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SaaS模式

中图分类号:F270.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3-0039-02

导言

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信息化所带来的成效已经得到中小企业的认可。34.6%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企业的物流配送成本,37.1%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库存资金占用率,46.9%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提高了企业商品流通效率,62.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人工成本。49.5%的中小企业认为信息化降低了决策成本。高达68.1%的中小企业享受到了信息反馈多带来的市场机会。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虽有一定的发展,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据国家发改委的2008年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研究年度报告显示:中小企业信息化率还不到10%,整体信息化水平尚处在初级阶段,仅9%的中小企业已经开展电子商务。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最核心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目前已实现的企业仅占2.9%。相比之下,美国有60%的小企业、80%的中型企业已借助互联网广泛开展商务活动,企业已有近70%的业务行为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

一、中小企业信息化中的问题

从几年前开始,中小企业信息化便已经开始展开,各中小企业寄希望于通过实施信息化来改变企业的命运,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但是,在过去的几年中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成功率和效益不高。这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1.缺乏足够的财力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情况调查”显示:中国有74%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低于1%,而发达国家通常在2%~3%之间。资金不足成为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

2.中小企业缺乏专门技术人才。信息系统的开发、运行和维护比较复杂,需要专门人才。中小企业内很难找到一批既懂信息又懂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业务需求和技术支持之间的沟通困难直接影响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进程。

3.现有的软件缺乏针对性。信息化系统在企业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其能够和企业相匹配。目前,中国多数信息软件都是通用化的软件,缺乏针对性,这导致软件无法实现与企业的完美契合。

4.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全员参与、长期持续推进的动态过程。企业信息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根据企业的发展逐步发展的过程。有些企业认为企业信息化可以一步到位,认为购买了各种软硬件就实现了信息化,这种想法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和应用。

5.对企业信息化问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一些中小企业不能系统地了解企业信息化建设知识,把信息化建设仅仅理解为实现计算机操作,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这些错误的认识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往往成为“烂尾工程”。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导致中小企业信息化成功率不高的原因大多与传统的信息化模式有关。传统的信息化模式使得中小企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同时在系统安装后需要企业自身来进行系统的日常维护和运行。当系统需要升级或出现问题时,无法第一时间得到回馈,需要与系统提供商进行沟通,然后才能进行。

二、SaaS模式的优势

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 软件服务化),指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企业采用SaaS服务模式在效果上与企业自建信息系统基本没有区别,但节省了大量资金。SaaS模式切合了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灵活、投入低、快速变化等特点,成为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的新途径。

采用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服务的收费方式风险小。SaaS使企业无须购买软件的全部功能,只需购买自身需要的功能,同时随着企业自身的发展,企业可以随时增减所需模块,即企业的付出都能够带来相应的效益。同时由于企业不再和某一种系统绑定,企业只需将必要的数据等转移到新的SaaS服务提供商处,就可以实现平台的转变,企业转变平台的成本极低。

2.快速适应企业发展变化。传统的软件模式如果需要对企业新出现的业务快速提供系统支持,需要请软件提供商或业务系统开发商重新开发相应的功能模块,很难快速跟上业务需求的变化。SaaS系统架构是遵循可配置、可扩展、可定制等特性的开放架构,用户在SaaS服务平台上可以根据企业当时的业务需求从服务提供商那里订购相应的软件服务来重新配置系统;也可以根据个性化的需要,定制个性化的功能。

3.信息化所需成本较低。在传统模式中,信息化预算主要用于三大领域:软件、硬件和专业服务。三者预算加在一起是中小企业无法独立承担的。而在采用SaaS模式的企业中,SaaS服务提供商在其公司内部的中央服务器上存储重要的应用和相关数据,并拥有专业的支持人员来维护软硬件。企业只需通过向SaaS服务提供商按月交纳使用费的形式支付软件费用,降低了企业的信息化支出。

4.让中小企业更专注核心业务。传统的信息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同时需要企业自身进行日常的维护。随着应用SaaS模式,信息系统被封装在服务商处,企业只是通过一些接口来进行信息系统的应用,实现了企业与信息系统的分离。企业无须了解系统是什么样的,以及是如何运行和维护的。这样企业将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企业的核心业务中,无须关心信息系统。

5.技术优势及高水平用户体验。(1)SaaS服务提供商是专业的软件服务公司,拥有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紧跟技术发展的步伐,在软件开发中不断采用先进技术,进行软件的升级,提高软件的健壮性,加强软件的安全性。(2)改善用户体验,让用户及时分享先进技术的成果;通过更新硬件或优化系统等手段,提高系统性能和系统稳定性,让用户感受到系统的可靠性。(3)采用先进的体系架构,使得系统具备可配置性、可扩展性、可定制性。使用户可以在SaaS服务平台上根据自己的需求增加额外的工具、功能、数据模型和用户界面,满足其个性化需求。

三、如何应用SaaS模式

由于SaaS模式并不是一个万灵模式,在获得其所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如如何与企业原有各子系统实现有效集成,如何确保存在服务器端数据的安全等问题。所以企业在准备应用SaaS模式时,应该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制定企业信息化的战略规划。首先,中小企业要认识到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同并接受SaaS服务模式,根据企业的特点和现状、业务流程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等制订出企业的长期计划。其次,必须认真分析梳理企业的业务流程,并进行适当的改进与优化,找出适合用SaaS的业务。最后,在具体实施SaaS模式信息化时,可分阶段进行,层层推进以保证企业SaaS模式的信息化稳妥、顺利地进行,最终建立比较完善的系统网络,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

2.选择合适的服务提供商,保证企业信息化成功实施。中小企业应根据SaaS服务提供商的资质、本地化现场服务的支持程度、客户服务水平、SaaS从业人员的资质、价格、声望、实施应用的能力、成功案例等进行筛选,考察SaaS服务提供商能否提供本企业所需的应用系统,能否提供强大快速的网络通信能力以及能否保证其服务数据的安全性。

虽然技术是任何SaaS重要的因素。SaaS不一定需要“科技含量最好”的技术,而需要的技术必须成熟可靠,具备可控制的成本,提供个性化的业务单元模块定制及其工作流定义方式,并提供相应灵活的数据分析模型,保证中小企业实现良好的业务连续性。

3.注重信息化带来的管理变革。中小企业实施信息化就意味着企业经营模式与管理理念的创新,它需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组织机构、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等进行合理的整合,以适应信息化的要求,因此企业必须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的变革、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方式的变革等。

4. 树立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采用SaaS模式进行中小企业信息化只能够降低风险,不能完全规避风险。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仍然充斥着来自企业内外部的风险。因此,在SaaS模式应用过程中,中小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

结语

诚然,SaaS以其便捷的服务和低廉的成本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风潮,但对于管理模式的变革而言,中国的许多企业对其还是存在一些顾虑。首先,可能会因服务停用而导致生产力下降,甚至销售额蒙受损失。Web服务的性能也是一个问题,对C/S模式的应用软件的速度存在质疑。还有一些诸如潜在的隐性成本,比如导入数据、服务与其他内部应用软件的集成等方面的问题。

已经成为中国国民经济中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先进的IT技术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其中正日益兴起的SaaS服务,它的诸多优势为广大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便捷的条件,为企业信息化管理模式变革带来了新的思路。然而仍处在信息化管理初级阶段的中国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更深入地思考企业的现状与未来,正确、合理地选择SaaS的不同服务,从而享有信息化带来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马立林,李红.基于SaaS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

[2]韦群锋.面向中小企业信息化的SaaS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2009,(3).

[3]郑柯. SaaS中小企业信息化的捷径[J].程序员,2008,(8).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范文第2篇

随着企业规模不断做大,管理也在不断地延伸,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说,如何搭建一个快速便捷的信息交流平台,实现内部信息的共享,及时地上传下达和高效地协同办公,是一个难题。引进协同软件是企业为解决这个难题而迈出的正确一步。的确,在信息化时代,引进信息化手段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必要手段,而引进OA产品被誉为信息化建设之路的第一个台阶。

当前,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上升,希望借助协同软件不断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实现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结合、企业信息管理和企业发展战略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改善企业的管理方式,实现企业的整体发展。事实上,企业一旦引进了给力的协同软件,能为企业发展带来不少好处,但传统OA存在的诸多弊端让协同软件无法在企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很多企业在IT驱动、技术和投入都不足,对于协同软件的理解更是流于表面,在选择信息化建设方案的时候,要么贪多,要么忽视企业的个性化需求,与实际应用相脱离,这导致在引进OA产品上犯下了严重的错误。其引进的OA产品带来的信息化管理方案看上去功能模块一大堆,但真正适用企业实际运营的却少之又少,冗杂的信息系统不仅无法在企业应用中落地,其庞杂的费用更是让企业背上了沉重的负担,甚至制约着企业的发展。

相比传统OA给企业带来的负面作用,定制化OA无疑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明智选择。定制化OA是由普巴软件有限公司研发的,不仅仅是一款OA产品软件,更是一套基于B/S模式的OA开发平台,这是定制化OA有别于传统OA的最大优势。定制化OA包含了协同中心、财务管理、资源中心、知识管理、科学决策等功能模块,是一套完整的企业综合管理系统,远远超出了普通OA的范畴,最大限度地解决管理上的诸多问题,本身具备二次开发、业务系统支持服务等内容集成的服务体系,并在操作和维护上简单便捷,进而满足企业中不同层次员工的工作流操作与知识管理的信息化需求。

而今,定制化OA代表协同软件的发展趋势得到越来越多的业内专家认同,市场份额也在快速上升,已在各行各业获得广泛应用,其产品实施周期比传统OA产品平均缩短70%以上,实施成功率更是达到100%。依托全球领先的技术和正确的研发理念,定制化OA不断地为用户量身打造最经济合适的定制方案,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发提供功能强大的业务基础平台,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最给力的协同软件。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范文第3篇

1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高度市场化、信息化的企业试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逐渐向多个方向进行拓宽,企业的运营与监管也会变得更加的复杂,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进行信息化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企业信息化软件平台被广泛应用的时代,众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同类的企业以及自身所服务的对象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而其建立起这种密切联系的基础就是信息化网络化的软件应用平台,单单对于企业的客户管理而言,而采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企业客户管理也就能够为企业经营提供很大的便利。在同类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中,一个决胜的关键就在于该企业能不能创新、能不能与时俱进,适应时代的潮流才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因此对于信息网络技术环境下、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企业的发展可以首先从一个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来展开,并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利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来武装自己的企业,促进企业整体业务的发展。

2企业信息化管理现状

从企业的信息化发展的状况方面来说,在我国企业之中,信息化的引入和最初的使用要追溯到20世纪的80年代,而最初的信息化的管理,自身对于一些基本信息的存储管理;在上一世纪的末期,企业的信息化开始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2.1企业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20世纪的90年代初期,我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在市场经济体制,在该体制的影响下,在最初时期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的来源就在于市场经济环境下同类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在这一时期,信息化也正在快速发展时期,很多企业开始体会到了信息在企业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进入了新世纪之后,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都有了自己的信息化的软件管理平台,通过这些平台的应用过程中;信息化给企业带来的好处得到了认可。虽然在基本意识上都有了一致的认可,但是在实际的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却有着很大的差异。

同类企业之间激烈的竞争环境也在不断改变,而这些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上是的企业开始向信息化寻求出路,一方面,信息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相关软件应用被其他企业的成功利用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积极性。在这样的契机上,很多的大中型企业开始把信息化改造作为了企业长期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并制定了长期的信息化改造规划。另外一方面,信息化技术被一些中小企业引入,也为这些企业自身的迅速崛起提供了信息来源,进一步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

2.2需求方面

1)新企业信息化改造起点较高,年代久远的粗放型企业信息化改造相对较为落后,进入信息化时代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企业而言,其在进行企业创建过程中,采用的技术装备智能化程度较高,同时企业管理人员具有更加开发的管理理念,所以其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有着较高的起点。相对于新型建设的企业而言,老的企业由于技术装备落后,该种类型的企业的管理人员大都年纪较大,新兴的信息化管理理念较少,也就使得该种类型的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基础相对于新型企业较为薄弱。

2)在各种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其中的效益较好的外向型企业一般对于信息化改造的建设较为迅速。主要原因是在信息化改造过程中需要有很大的资金支撑,而效益较好的公司更加容易实现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基本设备的采购。

2.3企业信息化应用深度

1)企業信息化的基础应用较为广泛,重大信息工程建设相对滞后。

就目的的情况来说,在国内基本上所有的企业具备微机管理基础设施,基本上都会有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企业相关业务管理的业务。而相对来说,对于大型的企业而言,其信息化设施则更加完善,同时也具备较为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队伍。而在企业的管理应用软件中还基本上是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人事管理系统,对于重大信息工程软件用于,比如说MIS、MRPⅡ、ERP、CIMS等信息化平台的普遍使用率较低,相关软件应用的设计也存在一定的缺陷。

2)信息化建设不平衡

目前企业的信息化投入和运用的分布很不均衡。对于企业的中间技术层,比如说企业的设计研发、财务管理、运营管理部门都基本上完成了信息化的管理,能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业务。然而对于企业的决策部门来说,相关方面信息化建设依然有待提升。信息决定决策的管理方式依然没有能够建立起来。

3)信息化水平在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存在差异。

相对而言,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企业所在地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具有更高水平的市场化企业而言,其信息化程度较高;相对而言,企业的技术含量较低的粗放性企业则具有较低信息化管理水平。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比如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其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都处于较高的水平。

4)企业联网数量较多,但是直接进行网络教育的企业数量较少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大部分的企业都开始了自身网站的建立,而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企业的网站,特别是传统企业而言,其网站的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对于企业的介绍以及企业信息的公布。

2.4技术实现上

1)研究较深,实现较浅

在企业信息化技术投入方面,信息化单元技术以及集成技术的研究都一些成果,特别是信息化体系建设方面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进入到了较高的水平,而要把研究成果转化成具体的产品,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2)“信息孤岛”日见突出

近年来,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更加深入,企业所采用的各个管理系统之间,或者是在不同部门管理之间,数据不能够进行共享的问题突出出来;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所采用的系統并非出自一个软件设计公司,而相关直接没有预先设置接口,这样就造成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之间的信息孤岛情况的发生。该问题为企业管理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之处:

a)企业的相关基本信息可能要多次的输入;

b)系统的所存储的信息存在冗余;

c)产生大量的垃圾信息;

d)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在企业信息化管理改造过程中所出现的“信息孤岛”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进程,影响了企业对于信息化改造的决心,是企业在进行信息化改革投入过程中开始有所顾虑,而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就是要在各个软件公司之间制定一个共同的标准,以能够使不同软件之间实现信息的交流。

3)管理理念亟待更新

在信息化施行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提升以及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一个重要方面,而要真是实现企业现代化的信息化建设;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取决于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良好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以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

4)企业的个性化需求

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由于不同类型的企业具有不同历史背景或者在公司管理业务上存在很大差异,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也有着很大的差别,这就使得各个企业进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的需求是不同的。需要具体的软件设计开发人员进行直接沟通实现量身定制的效果。

2.5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

1)由硬件为主向软硬兼顾发展

在进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期,由于企业确实进行信息化管理的硬件设施,所以大多的投入主要集中于硬件的投入,而随着基础硬件设施的完善,自后的投入则会开始向着软件应用方面进行投入,同时兼顾硬件设备的升级。

2)从以往的单元技术投入转向综合性、集成性技术投入

在信息化技术的投入方面,在前期主要集中于单元技术的投入,并且主要注重于短期管理效益;而随着信息化的成熟,企业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转而更加注重企业整体、全局的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尤其是关于信息集成和整合方面的投入,并且由单纯的战术层的投入向战术层、战略层和决策层均有侧重。

3)企业开始认可信息化对于企业的帮助

随着企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成熟,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对于信息服务的投入表示认可,对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系统的升级以及更新改造加大了投入。

2.6企业信息化应用效果

1)应用效果可以说是有喜有忧

不同类型的企业之间,因为在信息服务认识水平、重视程度以及企业的管理基础或者企业的经济效益方面都很大的差异,当前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相关应用效果有很大的差异。

2)对于信息化工程示范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3企业信息化管理待解决的问题

3.1企业管理质量有待提升

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进行信息化改造,是一项需要长期的工程;首先要完成实现企业的信息化要逐步地对企业管理业务的改造,同时另外一方面,信息化技术也在不断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升在不断地发展,所以说对于企业的信息化改造过程也是需要不断地更新,之前已经完成改造的企业软件应用,也要进行不断地更新与完善;在这个长期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就是将信息技术、管理方式和具体业务等企业相关的各个方面进行相互结合,其中仍然存在很多企业对于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方面缺乏实际应用经验,这也必将使得企业信息化改造长时间地进行实践时期,而就使得相关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质量需要进行提升。

就当前的状况而言,我国仍然有很多企业缺乏高水平的管理制度,相关管理理念仍然需要进行改变,而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信息化改造,比如造成信息化的改造过程中,由于相关软件应用主要针对企业的管理而进行的,同样会造成企业信息化质量不高的问题。

3.2企业的管理层对信息化建设还不够重视

在国内,企业的决策仍然是从上到下的,决策权主要掌握在企业的管理层中,而部分企业中仍然有部分管理层对于信息化改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在家族企业中,管理层对于信息化改造的不够重视,就会使得企业的信息化改造难以进行。

3.3企业信息化改造的决心的不坚定

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改造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很大的财力的投入,同时也需要很大的人力完成相关软件应用平台使用的学习,而有很多企业由于存在自身资金不充足的状况,难以坚定进行信息化改造的决心。另外一方面不同类型的企业对于信息化改造的要求有所不同,信息化改造过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一定情况下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4结束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需求,信息化的改造也能够为企业健康平稳的发展提供重要保障,特别是对于未来的企业管理和经营中更需要发挥信息的作用,通过采用信息化的技术来实现企业信息数据的汇集、分类和应用,提升企业整体效益。今天的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突出企业目标的信息化、企业成本的信息化、企业库存的信息化三个层面,这样才可以快速打破限制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阻碍,使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平稳而快速,实现创新企业建设理念,充实企业建设内容的重要目标。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范文第4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面对的是更大的环境变化和市场风险、信贷风险、营运风险、法律风险等生存风险,而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就使得企业可以及时辨认、分析和管理这些风险,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规避高风险领域,以确保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企业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也在逐渐的增加,虽然不同的企业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以及其所涉及的范围有所不同,但基本都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组织支撑、人员配备等内控体系的建设上进行极力完善,即便如此,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1)环境基础薄弱

虽然企业意识到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但受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个人能力以及企业各种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业绩评价机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制订的内控制度落实不足,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另外,由于企业内信息“壁垒”的存在,导致各部门间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使得内控机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事前防控不足

内部控制从其本质上来说首先应该做到过程控制,其次是事后监督。很多企业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但由于制度落实不足、信息沟通不到位,导致对过程失控甚至不控。虽然设置有内审部门,但定期的内审只能是发现问题并责令改正,其作用对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虽有积极作用,但对于当前的内部控制来说无法起到事先防控的作用。

(3)控制程度不够

这里提到的内部控制程度包括控制力度、控制深度和控制广度,以及基础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由于企业环境、企业文化、行业差异、信息壁垒、地理位置限制等客观条件的存在,以及受企业成本制约,使得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想做到”和“能做到”存在差异,让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处于“尴尬”的局面。

2、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

(1)企业的信息化环境

所谓的企业的信息化环境指的是以信息技术为依托所构建的一个良好的信息环境,企业信息化的重点是对企业各个业务过程进行优化和重构,通过控制和集成化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信息,形成企业内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通过企业信息化环境的营造,能最大程度地让信息处于一个动态获知过程中,它能够使得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参与者之间实现信息平衡以及及时获取,对企业生产经营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2)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内部控制

传统的内部控制在执行度以及有效性的体现还存在许多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造成了影响。随着信息化环境的建立,针对传统内部控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提出了挑战,从而也驱动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1)内控执行度得到加强

在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由于缺乏控制的手段,“有章不循”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企业制度和执行两张皮,内部控制效率低下,许多内部控制措施不能够被落实。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相关流程和规则被固化下来,执行过程中的“遗忘”,“特殊处理”,“管理后置”(先办理后补管理手续)等现象被有效避免;在内部控制相关规则发生变化时可以通过调整相关管理软件达到及时落地的目的,大大缩短了“宣贯”、“并行过渡”的过程;同时,通过对内部控制要求的电子化,使执行者可以将注意力更加集中在自己的执行环节上,确保执行质量。

2)信息对接更加合理

在传统的内部控制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往往需要经过多个部门,这将直接导致信息出现滞后以及失真,这对于企业内部控制来说带来的风险和隐患不言而喻。信息化环境的营造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信息化环境本质就是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所形成的一个良好、全面的企业信息环境,也就是说在内部控制过程中每一个环节所涉及到的信息都会为信息系统以数据形式进行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各职能领域在处理本领域业务时可直接承接上游业务的数据和结果,避免(减少)人为干预所造成的主观或客观错误的出现,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信息传输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从企业整体的业务控制来看,各环节只需关注各自负责的领域,各司其职,确保各自领域的信息质量,从而达到企业整体控制的目的。

3)风险预测更加科学

企业运行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财务风险、经营风险等,这些风险因素将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信息化环境的营造可以使企业在信息获取的及时和准确上提供有力的支持。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企业搭建了适合于自己的信息化环境之后,通过对企业经营管理数据的积累,使企业可以完整获得企业近年来的发展轨迹以及各项数据;通过建立趋势模型,借助IT的大数据运算能力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达到对企业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的目的。从而让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及时掌握企业运营过程中所存在(可能出现)的高风险因素,使得企业及时对风险进行预测和干预成为可能。

4)内控效率得到提升

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最凸显的特点之一就是效率的提升。

从执行效率来看,由于信息化环境中对信息的权限有严格的管理和控制,充分体现了“各负其责”,这就使得各个部门在业务交叠过程中不但省去了大量的繁琐步骤,而且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也得到了保障;同时由于信息化环境中的网络存在“无边界”的特点,在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控制结点的执行可以作到及时和无障碍,从而促使整个企业内部控制的过程都能够以最简便的方式存在。

从管理效率来看,前面提到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的数据积累、大数据分析等,使企业能及时对企业风险进行辅助预测(企业风险的管理是内部控制的目的和出发点),使得传统的金字塔决策模式得以改善,更多的管理角色能够参与到内部控制的监督与管理中来,而且基于数据的内部控制更加准确和全面,从而使内部控制能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信息化环境下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特点

1)内部控制更加精细和广泛。信息化环境的建立,不仅使企业打破行业壁垒,打破职能分工壁垒,以及突破地理位置限制成为可能,更使得企业内部控制可以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更深入的管理。特别是对集团化经营、全球化经营的企业,企业的多业态和跨地区经营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常处于“鞭长莫及”的窘境。企业信息化环境的建立不但化解了地理位置的局限,而且为内部控制的精细化以及统一化提供了手段。

2)企业的内部控制趋向于智能化发展。与传统的企业内部控制相比,基于信息化环境的企业内部控制呈现出过程控制规范化、风险预警自动化、决策辅助智能化的特点。借助信息化环境的建立,在企业内部管理流程固化的同时,企业过程控制的要求也一并被固化,起到了规范执行过程的作用;在实现管理流程的同时,依据企业内部控制要求,加入(监控)控制环节,依据事先预制的风险模型,通过对生产经营数据的抓取和分析,及时感知风险并发出预警,实现了风险预警的自动化。

3)有利于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持续优化。在企业内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着制度好建、执行难做的尴尬,管理人员大部分精力放在宣贯、推行、督促、检查工作上,对内部控制工作的优化和改进基本无暇顾及。企业信息化环境的建立为企业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了必要的手段,重点解决了“执行难”的问题,由于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进行可以依据大量的软件以及系统,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内部控制的可执行性和及时性。信息化环境的存在,不但使企业内部控制有了“落地”的工具,而且让企业管理人员真正回归到内部控制工作的“裁判员”的角色,此时他们将重点关注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效果评估以及优化、改进,运用戴明环的PDCA效应,持续改进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以辅助企业的发展。

4、信息化环境为企业内部控制带来的变化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现代企业的必由之路,随着企业信息化环境的完善,对企业内部控制来说既带来了优势也带来了挑战。

首先,需要完善信息化环境下企业内部风险评估和控制体系。企业信息的共享和有效利用无疑给企业的运营带来巨大的好处,同时也对内部控制提供了必要的保证。但信息的集中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说又带来了新的风险,“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不言而喻,因此在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需要考虑IT风险的评估和应对,信息系统安全、IT内部审计等需要纳入企业内部控制范畴。

其次,企业内部控制建设需要与企业信息化建设同步。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推进,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和重构将导致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失效。因此,随着流程的再造,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重新识别管控点,并进行同步的调整和完善;同时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将管控点固化在业务流程之中,使企业信息化环境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必要的保证。

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好处范文第5篇

关键词: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

一、前言

企业管理在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逐步的进入的信息化管理是时代。为此,在这样一个环境下还是存在这或多或少的问题,我们的目的就是要对此找出对应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同时通过研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

二、企业管理信息化

1.概述

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广泛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如企业合同管理、办公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知识积累和传承、减少人为因素、规范管理;综合管理(如对照组、项目管理信息化、企业综合信息化、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动态可视化等,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了依据。对企业内部以及外部的资源进行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并且对这些资源进行充分的使用与获取,并且进行生产经营的各种企业需要抓住这戏机会,进行正确决策的制定,并且提高运营的效率,使得企业的的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对此我就简单的对企业实现信息化,并且对这个过程中的步骤以及措施进行论述:第一就是对企业的业务以及管理方面的流程进行制定,对组织的结构进行完善;第二就是进行企业数据库的建立,进行管理系统的完善与建立;第三就是进行企业内部网的建立,使得企业的信息进行优化配置。做好企业管理信息化可以规范企业的管理,使信息的实施成功有保证,不给信息能对企业的现状在较短的时间实现,对企业的管理进行信息化管理,并且与企业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使得企业的管理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2.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中国正处于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艰难时期,对信息化方面的发展需要政府与国家投入更多的关注,使得国民经济以及社会信息化得到有效的提高,这在我国发展的过程中是最为重要的发展战略。在进行我国的十一五发展过程中,进行国民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使得经济全球化以及市场化的进程进行推动。对于一个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进行衡量主要就是从国民经济以及信息化发展的状况。所有的国家都需要对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投入更多的精力,并且将其发展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在融合,有很多进展,企业,特别是大型企业,可能在90年代中期的外国,有一些公司做得更好。中小企业也在逐步增加,并利用信息技术来节约能源,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从这一整合,从传统产业的转型,进展非常大。相对缓慢的进展在社会信息上的发展仍然是非常慢的,对于发达的国家,对就业问题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帮助很多人找到工作,在全社会的范围内实现服务的覆盖,对国内外的状况进行总结。另一个不同之处在于,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医疗制度,这仍然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的。

3.企业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1)目前企业信息化规划存在的问题,如有效的客户寻找较少,如市场调查的准确性不高,如信息数据库不完善,如感性事物处理。等等。我不知道你是否想知道答案,但是在企业信息管理上可能出现的问题会影响到公司其他部门的规划也会影响公司的发展方向等等。主要还是从企业自身现在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进行选择,还要考虑这家公司的一个实力,如果太差,后续的技术问题出现很难及时的修复导致系统的瘫痪。如果企业自身实力可以的话还是选择一家专业的,技术力量强的公司。如果是明星组合的话就需要考虑彼此的数据互通和兼容性。(2)信息基础薄弱。我国企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应用与发展。企业网络设备,应用软件一般较低,绝大多数企业计算机应用,网络应用水平低。据统计,目前我国为了实现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不到10%。所以依据我的推算来看有一半的企业也没有配备计算机。

4.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解决方案

(1)对思想进行转变。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为主的时代,网络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在全球范围内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中小企业的管理者首先要建立信息和知识管理与营销方面的理论,将管理信息方面的作用进行充分的利用,从而在企业进行管理以及营销的过程中对网络进行充分的利用。在生产要素中树立知识观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进行生产以及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将对知识进行充分的利用是非常的关键的,知识是提高生产力的最重要的措施后。另外就是需要企业的管理人员将传统的观点进行转变,将企业的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位置进行确定以及提高。(2)为软件以及硬件的发展创造条件,进而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提供一定的质量基础。软件或者是硬件想要在电子商务的基础上进行发展所需要的环境是不复杂的,并且从广泛的角度看,企业只有拥有计算机和网络,就可以拥有进行电子商务的条件。很多对企业进行管理的工作人员对电子商务的认识是不够准确的,认为进行电子商务所需要的条件是非常复杂的。即必须在互联网上进行电子商务。有一个完整的分销以及在线支付的系统,这个系统是需要进行很多的投入的。实际上,进行最简单的电子商务起步价高达一万元,其中包括互联网域名注册的域名以及一个电脑。所以想要促进中小型企业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是需要对观念进行转变,而不是从物质方面进行约束。

三、结束语

根据本文对此的论述,我们可以充分的看出在企业管理向信息化方面转变的同时会带来很多好处和不少的问题,这就是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的结果。同时,现在的社会已经俨然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利用电子商务来进行管理的企业也是越来越多了。

作者:丁涛 单位:烟建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谢新洲.论我国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环境优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21-29.

[2]葛星,王惠芬.企业信息化的职员阻力及其处理[J].商业研究,2005,(5):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