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物医学和生物科学的区别

生物医学和生物科学的区别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物医学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物医学和生物科学的区别

生物医学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动物科学专业;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1-0270-02

Exploration on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 of Cell Molecular Biology for Animal Science Major

ZHAO Jia-fu 1,2 DUAN Zhi-qiang 1,2 ZHANG Yi-yu 1,2 NI Meng-meng 1,2 RUAN Yong 1,2

(1 Key Laboratory of Animal Genetics Breeding and Reproduction in the Plateau Mountainous Region,Ministry of Education,Guiyang Guizhou 550025; 2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Guizhou University)

Abstract As an essential course,cell molecular biolog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life science.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ife science,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bility to operate experiments need to be improved,especially as an agricultural subject with extensive application.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 in experiment course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promote the students′ ability of experiment operation,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form of experiment teaching content,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s,teaching evaluation ways of animal science,and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reform plan,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experiences of cell molecular biology.In conclusion,this article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research quality.

Key words animal science major;cell molecular bi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 reform;ability training

细胞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内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上阐述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1],现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农林牧渔等学科领域。我国是畜牧业生产和消费大国,需要大量基础理论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的畜牧科技人才。因此,重视畜牧兽医类本科生细胞分子生物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进一步加强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培养畜牧兽医领域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动物科学专业作为生命科学领域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毕业生应具备牢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2]。以贵州大学为例,该校动物科学专业一直以来没有分子生物学这门基础课程,然而为培养学生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操作能力,又区别于生物学相关专业,因而学校增加了细胞分子生物学这门课程供学生选修。P者结合具体实践教学经验,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

1.1 增加实验教学课时比例

在贵州大学2016版动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中,与分子生物学实验相关的专业课程只有动物分子遗传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2门课程。动物分子遗传学为专业个性选修课,占2学分,共36学时,其中理论课28学时,实验课8学时;细胞分子生物学为学科大类选修课,占4学分,其中理论课72学时,实验课时。从基本的课时设置上不难看出,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时与理论课时比例严重失调,许多重要的实验难以开设,培养学生分子生物学实践操作能力的效果大大折扣。因此,亟须调整本校动物科学专业教学方案,增加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课时所占比例。

1.2 编写适于动物科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指导

目前,大部分高校细胞分子生物学课程均采用现成的实验教学指导,实验内容大同小异,并未体现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等理学类相关专业和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草业科学等农学类相关专业在教学对象上的区别,均以大肠杆菌这类模式生物为实验对象,没有体现出不同专业研究对象的区别。因此,需要编写适合动物科学专业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指导,将动物组织中RNA的提取、不同组织中mRNA的表达差异检测、细胞中总蛋白的提取与分离鉴定等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实验编入教学指导。

1.3 改单个实验为综合性设计实验

根据贵州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细胞分子生物学培养方案中实验课时的规定,同时为加强贵州大学动物科学专业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的针对性和实用性,目前该实验课程只能安排4 个单个实验项目共时,分别是目的基因的扩增与连接、细胞的培养与冻存、细胞蛋白的提取与鉴定、细胞蛋白的免疫荧光染色。由于每节课只有2 h,所以对于许多实验项目学生只能参与其中的部分内容,有些实验的来龙去脉很多学生还没有搞清楚。为达到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尝试将单个实验全部设计为综合性实验,每个综合性实验融合了多个单个实验[3],如猪GH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猪LPL基因的亚细胞定位研究、猪MSTN基因在不同组织的表达差异研究、猪APOA1基因在HEK-293T细胞中的免疫荧光检测、HEK-293T细胞总蛋白的提取、纯化与鉴定等综合性实验,这些实验学生只要参与完成其中一个项目,就基本上掌握了分子生物学的常用实验操作技能。

2 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2.1 现有实验教学方法的弊端

一是教师课堂上讲授,学生到实验室验证,这种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很难引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是教师准备好实验,学生只完成验证的那部分实验,这种方法无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难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的操作能力;三是针对部分实验,存在教师操作、学生观看的现象,如与细胞培养相关的实验,由于本科教学与研究生教学相比,参加实验人数多,易造成细胞室污染,所以很多实验都由任课教师亲自完成,学生基本上采用观摩的形式参与其中。以上教学方法上的弊端,严重影响了本专业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

2.2 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具体方案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最早由教育学者萨尔曼・汗创造性地提出,该模式提出了混合使用技术和亲自动手活动的教学环境[4]。它把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完全翻转,转变成学生课前预习、提前领会知识要点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强调自主性和针对性的教学理念[5-6],对提高实验教学水平,培养出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应用性和开拓性的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为达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也引进“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转变师生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发掘学生的个人潜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制定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具体方案。一是教师设计好综合性实验项目名称,提前供学生选择(至少10个综合性性实验项目名称);二是按项目分组(每组7~10人),选出组长,分工进行资料查询、方案设计和PPT制作;三是每组20 min进行PPT汇报,任课教师随堂对方案进行点评修改;四是参照实验方案开展研究,学生不必受实验课程时间的限制,在实验教师的参与下,根据各自时间安排完成整个实验项目;五是撰写实验项目报告,并写出个人体会和相关收获。

3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

3.1 现有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弊端

以往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过于简单,且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注重是否来上课、是否交了实验报告、实验结果是否合理等方面,忽略了学生在发现问题、主动思考、团队协作、解决问题和语言表达等环节综合能力的考核。因此,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的改革,应更重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考察[7]。

3.2 实验教学考核方式改革的具体方案

考核标准和考核方式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指挥棒的作用。考核什么、怎么考核直接影响到教师如何教、教什么和学生怎么学、学什么的问题。本实验课本着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实验操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特制定如下考核方案:按百分制,其中实验方案设计和PPT报告占40%,实验技能操作和实验报告占30%,实验技术提问和团队协作占20%,考勤和纪律占10%。这样的考核标准不仅可以公正、公平地衡量学生的实验成绩,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语

通过对动物科学专业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进一步打破了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实验研究,充分体现了学生作为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不仅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锻炼了学生实验操作、文献检索、PPT制作、团队协作及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达到了实验教学与科研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其今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或进一步深造奠定了坚实基础。

5 参考文献

[1] 聂俊,杨冬芝,杨晶.细胞分子生物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2] 孙淑霞,闫峰,杨月春,等.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10):188-190.

[3] 郑小坚,何俊,贡成良,等.多学科融合分子生物学实验网络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1):140-142.

[4] 吴玲.融合翻转课堂理念教学凸显创新高效[N].中国教育报,2015-04-29(007).

[5] 王丽君,李萌,阳小华.翻转课堂中学习绩效提升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2):80-84.

生物医学和生物科学的区别范文第2篇

疗养院作为发展目标我们确立了创建研究型疗养院的发展目标,目前,这一目标虽普遍深入人心,但理解的深浅不一、行动的自觉程度有差别,仍有不少同志把研究型疗养院当口号喊,还有的信心不强、决心不大,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到创建研究型疗养院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摆脱滞后局面,振兴疗养行业的需要

近年来全军疗养机构快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发展;接待功能增强、技术服务弱化”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多数疗养院依旧沿袭吃好、住好、玩好为主的传统疗养模式,导致疗养院可持续发展后劲不足,服务技术含量还在低层次徘徊,呈现出“景观疗养比不上旅游公司、住宿接待比不上宾馆饭店、医疗技术比不上综合医院”的尴尬局面。资料统计,全国原有1577家疗养机构,而今仅剩不到200家,且多数偏离疗养康复主业,改为宾馆饭店。甚至有人把疗养院误认为纯粹接待的场所,而没有真正把疗养院当成是预防保健、疗养康复的专业机构,行业影响力、竞争力十分薄弱。因此,必须以创建研究型疗养院为目标,尽快把发展模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质量内涵建设上来,摆脱行业发展的尴尬局面。

1.2突破发展困境,实现新时期“强院梦”的需要

“研究型疗养院”是我院借鉴“研究型医院”经验做法在2011年率先提出来的,去年总部在青岛召开全军疗养院工作会议,推广疗养院的经验做法,其主题也是指明今后疗养院的发展方向,即创建“研究型疗养院”。在战略层面,要紧紧围绕国家和总部关于军队医院建设相关要求,结合自身职能任务特点,紧盯前沿领域和部队要求,强化特色优势,加强人才培养,培植品牌,持续提高保障能力[2]。当前大家都有想发展、盼发展的迫切要求,同志们盼望能重现辉煌,实现“强院梦”。因此,我们再也不能犹豫、不能观望、不能等待,统一认识的时间要缩短,推动发展的行动要快速,必须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对待发展不等不靠,特别是在疗养康复主业发展上要寻求突飞猛进的速度,力争形成规模和特色。由此,我院必须以研究型疗养院为目标,抬高发展建设起点,提升发展速度和品质,只有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推进,我们才有赶超兄弟单位的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

1.3转变思想作风,解决各种现实矛盾问题的需要

目前,我院存在学科人才滞后,业务技术水平不强,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度不高等诸多现实矛盾问题,我们到底该“怎么看、怎么办”?目前,一方面领导机关不同程度存在精神懈怠、不思进取,标准不高、要求不严,能力不足、素质不强,自律不严、形象不佳等问题,职责不清、程序不明、督导不够。另一方面基层干部身上,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养尊处优、满足现状,因循守旧、惰性较大,境界不高、私心过重,合作协调意识薄弱,不敢担当、不愿担当,等等。创建研究型疗养院,对领导机关和全院同志的思想作风、能力素质、知识结构,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659•看,在“真干和实干”上下足工夫,少作秀、多做事,自自然然为人,兢兢业业干事。基层的同志也要解放思想,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凝心聚力、心无旁骛,积极主动地谋求发展。

二、加快医学管理理念更新,坚定不移地把主业建设作为

研究型疗养院发展核心理念更新是建设研究型疗养院的前提。近年来,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医学管理理念在不断地更新调整,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方向。

2.1要符合疗养院功能的新定位

健康管理可分为三个阶段:疾病前预防保健、疾病中治疗、疾病后疗养康复。研究型医院以疾病中治疗为重点,把“会看病”、“看好病”,看一般医院看不了的疑难复杂病,作为研究型医院的战略基准点。我们认为,病前预防保健和病后疗养康复,同样需要专业机构大力推动,这个机构就是疗养院。因此,研究型疗养院就应该以疾病前预防保健和疾病后疗养康复为主业,重点研究开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警、预测和康复技术,研究疗养与战斗力生成的关系,这也是研究型疗养院与研究型医院的本质区别。

2.2要适应医学模式的新转变

在“大卫生观”的指导下,卫生事业发展模式已由治疗为主逐渐转到预防、治疗、康复并重上来,医学模式由单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环境-心理-社会的汇聚式医学模式转变。

2.3要紧跟健康医学的新趋势

健康医学是世界医学方兴未艾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现代医学和生物科学技术,深入把握人类健康的维护机理、促进途径和干预措施,在疾病的未发、初发阶段进行主动科学的预警预测和及时的干预管理,提高健康水平。创建研究型疗养院就是紧盯医学科技发展、健康医学发展趋势,加快优势学科人才队伍和特色技术建设,开展系统性、前瞻性研究,形成传播健康促进与维护技术优势。

2.4要满足战斗力保障生成的新需求

随着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加快转变,信息化武器装备、艰苦的作业环境、高强度的军事训练等,给维护官兵身心健康带来了复杂影响和严峻挑战,尤其是对特勤人员的疾病预防、健康促进、安全防护和战后康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疗养院在战时还将成为重要的战创伤康复基地。针对未来战争的特点,研究型疗养院需超前储备康复人才和技术力量,探讨平战转换机制,深化各类战创伤的防护及康复研究,最大限度地恢复体能、减少伤残。

三、按照“靠特色取胜、靠质量取胜”的发展战略创建研究型疗养院

3.1学科要尽快形成体系打造特色学科是疗养院发展

建设的根基命脉所在,我院原有优势学科严重萎缩,现有的中心实力不强,影响不大,后劲不足,在欠账很多的情况下,我们必须以超常思维和举措进行突破,下大力解决。同时要注重自有人才的培养开发使用,在保证疗养院整体操作技能水平的基础上,巩固和提升疗养院特色专科技术,从资源利用效率、人才结构、学科规模特色技术以及支撑条件等多方面提高学科的综合发展能力[3]。

3.1.1要贴近疗养康复主业谋划学科发展

围绕预防保健和疗养康复主业,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将学科建设前推至病前预防和健康干预,后延至战创伤、病后康复与健康促进,打造“链条式”发展建设格局。

3.1.2要贴近部队官兵需求谋划学科发展

牢固树立“姓军为兵”的理念,努力为部队官兵、离退休干部提供更加便捷、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医疗保健服务[4]。要对新时期疗养官兵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围绕“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度和道德水准全维健康”的大健康观,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理体疗、康复、口腔、心理、营养等学科,充分发挥这些学科在官兵健康维护中的作用。要尽快把涉核疗养开展起来,制定标准流程,丰富疗养内容,努力用战斗力保障扩充学科价值、扩大学科影响。

3.1.3要贴近百姓健康需求谋划学科发展

注重全民健康促进,充分利用疗养康复资源,探索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方法途径。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参与地方医保,加入医疗专护等,致力于个体化健康指导、慢性病干预、养生保健知识的传播、老年医疗安养等,为百姓健康贡献一份力量。

3.2人才队伍要尽快形成梯队提高素质

人才是疗养院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要把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作为根本,突出抓好学科带头人特别是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大力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和岗位练兵,在疗养淡季积极送学深造,持续提高人才队伍能力素质。加强与名牌院校的合作,借助总部“云梯”计划,借梯上高楼,大力培养专家型人才。要把引进急需人才作为重点,努力走开多渠道、多种方式引进人才的路子,依据现实需要,引进一些专业对口、业务精湛、年富力强、扎实肯干的专业技术人才,缓解各级反映强烈的人员缺编问题。要把科学使用和管理人才作为关键,认真落实干部政策规定,建立优胜劣汰机制,打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盘活现有人才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3科研创新要紧贴医学前沿拓展内涵技术力量代表着疗养院软实力和内涵建设的水平,科研水平则是衡量研究型疗养院的重要尺度。

3.3.1要选准技术创新方向,始终紧贴战斗力生成搞科研官兵的健康需求就是我们进行军事医学研究的“源头活水”。要突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亚健康防治、军事作业医学疾病防护、体能训练、心理服务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要通过明确责任、细化分工、集体攻关,完成好全军“十二五”重点课题和专项课题。

3.3.2要选取科学的创新方法,大力发展现代疗养康复技术在疾病的预警、预测和慢性病个体化矫治、康复等方面,已有不少成熟的技术。今后,要着力构建疗养院与医院、研究机构的常态化协作机制,了解和掌握最新理论、最新技术、最新业务,坚持开放多元组合,联合研究攻关;加大特勤生理心理训练设备,以及基因医学、分子诊断等先进的预警预测设备的投入;加强平时训练伤防护、战创伤早期应急自救和互救能力以及康复体系构建等方面的研究,规范诊疗康复路径。

3.3.3要搭建信息化转化研究及应用平台,不断提升信息化服务能力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来临,要尽快建设“数字化疗养院”,打造全院性的数字化工作平台。信息化管理的目的就是使整个接待保障工作环节规范化、标准化、及时准确,依托疗养院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建立起全流程、全要素、全人员的保障信息化管理子系统[5]。要抓紧与总后卫生信息中心联系,加入到全军疗养院管理信息升级行列。同时,要注重以定量化研究对疗养效果进行科学客观评价。争取创建“疗养绩效评价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对疗养员身体素质状况、疾病矫治效果、心理健康水平、自我保健能力、服务满意程度和综合疗养效果6个维度、19个要素进行科学、真实、客观地评判,衡量个体疗养效果,随机改进疗养康复手段,实践证明效果良好。除此之外,还要注重一些先进信息手段的研发应用。如,以手机为终端,开展“远程健康管理”,进行健康指标监测;建立微信公众平台账号,传播健康教育知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