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金融管理的专业

金融管理的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管理的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金融管理的专业

金融管理的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08)03-0030-01

从今年开始,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已步入完成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任务、全面向商业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笔者认为,要适应转型发展的需要,资产管理公司必须在经营理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真正实现综合性的转变,从而在市场中找到自身的合理定位,实现资产管理公司的长远发展。

一、以利润为中心,实现政策性经营理念向商业化经营理念的转变

作为化解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公司自成立起,就一直从事对口商业银行剥离的政策性不良资产的管理和处置,秉承着一整套不良资产处置规范进行运作,以处置回收最大化为原则,以最大限度减少处置损失为目标,业务模式相对单纯。可以说,这种浓郁的政策性特点决定了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司,文化、理念、意识等均不能适应市场化运作的需要。而且几年来的运作实践表明。政策性的等价定额收购不良资产的方式弊端太多,产生了银行虚假剥离、责任人解脱、资产管理公司业绩缺乏客观评价等问题。从长远看,随着向商业化转型,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范围将发生很大变化,相应要求在经营理念上做出新的调整。针对当前资产管理公司面临的形势,笔者认为必须把工作重心调整到业务开拓上来,要围绕利润这一核心来开展经营活动。因此,资产管理公司必须改变多年来办政策性业务形成的惯性思维和行为模式,开拓思路,培育现代企业经营理念,同时树立风险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以适应商业化发展的需要。

二、以高效为目标,实现机关化管理体制向公司化管理体制的转变

资产管理公司的现行经营模式,决定了其没有形成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企业化程度低,还保留着某些国家机关的行政色彩,因此在决策体系、风险控制、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着不科学、不严密、效率低下等弊端,影响了资产管理公司的运行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不到位,难以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所必备的竞争意识、开拓意识及成本效益意识,有关人员结构和素质难以满足转型的需要。随着向商业化的转型,要适应市场化经营的需要,资产管理公司的管理体制必须要从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体制向高效的经营决策体系、严密的风险防范体系、市场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和以效益为核心的财务管理体制转变,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形成科学的现代金融企业管理制度。拓展商业化业务,需要灵活多样的营销策略和公关手段,需要抓住市场机遇,快速做出决策,只有高效的公司化管理体制才能保证业务的顺利开展。此外,从目前的管理体制看,资产管理公司实行的是“总公司+办事处”体制,办事处则单纯采取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的方式,以省为单位建立办事机构。这种方式虽然网点遍布全国,覆盖面大,但下属各办事处不是一级法人,需要进行授权经营和决策。由于资产处置中的问题层出不穷,而且各个地方的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在实践中这种基于严格授权基础上的决策机制效率低下、程序复杂,难以适应工作的需要。从公司化的角度看,应当按照存量资产及业务拓展的特性、地域和行业分布、金融框架格局等进行统盘考虑,优化组合,消除资产泡沫和人员机构泡沫,逐步建立起总、分公司制或母、子公司制的管理体制,依照市场规律调配人力、资金、业务,使其真正成为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化金融公司。

三、以经营为原则,实现传统国有公司运行机制向现代金融企业运行机制的转变

资产管理公司现行行政区域主导下的机构布局,决定了其运行体制非市场化,战略布局不科学。随着商业化业务的拓展,公司的业务模式将从过去单纯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处置业务,转变为以资产经营处置为主业;盈利模式将从过去的保全资产、减少损失,转变为追求最大经营利润、多种业务渠道并存、具有持续经营壮大潜力和核心竞争力的盈利模式。因此运行机制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从转型发展的要求来看,必须逐步构建协同发展的综合经营业务体系。一方面,作为不良资产处置“专家”,资产管理公司还将继续通过市场化收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但对新购入的不良资产不能再单纯以处置为主,应在其中筛选部分优质物权资产、相对优良企业的债权资产以及股权性资产,通过置换、重组、租赁、投资等方法进行长期经营。另一方面,大力发展证券承销、上市辅导和财务咨询、法律咨询等中间业务,并适时推进资产证券化的探索,成为投资银行“专家”。目前,四家公司已为超过10家的企业完成上市辅导,展示了资产管理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风采。随着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和发展,运行机制必将更加科学化、良性化。

四、以股份制改造为基础,实现从单一资产管理公司向股份制金融控股集团发展规划的转变

资产管理公司完成原来的历史使命后向商业化转型,必须与整个金融体制特别是国有银行的深入变革相配套。目前虽没有出台具体方案,但综合分析可以断定,如果资产管理公司继续存在、发展的话,目标应是以经营、管理、处置不良资产为主业,兼具多种投资功能的股份制、集团化金融控股集团。

以长城公司为例,依据政策应当有以下几种运行方式:

1、结合农业银行改制上市的历史机遇,长城公司的改革与农业银行的重组一并考虑,共同作为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简言之,即回归母体银行,组建农业银行集团公司。长城公司是从农业银行分离出来的机构,几年来处理的是农业银行因历史原因累积的不良贷款,属于阶段性任务。从几年的运行情况看,这种处置、管理不良资产的模式有利有弊。有利之处在于成立专门机构,可以集中力量在较短的时期内处理掉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历史包袱,减轻国有银行改制上市负担,化解金融风险。弊端在于资产管理公司人员少,无分支机构,导致成本高、耗时长、处置回收率低、维权力度不够等问题。因此,将长城公司的优惠政策和处理经验与农业银行网点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结合起来,共同处理农业银行改制前再次剥离的巨额不良贷款,不失为一个较佳的选择。

2、继续按现有运作模式,接收和处理农业银行下一步剥离的不良资产。以农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为主业虽也可行,但毕竟也是阶段性的任务,几年后处置完结,将同样面对今天的转型问题。同时,从农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状况及市场环境来看,只能是政策性剥离收购,如进行商业化收购和处置,盈利可能性很低。主要原因在于两方面:一方面,农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经过基层营业网点几年来的大力清收,多数已成为难啃的“硬骨头”,资产质量极低,预期收回率不容乐观。另一方面,不良资产经过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多年来的处置,市场已近饱和,加上去年以来房市、股市的火爆,意向购买债权的战略投资者纷纷转向其他投资,不再购买不良资产。因此,下一步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将面临难度大、回收低的问题。

金融管理的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资产管理公司 商业化转型 资本管理

近年来,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按照商业化改革转型要求,不断拓展新业务和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全资或控股形式投资入股了多家子公司,业务范围除包括证券、基金、信托、租赁、银行等金融业务,还涉及到房地产等非金融业务,初步确立了金融控股公司雏形。但随着四家公司综合化经营进程加快、股权关系日益复杂和管理链条不断延伸,集团内的风险传染性和脆弱性也在不断增加,迫切需要公司加强资本管理,提高风险防御能力。2011年新颁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试行)》明确指出“集团拥有的合格资本不得低于银监会规定的最低资本要求”,同时这一要求也是资本监管的核心指标之一。若要满足这一规定,资产管理公司必须采取相应策略加强资本管理。在此背景下,对于处在商业化转型进程中的四家资产管理公司,随着经营业务不断市场化、综合化和多元化发展,如何加强资本管理成为国家公司当前改制和未来发展都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金融危机后国内外金融监管发展新趋势

2010年底,巴塞尔委员会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该协议进一步强化了资本定义和计量标准,要求商业银行和金融控股集团保持充足的资本水平以抵御风险,增强吸收损失的能力(见表1)。《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也引入《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的新监管理念,对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实施了更加严格的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国内外金融监管措施的新调整,将广泛影响各金融机构的资本管理工作。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管理也将必然受到监管变化的影响。

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现状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相关制度出台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本管理工作主要参照银监会颁布的《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试行)》以及财政部颁布的《金融类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及监管指标。2011年3月8日,银行会正式印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试行)》,该指引成为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后进行资本管理的重要依据。整体来看,当前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结构有如下特点:

测算后的合格资本符合监管要求。以某家资产管理公司为例,该公司根据《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试行)》要求进行测算,当前集团合格资本高于最低资本要求,超额资本为超过50亿元。根据净资产与总资产的比率估算,目前该公司合并杠杆率为25%,远高于银行业杠杆率4%-5%的水平,另外两家资产管理公司也与该水平相近。

资本构成简单,以核心资本为主。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构成比较简单,核心资本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未分配利润和少数股东权益,附属资本种类和占比均较少。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商业化转型的不断推进,经营效益逐步改善和提高,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公积、盈余公积以及未分配利润会不断增加,附属资本补充渠道也会逐步建立,资本总体规模将逐渐扩大。

资本补充渠道和工具较少。受资产管理公司体制制约和历史业务影响,目前可供其补充资本的渠道和工具较少。

相关数据积累时间较短。以资本充足率指标为例,由于商业化转型刚刚起步,资产管理公司没有或仅有近两年相关历史数据,因此还需科学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建立相关数据库。

资产管理公司资本管理面临的挑战

由于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之初主要任务是处置政策性不良资产,没有商业化经营要求,因而对资本管理并无实质性地需求。即使是目前各家公司的业务已开展商业化运行,但也未对资本管理形成有效需求,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本管理工作面临较多挑战。

(一) 开展资本管理工作的基础较薄弱

一是开展资本管理的理念尚未建立,各家公司虽已有相关考虑,但还未形成科学和系统的规划。二是虽有公司已初步偿试建立资本充足率指标,但还未形成硬约束。三是当前现有的股权结构和行政色彩较浓的管理模式决定了公司还不是完全商业化的经营机构,还需要进一步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由此来看,资产管理公司加强资本管理的外部条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 缺少可借鉴的成熟资本管理经验

巴塞尔委员会在《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具体考虑》中建议在银行及实施并表管理的集团内部应设立正式的组织, 诸如“资本管理政策委员会”(由具有适当专门知识的高级管理层成员担任负责人), 对资本问题进行全面的指导和指引,我国监管当局也对资本管理和风险管理有明确的尽职要求,但当前我国除少数新资本协议银行外,包括资产管理公司在内的大多数金融机构都未建立此类的专门机构或管理部门,相关制度规定也是近期才出台,尚无成熟的经验做法可以借鉴。

(三)现有可供参考的资本需求估算方法难以准确把握业务风险因子

以银行类金融机构为参考,当前其主要是根据年度业务预算或未来业务规划对资本净额和风险加权资产的影响进行简单测算,从而确定当期需要的资本补充额度。按这种简单的资本需求估算方法,只粗略估计了未来风险因素的影响,缺乏对自身业务风险因子如风险敞口、违约率、违约损失率等因子的准确把握,这不但会打破规划期内预定的资本充足率目标,扰乱业务发展规划,而且在较大压力事件下极有可能导致资本充足水平大幅下降,甚至触及监管风险。

(四)外部监管环境日趋严格

全球经历了金融危机后,各国认识到必须进一步加强外部监管,才能有效防范和识别金融体系的风险的必要性。总结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巴塞尔委员对资本监管国际规则进行了根本性改革,如扩大监管资本覆盖风险范围和捕捉风险的能力,提高监管资本工具的质量,建立简单的、透明的杠杆率监管标准和反周期超额资本监管框架等。与此同时,我国监管部门也加大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对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2011年3月,监管部门颁布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对改制后的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的具体要求。

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本管理的策略建议

(一)全面掌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中关于资本管理的监管要求

2011年新颁布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试行)》明确指出,资产管理公司的资本并表管理应充分考虑集团所处的商业化转型阶段,将定性管理和定量管理相结合。其中,定性管理主要是优化资本配置,提高资本使用效率;定量管理主要是最低资本管理和杠杆率管理。但目前此《指引》仍具有概念性的特点,没有给出一些指标的具体测算方法,因此还需公司结合自身业务特点进行研究和设计。

(二)建立和完善资本管理架构

由于资产管理公司业务体系结构和资本构成的特殊性,提高资本管理水平是一个长期和渐近的过程。结合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实际情况,可考虑从以下几方面建立和完善资本管理架构:

1.完善公司治理机制,树立资本管理观念。商业化转型后,各家公司应不断完善治理结构、组织流程和业务流程等各方面机制,以实现公司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甚至公司全体人员对资本补充和快速发展之间的关系形成统一认识,并将资本约束贯彻到日常经营活动中。

2.科学实施资本规划,提高资本精细化管理水平。资产管理公司可引入全面风险管理和资本规划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和评估流程,加强各分支机构、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合理确定资本总量,科学制定资本规划。同时,结合业务经营计划和当期执行情况,科学评估资本水平充足程度,为资本管理目标的设定和资产结构优化提供指导,提升资本精细化管理水平。

3.规范资本计量,确保资本水平充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并表监管指引(试行)》颁布后,资产管理公司应及时把握监管导向,分析该《指引》对公司资本状况和经营管理的影响,梳理各资本项目定义,从而规范公司的资产充足率、杠杆率等指标的计量方法,在符合监管资本最低要求基础上,确立资本缓冲水平。

4.合理调整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从国际金融机构发展经验来看,要解决资本充足率问题,必须重视结构的调整,包括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调整,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将涉及到公司经营的多个环节。要提高资本的比重,资产管理公司还可考虑降低风险资产在总资产的比重,即通过减少风险资产来减少用来承担风险资产的资本,风险资产的减少可从存量和增量上下功夫。

5.在未来条件成熟时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资本配置和评价体系。经济资本管理可反映金融机构资本的使用效率和股东价值的创造能力,因此在资本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建立以经济资本占用、EVA(Economic Value Added,经济增加值)、RAROC(Risk-Adjusted Return On Capital,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为核心量化指标的管控和评价体系,有利于公司强化资本约束意识,控制资本成本,促进资产结构优化,增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和长期资本回报能力。

6.加强和完善资本管理技术支持建设。资产管理公司加强和完善资本管理技术不但应包括内部风险计量模型和资本压力测试模型等与资本管理直接相关的系统建设,还应包括建立和发展管理会计体系和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因为计量RAROC 是实施经济资本分配的关键和基础,而精确计量每笔业务的RAROC需要进行科学的成本分摊,离不开管理会计系统的支撑。同样,从单笔业务、产品或客户的维度分析风险收益和盈利能力,也离不开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做支撑。由于这些系统之间呈现较强依赖性,因而资本管理技术支持体系的统筹规划和安排对科学开展资本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胜邦.商业银行资本管理:挑战和对策[J].中国金融,2008(10)

金融管理的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服务管理递进 课程开发

项目基金:陕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3J27);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YJ12004)。

引言

在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下,为了使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更符合企业需求,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项目组研究人员以能力本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针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面向的岗位群,通过对陕西、海南、广州等地区多家四星、五星及以上酒店的企业调研,与企业专家、一线技术人员对该专业所面对的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工作任务、内容和要求进行了深度访谈,由企业实践专家、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委员会,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以培养学生“双核”能力为主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在保证理论课教学必需、够用的前提下,采取递进式课程体系,提高专业技能,突出岗位针对性、技能应用性和操作实践性,并研讨了新课程的课程标准。

“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是学院和企业共同实施的教学过程,“服务管理递进”是指本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课程的设置,遵循从“服务员/服务师-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工学交替相融”是指从入学到就业,校内学习与校外企业顶岗始终交替进行。

课程开发的总体思路及流程

在“能力本位”引领下,基于“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课程体系开发的总体思路及流程如图1。

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1.酒店管理专业面对的主要就业岗位

通过对陕西、海南、广州等地多家四星级以上涉外酒店的走访调研,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酒店业几乎每个岗位都缺人,很多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坦言说,目前他们既缺少基础性人才,又缺少关键性管理人才。因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之上,针对行业需求,遵循酒店行业职业成长规律,确立了该专业的主要就业岗位有酒店一线服务岗(如: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前厅接待员等)和酒店的基层管理岗(如:各部门的领班、主管)、中层或高层管理岗(各部门的经理、总监、总经理等)。

2.分析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通过对行业的深度调研,按照四、五星级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等岗位能力的需要,以“服务员/服务师-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为导向将酒店行业各个岗位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梳理、归类,划分出该专业各主要就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了便于和课程开发的后续工作较紧密地衔接,把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具体分解并进行了简单的描述。

3.分析各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通过与实践专家深度访谈,针对涉外酒店一线服务岗与管理岗位人才的职业成长历程、职业工作过程及涉外酒店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销售部、人力资源部等岗位能力的需要确定出来的典型工作任务,进一步分析,由酒店高层管理人员、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组成小组共同讨论,归纳确定了涉外酒店一线服务岗、基层管理岗、中高层管理岗等岗位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通过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分析,归纳确定了该专业培养的两项核心能力,即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如图2所示。

4.以培养“双核”能力为目标,构建新的专业课程体系

由专业带头人、课程开发专家组成小组,以 “双核”能力为目标,根据酒店各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及各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结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按照职业成长规律与学习规律将职业能力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的教学论进行整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在解构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以“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为依托,重构该专业领域的核心课程体系。

专业领域课程的构建遵循酒店行业人才职业成长规律,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注重课程教学与岗位实践的紧密结合,构成了“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双核”能力为主的课程体系。

5.“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下专业课程的实施

在“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下,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实施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遵循酒店行业“服务员/服务师-领班(主管)-部门经理”的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从该专业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养――专业专项服务技能――专业管理技能的学习,层层递进、分阶段提升,努力使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切实掌握专业所需能力。具体实施步骤如图3所示。

结论

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工作任务和学习领域课程之间进行合理的链接,使学生在校专业课程的学习以酒店行业所需为目标,按照酒店工作过程中不同层次岗位的活动与知识的关系来设计课程,突出企业岗位需求在课程设置中的主导地位,按照工作过程的需要来选择知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课程设置直指岗位需求,充分体现教与学的致用性。

以“服务管理递进、工学交替相融”人才培养模式为主,有效地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分层递进,解决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盲目性,提供给学生完全不同的学习体验,注重工作过程体验的针对性和完整性,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层递进式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体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爱好灵活选择酒店企业里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就业方向更加明晰,有助于提升学生专业发展潜力。结合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三届实验教学班,可以看出该课程教学的改革对于学生是适用的,通过岗位技能的学习和实践,工学交替递进式推进,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和专业技能得到明显提高,职业意识明显增强。

参考文献:

[1]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

[2]石通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和重构》,《中国电力教育》 2009年第7期。

[3]杜芳:《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开发现状及对策研究》,《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

金融管理的专业范文第4篇

一、金融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的作用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中,需要对相关经济活动如货币的兑换、结算以及信用等行为进行管理和规范,这就要通过金融管理来实现。而企业整体的经营理念、手段及策略等则是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它需要在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下而进行调整,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能够充分调动企业的全部资源,促使生产和经营效率达到最高,因此可以说金融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管理对企业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建立在金融活动基础之上,因为资金的融通是企业进行生产的前提;其次,金融保障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作为国民经济主体,企业在维持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环境的稳定具有重要的责任,同时在不同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拥有承受挫折的能力,为了提高自身能力并且有效的躲避风险,必须以金融保障工作为基础,加强保险管理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二、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落后的金融管理手段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金融管理工作,工作中并没有应用专业的金融管理人员,也没有建立起专门进行金融管理工作的机构。金融管理工作仍然以企业领导为主,他们没有专业的金融管理知识,工作中常常忽略掉这部分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及时分析相关的财务数据等。种种落后的金融管理手段导致企业的这部分工作效率极其低下,从一定层面上来讲,这也意味着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不完善。

2、不合理的资金结构

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有三种资金的来源,即银行贷款、融资和自有资金。而其正常的运转常常受到现金流转的限制;部分企业在进行运转之初拥有较少部分的自有资金,这是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和长期发展的,因为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一旦企业需要面临一定的风险,没有足够的资金及时进行周转,导致其自救能力差,倒闭的可能性加剧。还有部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实际经营规模和国家的相关规定及政策,过分应用和依赖银行贷款,导致企业长期在较大的金融风险中运行。以上现象都是企业资金管理不到位决定的。

三、金融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1、构建完善的金融管理部门

现阶段我国企业内部都建立起了相关的财务管理机构,但是却没有成立相应的金融管理监督部门,要想提高金融管理效率,必须在经营管理中积极应用专业的金融管理监督人员,并对企业金融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回收企业贷款的工作将由专人负责,有助于企业加强对固定资金的管理。针对那些出现负债的企业而言,金融管理部门应精确分析及考察其资金流动现状,具体分析和总结企业负债的原因,并及时做好回收欠款的工作,企业在金融管理部门的这一系列工作下,充分运用收款的余额作为坏账的准备金。

2、加强金融信息化管理建设

金融管理的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管理 突破 调查 商业银行

一、人民银行县支行实施金融管理的机制障碍分析

当前人民银行县支行在实施金融管理中存在三个机制障碍,制约了其县域金融管理职能的有效履行。

(一)金融管理法律法规及有关制度安排存在缺位,法规制度障碍导致县支行金融管理有时“左右为难”

1.部分业务金融管理主体模糊或交叉。从《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看,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等金融管理部门之间在支付结算管理、中间业务收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制度缺位或相互交叉,管理职责界定不明晰,导致县域部分金融业务重复管理或处于管理真空。由于受法定管理权限的制约,人民银行县支行难以依法实施有效管理。

2.县支行对金融机构现场检查权限有关规定不明确。

3.县支行经济金融调查权不足。县支行需要掌握县域投资、消费、物价、财政收支等多方面信息,但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撑,县支行难以对微观经济主体如企业、居民进行有效的调查、监测,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得不到积极配合,数字的时效性和真实性难以保证,影响县支行监测、分析和调研质量。

4.县域部门间工作协调机制欠缺。

(二)金融管理方式和手段缺乏刚性约束,管理机制障碍一定程度上使县支行金融管理“有心无力”

1.分专业金融管理层次低,未能充分发挥整体合力。当前县支行受人员、内设部门条块分割限制,对辖内金融机构执行央行各项管理政策情况进行综合执法检查时存在薄弱环节。对于金融机构执行信贷、支付结算、金融统计、国库、现金管理以及外汇等管理规定的情况,基本上以职能部室专业管理监督为主。同时,对金融机构的综合评价工作管理粗放,未能充分体现“综合”特点。

2.县支行金融管理手段硬性约束力不强。县支行在对金融机构的管理手段上,除了一些数量性工具以外,更多地只能采用“道义劝说”性质的窗口指导。当金融机构经营目标与央行政策意图基本一致时,金融机构比较“听话”,相左时则会选择性“失聪”,导致县支行金融管理手段失灵。

(三)金融管理人才和激励措施不到位,人才机制障碍使县支行金融管理有时面临“用工荒”

过去十多年来,县支行长时间未进新人,现有人员基本上是“一人多岗”,从事金融管理业务的人员数量不足,特别是既能做具体事务,又具备相应依法行政能力,能够进行现场检查、会综合分析的复合型人才严重不足。同时,由于近几年县支行开展的现场检查等金融管理活动较少,现有金融管理人员未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另外,县支行金融管理类岗位相对来说知识技术含量较高,工作难度较大,在激励机制不健全、激励力度不够的情况下,使从业人员缺乏工作认同感和自豪感,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

二、人民银行县支行实施县域金融管理的途径选择

(一)完善金融管理法规建设机制,营造县支行金融管理法制环境

在当前县域金融管理主体不足甚至缺位的形势下,建议加强县支行的金融管理职能,加快相关金融法律法规立法、修订步伐,为基层央行行政执法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如以法律形式明确县支行履行县域金融综合管理职责,使其对县域银行、证券、保险业能够依法实施综合评价等综合管理职能;进一步修订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将人民银行“三定”方案中新增职责以法律形式确立下来。在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方面,建议人民银行上级行从上层做出制度安排,以有助于县支行与地方政府经济管理部门之间、与有关金融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在县支行金融管理权限上,建议上级行从有利于树立县支行权威,发挥央行整体合力的原则出发,进一步下放有关业务管理权限,明确授予县支行必要的现场监督检查权及相应的处罚权,使县支行根据管理需要自行开展有关现场检查和进行相应处罚。

(二)探索县支行金融管理机制,创新金融管理有效手段

1.用活用足现行法律法规赋予县支行的有关金融管理职能,在外汇管理、差别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贷政策执行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

2.加强现场检查等综合执法力度。从县支行金融管理实践看,现场检查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和指导手段,通过现场检查以行政处罚等方式对金融机构有关行为进行纠正,往往能够引起金融机构的重视,金融管理效果明显。综合执法应根据县域金融运行及管理需要,以县支行自行组织为主,由县支行行级领导任执法组长,集中全行骨干力量,汇总执法项目,统一开展执法活动,特别要严肃对执法结果的处理,树立县支行金融执法权威。

3.创新金融管理手段。如结合县域实际细化开业管理、营业管理相关操作规定;探索对县域金融机构综合评价办法及评价结果运用,改“单兵作战”为“团队作战”,整合专业指导,升级反馈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