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集团信息化综合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011年10月19日,赛迪顾问《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在京。作为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的直属研究机构,赛迪顾问在综合调研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撰写完成了《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前者介绍了中国物联网产业的发展背景和现状,概括了物联网产业区域布局及特点,总结了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面向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后者分析了中国集团企业创新发展现状,预测了未来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提出了集团企业信息化架构和信息化发展策略,为集团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显示,中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等四大区域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主要定位于产业链高端环节,从物联网软硬件核心产品和技术两个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标准与专利战略,形成全国物联网产业核心与龙头企业的集聚。环渤海地区的关键支撑技术研发实力强劲、感知节点产业化应用与普及程度较高、网络传输方式多样化、综合化平台建设迅速、物联网应用广泛,并已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架构。珠三角地区则围绕物联网设备制造、软件及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以及应用示范领域,重点进行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创新能力建设、着眼于物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农村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中西部地区的湖北、四川、陕西、重庆、云南等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势,以及RFID、芯片设计、传感传动、自动控制、网络通信与处理、软件及信息服务等领域较好的产业基础,构建物联网完整产业链条和产业体系,重点培育物联网龙头企业,大力推广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
《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显示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全球化,集团企业普遍采用围绕产业链进行相关专业化发展、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重组整合等方式提高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内部管理复杂程度急剧增加。
正值“十二五”开局之年,赛迪顾问的《中国物联网产业地图白皮书(2011年)》和《中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2011年)》,对中国物联网产业及集团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详细梳理,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科学分析,为国家和地方的物联网产业空间布局与宏观决策,及各类集团企业信息化战略提供了参考,成为政府、企业、投资机构深入了解中国物联网产业和企业信息化、把握产业发展趋势的重要资料。
关键词:信息技术;网络办公;信息化建设;应用系统
当今,信息化高速发展,全球各国,包括我们经济速度发展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提出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中煤三建集团作为拥有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二级资质的大型国有企业。明确提出必须以:“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的发展型战略之路”为指导思想,以企业信息化为管理手段,提高决策和控制水平,实现集团在新时期转型阶段的重要飞跃,在矿山工程建筑领域,确立国内市场的领导者地位,成为国际地区市场的挑战者。
1、中煤三建信息化建设规划
1.1 信息化建设总体目标
中煤三建信息化发展建设必须符合科技先进、实用性强、注重效果,节省投资,符合中煤三建特点,符合国内市场情况,符合国家政府对于企业信息化提出的要求(即满足《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对企业进行信息化管理),符合国际惯例、要求的。在设计目标上,要达到国内矿山建设行业领先、国际先进的水平。利用信息系统来固化业务流程,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共享,提高信息传输效率与信息的准确性,在市场营销、采购供应、生产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资金管理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中,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达到科学管控的目的,完成手工管理到计算机管理的过渡,实现数字化中煤三建的总体目标。
1.2 中煤三建信息系统网络描述
1.2.1 中煤三建网络工程设计原则
中煤三建网络系统工程建设根据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按照统一规划、分批实施、逐步完善的基本原则,整个中煤三建集团网络系统的建设要保证具备先进、实用、经济、安全、易管理、易拓展、易升级等特点和原则。
1.2.2 中煤三建信息系统部署模式
“中煤三建集团信息管理系统”是采用一级共享平台的部署模式,将数据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全部部署在集团总部,各业务板块、分子公司可以通过内部网络或Internet/Intranet/VPN网络访问应用平台的业务功能,此种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客户端的维护工作量,集中关键力量解决主要矛盾(服务器端的维护工作)。
1.2.3 中煤三建信息系统网络连接
在中煤三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普遍面临的难题是,大量的异地分支机构、项目部、集团内外组织之间如何进行实时信息交互,或称之为宽带互联的问题。宽带的接入一般分为总部数据中心接入与分支机构、项目部接入,总部数据中心的数据流量是各分支机构业务数据流量的总和,为了保障数据信息的及时安全快捷的传递,集团原则上要求各分支机构和项目部必须保证至少10M的光纤直接接入。考虑信息系统网络稳定,应对突发事件等因素,有效备份网络应用,集团总部选择电信与网通两家运营商,这两家在网络部署、接入环境、运行环境上可以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服务。
2、 中煤三建信息化建设现状
集团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从基础到高端的发展过程,尤其对于综合多种施工专业的中煤三建集团来说,更是任重道远。一般信息化建设需经历基础设施准备阶段、网络办公阶段、建设企业核心业务管理和应用系统阶段、电子商务阶段。
2.1 基础设施准备阶段
集团从技术和经济两方面考虑,采用目前流行、成熟的TCP/IP协议作为集团的网络通信协议,整个硬件由网络服务器、通信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组成,应用网间互联、路由、网络交换、网络治理、WEB数据库技术、防火墙以等技术,同时包容现有网络应用支撑系统,支持上层应用软件的运行,建立起先进、安全、可靠、稳定、开放的网络应用平台。
2.2 网络办公阶段
一般企业在实施核心业务管理模块前已经建立有网络办公平台了。中煤三建没有循规蹈矩,在集团系统网络大环境形成,部分核心业务管理模块的成功实施后,才开始推行OA系统。目前,网络办公系统已经通过测试进入实际应用阶段,其中部分业务流程随着实际应用不断调整,修正,完善。全集团操作人员包括各级领导的OA培训也已经陆续完成,这标志着集团网络办公的正式开始。
2.3 综合项目管理系统
工程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的重要治理功能之一。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实施也是集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与难点。中煤三建是一家矿山建设为主的施工企业,对于矿山建设工程专业,其关键性技术是立井井筒和巷道施工。而在国内信息化管理软件中,对于矿山建设工程专业方面是空白,集团需求的矿山建设工程的项目管理软件的成功实施将要填补这一空白。
矿山建设工程的信息化就是要用计算机、通信、自动控制等信息汇集处理高新技术对传统矿山建设工程技术手段及施工方式进行改造与提升,促进矿山建设工程技术及施工手段不断完善,使其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矿山建设工程的信息化是矿山建设市场发展的高级阶段,必定融入现代物流业、电子商务业和信息产业,从而实现矿山建设工程的高效益、高效率。由于工程项目管理主要是针对某个具体项目的治理,而集团除了以矿山建设为主的专业领域,还涉及到房屋建筑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公路、铁路和隧道等工程,因此必须度身定做一套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在信息化建设上走一条前所未有的道路。
中煤三建的综合项目管理系统建设工程于09年2月启动,根据工程项目施工管理的实际需求,项目管理系统的涉及模块有:项目注册、招投标管理、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竣工管理、风险管理、供方评价、项目事务、灵动项目平台和项目经理平台等。
系统实施从基层调研开始,对实际业务流程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梳理。将其优化整合后进入系统。试运行时不断修正、完善、磨合,以求得科学规范符合实际操作的业务流程。在系统正式应用前,集团采取选择部分典型项目进入系统进行测试的方式。各个单位将具有本专业典型特点的试点项目部挑选出来,按集团要求进入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此措施一方面可以检测系统问题,及早对系统问题进行整改,修正,升级。另一方面可以把试点项目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本单位各个项目部,以逐步实现集团 信息化的全面覆盖。目前为止,集团已经按计划完成了80个试点项目的基础数据录入,为下一步系统的正式应用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4 应用集成系统
随着集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集团必须从整体来考虑企业的整个信息系统,并且根据实际需要,对各个应用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建设一个合适的集成平台,把企业各个信息系统有机的集成起来。应用集成系统便是采用相关技术将集团门户系统与内部管理系统连接,实现对企业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系统的信息集成。开放式的企业应用集成是企业提高自身效率和市场竞争力的必走之路。实现开放式的企业应用集成也是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既定目标之一。
3、结束语
经过多年在国内外市场的奋斗,中煤三建集团正处于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尽管前进的道路上还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只要中煤三建对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清醒的认识,对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有扎实的行动,我们相信集团必将会抓住崭新的发展机遇,巩固集团在国内外矿山建设领军者的地位。
参考文献:
根据统计,首发集团负责管理的高速公路约830多公里,其中监控中心18处,收费所34座,收费站点 286处,收费车道1325条,ETC车道400条,累计发行ETC用户230万。
“十三五”期间首发集团的发展战略将围绕“百年首发”的战略目标,成为行业领先、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跨区域影响的集公路投资建设、运营养护和公众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规模化、独特性、综合性的企业集团,立足首都、协同津冀、面向全国、打造高速公路及沿线附属设施建设、 投融资、运营管理和社会公众服务领域的现代化企业集团。
随着各行业的转型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渗透催化,目前首发集团也意识到想要更好的服务于高速公路的管理运营,首先要让自己的IT系统提速。
从内耗中解脱出来
首发集团副总工程师徐志斌介绍,目前首发集团的IT系统建设现状呈分期建设阶段,缺乏完整的统一规划;各个单位和部门采取单独建设,各自为政的方式。因此导致的主要问题包括:系统基础设施利用率低,机房空间占用较多,能源消耗大,信息系统孤岛严重,系统之间无交互、数据不共享等。也就是说建立的系统越多,孤岛越多,不能实现共享的数据也就越多,需要设立的接口也越多,这让IT部门的精力都用在解决这些内部问题上了,内耗十分严重。
而想要彻底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先将各个业务部门的需求进行划分,并作出优先级的排序。首发集团现有和在建的业务运行的应用系统中,最核心的业务系统是收费管理系统和道路监控系统。其次是路产管理系统、服务区管理系统、养护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最后是其他业务系统如:人力资源、财务、全面预算、合同管理、协同办公等。
基于以上几点,首发集团制定了相应的信息化战略和总体要求即:满足集团公司百年首发战略,明确了“四统一专二整合”的信息化建设总体要求。细化来说就是要建成统一的公路建设、运营及养护一体化业务平台;统一的管控集成平台;统一的服务平台;统一的管理和数据标准。搭建一个的各产业集群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和业务支撑平台。形成整合的数据中心和整合的经营分析及决策支持平台。
很快,首发集团就据此制定了“十三五”信息化建设目标,并提出了“51211”五年信息化建设目标。
其中,“5”是指五个集成应用平台:一体化的经营决策分析平台、一体化的集中管控平台、一体化的公路建管养 平台、一站式的集成服务平台、整合集成的新业务应用平台。
1多,即1个集团产业管理平台+多个产业群专业平台(智能交通、智慧物流、生态环保、文化传 媒等多专业平台) 。
2个数据仓库包括:生产经营数据仓库、经营决策数据仓库。
1个统一的数据中心就是存放上述所有集成应用平台和数据仓库的统一的数据中心。
1张统一的首发城域网:指整合集团各种网络,各区域分子公司的首发统一城域网。
通过这样的新思路,首发集团开始逐渐从内耗的困境中摆脱出来,信息化建设思路也更加明朗了。
未来的云思考
谈到首发集团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未来,徐志斌表示,云的引入将是重要一环。他解释,未来首发集团IT系统云化的思考将优先考虑基础架构云来提升系统的利用率,评估应用上线的可行性,分批迁移 ,采用双模模式,两路并行,从PaaS和SaaS的层面部署演进路线。
首发集团计划在核心运营类系统中建成集公路建设项目管理、 收费运营管理、路上综合服务、公路养护管理于一体的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平台。同时配备具备经营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的决策支持平台。还将针对其他业务设立集中管控平台,平台会涵盖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计划预算管理系统、审计管理系统、内控风险管理系统、 投融资管理系统等。
集团还结合未来几年内业务的发展和应用描绘了更为细致的蓝图,内容将包括: 一站式服务平台(安全管理、档案管理系统、合同管理系统、IT管理系统、 知识管理系统、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产业管理及专业化运营平台(产业管理平台、智能交通服务平台、智慧物流服务平台、生态环保服务平台、文化传媒服务平台);面向公众的新业务应用平台(公众出行服务系统、96011呼叫中心、掌上高速、乐速通、中央厨房等)。
当然任何一次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的迁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首发来说,云计算技术虽然与集团的发展相同步,但并不意味着要一股脑地投向云。徐志斌坦承:核心7×24的应用不会一开始就上云;数据交易类应用(收费管理系统)优先级也将偏后;核心交易数据库系统也暂不考虑云化;视频应用数据量大,需要考虑在虚拟化环境的IO性能;其它应用,评估一个,成熟一个,迁移一个。
也就是说,未来首发集团的云化之路将秉承:应用上云需要统一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
按照:选择――排序――评估――验证――迁移的顺序逐步进行。先一站式服务平台的应用(协同办公、合同管理等),其次是集中管控平台(人力资源、财务、计划预算等),再是非核心建管养系统(工程建设管理、养护管理等),最后考虑核心收费系统。这样稳扎稳打的做法将确保集团的每一个信息化新动作都是稳健的。
至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改造部分,将基于云平台虚拟化技术,实现计算存储网络的虚拟化、资源共享、灵活分配。采用超融合资源池技术,实现业务服务器的整合和调配,集中化以及基于策略的管理,以适应快速发展的业务需求。利用原有刀片服务器及SAN存储设备、搭建虚实结合的私有云环境。
全中国有几千家煤炭企业,是什么让中煤集团能成为10家煤炭信息化示范企业之一?是1.25亿万吨的煤炭产量,还是第一大煤机企业的名号,还是另有其他的原因?
记者在中煤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经理张国平的办公桌上看到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不久前中煤集团内部信息化研讨会议参会代表的合影。从这张合影中,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这是我们最近整个集团内部信息化培训的合照,大概一百多人,培训是信息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集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张国平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信息化会议他们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参加会议的都是集团内负责信息化工作的人员,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研讨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想法。张国平表示,这样的会议他希望今后能一年开两次,另外,如果可能还要带领这些信息化人员去国资委CIO年会上“充电”。
信息化融入企业生活
在中煤集团,信息化建设绝不是信息部门的相关人员开个研讨会这么简单。信息化的进程已经融入到了中煤集团日常工作的“血脉”中。
中煤集团的官方网站和一般企业的官方网站有些不同,除了公司各类信息的介绍外,在中煤集团的网站上还有一些特别的栏目,例如电子杂志、视频点播、在线服务等。记者发现,通过在线服务栏目,就可以登录中煤集团的网络学院、中煤集团信息报送系统、中煤集团邮件系统、中煤集团煤机产品电子商务系统等等一系列信息系统。可见中煤集团的官方网站不单单是一个信息展现的窗口,还是中煤集团信息化工作的一个最便捷的入口。
网站建设只反映了中煤集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侧面,近几年来,中煤集团公司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核心业务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注重做好信息化建设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紧密结合。2004年〜2006年、2007年〜2009年,中煤集团信息化建设都被国资委评为优秀企业。
几年中,中煤集团公司按照“五统一”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先后建设了包括广域网、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一批信息化基础设施,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综合管理、生产调度报表、财务资金集中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张国平介绍说:“中煤集团广域网在2005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广域网及视频会议覆盖公司所属二、三级企业50多家。这套系统为公司之后上线的ERP系统、资金集中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生产调度报表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大量应用系统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网络平台。中煤集团还建设了覆盖整个集团的视频会议系统,这套系统单单在2009年就召开视频会议145余次,参会人数达到了近26500人,当年直接节约差旅等经费2900万元。”
针对集团公司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且利用效率低的突出问题,中煤集团建立网上银行系统,实现了资金的集中和监控管理,初步形成了“统一银行账户、统一银行授信、统一监管资金收支、统一调剂资金余缺”即“四统一”的资金管理机制。通过与合作银行建立起的银企数据信息直联系统,使中煤能源的资金集中统一在了一个平台上,集团公司及各公司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资金集中拨付和监控,基本上实现了全面的资金集中管理。“自2005年投入使用以来,资金管理工作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人民币,财务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资产负债率始终保持在40%以下,位于行业优秀水平。”张国平说。
2009年,中煤集团的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016,井工煤矿全部实现了零死亡,轻重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7%和81%。能取得这样的安全生产水平(国际水平),一方面得益于职工素质建设和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另一方面得益于安全可靠的系统环境。从2007年开始,中煤集团建设完成了国内首家三级的联网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对集团下属平朔、大屯、太原煤气化、华晋、龙华等矿井井下瓦斯、温度、一氧化碳等数据的实时检测。这套系统能够提供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远程监测联网、日常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指挥等功能,建立了纵贯全集团公司总部及所属煤矿生产单位的安全监控体系,有效地对各种安全隐患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张国平介绍说,中煤集团在2008年还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对集团的办公流程进行了梳理和优化。“目前该系统已覆盖了中煤集团及重点二级企业,正在全集团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
张国平透露,为了降低和规避经营管理和决策还价存在的风险,提高法律事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中煤集团于2010年启动建设了法律事务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包括了合同管理、客户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法律纠纷管理、重大决策管理等12项功能。目前该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在法律事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通过这些系统的建设,中煤集团的信息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级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对信息化的热情和期望空前高涨,也给信息化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张国平说,在一批专业应用系统上马的同时,中煤集团认真思考和摸索将信息化手段与企业管控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并于2009年启动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ERP)建设。
打造平台核心ERP
从2009年开始,中煤集团制定了到2014年实现“22255”,到2020年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进入全球领先煤炭企业行列的战略发展目标。“22255”即:煤炭产量达到2亿吨;资产总额达到2000亿元;实现利润200亿元;建成山西、江苏、黑龙江、蒙陕、新疆等5大煤炭产业基地;形成煤炭生产、煤化工、发电、煤机制造、煤矿建设5大主业协同发展格局。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中煤集团总体工作思路是“1458”,即: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这样一个经营理念,坚持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四化”发展方向,树立高起点、高目标、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标准,落实“调整、改进、加强、提高”。而这其中中煤集团的综合管理系统(ERP)可以说为其完成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张国平介绍说:“我们的综合管理系统,核心部分是ERP,但实际比ERP范围要大,在这个系统上我们实现了三个集中,即财务、采购和销售的集中。系统建设最终将实现以统一的ERP平台为核心,纵向支持集团集中管控的财务、贸易、采购及人力资源四大核心业务,横向支持全集团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坑口发电、煤机制造及建设施工五大业务板块。”
2009年3月5日,中煤集团ERP系统启动建设,2010年1月19日,部分单位上线。2010年2月12日,系统完成首次月结,标志着中煤集团ERP系统成功投入使用。2010年5月11日,在国资委召开的第三次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李伟在会议发言中专门对中煤集团ERP系统建设提出了表扬:“中煤集团在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ERP项目实施强力推进,首批82家单位一次上线成功。”
“中煤集团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上线以后,扮演的不光是一个简单系统的角色,它要求配套的基础设施、数据、运维都要能跟上来,才能影响整个集团的管理模式。”张国平说,以煤炭销售为例,过去传统的销售模式,各环节容易出现脱离状态。而现如今从生产单位装车,再到铁路运输,最后到销售环节、到客户都能实时监控,最后结算形成一个完整的实物链,实现了对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管控。
目前,中煤集团ERP系统已经初显成效,张国平介绍说,这套系统实现了业务板块财务业务的数据继承、共享,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间的衔接越来越顺畅,相互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由于数据来源惟一,加强了财务对业务的及时反映和监控。业务部门也可以及时了解对应的财务处理状况,大大提高了业务处理水平。
“从横向来看,ERP系统建立了集团和企业两级横向联合体系。建立了跨区域、跨单位的大营销协作平台,提高了煤炭贸易链条中的财务结算效率和信息传递效率。对于独立的企业来说,逐步建立起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集成平台,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在煤矿生产企业,建立了以基础项目管理、设备管理、采购管理为核心的设备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为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成本控制奠定了基础。纵向来看,ERP系统改善了集团管控能力。通过统一业务流程规范,提高了以财务为核心的集团管控能力。通过组建采购中心并快速推进集中采购业务运营,构建供应商和采购业务两级集中管理体系,搭建集中采购管理平台,为实现高绩效采购打下基础;同时为进一步实施信息标准统一、商业智能和决策分析系统迈出了坚实步伐。”张国平说。
两抓手让信息化给力
从2009年开始的五年规划中,中煤集团计划通过了信息化战略、应用构架、基础构架、数据管控体系、信息化管控、信息化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规划,对全集团信息化工作建设进行了规范和指导。对列入规划的项目,将给予重视和支持,未列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允许开工建设,以实现中煤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和集成,使信息系统对主营业务的覆盖率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在所属企业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当问及中煤集团信息化进程能够迅速而又高质地推进,原因何在时,张国平坦言:“信息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信息化管控,应用系统、数据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很难完善。在中煤集团,一是领导重视,建立了以总经理为首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再分设信息化办公室,到每个二级单位还有信息化领导小组,如此全面的组织机构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要实现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另一个抓手就是要实行信息化业绩考核,一般企业的考核标准是占到全年工作的5%,大型企业占到10%,我们也实行年度信息化考核,标准介于5%〜10%,这在国内企业中是很少见的情况。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考核什么,不然,说再多“重视”的话也是枉然。”
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实践,张国平认识到,企业信息化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了解公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信息系统在企业内的顺利推广使用依赖于企业员工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中煤集团充分重视并加强了人员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做好机构建设工作,给信息化管理机构增加编制、补充人员;另一方面,注重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为信息化从业人员提供信息技术和公司业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同时,在信息化项目方案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培训先行”,将培训工作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以ERP项目为例,项目组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策略组织各类专题培训共27期,107次,6294人次,培训之后还有严格的考试制度进行考核。”张国平笑着说,集团总部周围三公里内的出租屋都快给参加培训的人员租光了,有的参训人员因为上了岁数,甚至带着儿子、女儿来学习,就是为了能尽快掌握系统操作,尽快跟上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背景资料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能源企业,主营业务包括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坑口发电、煤矿建设、煤机制造、煤层气开发,以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现有全资公司、控股和均股子公司41户,境外机构4户,参股企业11户,在册职工12.1万。截至2009年12月31日,总资产1476亿元。
中煤集团是中国第二大煤炭生产企业,连续三年产量过亿吨。主要矿区有山西平朔、离柳、乡宁矿区,江苏大屯矿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矿区,陕西榆林矿区,黑龙江依兰矿区,在建新疆哈密、准东、伊犁矿区,资源总量超过450亿吨。现有生产矿井21座,在建矿井24座,总产能超过1.6亿吨;拥有洗煤厂22座,生产能力1.2亿吨。中煤集团有近30年的煤炭、焦炭进出口贸易历史,拥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分销网络。大型煤焦化工和煤基醇醚、烯烃化工的设计规模和技术水平居行业领先。煤机制造企业位列全国煤机行业第一位,具备煤矿井下综采综掘成套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为国内第一。煤矿建设设计企业承担了国内半数以上的千万吨级矿区、千万吨级高产高效矿井、百万吨级矿井和大型洗煤厂的设计建设任务,代表行业最高水平。
采访手记
沟通是门艺术
张国平说,自己在集团内部信息化培训上,花了很长时间做了一个如何沟通的报告。
在融合中自检
面对两化深度融合的新要求,五矿集团认为想要解决现有问题,必须从解决企业信息化的基本需求人手,将问题逐一攻克。首先,矿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需要解决行业特殊性的问题,如矿产品的成本核算、矿产品的库存管理、矿产品的以质计价等。作为一家以进出口贸易起家的大型国有企业,五矿集团成功转型为产融结合、上下游一体化的综合性金属矿产集团。通过实施SAP ERP和SAP GTM(全球贸易管理),五矿集团整合业务与信息系统,建立集团公司风险管控平台,支持运营与管理持续优化,以统一的决策支持平台实现集团业务的协同和创新发展,为五矿集团的国际化运作和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帮助五矿集团在全球金属矿业新一轮洗牌中始终具有快速反应能力和最佳运营效率,引领金属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闫晓青回忆,五矿集团建成的信息化平台系统,自运行以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并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武器,是五矿实现国际化运作的突破口。两化融合解决的不仅仅是企业信息化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企业认清自身信息化水平的机会。
随着五矿业务规模的增长和发展,以及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系统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已成为制约集团信息化建设健康有序发展的瓶颈。加快信息标准化进程,成为推进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战略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实现两化融合发展目标的必经之路。
在此基础上,五矿架设了企业内部的信息港,信息港以先进的TRS采编发及全文检索系统为内核的企业内部综合信息交流、展示平台。涵盖有色金属、黑色金属、非金属矿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信息,并提供相关业务的各类历史数据、市场分析,五矿信息港还提供了内容广泛的行业新闻、及时的新闻报道、金融信息、国家政策法规等宏观信息。随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保障集团公司核心信息资产的安全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为保证信息港的正常运行,五矿集团启动《信息安全规划》项目,遵循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分工协作的工作思路,以风险分析为基础,以国际信息安全标准B$7799为依据,根据五矿业务发展趋势、行业环境、技术发展状况和资源准备度等多方面因素,对五矿集团公司的组织、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架构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规划,在组织、政策、技术防护、日常运作监控管理等几个方面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立以管理为核心,以技术为支撑的信息安全体系架构。
按照信息安全规划的要求,集团公司建立分层分级、协同合作的组织体系,由集团公司保密委员会履行信息安全工作管理职责,在集团公司保密委员会下设立专门的信息安全管理小组,作为集团信息安全工作管理机构,负责信息安全工作整体策划、统筹和推进工作;在各二级单位下设保密工作组,协助相关信息安全工作开展。
为有效保护集团公司核心信息资产,制定了资产分类指导办法,并在集团应用体系的建设中,依据信息资产的重要程度和业务特点划分安全级别,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包括根据等级明确不同的授权审批流程、采取不同力度的身份标识和鉴别力度、分级部署用户对资源的安全访问策略等等。通过贯彻和落实信息资产分类指导办法,对信息资产实行等级保护,实现了集中资源优先保护核心信息资产,切实保证核心信息资产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在深化中冲刺
2011年,五矿通过采用神州数码serviceJet-MC2运营管理中心解决方案,对自身的IT服务流程、IT资产管理流程、IT管理制度进行了统一梳理,打造起一个入口、一个平台、一套流程的“三个一”高效服务管理体系。通过项目的实施,五矿集团IT管理效率和客户满意度大幅提升,成为五矿集团推进战略转型和实施管理变革的重要支撑。
促进两化融合不是发展“工业的第二产业”,而是要立足工业本身,实现包括技术、营销模式和资源利用在内的一系列创新;提升包括成本、质量、品牌和服务在内的一揽子工作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形成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2012年五矿集团决定采用SAP ERP、SAP BusinessObjects解决方案和SAP MaxAttention支持服务,将应用从总部财务和贸易的应用推广到采矿冶炼,以应对严峻的国际金属矿业市场竞争,深化两化融合发展。
闫晓青介绍,目前五矿集团现有ERP系统已经成功升级到最新增强包EHP 6版本(Enhancement Package 6),在功能和平台架构上更好地支持了业务发展。
建立统一的财务报表查询平台,通过财务库存分析,实现财务及业务的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