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历史听课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爱历史教师,才会将这种积极的情感转移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上来。为此教师要具有丰富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此来赢得学生的尊重,在学生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师者形象,才能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清晰明了的解答。此外教师还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要博学多闻,要对学生、对教育事业充满激情,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魅力、富有情感的历史课堂。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与喜爱,并不在于教师外表有多光鲜亮丽,而是在于内在。只有内在丰富的教师才能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喜爱与尊重,才能征服学生;学生自然也会对教师所任教的历史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课前预习在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前预习是学生对教师将要讲的内容提前大致了解一下,在教师讲解之前就要明确自己哪里懂,哪里不懂,这样,学生就知道了自己听课的重难点,这样在课上就很容易跟上教师的思路了。教师在上新课前,可以让学生把即将学习的内容认真读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把他们不太理解的或者有疑问的句子圈画出来,有些什么想法或疑问也可以写下来,等上完课再去问老师。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一定要引导和监督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当我们对于做某事有了明确的目标,努力起来就会觉得非常有劲,如果只是漫无目的地、盲目地学习,就会觉得很茫然,没有动力。当然,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这一学科时也是这样的,只有让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哪些知识,要解决哪些问题,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程度,这样就相当于给学生制定了一个学习目标,为他们指明了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学生学起来就会特别集中,非常积极。然后慢慢地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制定计划和提出问题。在笔者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也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四、让学生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学会记笔记。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要一边听课一边记下历史教师所讲的重点和自己不是太理解的地方,这样可以方便自己课下再去解决问题,也为以后的复习提供方便。教师也要适当地监督学生做好笔记,可以让学生在上课时把所讲的要点、线索、历史年份等记在笔记本上,让学生留出相应的位置,然后课下再去补充完整。这样,通过手、眼、耳和大脑等多方面的刺激,就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五、初中历史教师要让学生及时循环复习
我们都知道,人是有遗忘规律的,很多学生对历史知识记忆得特别快,但是忘得也特别快,这些都是正常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要引导学生及时地、有效地复习,帮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都变成长久记忆。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上完课后给学生留一定的课下作业,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复习当天学习的知识了,然后每周可以抽出10~20分钟的时间带领学生复习一下这一周所学的内容,然后月考、段考和期中考再系统地进行复习等,如此反复循环地进行复习,就能降低学生遗忘的程度,达到增强记忆的效果。
一、要指导学生转变历史学习的观念
从小学到初中,有些学生形成了上历史课就是为了听故事的观念,还有同学认为上课讲故事少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其实这是错误观念,从学习内容来看,小学历史重在知道“是什么”,初中历史重在“为什么”、“怎么样”。
从学习要求来看,初中重在知识的再现,甚至还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去分析历史问题。由于有这些不同,初中历史课不可能变成故事课,学生在课堂上必须跟上教师的上课节拍,积极思考,努力挖掘历史现象背后的本质问题。
二、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理解教材
1.以把握历史知识结构基本要素特征为支点,进行有效的历史学习。原因一般可分为: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内因和外因;必然性原因和偶然性原因;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根本原因和一般原因;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背景与条件;各个侧面原因,等等。
经过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个人、政党、组织、阶级)、方式、重大事件等。
特点、意义一般包括性质、功绩、经验教训。
性质一般从目的、人物、内容、结果等方面思考。
2.阅读与辩证思维相结合。也就是说,阅读与理解和思考相结合,流畅地读,有理解地读,有思考地读。
三、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1.预习习惯。坚持每次历史课前都要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这样在上课听讲时就更有目的性了。在课前预习中如果发现有与新知识相关而又未能牢固掌握的旧知识时,应先回头来重温旧课,并弄懂旧知识。
2.认真听讲的习惯。抓住课堂45分钟。历史听课重在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事件的原因与影响、学习历史和分析历史问题的正确方法、历史知识框架的建立和历史规律的揭示。另外,切不可忽视每堂课的结束语。还要做好课堂笔记,让学生可以把历史笔记就写在课本上的相应空白位置,所谓“天头地脑”;这样做既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听和想,又可以使笔记和课本内容交融,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内化,也有利于将来的复习。
3.及时复习的习惯。课后复习是保证学生课堂有效学习持续性必不可少的环节。复习不仅仅是知识的复习,还包括学习方法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学习方法的不断总结和完善,学生就可以不断提高学习能力。
四、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历史学习方法
1.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搭建历史知识结构。对初一新生来讲,历史教材内容是比较完整和系统的,但没有历史老师的指导,他们自己很难形成知识体系。老师指导初一学生首先在学习主题内部理出知识线索;其次是给学习主题以准确的“定位”;最后是牵出串在章节之间的“纲”,即教材的主线。
2.要让学生学会一些有效的历史知识记忆法。初一年级是打基础的阶段,记忆显得尤为重要。历史知识记忆法有重复记忆法、比较记忆法、歌诀记忆法、定点串线记忆法等,要教会学生从死记硬背达到活记软背。
3.学会探究历史结论。从历史史实说明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加上自己的理性思考,就能很好地理解它。
4.要学会比较。有同学在思考比较类的问题时,往往感到很困惑,无从下手。
有一个化难为易的方法,就是确定要比较的历史概念的构成要素,比如说改革类,都包括改革的背景原因、领导阶级、内容措施、结果、性质和影响等要素,根据构成要素自己设定比较项目。
5.要培养识图和用图能力。新教材不仅图文并茂,更重要的是书中图片作用很大,一定要重视并学会运用,还要用好地图册和填充图册。
6.要培养学生材料解析的能力。要充分运用课本中选取的材料,培养答题技巧;注重老师平时对这类题目所进行的训练,归纳总结方法和思维操作。
五、指导学生学会复习
1.夯实基础。仅从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考试题来看,容易题占80%以上,中等难度和较难题只占20%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与复习时要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绝不可避重就轻,一味地深挖难题。
2.融会贯通,找到知识之间的联系。我们追求的是从局部到全局,从全局中把握全部。
3.灵活地运用知识。在考试中要把记住的材料灵活运用,这就不仅要记得牢,记得死,更要理解,理解得活。
4.捡“渣子”,即查漏补缺。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强化记忆,另一方面查找有没有遗漏的知识点,以求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知识,提高能力。
5.翻饼烙饼。教学与复习犹如“烙饼”,需要翻几个个儿才能熟透,否则就要夹生。记忆需要强化,不反复强化也难以记牢。因此复要两三遍才能完成。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以史为鉴,少走弯路。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同样的一节历史教学内容,同一群学生,不同的老师讲授,效果却很不相同。因为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教学风格,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但不论是什么教学方法都要注意,教师应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结合历史学习的规律,对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历史知识进行有效指导。初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少,看待问题的方式比较简单,学习历史有一定难度。教学中,教师要下大力气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否则融会贯通无从谈起。教师不仅要传授历史知识,而且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强化历史知识的运用,运用历史的观点解决现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学生一旦具备了自学能力,就增强了学习的独立性,就能独立地获取新知识,而良好的阅读能力又是学生提高自学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教材中历史概念较少,适宜学生自学的课文,放手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学。初中历史教科书上的楷体字、图画说明、注释及竖体字等历史资料,很多是用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用不同的方式来学习掌握教材内容,让“死”的历史知识真正鲜活起来、生动起来。实践证明: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方法来教学,其效果比满堂灌要好得多,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体验人格情感,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指导学生做好笔记,梳理历史知识纵横向的联系
学习历史知识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做笔记。记笔记是学生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对学生将来的自学也有很大的帮助。教学中,对课文中条理较清楚的部分,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笔记纲要如果做好了,学生复习时就能一目了然,更能认识到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历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课堂笔记,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的零散知识系统化,而且不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历史学科具有严密的系统性,许多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或依存关系。因此,在讲课时,我特别注重指导学生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纵横联系,并在学习中逐渐学会用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来分析历史事件的本质现象。在教学中,除了要教会学生纵向联系历史事件外,还要教会学生懂得中外历史的横向比较。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横、纵向比较分析问题的方法,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还大大提高了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扩大学生历史视野
历史是旁征博引的学科,需要大量的知识储备。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 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学科还有一个独一无二的特点,就是历史学科的广泛兼容性。它包含了文学、哲学、法学、美学、音乐、绘画及自然科学等许多学科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能够使人从各种层次、各种角度、各个方面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进行多元分析。自古文史相通,历史与文学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同样,任何历史内容都是依靠文学形式 (有少量是实物形式)记录下来的。因此,对历史的表述不仅可以借鉴,而且必须借鉴文学的方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我深深认识到:其他学科的知识也是历史教学内容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充分利用历史学科的广泛兼容性,把其它学科的知识有机的融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互相渗透,相辅相成,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四、以史为鉴,活学活用
初中历史是初中阶段一门基础的学科,主要讲述发生在过去的中外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重要历史概念及历史线索等方面的知识,然而由于这门课程在中考中所占的比重不大,再加上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等,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二、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由此道出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就必须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现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以非常严厉、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现在课堂上,这样就会形成一种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兴趣盎然,而学生则在台下昏昏欲睡的局面,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新课改则强调,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不再是一名高高在上的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不但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可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贞观之治”为例,在讲述这节内容时,不是教师一上来就开始为学生讲述这节内容,而是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你们都听说过“贞观之治”吗?有哪个同学能为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是哪个朝代出现的?是由谁提出来的?它的提出有什么历史意义?这时学生纷纷举手,有的同学提出是唐朝唐太宗(李世民)提出的,使社会出现了安宁的局面;有的同学还根据自己看过的电视剧或者读的一些历史名著,为大家讲述了“贞观之治”提出的背景等,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看看课本教材是怎样描述的,在这种氛围中,不但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2.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围绕着课文教材来授课,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会觉得特别单调、乏味,因此,学习兴趣不高。而新课改则强调,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灵活改变教学形式,如创设故事情境、生活情境以及多媒体情境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以“丝绸之路”为例,在讲述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这时期的学生求知欲比较强等心理特点,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丝绸之路”开辟的过程,通过一幅幅画面的展示,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教师适时的引导,使学生不但对“丝绸之路”有了详细的了解,而且对丝绸之路给我们后代带来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有了深刻的体会。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创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效率。3.巧设疑问,以疑激趣。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主体主导着整个课堂,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形式,而学生也习惯了被动地听课、记笔记、做作业等,因此,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而新课改则强调,教师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的课本里穿插着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例子来讲述,而对于难度较大但书中没有什么解释的知识点,可以选择有趣味或者贴近学生生活的角度去讲解,让学生感觉到有趣,这样他们才会主动地学习。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巧设疑问的方式来进行,不但可以以疑激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造纸术”为例,我们都知道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在发明造纸术之前,人们在哪儿写字?西汉就发明了造纸术,为什么到了东汉时期,蔡伦又要改进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有了目标,而且有什么不懂的地方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得到了解决,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教师,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所在,我们从努力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创设情境教学以及巧设疑问三个方面具体论述了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希望我的论述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帮助。
作者:李华珍 单位:广西柳州市文华中学
参考文献:
一、进行教学反思的背景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者曾经总结出教师成长的公式,即:经验+反思=成长。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教师要想不断地进步、不断地成长和成功,进行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必经之路。那么,什么是教学反思呢?教学反思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教学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是立足于自我教学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教学行为及教学情境的能力。
笔者从事了多年的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深刻地感受到初中历史教学的任重而道远,这是真正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社会进步的今天,面对生龙活虎、思维敏捷、知识面不断扩大的青少年,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如何才能更高效地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进行教学反思是必不可少的!
二、新课程实施后的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施前,初中的历史课教学都是为了应试教育,教师大都是以讲解、概括为主,学生则仅仅是听众。根据考试的内容画出讲课的重点,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这些知识点,这样的历史课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在课堂上只想打瞌睡。而新课程实施后,初中的历史课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的时代特点,同时要求教师改变过去的“填鸭式”教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大的学习自。教与学是交往互动的,师生双方是相互启发、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情感,体验观念,从而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根据班级学生的特点,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然后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发挥想象,联系已知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老师共同探讨、步步引申,让学生在知识和生活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极大地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初中的学生拥有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和敏捷的记忆力。这就使他们的想象力丰富,思维能力具有极大的广阔性。这又给当前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历史老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长期以来,在考试指挥棒的指挥下,历史这门学科成为单纯的复述性学科,强调记忆性成为历史教学的一大特点。教学中很少有学生的探究性、分析性的思维过程。具体而言,从教学方法来看,还比较单一、陈旧,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不够。很大程度上是教师的“一言堂”。
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历史课焕发出应有的生机与活力,这是历史教学反思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很多历史教师大多以历史知识经验传授型的教学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很难形成具有主体意识的社会科学理念、人文精神。这一点与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理念是完全相悖的。历史课的内容是讲述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人类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地点进行,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就成为历史课内容的四要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太偏重于四要素的传授而容易忽略培养学生搜集与处理信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学生在解析材料时普遍觉得有一定的难度,不能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加以运用。新课程实施后,如何改变原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提高自己的能力,成为历史教师共同面对的难题。从思想教育方面来看,教师进行爱国教育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时,只是给出一个或几个结论,说这一事件是爱国的,那个人物是爱国的,学生是茫茫然,似懂非懂,明显思想教育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如何在课堂创设思想教育的情境,使学生的品质和情操受到良好的熏陶,把历史课堂变成学生思想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又是历史教师在新课程中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三、教学反思的途径
1.通过对教学对象进行教学反思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如果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突然表现异常,那肯定是教学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例如,我在上八年级上册《》一课时,让学生对爆发的原因进行讨论,并选几名代表进行发言,有位同学平时对历史很感兴趣,思维活跃,发言踊跃,但那节课却显得比较沉默,课后我主动与他进行交流,他说,对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理解,原因是对当时的英国历史知识缺乏了解。这使我之后对新课导入这个环节进行了反思。
2.通过自身进行教学反思
新课程实施后,课堂上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的时间增多了,但是教师必要的引导,适当的点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教师在引导、点评时不流畅,时常卡壳,会使得学生满腹疑虑。这就意味着教师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
3.通过同事或专家对自己的课进行反思
我们都知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如果教师对自己的课做了精心的准备,上课时得心应手,往往很难觉察出自己还存在着什么不足,但如果让同事或教学专家听课后,给自己的课进行点评,那么总能找到自己还有待改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