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

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化学;化学生活;化学作用

由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版到化学教科书上的内容全面而具体,除了应对化学学科的测验,更多的是能够学有所用,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并且有所创新,这才是高中化学教学的根本目标。本文将探讨高中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即化学生活。

一、化学生活

化学生活,即生活中由化学元素组成的部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一切都是物质,一切都是化学。化学与物理相似,都是贯通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区别于物理的是,化学,是微观世界展现的学科,寻找的是不同的宏观现象之间的微观联系。同时,化学也是一门极其神奇的科目,有限元素的排列组合,有限物质的随机碰撞。化学世界有太多的可能性,也正是这种可能性,让化学生活更为丰富多彩。化学日益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相联系。衣、食、住、行以及能源、信息、材料、国防、环境保护、医药卫生、资源利用等方面都和化学有密切的联系,它是一门社会迫切需要的实用学科。化学与生活的这种密切联系,我们简称为化学生活。当今,化学在各大问题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例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人民温饱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等。我们周围的事物都是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包括我们人体不可缺少的许多元素和组成我们生活环境的元素。大部分化学物质都是天然存在的,是化学家们在不断探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发现的,但有一部分是化学家为了得到性质更优、价格更低的化学物质而合成的,比如合成橡胶。总之,生活中处处都是化学。

二、生活化学

生活化学,即生活中的化学,这一部分,主要解释化学在生活中应用以及生活中现象的化学解释。

1.化肥:化学肥料,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去制造肥料,把农作物需要的营养保留而耗散其余不需要的成分,以增加粮食产量。

2.化学药品:针对病菌的某些性质,例如表面是蛋白质等,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达到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目标,保证人体健康。

3.化学能源:能源的利用本身就是一个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而对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加以利用,这就是能源。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不仅解决了当代的生活需求,也是为了地球未来更好的发展。

现在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来看看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1.醋。醋在化学中的专有名词叫乙酸(CH3COOH)。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功能,醋还有更多的用途:①醋,可以使钙质和磷质大量溶解,在煮汤时,适量加醋,可以提高营养的有效提取率。②维生素C在酸性环境中不易被破坏,烹饪时适量的加一些醋,可以保护食物中的维生素C不被破坏。③醋有解除腥味,杀灭细菌的功效。在生鱼片中放入适量的醋可以消除鱼腥味。

2.除水壶垢。①在水壶中放适量的醋,然后加水烧至沸腾,水垢便可除去。化学原理:水垢成分主要为CaCO3和Mg(OH)。②在水壶中放适量的小苏打,然后加水烧至沸腾,水垢便可除去。

3.去除衣服上的污渍。许多污渍仅仅利用洗衣粉、洗衣液等常用的去污产品根本不能有效清除,其实对污渍进行了化学组成的分析之后,去除污渍就会显得更为简单:①血渍:将有血渍的部位用过氧化氢或者漂白粉水浸泡,再搓洗。化学原理:因血液里含有蛋白质,可以通过过氧化氢和漂白粉进行溶解。②油渍:在油渍上滴上汽油或者酒精,油渍会随着汽油和酒精的挥发被带走。化学原理:酒精是能溶解衣服上油污,油污与其相溶后再溶于水,汽油能与衣服上油污相溶后直接挥发。

三、生活中使用化学药品注意事项

化学反应在生活中是普遍的,但是生活中化学药品较少有直接使用,不过有的物品的内部可能包含了一些化学药品,而有的化学药品是具有毒性或者强腐蚀性的,对于这些药品的使用,我们必须注意。有的化学药品甚至同时具有挥发性和毒性,例如水银。由于升温快,水银被用于温度计中,可是,温度计一旦被打破,水银泄漏,将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在化学药品的使用过程中,我们必须了解化学药品的性质,并且尽可能地避免和未知性质的化学药品的直接接触。所以作为教学者,在校应教导学生在化学试验中注意事项如下:

实验室内大多数药品的化学性质我们都已经在课堂上介绍过,但是,部分药品的部分性质,对于化学家们而言,依旧是有待探究的,所以,在进入实验室之后,学生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不可随意触碰药品,不能将未知反应的药品随意混合,更不能将未使用完的药品带出实验室。对于试验中使用过但没有使用完的药品,不能倒回原来的试剂瓶中,以免影响试剂的纯度。同时对于一些激烈的化学反应,很多学生都还不具备充分应对的能力。总之,学生要严格按照要求完成实验,不能轻易尝试危险的未知的实验,其余的操作必须咨询在场教师。

危险的化学试剂有以下几种:易爆和不稳定物质、氧化性物质、可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和放射性物质。对于有这些性质的物质,只允许在特定的场合进行使用,绝对不能准许的生活中任意使用或者将其带到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合。在使用化学物质的过程中,不仅要确认使用者自身的安全,还要充分考虑群众以及周围的实验者的安全。

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2篇

一、化学核心素养

化学核心素养中包含了宏观辨识与微观研究、变化理念与平衡思维、证据推断与模型理解、科学研究与优化观念、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五大维度,具体分析如下所示:第一,宏观辨识与微观研究。其可以从多个层次了解物质的多变性,且对物质进行划分,可以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了解物质的构成、特点以及变化,以此构建“结构决定性质”的理念,可以在宏观和微观彼此结合的观点下研究和解决现实问题。第二,变化理念与平衡思维。可以了解物质在实际发展中是变化和运动的,了解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遵守一定的规则,了解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新物质的构成,且存在能量的转变。了解化学变化存在约束,在实际发展中是可以调节的,可以在多方面、动态化的去研究化学反应,且可以引用化学反应去解决现实问题。第三,证据推断与模型理解。存在论证观念,可以结合证据对物质的构成、结果和变化提出更多的假设,结合研究判断来证明真伪性。构建观念、结果以及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结合研究、判断等形式了解目标的本质特点,构成要素和彼此推论关系,构建模型,可以引用模型解释化学现状,突显实验现象的特点和规律。第四,科学研究和优化观念。了解科学研究是实施验证和发掘科学现象,优化和引用科学现实活动,以此了解和提出更多具备研究意义的问题,并且以问题和假设为基础,明确研究的目标,设计研究的形式,以此进行实验探索。同时,在探索中全面落实合作观念,且在面对“异常”现象时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第五,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拥有严谨细致的科学观念,具备研究未知、推广真理的观念,对社会发展拥有一定的贡献。同时,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化学观念,可以对与化学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提出标准的价值判断。

二、在学科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方案分析

(一)深入发掘,整合教材知识,培育学生问题观念

现阶段,教师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学生更愿意依据课本规定进行模仿,缺少自主创新和研究的行为和意识。很多教师更愿意选择应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结合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实验演示,却忽视了学生自主操作的必要性。这种教学方案对学生而言,并不具备推广意义,难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更减少乐学生在现实操作中遇到问题时的思考和解决机遇。

(二)强化化学概念和原理,注重概念教学和原理教学

概念和原理在化学的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于化学学科的学习,特别是对于高中化学学科的学习,如果缺乏对于必要的概念和原理知识的掌握,就如同缺乏坚实地基的摩天大楼一般总有一天会坍塌。因此,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来讲,在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时也应该注重对于化学基本原理与相关概念的掌握。在相关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对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同时也应该对类型不同的化学反应进行研究,进而让自己选择的教学内容与不同类型的的化学反应有利于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提高。例如,在进行化学物质的分类这一框题的学习时,教师列出相关的知识框架图,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研究和学习,明确物质分类的基本方法,进而也能够使学生对于物质分类的概念形成更加明确的认识,进而在生活中培养其分类的意识,甚至包括对于生活垃圾的分类等,这也在思想上培养了学生对于分类的理解,让学生接受了更加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学生对于相关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的掌握,也可以促进学生对于元素、分散系以及相关化学反应类型等概念的理解。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注重对于学生相关概念及原理的掌握,不仅能够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化学知识,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契机,注重对于学生进行相应的思想教育,进而有利于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高。

(三)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情境教学成为了一种流行与趋势。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理解化学,加深学生对化学相关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学习,更能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的能力。将化学知识与特定的社会情境相结合,还有利于学生理解化?W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比如,在进行铝单质的性质的教学时,首先应该从大家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展示大家在生活中常见的铝制品,如易拉罐和铝制餐具等,同时请大家各抒己见,试寻求:这些铝制品,包括铝制餐具有哪些行为在生活中较为适宜,哪些行为在生活中不适宜?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和应用,让学生明确作为铝单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之后再通过生活场景图片进行判断,如铝餐具进行蒸煮的图片,让学生明确这是错误的,铝制品不易蒸煮,同时也不宜长时间存放酸性和碱性物质。这不仅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同时也能激发学生探索小小的铝制品能有多大魅力的欲望。

(四)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注重高中化学探究活动的开展

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中学 化学 新课改 实施 途径

农村中学因地域性、人文素质、办学条件的局限,在教学方式和质量上与城市学校有一定的差距,特别在化学课程中尤为明显。随着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的全面实施,如何利用农村中学现有的条件更好地实施化学新课程教学,给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村化学教改面临着新机遇和挑战,现就如何应对挑战,把化学新课改的精神落到实处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打破客观条件限制,发挥教师引导作用

化学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虽然,农村的办学条件有限,实验设备简陋,但是教师可以有意识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用品或废品代替或自制实验用品,并且能“一物多用”,这既能培养学生的改革意识和创新素质,激发学生对化学仪器以及实验代用品的使用兴趣,有助于解决实验仪器、药品的短缺问题,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也能树立节约和环保意识。比如把洗气瓶可以收集、储存、测量气体的体积、净化气体,还可以用作启普发生器和气液反应器。再比如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中铝、铁、铜等,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

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要注意理论结合实际,在生活中多搜集资料,注意搜集生产、生活中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以弥补条件性课程资源的不足。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探究以获得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强化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讲课要多引用与生活相关的知识,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加深理解。比如在讲解酸碱中和的原理时,可以列举生活中的例子,热水壶用久了,就会有水垢,我们的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可以用醋酸除掉,为什么呢,因为水垢是碱性的,而醋酸是酸性的,酸碱中和。这样讲解学生们理解比较深刻。再比如带领学生参观附近的厂矿企业,像化肥的生产、农药化肥的施用,其中都包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可以和学生们讲解,寓教于乐,学习的效果更好。

除了教材外,农村中学的化学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报刊、电视查阅和搜集有关化学促进现代科技和生产发展的事例,相互交流、讨论,来增加自己的化学知识,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打破传统教学观念,注意教学方法

新的化学课程标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优势,把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理解化学、进行科学探究、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形成科学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的过程。

但是,老师们在这方面存在认识误区,他们普遍认为重视知识就是重视知识点,而重视知识点就是扣住细节。很少考虑知识细节即具体性知识之上的东西,如知识的来龙和去脉,以及知识的认识功能等。例如,老师们关注氧气跟木炭反应的具体现象的规范表述,却忽视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氧气跟木炭的反应,忽视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化学变化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忽视启发学生体会同样一个反应既可以表示氧气的化学性质也可以表示木炭易于燃烧的性质。

所以,老师们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的束缚,制定教学目标以及实施教学时要全面考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逐步形成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学基本流程为课前设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化学课本;交流合作——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用反馈——将学生探求知识的触角引向课本外无限广阔的领域;拓展探究——鼓励和引导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鼓励和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老师加强自身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并了解最新的知识。要认真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并深刻领会课改精神,仔细钻研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

除了化学专业知识以外,老师还要了解相邻学科的知识,比如生物学和物理学,在讲课时才能把这些知识串联起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4.加强学校和老师之间的交流

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已成为现代教育的目标。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要想培养高素质的化学人才,必须有高素质的化学教师。就要求我们化学教师在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化学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积极探索化学教育实现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使得学生学会做人、学习、生活、审美和创造。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要搞好化学教学,必须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一要具备良好的文化知识素养。化学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化学科学素质、文化素质、技能素质、应用素质,还要有广博的相关科学知识。只有具备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才能适应化学知识急剧增长的需要,掌握化学学科的规律,更好地了解化学的发展方向。二要具备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从未来社会需求看,化学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加能源、发展材料、改善环境、裨益健康等方面。现在人们越来越关心环境、能源、卫生、健康等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为此教师要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激发学生热爱化学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培养学生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创新的观点。三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不是机械重复的简单行为。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理论作指导,不掌握教育规律,不了解现代教育思想和发展趋势,是无法胜任教师工作的。一个高素质的化学教师必须树立高品位的学术思想,才能高屋建瓴地把化学思想和化学方法渗透融合到教学中去。为此,化学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改信息,经常“充电”,不断扩大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的教法。四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科研能力。化学教师要经常参与教育研究,克服对教育科研的畏难情绪,自觉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教改,增强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提高教学水平。同时,要善于结合学生实际,优化课堂教学,突出教育主体,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加强教学实验,及时总结反思

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中的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所以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化学实验在化学学科中的地位,切实加强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这些都是科学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实验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包括尽可能的将演示实验改成边讲边实验,尽可能的让学生亲自通过实验发现规律,甚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开放实验室。要搞好实验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进行课改实验,在实验中要多与学生接触交流,倾听学生的意见。在实验中收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良好的经验,及时总结,这有助于加深对实验效果的理解。每个课题研究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反思,思考本课时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是否让每个学生都有了提高,可以通过教后感的形式对某个阶段的教学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为自身素质的提高积累素材。

三、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与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在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仅仅要求学生掌握一些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如何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这是每个化学教师应着重考虑的课题。化学教学大纲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因此,理论联系实际是提高化学教学水平的关键所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培养,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教学中要努力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化学用化学,开阔学生视野,巩固和深化课内基础知识,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并活用化学知识。如:学习空气和水资源时,指导学生去调查了解本地空气和水资源状况,从而培养学生爱护环境,改善环境的意识。讲硅酸盐时,参观本地的水泥厂等等。可以说化学知识从头到尾都可以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只要我们用心去探索与思考,这样就必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四、化学安全防范教学的渗透办法

化学课堂是传授化学物质性质、理论规律的主要阵地,涉及化学安全防范领域的基本知识点是化学安全防范教育的素材基础,按化学课堂形式和内容,更多在以下课型渗透:

(1)化学物质性质理论课堂随机渗透。物质的理化性质是安全防范教育的重点和基础,特别是具有毒性、可燃性、爆炸性、强腐蚀性、放射性的化学物质,应是安全防范教育的重心。如氧族元素教学中,O2和S的助燃性、可燃性、可爆炸性是消防安全的教学的重点,H2、SO2毒性废弃物是环境污染教育的重要内容。

(2)化学实验课堂实验针对渗透。百闻不如一见,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主要课型,对安全教育有着体验、探究价值。化学实验进行安全防范制度化管理,每项实验都是针对性很强的活动,在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形成安全观念、习惯、以及获得感性认识有着重要意义。

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化学课堂;水的人工净化;化学味

文章编号:1005C6629(2017)4C0049C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最近,笔者有幸聆听了一节山东省初中化学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展评课,课题是“天然水的人工净化”,该内容是鲁教版八年级化学教材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第1节第2课时,内容包括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状况、天然水的人工净化、纯净物和混合物三部分。听后感触最深的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方式都悄然发生了很大改变,课堂教学关注探究、联系生活、注重生成,学生活跃、师生关系融洽、知识学习水到渠成,给人以春风扑面之感,处处充满了浓浓的化学味。

1 “化学味”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味”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

授课教师关注实验探究、重视知识建构、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过程性体验:一是改变实验形式,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变学生“观看实验视频”为分组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学习过滤操作时,教师往往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只能观察实验,受实验仪器、药品用量等因素的影响,多数学生往往观察不到或观察不清教师的操作及实验现象,授课教师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增大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二是改进实验方法,引导学生建构知识。对于实验效果不佳的实验,教师通过改变实验装置、优化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如除去滤液中的颜色和异味,教材上的做法是向盛有滤液的小烧杯中放入一个活性炭包,充分搅拌静置,但实验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授课教师没有按照教材中的方法进行实验,而是将活性炭放入一支大的针筒中,将针筒(装有活性炭)内的活塞轻轻拔出,倒入滤液,慢慢推动活塞,将液体推入试管中,改进后的实验效果明显、效果增强。三是增补实验方案,引导学生建构知识。除去天然水中中的悬浮颗粒,需要加入明矾,但加入明矾后,效果缓慢,现象十分不明显,为帮助学生了解明矾的作用及净水效果,教师将课前做好的实验录制成视频,课上播放视频,引导学生理解知识;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教材没有给出实验,教师增补了分组实验,让学生取相同体积且少量的蒸馏水和过滤后的天然水于两支试管中,向其中分别滴入相同滴数的同种肥皂水,观察现象,学生通过实验对比,根据实验现象很容易判断,产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蒸馏水,泡沫较少、浮渣较多的是硬水,借助实验轻松完成了对硬水和软水的鉴别。

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课堂处处焕发出浓浓的探究味。

2 “化学味”是贴近学生实际的“生活味”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教学建议中指出: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从化学视角寻找切入点,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识,增学习化学的兴趣,认识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2]。

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学,授课教师以学生的生活体验为载体,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入手,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

课前教师播放视频,通过观看“比尔・盖茨体验粪便中提取饮用水的视频”把学生引入水的世界,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对水的净化方法的思考,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课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过滤知识时,展示了生活中的各种滤网:豆浆滤网、茶滤网、漏勺、带孔水果盘等,让学生回顾它们在生活中的用途,归纳这些不同生活用品具有的相同用途――能够对物质进行分离,初步形成对过滤的认识,教师趁机植入“过滤”概念;学习过滤的概念、体验过滤操作之后,教师又展示了防尘口罩、淡化海水的离子膜等物品,引发学生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矿泉水瓶、小石子、砂子、棉花、木炭制作简易净水装置,既拓展应用知识、提高对生活用品物品再利用,又体现学以致用原则;学习吸附知识时,教师展示冰箱去味除湿专用活性炭、除醛卫士――汽车专用活性竹炭、活性炭鞋垫、家用净水器活性炭滤芯等用品,体现活性炭的用途,展示活性炭的结构,思考活性炭的作用;鉴别软水和硬水时,取用蒸馏水、井水、矿泉水进行实验;介绍硬水的危害时,展示布满厚厚水垢的烧水壶、输送自来水的铁质管道;讲解物质的分类时,联系书店的书、医院的药物、超市的物品等分类摆放,让学生感知生活物品的分类摆放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便利,初步建构分类的思想。

生活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使化学知识生活化,体现“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的化学学习理念,化学课堂时时焕发出浓浓的生活味。

3 “化学味”是融入过程与方法的“体验味”