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范文第1篇

我校推进课改初期,谈及较多的一个词便是有效课堂,要想让课堂有效,必须做到全体参与。

(一)做精导学案

1.导学案要面对大多数,不能太难,太难只是学习程度好的学生参与;太易学生轻易完成,会觉得没有深度,不把该学科当回事。难易程度要在集体备课中拿出合适方案。尤其部分程度差的学生不能把历史前后联系起来,这样学案中要考虑思路引领。

2.课堂要设计几个环节,要做到环环相扣,跌宕起伏,不能总,也不能总是安静地学,要像电视剧一样吸引学生参与到每个环节。环节在学案中要体现清晰,让学生在课前就知道这节课要做些什么。

(二)分课型做活动

不同的课型如新授、复习、习题、考试等要准备不同的活动,一个学期不能一种课型,要适当变换,再好吃的饭,天天吃,学生也会腻,因此教师要下工夫,备课时要集思广益,找一些操作性强的活动来吸引学生。比如可以小组合作,由小组派代表来讲;也可以观看视频后,小组讲评;还可以演历史剧,写考察报告,写历史小论文,搞辩论赛,做猜词游戏,小组PK等等。

(三)做好任务分配

学案要求全体参与,那么教师就要安排好任务,比如每个小组负责的问题、小组中的成员负责的问题,分工必须明确,这样合作起来才能有效快速,提升课堂效率。教师要熟知学生的特长,把合适的问题分配给合适的学生,让学生提升自信。

(四)做好课堂预设

集体备课要多做几种方案,文理生学历史可能有不同特点,因此文理科的学案要有所区别,历史学习程度好的班和稍差的班也要有所区别,对课堂有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有可能问到的问题都要尽可能考虑到,同时教师也要提升应变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第二步———做好小组学习管理

(一)如何分组

班级按学生综合学习成绩平衡分组,每组6-8人,学生按综合成绩强弱分为1-8号,学困生平均分配到各组,选取组长,也可以在本组内设学科组长,由学科成绩较好的学生担任,但是本小组的任何活动是由本学习小组的组长负责。

(二)如何展示

小组长负责组织督促本组的讨论,负责安排分配本组的学习任务和展示任务,可安排难度较小的或基础题让学困生展示。教师在随机分配展示任务,采取“报号”制度,采取小号让大号的原则。

(三)展示要求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加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帮助质疑等各个环节的活动,讨论和展示时要做到“三大、一立”,即大声、大胆、大方、站立。

(四)如何管理小组

学生的课堂表现分采取学习小组组长、课代表打分,每天在新课改展示栏中公布每名学生的课堂表现分。每周一在展示栏中公布各小组课堂表现分,课代表把学生在本学科上的课堂表现分汇总给任课教师。

三、合作学习第三步———做好课堂评价

我校实行教师个人课堂评价和学校评价教师课堂相结合。

(一)教师课堂评价

1.做好任务完成评价。好的要奖励,落后的要鼓励,方式多样,如积分制发奖状奖品。

2.做好课堂评价,可以做表格填写,可以思考总结发言。

(二)学校课堂评价

1.课前小读。小读有助于学生提前熟悉课本。

2.学习流程。要求简明扼要,能够用学生的学习语言明确体现本课的学习流程和学习目标,并标明每步所需大致时间。

3.小组活动。学生主动、真正地“动”起来,小组活动能体现教师管理、指导和学生具体组织,并且活动秩序井然。

4.学生表现。学生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其他活动。

5.教师表现。深入到学生中管理学生小组活动、个别指导、学生违纪提醒、查看课堂效果、主动了解学情,教师掌控课堂能力强。

6.课堂时效。师生注意力集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先学后教;前置性学习;高中历史;课堂教学

“先学后教”,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的改革,一堂课总要从“先学后教”的“学”字开始,这里的“学”指的是自学,是指学生带着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进行有既定目标的学习。这种课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的自学成为课堂上的一个新起点。这样一来,不但能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能动性,也会使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目的性与针对性,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

一、历史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学校教育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说,学校的改革只有以课堂改革为中心,才会取得最佳效果。因此,在当前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最迫切的任务便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通过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合,可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这一部分,主要包括:对知识的要求具体化、对能力的要求泛化、对情感目标的缺乏等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由教育部颁布,从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角度对高中历史教育的基本目标进行了规定。它的特点是将知识、能力互相结合,将过程与方法作为目标,与此同时,把思想教育拓展为价值观的教育。从而使学生们不但收获了历史知识,更是学会了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这一部分,主要包括:以本为本,以教师为中心,备课较为模式化等问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多数学校仍然采用传统的五段教学法,即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就会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设置问题

要想通过“先学后教”的前置性学习方式来加强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首要任务就是需要认真研究所要设置的问题。因为问题设置的精准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在前置性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下面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例子,对前置性学习的问题设置进行分析。

当前学习中,许多同学对高中历史课本中出现的中国古代军机处、皇权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经过研究表明,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包括:初中的历史学习质量较低,没能形成良好的知识体系,导致高中学习阶段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一些同学对相关的历史内容提不起兴趣。面对这样的情况,在历史课堂上运用“先教后学”的方式就要求教师对问题的设置要有技巧。例如,教师在教授到乾隆与和珅等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翻拍后的电视剧《张居正》进行提问:张居正作为一名内阁首辅,他的职责是什么?和珅这个名字大家都听说过,那么他作为一名军机大臣,他的职责是什么?内阁首辅与军机大臣这两个职务有哪些不同?通过这些问题,调动起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使他们能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且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比较完整的结构框架。

三、突出重难点

为了有效的避免学生对重复学习的历史知识产生厌烦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要通过对课堂上的一些重点、难点知识进行梳理,使学生清楚的明白应该向着什么方向学习,这样有利于落实重点并且突破难点。

在上面提到的这节内容中,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需要在学习中注意。例如,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清朝成功的解决了边疆的民族问题,从而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础;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在课堂上,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内容是,明朝的内阁、清朝的军机处以及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而整个课堂中的难点是,使学生理解明清时期权力机构的变更过程,以及在那个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社会存在怎样的影响。

四、适时指导

“先学后教”前置性学习是一种自主的学习能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这种学习要领,教师应该从一开始就进行认真的培养与指导,要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完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培养。在课堂上,多增加一些相关的历史资料,将学生编成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学生在遇到学习困难的时候能够互帮互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学生学习思路的拓展,从而增强学生的前置性学习能力。在历史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向,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即时评价

高中历史教学评价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学生的学习评价,它不但能够反馈教学,也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即时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教学现象进行的一种评估,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学目标的成功实现。

即时评价,不单单包括教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也包括调动学生进行自评、互评的积极性。这样一来,能够积极评价学生对历史课堂的充分准备,从而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升他们自身的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结语:

综上所述,“先学后教”前置性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上的应用对学生历史知识的学习具有深远影响,成功的前置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更加深刻的层次上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使他们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也能使他们成为高中历史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孔宏伟.“先学后教”前置性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

[2]王海洪.试论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

[3]丁翔羽.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

高中历史课堂实录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一个人独特而有见解的思维,它把原有的知识、经验等重新组合,构建新的知识体系。创新思维是一个人智慧的源泉,是学生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曾说“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下称《新课标》)要求我们“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在教学活动中,采取措施,帮助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优化思维品质

对问题的理解,如果满足于一知半解,停留在知识的表面,就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处理教材内容时,一定要发挥教材典型例子的潜力,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才能起到优化思维的作用。这样处理教材内容,能使他们的思路更加活跃、开阔,同时培养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够变换角度思考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学生深入问题,善于反思和总结,只要有所发现,而且是经过自己独立探索得到的就是创新思维,我们要予以鼓励和正确引导,并长期地、自觉地培养这种探究、创新思维习惯。对学有余力并有着浓厚兴趣和钻研精神的学生,我们要因材施教,挖掘他们的潜力,给他们上光上色,让他们的“笔”力透纸背。

历史特色课程应注意的问题:许多学校开展历史特色教学及课外活动时,不能根据课程自身教学特点而设。有的学校主管部门缺乏明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对历史特色教学的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从不关心,组织机构上也没有专人负责落实,常常出现活动的开展只是走过场、敷衍了事等。现今,应试教育体制还没彻底改变,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外活动或历史知识竞赛对他们考试成绩没有帮助,导致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我们要加强引导。对历史成绩较好的学生要加大宣传,造就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和足够的发展空间。

二、师生角色转变,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师、学生、内容和情景式构成课堂的四大要素。教学过程就是师生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过程。教育新理念告诉我们,教师、教材不再像以前那么权威,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指导者,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与促进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活动的自主探究者和实践操作者。教材只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之一,我们应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现代课堂不应该是“教师按照教材上课传授知识、学生按照课本学习接受知识”的被动学习模式。我们要切实更新教育理念,转变角色,做好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领路人。

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让学生来当教师,品味传道授业解惑的为师之味。帮助他们按照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相关主题,自行设计一节历史课。要求他们广泛阅读、查找、收集、摘抄与选定课题相关的历史材料,然后,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参照平时老师上课以及观看课堂实录等方式,做好上课的一切准备。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全方位、全过程地参与教学,展示了他们对历史材料的搜集、整合、归纳、再现等能力,提高了他们对历史事实、现象的理解阐述以及分析评价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这样的活动,有效地培养了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教师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

在课堂教学策略实施的过程中,笔者的教学观念也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从原来照本宣纲、一讲到底的讲述法,到现在上课时基本能做到从学生特定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到他们身心发展特点和实际接受能力,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前的“满堂灌”现象,课堂气氛也由沉闷到活跃,师生的关系比以前融洽,教师不再以知识的传授者的身份自居,不再以控制学生一切行动的长者身份出现,而与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进行知识、情感的交流。教师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有所改变,不再只以学习成绩论高低,而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出发点,实施创新教学。

四、老师要精心设疑,进行研究性学习

创新思维是在客观需要的推动下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创造出新办法、新概念、新形象、新观点,其本质是突破,即突破已有的经验和知识限制,突破求同思维定式,不因袭旧物,不蹈常习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