投机取巧,不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防护设施的和监督管理;以上在安全防护方面的问题都对生产人员的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威胁,进而严重影响了所造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年限,对以后的建筑使用都有严重的负面影响。

2.2 对建筑生产安全认识不足

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不够,员工相应的安全认识不足。在施工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高度的安全意识;但是现阶段在我国不仅领导对建筑安全问题不重视,而且员工也上行下效,对安全问题忽略无视,这些都导致在安全生成过程中产生一定的安全问题,对建筑本身也是一种隐患。且在政府方面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这种不良现象。

2.3 安全和教育培训不够

由于生产一线人员以农民工为主,这部分人员的安全认识不足,缺乏相关的安全认识培训和教育。一方面领导层的未对该部分人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让其了解在施工过程中所应注意的事项;另一方面这些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和技术水平欠缺,很难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

2.4 工程主要负责单位对建筑安全生产缺乏足够重视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还未形成相对正规化的建筑负责制度,这样就导致了经常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采用层层分包,以包代管的方式进行生产。由于在承包的过程中,上级生产单位关心的是施工进度,而对施工质量要求甚少,甚至是从不问津;而下级生产单位为了敷衍上级所要求的施工进度,会极大限度的压缩工程质量,造成欲速则不达的现象;这样,在缺少应有的防护措施和装备的情况下,建筑和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就不可避免,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在建筑行业形成不良的生产影响。

3 建筑安全生产问题的对策

对以上存在的建筑生产安全现状及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3.1 加强安全培训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问题应该首先从基层抓起,主要生产单位要对施工人员进行详细和规范的建筑安全讲解。让施工人员明白建筑安全与自己息息相关,加强生产人员对生产过程中如何保护人身安全的学习以及对生产现场危险因素的辨识。在培训和教育的过程中,应当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式,让施工人员了解建筑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3.2 加强生产安全防护措施

首先要加大对安全防护措施的投入,引进先进的设备进行安全防护,提高每个环节和员工的安全等级;其次,对进入生产现场的各种防护设施,应该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合理的管理,按照标准规范进行放置。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应按照设备的标准使用方法进行施工,杜绝不合理放置设施和不合理使用现象。

3.3 加强生产现场安全

为了避免高空坠物、机械伤人、触电等安全事故的发生,生产单位需要注重高空作业、机械设备、电气电路等方面的检查。生产单位要对施工质量进行定期的检查,对不符合规范的产品进行严格的处理。对生产现场的设备和设施的放置进行规范化,及时纠正不良操作程序,在规定地方设置安全防护标志,对于作业现场的进出口、楼梯口等重点地方要进行重点防护。

3.4 明确和落实安全责任度

建筑施工单位应制定相关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事故负责制度,从严抓起,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的分工,责任到个人;对出现严重的违规的事故,应及时成立事故处理小组,对事故进行详细的调查,对责任人进行严格的处理,这样才能建立起来良好的建筑安全制度。

4 结语

建筑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对建筑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才能保证施工人员和建筑的安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建筑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 关勇.建筑生产中如何做好建筑安全生产管理防范措施[J].河南化工, 2010(2).

[2] 邓润华.论高层建筑工程生产中的质量与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华民居,2012(3).

[3] 刘永和.建筑安全管理对策浅析[J].价值工程,2010(9).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事故防范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2.056

0 前言

在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带动下,社会对于煤炭资源的需求持续增长,也带动了煤炭企业的发展。在煤炭企业管理中,安全管理是首要内容,也是需要放在核心位置的内容,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去追求利润和发展。一直以来,煤矿行业都是事故多发行业,一方面是由于其本身的高风险性,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安全管理,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影响了煤矿的生产安全,阻碍了煤矿行业的发展,。

1 煤矿采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1.1 安全认识问题

当前,部分煤矿企业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煤矿生产中将利益放在了首要位置,安全生产沦为了口号,尤其是一些小型煤矿和私营煤矿,当企业利益与安全生产发生冲突时,首先考虑的竟然是企业的利益而非安全问题,放松了对于安全生产的要求,从而影响了煤矿的安全生产和管理。

1.2 作业条件复杂

在煤矿井下开采时,由于开采区域相对较深,作业条件也变得非常复杂,如光线暗淡、空气稀薄、岩层稳定性差等,而且开采中会产生大量的粉尘、瓦斯气体等,任何一点细微的失误都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1]。

1.3 安全基础薄弱

一是设备陈旧,在我国,多数煤矿都是在上世纪兴建的,采矿设备在长时间运行后,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故障和问题,而由于设备本身相对昂贵,如果对其进行更新,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此许多煤矿企业都存在着设备陈旧乃至带病运转的情况,给安全事故的发生买下了隐患;二是安全资金匮乏,部分煤矿对于安全防范方面没有投入足够的资金,导致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不足,防护工具落后,在安全事故发生时,并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三是安全意识欠缺,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事煤矿生产的人员很多都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临时工或者农民工,缺乏相应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在采矿过程中没有重视安全防护,从而引发了许多本可以避免的安全事故。

1.4 管理水平偏低

许多煤矿安全管理人员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缺乏必要的安全管理知识,在遭遇突发事件时,不能及时有效的而进行处理,从而使得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许多的漏洞。另外,由于煤矿领导不够重视,导致安全生产环节得不到有效落实,管理人员深入井下进行检查时不够认真,导致无法起到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效果。

2 煤矿采矿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措施

2.1 强化安全意识

对于煤矿生产而言,安全问题是必须放在首位的问题,应该以安全生产为基本原则,对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的关系进行合理把握,找准其中的平衡点。应该认识到,煤矿的生产安全决定专业其企业的长远效益,强化安全生产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和前提,离开了安全生产,效益问题也就无从谈起。因此,煤矿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强化安全意识,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效益增长的相互关系,确保煤矿能够在一个更加安全的环境下进行生产管理,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2]。

2.2 完善安全设施

一方面,应该及时对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对于采矿设备而言,长时间的使用加上井下恶劣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不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而且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采矿效率。因此,煤矿企业应该认清设备对于生产安全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性,及时对老旧的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另一方面,应该加大对于安全防护设施的资金投入,配备完善的安全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护工具,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应对,尽可能将事故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可以在井下设置相应的瓦斯浓度检测系统,当检测到瓦斯浓度超标时,立即发出告警信息,提醒井下作业人员及时返回地面,同时启动通风系统,对瓦斯浓度进行控制,以免发生爆炸事故。

2.3 注重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在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意义重大,对于煤矿生产安全管理而言,需要所有人员的共同参与,一是应该加强对于煤矿管理人员的安全教育,使得其能够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掌握安全管理的专业知识,可以从容应对煤矿生产中的突发状况,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二是应该加强对于煤矿井下生产人员的安全教育,确保其能够树立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在工作中严格遵循安全标准的相关要求,主动参与到安全管理工作中去,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工作队伍,这也是真正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关键所在。例如,可以向采矿人员传授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通过图片和影音资料,使得其能够真正认识到安全无小事,自觉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起到良好的事故防范效果。而在事故发生时,也可以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自救,降低事故带来的人员伤亡。

2.4 健全安全监管

良好的监管工作是确保安全管理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可以对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及时发现设备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从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该认识到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实现以身作则,严格执行监管工作,尽可能消除煤矿生产中人员、设备和环境方面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保证生产安全[3]。

3 结语

总而言之,煤矿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其自身特殊的生产环境使得事故发生的几率极高,安全问题也一直都是煤矿生产中备受瞩目的问题。对于煤矿企业而言,应该将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正确处理其与经济效益的相互关系,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对相应的安全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强化监督管理,提升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的效果,真正保证生产安全。

对生产安全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全问题;研究

机电设备的管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是安全生产以及质量是否达标的保障。更是机电设备是否可以高效、可靠、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对管理人员的一个重大挑战。作为一个管理者,则应该认真的贯彻“装备、管理、培训”三个并重原则以及“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并且提高自身对机电设备的生产安全的认识,以及对机电设备可能出现故障及其该故障所产生后果的认知。

1.针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策略

机电设备的管理策略,对于机电设备的安全来说起着很大的作用。在某种程度来说它决定了企业生产是否能够正常良好的进行。增强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更能增加企业的生产效益。所以,企业对机电设备的管理,是必要的,不可或缺的。

1.1 合理的选择机电设备

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多样化,同一种产品在性能、质量以及价格上都有所不同。机电设备也是如此。而选择的多样化,必然促使着我们首先得对设备本身的性价和质量要有一定的认知。其中,我们可以通过机电本身的性价和质量选择企业合适的设备;也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设备和技术或者全国其他企业、院校、科研、设备厂家的经验,不断探索并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对机电设备选择和合理搭配的经验。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也只有不断引进外来的设备、技术与经验,才能改变我国落后的作业模式;才能提高生产企业的产量、效率,以及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健全机电设备市场的机制,减少机电设备引发事故的几率,促进我国机电设备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1.2 机电设备安全性能应不断的提高

在生产过程中,有很大以部分安全事故都是由设备产生故障从而所引发的。所以,生产企业的生产资料应当要不断的改善也更新。应当致力于提高设施与设备数字化、机械化的水平;通过促进设备的更替,减少生产事故的发生率,加强生产过程中机电设备的应用。多方位的杜绝机电设备在各环节所产生的安全隐患,最终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系数的效果。另一方面,设备与技术的改革更有力的促使了企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同时也为企业增加了效益。而随着科技的发展,生产效率也逐渐提高,从而带动经济的大幅度的提高;而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更是促进了企业的长足发展。

1.3 机电设备的管理应该不断得到加强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也逐渐的在向机械化、数字化转变。机电设备在生产企业所占有的比重也越发增大。机电设备的管理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发明显。同时,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致力提高员工的素质,注重培训。

1.3.1 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保持每台设备处于“无故障”状态;故障设备严禁生产。严格实行设备点检、预防检修以及操作规程等制度,以个为单位实行责任制;保持设备的良好运转,并确保备用设备的完好。

1.3.2 提前制定好设备维修、更换的的计划,并送到维修厂点,积极配合专业化的服务。

1.3.3 建立配件供应系统、设备维修系统、和企业资产管理系统等三大设备运行系统。保持系统良好运行,是实现生产最大化的保障。

1.4 管理应实现制度化

对于生产企业的实情,有大部分的机电设备处于长时期的超负荷的运转,这样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增加了很多困难。对于一些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稳定性差的机电设备,建议企业在增加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及时的对其进行更新。通过果断的报废那些老、旧、安全性能差的设备,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技术的先进性。这样,则须从企业的制度中着手,制定相关的更新设备的计划,保证一些急需设备的更新投入。另一方面,还应当专门的设置相应的健全的机电设备管理机构;设置相应的管理体系;实行对号入座人员配备方式,建立健全的体系结构和组织形式。还可以设置项对应的机电管理科,负责对设备的管理,人员的调度以及技术的监控等。

2.针对生产员工的安全管理

在整个生产过程机电设备的安全中,人是安全最关键,也是最活跃的因素。针对在生产过程中人对机械所产生的安全问题以及人本身所产生的安全问题。可以说是生产安全的一个主题。而企业针对这一隐患,则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去针对生产员工进行管理的必要。这样,既能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安全隐患,更能保证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所以,企业应当在坚实以人为本和“装备、培训、管理”三个并重的原则下,充分发挥人的积极作用,建立优良的管理。生产理念的同时。还需注重个人素质的培养。如:现场安全分析能力,操作能力,应急事件处理能力等等。通过“三违”和反“三违”来提高从员工到管理者的安全意识。实现人人都能重视安全,管安全,抓安全,也只有这样才能牢固生产安全的基础,尽量的减少人和机电设备在生产过程中的事故发生几率。高的技能,素质,技术的管理人员和操作员是塔高机电队伍整素质的关键。不然,就是再怎么先进的机电设备和再怎么先进的激素,也无法发挥其所能达到的效果。正是这种工作的需要和认识,要完善、抓紧机电设备的管理首先应该从素质坐骑。也只有机电设备的机电队伍的素质达到了所需的要求,生产才能安全有效的进行下去。而对于管理者,则更应该树立创新思维观念和超前的思维观念,把握住主动权。通过对市场经济的了解,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应对企业机电设备在生产过程中所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状况。要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勇敢的突破那些旧的、过时的跳跳框框,在创新中不断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更要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转变自己的观念,开辟出一条有效的机电设备管理的路子。

3.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

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在企业机电设备的管理中也是一个重要的部件。一台设备能否长期有效的工作和企业对这机械的维护和保养有着必然的关系。缺少维护和保养额机械,不说绝对,但是可以肯定有很大一部可能是造成设备的带伤工作,磨损,甚至出现严重故障。若,这样之后才去进行检修,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还可能对生产产生影响。所以,机电设备的维护和保养,是机电设备管理之中是必不可少的。

4.小结

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是企业生产的重要条件。它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应该不断的规范和完善企业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问题,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并且引进、吸收、消化外来的经验和结果。总结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经验。

参考文献

[1] 邢海顺.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09年04期.

[2]赵应华,煤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与维护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