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复习特点;复习方法

一、高中历史总复习的特点

高中历史学习应遵循这样的公式:整体―局部―整体。首先从整体上理清每一个专题的历史线索、历史阶段特征、历史发展的走向,总结每一专题历史知识给后人的启示。再去探究部分,一定要在全面熟悉和识记基础知识点包括课题、节题和框题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点一线一面”的结合,以此为前提,突破重点。不留下任何知识死角。最终达到结构化历史科学知识体系,形成一个有层次的整体。

1.知识体系的整体构建

要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知识的体系必须注意三点:①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以时间为序列的纵线索和以地域为区位的横断面相互交织而成的柱形历史舞台;②把每一人国家的每一个历史横断面看作是一幅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相互交织的历史画卷;③打破教材的编排程序,沟通古今中外的历史,把具体的历史知识从一定的序列中分解开来,又可以用新的线索串联起来,从而组成新的序列的不同链条。

2.各个历史专题的总结

历史专题的总结在高中复习阶段至关重要,通过阶段划分,由学生归纳出各阶段的总体特征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表现掌握重要的历史事实和历史现象,构建各个专题的知识结构。例如中国古代史先秦的阶段特征总结:

先秦:【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

原始民主制―分封制和井田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3)思想文化方面: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出现了繁荣局面

①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和思想解放的局面;②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③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有了发展;④文学艺术也有了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阶段复习方法

根据学科复习特点,以及本人多年教学经验,总结了一套高中历史阶段复习比较有效的方法。

1.目录记忆法

从目录来复习,纲目明确,可以总体把握,做到宏观心中有数,居高临下全面看问题。

必修一 政治文明历程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第2课 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第3课 从汉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

专题二 古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6课 雅典民主

第7课 罗马法

2.提纲复习法

根据目录的线索,整理出每一个单元的复习提纲,把整个的知识点整理、归纳、系统化。如阶段复习特点里提到的总结方法。

3.结合习题综合复习法

复习一单元后,可以重新翻阅本单元习题,再一次查漏补缺,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点。

4.反复复习法

根据记忆遗忘规律,经常反复及时复习,就遗忘得很少,否则就忘得很多。

当然,迎考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应联系学生实际摸索出切实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素质。高中历史新课程需要每位历史教师付出努力,在教学中不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总结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范文第2篇

高中历史学科引起大量的历史知识点,一度让很多高中生望而生畏,教材过于庞杂、概括、枯燥之外,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导致学生对高中历史教学产生厌恶的学习心态,教学质量也同样止步不前。对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要进行全新的教学改革创新,采用“反思性教学”应用到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历史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能力的培养者转变,使高中历史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升。

一、“反思性教学”定义

新课改的教学背景,让高中历史教师从新认知了自己的教学,从传统的教学主导者转变为教学的指导者,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核心,将高中历史教学摒弃传统的照本宣科,迎合现代高中生的学生特点,挖掘出高中生灵活的思维方式,能够独立去发现、去思考、去解决历史知识,培养高中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反思性教学”正是迎合了新课改的教学方针,让高中历史教师在掌握好教育教学规律和理论的基础上,能够对历史教学进行回顾和重新认知,从而产生更加趋于合理的高中历史特点的教学方法,形成教学的反思,是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教学的重要手段,更是高中历史教师在多年从教实践中总结出教学经验的精华。

二、高中历史反思性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教学理念的反思

从高中历史教师的自身来看,教学需要不断的超越自我,在高中历史教学生涯中,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反思能力,从自身做起。在新课改的推行背景下,历史教师要进行教学理念的反思,要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对新课改开展对高中历史课程的反思。如教师可以“课前、课后三问”的反思发,撰写反思日记,连同自己的教学体验和感受诉诸于笔端,还可以借助互联网交流平台,将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共享,通过教学观念的反思及时纠正自己的学习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己在高中历史中的教学水平。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从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世界史四大板块组成,过于繁琐的史诗记载往往会给学生感觉教学内容的杂乱无章,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在备课环节要对高中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反思,思考新课程与旧课程的区别,除了思考新旧教材中的不同之外,还应该思考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通过反思认知到新课改不在只关心教学的结果,教师要善于利用“为什么”、“怎么样”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高中历史知识。

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四大发明”的时候,教师不再直接灌输四大发明是什么,用知识点让学生死记硬背,而是通过提问,为什么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是预告资本主义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其中火药粉碎了骑士阶层;指南针引导人们走向世界,建立众多的殖民地;印刷术加快了知识的传播。”让学生通过教学内容的提问去鼓励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手段的反思

教学手段的反思在于,高中历史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对自己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反思,并在实践中加以改进。如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开始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去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将高中历史知识通过声画并茂的形式展现给高中生,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往往大部分历史教师将多媒体教学由原来的“人灌”转变成“机灌”,反倒适得其反,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进行充分的反思,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先进的教学手段真正为课堂服务。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素质教育 创新思维 培养 高中历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101-01

一、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只局限于识记,没有上升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不能够很好地打开学和说的历史思维能力。当前,高中历史教师一定要转变陈旧的思想观念,引导和帮助学生深度解析历史概念,准确表达历史观点,并以此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其透过现象看到事件本原的能力,并归纳出一定的观点。同时,高中历史教师还需要把历史知识的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高中历史教师不能单纯地只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某一个方面,在培养学生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教师还要加深对高中历史教学广度的把握,不能把单个章孤立开来讲,而是要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要引导学生纵向分析历史事件,细致人微地阐述历史概念,把古今中外有共性的历史事件都合到一块儿来进行,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需要高中历史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教材中各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整个教材内容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和掌握教材内容的同时,通过指导学生思考、分析、挖掘和整理,帮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提高思维层次,培养思维能力。

二、采取科学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手段

思维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要讲究层次和方法的。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对那些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历史史实、历史人物以及历史变迁进行多样性探究,是最能锻炼学生思维的。那么,在探究的过程中具体应该如何做呢?

1.让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方式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思维是否灵活,直接关系到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一个人思维灵活,就会很容易地找到问题的实质,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做题速度以及做题质量。

2.教学中要积极探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

学生的智慧和能力,都是在学习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探究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途径。例如,在讲基础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顺向思维,将历史发展的进程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必要的时候最好能辅之表格来加强学生的记忆,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在讲解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时,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甚至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使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结构。

三、引导学生在探究讨论中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

高中历史教材,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增加了大量的历史材料,并辅之相应的思考题,这就要求学生要充分利用所学的知识,挖掘其中的有效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最后总结归纳出答案。其实,这些步骤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过程。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做题过程中,仔细分析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材料进行探讨和研究。

疑问是思维的前提,只有产生了疑问,才会激发思维的动力。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若能巧妙地设疑并组织展开课堂讨论,那么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很好的培养。例如,我在梳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这个知识点时,就启发学生思考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学生有的从政治角度回答,有的从经济角度回答,有的从军事角度回答,但很少有学生能从外交和文化角度回答。针对这一现象,我便让学生组成互助组来自由讨论,学生各抒己见,积极交流,最后总结出了答案。

其实,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起来的。有的高中学生会觉得自己成熟了,不好意思再像小学生那样勇敢地发言,大胆展示自己。这就需要教师要想方设法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只有敢说、敢讲,学生才会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俗话说:“良好的习惯等于成功的一半。”可以说,良好的思维习惯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针对历史学科而言,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材料的方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的基础和保障。如提纲挈领地分析材料或找出重点语句,而往往文段的首句或结句就是每一段的主题或是文段的纲。学生在阅读时不要放弃或忽视某些重点词汇,因为这些词汇有时恰恰就是题意的暗示,要仔细研读。例如,“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战争。主要战场在欧洲,故中文又常称为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德国、奥匈、土耳其、保加利亚属同盟国阵营,而英国、法国、俄国和意大利则属协约国阵营。在战争期间,很多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到了协约国阵营。中国于1917年8月14日对德、奥宣战。”这段文字里的“主要”和“波及”两个词的运用,就把世界大战的范围说清了,同时也不排除其他亚洲国家的参与,且参与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国家也很清晰。这样把握住关键词句,学生才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有关的知识点。

其次,不要让学生一味依赖答案,要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由于历史的文科属性,学生常常会参考答案,长此以往学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思维也就难以得到应有的锻炼。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无论是在做题时还是在听课中都要多思考、多总结,最好让学生自己发现隐藏在题干背后的意思,让学生自己总结知识点,哪怕不准确、不到位,教师也要予以表扬和肯定。只有这样,才会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改革的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教学工作的根本任务,历史作为高中时期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必须要对这一环节给予充分重视。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职责,在教学中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发展平台,确保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这对于学生的今后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霞.浅议高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12:62.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历史 学习方法 研究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斯认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恰当的学习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的负担,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高中历史学习的错误观念

1.死记硬背。多数人都认为,文科的学习就是死记硬背,把该记忆的东西都背下来不就大功告成了。这恰恰是大谬不然。从高考的角度出发,遍翻历年的高考历史试卷来看,可以说很少有能直接在书本上找到原封不动的答案。这就说明了历史考察越来越变得灵活化,多变化。背书的确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理解,而非机械性的背诵。只有理解了固化的知识点,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的作出判断。

2.唯考点论。对于高考历史来说,处处是考点,但处处有并非是考点。此话怎么理解呢?因为历史是有一条时间轴串联起来的,中间那个环节都是已知的,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影响全局。本身来讲,我们学习的教材就没有严格的按照时间轴的顺序,如果我们仅仅死扣考点,那我们所学习的东西必将是支离破碎的。黄仁宇先生称其为“大历史”,即要求我们要培养对历史了解的宏观印象。不拘泥于考点,把眼光放长远,在意识中建立对历史时间轴的整体概念。前牵后连,方能活学活用,融会贯通。

二、高中历史学习的困难

1.能力要求高。高中历史的学习不同初中,其要求的能力越来越高。学生需要有更高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并能更快的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并进行理解。这就要求学生在理解法则的基础上,能形成一种独有的意识、理念。

2.综合性强,进度快。高中历史学习的困难还在于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并且教学的进度大大加快。如果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的跟着教学的节奏,就容易出现跟不上进度,并且学习的知识难以消化,最终导致对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甚至出现反感情绪,这都影响学习效率。学习的综合性强,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应用各科知识。

3.知识量大,难度大高。高中历史学习难点还有一大障碍就是知识量大,学习难度增加。高中课程课程多,知识量大,这就更增加了学习记忆性历史的难度。高中学习难度大主要表现在初中和高中知识上有跨度,这一跨度不可能细嚼慢咽,因而对把握知识带来一定困难,而且高中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比初中高得多。

三、学习高中历史的科学方法

1.兴趣是最好的方法。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做好的老师。”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现阶段正是求知欲望最强烈的时候,为何不想法对历史产生兴趣呢?兴趣的培养,基本都是受到一些感兴趣且并不枯燥的事情的影响,而渐渐产生兴趣。例如:可以去翻阅《中华上下五千年》《图说天下》等充满故事性的历史书籍;可以看一些像《百家讲坛》《老梁观天下》等节目,运用个性语言和肢体动作将历史生动形象的表达。这些都可以培养自己对历史的兴趣。一旦兴趣养成,自身就会产生求知欲望,这恰恰是学习的最好老师。

2.时间轴牵线学习。历史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具有时间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人类记忆首要问题在于组织。”这就要求学生若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把各个历史事件用时间轴整理出来,把所学的各相关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概括,使之成网,以便于记忆、掌握和理解。这样学习变不再是一件痛苦的记忆事件,而变成有意思的故事讲诉。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并且能增加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事半功倍。

3.发现知识,主动学习。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发现不限于寻求人类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主动地去发现知识是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有效途径。这也进一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能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便于掌握问题的关键点在哪里。再者就是要确定学习重点,做有针对性的学习。并做到知识理解层次分明,切中要害。

4.科学复习,循环渐进。人的记忆是有遗忘的。根据遗忘曲线原理,如果在知识学习后的十五分钟到半小时之内进行复习,知识的掌握数量会达到80%以上;在此后半个月内每隔两天进行一次复习,知识基本上可以掌握到95%以上,并且不会遗忘.历史的学习需要循环渐进,切不可一口吃个胖子。制定有效的复习计划表,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有规律的复习。

5.分段学习,层次分明。对于学习记忆性的知识,还要求学生能够把知识分段,进行阶段性学习,有层次感。大家会觉得记在最前面的和最后记的部分常常是记得最清楚的。所以要善于利用这个现象,有意识的让历史知识的各个部分,在复习的序列中都有机会出现在最前面和最后面。这样就可以把知识变得没段各有重点,分段的记忆大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6.善于论证,发散思维。选择、例举、材料、问答是历史的基本题型,它们的题目和答案中都含有归纳和演绎的万分,所以在答量特别是答问答题时很注意前后的关联性、条理性和系统性。总结历史发散性思维和收缩性思维的并用,思路要开放,要全面,但观点要统一,要准确。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整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中历史;思维导图;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2-0096-02

1 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历史复习课的依据

思维导图运用于历史课堂的理论依据 历史教学引入思维导图能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建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自主学习。依据格式塔理论,一般大众在审美观上形成一种统一的认知,即需要做到整体美和和谐美。简而言之,就是映入眼帘的物体形象必须首先是以一个较为完整、统一的事物形象出现,然后方可被分为若干部分得到进一步的认知。只有首先看到作为构图的统一整体,之后才能够发现构成图像本身的各个部分,也就是从整体到部分。而认知心理学则这样认为追根溯源,知识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一种概念和概念内涵之间构成的各种联系,只能通过这些促成的内部的复杂联系来一步一步地认识世界、探索未知。其中思维导图能够冲破知识分类的领域,以元认知的形式来应用到学习中,将传统的授受教学转化为自主探索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实需要――应对历史教学改革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历史基本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培养自身的阅读技能,能够灵活选择学习方法来获取所需的历史信息资料;学会对历史事实进行全面分析和利用,通过一系列的分析、综合、类比、归纳等认知活动的练习,积极锻炼学生的历史思维,养成利用历史解决现实问题的素质。因此,从最终落脚点来看,历史教学并不是以让学生熟记那些发生的历史事实,而是应该借助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积累自身的历史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归纳出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方向和规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做一名合格的高中生。高中阶段是锻炼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关键时刻,因此,怎样在历史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成为历史教师的重大任务。

符合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大趋势 21世纪初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文件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深层挖掘内在的原因,在中学历史教学工作过程中大量应用信息技术科学,是适应当今历史教学模式不断改革的大趋势,将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习中,更加符合教育发展的潮流,是改革历史教学传统方式的必然选择。

历史复习课的特征 复习课作为一种巩固学生习得的知识的课程类型,主要目的在于通过知识的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养成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复习课中,学生对教学内容很熟悉[1],在头脑中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往往比较琐碎和散乱、不成系统,学生记忆起来较为困难。这些已经习得的知识并不能真正化为历史学科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更加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希望通过复习课在最近的时间段内发现学生潜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来弥补缺漏。

2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和掌握近代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熟识事件中的人物及事情发生的背景、过程、意义及影响;②归纳总结旧民主主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以多种角度来思考历史问题,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②指导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逐步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和方法;③通过思维导图的绘制,帮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培养历史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条件;②思考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③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惨痛教训,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危机意识和强国的崇高历史责任感。

教学方法 讲授法、启发式教学法、目标激励法、小组合作探究教学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设备、网络资源、制作思维导图的专业软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教师在展开新课之前,用思维导图工具制作一些优美、简洁的作品,让学生欣赏作品,并对作品作出评价,说出自己对作品的一些想法和建议。教师激起学生对思维导图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新知识的学习活动中,激励他们制作历史知识的思维导图。

2)收集、整理信息。在处理信息的环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回顾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时期的重要知识点、时间定位,有顺序地进行梳理,让学生知晓与历史事件相关的背景、时间、地点等内容;同时,教师给学生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网站地址链接,让学生在课下能够通过网络资源进一步充实历史信息和知识。

3)分小组讨论,协力制作思维导图。最终各个小组依据已经整理完善的历史信息,有序组织讨论和交流,探索制作出思维导图。教师需要给出些许提示,帮助学生对要学习的主题知识板块划分成两大部分进行绘制,为别为“近代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小组内人员分工负责不同的部分,再进行分工任务的交换。这样有利于思维的发散,补充遗漏的内容,使绘制的思维导图更加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学生学习的支持者,为遇到技术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

4)学生作品展示。教师提前申请360云盘,在规定时间内,学生将作品提交到云盘中教师指定的位置,其他学生和教师浏览各小组提交的作品。

5)总结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对每个小组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评价,指出优缺点,对思维导图进行修正。

3 结语

在历史教学中积极应用思维导图,是贯彻新课程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的重大体现,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但是,思维导图要在教学中运用得当,还要注意下面几点。

1)教师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并运用思维导图。因为只有教师习惯应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才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全篇记笔记的方式,选择历史知识的关键信息进行记录,学会利用思维导图记下教学内容。

2)在引导学生个人单独完成思维导图绘制的时候,可以先从学生较为熟练的知识着手进行练习,降低难度;教师主动和学生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做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引导者。

3)思维导图的制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勤加练习、反复应用,逐渐熟悉如何制作思维导图;教师需要善于应用思维导图来授课,经常为学生提供与重点历史知识相联系的思维导图示例,给学生一个标准参考,让学生有方向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