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 人文性

1 引言

历史和社会教学不只对学生智力开发和知识增长有着重要而特殊作用,并且对学生意志品质、性格气质、思想品德以及心理素养等素质的形成同样有着显著的作用和影响。历史和社会教学是初中开设的,具有人文性的基础课程。但是在目前的初中历史和人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味的希望让学生考出高分,以便中考能考出好成绩,考上好的高中,从而使得教师忽略了从教材中发掘人文内涵和精神,忽略了通过历史和社会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中学历史和社会教学应改变目前不重视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提高的现状,积极探索发现历史和社会教学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并用适当的方式方法,用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2 历史和社会教学人文性的作用

探讨初中历史和社会教学的人文性,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探讨其作用,即历史和社会教学应该达到什么样的人文目的。

2 . 1 培养正确社会历史意识

有学者说“历史意识是把过去、现在与将来的企望结合起来的一种心灵活动”。因此,历史与社会教学要用正确的理论为指导,使学生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培养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会初步运用基本观点分析与解决问题。形成并发展学生的社会历史意识,要以历史知识作基础,同时渗透思想教育要求,如爱国意识、参与意识、忧患意识以及民族意识等。

2 . 2 培养优秀民族素质

当前,一部分青年学生不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忘却优良传统,使民族气节下降甚至消失,民族意志变薄,做出一些不顾国格、人格,损害民族情感的事。这表明我们的教育忽略了对学生民族素质低的培养。因此,在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重视用培养学生的民族素质。我们的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并在历史发展中,产生了许许多多优秀的文化,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华夏儿女。因此,在历史与社会教学活动中,应该好好利用优秀文化来对初中学生进行民族素质的培养。

2 . 3 培养先进国际意识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加深的时代,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但是国与国间也存在许多隔阂和问题。通过深入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造成隔阂和问题的原因是各国有自己独有的历史和社会文化,而且这种历史和社会文化间存在差异。要想很好的解决国与国间因历史和社会文化差异导致的问题,就必须培养青少年的国际意识。因此,中学历史与社会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了解我们的历史,了解社会,还应该通过历史教育,帮助学生扩展视野,树立起“ 和平的公民责任、民族间相互依存、国际理解以及人类友爱的意识”,使我们的青少年能够正视别的民族、国家的文化和历史,承认彼此间的差异,不因为彼此的差异而相互排斥而是相互理解合作。

3 、通过历史和社会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性

明确了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目的是传递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后,我们就需要分析探讨如何通过历史与社会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性。

对于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我们不应该以一种观念去解读。比如在讨论20世纪40年代初的“ 珍珠港事件”这一重大事件时,应该在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原理进行分析的主线,同时不排除别的一些分析方法分析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得出不同的历史观点。这与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意识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学习“中国的历史与文化”这一主题的第二节“古代文明”。我国古代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文明成就史的教学可以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更是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必不可少的教育素材。在学习第三节“近代探索”时学习中国近代史,使学生知道中国是怎样由文明古国逐渐落伍,成为列强侵略的对象;知道中国在近代时期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理解近代中国人民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富强如何前赴后继,不断探索和奋斗。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祖国和民族的责任感,弘扬近代仁人志士不怕牺牲,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和优秀的革命传统。还可以从近代中国历史中吸取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育教训。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世界意识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另外,近代中国是古代史的延续和现代史的前奏。学习近代史将帮助学生系统理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4 结束语

社会的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材,素质教育出现。人文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培养学生的完整人格有着重要作用,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此,历史与社会作为人文社会学科中的基础学科,其重要性显而易见。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上述分析中提到的历史与社会教学的目的,采用正确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唐一.简探新课改下的初中历史教育[J].教学与管理,2005,(13)

[2]周策宇.初中历史教学改革浅谈[J].湖南教育,2000,(18)

[3]刘海燕.新课程下初中历史学科教研工作的新思考[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03)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感悟式;教学模式

历史是一门具有丰富知识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很好的帮助。初中教学比较重视的教学目标是对学生的历史观的培养[1]。为了使学生能够更进一步的了解历史并具有真正的历史观,我们对初中历史“探究-感悟”式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1探究式教学的模式

1.1常规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教师们通常在常规课堂中会使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国人应该了解自己国家的历史,并且熟悉掌握。历史课上的一些历史事件还是比较有趣的,所以,与其他科目对比,历史课趣味性较大。当然了解历史事件是为了更好的记住历史的一种学习手段,通过历史事件,看到其本质和代表的某些具有规律性的事物。所以教师需要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有趣的教学引起他们对历史的好奇心,从而使历史课堂气氛得到活跃,充分带动他们思考和探究历史,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当讲到中国近代史时,先带领同学们根据地图册上的世界时局图,向同学们讲解当时世界局势和中国面临的情况,使同学们对中国近代史具有一定的好奇心;当讲到《开元盛世》时,可以根据现在穿越的流行程度,如果你穿越成君主,让同学们思考如何把盛世传承,为唐朝的繁荣昌盛作出努力?若穿越成普通老百姓,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课堂上始终把探究彻底执行,使同学们具备最基本的历史素养,使他们拥有对历史的探究和创新能力[2]。

1.2历史活动课中的探究性教学:历史活动课的真正进行实践的主体是同学们,具体步骤为:提出问题、合作实践、交流评价和总结反思,当然历史活动课考虑选择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或难以理解的课题进行。历史课堂中的探究性教学就是通过同学们思考历史问题,动手进行实践,体会历史背后深层次的意义,同学们可以更进一步体验历史,站在更高层面去思考历史问题。同时同学们在具体的合作中,也能够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在历史活动课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密切关注同学们讨论的大体内容和具体进度,整体掌控活动课的大致方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合作实践的内容时,具体形式是没有要求的,文字、图片,或是制作的成品都是可以的。展示完后,让同学们相互评价,加深隐形,最后,教师对整堂活动课进行总结,对优秀的同学进行表扬,让出现问题的同学进行改正。例如在实践《近代社会生活》时,同学们可以黑板报的形式或以小品形式,使同学们更为深刻的感受近代中国人的生活。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近代人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社会生活,亲手制作当时的交通工具、衣服,感受那时的生活,带领他们讨论当时的衣食住行会给如今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改变。同学们可以相互评价各自进行的内容是否符合当时的特点,提出不足的地方。最终教师对活动课的表现进行总结,提出不足,总结经验,让同学们了解近代社会生活改变的原因,使他们为自己的付出感到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课堂效率。

2“探究-感悟”式教学的具体内容

2.1转变教学观念,创设探究条件: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有些教师将历史教学片面的理解成是教师讲授学生听的过程,学生只是一味的记忆老师所讲授的内容,完全没有自主学习的可能,从而使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很难达到,没有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积极引导和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自主学习的条件下,进行探究、相互交流,从而形成自己的一些感悟。教师应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探究-感悟提供良好的空间。

2.2不断交流,取长补短:初中历史教师进行自主教学,而自主教学中最主要的就是分组讨论。这过程是对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有效措施,也是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办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使其本身由被动变为主动,在讨论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扬长避短,学习别人的优点,相互启发,教师应作为最好的倾听者,需要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看到学生有什么不足时,进行指导帮助其改正。例如在学习历史知识“春秋争霸”时,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春秋争霸发生的原因和条件,发现春秋争霸的历史影响。大家讨论并相互交流,能更好的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并且通过团队完成学习,并能够得到一些启发。

2.3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综合素质:探究性的教学模式对历史教师具有一定的要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首先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整体掌握课堂大致方向和具体进度。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准确体会到教材主旨、合理设计活动过程的同时,还要了解课堂目的,适时指导学生的不足,而且课堂开始时,同学们对教师的指导会有依赖性,这就更能体现出教师的专业素养。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下,教师应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知识[3]。

2.4课下的自主探究性学习: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能够使同学们产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课下的自主探究也尤为重要。课下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将课堂上所学内容进行消化理解,并有所补充。同时也是预习了课堂上探究活动。同学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查证,搜索需要的参考资料,不同形式的探究历史问题,例如历史小论文、表格、PPT等形式。课下的自主探究能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课堂中的探究活动相互结合,使同学们在自愿的条件下学习和解读历史,感悟出对历史的认识。

作者:黄小玲 单位:江西省石城县坝口中小学

参考文献:

[1]顾俊.巧用诗词资源丰富历史教学[C].陕西教育教学,2013(4).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心得体会;教法创新

一、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人文素养科目,特别是在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初中。“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历史是从人类漫长的文明中精心节选而来的珍贵片段,对学生思想有着不同角度、不同程度的影响。初中历史的学习,对于一个独立思想初步形成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应该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而不是学业的负担。

历史作为一种真实的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应试教育为最终目的,往往在不同程度上打击了初中生学习历史的积极主动性。从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历史课堂沦为一种变相的发呆课或者自习课,因为很多学生在课堂上往往心不在焉,关注点不在授课教师身上,或者阅读其他学科的书籍,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以上这些情况存在于绝大多数初中历史课堂,这与现行中考招生以分数高低招考的形式有关。部分地区学校,历史学科安排的课程时间不多,重视度不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降低,历史教师授课方式单一等等,都是目前初中历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二、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的教法创新改进

现阶段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摒弃应试教育的不良模式,应该从授课教师着手,转变教学观念,改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教学工具,充分激发初中生在历史未知领域探索的好奇心和积极性,挖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转变教学观念

初中历史传统的教学模式所采取的方法是授课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记忆背诵的模式,形成了只要死记硬背便能取得高分的应试教育。然而,这并不是真正的学习历史,对事件、人物以及年份等知识点的记忆只能作为解历史的一个基础点,历史授课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点,让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模式,深入体会历史学习的乐趣,进而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潜力。授课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合理创设教学环境,拓宽历史学习的知识面,使历史课堂趣味横生,使得历史知识变得充实有趣,而不是按照考纲简单就事论事。

2.改善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早已再是单纯地对人物、历史事件等元素的了解和掌握,还应该对一些基础的历史理论有所涉猎,应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哪些是推进历史发展的基础元素等。与此同时,初中历史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进行剖析。比如,在对中国近代史进行介绍的时候,授课教师除了对该段时期所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进行详细讲解,还应及时进行总结和分析,进一步说明中国近代会远远落后于世界的原因。这就应该包括要深层次讲解中国近代时期政治制度落后的原因,小农经济的形成、封建体制的产生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发展,通过阶段性总结给学生一个系统了解的过程。无独有偶,历史授课教师在讲解清朝末期、清政府发起改革失败的原因时,可以从内外不同的因素进行分析,旁征博引,而不是简简单单地抛出一句“清政府腐败无能”作为原因。

3.合理利用教学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直观地通过观看视频短片、浏览图片等来了解历史,解读历史。比如《甲午风云》《郑和下西洋》《楚汉争霸》等历史教育题材的视频材料。初中历史授课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技术,进一步分析视频材料与真实的历史面目的差距,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历史。合理利用教学工具作为辅助手段,有利于学生日后面对不同历史题材改编的影视作品形成清楚且明确的认识,从不被不必要的多余因素所干扰。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的目的不仅是让初中生了解历史事件、认识历史人物、掌握历史素材,它更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人类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学生掌握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学习能力,对于各方面素质的提高产生极大的帮助。初中历史教师应该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提高自身授课教学水平,有效地指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灵巧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压力下仍然保持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在此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历史课堂教学去感染学生,树立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范文第4篇

①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教育。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下五千年,人才辈出。在创造物质财富对人类文明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还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精神文化。通过丰富的史料,教育学生在祖国优秀的文化宝库中不断没取营养、陶冶情操,进而体验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及其对整个人类的卓越贡献,同时感受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树立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进取心,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并发扬光大。

② 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例如讲“百家争鸣”时,在通过表格介绍儒、墨、道、法的思想流派的同时,还可以举一些韩国电视剧的例子,通过剧中所反映出的一些家庭伦理道德,向学生说明:儒家文化不仅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至今尚存,而且还波及到周边国家,这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贡献,进而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坚定他们弘扬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决心和信心。

③ 中国近代史国情教育。“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一阶段的史实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素材。应在教学当中充分利用相关史料,从不同角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深化这一主题教育。

④ 改革开放教育。通过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了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封建制度下的闭关锁国、自高自大所导致的列强的侵略与掠夺。爱国主义不是闭关主义,自我封闭只能导致落后,因此改革开放的教育就是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就这方面的内容而言,更接近现实生活,因而应更多地采用一些现代科教手段和分组活动的形式进行教学。

2.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① 培养学生尊重历史的负责精神。历史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存在。虽然不同的阶层由于时代的观念、角度的不同,对同一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历史人物有不同的看法,但历史作为一门科学,其科学性是不容抹杀的。历史不能脱离真实,更不能随意歪曲和捏造。正视过去,尊重事实是历史教育的灵魂,回避、掩饰、溢美、推卸责任都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历史教育不能贴着爱国主义的标签,行思想专制、愚民政策之实。

初中历史世界近代史范文第5篇

【关键词】课程改革 高中历史教学

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教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学生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例如“”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如“”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学生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发展。类似例子有许多,历史教师必须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考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二,改革师生互动方式,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学生提出的不同意见、看法、观点不随便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学生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二、目前高中历史教学,高一年级是关键,培养历史情结是重点

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把历史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而必修课只有高一年级开设,这实际上使大多数高中生接受历史知识学习的时间就只有宝贵的一年,所以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学习就显得颇为重要了。重视高一历史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情结”,也是势所必然,历史教师虽难上加难,但却责无旁贷。

有人进行过问卷调查,调查统计表明:表示很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占41.9%,表示不置可否的学生占55.3%,而明确表示不喜欢上历史课的学生仅占2.8%。学生没说不喜欢历史,可教师却在抱怨学生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原因何在?无外乎两个因素:(1)因主课学业繁重紧张,把学习历史当作类似看小说看电视等缓释紧张情绪的功能。(2)某些历史知识通过教师引人入胜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新鲜感,使他们产生了一时的冲动。这些统计表明,目前高中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层次还较低,大部分停留在刺激性的历史情节中(这可能受初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影响),也就是停留在直接兴趣这一层次上。我们知道,直接兴趣是不稳定的,常会因各种因素而减退,比如知识简单易懂、概念重复讲述、结论不易理解、内容难记难背等,再加上其他学科学习压力,一旦学生感到乏味,或感到困难时,直接兴趣就会衰减、消失。改善之法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如前所述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创设积极的学习环境,构建先进而科学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愿”学。

二是提高历史学科的课程实用价值,让学生“乐”学。我们至少应该向学生显示历史学科在学校这个小社会里的作用,比如可以改革历史考试方法,用写作历史小论文的形式,调动学生运用历史思想、寻找历史依据的积极性;也可以增加课堂教学内容,联系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指导学生对世界形势发展加以认识;还可以在校内多办一些历史学科的课外活动,如开设历史讲座、展示学生的历史小文章、搞一些历史性的纪念活动,等等。总之,校园要强化历史学科的气氛,久而久之,学生也会受到感染,让他们觉得至少在学校里,学好历史课还是有用武之地的,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会逐渐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