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楼宇自动化技术实验教学

“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是建筑电气专业等相关学科的专业课程。“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此课程综合了多学科的知识点,涵盖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安防技术、消防技术、设备以及系统集成技术等多方面的技术。本课程属于多学科的交叉学科,是控制、暖通、给排水、计算机、通信等多学科综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此专业的相关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需要学生要在懂得楼宇自动化技术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相关的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学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不断的提高实践的能力,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学生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教学特点,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向,在此课程的教学中,笔者对于此课程的实验教学做了如下探讨。

1“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楼宇自动化技术是多学科交叉性课程,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与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对建筑电气专业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关于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的几个特点:(1)由于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涵盖了多学科知识,实验设备也是多种多样。虽然现有的一些教学仪器厂家都先后生产了一些楼宇自动化技术的相关实验台,但是没有一个真正的综合性的实验平台供大家使用,无法进行综合性实验。(2)虽然建筑行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但是与建筑专业息息相关的建筑电气专业却是近些年才开始发展起来的,因此熟悉本专业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较少。因此在实验教学上对于设计性实验的实施难度较大。(3)由于建筑电气专业发展较晚,专业相关人才较少,导致从事“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讲授的教师多为相关专业出身的老师,并非本专业出身,因此对于此课程的实验在教学上有些“力不足”的特点。(4)由于实验台较大,实验台数量较少,因此同学们无法同时进行实验,这就导致同学们不能亲自完成实验,是同学们失去了实验的兴趣。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学生在进行“楼宇自动化技术”实验的教学中,无法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对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应用存在问题。

2“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些年来,随着不断的实践,在“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的实验教学方法上进行了改革,更好的适应了社会对应用人才需求的现状。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同时,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有了明显的效果。(1)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在进行实验任务分配的过程中,可以将实验任务分解成不同的小任务,不同的人做不同的小任务,下一位同学任务要在上一位同学的基础上完成,这样同学们就会根据实验要求完成实验,可以有效的避免由于实验台过少可出现的“搭车”现象。而将实验任务分解同时,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实验时间在理论的基础上完成实验要求的题目。没有进行的实验的同学无法得出实验结果,并且无法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2)在进行“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的实验之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实验系统进行硬件与软件系统的讲解与分析,并给出设计题目与相应的设计方法。例如,在进行防盗报警系统的设计性实验中,需要用到防盗报警系统的编程,那么在此之前学生需要了解系统的硬件连接方法及其编程的基本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进行讲解与分析,然后在进行实验任务的分配,这样就能更好的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联系。(3)可以使用模拟仿真平台。由于现有的实验台无法进行综合性实验,可以通过模拟仿真平台进行模拟,通过模拟仿真平台来模拟真实环境,进行多学科的交叉性实验,将安防系统、消防系统、空调系统等进行综合实验,这样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楼宇自动化技术集成的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仿真平台,可以较为直观的感受多学科的交叉性实验。从而弥补在实验台上无法完成综合性实验的遗憾。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带领学生参观一些较为综合的、具有代表性的智能建筑,通过实验教师的讲解,是学生对楼宇自动化技术的实践课程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此课程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对此课程实验的兴趣。

3结语

通过对楼宇自动化技术课程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提高此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使得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奠定基础,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作者:张文静 单位:沈阳工学院

参考文献: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范文第2篇

经过对有关用人单位、高职院校以及教材的调研与分析,笔者发现目前高职焊接专业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工作需要

当前的焊接专业毕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较差,印证了“企业界并不认可学生的学习结果,抱怨学生所学的知识与他们的要求不相符合”的观点。

2.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仍为学科式

现有课程中,除焊接实训为实践课程外,其他课程均为讲授原理、方法、设备、技术的学科式理论课程,而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实训课将关于焊接方法的理论和实际操作的教学割裂开来,这是不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

3.教材难教、难学

虽然目前某些教材加入了一些实训项目,但仍是按照学科体系思想来编写的,缺乏实际教学项目支撑。由于一般教师备课时按照教材内容顺序展开教学,从未接触过焊接内容的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学这些内容,不知道这些内容又在阐述什么,这些内容将要用到哪里。因此,“在没有实践做基础的前提下,多数学生对课堂学习不感兴趣”。

二、任务驱动教学的概念

若要对现有焊接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首先就必须要有相应的教学理论可以遵循。2003年,《任务驱动型教材设计的初步构想》一文指出:“任务驱动型教材以具体任务为载体来构建教学素材。”这是任务驱动教学在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开发中应用的雏形。

在此基础上,我们对“任务驱动教学”的具体定义是:以培养学生心智技能或操作技能为目的,教师提出并设置可以考核的、体现技能要求的工作任务,结合学生易感知的实例或实物,讲解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演示完成该任务的操作步骤与要点,学生在理解所讲内容的基础之上,顺利完成该任务,掌握所要求的心智技能或操作技能的教学过程。

可见,任务驱动教学首先强调了可考核的技能型培养目标,并且要通过“实例或实物”的教学载体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实践和理论学习的统一性以及学习的适度主动性,学生先学会模仿再去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具有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学习有成就感、解决了学以致用问题的特点。

三、基于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计划设计

1.设计原则

(1)满足企业用人需要。企业的用人需要决定了学校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因此,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当充分掌握有关岗位的工作环境、工作过程、主要工作内容、主流设备器材的情况,从而为确立培养学生具备哪些核心工作技能、将来能够胜任哪些主要工作岗位、主要操作什么设备、完成什么典型生产任务做好数据支撑。

(2)符合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国家职业标准对相关职业的职业概况、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以及职业功能、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相关知识等做出了明确要求。因此,教学计划应符合国家职业标准要求,并在充分调研企业用人需要的基础上确立培养目标、适应岗位群以及相关能力素质要求。

(3)贯彻任务驱动设计理念。任务驱动教学实质就是通过任务载体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其中技能学习是教学组织的首要线索,而理论学习的目的是为形成实践能力做好知识储备。因此,教学计划对专业课程做“任务型课程”的定位,可有效解决技术实践与理论相互割裂的问题。

(4)具有教学可操作性。设计教学计划时必须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要充分考虑教学实际条件(包括教师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背景、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是否能够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必要时,教学过程需要依据工作过程进行调整、匹配。

2.课程开发程序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理论,笔者提出如下图所示课程开发程序,其中前三个环节是针对教学计划设计的,第四个环节是针对教学大纲设计的。

3.教学计划设计

按下图所示课程开发程序,主要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教学现状分析。在根据任务驱动教学理念进行课程改革时,本着尊重实际的原则,确立了“大致保留现有课程体系,对某些课程调整或改造”的基调,主要基于以下现实原因:

①课程改革不能脱离我国实际。在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中,完全以“基于工作过程”或“学习领域课程的设计”的理念组织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丰富的企业工作经验,并且要熟练掌握相关教学理论与技术。而目前我国的大多数教师还不具备这样的复合型背景。况且,受到生源素质、教学设施等因素的限制,现阶段要大面积实施“德国模式”的职业教育理念尚有一定的距离。

②传统的课程体系有其合理性。传统课程体系设计是基于学科体系思想的,教学主题相对集中和完整,通过对课程开设顺序的适当调整和采用任务驱动教学重构课程内容,可以做到对工作能力循序渐进的构建。这样有效地利用了现有的教学资源条件,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与负担。

(2)岗位能力分析。本着“尊重实际与定位清晰”的原则,将高职焊接专业毕业生的培养定位为高级焊工。通过与企业一线的生产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以及专业教师的共同分析,并参考《焊工国家职业标准》,确立高级焊工的核心能力包括焊接工程现场操作能力、典型结构件工艺制定与工装设计能力、焊接质量检测与控制能力以及焊接工程施工组织管理能力。高职焊接专业的教学将围绕这四种核心能力展开。

(3)课程定位。在现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经过调研与讨论并反复匹配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除去机械制图、机械制造工艺、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工程力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焊接专业主要专业课程定位见表1。

四、基于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大纲设计

1.设计原则

基于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大纲设计需要符合以下四项原则:贯彻教学计划中的课程定位要求,每个教学单元应有可以参考的工作任务,教学组织应循序渐进,对教学过程应进行整体评价。

2.课程内容重构方法

具体做法是:确立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的教学目标,选取典型工作任务并改造为教学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在教学内容组织时,所遵循的线索是技能知识线索与程序知识线索,而理论知识线索为形成实践能力做好理论知识储备。除了以上两条线索外,还必须用“关系”和“适用”这两个关键词理清课程内容的知识脉络,判断是否符合工作实际并且易于在现有教学条件下实施。教学环节一般包括教学模块、教学任务、任务提出、任务分析、相关知识、任务实施及任务评价等。

3.教学大纲设计

以传统的金属熔焊基础课为例,其讲授的理论知识就是焊接工艺中工艺参数或措施制定的原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思想重构这门课程,得到的《任务驱动型金属熔焊基础教学大纲》(部分)见表2。可见,新大纲围绕如何设计控制焊接热循环工艺来安排教学任务,并将传统教材中关于焊接热过程的常用焊接热源、焊接温度场、焊接热循环等理论知识分散到相关任务中。

五、结论

本文阐述了任务驱动教学的概念以及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重构方法,并且构建了新的焊接专业课程体系。新课程体系充分吸收了现有课程体系的合理部分,并对每门课程做了“应用型”的定位。而新的课程内容不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割裂开来,而是以实际工作任务作为教学载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学习有机地整合到了一起。

参考文献:

[1]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技术学范式[M]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宋长池.任务驱动型教材设计的初步构想[J].科技与出版,2003(4).

[3]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编.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范文第3篇

【关键词】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机械自动化在工程项目中的推广与应用,能够极大的提高生产加工的效率,并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通过自动化在工程行业中的应用能够,更进一步地促进工程行业的长期稳定的发展。我国的机工程自动化虽然正在高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和一些自动化程度比较高技术比较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因此,如果不能因取得成绩而感到骄傲,仍然需要继续深化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投入,推进基建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以此来使基建工程自动化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1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概述

当前比较流行的工程机械自动化就是运用自动化的技术,以预先设定好的程序和方法,不用外力干涉,通过机械的自动控制操作来完成生产作业的过程。机械自动化在工程作业中的应用能够实现操作过程的连续自动、有效的生产,提升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生产的效率与水平,其应用与发展成为机械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2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历程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出现了电脑集成制造系统,这一系统的出现为我国的生产制造业提供了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以信息集成为发展核心,自动化水平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方面电脑集成制造系统对资金的需求比较高,这对自动化发展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另一方面,电脑集成制造系统还存在一些技术性问题,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从发达的工业国家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来看,也同样面临着这些问题,因此,信息集成逐渐成为机械自动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得到了各国的普遍关注。一些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充分利用LCA技术,使工程机械自动化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促进了工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当前我国对工程机械的自动化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要,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在保证柔性制造的基础上,引进外来先进的生产制造系统,有针对性的进行自动化技术改革,使我国的工程机械自动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目前,我国对现有的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根据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实施了一系列的变革,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的机械自动化技术,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机械自动化理论基础,推动了我国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3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制约因素

3.1管理方式相对落后

工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管理方式,它能够使整个机械制造行业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对一些动态信息及时的掌握,便于适时调整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战略,对机械自动化长期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当前,我国对工程机械自动化的管理还有一定的缺陷,远远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机械自动化管理水平,制约了我国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发展。绝大多数的企业在管理方式上还是沿用传统的经验管理法,缺乏科学性与有效性,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工程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而国外的大部分企业则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了对机械自动化的有效管理,并能够对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作出合理的调整,使其适应不断变化着的自动化技术的发展。管理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首要任务。

3.2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低

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经过长期的发展,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从现有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整体比较低,尽管我国也引进了一批先进的国外自动化技术,在实际操作与运用过程中,却缺乏与我国机械制造业的内在结合,不符合我国机械自动化发展的实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长远发展。另外,我国对一些先进的自动化技术未能达到合理的利用,在进行机械自动化技术设计的时候,甚至还是使用传统的纸上设计,未能发挥计算机的辅作用,对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利用率低,阻碍了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3.3缺乏独立创新能力

创新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对于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来说,更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它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起步较晚,且发展速度相对发达国家来说比较缓慢,这使我国的机械自动化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另外,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对国外的先进技术依赖性比较强,缺乏独立创新的能力,大部分的核心技术都是借鉴国外的生产经验,这严重影响着我国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创新发展。

4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策略

通过对我国工程及其自动化发展历程的总结和对发展制约因素的分析,我国必须认清自身所处的地位和不足,并结合市场从生产实际出发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接下来就为我国工程机械自动化提出几点发展建议:

4.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想提高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加大科技技术的研发。为了促进机械工程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必须要认清当前的市场发展需求,加强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尽快掌握核心技术,摆脱发达国家的技术控制。国家应颁布鼓励政策奖励自主研发的创新研究成果,提高对自主创新研究的资金投入。对于发达国家先进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必须对当前的发展现状进行分级选择适应当前生产需要或未来发展的来有目的的进行进,确保引进技术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4.2加强科学化管理

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必须具备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它引领者整个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方向。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注重对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组织与管理,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规范市场秩序,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手段,结合我国企业的发展实际,形成完善的科学管理机制,保障机械自动化技术的顺利运行。另外,在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实际应用时,要充分利用传统的设备优势,合理调整机床布局,并将国外的先进技术作为补充,构建完善的生产制造系统,为机械自动化的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

4.3提高环境效益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问题。因此,对于工程机械制造行业来说,更要充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战略,提高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发展节能型产业。经济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对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时,要从各个环节入手,从生产、设计、包装到回收利用等,做到绿色。清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外,要加强对落后设备的改造利用,废弃的设备也是一大污染源,对于有利用价值的旧设备,可进行改进,使其能够继续为机械自动化服务,同时,又起到的环保的效果,这是当前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我国建设节能性产业的外部要求,对于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

5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展望

在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是整个自动化技术发展的重中之重,大部分企业在工程制造过程中会出现资金短缺的现象。因为未来的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可以着重对制造成本进行优化,降低发展成本,提高工程机械自动化发展的总体效率。要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进行科学管理,重视科技创新,在保证机械自动化技术水平提升的基础上,降低成本。同时,要对传统的机械自动化设备进行科学的改造,既避免了资源浪费,又为机械自动化技术提供了设备支持,这也是我国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一个发展方向。另外,要注重外来先进技术与我国企业发展实际的结合,使其能够真正为我国的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服务,促进我国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

6结语

当前,我国的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还存在一些不足与缺陷,我们要抓住现有的发展机遇,对机械自动化技术投入高度的关注与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形成我国独立的技术核心。根据我国的现有国情,对工程机械自动化技术进行科学、有效的变革,促进我国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进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金博.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中的问题及策略[J].企业技术开发,2013,Z3:69~70.

[2]刁荣飞.浅谈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35:116.

[3]樊钰.机械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应用及前景展望[J].新西部(理论版),2014,01:42~43.

[4]肖毅.对当前我国机械自动化技术发展方向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1,13:69,71.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 电力工程 应用策略

电气自动化指的是在电力工程中,发挥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转来取替传统 的手工作业,同时也建立一套的高效的电力工程监控系统,形成了对电力工程系统运转时全面掌控与检测,进一步保障电力工程正常运转。在国民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时,各个领域及居民的生活对电力工程系统的需求也呈现递增的态势,在国际化的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电力工程系统的自动化科技技术引起社会各个领域的关注,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

1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运转的功能

1.1 具有电气自动化的调度功效

自动化调度是电力系统高效运作的重要功能,在整个电力系统实现自动化的核心。自动化的调度功能能够有效的进行数据的归纳与统计,为自动化的调度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通过整理与检测电力系统的有效的数据信息,创建电力自动化的有力支撑,是电力系统全面实施自动化并保证高质质量的服务的关键所在。保障电力自动化运转,自动化的整合,保证电力工程市龅脑俗饔氤ぞ梦榷ǚ⒄梗保证电力的策略井然有序,在整个电力工程系统中,自动化调度是是供电系统中重要基础。

1.2 具有电气自动化转换功效

通过电气自动化的转换电力工程的方式,能够保证整个电力工程的运转在自动化技术控制下,协调一致。自动化转换功能是以现代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依据的、传统上对通讯方式与信息数等处理是通过对电力过程转换来实现的。 进一步保证电力工程系统运营的长期稳定,保证生产效益,保证电力工程的服务质量。

1.3 具有电气自动化的科技互联网

在科技网络技术的推动下,突破传统电力工程 依靠人力作业来实现的落后生产,实现资源的高效整合与资源的高效利用,互联网日益完善发展, 电力工程系统以高科技技术作为供电互联网的支撑,电力工程互联网需要配有高端智能的技术及科技领先的软件来完善电力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运转的优势

2.1 采集与整合信息数据

电力工程的工作人员对整体的供电设施装备与整体的服务方面进行科学实效的分析与调查,对供电系统涉及的每个步骤、每个设备的安全运转的数据进行全面的监控与监测,将有效数据进行整合与剖析,在数据信息上提供有力的支持,保证电气自动化的电力工程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稳定性、长久性 。

2.2 科学高效掌控电力工程

根据电气自动化系统科学技术与具体情况的进行的掌控,对不同的设备,不同的控制环节采用不同的科学调控,包括宏观上的、微观上掌控及其他方面的掌控。 在对电力工程实施高效的掌控时,对电力工程进行控制需要以电力自动化系统的科学技术标准与需求为依托, 整合能够运行的剖析数据和电力工程运营状况进行科学的控制,对电力工程运用因地制宜的科学掌控,对实际的运转情况与能够有效实施的操作有效的结合起来。

2.3 归纳电力工程的操作规则

在实现对电力工程的有效控制的同时需要不断的总结运行规则来保证电力工程高效运营。建立全方位的科学自动化电力控制工程后,需要不断的总结与整合电力工程自动化控制的中每个步骤、设备的运作的规则与特征,对操作的规则进行归纳,遵照节约能源与降低能耗原则,减少了意外事故的发生,提供安全可靠的运作方式,创建电力工程全面自动化。

3 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

(1)在电力工程中数据库的技术发挥中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推动电力工程自动化的发展,一方面,它能通过对数据传输系统对电力调控进行全方面的检测,全面的监控,从而保证数据剖析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一方面,还能够节约资源与能耗,还能提供更广阔的服务领域。 对数据库的运用不仅仅实现开放普及继承优秀的方面还要具有一定智能功效,能够与其他领域共同分享数据的库技术的应用,

(2)电力工程的整体上创建中,需要行之有效的科学、灵活、优化的技术与合理的规范做指导。对具体问题的发生,能够做到准确定位,及时有效的制定出解决方案,进一步保证电力工程能够长期稳定的运行。利用供电系统的自动化智能仪表装置与科技化的设备等等有利于控制的设施,实现对供电系统多方位、多角度的整体协调一致的控制。 调控系统主要以数据信息传输为主要的控制,它是通过现场的总线来实现调控的,在现场进行精确的测量,对设施进行总体控制。

(3)在电力工程运作中,这种由专家系统的实施的控制技术被广泛接纳并认同,采用有助于电力工程的优势发展,摒弃局限的劣势,来保证专项控制的高校顺利的进行。对于电力工程存在分辨与警示的情况下,能够及时的紧急处理,并且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供电系统功能的恢复与控制。

(4)针对当前的网络神经控制原理的控制技术得到各个行业的认可与关注,由于这种专项控制理论的特点及其自身的优势,模仿神经元的传递特征进行连接,是这种非线性的连接互联网能够在电力工程中进行有序的操作,并能够有效处置及时管控的功效。

4 结语

在全球化科技飞速发展推动下,国际化的发展势头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 全球化的电子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推动电力工程电气自动化的科学技术不断完善,现代化的电力工程呈现出于国际水平齐驱并进的趋势及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电力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需要我们不断的汲取先进技术运用到实践中,时刻沿着国际化标准发展,推动我国电力工程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庆锋.浅谈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应用[J].门窗,2015(02):20.

[2]殷.电力电气自动化在电力工程中的应用初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4,08,(08).

[3]杨戟.浅谈电气自动化在电气工程中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4(02):28.

作者简介

张秀丽(1964-),女,现为荆楚理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力电子技术。

自动化科学与技术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国家电网

作者简介:蒋晓光(1964-),男,福建罗源人,罗源供电有限公司,工程师。(福建 罗源 350600)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8-0182-02

一、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问题和现状分析

1.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不合理

我国电力的发展在世界上来说相对落后,尤其是我国经历了几次大型的城乡电网改造,加上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上的不成熟,导致目前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设计没有统一的标准,在我国当前的国家电网建设和工作运行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从而在具体的电网工作运行中出现了安全事故。我国电网建设起步较晚,虽然经历了几次大型的城乡电网改造,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乡电网的统一指挥管理问题。正因如此,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时,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无法满足不同设备之间接口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无法连接的问题。而且由于国家电网覆盖范围广大,各地对电网的建设和发展程度不统一,采用的电力设备产品和型号十分复杂,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设计上的不合理便造成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难题。这不仅仅造成了各地电网的资源浪费和重复开发的现象,而且为我国国家电网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开发和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电力设备的互操作性,从而使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能够满足各种电力设备运行的要求。

2.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电力设备的质量问题

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应用时,往往会由于电力设备的问题在工作运行中出现安全事故。这就是因为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性能不达标而造成的。比如在电力设备的选择上,过分重视经济成本,忽视了电力设备的性能和实用性。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上,对技术成分要求过高甚至在设备质量之上,从而导致在工作运行中缺乏有力的安全保障。特别是由于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够高,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操作上认识没能达到水平和要求,在工作运行中出现很多的漏洞和问题,尤其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上经验不足,从而导致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出现安全问题,对我国的国家电网安全构成威胁。不仅如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在实际的电力设备工作运行中经常会出现抗干扰的现行。这个问题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非常重要,却十分容易被忽视,但是由于各种问题无法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拥有有效的抗干扰措施,无法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运行可靠和稳定,对我国的电网安全形成较大的隐患。因此要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反复的定型试验,尽可能确立一个定量的指标,并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加以应用,减少电网事故和问题的出现。

3.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不科学

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但是在实际中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人员水平素质并不符合要求,而且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上主要还是依靠厂家,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专业管理上缺乏人才,甚至是忽略了培养人才的重要性,从而在具体的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操作和维护上出现事故问题处理不及时和不科学的现象,从而增加维护成本,同时也为我国国家电网的安全埋下隐患。因此要解决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问题,必须要培养出一支专业素质较高的维护人员队伍,并加大电力安全宣传教育,从根本上处理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问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不科学不仅仅是由于维护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体制也并不合理,比如当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出现问题时,经常会出现多个单位一起解决电力问题的现象,从而造成个人造成责任推卸的问题,造成了人力资源和资金极大的浪费。不仅如此,如果问题十分复杂,则会在事故区域形成一个“三不管地带”,影响维护电网工作的展开,影响工作和业务水平。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措施

1.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维护水平

通过建立一批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方面具有高专业素质的人才队伍,并不断加强培训和教育,全面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专业素质,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上推卸责任和三不管现象。而且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因此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中应该将信息化大力发展,数字化电网和数字化变电站的开发能够有力地保证我国电网工作的运行效率和安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通过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使电网中的运行数据进行综合信息和通信信息进行高效的采集和处理,从而达到规范和统一电网的有效管理目标,而且能够大幅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信息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水平,使我国的国家电网运行更加稳定和安全,并且能够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有效降低工作运行成本,这对于我国的城乡电网改造具有重要的发展意义。

2.加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工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得到普遍的重视和支持。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管理工作上一定要正确地判断形势,掌握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从而深刻地认识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功能和优势,在此基础上加以开发和探索,从而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上开辟出一条优化我国国家电网工作运行能力和保障我国国家电网安全的道路。

(1)科学合理地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模式进行设计。由于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上我国并没有足够的经验,因此在对我国国家电网综合自动化的规划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从而科学、合理、高效地进行设计,尽可能控制事故的发生频率。从专业的角度上看,为了保证电网工作运行安全和效率,一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进行设计。第一,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进行分布式的结构设计,通过电力系统中的所有控制、保护、测量、报警等信号在单元内处理层数据信号的模式并通过管线来传输至电力系统的控制设备,在结构设计上让各个单元相互独立,避免单元内的相互影响。第二,可以加强电力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兼容性来进行自动化技术的管理。由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是由标准化的硬软件组成的,并在电力系统中配有标准的串行通讯接口,在不同的电网环境中能够灵活地适应自动化的需要,并能够在未来的电力系统自动化发展和电网改造中实现变电规模和电网功能扩充的需要。第三,通过简化电力系统来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对电力系统大幅的简化二次接线,并使用高质量的多功能继电器来对传统和有质量问题的继电器进行替换,再对开关柜和主控制之间的界限进行合理地分布式设计,从而达到开关柜内接线简化的效果,有效避免因操作不慎造成安全事故问题。这三种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水平,并确保电网工作运行安全。

(2)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标准化。只有充分保证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应用和工作运行中的标准化,才能够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保证电网运行工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同时实现标准化能够避免电力系统因无法统一标准而出现问题。因此,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是确定适合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条件,并在实际的工作运行中使这种标准在电力系统的功能发挥上达到高效。对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所需的故障录波、通讯控制器、无功装置与通讯控制器、保护与通讯控制器、RTU与通信控制器、通讯控制器与主站、小电流接地装置与通讯控制器、通讯控制器与模拟盘等设备都必须要做到与自动化技术接轨的统一标准,从而避免因为标准化缺失而带来的各种电网安全事故和问题。

三、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安全管理的总结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如何实现“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电网运行工作是我国社会对电力事业的基本要求,要充分保证社会发展所需的电力能源。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使得自动化的电力系统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主流趋势,而且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也不断地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整体的实现进步和发展。为了实现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安全管理,必须要在对电力系统自动化的技术上采取争取的管理策略,通过管理的最优化、智能化、标准化、协调化来实现安全管理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目标。必须强化对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管理,不断提升和完善相关技术和水平,合理地设计和优化管理措施和方法,从而为打造运行稳定、安全的综合电网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罗毅.电力系统安全监控的理论及方法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