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工程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化工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例如节能性、环保性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近年来,我的能源及环境因为工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及能源消耗问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我国化工研究人员也在重点研究关于不可再生能源的保护问题、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及工业污染物的合理排放问题。众所周知,在化工工程工艺中,很多有害、有毒的物质会被产生,如果这些物质处理不当,便会排放到大自然中,久而久之会对生产平衡起到严重的影响,绿色化工技术是提高化学工程工艺的先进技术,化工材料对生态环境的污染问题可以有效解决,提高化学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本文将重点对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展开深入研究。
一、绿色化学技术的发展
在传统化学生产过程中,很多有害、有毒的物质会被产生,严重的滞后性使得化学工程工艺长期处于被动的生产状态下,因此,这种传统的化学工程工艺无法得到资源优化的目的,对于污染物的处理工程效果较差,污染物处理效率低下,同时提高了对化学污染物处理的成本。而绿色化学技术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传统化学工程工艺中对污染物处理的问题,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对污染物进行脱硫、除尘等方面的处理,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采用绿色化学原料
在化学工程生产过程中,其流程及工艺直接由化学生产原料决定。在传统化学工程中,大多数采取的生产原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选择这种化学材料增加了污染物质的排放量,同时增加了我国对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量,因此,化学工程工艺中,选择绿色的化学原料是重点研发的领域,例如使用苞米杆、芦苇等农副产品废弃物,便是典型的绿色化学原料,这些物质无污染,直接投入化学生产中,可以直接转化成醇、 酮、 酸类的化学品,不会产生任何有毒或有害其物质,只会产生氢气等物质。
2.提高化学反应的选择性
化学原料通过化学工程工艺,产生相应的化学反应,产生相应的化学品,因此,在化学工程中物质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是化学反应,在提高化学工程的生产效率及生产质量时,利用合理、有效的化学反应途径意义重大。反应环境、原料、时间、特点等因素都会影响化学反应。在化学工程中,氧化反应是最常用的反应形式之一,在整个反应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很多化学原料会因为热催化产生变质现象,这也是直接导致化学品生产质量低下的主要原因。而新型反应形式―烃类氧化反应可以增加生产物的同分异构反应时间,同时提高催化物反应催化能力。
二、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
1.清洁生产技术
辐射热加工技术、临界流体技术、绿色催化技术等无毒、无害、无污染的绿色化工技术统称为清洁生产技术。该项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冶金、印染、垃圾处理等各个行业。此外还有很多先进的脱硝脱硫技术、煤气化技术及利用风能太阳能灯自然发电技术也都利用清洁生产技术。例如,在海水淡化技术的应用中,有效利用了我国海水资源,将海水中的盐与水的成分分离,在处理过程中不会对环境状态产生任何不利影响,还能有效解决我国淡水资源匮乏的现状。此外,海水淡化处理工艺所产生的氢氧化镁等物质的处理工艺成本低廉,工艺简单,并且 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因此此项技术未来发展的前景非常广泛。
2.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主要应用于化学仿生学及生物化工两个方面,其中技术范畴主要包括细胞、基因、微生物等。作为一种高效、转移性强的生物体内催化剂――生物酶,可以广泛参与到各个生物化工的合成过程中。另外,膜化学技术也是化学仿生学中被广泛应用的生物技术。通过生物技术可以使再生资源合成化学品,这是绿色化工技术经常沿用的方式。动植物中提取的有机化合物原料或石油、煤炭等作为原料都是绿色化工技术的原料。例如,在绿色化学工程工艺中,制备丙烯酰胺,可以利用自然界中的酶替代丙烯腈催化合成丙烯酰胺后,这样可以将能耗大大降低,并且没有污染环境的物质产生。与化学催化剂中的工业酶相比,自然界中的酶做催化剂更加环保,无污染,其反应条件相对较为温和,产物的性质也优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的化学工程工艺为人类创造了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能源,但是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残留物给环境污染产生了众多问题。绿色化工技术的出现对我国化学工程工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大大减少了化学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有害物质,对我国整个化工产业及环保事业意义重大,能够真正实现绿色环保、节能减排的目的,是当今化学工业发展中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井博勋,莒菲.浅议绿色化工技术在化学工程工艺中的应用[J].天津化工,2015,03:10- 11.
[2]张忠平,薛建跃,王新运,程乐华.地方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绿色化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巢湖学院学报,2011,03:142-145+164.
[3]纪红兵,佘远斌.绿色化学化工基本问题的发展与研究[J].化工进展,2007,05:605-614.
化学工程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化学产品的管理、制造、设计和开发的综合性技术,在化学生产中通过应用各种化学工程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化学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加强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研究,推动化学生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本文分析了化学生产中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阐述了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
化学工程技术;化学生产;有效应用
化学工业一直是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化学生产中通过不断创新和优化化学工程技术,降低能源和原材料消耗,保障产品质量,提高化学生产效率,所以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高化学生产效益。
1化学生产中化学工程技术的应用
1.1超临界流体技术超临界流体是一种处于气态和液体之间状态、压力和温度都位于临界点周围的液体,其具有液体和气体的双重特性,具有气体的压缩性和高扩散能力,又具有液体的良好溶解能力,其粘度几乎等于气体,密度几乎等于液体,其扩散性能处于气体和液体之间。在化学生产中运用超临界流体技术,运用超临界流体的特性,改变化学反应特征,优化传热系数和传质系数,合理控制压力和温度,可以有效降低化学生产的能耗。另外,超临界液体技术在加工无机物材料、复合材料、高分子材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常见的技术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其一,抗溶剂法,在制备超临界流体有机物和爆炸性物质时主要应用抗溶剂法;其二,压缩抗溶剂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加工微球类或者微孔类物质,在聚合物和药物分子共沉中应用广泛,技术方法比较简单成熟;其三,快速膨胀法,用于制备固体颗粒状化学产品。超临界技术不仅应用在材料制备方面,而且还被广泛地莹莹在化学分析中,例如,色谱技术和超临界技术的相互结合,和气象色谱相比,这种色谱研究方法更加准确、高效,并且超临界液体色谱比液相色谱更加准确。
1.2传热技术近年来,相关研究人员对于强化传热和微细尺度传热的研究越来越多,在传热学中微细尺度传热是一个独立的专业学科,其主要探索和研究时间尺度、空间尺度的传热学规律,重点包含微重力传热传质、相变传热、热辐射、热传导。对流传热等内容。当前,我国的传热技术研究主要是集中在数值模拟、实验研究和机理研究三方面。在化学生产中应用传热技术,可以通过改进和优化换热器设备,有效提升换热的持续放热能力和传热效率,从而提高化学生产水平。并且微细尺度传热和强化传热技术在微型热管、集成电子设备、微米、纳米等领域中应用广泛,相关技术成果已经比较成熟,对于化学工业应加强传热技术和化学生产的配合研究,充分发挥传热技术的应用优势,有效提高化学生产效率。
1.3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在绿色食品生产中绿色化学反应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积极倡导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理念,人们的绿色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高,绿色食品主要是指绿色没有受到污染侵害的食品,这种食品最主要的特点是营养价值高、品质优良、卫生安全指标高,是未来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产业。绿色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对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有着严格限制,而且还需要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食品营养价值,降低成本,所以绿色产品生产经常面临量和质的矛盾。现代化生物化学通过充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绿色化学反应技术,保障食品安全,增加农作物产量,确保食品营养。具体应用如下:其一,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运用生物化学技术,减少污染农作物和污染环境的氮肥使用量,运用固氨来替代氮肥,通过应用生物化学技术,不需要施加氮肥,也可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不仅节约了种植成本,而且有效提高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其二,当农作物出现病虫害时,运用生物化学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技术,在主要农作物上转移各种病虫害基因,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量,提高农作物产量,提高抗病虫害能力。
2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发展建议
2.1培养化学技术人才化学技术人员对于推动化学工程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应重视化学技术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还应强化钻研创新精神,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全面提高化学工程技术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
2.2进一步提高化学工程技术水平我国化学工程技术面临着滴状冷凝的难题,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加大对化学工程技术的研究,重点解决这个问题,推动传热技术在航空航天、石油化工、动力、机械等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化学工程技术水平。
3结语
在化学生产中应用化学工程技术有助于促进化学工业的快速发展,应积极优化各种化学工程技术应用,培养大量化学工程技术人才,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侯海霞,柯杨,王胜壁.解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5,14:91.
[2]裘炎,王杲.探析化学工程技术在化学生产中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20:90.
关键词:化学工程、分离体系、数据驱动
一、前言
传统化学工程的分支学科,如分离工程、反应工程、传递过程、系统工程等,近年都有很大发展。它们与石化工业某些过程相结合,产生了一些新的过程和技术,提出了一些有希望的发展方向。另外,近年来在某些分支学科的结合点上,产生了一些化学工程新的生长点。它们对今后的炼油或石化工业可能有更大的影响。本文对以上的一些发展动态作了简要的介绍。
二、化学工程近期几个重要发展方向
1、反应过程与分离过程的结合这里指的是在一个设备中同时完成反应和分离两个过程。目前最成功的是由甲醇与异丁烯混合物合成甲基叔丁基醚,反应产物生成两个共沸物,分离比较困难。当采用了一个置有催化剂的反应蒸馏塔,便可取代原有的两个多管式固定床反应器、两个蒸馏塔和一个甲醇水洗塔等5个设备。使甲醇的转化率不受平衡转化率的限制,在蒸馏过程中也避免出现共沸物,反应热可供蒸馏使用,大大节省了投资和能耗。对酷化、醚化、烃化、水合等过程,只要反应条件和分离条件比较接近,都有可能采用反应蒸馏。近期有希望工业化的反应与分离结合的过程还有反应萃取、反应吸附、反应结晶等。尤以膜反应器最受关注。它是反应与膜分离结合的设备,最适用于各类可逆反应和反应产物对反应有抑制作用的过程。
2、多个反应过程的结合。把从原料转化为产品所需进行的多个反应在一个反应器中完成。为此需采用多种催化剂或多作用催化剂。
3、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相结合。例如丁烷脱氢制丁烯为一强加热反应,要求反应温度较高。若加入空气进行部分氧化脱氢,氧和氢结合是强放热反应,使总的放热反应可在较低温度下进行。
3、多个分离过程的结合。开发此过程的目的是强化分离效果,增加回收率、节约能耗。近年来研究较多且实用前景较好的过程有:渗透蒸发,即膜分离与蒸发过程相结合;膜萃取,即膜分离与萃取过程相结合;支撑液膜萃取即萃取与反萃取结合等一些新的分离技术都开始从研究走向实用阶段。
三、强化化学作用对分离体系中体相的影响
1、筛选分离剂使对某被分离组分有特殊的化学结合能力,增大分离因子;另一是对原分离体系加入附加组分,改变原体系的化学位,从而增大分离因子。另一类适用于萃取、吸收等使用分离剂的过程。
2、强化化学作用对相界面传质速率的影响。采用相转移催化剂(PTC)促进水相和有机相间的反应已为人所熟知。其实质是PTC可以促进反应组分通过相界面的传质速率。若两相间不发生反应,我们把这类促进通过两相界面的传质速率和选择性的物质称为“相转移促进剂”(PTA)。可以认为PTC也属于PTA中的一类。如用有机相萃取水相中的有机酸和酚,采用长碳链的胺为PTA,可以加快萃入有机相的速率。又如对气体分离膜,若在表层涂上一层固定液作为PTA,可以增大某组分通过的选择性和通量。又如把对被分离组分有特殊亲和力的PTA结合在相界面上,便形成各类的“亲和”(Affinity)分离过程。如亲和色谱、亲和吸附、亲和过滤、亲和膜分离等。已经形成强化分离过程的一个前沿研究方向。
3、优化化工动态过程。这是在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以及快速、高精度分析和监测仪器和方法产生的基础上才可能发展起来的技术。主要内容包括有以下5方面。
(1)分批操作的动态模拟和过程的优化。
(2)对开工、停工和变换操作条件时实现最优化控制。
(3)利用动态响应过程以快速研究传质过程和测定相应的传递参数。也可以研究反应机理和测定吸附和反应动力学方程与相关的参数。各种过渡应答技术、催化反应色谱等技术都已取得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许多用传统定态方法不易得到的研究结果。
(4)把脉冲进料的高效分析技术如色谱、电泳进行放大,发展成为高精度的制备技术。
(5)利用强制周期改变操作参数的方法强化反应和分离过程等。
四、计算机技术与石油化工相结合
计算机技术在化学工程发展中占重要地位。因此,计算机技术与石油化工结合将有助于精确连续化稳定发展。
1、运行优化与产品设计
在历史数据和多元统计方法的操作条件优化基础上,进一步用于产品的优化设计。还可以在炼化行业中进行一些相关的应用,例如Sebzalli利用PCA对炼油产催化裂化过程操作空间进行识别,而Chen利用模糊c-均值聚类方法,提出用于开发期望的产品操作策略。
2、过程监测与故障诊断
过程监测与故障诊断主要任务是对过程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并对系统进行分析异常,保证能及时发现运行过程故障,并在事故发生前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避免事故,以保证运行过程的安全与平稳。目前,基于数据的统计过程中控制在石化行业已得到普遍的关注,其方法也从以单一的变量统计过程控制向以主元分析为主的多变量统计技术转变。基于多变量统计技术应用于石化工业过程的监控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相关的多变量统计在石油化工方面的报道文献也较多。基于多变量的数据驱动的过程监测与控制也常被称为多变量过程控制(MPC)或多变量统计过程控制(MSPC)。其采用的方法也主要是PCA,PLS,基于支持向量机以及它们与其他方法的混合算法。
3、产品质量预测与控制
利用数据驱动方法进行预测离线或在线的产品质量,以克服没有在线仪表的困难,也不会受在线仪表价格昂贵的限制、避免了维护费用高的缺点。也可以进一步应用于控制回路用来完成产品质量的调控。这种数据驱动方法主要是通过对目标控制变量建立软测量模型来实现的。PCA、PLS、SVM是实现数据驱动的软测量模型的主要方法,人工智能算法(模糊神经系统、神经网络等)及其混合算法。在许多资料中都有对软测量模型方法及应用的综合报道。在石化行业中,一些典型的应用如:用来生产乙烯的在线质量监测,基于PLS的软测量模型,检验在线气相色谱仪的性能。Fortuna等人开发了一个基于多层感知器的复杂软测量模型,模型采用三层神经网络,取得了较好的在线预测功能,用于预测精馏塔汽油浓度。Bakhtadze等建立了原油精炼过程的产品软测量模型,该模型应用于缺少实验数据情况下的软测量建模,这种模型是将Takagi-Sugeno模糊模型和基于过程知识的相联搜索算法相结合。
五、结语
在21世纪,化学工程将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假如我们可以及时抓住机遇,那么我们就有可能在开辟化学工程发展的新的阶段中,形成中国化学工程的特色和优势,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化学工程是一门传统的学科,但必将焕发出新的生机!其应用领域将扩展到所有涉及物质转化的领域,包括系统工程也包括产品工程,其学科基础将向高层次发展,理论和实验研究都将关注复杂体系的多尺度结构,计算能力也将空前提升。
参考文献
[1]袁乃驹 丁富新 张春洁:《膜反应器及其在生物工程中的应用》,《高校化学工程学报》1991年1期;
[2]赵玉潮 张好翠 沈佳妮 陈光文 袁权:《微化工技术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进展》,《中国科技论文在线》,2008年3期
关键词: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MATLAB软件;化工实验数据;化学实验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O65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09-005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0785
1 MATLAB软件
MATLAB软件最早由美国的Mathworks公司提出,其主要面对科学计算、可视化以及交互式程序设计的高科技计算环境。它将数值分析、矩阵计算、科学数据可视化以及非线性动态系统的建模和仿真等诸多强大功能集成在一个易于使用的视窗环境中,为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以及必须进行有效数值计算的众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全面的解决方案,并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传统非交互式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辑模式,代表了当今国际科学计算软件的先进水平。近年来MATLAB软件逐渐被用于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的数据处理中,极大地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2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不同于普通的化学实验只重视一个原理的求证,它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工业中的化工问题,其特点主要有实验时间长、实验规模大和实验数据处理繁杂等。在整个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里数据处理是必不可少的阶段,也是印证化学实验成果是否行之有效的必要手段,但是由于实验数据过于庞大,实验当中相关的参数关系大多是非线性的,单单依靠传统的手工计算不仅速度慢,还容易出现计算失误的情况,根本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因此,将MATLAB软件融入实验数据的处理中刻不容缓,它能有效地将繁琐的计算步骤化解成简单的计算,提高工作效率,让实验数据的准确性达到最高值,避免误差的产生。以下通过研究两个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分析MATLAB软件在处理实验数据时与传统的手工计算有什么优势和便利。
3 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设计
3.1 数据处理的程序框架
因为每一个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的目的都不相同,因此其处理的步骤以及涉及的化学公式也不尽相同,不可能以一个程序来概括,但是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总结,发现不同的化工实验中都会有其相似之处,它们都可以由图1来概述:
图1
3.2 数据处理的程序编制
3.2.1 数据输入。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的数据输入主要依靠提示的函数input实现,比如以温度为例子,则其输入函数为:t=input(‘请输入实验的温度(摄氏度):’),其中输入函数大多是以矩阵的输入形式为主。
3.2.2 处理和作图。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中得到的数据时常会存在离散的情况,必须经由多种拟合的方法将它们结合成一条或多条连合的曲线,而其中最常用的拟合方式是最小二乘法,因此本实验设计中的拟合方式也采用最小二乘法的方式。
设实验的离散数据(x1,y1)通过最小二乘法将其拟合成因变量y,自变量x,输入的函数关系为y=f(x),函数关系的主要思路是让离散数据中的x1的残差平方以及Σ(f(x1)-y1)2达到最小值。因为在得出化工实验数据中多少会因为外界的因素存在着一些误差,因此最小二乘法可以无需使输入函数y=f(x)必须经过全部的离散数据(x1,y1),但是残差平方和必须达到最小值。根据最小二乘法的拟合方法可知,最小二乘法可以满足化工实验数据处理中的拟合应用需求。
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中会涉及到流体的流动阻力研究,研究主要是通过测试流体的流动阻力,在经过特定的计算之后得出摩擦系数(λ)和雷诺准数(Re)的离散数据,再同理,经过最小二乘法拟合出连续的曲线,并根据其画出相对应的图形。因为摩擦系数(λ)和雷诺准数(Re)属于成双对数函数,则:
λ=aReb+c (1)
当a,b,c是常数时,则可以设c=0:
λ=aReb (2)
因为λ与Re属于成双对数函数,则:
Logλ=blogRe+loga (3)
得出上述式子之后可以将MATLAB里的函数polyfit()进行线性的拟合,以作为化工数据处理的程序
原理。
3.2.3 建立数据库。因为经过上述的设计,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数据处理只能得知在特定的温度下(比如10℃、20℃以及30℃等)实验的物性数据,但
是在实际的生产中,工业生产所涉及的温度多变,不单单只停留在设计好的温度当中,因此,这就需要我们在数据中选择最相近的数据,假设它们属于线性的关系,再利用内插或者外推的方式计算出实验的物性数据常数。在本文的化工实验中,编写的程序已经将实验温度和密度以及实验的温度与黏度进行多次的实验拟合,建立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数据库,在工作中只需将温度输入进系统,则程序可以自动跳出在特定温度下的物性数据,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3.3 程序的运行
在编制完成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的数据处理程序,且建立数据库之后,便应该输入数据以验证程序是否能有效地处理实验数据。在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的数据处理中,MATLAB软件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经过实验可知,在化工实验当中会出现大量的离散数据,必须经过拟合的方式进行处理,其处理过程中不仅工作量大,而且十分繁琐,一旦出现差错则必须重新重来,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而且在处理好实验数据之后,在查看实验当中还要将化工实验数据重新计算一次,看结果是否与原先的计算结果相同,工作量十分重,但是如果运用MATLAB软件则大大降低了数据处理难度,只要在MATLAB软件中输入相应的化工实验数据,就可以得到结果,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4 结语
在实际的应用中,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所要处理的数据十分庞大,而且涉及的计算公式也十分多,甚至很多时候为了将数据的计算公式导出来还要建立复杂的模型,一旦有一个步骤出现差错则会直接影响到实验的成果,如果使用传统的手工计算方式,为了避免差错则必须对每一个数据处理环节进行反复计算,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MATLAB软件的应用对于化学工程与工艺实验的数据处理十分重要,它不仅将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也让事后的实验验证效率得到提高,促进了化工实验的
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新强,谢英慧,曹吉林,李国玲.化学工程与工艺教学实践[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6(1).
[2] 韩正.计算机引发化学工程革命[J].发明与创新(综合科技),2013,12(1).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化工原理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57
The Application of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Elem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WANG Guxia
(School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Beifang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 Yinchuan, Ningxia 750021)
Abstract Elem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ECE) is an important course of many majors, such as chemical engineering, material science and other relevant major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namely "spoon-feeding education", consists of several steps, introduction, explanation, conclusion and assignment. However, this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can not meet the need for educational reform. After the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TDTM) was employed to the class of ECE, the project ideas,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abilities to solving problems all had a mor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TDTM is a promising method in the teaching of engineering majors.
Key words 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 element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teaching method
化工原理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等专业十分重要的一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它是多门学科,如化学、物理、数学等的综合交叉,其目的是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分析、解决化学化工、材料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工程问题的能力。化工原理是一架联接理论和工程、基础和应用的桥梁。因此,该门课程教学效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伴随着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实践相结合成为应用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之核心。笔者将“任务引领”教学法应用于化工原理的课堂教学,在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创造力,提升实践动手能力方面,起到了较为明显的作用。
1 化工原理课程教学现状
(1)教育理念陈旧,改革动力不足。以知识系统化和内在逻辑性为主线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推导和原理讲解,与生产实践联系不足。此模式下的教师,课前备足功课,课中讲清要点,课后做好总结即可。当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满足一线需要时,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熟悉生产实际,清楚理论应用。这种高要求需要教师深入生产一线、积极参与生产创新与改造,这与传统的、只注重理论讲解相比较,不但要投入大量的时间,而且教学难度也加大不少。教师固步自封、情绪抵触等在所难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了有效地推行教学改革,转变思想、树立理念是个基本前提。
(2)教学方法单一,以“填鸭式”为主。“复习引入―讲解新课―课后小结―布置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流程,填鸭式的“知识传授”方式,不但使学生养成了只听、死记、不动脑的惰性学习习惯,而且还扼杀了学生探究及创造性的思维火花。鉴于此,为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人才,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3)评价方式落后。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一张期末试卷加上平时成绩即成为化工原理课程学期学习的最终成果,缺乏全面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更谈不上个性化。如何动态化、全方位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是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多方面、多角度、过程性等应成为教学评价考量的维度。
2 “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